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软件水平考试(中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上午(基础知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2及答案与解析 1 高可用性的信息系统应该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提供容错的途径不包括 (52)。(2006年 5月试题 52) ( A)使用空闲备件 ( B)负载平衡 ( C)备份恢复 ( D)镜像 2 影响系统可维护性的因素不包括 (53)。 (2006年 5月试题 53) ( A)可理解性 ( B)可测试性 ( C)可修改性 ( D)可移植性 3 系统响应时间是衡量计算机系统负载和工作能力的常用指标。用 T表示系统对某用户任务的响应时间: Tuser表示为运行用户任务本身所占用的计算机运行时间;Tsys表示为完成该任务
2、,系统占用的计算机运行时间。正确的公式为 (54)。 (2006年5月试题 54) ( A) T Tuser ( B) T Tsys ( C) T Tuser Tsys ( D) T Tuser Tsys 4 信息系统建成后,根据信息系统的特点、系统评价的要求与具体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原则,可以从三个方面对信息系统进行评价,这些评价一般不包括 (55)。 (2006年 5月试题 55) ( A)技术性能评价 ( B)管理效益评价 ( C)经济效益评 价 ( D)社会效益评价 5 在分布式环境下的信息系统管理中,活动目录拓扑浏览器技术是 (56)的主要内容之一。 (2006年 5月试题 56) (
3、 A)跨平台管理 ( B)可视化管理 ( C)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 D)智能代理 6 自然灾害、物理损害、设备故障 (例如美国 “911”事件 )使得很多企业的信息系统遭到彻底破坏,从而对企业造成了重大影响。企业数据库的这种损坏属于 (57)。(2006年 5月试题 57) ( A)事务故障 ( B)系统故障 ( C)介质故障 ( D)人为故障 7 信息系统的硬件结构一 般有集中式、分布式和分布、集中式三种,下面 (23)不是分布式结构的优点。 (2007年 5月试题 23) ( A)可以根据应用需要和存取方式来配置信息资源 ( B)网络上一个节点出现故障一般不会导致全系统瘫痪 ( C)系统扩
4、展方便 ( D)信息资源集中,便于管理 8 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如下图所示,正确的名称顺序是 (24)。 (2007年 5月试题24) ( A) 信息管理者、 信息源、 信息用户 ( B) 信息源、 信息用户、 信息管理者 ( C) 信息用户、 信息管理者、 信息源 ( D) 信息用户、 信息源、 信息管理者 9 下面关于 UML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9)。 (2007年 5月试题 29) ( A) UML是一种建模语言 ( B) UML是一种构造语言 ( C) UML是一种可视化的编程语言 ( D) UML是一种文档化语言 10 在需求分析阶段,可以使用 UML中的 (30)来捕捉用户需求,并
5、描述对系统感兴趣的外部角色及其对系统的功能要求。 (2007年 5月试题 30) ( A)用例图 ( B)类图 ( C)顺序图 ( D)状态图 11 在结构化设计中, (31)描述了模块的输入输出关系、处理内容、模块的内部数 据和模块的调用关系,是系统设计的重要成果,也是系统实施阶段编制程序设计任务书和进行程序设计的出发点和依据。 (2007年 5月试题 31) ( A)系统流程图 ( B) IPO图 ( C) HIPO图 ( D)模块结构图 12 模块的独立程度有两个定性指标:聚合和耦合。在信息系统的模块设计中,追求的目标是 (32)。 (2007年 5月试题 32) ( A)模块内的高聚合
6、以及模块之间的高耦合 ( B)模块内的高聚合以及模块之间的低耦合 ( C)模块内的低聚合以及模块之间的高耦合 ( D)模块内的低聚合以及模块之间的低耦合 13 下列聚合类型中聚合程度最高的是 (33)。 (2007年 5月试题 33) ( A)偶然聚合 ( B)时间聚合 ( C)功能聚合 ( D)过程聚合 14 不属于程序或模块的序言性注释的是 (34)。 (2007年 5月试题 34) ( A)程序对硬件、软件资源要求的说明 ( B)重要变量和参数说明 ( C)嵌在程序之中的相关说明,与要注释的程序语句匹配 ( D)程序开发的原作者、审查者、修改者、编程日期等 15 以下关于测试的描述中,错
7、误的是 (35)。 (2007年 5月试题 35) ( A)测试工作应避免由 该关键的开发人员或开发小组来承担 (单元测试除外 ) ( B)在设计测试用例时,不仅要包含合理、有效的输入条件,还要包含不合理、失效的输入条件 ( C)测试一定要在系统开发完成之后才进行 ( D)严格按照测试计划来进行,避免测试的随意性 16 在测试方法中,下面不属于人工测试的是 (36)。 (2007年 5月试题 36) ( A)白盒测试 ( B)个人复查 ( C)走查 ( D)会审 17 在信息系统的系统测试中,通常在 (37)中使用 MTBF和 MTTR指标。 (2007年 5月试题 37) ( A)恢复测试
8、( B)安全性测试 ( C)性能测试 ( D)可靠性测试 18 在进行新旧信息系统转换时, (38)的转换方式风险最小。 (2007年 5月试题 38) ( A)直接转换 ( B)并行转换 ( C)分段转换 ( D)分块转换 19 信息系统管理工作按照系统类型划分,可分为信息系统管理、网络系统管理、运行系统管理和 (39)。 (2007年 5月试题 39) ( A)基础设施管理 ( B)信息部门管理 ( C)设施及设备管理 ( D)信息系统日常作业管理 19 在信息系统建设中,为了使开发出来的目标系统能满足实际需要, 在着手编程之前应认真考虑以下问题: 系统所要求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 为解决该
9、问题,系统应干些什么 ? 系统应该怎么去干 ? 其中第 个问题在 (25)阶段解决,第 个问题在 (26)阶段解决。 (2007年 5月试题25 26) 20 (25) ( A)信息系统总体规划 ( B)信息系统分析 ( C)信息系统设计 ( D)信息系统实施 21 (26) ( A)信息系统总体规划 ( B)信息系统分析 ( C)信息系统设计 ( D)信息系统实施 21 (27)是一种最常用的结 构化分析工具,它从数据传递和加工的角度,以图形的方式刻画系统内数据的运行情况。通常使用 (28)作为该工具的补充说明。 (2007年 5月试题 27 28) 22 (27) ( A)数据流图 ( B
10、)数据字典 ( C) ER图 ( D)判定表 23 (28) ( A)数据流图 ( B)数据字典 ( C) ER图 ( D)判定表 软件水平考试(中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上午(基础知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2答案与解析 1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系统可用性的基本内容。 容错是指 系统在排除了某些类型的故障后继续正常运行。具有高可用性的系统应该具 有较强的容错能力。提供容错的途径有使用空闲备件、负载平衡、镜像、复现和热可更换。因此,选项 C备份恢复不是容错方法。 【知识模块】 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知识 2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系统可维护性的基础内容
11、。 系统的可维护性是对系统进行维护的难易程度的度量,影响系统可维护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 (1)可理解性。外来人员理解系统的结构、接口、功能和内部过程的难易程度。 (2)可测试性。对系统进行诊断和测试的难易程度。 (3)可修改性。对系统各部分进行修改的难易程度。 【知识模块】 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知识 3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性能及能力管理的基础内容。 时间是衡量计算机性能最主要和最为可靠的标准,系统响应能力根据各种响应时间进行衡量,它指计算机系统完成某一任务 (程序 )所花费的时间。 响应时间为用户 CPU时间和系统 CPU时间之和,即 T Tuser Tsys。 【
12、知识模块】 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知识 4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系统评价的基础知识。 系统评价是对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的技术性能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评价,是对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延伸。评价的目的是检查系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技术性能是否达到了设计的要求,系统的各种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经济效益是否理想,并指出系统的长处和不足,为以后系统的改进和扩展提出依据。 根据信息系统的特点、系统评价的要求与具体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原则,可从技术性能评价、管理效益评价和经济效益评价三个方面对信息系统进行评价。 【知识模块】 信息系统 开发和运行管理知识 5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13、本题考查分布式环境下的系统管理的基础知识。 分布式环境中的管理系统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优越特性。 (1)跨平台管理。可以管理 Windows系列、所有主要的 Linux版本、 IBM DB2等。 (2)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分布式环境下的管理系统可以支持超过 1000个管理节点和数以千计的事件。支持终端服务和虚拟服务器技术。 (3)可视化的管理。包括独特的可视化能力使管理环境,更快捷、简易。服务地图显示 IT基础设施组件是如 何与 IT服务相连接的,使操作员和应用专家能快速确定根本原因和受影响的服务。活动目录拓扑浏览器将自动发现和绘制整个活动目录环境。 (4)智能代理技术。每个需要监视的系统上都被
14、安装代理,性能代理用于记录和收集数据,然后在必要时发出关于该数据的警报,同时进行实时的性能监视。 【知识模块】 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知识 6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基础知识。 介质安全包括介质数据的安全及介质本身的安全。目前该层次上常见的不安全情况主要有三类:损坏、泄漏 、意外失误。损坏又包括自然灾害 (比如地震、火灾、洪灾 )、物理损坏 (比如硬盘损坏、设备使用寿命到期、外力破损等 )、设备故障 (比如停电断电、电磁干扰等 )等。信息泄漏主要包括电磁辐射 (比如侦听微机操作过程 )、乘机而入 (比如合法用户进入安全进程后半途离开 )、痕迹泄漏 (比如密码
15、、密钥等保管不善,被非法用户获得 )等。同时,即使规定了信息设备管理的方法,使操作规程书面化,但是意外失误也是难免的 (比如格式化硬盘、死机等系统崩溃 )。 【知识模块】 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知识 7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系统的硬件结构的基础知识。 按照试题 3的分析,信息系统的硬件结构是指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等资源在空间的分布情况。信息系统的硬件结构中的分布式结构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等资源联系在一起服务于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实现相互通信和资源共享。分布式结构除了实现不同地点的硬件、软件、数据等资源共享外,另一个主要特征是各地与计算
16、机网络系统相连的计算机系统既可以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统一管理下工作,又可以脱离网络环境利用本地信息资源独立工作。 分布式结构系统的优点 如下。 (1)可以根据应用需要和存取方式来配置信息资源。 (2)有利于发挥用户在系统开发、维护和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系统对用户需求变更的适应性和对环境的应变能力。 (3)系统扩展方便,增加一个网络节点一般不会影响其他节点的工作,系统建设可以采取逐步扩展网络节点的渐进方式,以合理使用系统开发所需的资源。 (4)系统的健壮性好,网络上一个节点出现故障一般不会导致全系统瘫痪。 另外两种硬件结构的优点说明如下。 集中式结构系统的优点为:信息资源集中,
17、便于管理,而其缺点是主机价格昂贵,维护困难,并且运行效率低,一旦出现故障,容易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 分布,集中式结构系统的优点为:数据部分 (需要共享的部分 )集中,便于管理,各个工作站间相互独立,独立处理各自的业务,必要时又是一个整体,可以相互传递信息,共享数据,而其缺点是因有小型计算机在内,价格相对较高,系统维护较困难。 【知识模块】 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知识 8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系统概念结构的基础知识。 信息系统从概念上来看是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等 4大部分组成的。信息源是信息的产生地,包括组织内部和外界环境中的信息,这些信息通过信息处
18、理器的传输、加工、存储,为各类管理人员 (即信息用户 )提供信息服务。信息管理者对整个信息处理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信息管理者和信息用户一起依据管理决策的需求收集信息,并负责进行数据的组织和管理,信息的加工、传输等一系列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现,同时在信息系统的正式运行过程中负责系统的运行与协调。信息用户是目标用户,信息系统的一切设计与实现都是围绕信息用 户的需求。或者简单来说,信息源是信息的输入,信息管理者为核心,它负责管理和控制信息的处理,信息用户代表着信息的输出处理。根据题意,选项 A是答案。 【知识模块】 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知识 9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统一建模
19、语言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ML)的基础知识。 UML是一种语言,它为软件开发人员之间提供了一种用于软件蓝图的标准语言。 UML是一组图形符号,它的每个符号都有明确语义,是一种直观、可视化的语言。 UML是一种文档化语言,它适合于建立系统体系结构及其所有的细节文档。 UML是用于系统的可视化建模语言,用 UML描述的模型可以与各种编程语言直接相连,而且有较好的映射关系,这种映射关系允许进行正向工程、逆向工程。但是 UML并不是一种可视化编程语言。根据题意,选项 C为答案。 【知识模块】 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知识 10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本题考
20、查统一建模语言的基本内容。 按照试题 35的分析所知, UML的目的是建模。建模的三要素分别为事物、关系和图。在需求分析阶段, 可以使用 UML中的用例图来捕捉用户需求,并描述对系统感兴趣的外部角色及其对系统的功能要求。其用例模型的建立是系统开发者和用户反复讨论的结果,表明了开发者和用户对需求规格达成的共识。 类图面向对象建模中最重要的模型,它描述了类和类之间的静态关系。与数据模型不同,它不仅显示了信息的结构,同时还描述了系统的行为。 顺序图用来描述对象之间动态的交互关系,着重体现对象间消息传递的时间顺序。顺序图允许直观地表示出对象的生存期,在生存期内,对象可以对输入消息作出响应,并且可以发送
21、信息。 状态图用来 描述对象状态和事件之间的关系。通常使用状态图来描述单个对象的行为。它确定了由事件序列引出的状态序列,但并不是所有的类都需要使用状态图来描述它的行为。只有具有重要交互行为的类,才会使用状态图来描述。 【知识模块】 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知识 11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结构化设计中 HIPO技术的基本知识。 【知识模块】 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知识 12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模块化的基本概念。 软件设计中划分模块的一个准则是 “高内 聚低耦合 ”,即提高聚合程度、降低模块间的耦合程度是模块设计的重要原则。同时,聚合和耦合又是相辅相成的
22、,模块内的高聚合往往意味着模块之间的松耦合。 软件结构内模块的耦合度表现了模块之间互相关联的程度,分为 6级。耦合度从低到高分别是:非直接耦合、数据耦合、标记耦合、控制耦合、公共耦合、内容耦合。 (1)非直接耦合:两个模块中的每一个都能独立工作而不需要另一个模块的存在。 (2)数据耦合:两个模块彼此通过参数交换数据,而交换的信息仅仅是数据。 (3)标记耦合:一组模块通过参数表传递 记录信息。这个记录是某一数据结构的子结构,而不是简单变量。 (4)控制耦合:传递的信息中也有控制信息。 (5)公共耦合:两个或多个模块通过公共数据环境相互作用。 (6)内容耦合:两个模块之间有下列情况之一。 一个模块
23、访问另一个模块的内部数据。 一个模块没有通过正常入口而转到另一个模块内部。 两个模块有一部分程序代码重叠。 一个模块有多个入口。 模块的内聚性表现了模块内部各个子成分功能的集中程度,分为 7级。内聚性从低到高分别是:偶然内聚、 逻辑内聚、时间内聚、过程内聚、通信内聚、顺序内聚、功能内聚。 (1)偶然内聚:一个模块完成一组任务,这些任务彼此间即使有关系,也是松散的关系。 (2)逻辑内聚:一个模块完成的任务在逻辑上属于相同或相似的操作。 (3)时间内聚:一个模块包含的任务必须在同一段时间内执行。 (4)过程内聚:一个模块内的处理元素是相关的,而且必须以特定次序执行。 (5)通信内聚:一个模块中所有
24、的元素都使用同一个输入数据或产生同一个输出数据。 (6)顺序内聚:一个模块内的处理元素和同 一个功能密切相关,而这些元素必须按顺执行。 (7)功能内聚:一个模块内所在处理元素属于一个整体,并完成一个单一的功能。 【知识模块】 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知识 13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模块化的基本内容。 【知识模块】 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知识 14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系统实施中程序设计风格的基础知识。 程序中的注释分为:序言性注释和解释性注释。序言性注释是在每个程序或模块的开头的一段说明,起到对程序解释的 作用,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程序的标识
25、、名称和版本号。 (2)程序功能描述。 (3)接口与界面描述,包括调用及被调用关系、调用形式、参数含义以及相互调用的程序名。 (4)输入输出数据说明,重要变量和参数说明。 (5)开发历史,包括原作者、审查者、修改者、编程日期、编译日期、审查日期、修改日期等。 (6)与运行环境有关的信息,包括对硬件、软件资源的要求,程序存储与运行方式。 解释性注释一般嵌在程序之中,与要注释的部分匹配。显然,选项 C描述的不是序言 性注释。 【知识模块】 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知识 15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测试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的内容。 按照试题 15的分析,在信息系统软件测试时应尽早
26、并不断地进行测试。 “测试一定要在系统开发完成之后开始进行 ”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测试应该在需求阶段就开始介入,贯穿在开发的各阶段,以便及早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因此,选项 C为答案。 【知识模块】 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知识 16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测试的基础知识。 按照试题 14的分析,机器测试可以分为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其中,白盒测试也称为结构测试,将软件看成透明的白盒,根据程序的内部结构和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对程序的路径和过程进行测试,检查是否满足设计的需要。 人工测试可以分为个人复查、走查、会审。个人复查是指程序员本人对程序进行检查,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走查是指由
27、 3 5人组成的测试小组在阅读相关资料后,将一批有代表性的测试数据沿程序的逻辑走一遍,监视程序的执行情况,随时记录程序的踪迹,以此来发现程序中的错误。会审是指测试小组在阅读相关资料后,根据经验列出 尽可能多的典型错误,然后把它们制成错误清单,供会审时逐个审查、提问,讨论可能出现的错误。 【知识模块】 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知识 17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系统性能及能力管理的基本知识。 按照试题 24的分析,信息系统性能评价指标中的可靠性是反映系统处理用户工作的可用性或处理过程失败或错误的概率,通常使用 MTBF。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即系统在相邻两次故障之间工作时间的数
28、学期望 )和 MTTR(平均修复时间:相邻两次故障间工作时间的数学期望 )来表示。 【知识模 块】 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知识 18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系统的试运行和转换的基本内容。 按照试题 16的分析,系统的试运行是系统调试工作的延续。新系统试运行成功之后,要进行新系统和旧系统之间的互相转换。新旧系统之间的转换方式有三种,即直接转换、并行转换和分段转换。直接转换方式最简单且最节省人员和设备费用,但是风险大,很有可能出现想不到的问题,不能用于重要的系统。分段转换的最大问题出现在接口的增加上,由于系统的各部分之间往往相互联系,当旧系统的某些部分转换给新系统去执行 时,其余
29、部分仍由旧系统来完成,就会出现衔接上的问题。并行转换的优点是可以进行两个系统的对比,发现和改正新系统的问题,风险小、安全、可靠,其缺点则是耗费人力和设备。 【知识模块】 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知识 19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系统管理工作分类的基础知识。 信息系统管理工作的分类可按照系统类型或流程类型进行划分。若按照系统类型划分,可以分为信息系统管理、网络系统管理、运行系统管理和设施及设备管理。若按照系统流程类型划分,则可以分为侧重于信息系统部门的管理、 侧重于业务部门的信息系统支持及日常作业、侧重于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 【知识模块】 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知识 【知识
30、模块】 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知识 20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知识 21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基础知识。 信息系统的开发阶段一般可以分为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问题 系统所要求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属于信息系统总体规划需要考虑解决的内容,问题 为解 决该问题,系统应该干些什么是属于信息系统分析需要考虑解决的内容,问题 系统应该怎么去干是属于信息系统设计需要考虑解决的内容。 【知识模块】 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知识 【知识模块】 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知识 22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知识 23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系统分析工具的基本知识。 按照试题 5的分析,数据流图是一种最常用的结构化分析工具,它从数据传递和加工的角度,以图形的方式刻画系统内数据的运动情况。 对数据流图的改进,包括检查数据流图的正确性和提高数据流图的易理解性。 按照试题 9的分析,通常用数据字典对数据流图加以补充和说明。数据字典是以特定格式记录下来的、对系统的数据流图中各个基本要素 (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 )的内容和特征所做的完整的定义和说明。数据字典也是结构化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 【知识模块】 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