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卷 72 及答案与解析一、案例分析题(客观题)0 某储运公司仓储区占地面积为 90000m2,共有 8 个库房,原用于存放一般货物。3 年前,该储运公司未经任何技术改造和审批,擅自将 1 号、4 号和 6 号库房改存危险化学品。2008 年 3 月 14 日 12 时 18 分,仓储区 4 号库房内首先发生爆炸,12分钟后,6 号库房也发生了爆炸,爆炸引发了火灾,火势越来越大,之后相继发生了几次小规模爆炸。消防队到达现场后,发现消火栓不出水,消防蓄水池没有水,随后在 1 km 外找到取水点,并立即展开灭火抢险救援行动。事故发生前, 1 号库房存放双氧
2、水 5t;4 号库房存放硫化钠 10t、过硫酸铵 40t、高锰酸钾 10t、硝酸铵130t、洗衣粉 50t;6 号库房存放硫磺 15t、甲苯 4t、甲酸乙酯 10t。事故导致 15 人死亡、36 人重伤、近万人疏散,烧损、炸毁建筑物 39000m2 和大量化学物品等,直接经济损失 1.2 亿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 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的规定,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剂的是( )。(A)硫化钠(B)高锰酸钾(C)甲酸乙酯(D)硫磺(E)甲苯2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 2009)的规定,关于该仓储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结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号库房构成
3、重大危险源(B) 4 号库房构成重大危险源(C) 6 号库房构成重大危险源(D)仓储区构成重大危险源(E)仓储区不构成重大危险源3 本案例中,第一次爆炸最可能的直接原因是( )。(A)氧化剂与还原剂混存发生反应(B)库房之间安全距离不够(C)硝酸铵存储量达 130t(D)高锰酸钾存储量达 10t(E)库房管理混乱4 甲苯挥发蒸气爆炸的基本要素包括( )。(A)甲苯蒸气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B)环境相对湿度超过 50(C)开放空间(D)点火源(E)受限空间5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下列物质中,目前在我国属于危险化学品的有( )。(A)高锰酸钾(B)硝酸铵(C)甲苯(D)洗衣粉(E)甲酸
4、乙酯6 该仓储区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 )。(A)安装可燃气体监测报警装置(B)仓库内使用防爆电器(C)安全巡检措施(D)防爆、隔爆、泄爆措施(E)违章处理措施7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下列应计入该起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包括( )。(A)火灾爆炸中毁损的财产(B)消防抢险费用(C)伤员救治费用(D)周边河流因事故污染治理费用(E)库房员工因工伤歇工工资7 2012 年 7 月 15 日,某工厂正在生产的梳麻车间、前纺车间和准备车间的联合厂房突然发生亚麻粉尘爆炸起火。一瞬间,停电停水,当班的 450 名职工大部分被围困在火海之中。经及时抢救,多数职工脱离了危险区。该厂的除尘系统采用布袋除尘,金属
5、管道输送亚麻粉尘。事故导致整个除尘系统遭受严重破坏,部分厂房倒塌,地沟盖板和原麻地下库被炸开,车间内的大部分机器和电气设备损坏,企业停产。事故造成死亡 29 人、重伤 65 人、轻伤 12 人,直接经济损失 900 多万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8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该起事故属于( )。(A)特别重大事故(B)重大事故(C)较大事故(D)一般事故(E)轻微事故9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该起事故类别属于( )。(A)瓦斯爆炸(B)火药爆炸(C)其他爆炸(D)容器爆炸(E)锅炉爆炸10 该起事故中爆炸起火的粉尘属于( )。(A)无机粉尘(B)有机粉尘(C)金属
6、粉尘(D)混合粉尘(E)复合粉尘11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因该起事故对企业的罚款额为( )。(A)10 万元以上 20 万元以下(B) 20 万元以上 50 万元以下(C) 50 万元以上 200 万元以下(D)200 万元以上 500 万元以下(E)500 万元以上 1000 万元以下12 该起爆炸事故的起始原因可能有( )。(A)粉尘浓度超标(B)布袋除尘器产生静电(C)厂房内作业人员和设备太多(D)金属管道输送粉尘过程中产生火花(E)车间连体面积过大13 预防粉尘爆炸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A)降低粉尘浓度(B)穿防静电工作服(C)生产装置接地(D)严格执行规章制
7、度(E)采用防爆厂房14 下列关于亚麻粉尘的爆炸危害和后果的说法,正确的有( )。(A)粉尘浓度越大,爆炸威力越大(B)粉尘分散度越小,爆炸威力越大(C)爆炸能量与粉尘活性有关(D)爆炸能量与粉尘粒度无关(E)爆炸产生的后果与厂房结构有关15 该起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A)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经过及救援情况(B)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C)恢复生产的要求(D)事故责任的认定,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及事故防范措施(E)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二、案例分析题(主观题)15 某修造船厂发生一起火灾事故。该厂修船船坞几天前有一艘外国船籍的油船(约 9 万 t)入坞,更换侧罐
8、的外板和中央罐的船底外板。事故发生当天,准备更换其中的左弦 3 号侧罐(长约 40m、宽约 10m、高约 20m)的外板。上午在罐内装配脚手架,然后由 10 个人开始对罐内施工部分进行清扫,把堆积在外板更换部分休息室上的残泥用锹、钩刮铲装在容器里,吊到船底。下午在清扫的同时,又有 6 个人开始对外板打眼和切割,用气焊在外板上开大致等间隔的换气孔,同时进行休息室和外板接头的切割,气体(乙炔和氧气)是从甲板上的气体转换器通过软管输入的。作业时已预先在罐底灌上水,并且是在除完泥渣的地方进行的。但是在开始打眼和切割约 1h 后,油罐内发生火灾,从事该项作业的 6 人和清除泥渣的 1 人向油罐外逃避,其
9、中 6 人行动较慢,在升降梯等处被烧死或吸入过量一氧化碳而中毒死亡。经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如下:油罐上部气割或切割的火星引着下部休息室残留的泥渣,又引起其他处残留的泥渣燃烧。罐底的水量少,刮落的泥渣没有完全被水盖住,从而引燃船底泥渣,这也是使火灾扩大的原因。该造船厂每天定时测定作业场所可燃气体浓度及氧气浓度,根据测定结果的规定在相关场所标明是否可以进行烟火作业,对该船 3 号侧罐内的作业,清扫组和焊接组之间预先也商议了计划。明火作业时,充分注意到了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可能性,但对泥渣这一可燃性物质,对它的易燃程度、应除去的量、残存泥渣的分布状态和使用明火场所的相互位置关系等则没有从安全角度出发给
10、予足够的考虑。油罐维修作业中,泥渣的存在不论在安全方面,还是在劳动卫生方面,都是应充分考虑的事项。像这种气割火花引起泥渣着火,初期灭火失败导致火灾的事例时有发生。这类事故有时是发生在油罐内,因此不易躲避,换气也困难,往往造成重大人身事故,为了作业安全,必须事前进行慎重的研究。这起事故存在的问题是:(1)罐底部盛水不足。(2)消防水管虽然拉进罐内,但负责使用的人着火时不在场,未能有效地利用。(3)带进罐内的灭火器不够用。为了防止同类事故的发生,须采取的措施有:(1)明确清除泥渣的判断标准和确立按该标准建立的现场检查体制。(2)规定相应的烟火作业限制(包括禁止) 。(3)调整作业问的联系。(4)推
11、行以作业指挥人员为中心的安全作业。(5)确保避难通路、避难口和按需要设置、装备报警器。(6)配备数量合适的消防设备并掌握使用方法。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6 进入设备内作业的危险因素是什么?17 进入设备内工作应做好哪些安全防护?18 进入设备内动火工作应注意什么?19 对于未知的危险因素,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分析辨别?19 某市一化工厂,占地面积为 12.9 公顷,企业有员工 140 人,主要为周边村庄百姓。2010 年 8 月 14 日 9 时,磺化车间一班次操作工王某和李某按照投料比例加入氯磺酸至反应釜中,加入催化剂和滴加硝基苯后,由于蒸汽压力不够,当班没有进行升温操作;下一班次同
12、样没有进行升温操作。其中,王某于 5 月 14 日刚来到工厂工作,且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15 日 8 时另一班次操作人员接班,10 时开始对反应釜进行升温,持续 2h。15 日 20 时,该车间一班次操作工王某和李某接班后检查反应釜温度为 120,继续采取保温措施, 16 日 5 时送样化验,发现反应釜中硝基苯含量大于 6(正常值为小于 0.1),并未采取任何措施。5 月 15 日 21 时只有生产车间主任巡视了工人到岗情况。16 日 07 时 45 分左右,磺化釜回流片式冷凝器搪瓷破裂,钢板被盐酸腐蚀穿孔后,造成片式冷凝器循环冷却水进入磺化釜,与氯磺酸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氯化氢和三氧化硫
13、,温度和压力急剧上升,从而引起冲料和爆炸。当场造成王某死亡,2 人失踪,2 人受伤。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20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493 号)规定,该起事故属于什么事故? 应如何成立事故调查组 ?21 分析该化工厂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22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有什么义务?23 压力容器安全生产技术的要求有哪些?23 某煤炭开采企业地面辅助生产系统有维修车间、锅炉房、配电室、油库、办公大楼和车库等。在维修车间,除机械加工设备外,还有 1 台额定起重量 1.5t、提升高度 2m 的起重机,气焊用氧气、乙炔气瓶各 5 个。燃煤锅炉房有出口水压 (表
14、压)0.12MPa、额定出水温度 130、额定功率 28MW 的锅炉 2 台。油库有 1 个储量为7m3 的汽油储罐及配套加油设备。办公大楼内安装载人电梯 2 部。该企业有员工通勤大客车 1 辆。 2007 年 7 月 5 日 10 时,电工甲在维修车间进行电气维修。10 时30 分,车工乙开完会,准备使用机床时发现没电,于是来到电气开关柜前,发现开关柜门开着,没有停电作业警示,就接通电源,造成电工甲触电死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24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指出该企业现有设备中哪些属于特种设备。25 该企业是否应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如是,说明该企业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具备的安全生
15、产条件,如否,说明理由。26 说明此次事故调查组的成员构成。27 写出此次事故的事故调查报告概要。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卷 72 答案与解析一、案例分析题(客观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的规定,属于氧化剂的是高锰酸钾。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 号、4 号、6 号库房在同一个仓储区,可以划分为一个单元。所以仓储区构成重大危险源。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4 号库房放有氧化性物质和还原性物质,氧化性物质和还原性物质混存引起爆炸。4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爆炸必须具备的五个条件:提供能量的可燃性物质,即爆炸性物质;能
16、与氧气(空气) 反应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气体:氢气,乙炔,甲烷等;液体:酒精,汽油;固体:粉尘,纤维粉尘等;辅助燃烧的助燃剂(氧化剂)如氧气、空气;可燃物质与助燃剂的均匀混合; 混合物放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包围体 ); 有足够能量的点燃源。5 【正确答案】 A,B,C,E【试题解析】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D 选项不属于危险化学品。6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C、E 选项不属于技术措施方面。7 【正确答案】 A,B,C,E【试题解析】 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 善后
17、处理费用;财产损失价值。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10 人以上(含 10 人)30 人以下死亡,或者 50 人以上(含 50 人)100 人以下重伤,或者 5000 万元以上(含 5000 万)1 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本题死亡 29 人,属于重大事故。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爆炸类别有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显然,本次事故为粉尘爆炸,属于其它爆炸。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粉尘分为无机、有机和综合性粉尘。植物性粉尘为有机粉尘。11 【正确答案】
18、C【试题解析】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第三十七条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 10 万元以上 20 万元以下的罚款;(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 20 万元以上 50 万元以下的罚款;(三) 发生重大事故的,处 50 万元以上 200 万元以下的罚款;(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 200 万元以上 500 万元以下的罚款。12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粉尘爆炸需要三个条件:粉尘本身具有可燃性、空气中悬浮粉尘浓度超标、引爆的最小能量,(还需要一定的氧气浓度)。根据本题情况,ABD 可能是事故原因。C、E 只能表明事故
19、可能带来较大较严重的后果,和起始原因无关。13 【正确答案】 A,B,C,E【试题解析】 预防粉尘爆炸的安全技术措施应包括 ABCE。D 属于管理措施。一般很少全选,选择时比较另类的如 D 一般不要选。14 【正确答案】 C,E【试题解析】 A:粉尘浓度有一个峰值,在这个浓度爆炸威力最大,浓度过大超过爆炸上限就不会爆炸。B:空气中粉尘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沉降,常被认为粒径在 10m 至 200m 间,同一种粉尘依粒径之不同爆炸性有所差异。通常粒子愈小则愈易爆炸,强度亦强。因粉尘粒子的燃烧起自于粒子表面,产生的热量也被粒子本身的升温所消耗。比面积大的小粒子所消耗的热量少,所以产生的热对爆炸温度上
20、升有帮助,因而更容易爆炸。一般来说,粉尘分散度越高,粒度越细,越容易导致粉尘爆炸,爆炸威力越大;但粉尘粒径过小,粉尘容易受到氧化而活性降低,从而使得活性降低。B 项错误。C:粉尘活性越好,表明挥发分多、灰分少,一般爆炸能量大。C 项正确。D:粉尘粒度和粉尘的活性、爆炸性、能量有关系。D 项错误。E :如果空间小,爆炸压力可能高,结构是敞开还是转弯特别多,和粉尘爆炸的压力、后果有直接关系。E 项正确。15 【正确答案】 A,B,D,E【试题解析】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C 不需要。二、案例分析题(主观题)16 【正确答案】 凡进入生产区域的罐、塔、釜、槽、球、炉膛、锅筒、管道
21、、容器等以及地下井、地坑、下水道或其他封闭场所内进行的作业称为设备内作业。进入设备内作业的危险有:中毒窒息; 火灾; 爆炸;触电; 机械伤害;坠落。17 【正确答案】 设备内作业应做好的安全防护措施有:(1)设备内作业必须办理“ 设备内安全作业证”,并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2)进入设备内作业前,必须将该设备与其他设备进行安全隔离(加盲板或拆除线,不允许采用其他方法代替),并清洗、置换干净。(3)在进入设备前 30min 必须取样分析,严格控制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及氧安全指标,分析合格后才允许进入设备内作业。如在设备内作业时间长,至少每小时各取样分析一次,如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出人
22、员。(4)采取适当的通风措施,确保设备内空气流通良好。(5)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内照明电压应不大于 36V。在潮湿容器和狭小容器内作业应小于等于 12V,灯具及电动工具必须符合防潮、防爆等安全要求。(6)进入有腐蚀、窒息、易燃易爆、有毒物料的设备内作业时,必须按规定佩戴合体防护用品和器具。(7)在设备内动火,必须按规定办理动火证和履行规定的手续。(8)设备内作业必须设专人监护,并与设备内作业人员保持有效的联系。(9)在检修作业条件发生变化,并有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必须立即撤出人员;若需继续作业,必须重新办理进入设备内作业的审批手续。(10)作业完工后,经检修人、监护人与使用部门负责人共同检
23、查设备内部,确认设备内无人员和工具、杂物后,方可封闭设备孔。18 【正确答案】 进入设备内动火,必须对设备内有害气体以及氧含量进行监测。为保证设备内动火作业安全,应对检修范围内的所有设备和管线中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置换。19 【正确答案】 对于未知的危险因素辨识,可以采用系统安全分析法,如故障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等。20 【正确答案】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493 号)规定,该起事故属于一般事故。该起事故由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根据事故的具
24、体情况,该起事故调查组由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也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21 【正确答案】 该化工厂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有:只有一名生产车间主任值班,仅在晚上 21 时巡视工人到岗情况,无副厂长以上领导带班。说明领导带班制度未严格执行;操作工王某为新到岗工人,未进行培训,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说明该企业安全教育与培训不到位;该企业工人主要为周边村庄百姓,对化工生产的特点认识不足,处理异常情况能力偏低,对生产异常情况处置不当。22 【正确答案】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
25、义务有: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从业人员在从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23 【正确答案】 压力容器安全生产技术的要求:(1)压力容器安全操作:平稳操作,加载和卸载应缓慢,并保持运行期间载荷的相对稳定;防止压力容器过载主要是防止超压。(2)对运行中的容器进行检查,包括工艺条件、设备状况以及安全装置等方面;(3)压力容
26、器的维护保养: 保持完好的防腐层; 消除产生腐蚀的因素;消灭容器的“跑、冒、滴、漏 ”问题;加强容器在停用期间的维护;经常保持容器的完好状态。24 【正确答案】 锅炉;电梯;起重机;氧气、乙炔气瓶。25 【正确答案】 是,该企业应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有:(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2)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3)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4)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5)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6)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7)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8)生产
27、系统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9)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10)依法进行安全评价;(11)有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12)有安全生产事故应急体系和应急救援顸案;(13)企业应有采矿许可证;(1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26 【正确答案】 事故调查组由:县级人民政府、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县级公安机关、县级监察机关、县级工会、县级人民检察院、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的人员和专家组成。27 【正确答案】 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经过和救援情况;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事故责任认定和对事故责任者处理的建议;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