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616561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 3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90 分。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备选项最符合题意。1 ( )年,我国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明确了环境标准的制(修)订、审批和实施权限,使环境标准工作从此有了法律依据和保障。(A)1973(B) 1979(C) 1980(D)19812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按内容可以分为( )类。(A)4(B) 5(C) 6(D)73 建设从国外引进的项目,其排放的污染物在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无相应污染物排放指标时,该建设项目引进单位应提交项目输出国或发达国家现行的该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有关技术资

2、料,由( )结合当地环境条件和经济技术状况,提出该项目应执行的排污指标,经批准后实行。(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B)市 (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C)县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D)环境保护部4 下列不属于环境现状调查常用方法的是( )。(A)收集资料法(B)现场调查法(C)类比分析法(D)遥感方法5 下列不属于环境现状调查中社会经济调查内容的是( )。(A)人文自然遗址(B)人口、工业与能源(C)交通运输(D)农业与土地利用6 当建设项目需要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时,下列项目必须进行详细叙述的是( )。(A)地下水的开采利用情况(B)地下水水质的物理

3、、化学特性(C)水的储量与运动状态(D)承压水状况7 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的要求,制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应该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中的( )进行。(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8 对随着时间的推移( ) ,可将生产运行阶段分为运行初期和运行中后期,并分别按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进行分析。(A)环境影响有可能变化较小的建设项目,同时它的评价工作等级、环境保护要求均较高时(B)环境影响有可能变化较大的建设项目,同时它的评价工作等级、环境保护要求均较高时(C)环境影响有可能变化较小的建设项目,或者它的评价工作等级、环境保护要求均较低时(D)环境影响有可能变化较大的建设

4、项目,同时它的评价工作等级、环境保护要求均较低时9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重点是( )。(A)确定污染源强(B)资源能源的储运(C)交通运输(D)厂地开发利用10 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的环境现状调查方法是( )。(A)类比调查法(B)现场调查法(C)收集资料法(D)遥感的方法11 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中,属于定性方法的是( )。(A)类比调查法(B)数学模式法(C)物理模型法(D)专业判断法1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中列出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预测模式,其中推荐模式原则上采取( )形式发布。(A)通知(B)公告(C)报纸(D)互联网13 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 的计算公

5、式为 Pi=CiC 0i100,其中 C0i 一般选用GB3095,中( )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A)日平均(B)月平均(C)年平均(D)1h 平均14 对于公路、铁路等项目,应分别按项目沿线( )排放的污染物计算其评价等级。(A)主要排放点源(B)主要集中式排放源(C)分散式排放源(D)各集中式排放源15 在对大气污染源进行排污概况的调查时,对于周期性排放的污染源,还应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周期性排放系数取值为( )。(A)12(B) 02(C) 01(D)1316 大气环境影响监测时,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 ) 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

6、符合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否则,应设置( )个监测点。(A)5 年;25(B) 5 年;24(C) 3 年;25(D)3 年;2417 根据所调查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站的实际探测时次确定,一般应至少调查每日( )的距地面( )高度以下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A)2 次;1500m(B) 2 次;800m(C) 1 次;1500m(D)1 次;800m18 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在计算( )时,可不考虑 SO2 的转化。(A)1h 平均浓度(B)日平均浓度(C)月平均浓度(D)年平均浓度19 以下不属于大气污染源调查中点源调查内容的是( )。(A)各主要污染物正常和非

7、正常排放量(B)烟气出口速度(C)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D)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20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室内新风量应为( )m 3(h人)。(A)20(B) 30(C) 40(D)5021 以下属于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调查项目的是( )。(A)云层高度(B)降水类型(C)相对湿度(D)气温22 某地拟建一个中型纤维生产项目,工程地点设在当地规划的经济开发区中,则一般情况下该项目应执行的空气质量标准为( )。(A)一(B)二级(C)三级(D)四级23 TSP 和 PM10 是我国大气常规监测项目,它们分别指的是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分别小于等于( )和( ) 的颗粒物。(A)100

8、0m ;20m(B) 500m;10m(C) 100m;10m(D)10m;1m24 对于大气一级评价项目,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其现状监测不得少于二期,其监测季节分别为( )。(A)夏季、冬季(B)夏季、秋季(C)春季、夏季(D)春季、秋季25 我国的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了 33 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下列不属于其指标体系的是( )。(A)最高允许排放浓度(B)最高允许排放速率(C)污染物单位时间排放量(D)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26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一般(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执行。(A)后于(B)优于(C)同等于(D)优于或后于视情况而定27 对一家 2000 年

9、建成投产的以生产氮肥为主的化肥厂,其氮氧化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应为( )mg m 3。(A)1700(B) 420(C) 1400(D)24028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将厂界标准分为( )级。(A)二(B)三(C)四(D)五29 一般情况下,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应在( )进行。(A)枯水期(B)平水期(C)丰水期(D)根据污染现状而定30 与水文调查同步进行的水文测量,原则上( )进行。(A)只在一个时期内进行(B)必须分期执行(C)分期执行时必须是连续的两个时期(D)根据丰水期、枯水期等的不同而不同31 下列有关湖泊、水库水质取样要求的说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大

10、中型湖库,平均水深10m 时,取样点设于水下 0.5m 距湖库底0.5m 处(B)小型湖库,平均水深10m 时,水下 0.5m 并距湖库底0.5m 处设一取样点(C)大中型湖库,平均水深10m 时,首先应找到斜温层,再布置取样点(D)小型湖库,平均水深10m 时,水面下 0.5m 处和水深 12m 处且距湖库底0.5m 处各设一取样点32 某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为 60000m3d,受纳水体为一海湾,评价等级为二级,则在布置取样点时其位置的间隔范围应在( )。(A)每 1.53.5km 2 布设一个取样位置(B)每 47km 2 布设一个取样位置(C)每 58km 2 布设一个取样位置(D)每

11、 810km 2 布设一个取样位置33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按( )划分为复杂、中等、简单三类。(A)污染物类型以及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多少(B)污染物排放量以及污染物排放的种类(C)污染物排放量以及受纳水体的自净能力(D)污水排放量及水域特点34 拟在开封建设一个工厂,气候条件为典型的北方气候,日污水排放量为25000m3,假如选择向流量为 200m3s 的河流排放污水,则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应为( )km,且无其他特殊要求,则比较合适的调查期大约应在( )。(A)1530;8 月(B) 1020;11 月(C) 2040;11 月(D)1530;7 月35 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

12、382002)中,类水的氨氮标准限值为( )。(A)0.15mgL(B) 0.5mgL(C) 1.0mgL(D)1.5mgL36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适用于( )。(A)矿水(B)盐卤水(C)地下热水(D)一般地下水37 现行的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对地下水质量单项组分进行评价时,按本标准所列的分类指标,划分为五类,若不同类别标准值相同时,应采取的做法是( ) 。(A)从优不从劣(B)从劣不从优(C)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决定(D)其他3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按年限规定了第一类污染物和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及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水量,下面

13、叙述正确的是( )。(A)建设(包括改扩建) 单位的建设时间,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批准日期为准划分(B)建设 (包括改扩建)单位的建设时间,以环境保护设施设计报告书批准日期为准划分(C)建设 (包括改扩建)单位的建设时间,以环境保护竣工验收日期为准划分(D)建设(包括改扩建) 单位的建设时间,以项目投产运行日期为准划分39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中,非持久性污染物在河流的充分混合段一般采取( )进行预测。(A)S-P 模式(B)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C)托马斯模式(D)一维非恒定流方程数值模式40 污水中只含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 ) 。(

14、A)复杂(B)中等(C)简单(D)一般41 某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平水期平均流量为 138m3 s,其水域规模为( )。(A)大河(B)中河(C)小河(D)特大河42 点源调查的繁简程度可根据( )及其与建设项目的关系而略有不同。(A)评价级别(B)受纳水体(C)投资规模(D)地理条件43 对于大、中型湖泊、水库,当平均水深大于等于 10m 时,在水面下 0.5m 及( )以下,距底 0.5m 以上处各取一个水样。(A)逆温层(B) 0等温层(C)斜温层(D)5等温层44 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小于 50000m3d 时,大型湖泊的一级评价每 ( )布置一个取样位置。(A)36km 2(B) 12.

15、5km 2(C) 1.53.5km 2(D)47km 245 大、中河流中,预测河段的最大弯曲系数( ),可以简化为平直河流。(A)1.3(B) 1.6(C) 1.6(D)1.346 当预测点离开声源的距离大于( )声源最大尺寸时,声源可作为点声源处理。(A)2 倍(B) 3 倍(C) 4 倍(D)5 倍47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中规定土石方施工阶段噪声的昼夜间限值分别为( )。(A)75dB、55dB(B) 75dB、 65dB(C) 65dB、 45dB(D)65dB、55dB48 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对于噪声源功率级的测量,当评价等级为三级时,( )。(A)应满足工程法的要求(B)应满足准

16、工程法的要求(C)可用类比测量(D)可以不进行测量49 对于常见的工业噪声一般以( )作为噪声源评价量。(A)倍频带声压级(B)声功率级(C) A 计权声功率级(D)等效连续 A 声级(L Aeq)50 现行的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 88)规定了城市各类区域铅垂向Z 振级标准值及其适用地带范围。其中,铁路干线两侧的昼间和夜间铅垂向 Z 振级标准值是( )。(A)65dB 和 62dB(B) 70dB 和 67dB(C) 75dB 和 72dB(D)80dB 和 80dB51 某扩建中型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高量为 11dB(A),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 )

17、进行工作。(A)一级评价(B)二级评价(C)三级评价(D)二级或三级评价52 在声场内的一定点位上,将某一段时间内连续暴露的不同 A 声级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 A 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这个声级称为 ( )。(A)倍频带声压级(B)昼夜等效声级(C) A 声功率级(D)等效连续 A 声级53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方法应根据( )的要求确定。(A)噪声源种类、数量(B)受噪声影响人口分布(C)噪声功能区多少(D)噪声评价工作等级54 对于改扩建机场工程,为了绘制噪声现状 WECPNL 等值图,可在主要飞行航迹下离跑道两端不超过 15km,侧向不超过 2km 范围内用网格法布设测点,跑道方

18、向网格可取( ) ,侧向取( )。(A)12km;0.5km(B) 23km;1km(C) 0.51.5km;0.5km(D)24km;1km55 为了便于绘制等声级线图,可以用网格法确定预测点。对于建设项目包含呈点声源特征的情况,网格的大小一般在( )。(A)20km20km 100km100km(B) 15m15m150m150m(C) 20m20m100m100m(D)10m10m 200m200m56 下列关于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的测量时段要求不正确的是( )。(A)应在声源正常运轩工况下的条件下测量(B)每一测点,应分别进行昼间、夜间的测量(C)每一测点,昼间一定要进行测量,夜间可视情况

19、而定(D)对于噪声起伏较大的情况,应增加昼间、夜间的测量次数57 建设项目噪声预测应掌握的基础资料不包括( )。(A)建设项目的声源资料(B)建筑布局(C)室外声波传播条件(D)建设项目规模58 声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对于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得超过标准值( )dB。(A)10(B) 15(C) 20(D)2559 我国现行的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不同类别噪声标准昼问标准级差为( )dB。(A)3(B) 5(C) 10(D)不等60 已知某建设工程影响范围为 40km2,生态敏感性属一般区域,则该项目的评价等级为( ) 。(A)1 级(B) 2 级(C) 3 级(D)条件

20、不足,难以判断61 在确定建设项目生态影响性质时,应尤其注意( )。(A)不可逆影响(B)潜在影响(C)累积影响(D)项目施工与运行诱发的生态体系功能变化问题62 在对重要的生态因素进行管理时,应将其分为( )。(A)影响因素和被影响因素(B)影响因素和对象因素(C)主体因素和受体因素(D)可逆因素和不可逆因素63 潜在荒漠化的指标是生物生产量为( )t(hm 2a)。(A)34.5(B) 2.91.5(C) 1.41.0(D)0.90.064 ( )之间互相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划分生态环境评价范围的原则和依据。(A)生态因子(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65 生态影响的项目进行现状

21、调查时,( )项目要给出采样地样方实测、遥感等方法测定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数据。(A)1 级(B) 2 级(C) 3 级(D)1 级和 2 级66 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中,当已有的图件不能满足评价要求时,1 级项目的评价可应用( ) 和地面勘察、勘测、采样分析等予以补充。(A)地理信息系统(B)卫星定位系统(C)遥感(D)图形图像处理系统67 叠图法的目的是形成一张能综合反映环境影响空间特征的地图,适用于比较不同方案下环境受到的影响尤其是( )。(A)长期影响(B)近期影响(C)累积影响(D)可逆影响68 下列不属于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内容的是( )。(A)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B)环境

22、容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C)推荐方案与减缓措施(D)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69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之一是识别开发区的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 )以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A)生态环境影响(B)环境影响(C)区域经济影响(D)环境功能影响70 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是指按主要的规划要素,逐项比较分析开发区规划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其他专项规划、( )的协调性。(A)环境保护规划(B)土地利用规划(C)城市总体规划(D)国土规划71 开发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式要预测可能的固体废物的类型,确定相应( )处理方式。(A)分类(B)分级(C)分层(D)集中72 在分析开发区固体

23、废物类型和发生量时,分析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处置措施及方案,可采用固体废物( )的方式进行分析。(A)矩阵表(B)网络表(C)流程表(D)层次袁73 下列关于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有关要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的含义之一是指排污量的合理分配(B)对区域污染物进行集中治理是开发区区域环评的一个特点,在单个建设项目评价中很容易做到这一点(C)区域开发活动若导致某些生态环境功能的丧失或改变,必须对生态环境进行建设、补偿和改善(D)通常所说的环境容量是指在确定的环境目标值下,区域环境所能够容纳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74 下列对于矩阵法的优缺点的有关

24、表述,不正确的有( )。(A)不可直观的表示交叉或因果关系(B)对影响产生的机理解释不足,不能预测影响作用的发生和维持时间(C)可表示和处理那些由模型、图形叠置和主观评估方法取得的量化结果(D)难以处理间接影响,也难以反映规划在复杂时空关系上的不同层次的影响75 下列不属于专项规划、项目导向型规划的是( )。(A)畜牧(B)城市建设(C)自然资源开发(D)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76 下列不属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内容的是( )。(A)现状调查(B)现状分析与评价(C)环境发展趋势分析(D)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77 下列不属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方法的是( )。(A

25、)资料收集与分析(B)现场调查与监测(C)会议座谈(D)网络法78 规划环境影响篇章至少包括( )个方面的内容。(A)3(B) 4(C) 5(D)679 在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时,确定评价范围要考虑的因素不包括( )。(A)地域因素(B)法律、行政权限要求(C)公众和相关团体的意见(D)规划性质80 下列所述各方法中,不属于风险识别工作所采用的方法的是( )。(A)检查表法(B)评分法(C)事故树法(D)概率评价法81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规定,大气环境影响二级评价范围,距离风险源点不低于( ) 。(A)2km(B) 3km(C) 4km(D)5km82 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在所有预测的概率

26、( )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A)为零(B)大于 1(C)不为零(D)大于或等于 183 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时,重大危险源的一般毒性危险物质的评价等级为(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84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系指被有关规定认定不具有危险特性的工业固体废物,它又可根据对其进行的浸出实验的结果分为( )。(A)两类(B)三类(C)四类(D)五类85 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选址要求中规定:场界应位于地表水域( )以外。(A)100m(B) 150m(C) 200m(D)250m86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规定场址选择应选在工业区和居民集中区主导风向

27、下风侧,场界距居民集中区( )以外。(A)500m(B) 600m(C) 800m(D)1000m87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 2001)不适用于( )。(A)新、扩、改建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运行(B)已经建成投产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监督管理(C)新、扩、改建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选址(D)已经建成投产的有害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污染控制88 下列( ) 不是生活垃圾填埋场大气污染物控制项目。(A)颗粒物(B)氨(C)硫化氢(D)二氧化硫89 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 )的滩地和洪泛区。(A

28、)最高水位线以上(B)最低水位线以下(C)最高水位线以下(D)最低水位线以上90 下列不属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控制项目指标的是( )。(A)甲基汞(B)化学需氧量(C)生化需氧量(D)大肠菌值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在下列各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备选项符合题意。91 我国目前主要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有( )。(A)环境空气质量标准(B)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C)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D)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92 土壤与水土流失现状调查中需要关注的基本内容有( )。(A)项目周围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成土母质(B)土壤层厚度、肥力与使用情况(C)土壤污

29、染的主要来源及其质量现状(D)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93 下列关于常用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应用的表述内容,正确的有( )。(A)一般情况下应首先考虑使用数学模式法,但应注意模式的应用条件(B)无法利用数学模式法预测而又要求预测结果定量精度较高时,应选用类比分析法(C)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常用类比分析法(D)一些很难定量估测的环境影响(如人文遗迹),多采用专业判断法94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进一步预测模式是一种多源预测模式,适用于( )评价工作的进一步预测工作。(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95 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同时应说明( )。(A)当地气象条件(B)估算模式计算参

30、数(C)估算模式选项(D)采用的估算模式96 大气污染源调查中,线源调查内容包括( )。(A)线源几何尺寸(B)道路宽度(C)各种车型的污染物排放速率(D)各时段车流量、车型比例97 下列常规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对应正确的有( )。(A)二氧化硫-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B)一氧化碳-非分散红外法(C)二氧化氮-Saltzman 法(D)臭氧-紫外光度法98 在点污染源调查中,根据评价工作的需要进行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调查( )。(A)点源的排放(B)排污数据(C)用排水状况(D)废(污)水的处理状况99 下列关于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湖泊、水库的简化要求的叙述,正确的有( )。(A)湖泊

31、、水库可以简化为大湖(库)、小湖(库) 和分层湖(库)三种情况(B)一级评价时,中湖库可以按大湖库对待,湖水停留时间较短时可按小湖库对待(C)串联型湖泊可以分为若干区,各区根据情况分别进行简化(D)不规则形状的湖库可根据流场的分布情况和几何形状分区10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中规定的污水排放量中不包括下列( )用水的排放量。(A)间接冷却水(B)循环水(C)含热量大的冷却水(D)含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10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的划分,根据下列条件进行,即( )。(A)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B)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C)受纳水域的规模以及水质要求(D)建设项目规模的大小以及资金投入的多少102 声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A)影响声波传播的环境要素(B)声环境功能区划(C)敏感目标(D)现状声源103 按照对建设项目所排放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及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多少,建设项目所排放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可划分为( )。(A)复杂(B)一般(C)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ASTM E2245-2011(2018)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Residual Strain Measurements of Thin Reflecting Films Using an Optical Interferometer.pdf ASTM E2245-2011(2018)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Residual Strain Measurements of Thin Reflecting Films Using an Optical Interferometer.pdf
  • ASTM E2245-2011e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Residual Strain Measurements of Thin Reflecting Films Using an Optical Interferometer《采用光学干涉仪测量反射薄膜残余应变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E2245-2011e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Residual Strain Measurements of Thin Reflecting Films Using an Optical Interferometer《采用光学干涉仪测量反射薄膜残余应变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E2246-2005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train Gradient Measurements of Thin Reflecting Films Using an Optical Interferometer《用光学干涉仪测量反射薄膜应变梯度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E2246-2005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train Gradient Measurements of Thin Reflecting Films Using an Optical Interferometer《用光学干涉仪测量反射薄膜应变梯度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E2246-201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train Gradient Measurements of Thin Reflecting Films Using an Optical Interferometer《用光学干涉仪测量反射薄膜应变梯度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E2246-201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train Gradient Measurements of Thin Reflecting Films Using an Optical Interferometer《用光学干涉仪测量反射薄膜应变梯度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E2246-2011(2018)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train Gradient Measurements of Thin Reflecting Films Using an Optical Interferometer.pdf ASTM E2246-2011(2018)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train Gradient Measurements of Thin Reflecting Films Using an Optical Interferometer.pdf
  • ASTM E2246-2011e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train Gradient Measurements of Thin Reflecting Films Using an Optical Interferometer《采用光学干涉仪测量反射薄膜应变梯度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E2246-2011e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train Gradient Measurements of Thin Reflecting Films Using an Optical Interferometer《采用光学干涉仪测量反射薄膜应变梯度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E2247-2002 Standard Practice for Environmental Site Assessments Phase I Environmental Site Assessment Process for Forestland or Rural Property《环境现场评估标准实施规范 林地或郊区用阶段1环境现场评估过程》.pdf ASTM E2247-2002 Standard Practice for Environmental Site Assessments Phase I Environmental Site Assessment Process for Forestland or Rural Property《环境现场评估标准实施规范 林地或郊区用阶段1环境现场评估过程》.pdf
  • ASTM E2247-2008 Standard Practice for Environmental Site Assessments Phase I Environmental Site Assessment Process for Forestland or Rural Property《环境现场评估标准实施规范 林地或郊区用阶段1环境现场评估的标准实.pdf ASTM E2247-2008 Standard Practice for Environmental Site Assessments Phase I Environmental Site Assessment Process for Forestland or Rural Property《环境现场评估标准实施规范 林地或郊区用阶段1环境现场评估的标准实.pdf
  • ASTM E2247-2016 Standard Practice for Environmental Site Assessments Phase I Environmental Site Assessment Process for Forestland or Rural Property《环境现场评估的标准实施规程 林地或农村财产的I期环境现场评估程序.pdf ASTM E2247-2016 Standard Practice for Environmental Site Assessments Phase I Environmental Site Assessment Process for Forestland or Rural Property《环境现场评估的标准实施规程 林地或农村财产的I期环境现场评估程序.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