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师初级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个体心理行为)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情绪主观体验的外部表现形式是( )。(A)感情(B)表情(C)态度(D)行为2 激情具有( ) 的特点。(A)激动性和冲动性(B)激动性和爆发性(C)冲动性和爆发性(D)冲动性和可知性3 认为态度是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通过经验组织起来,影响着个人对情绪的反应的学者是( ) 。(A)阿尔波特(B)克里赫(C)弗里德曼(D)吉尔福特4 在对态度的定义中,强调了态度的组成及特性的学者是( )。(A)阿尔波特(B)克里赫 c弗里德曼(C)吉尔福特(D)弗里德曼认为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
2、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他的定义强调了态度的组成及特性。5 ( )认为态度的形成是对利益或损失进行衡量的过程。(A)学习理论(B)认知一致性理论(C)诱因理论(D)得失理论6 下列有关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A)人们的态度与行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B)态度与行为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C)态度的特殊性越高,用其预测行为越准确(D)一般说来,在态度测量与行为发生之间的时问间隔越长,不可知事件改变态度与行为关系的可能性越大7 海德尔的平衡理论认为态度改变的方法是( )。(A)让自己相信自己之所以做出与态度相矛盾的行为是因为自己没有选择(B)哪个方向的态度改变最少,
3、就改变哪里的态度(C)使自己的行为不再与态度有冲突(D)如果两个认知不一致,可以通过增加更多一致性的认知来减少冲突8 著名心理学家里昂.费斯廷格提出的说明态度和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论是( )。(A)自我觉知理论(B)态度行为理论(C)认知失调理论(D)结构功能理论9 公司的职员可能并不喜欢他的经理,但是却要表现出对他的服从和尊敬,这种现象被称为( )。(A)认知失调(B)从众行为(C)选择性知觉(D)社会促进作用10 一位烟草制造商,他认为自己制造的香烟是不利于别人健康的,但为了自己生存他又不得不这么做,这是( )。(A)自我知觉(B)知觉选择性(C)认知失调(D)工作满意度11 戒烟者为减少因再
4、次吸烟而引起的认知失调,可通过改变认知的重要性来实现,下列属于这种做法的是( )。(A)吸烟让我放松和保持体型,有利于我的健康(B)生活中的压力太大,我只能靠吸烟来缓解,别无他法(C)我喜欢吸烟,不想真正戒掉我的烟瘾(D)放松和保持体型比担心 30 年后患癌更重要12 关于说服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被说服者介入程度越浅,态度改变越困难(B)当个体对问题了解得很多时,预先警告会引起抗拒(C)当人们最初同意该信息时单面说服效果较好(D)外表漂亮的人在说服方面更有优势13 关于被说服者对说服过程的影响,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A)自尊心较弱的人容易被说服(B)心情好的人容易被说服(
5、C)介入程度越深,态度越容易改变,也越容易被说服(D)过多的预先说服会使被说服者产生免疫力,从而使态度改变变得困难14 奥尔波特认为,强调人对权力、影响和声望的热爱的价值观属于( )价值观。(A)理论型(B)经济型(C)政治型(D)社会型15 根据罗克奇的分类,成就感属于( )。(A)工具性价值观(B)目的性价值观(C)工作性价值观(D)社会性价值观16 根据罗奇克的分类,下列各项属于工具性价值观的是( )。(A)和平的世界(B)舒适的生活(C)家庭安全(D)自我控制17 ( )是依据客体对于主体的重要性,对客体进行价值评判和选择的一种标准。(A)价值观(B)世界观(C)人生观(D)爱情观18
6、 个体的意义定义体系是( )。(A)个人价值(B)个人信念(C)个人追求(D)自我价值19 自我存在和自我行为理由的出发点是( )。(A)内心动机(B)个人价值(C)个人信念(D)自我价值20 自我价值对于个体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的决定性作用是( )。(A)自我价值定位(B)个人价值取向(C)个人价值定位(D)自我价值定向二、多项选择题21 下列关于能力、知识和技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知识是概括化的经验系统(B)技能是概括化的行为模式(C)能力是概括化的心理特征(D)能力可以不断积累(E)知识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定型22 心理学家威尔逊在麦克里兰(Mcclelland)研究的基础上,进
7、一步把领导者的特征简化为( ) 。(A)预测变化(B)核心特质(C)寻求支持(D)驱力水平(E)保持平衡23 下列关于情绪和情感的描述正确的是( )。(A)情绪是与有机体的生理需要能否被满足相联系的体验(B)情感是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复杂而高级的体验(C)情感体验发生在先,情绪反应在后(D)情绪往往是由事物的表面现象所引起的(E)情感带有冲动性和爆发性,并伴有生理变化24 心理学家常常把人类的表情分为( )。(A)肢体表情(B)面部表情(C)身体表情 (D)言语表情(E)心理表情25 按照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以把人的情绪分为( )。(A)心境(B)心绪(C)激情(D)应激(E)理智2
8、6 通过态度预测行为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因素有( )。(A)态度的特殊性水平(B)空间因素(C)自我意识 (D)态度强度(E)态度的可接近性27 如果个体有很大的认知失调的压力,可以消除压力的途径有( )。(A)改变行为(B)改变态度(C)找出一种合理的解释来说明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不一致(D)为自己的矛盾自圆其说(E)改变认知的重要性28 德国哲学家斯普兰格在人的类型一书中,把价值观区分为理论的、社会的、经济的、( )。(A)审美的(B)实践的(C)宗教的(D)民族的(E)政治的29 奥尔波特认为,人的价值观可以分为( )。(A)理论型(B)经济型(C)政治型和社会型(D)审美型(E)实践型30 工
9、作价值观包括( ) 。(A)工作倾向性(B)工作需求(C)工作态度(D)职业道德取向(E)工作动力31 美国心理学家萨普尔将工作价值观分为( )。(A)内在价值(B)内在激励(C)外在工作价值(D)生活保障(E)外在报酬32 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取决于两个因素,包括( )。(A)自我价值定位(B)自我价值取向(C)自我价值支持(D)自我价值评定(E)自我价值升级三、案例分析32 T 公司近年来的发展十分迅速,为了整合业务,精简机构,公司领导层决定裁减一批员工。决定做出后,人力资源部部长承担了与被裁人员谈话的任务,他需要尽可能的说服被裁人员,使他们不至于与公司对抗。根据背景资料回答下列问题:33
10、说服者本人对说服效果存在着影响,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A)人力资源部长最好是一个值得他人信任的人(B)在说服他人时,人力资源部长要尽量正式、公事公办(C)人力资源部长要尽量表现出与被裁员工的某些相似性(D)人力资源部长如果外表讨人喜欢,那说服效果可能就会更好一些34 “被裁员”这个说服信息不是员工愿意听到的,下列关于说服信息对说服效果的影响的陈述中,错误的是( )。(A)信息的呈现方式很重要,在本例中,人力资源部部长最好和员工面对面的单独交谈(B)说服信息所倡导的态度与被说服者原有态度之间的差距越大,那么态度的实际改变也就越大(C)说服信息唤起的恐惧感越大,人们改变态度的可能性也就越大(D
11、)当信息唤起的恐惧感超过某一个界限后,人们的态度反而不发生改变35 对不同的员工,人力资源部长说服的效果也可能不一样,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学历越高的员工一般越不容易被说服(B)自尊心较弱的人容易被说服(C)家里有喜事的员工容易被说服(D)年龄越大的员工越难被说服36 为了使面谈的说服效果更好,人力资源部长可以采取的做法是( )。(A)在较早的时候就透露一些可能进行的变革的信息(B)让员工对公司的发展变革进行讨论(C)秘密地进行变革的取证和决策的过程(D)不向员工透露任何信息,防止员工阻扰经济师初级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个体心理行为)模拟试卷 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
12、案】 B【试题解析】 情绪往往通过表情来表现,表情是情绪主观体验的外部表现形式。【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激情是一种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状态,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比如狂喜、绝望等。激情具有激动性和冲动性的特点。【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态度是社会心理学中定义最多的一个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定义。阿尔波特受行为主义影响,认为态度是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它通过经验组织起来,影响着个人对情境的反应。他的定义强调经验在态度形成中的作用。【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5 【正确答案
13、】 C【试题解析】 诱因理论认为态度的形成是对利益或损失进行衡量的过程,一个人采取的态度由他对于收益多少的判断而决定。【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人们的态度与行为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从他人的态度可以预测其行为。但是,态度与行为之间并非一对一的关系,态度只是一种行为倾向,它并不等于行为。【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海德尔的平衡理论,态度改变遵循最少付出原则,即为了恢复平衡状态,哪个方向的态度改变最少,就改变哪里的态度。【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认知失调理论是著名心理学家里昂.费斯廷格提出的
14、一种认知一致理论。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愉快感情。为了克服这种不愉快,人们需要采取各种方法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愉快感情。公司的职员不喜欢他的经理是该职员的态度,却表现出对经理的服从和尊敬,这是认知失调的表现。【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该烟草制造商认为自己制造的香烟是不利于别人健康的,但为了生存又不得不这么做,是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一种表现,属于认知失调。【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5、减少由于戒烟而引起的认知失调可以通过改变认知的重要性来实现。具体的途径是让一致性的认知变得重要,不一致性的认知变得不重要(放松和保持体型比担心几十年后患癌更为重要)。【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人们经常通过说服来改变他人的态度,说服是改变他人态度的最有效方法。其中被说服者是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之一,就被说服者介入程度来说,介人程度越深,态度改变越困难。【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被说服者对说服的影响因素包括被说服者的人格因素、被说服者的心情、被说服者的介入程度、被说服者的自身免疫和个体差异等。介入程度越深,态度越不容易改变。
16、【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经济型的人具有务实的特点,对有用的东西感兴趣;理论型的人具有智慧、兴趣,以发现真理为主要追求;政治型的人重视权力、地位和影响力。【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目的性价值观(终极性价值观)是指欲达到的最终存在状态或目标,如和平的世界、舒适的生活等,成就感属于目的性价值观。【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罗奇克把个体的价值观分为两类,即终极性价值观和工具性价值观。终极性价值观是指欲达到的最终存在状态或目标,如和平的世界、舒适的生活等;工具性价值观是指为达到上述目标所采用
17、的行为方式或手段,如对责任的自我控制等。【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事物重要性的观念,是依据客体对于主体的重要性,对客体进行价值评判和选择的一种标准。【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自我价值是个体的意义定义体系,一个人的自我价值体系不仅决定着他怎样解释世界,也决定着他怎样解释自己。【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自我价值是自我存在和自我行为理由的出发点,因此人们总是努力寻求自我价值,做肯定自我价值的事情,避免做否定自我价值的事情。【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20 【正确答案】 D
18、【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二、多项选择题21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能力是从事各种活动、适应生存所必需的且影响活动效果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所以能力是概括化的心理特征。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定型,但知识和技能却可以不断积累。所以对于组织管理来说,尽管人的能力有限,有高低大小之分,但人却可以不断学习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22 【正确答案】 A,C,D【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23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c 项,情绪反应在先,情感体验发生在后;E 项,情绪带有冲动性和爆发性,并伴有生理变化。【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24 【正确答案】
19、 B,C,D【试题解析】 表情是情绪主观体验的外部表现形式。心理学家常把人类的表情分为面部表情、身体表情和言语表情三种。【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25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按照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以把人的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它们属于人的三种情绪状态。心境又称心情,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而又具有渲染性的情绪体验状态;与心境相比,激情是一种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状态,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具有激动性和冲动性的特点;应激是指由于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与激情相比,应激的激动水平更高,更强烈,而认知范围更窄,理智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下降。【知识模块
20、】 个体心理与行为26 【正确答案】 A,C,D,E【试题解析】 通过态度预测行为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因素有:态度的特殊性水平;时间因素; 自我意识; 态度强度;态度的可接近性【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27 【正确答案】 A,B,E【试题解析】 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愉快感情。为克服这种不愉快,可采取的方法包括:改变态度,使其与以前的行为一致;增加认知,通过增加更多一致性的认知来减少失调; 改变认知的重要性;减少选择感,让自己相信自己之所以做出与态度相矛盾的行为是因为自己没有其他选择;改变行为。【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28 【正确答案】 A,C,E【试题解析】
21、德国哲学家斯普兰格在人的类型一书中,把价值观区分为理论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审美的、宗教的六种。【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2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奥尔波特和弗农根据斯普兰格的分类编制了“价值观研究量表”,并认为人的价值观可以分为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社会型、宗教型和政治型六类。【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30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工作价值观又称职业价值观,是指个人对于工作意义的认识,包括工作倾向性、工作需求以及职业道德取向等。【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31 【正确答案】 A,C,E【试题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萨普尔对于工作价值观的结构进行了系
22、统的阐述。他将工作价值观分为三大群组,15 个类别。具体包括:内在价值。指与工作本身有关的一些因素,包括利他主义、独立性、审美、创造性、智慧激发、成就感和管理权力七个类别;外在工作价值。指与工作本身无关的一些因素,包括工作环境、与上司关系、与同事关系和变化性四个类别;外在报酬。包括生活方式、声望、经济报酬和安全感四个类别。【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32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的决定因素是:自我价值定位,即选择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自身的价值;自我价值支持,即客观的自我价值依托资源,如家境优越、高社会地位、高收人等等。【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三、案例分析【知识模块
23、】 个体心理与行为3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说服者的可信度主要取决于专家资格和可靠性。在某些方面具有专长的人在说服他人的时候比较有效。说服者是否值得他人信任也对说服效果产生影响。如果人们认为说服者能从自己倡导的观点中获益,人们便会怀疑说服者的可靠性。说服者的吸引力,则由说服者的外表、是否可爱以及与被说服者的相似性来决定。一般来说,外表漂亮的人在说服方面更有优势。【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3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说服信息的因素即对方说服者说话的内容。与说话内容有关的因素可以总结为差距、恐惧和信息呈现方式。差距是指说服信息所倡导的态度与被说服者原有态度之间的差距。一般说来,
24、差距越大促使态度改变的潜在压力越大,实际态度改变也较大。但是也有两种例外情况,分别是:当差距过分大时,被说服者会发现自己的态度不可能改变到消除这种差异的地步;差异太大会使人产生怀疑,从而贬低信息而不是改变态度。【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3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被说服者的因素包括被说服者的人格、心情、卷入程度等。A 项属于智商的范畴,与说服关系不大,只是在论点很难时,智商才起作用。所以学历高低与员工被说服无正相关关系。【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36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影响说服效果的情境因素包括预先警告和分散注意。当个体对问题了解得很多时,预先警告会引起抗拒,而当人们对该问题了解较少时,预先警告反而有助于态度改变。而分散注意能减少抗拒,对改变态度有利。所以在较早的时候就透露一些可能进行的变革的信息以及让员工对公司的发展变革进行讨论有助于取得较好的说服效果。【知识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