1、考研政治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章节练习试卷 5及答案与解析 一、分析题 每小题 10分,共 4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 1 阅读下列关于我党富农政策的材料 材料 1 农民中,党的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农民群众一切反对捐税,反对高利贷,反对地租的斗争,发展分粮抢米,夺取土地的斗争,提高这些斗争到革命的游击战争与土地革命。在农村中,党要团结贫农、中农,坚决反对富农。在群众的反帝斗争中,党必须坚决地为着创造反帝的下层统一战线而斗争。 摘自中共五中全会政治决 议案 (1934年 1月 18 ) 材料 2 富农已改变其仇视苏维埃革命而开始同情于反
2、帝国主义与土地革命的斗争,苏维埃中央委员会为扩大全国抗日讨蒋之革命战线,特决定改变对于富农之政策。 (甲 )富农之土地,除以封建性之高度佃租出租于佃农者,应以地主论而全部没收之外,其余富农自耕及雇人经营之土地,不论其土地之好坏,均一概不在没收之列。(乙 )富农之动产及牲畜耕具,除以封建性之高利贷出借以剥夺农民者外,均不应没收。 (丙 )除统一累进税外,禁止地方政府对于富农之征发及特殊税捐。 (丁 )富农在不违反苏维埃法律时,各级政府应保障 经营工商业及雇用劳动之自由。 (戊 )在实行平分一切土地之区域 (乡、区 ),富农有与普通农民分得同样土地之权。 (己 )富农在违反苏维埃法令时应依法惩治之
3、,进行反革命活动时应按暂行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之。 (庚 )富农仍无权参加红军及一切武装部队 (包括赤卫军在内 ),并无选举权。 摘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关于改变对富农政策的命令 (1935年 12月 15日 ) 材料 3 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条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第三条废除一切祠堂、庙字、寺院、学校、机关及团 体的土地所有权。 第四条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债务。 (中共中央注:本条所称应予废除之债务,系指土地改革前劳动人民所欠地主富农高利贷者的高利贷债务。 ) 第八条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
4、他财产并征收富农的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并分给地主同样的一份。 摘自中国土地法大纲 (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 1947年 9月 13日通过 ) 材料 4 在今冬开始的南方几省及西北某些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中,不仅不动资本主义富农,而且不动半封建富农,待到几年之后再去解决半封建富 农问题。请你们考虑这样做是否有利些。这样做的理由:第一是土改规模空前宏大,容易发生过 ”左 ”偏向,如果我们只动地主不动富农,则更能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并防止乱打乱杀,否则很难防止;第二是过去北方土改是在战争中进行的,战争空气掩盖了土改空气,现在基本上已无战争,土改就显得特别突出,给予社会
5、的震动特别显得重大,地主叫唤的声音将特别显得尖锐,如果我们暂时不动半封建富农,待到几年之后再去动他们,则将显得我们更加有理由,即是说更加有政治上的主动权;第三是我们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现在已经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组织上都形 成了,而民族资产阶级是与土地问题密切联系的,为了稳定民族资产阶级起见,暂时不动半封建富农似较妥当的。 摘自毛泽东征询对待富农策略问题的意见 (1950年 3月 12日 ) 请回答: 分析材料 1和 2,说明我党对待富农政策演变的原因。 分析材料 2、 3和 4,说明我党在 1947年后解放战争时期富农政策的特点及原因。 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材料 4,说明我党在解放初的富农政
6、策及原因。 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2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命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 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 ” 论述题:要求论述紧扣题意,合乎逻辑。 3 论述 1953年前后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历史条件。 4 运用部分质变的原理论述建国后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科学性。 考研政治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章节练习试卷 5答案与解析 一、分析题 每小题 10分,共 4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 1 【正确答案】 在土地革命时期,富农往往与地主一道向农民
7、进攻,反对党的土地革命,党为了充分满足贫雇农 的要求以团结贫农、雇农参加和支援土地革命战争,就需要向地主阶级和富农作斗争,因而当时的富农政策有其合理性;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富农改变了仇视我党土地革命的错误,开始同情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和反动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因此瓦窑保会议以后,党制定了建立统一战线的正确策略,为了进一步扩大统一战线,改变了对富农的政策,对富农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给予保护。 在解放战争爆发以后,由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失败和原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破裂,阶级斗争又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 1947年以后根据农民的要求,我党采取了消灭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政策,这有利于紧密团
8、结广大的贫、雇农参加解放战争,争取早日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解放初,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与国民党反动振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因而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了集中力量抓好主要矛盾,组织强大的反封建的统一战线,党采取了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只动地主,不动富农,这样可以进一步孤立地主,保 护中农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有利于突出主要矛盾,打击主要敌人,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 【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2 【正确答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但并不是
9、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解放后到 1952年,随着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得到巩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全面发展,进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已经成熟,党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到 1956年,随着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才真正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才取得了成功。可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还不是中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 【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论述题:要求论述紧扣题意,合乎逻辑。 3 【正确答案】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
10、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是毛泽东和党中央运用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学说,认真总结建国后头三年的实践经验,根据中国国情提出来的,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第一,中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已经成为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和重要依靠力量,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开端。 第二,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我国社会生活又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在城市,建国初期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和
11、私营经济之间限制与反 限制的斗争,已经有过几次大的较量。 第三,经过三年的实践,党中央已经积累了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经验。 第四,国际环境和苏联过渡时期的理论与实践,也对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产生了重要影响,新中国在建立之初实行 “一边倒 ”的外交方针,成为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员。从发展趋势看,资本主义阵营很不景气,而社会主义国家则充满活力,显示了对资本主义的优越性,促使我们党考虑尽早实现社会主义改造。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从 1953年起,在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利:会主义建设的同时,全面开展 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伟大
12、的历史性胜利。 【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4 【正确答案】 量变和质变规律解释了事物发展的基本形式和状态。量变和质变往往不是纯粹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交织的,在量变中渗透着质变,也就是说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部分质变有两种类型,一是事物全局的性质未变,而其中的局部首先发生了质变,可称为局部性部分质变,另一种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未变,而非根本的性质首先发生了质变,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称为阶段性部分质变。 在过渡时 期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从 1953年起,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井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充分体现了从部分质变到根本质变的发展过
13、程。 我国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瓦助合作化的途径,分阶段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最终实现根本转变。国家按照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以及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引导农民自愿联合起来;创造了经过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再到半社会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由低级到高级 逐步过渡的部分质变形式。 根据手工业的商品生产的特点,在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和形式上,采取了从供销合作小组发展到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质变过程。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用 “和平赎买 ”的方式,逐步地把以剥削工人剩余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所有制。从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到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再到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分阶段质变的发展过程。 【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