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29(无答案).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616555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29(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29(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29(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29(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29(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 29(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90 分。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备选项最符合题意。1 确定污染源治理资金投入的技术依据是( )。(A)建设项目的规模(B)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C)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程度(D)环境标准中指标值的高低2 下列关于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的表述有误的是( )。(A)工类区适用于源头水和国家自然保护区(B) 类区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C)类区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D)同一水域兼有多种功能的,根据具体情况划分类别3 环境标准体系的支持系统是指( )。(A)环境质量标

2、准和环境标准样品标准(B)环境基础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C)环境基础标准和环境方法标准(D)环境方法标准和环境标准样品标准4 下列关于环境影响预测中的各种常用方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数学模式法需要一定的计算条件和必要的参数、数据,能得到定量的预测结果(B)物理模型法需要合适的试验条件和必要的基础数据,定量化程度较高,再现性好(C)类比分析法属定量预测,当前两种方法因条件限制不能进行时可采用(D)专业判断法属定性预测,当前述三种方法因条件限制不能进行时可采用5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中可不包括的内容为( )。(A)项目建设概况(B)所在地环境现状(C)项目环境

3、经济效益评估(D)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结果6 以下不属于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特征的是( )。(A)自然环境特点(B)环境敏感程度(C)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D)环境质量现状7 环境影响评价的各单项环境要素评价划分为( )工作等级。(A)2 个(B) 3 个(C) 4 个(D)5 个8 工程分析应以工艺过程为重点,且不可忽略( )。(A)厂地开发利用(B)资源能源的储运(C)交通运输(D)不正常排放9 当建设项目( ) 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只需根据现有资料,全部或部分地简述土壤相关的内容。(A)不进行与土壤间接有关(B)只进行与土壤直接有关(C)不进行与土壤直接有关(D)进行与土壤部分有关10 可以针

4、对使用者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的环境现状调查方法是( )。(A)类比调查法(B)现场调查法(C)收集资料法(D)遥感的方法11 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中,定量化程度高、再现性好的方法是( )。(A)类比调查法(B)数学模式法(C)物理模型法(D)专业判断法1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估算模式是一种( )预测模式,适用于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工作。(A)单源(B)二源(C)三源(D)多源13 某项目排放的 SO2 最大地面浓度为 0.45mgm 3,地面浓度达到 0.05mgm 3 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 D10 为 8km。已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

5、SO21h 平均取样时间的浓度限值为 0.50mgm3,则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为( )。(A)一级(B)二级(C)三级(D)不能确定14 一、二级评价应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推荐模式清单中的( )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A)定量预测模式(B)定性预测模式(C)估算模式(D)进一步预测模式15 在考虑由于周围建筑物引起的空气扰动而导致地面局部高浓度的现象时,需调查( )。(A)建筑物高度(B)建筑物下洗参数(C)建筑物占地面积(D)建筑物海拔16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周围空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夹角小于( );监测点周围应有( ) 采样捕集空间,空气流动不受

6、任何影响。(A)30180(B) 4530(C) 30270(D)4527017 一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应进行为期( )的连续观测。(A)2 年(B) 1 年(C) 6 个月(D)3 个月18 SO2 转化的半衰期可取( )。(A)1h(B) 2h(C) 4h(D)8h19 以下不属于大气污染源调查中面源调查内容的是( )。(A)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B)面源初始排放高度(C)矩形面源与正东方向逆时针的夹角(D)近圆形面源的中心点坐标20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计算点不包括( )。(A)环境空气敏感区(B)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C)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D)区域最小地面浓度点21 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7、(GB30951996)中,二氧化硫的日平均浓度二级标准限值为( ) 。(A)0.10mgm 3(标态)(B) 0.15mgm 3(标态)(C) 0.20mgm 3(标态)(D)0.30mgm 3(标态)22 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对一氧化碳(CO) 的监测分析方法是( ) 。(A)Saltzman 法(B)紫外荧光法(C)化学发光法(D)非分散红外法23 对于某地的一个一般的工业区,应该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 )级标准。(A)一(B)二(C)三(D)五24 关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 1996)排气筒高度的说明错误

8、的是( )。(A)一般情况下排气筒高度都要比其周围 200m 半径范围内的建筑物高(B)若排气筒低于其周围 200m 半径范围内的建筑物高度且很难整改,则须将标准减为原来标准的一半执行(C)同一生产工艺过程产生的同一批污染物由两个距离很近的排气筒进行排放,则可将其合并视为一根等效排气筒(D)两个距离很近但排放不同生产项目产生的相同污染物的烟囱不能将其视为一根等效排气筒25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规定执行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是( ) 之前设立的现有污染源,且应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 )日期作为其设立日期。(A)1996 年 1 月 1 日制定(B

9、) 1997 年 1 月 1 日制定(C) 1996 年 1 月 1 日批准(D)1997 年 1 月 1 日批准26 以下关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 93)厂界标准值分级说法错误的是( )。(A)恶臭物质厂界标准值分三级(B)排入某风景名胜区的执行一级标准,且区内不得再建新的排污单位(C)排入一般工业区的执行三级标准(D)排入农村地区的执行二级标准27 下列关于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 2001)的适用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本标准的一、二、三类区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1996)的三类功能区对应(B)本标准的两控区指的是国家相关文件中的酸雨控制区

10、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C)两控区内锅炉的二氧化硫的排放除执行本标准外,还需执行所在控制区规定的总量控制标准(D)以上均正确28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规定:新建锅炉房烟囱周围半径 200m 距离内有建筑物时,其烟囱应高出最高建筑物 ( )。(A)3m(B) 4m(C) 5m(D)6m29 已知某内陆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 15000m3d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中等,受纳水域为大规模,受纳水域水质要求为类,则该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 )。(A)一级(B)二级(C)三级(D)所给条件尚不足判断30 已知某建设项目所排污水中污染物类型有 2 种,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有

11、7 项,则该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为( )。(A)简单(B)中等(C)复杂(D)所给条件尚不足判断31 下列关于河流水质取样工作有关要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河宽(50m 的大、中河,在取样断面上各距岸边 13 水面宽处各设一条取样垂线,共设两条(B)特大河主流线两侧的取样垂线数目不必相等,拟设排污口一侧可以多一些(C)河流水深5m 时,在水面下 0.5m 水深处及在距河底 0.5m 处,各设一取样点(D)对于二、三级评价,只需每个取样断面每次取一个混合水样32 在设置水质取样点时,对设有闸坝并受人工控制的河流,其用水量较大时和较小时可分别作为( ) 处理。(A)类似河流和类似狭长形水

12、库(B)类似河口和类似狭长形水库(C)类似感潮河口的大、小潮期(D)类似海湾的大、小潮期33 进行海湾水质影响预测时,一般只考虑( )。(A)波浪作用(B)潮汐作用(C)风海流作用(D)封闭作用34 判断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是大河的依据是,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为( )。(A)100m 3d(B) 150m3d(C) 200m3d(D)15100m 3d35 拟在某市一条河流边建一工厂,建成后工厂污水排入此河,已知此河流量为10m3s ,则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河流取样断面上取样点的布设应按如下原则进行( )。(A)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设一条取样垂线(B)在取样断面上各距岸边三分之一水面

13、宽处,设一条取样垂线,共设两条(C)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及距两岸不小于 0.5m,并有明显水流的地方,各设一条取样垂线,即共设三条取样垂线(D)由于河流过宽,取样断面上的取样垂线数量应适当增加,而且主流线两侧的垂线数目不必相等,拟设置排污口一侧可以多一些36 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卢,类水的 BOD5 标准限值为( )。(A)6mgL(B) 8mg L(C) 10mgL(D)15mgL37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低要求,将地下水质量总共划分为( )。(

14、A)三类(B)四类(C)五类(D)六类38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将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分为 ( )级。(A)四(B)二(C)三(D)五39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对两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作了规定,其中对于烷基汞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是( )。(A)0.001mgL(B) 0.0001mgL(C) 0.00001mgL(D)不得检出40 污水中只含有一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 ) 。(A)复杂(B)中等(C)简单(D)一般41 某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为 15m3s,其水域规模为( )。(A)大河(B)中河(

15、C)小河(D)特大河42 水环境非点源调查的原则基本上采用( )的方法。(A)现场调查(B)遥感判读(C)现场测试(D)收集资料43 对二级评价的大、中型湖泊、水库,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小于 50000m3d 时,每( )应布设一个取样位置。(A)1.53.5km 2(B) 24km 2(C) 12.5km 2(D)47km 244 地面水环境预测应考虑水体自净能力不同的各个时段。评价等级为一、二级时应预测( ) 的环境影响。(A)水体自净能力最小和一般两个时段(B)水体自净能力最小和最大两个时段(C)水体自净能力最小时段(D)枯水期和丰水期两个时段45 下列关于湖泊、水库简化的简化要求说法错

16、误的是( )。(A)评价等级为二级时,大湖(库)可以按中湖(库)对待,停留时间较短时也可以按小湖(库) 对待(B)评价等级为一级时,中湖(库)可以按大湖(库)对待,停留时间较短时也可以按小湖(库 )对待(C)评价等级为三级时,中湖(库)可以按小湖(库)对待,停留时间很长时也可以按大湖(库 )对待(D)评价等级为二级时,如何简化可视具体情况而定46 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一般分三级,对应的工作要求分别为( )。(A)详细评价、简要评价、一般评价(B)详细评价、一般评价、简要评价(C)具体评价、一般评价、概括评价(D)具体评价、简要评价、概括评价47 当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高量达( )dB(A)时

17、,应进行二级评价。(A)13(B) 35(C) 58(D)81048 对于港口噪声一般以( )作为噪声源评价量。(A)倍频带声压级(B)声功率级(C)等效连续 A 声级(L Aeq)(D)A 计权声功率级49 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昼间” 是指( )之间的时段。(A)6:0018:00(B) 8:0020:00(C) 6:0022:00(D)8:0022:0050 以下累计百分声级中,相当于噪声的平均本底值的是( )。(A)L 10(B) L20(C) L50(D)L 9051 噪声敏感建筑物不包括( )。(A)医院(B)体育场(C)学校(D)住宅52 某改建的中型建设项目,其所在的功能区是居住

18、、商业、工业混杂区,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 ) 进行工作。(A)一级评价(B)二级评价(C)三级评价(D)二级或三级评价53 在昼间和夜间的规定时间内测得的等效 A 声级称为 ( )。(A)倍频带声压级(B)昼夜等效声级(C)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D)等效连续 A 声级54 环境噪声现状测点布置一般要覆盖整个评价范围,但重点要布置在( )。(A)离建设项目噪声源较近的那些点上(B)敏感区(C)人口密集区(D)现有噪声源对敏感区有影响的那些点上55 一般情况,环境噪声现状测量量为( )。(A)等效连续 A 声级(B)倍频带声压级(C)声功率级(D)A 声级56 室内噪声测量时,室内测量点位

19、设在距任一反射面至少( )以上、距地面( )高度处,在受噪声影响方向的窗户( )状态下测量。(A)0.5m;1.2m;关闭(B) 0.5m;1.2m;开启(C) 0.8m;1.5m;关闭(D)0.8m;1.5m;开启57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规定,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相差( )dB(A)时,噪声测量值不做修正。(A)5(B) 5(C) 10(D)1058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规定:每日发生几次的冲击振动,其最大值昼问不允许超过标准值( ) ,夜间不超过( ) 。(A)5dB;2dB(B) 12dB; 5dB(C) 10dB; 3dB(D)15dB;5dB59 当已有环境基础图件不能

20、满足评价要求时,1 级项目要应用( )方法编制各种基础信息图件。(A)遥感方法(B)地面勘测和采样分析相结合(C)地面勘察、勘测(D)遥感和地面勘察、勘测、采样分析相结合60 对生态完整性的影响预测要在以( )估测作为类比标准,( )监测作为对照的基础上进行,具体方法通常是在 GPS 支持下采用图形叠置法。(A)本底值背景值(B)本底值标准值(C)背景值本底值(D)背景值标准值61 建设项目产生的不可避免的生态影响或暂时性的生态影响,可通过( )予以消除。(A)恢复生态学(B)生态补偿建议方案(C)生态恢复技术(D)异地补偿62 一般对于一个缺损的生态系统,( )的丧失或改变是影响生态恢复的主

21、要障碍。(A)植物种类(B)动物种类(C)太阳能和水(D)生物种类及其生长介质63 利用同度量因素的相对值来表明因素变化状况的方法是( )。(A)列表清单法(B)生态机理分析法(C)指数法(D)类比分析法64 对生态影响的项目进行工程分析时,运行期工程对生态影响的途径分析主要包括工程运行改变了( ) 、土地和水体的利用状况,以及由此而影响的自然资源状况。(A)景观格局(B)连通程度(C)区域空间格局(D)区域功能性质65 对生态影响的项目进行工程分析时,在对关键问题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的过程中,要初步判定评价因子的性质、变化过程,并( )预测变化结果。(A)定量(B)定性(C)半定性(D)半定量

22、66 对自然资源产生破坏作用的项目,要依据破坏的范围和程度,制定( )措施。(A)生态监测(B)生态补偿(C)生态监理(D)生态惩罚67 下列不属于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指标因子是( )。(A)烟尘(B)粉尘(C)二氧化硫(D)氮氧化物68 下列关于开发区环境保护对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当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较低,或区域环境敏感性较高时,应考虑选址的大规模、大范围调整(B)当选址周围环境中有重大污染源并对区域选址产生不利影响以及某类环境指标严重超标且难以短时期改善时,要建议提出调整(C)规模调整即指经济规模的调整;在拟定规模的调整建议时应考虑开发区的最

23、终规模和阶段性发展目标(D)当开发区发展目标受外部环境影响时,在不能进行选址调整时,要提出对区外环境污染控制进行调整的计划方案,并建议将此计划纳入到开发区总体规划之中69 生态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的原则不包括( )。(A)生态质量作为生产力要素(B)可持续发展(C)突出重点,兼顾一般(D)一次性估价70 在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中,完成了识别主要环境影响,拟定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价重点、评价方法等后应进行( )。(A)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B)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现场监测(C)公众参与调查(D)编制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71 涉及大量征用土地和移民搬迁,或可能导致原址居民生活方式、

24、工作性质发生大的变化的开发区规划,须设置( )。(A)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专题(B)公众参与专题(C)社会影响分析专题(D)规划方案分析专题72 对于开发区规划布局可能影响区域噪声功能达标的,应考虑调整规划布局、设置( )等措施。(A)噪声隔离带(B)噪声隔声间(C)噪声隔声屏(D)消声区73 当开发区发展目标受区外重大污染源影响较大时,在不能进行选址调整时,要提出对( ) 进行调整的计划方案,并建议将此计划纳入到开发区总体规划之中。(A)规划目标(B)规划布局(C)区外环境污染控制(D)环保基础设施建设74 开发区规划和开发现状章节中若有现状回顾部分,则包含的内容可不包括( )。(A)区内未来

25、产业结构、重点项目(B)能源、水资源及其他主要物料消耗、弹性系数等变化情况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C)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情况(D)区内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75 根据环评法要求,下列规划需要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是( )。(A)流域的开发利用规划(B)城市建设规划(C)旅游规划(D)交通规划76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总共包括( )个方面。(A)6(B) 8(C) 9(D)1077 下列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现状调查说法错误的是( )。(A)现状调查应针对规划对象的特点,在各项原则指导下有重点的进行(B)现状调查内容应包括环境和社会两个方面(C)调查重点应放在与该规划相关的重大问题,以

26、及各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已经造成的影响上(D)现状调查主要通过资料与文献收集、整理与分析进行,必要时进行现场调查与测试78 下列选项在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对地表水环境分析与评价内容的是( )。(A)水污染现状(B)污水收集与集中处理(C)尾水回用(D)尾水排放对受纳水体的影响79 在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调查生态环境现状和历史演变过程、生态保护区或生态敏感区的情况时,不包括( )。(A)生物量(B)生物多样性(C)自然生态退化情况(D)风景名胜区80 下列关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的基本内容的叙述,说法错误的是( )。(A)源项分析包括确定最大可信事故发生概率和估算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

27、两项工作(B)最大可信事故指在所有预测的事故中,发生概率最大的事故(C)后果计算是在风险识别和源项分析基础上,针对最大可信事故对环境(或健康)造成的危害和影响进行预测分析(D)风险评价指综合分析确定最大可信事故造成的受害点距源项 (释放点)的最大距离以及危害程度,包括造成厂外环境损害程度、人员死亡和损伤及经济损失81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 )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A)建设期间(

28、B)运行期间(C)建设、运行、退役期间(D)建设和运行期间82 环境风险二级评价可选择风险识别、( )及源项、风险管理及减缓风险措施等项进行评价。(A)应急措施(B)后果计算(C)风险值(D)最大可信事故83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程序的第一步骤是( )。(A)源项分析(B)后果计算(C)风险识别(D)风险评价84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中,不需使用下列( )标准。(A)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B)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C)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D)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85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规定填埋场距

29、飞机场、军事基地的距离应在( )m 以上。(A)1000(B) 2000(C) 3000(D)400086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规定填埋场场界应位于居民区( )m 以外,并保证在当地气象条件下对附近居民区大气环境不产生影响。(A)600(B) 800(C) 1000(D)120087 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 2001)对于处置场的大气污染控制项目规定,工业固废贮存、处置场以( )为控制项目,其中属于自燃性煤矸石的贮存、处置场以( )为控制项目。(A)二氧化硫颗粒物(B)颗粒物二氧化硫(C)颗粒物颗粒物和二氧化硫(D)二氧化硫颗粒物和二氧化硫88 下列废物

30、不适用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是( )。(A)石棉(B)重金属(C)金属淤泥(D)尾矿89 危险废物填埋场场址距地表水域的距离不应小于( )。(A)50m(B) 100m(C) 150m(D)200m90 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第一阶段工作内容的是( )。(A)研究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标准文件(B)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C)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确定评价重点(D)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或实施方案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在下列各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备选项符合题意。91 下列关于环境标准的实施,说法正确的有( )。(

31、A)组织实施标准是指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地贯彻执行标准的活动(B)由省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C)实施时应按国家规定选择环境质量标准的监测点位或断面(D)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应按照环境质量标准进行环境质量评价92 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A)施工阶段(B)运行阶段(C)服务期阶段(D)退役阶段93 下面关于环境现状调查常用方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A)收集资料法的应用范围广、收效大、工作量小,但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往往有待补充(B)遥感方法可从整体上了解区域的环境特点,但精度较低(C)使用遥感方法时多数情况下需要进行直接飞行

32、拍摄(D)现场调查法的工作量大、限制因素较多,可针对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数据资料94 下列有关大气环境标准中一些重要规定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有( )。(A)排污单位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在排污单位边界上规定监测点的一次最大监测值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B)在一类区内,除市政、建筑施工临时用沥青加热炉外,禁止新建各种工业炉窑(C) 1997 年 1 月 1 日起新、扩、改建的工业炉窑烟囱(或排气筒)应设置永久采样、监测孔和采样监测用平台(D)在一类区内禁止新建以重油、渣油为燃料的锅炉95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推荐预测模式发布的内容包括( )。(A)使用说明(B)执行文件(C)技术文档(D)应用

33、案例96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程程序分为三个阶段,以下属于第二阶段工作的是( )。(A)污染源的调查与核实(B)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写(C)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D)环境空气敏感区调查97 大气污染源调查中,体源调查内容包括( )。(A)体源中心点坐标(B)体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C)体源排放速率、排放工况(D)初始横向和垂直扩散参数98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选择调查项目包括( )。(A)风速(B)海平面气压(C)相对湿度(D)湿球温度99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过程中,一般应调查的河流水文特征值有( )。(A)河宽、水深(B)流速、流量(C)坡度、糙率(D)河道弯曲系数100 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中的河口包括( )。(A)河流交汇处(B)河流感潮段(C)河流与湖库的汇合部(D)河口外滨海段101 评价水环境影响所需要的基本资料有( )。(A)水域功能(B)评价时所采用的水质标准(C)项目的排污总量(D)允许利用的水体自净能力102 在对河流进行评价时,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可以分为( )。(A)充分混合段(B)混合过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BS EN 116205 116206 116207-1996 Harmonized system of quality assessment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 Blank detail specification - Hermetically sealed relays - For severe static envie.pdf BS EN 116205 116206 116207-1996 Harmonized system of quality assessment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 Blank detail specification - Hermetically sealed relays - For severe static envie.pdf
  • BS EN 116300-1994 Harmonized system of quality assessment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 Sectional specification electromechanical all-or-nothing heavy load relays of assessed quality.pdf BS EN 116300-1994 Harmonized system of quality assessment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 Sectional specification electromechanical all-or-nothing heavy load relays of assessed quality.pdf
  • BS EN 116303-1996 Harmonized system of quality assessment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 Blank detail specification electromechanical all-or-nothing heavy load relays of assessed qual.pdf BS EN 116303-1996 Harmonized system of quality assessment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 Blank detail specification electromechanical all-or-nothing heavy load relays of assessed qual.pdf
  • BS EN 117000-1992 Harmonized system of quality assessment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 Generic specification - Solid state all-or-nothing relays - Generic data and methods of test《电.pdf BS EN 117000-1992 Harmonized system of quality assessment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 Generic specification - Solid state all-or-nothing relays - Generic data and methods of test《电.pdf
  • BS EN 120000-1996 Harmonized system of quality assessment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General specification semiconductor optoelectronic and liquid crystal devices《电子元器件质量评定协调体系 光电子和.pdf BS EN 120000-1996 Harmonized system of quality assessment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General specification semiconductor optoelectronic and liquid crystal devices《电子元器件质量评定协调体系 光电子和.pdf
  • BS EN 120001-1991 Harmonized system of quality assessment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 Blank detail specification - Light emitting diodes light emitting diode arrays light emitting o.pdf BS EN 120001-1991 Harmonized system of quality assessment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 Blank detail specification - Light emitting diodes light emitting diode arrays light emitting o.pdf
  • BS EN 120002-1988 Specification for harmonized system of quality assessment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 Blank detail specification infrared emitting diodes infrared emitting diode .pdf BS EN 120002-1988 Specification for harmonized system of quality assessment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 Blank detail specification infrared emitting diodes infrared emitting diode .pdf
  • BS EN 120003-1986 Specification for harmonized system of quality assessment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 Blank detail specification - Phototransistors photodarlington transistors ph.pdf BS EN 120003-1986 Specification for harmonized system of quality assessment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 Blank detail specification - Phototransistors photodarlington transistors ph.pdf
  • BS EN 120004-1988 Specification for harmonized system of quality assessment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 Blank detail specification - Ambient rated photocouplers with phototransisto.pdf BS EN 120004-1988 Specification for harmonized system of quality assessment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 Blank detail specification - Ambient rated photocouplers with phototransisto.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