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试卷]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知识上午试卷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615114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类试卷]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知识上午试卷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工程类试卷]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知识上午试卷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工程类试卷]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知识上午试卷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工程类试卷]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知识上午试卷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工程类试卷]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知识上午试卷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知识上午试卷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给水工程设计应按远期规划、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的原则进行设计。近期设计年限宜采用( ) 年,远期规划设计年限宜采用( ) 年。(A)510,1015(B) 510,1020(C) 1020,2030(D)1020,20402 下列因素中不影响城市给水系统选择的是( )。(A)用户对水质的要求(B)城市地形起伏(C)居住建筑密度(D)供水水源条件3 下列关于各类给水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下水给水系统都不必设水处理构筑物(B)地表水给水系统都必须设水处理构筑物(C)任何一个

2、城市给水系统都必须有管网和水塔(D)任何一个给水系统都必须有取水构筑物和管网4 关于给水系统的布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给水系统不一定要全部包括取水构筑物、水处理构筑物、泵站、输水管和管网、调节构筑物(B)当水源为水质良好的地下水时,除消毒设施以外的水处理构筑物均可省去(C)在大城市的给水系统中,一律不用水塔(D)水塔根据设置的位置可分为网前水塔、网中水塔和对置水塔5 一个城镇的给水系统可以采用多组供水系统的组合,下列选项不可行的组合是( )。(A)单水源供水系统与分质供水系统(B)单水源供水系统、分质供水系统和分压供水系统(C)统一供水系统与分质供水系统(D)统一供水系统和多水源供

3、水系统6 城镇配水管网的漏失水量宜按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用水和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之和的( ) 计算。(A)1525(B) 1012(C) 1520(D)10257 某城镇东区为居民区,地面标高 4050m,西区为工业区,地面标高 90m,拟从居民区以东 3km 处的水库取水,该水库设计高水位为 110m,设计低水位为95m。下列城镇给水系统设计方案正确的是( )。(A)设一个压力供水的生活、生产、消防给水系统(B)设一个重力供水的生活、生产、消防给水系统(C)设一个局部加压供水的生活、生产、消防给水系统(D)设一个重力供水的生活、消防给水系统和一个压力供水的生产给水系统8 下列不是影响水厂二

4、级泵房水泵扬程的因素的是( )。(A)控制点的服务水头(B)水厂供水规模(C)输配水管路水头损失(D)清水池水位9 管网前设有水厂或水塔,从二级泵站到配水厂或水塔的输水管,按( )计算。(A)平均日平均时用水量(B)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C)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D)二级泵站最大供水量10 当一级泵站和二级泵站每小时供水量相接近时,清水池的调节容积可以( ),此时为了调节二级泵站供水量和用水量之间的差额,水塔的调节容积将( )。(A)减小,减小(B)减小,增大(C)增大,减小(D)增大,增大11 下列关于二级泵房扬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级泵房扬程必须满足直接供水范围内管网中最不利点的最小

5、服务水头(B)二级泵站扬程一定大于管网中最不利点的最小服务水头(C)发生消防时,二级泵房扬程必须满足消防时的管网水压要求(D)管段发生事故时,二级泵房扬程必须满足直接供水范围内管网中最不利点的最小服务水头12 采用合理的分区供水可减少能量消耗,其主要原因是( )。(A)降低了多余的服务水头(B)减少了管网的沿线水头损失(C)均衡了供水流量(D)降低了管道压力13 某城市供水水量季节变化幅度很大,取水泵房邻近水厂,河道水位变幅很小,为提高水泵的工作效率,取水水泵的合理配置应采用( )。(A)变频调速水泵(B)大、小规格水泵搭配(C)定期更换水泵叶轮(D)液力耦合器调速14 某城镇水厂 2007

6、年供水量统计结果为:全年供水量为 3650 万 m3,最大月供水为 330 万 m3,最高日供水量为 12 万 m3,最高日最大时供水量为 6500m3,则该城镇 2007 年供水的日变化系数(K d)、时变化系数(K h)分别为( )。(A)K d=120、K h=156(B) Kd=113、K h=1 30(C) Kd=120、K h=1 30(D)K d=113、K h=15615 某城市最高日需水量为 15 万 m3d,时变化系数为 130,水厂自用水为5,管网内设有调节水池,最高时向管网供水 900m3h,则一级泵房和二级泵房的设计流量分别为( ) 。(A)6250m 3h、7631

7、m 3h(B) 6250m3h、8125m 3h(C) 6563m3h、7225m 3h(D)6563m 3h、7631m 3h16 现有一城镇给水系统的设计任务,建设单位提供了该城镇 2003 年编制的20052020 年总体规划,其中人口发展见下表。在分析论证该城镇给水系统近期设计规模时,确定其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取为 300L(人.d),则近期综合生活用水量为( )m 3 d。(A)30000(B) 45000(C) 54000(D)60000二、多项选择题17 给水工程设计应从全局出发,考虑( ),正确处理各种用水的关系,符合建设节水型城镇的要求。(A)节约投资(B)水资源的节约(C)水生

8、态环境保护(D)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8 给水系统中的输配水系统包括( ),通常是给水系统中投资最大的子系统。(A)输水管渠和管网(B)取水构筑物和水处理构筑物(C)泵站(D)清水池和水塔19 影响城市给水系统布置形式的因素有( )。(A)用户对水质的要求(B)城市地形起伏(C)居住建筑密度(D)供水水源条件20 位于广东省的某城市在设计年限内计划人口数为 20h。人,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 95,则该城市居民最高日生活用水量设计值可为( )。(A)20000m 3d(B) 30000m3d(C) 40000m3d(D)50000m 3d21 综合生活用水包括( )。(A)居民生活用水(B)学校和机

9、关办公楼等用水(C)宾馆、饭店等用水(D)公共建筑及设施用水22 未预见水量宜按( )水量之和的 812计算。(A)综合生活用水(B)工业企业用水(C)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水量(D)管网漏损水量2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按直接供水的建筑层数确定给水管网水压时,其用户接管处的最小服务水头,一层为 8m,二层为 12m,三层为 16m,四层为 20m,五层为 24m(B)工业企业内工作人员的生活用水量,应根据车间性质确定,一般可采用3050L(人 .班),其时变化系数为 1525(C)在缺乏实际用水资料情况下,最高日城市综合用水的时变化系数宜采用1216,日变化系数宜采用 1115(D

10、)城镇给水管网的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 1525合并计算24 从水源至城镇水厂的原水输水管(渠),设计流量应按( )水量之和进行计算。(A)平均日平均时用水量(B)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C)水厂自用水量(D)输水管(渠) 漏损水量25 清水池的作用包括( )。(A)调节一级泵站与二级泵站供水量的差额(B)储存水厂自用水量(C)储存消防水量(D)保障消毒剂与水充分接触26 关于管网定线叙述正确的是( )。(A)管网定线是在平面图上确定管线的走向和位置:包括干管、连接管、分配管、进户管(B)管网布置应满足:按照城市规划平面图布置管网;保证供水安全可靠;管线遍布整个给水区,保证用户有足

11、够的水量和水压;以最短距离敷设管线(C)干管延伸方向应和二级泵站到水池、水塔、大用户的水流方向一致,平行敷设一条或几条干管,干管间距根据街区情况,一般可取 500800m(D)干管和干管之间的连接管使管网形成环状,连接管的间距可在 8001000m左右27 某城镇的生活给水管网供水量有时不能满足城镇用水量的要求,以下措施中( )是可行的。(A)从邻近有足够富裕供水量的城镇生活饮用水管网接管引水(B)新建或扩建水厂(C)从本城镇某企业自备的有足够富裕供水量的内部供水管网接管引水(D)要求本城的用水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节约用水,减少用水量28 管道的埋设深度,应根据( )及与其他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

12、A)冰冻情况(B)外部荷载(C)管材性能(D)抗浮要求29 管网计算的比流量,特征有( )。(A)真实存在的某管段的实际流量(B)为简化计算而拟定的(C)配水管线长度改变则比流量也改变(D)管网总计算流量变化则比流量也改变30 当管网中无集中用水量时,节点流量与沿线流量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A)节点流量数值是沿线流量的一半(B)所有节点流量的总和与所有沿线流量的总和相等(C)某点的节点流量的数值等于与该点相连所有管段沿线流量的总和(D)某点的节点流量的数值等于与该点相连所有管段沿线流量总和的一半31 树状管网中管段计算流量与节点流量的关系可概括为( )。(A)某节点上游管段的计算流量等于该

13、点节点流量及所有与该点相连的下游管段计算流量的总和 (B)该管段沿线流量的一半与下游各管段沿线流量之和(C)某点的节点流量的数值等于与该点相连所有管段计算流量总和的一半(D)某管段计算流量的数值等于该管段下游所有节点流量的总和32 给水系统中,( ) 按最高日最高时流量进行设计。(A)水处理构筑物(B)二级泵站(C)无水塔管网中的二级泵站(D)管网33 下述关于水塔高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塔高度指的是水柜底高于地面的高度(B)水塔高度的设计值与水塔建在管网中的位置无关(C)水塔所在地面越高,水塔高度可以越小(D)水塔所在地面越高,水塔水柜底的标高可以越小34 在计算管网的沿线流量时

14、,管段计算长度的确定应遵从( )。(A)双侧配水的管段,管段计算长度等于管段实际长度(B)单侧配水的管段,管段计算长度等于管段实际长度的一半(C)不配水的管段,管段计算长度等于零(D)管段计算长度就是管段的实际长度35 沿线流量向节点流量的转换考虑的问题有( )。(A)将某管段的沿线流量转化成该管段两端点配出的节点流量(B)将管段内沿线变化的流量转换成管段内不变的流量 (C)转换前与转换后管线的水头损失相等(D)只能对树枝状管网实现转换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知识上午试卷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给水工程设计应按远期规划

15、、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的原则进行设计。近期设计年限宜采用 510 年,远期规划设计年限宜采用 1020 年。【知识模块】 给水工程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给水系统的选择应根据当地地形、水源情况、城镇规划、供水规模、水质及水压要求,以及原有给水工程设施等条件,从全局出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居住建筑密度并不在其考虑范围内。【知识模块】 给水工程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一般地下水水质良好,可省去水处理构筑物而只需加氯消毒,但不等于都不必设水处理构筑物。同样,如果地表水的水质好,也可以不设水处理构筑物。水塔是调节构筑物,但并非必需,要根据城市地形特点选用,A 、B

16、、C 三个选项说法均有误,而任何一个给水系统都必须有取水构筑物和管网是正确的。【知识模块】 给水工程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因地下水水质良好,一般可省去水处理构筑物而只需加氯消毒,因此 B 选项正确,从而 A 选项也正确。水塔是调节构筑物,并非必需,中小城市或企业为储备水量和保证水压常设置水塔,大城市通常不用水塔,但不能武断地说一律不用。根据城市地形特点,水塔可设在管网起端、中间和末端,分别构成网前水塔、网中水塔和对置水塔,因此 D 选项正确,C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给水工程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 2006)中第 301 条规定,

17、给水系统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水源情况、水质和水压等条件确定。统一供水系统与分质供水是相互矛盾的,故为不可行的组合。【知识模块】 给水工程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 2006)中第 407 条规定,城镇配水管网的漏失水量宜按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用水和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之和的 1012计算,当单位管长供水量小或供水压力高时可适当增加。【知识模块】 给水工程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地形标高,东区居民区与水源标高差较大,适于采用重力供水的生活、消防给水系统,省去一级泵站或二级泵站或同时省去一、二级泵站。西区工业区与水库水源标高差接近,必须采用加

18、压供水。【知识模块】 给水工程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二级泵站扬程 Hp=Zc+Hc+hs+hc+hn(式中 Zc 为管网控制点的地面标高和清水池最低水位的高程差;H c 为控制点所需的最小服务水头;h s 为吸水管中的水头损失;h c、h n 分别为输水管和管网中水头损失),可见和水厂供水规模无关。【知识模块】 给水工程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二级泵站的计算流量与管网中是否设置水塔或高位水池有关。当管网内设有水塔或清水池时,由于它们能调节水泵供水和用水之间的流量差,因此二级泵站每小时的供水量可以不等于用水量。设计时输水管要按照二级泵站的最大供水量计算。【知识模块】 给水工

19、程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清水池的调节容积由一、二级泵站供水量曲线确定,水塔容积由二级泵站供水曲线和用水曲线确定。当一级泵站和二级泵站每小时供水量相接近时,清水池的调节容积可以减小,但是为了调节二级泵站供水量和用水量之间的差额,水塔的容积将会增大。【知识模块】 给水工程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二级泵站是从取水池取水直接送向用户或先送人水塔而后流进用户的。水泵扬程一定大于最不利点与清水池最低水位的高程差、控制点所需的最小服务水头和管路水头损失三部分之和。仅大于管网中最不利点的最小服务水头是不够的。【知识模块】 给水工程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给水系统的供水能耗

20、主要是由二级泵站的供水水压决定的,分区供水可以分区设置水泵,按照满足区域内最不利点的服务水头确定各区水泵扬程,减少因统一供水造成低压区域有多余的服务水头从而带来的能量消耗。【知识模块】 给水工程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因为城市供水量随季节变化幅度很大,泵站内应有多台水泵并且大小搭配,以便供给不同季节水量,同时保证水泵在高效率范围内运转。【知识模块】 给水工程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 1 年中,最高日用水量与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称为日变化系数,则有 ;在最高日内,最高 1 小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称为时变化系数,则有 。【知识模块】 给水工程15 【正确答案】

21、C【试题解析】 一级泵房设计流量按最高日平均时流量计算,;二级泵房设计流量按最高日最高时流量计算,管网内设有调节水池,最高时向管网供水 900m3h,因此【知识模块】 给水工程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 2006)中第 106 条规定,给水工程设计应按远期规划、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的原则进行设计。近期设计年限宜采用 510 年,远期规划设计年限宜采用 1020 年。该城镇给水工程的近期设计年限应为 2003 年加 510 年,即为 20082013 年,根据表中数据宜采用2010 年人口规划 150000 人,则综合用水量为 300150000

22、Ld 一450000000Ld=45000m 3d 。【知识模块】 给水工程二、多项选择题17 【正确答案】 B,C,D【知识模块】 给水工程18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给水系统中的泵站、输水管渠、管网和调节构筑物等统称为输配水系统,是给水系统中投资最大的子系统。 【知识模块】 给水工程19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城市给水系统的布置形式,需根据地形条件,水源情况,城市和工业企业规划、水量、水质和水压的要求,并考虑原有给水工程设施条件,从全局出发,通过技术经济决定。城市给水系统的布置与居住建筑密度无关。【知识模块】 给水工程20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23、广东省属于第一区,按城市人口,该城市属于中、小城市,查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表 403-1 可知,居民最高日生活用水量定额可取 140230L(人.d),则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量设计值可在以下范围内: (014 023)200000095=2660043700m 3d 故选项 B 和 C 均满足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量设计值范围。【知识模块】 给水工程2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综合生活用水是指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知识模块】 给水工程2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未预见水量宜按题述四部分水量之和的 812计算。【知识模块】 给水工

24、程23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选项 A 不正确,当按直接供水的建筑层数确定给水管网水压时,其用户接管处的最小服务水头,1 层为 10m,2 层为 12m,2 层以上每增加 1 层增加4m,参见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第 309 条。选项 D 不正确,城镇配水管网的漏损水量宜按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水量之和的 1012计算;未预见水量宜按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水量及管网漏损水量之和的 812计算。【知识模块】 给水工程24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参见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 2006)第

25、712 条,从水源至净水厂的原水输水管(渠)的设计流量应按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确定,并计入输水管(渠 )漏损水量和净水厂自用水量。【知识模块】 给水工程2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清水池的容积由四部分组成,其作用如选项 A、B 、C、D 所述。【知识模块】 给水工程26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城市管网定线是指在地形平面图上确定管线的走向和位置。定线时一般只限于管网的干管以及干管之间的连接管,不包括从干管到用户的分配管及进户管,故选项 A 错误。【知识模块】 给水工程27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为防止饮用水污染,城镇生活饮用水管网,严禁与自备水源

26、供水系统直接连接,故选项 C 错误。选项 A、B、D 为扩大城镇供水管网供水能力、挖掘供水潜力的可行方案。【知识模块】 给水工程2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管道的埋设深度,应根据冰冻情况、外部荷载、管材性能、抗浮要求及与其他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露天管道应有调节管道伸缩的设施,并设置保证管道整体稳定的措施,还应根据需要采取防冻保温措施,以防止因温度变化引起管道伸缩变形、管道在伸缩起处拉脱等事故。【知识模块】 给水工程29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提出比流量的概念,目的在于简化计算。比流量不是实际存在的某个特定管段的流量,而是在假设前提下计算出的流量,即假设全部的

27、居民用水量均匀分布在全部配水干管长度上时,计算得出单位干管长度的流量。从上述定义中可知,比流量的数值大小与配水干管长度和总计算流量均有关。【知识模块】 给水工程30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管网中任一点的节点流量的数值等于与该点相连所有管段沿线流量总和的一半。对整个管网而言,所有节点流量的总和与所有沿线流量的总和相等,均等于管网总用水量。【知识模块】 给水工程31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由节点的水流连续性方程可得,某节点上游管段的计算流量(即为所有的流入该节点的流量)等于该点节点流量及所有与该点相连的下游管段计算流量的总和(即为所有的流出该节点的流量),即为选项 A。

28、进一步经转化方程形式可得,某管段计算流量的数值等于该管段下游所有节点流量的总和,即为选项 D。将选项 D 中所有节点流量还原为管段的沿线流量,则得到选项 B。【知识模块】 给水工程32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水处理构筑物以最高日平均时流量为基础进行设计,故选项 A 不正确;管网及管网中无水塔时的二级泵站均需按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进行设计,选项C 正确;因管网中有水塔时,二级泵站的设计按分级流量考虑,以最高一级流量为设计流量,故选项 B 笼统地说二级泵站按最高日最高时流量进行设计是不全面的;管网的设计流量在有水塔时和无水塔时均为最高日最高时流量,故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给水工程33 【正确答案】 A,B,C【知识模块】 给水工程34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管段的计算长度如选项 A、B、C 所示,与管段实际长度有别。【知识模块】 给水工程35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沿线流量向节点流量的转换与管网布置形式无关。选项 B 是转换的目的,选项 A 是转换的方法,选项 C 是转换的前提。【知识模块】 给水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