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5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616690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5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5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5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5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5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 5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90 分。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备选项最符合题意。1 下列关于各类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环境方法标准是制定、执行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技术依据之一(B)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手段、措施(C)环境基础标准是为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确定总的原则、程序和方法(D)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唯一依据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是在了解和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 ) 的基础上,分析和

2、列出建设项目的直接和间接行为,以及可能受上述行为影响的环境要素及相关参数。(A)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现状(B)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现状(C)国土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D)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3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根据评价范围( ),确定各评价因子所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A)各环境要素的历史特点(B)各环境要素的现状特点(C)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D)各环境要素所影响程度4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做好水平衡的原则是根

3、据( )。(A)清污分流、一水多用、节约用水(B)集中处理、一水多用(C)早期介入(D)节约用水5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预测和评价的环境因子应包括反映( )。(A)评价区一般质量状况的常规因子(B)建设项目特征的特性因子(C)评价区一般质量状况的常规因子和建设项目特征的特性因子(D)评价区质量状况的特性因子和建设项目的常规因子6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则是( )。(A)节能减排(B)满足污染物达标排放(C)满足环境质量要求(D)满足清洁生产7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的条件是( ) 。(A)P max10且 D10 污染

4、源距厂界最近距离(B) Pmax 10或 D10 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C) Pmax 10或 D10 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D)P max10或 D10 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8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某项目大气污染源距离厂界最近距离为 500m,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为 20,最远影响距离为800m,该项目大气环境评价应为( )。(A)一级(B)二级(C)三级(D)二级或三级9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 )。(A)可低于一级(B)为三级(C)不低于二级(D)不高于二级10 根据环境影

5、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是( )。(A)作 1 期监测(B)可不作监测,必要时可作 1 期监测(C)作 1 期不利季节(D)作 1 期有利季节11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大气污染源分为( ) 。(A)2 类(B) 3 类(C) 4 类(D)5 类1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二级评价项目,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调查要求是: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站,( )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A)近 3 年内的至少连续 2 年(B)近 3 年内的至少连续 1 年(C)近 5 年内的至少连续 2 年(D)近 5 年内的至

6、少连续 3 年13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在分析典型小时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时,应绘制( )。(A)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小时平均浓度平均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B)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日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C)预测范围内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D)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14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基于估算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计算污染源强的排放浓度是取( )。(A)实际排放浓度(B)场界排放浓度(C)未经处理的排放浓度(D)削减达标后的排放浓度15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7、导则地面水环境,若评价时间不够,河流一级评价至少应调查( ) 。(A)平水期和枯水期(B)丰水期和枯水期(C)丰水期和平水期(D)丰水期16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一般情况,海湾三级评价应调查评价工作期间的( ) 。(A)大潮期和小潮期(B)小潮期(C)大潮期(D)枯水期17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某河多年平均流量为:13m3s ,河流断面形状为矩形,河宽 12m,在取样断面上应设( ) 取样垂线。(A)1 条(B) 2 条(C) 3 条(D)4 条18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某大型湖泊,平均水深为15m,则应在水面下 05m 及( )以下,距底 05

8、m 以上处各取 1 个水样。(A)逆温层(B) 0等温层(C)斜温层(D)5等温层19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某评价河段的断面宽深比为25,最大弯曲系数 08,该河段可简化为( )。(A)矩形弯曲河流(B)矩形平直河流(C)非矩形平直河流(D)非矩形弯曲河流20 某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污水排人附近大河,距排污口下游4km 有集中饮用水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预测该项目混合过程段的水质最低应选用( )模式。(A)零维(B)一维(C)二维(D)三维21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评价中,排放规律可简化为( )排放。(A)连续恒定(B

9、)不连续恒定(C)连续不恒定(D)不连续不恒定2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三类。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某一建设项目属于类建设项目,则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不包括( )。(A)该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类型(B)该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的环境特征(C)该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D)该建设项目的规模23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二级评价项目,需掌握评价区评价期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 )的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A)枯、平水期(B)平、丰水期(C)枯、平、丰水期(D)枯、丰水期24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

10、下水环境,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因子应根据( )选定。(A)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B)拟建项目的污染特征(C)环境功能区(D)相关法律法规、标准25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类建设项目应重点依据( ),评价地下水水位(水头) 降低或升高诱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程度和范围。(A)地下水水质变化(B)地下水流场变化(C)地下水水量变化(D)地下水水位变化26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同一敏感点既受到固定声源影响,又受到流动声源影响时,应( )。(A)进行固定声源环境影响评价(B)进行流动声源环境影响评价(C)分别进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D)进行叠加环境影响评价27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

11、术导则声环境,运行期声源为流动声源时,应将( )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A)工程预测的代表性时段(B)工程预测的运行近期时段(C)工程预测的运行中期时段(D)工程预测的运行远期时段28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对于工业噪声,一般以( )为评价量。(A)等效连续 A 声级(B) A 声级(C)声功率级(D)A 计权声功率级29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某改建的中型建设项目,其所在声环境功能区是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 )进行工作。(A)一级评价(B)二级评价(C)三级评价(D)二级或三级评价30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评价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敏感

12、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现状需要实测,是( )评价的基本要求。(A)一级(B)二级(C)一级和二级(D)三级31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某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1 类区,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 2dB(A),此建设项目声环境评价应按( ) 开展工作。(A)一级评价(B)二级评价(C)一级或二级评价(D)三级评价3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一级,在缺少声源源强的相关资料时,应通过( )取得,并给出相应的条件。(A)类比分析(B)类比测量(C)系统分析(D)引用已有的数据33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在噪声超标原因分析时,对于通过城镇

13、建成区和规划区的路段,还应分析( )是否符合城市规划部门提出的防噪声距离。(A)建设项目与敏感目标问的距离(B)建设项目与交通线路的距离(C)建设项目与工业区的距离(D)建设项目与商业建筑的距离34 某拟建工程的建设会影响到世界自然遗产地,工程占地仅为 08km 2,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此工程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35 某拟建水库占地面积 2km2,影响区域涉及部分原始天然林,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此工程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 )。(A)二级(B)二级(C)三级(D)四级36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工程分析时段应

14、涵盖工程全过程,以( )为调查分析的重点。(A)勘察期和施工期(B)施工期和运营期(C)运营期和退役期(D)勘察期和运营期37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现状调查时,在( ),应做专题调查。(A)项目投资额较大时(B)项目评价范围较大时(C)有敏感生态保护目标时(D)项目评价等级大于二级以上时38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对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的调查,如涉及( ) 应逐个说明其类型、等级、分布、保护对象、功能区划、保护要求等。(A)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B)特殊生态敏感区(C)重要生态敏感区(D)居住区和文教、行政办公卫生区39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15、( )是指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受其影响的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依照生态学原理分析、预测工程生态影响的方法。(A)列表清单法(B)图形叠置法(C)生态机理分析法(D)景观生态学法40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凡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如特殊生态敏感区、珍稀濒危物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 ) 措施或生境替代方案。(A)修复(B)补偿(C)避让(D)重建41 某机械加工(非精密加工)工业园区占地 5km2,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 可不纳入该工业园区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A)开发区能源结构及其环境空气影响分析(B)

16、集中供热厂的污染源排放情况及对环境质量的影响预测与分析(C)工艺尾气排放方式、污染物种类、排放量、控制措施及其环境影响分析(D)区外环境主要污染源对区内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42 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开发区区域环境保护对策包括对开发区规划目标、规划布局、总体发展规模、产业结构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整方案,下列关于调整方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A)当开发区区域环境敏感性较高时,应考虑选址的大规模、大范围调整(B)规模调整包括经济规模、土地开发规模、资源利用规模的调整(C)当开发区发展目标受外部环境影响时,在不能进行选址调整时,要提出对区外环境污染控制进行调整的计划方案(D)一

17、般情况下,开发区边界应与外部较敏感地域保持一定的空间防护距离43 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区域环评中,对于拟接纳开发区污水的水体,应根据( ) 水质标准要求,选择适当的水质模型分析确定水环境容量。(A)建设单位上级部门提出的(B)建设单位提出的(C)环境功能区划所规定的(D)环评单位建议的44 某设区的市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依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以下可不列入“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的是( )。(A)确定该开发区主要相关环境介质的环境容量(B)该市 A 产业结构与布局环境影响分析论证(C)该开发区集中供热方案的环境可行性论证(D)识别该开发区区域开发活动产生的主要环境影

18、响因素45 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可采用( )说明开发区规划发展目标及环境目标,与所在区域规划目标及环境保护目标的协调性。(A)矩阵的方式(B)列表的方式(C)数学分析法(D)系统分析法46 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对开发区水环境容量与废水排放总量,如预测的各项总量值均低于基于技术水平约束下的总量控制和基于水环境容量的总-量控制指标,可选择( )的指标提出总量控制方案。(A)最大(B)中间(C)其中之一(D)最小47 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开发区对典型工业行业,可根据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原理从原料输入、工艺流程、产品使用等进行分析,

19、提出( )与减缓措施。(A)替代方案(B)治理方案(C)改进方案(D)防治对策48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为了体现规划环评的作用,在评价时应尽可能地采取( ) 的方式。(A)自我评价(B)专家评价(C)第三方评价(D)公众评价49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调查中,应针对规划对象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指导原则,但不宜提( )原则。(A)全面性(B)针对性(C)超前性(D)可行性50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中规划分析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A)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B)规划环境目标的确定(C)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D)规划方案的初

20、步筛选51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规划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包括预测和评价( ) 对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质量和可持续性的影响。(A)该规划方案(B)不同规划方案(不包括替代方案)(C)不同规划方案(包括替代方案)(D)主要规划方案52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一级环境风险评价的完整工作内容是( )。(A)对事故影响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应急措施(B)对事故影响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制定应急措施(C)定量预测,提出防范措施,制定应急预案(D)定量预测,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53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程序的第一步骤是( )。

21、(A)源项分析(B)后果计算(C)风险识别(D)风险评价54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以下不属于公路建设工程验收调查的重点是( )。(A)核实实际工程内容变更情况(B)环境保护制度执行情况(C)汽车尾气对公路收费人员身体健康的危害(D)工程环保投资情况55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生态影响类项目环保竣工验收调查时,原则上采用建设项目( )经环境保护部门确认的环境保护标准与环境保护设施工艺指标进行验收。(A)环境影响评价阶段(B)初步设计阶段(C)可研阶段(D)修订新颁布的环境保护标准56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生态

22、影响调查的现场勘察时,勘察区域与勘察对象应基本能覆盖建设项目所涉及区域的( )以上。(A)90(B) 80(C) 70(D)6057 下列属于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是( )。(A)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B)火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C)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D)机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58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二级标准的污染物浓度限值错误的是( )。(A)SO 21h 平均浓度限值为 500gm 3(B) PM1024h 平均浓度限值为 100gm 3(C) PM25 24h 平均浓度限值为 75gm 3(D)NO 21h 平均浓度限值为 200t

23、gm 359 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工业生产尾气确需燃烧排放的,其烟气黑度不得超过林格曼( ) 。(A)1 级(B) 2 级(C) 3 级(D)4 级60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关于排污口的建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禁止新建排污口(B)已在保护区内的企业可新建排污口(C)能够达标排放的废水可新建排污口(D)经当地政府批准后可新建排污口61 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总氮的监测分析方法是( )。(A)电化学探头法(B)稀释与接种法(C)钼酸铵分光光度法(D)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62 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为判定下列污染物是否

24、达标,可在排污单位总排放口采样的是( ) 。(A)苯并a芘(B)六价铬(C)总铜(D)总镉63 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污水排放企业排放的总铬和六价铬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是( ) 。(A)05mgL 和 10mgL(B) 15mgL 和 05mgL(C) 15mgL 和 10mgL(D)05mgL 和 05mgL64 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确定的地下水质量类别是( )。(A)I 类(B) 类(C) 类(D)类65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以商业金融为主的区域执行的环境噪声昼夜标准值分别是( ) 。(A)50dB、35dB(B) 50dB、 40dB(C) 50dB、 45dB(D)6

25、0dB、50dB66 根据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每日发生几次的冲击振动,其最大值昼问不允许超过标准值( ) ,夜间不超过( ) 。(A)5dB、3dB(B) 15dB、 10dB(C) 10dB、 3dB(D)15dB、5dB67 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1 类声环境功能区执行厂界环境噪声昼夜排放限值分别是( )。(A)50dB、40dB(B) 65dB、 55dB(C) 55dB、 45dB(D)60dB、50dB68 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是( )。(A)昼间70dB,夜间50dB(B)昼间 70dB,夜间55dB(C)昼间 60dB,夜间

26、50dB(D)昼间65dB,夜间55dB69 根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某一小型娱乐场所拟建在乡村集镇内,环境影响评价时,则该娱乐场所执行的昼夜噪声排放限值分别是( )。(A)55dB、45dB(B) 60dB、 50dB(C) 70dB、 60dB(D)70dB、55dB70 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分类中,类土壤主要适用于( )。(A)果园(B)林地(C)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D)蔬菜地71 下列关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级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三级(B)一级标准是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护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C)二

27、级标准是保障农林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D)某铁矿附近的农田土壤质量执行三级标准72 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新建成使用(含扩建、改造)单台容量( )的锅炉,必须安装固定的连续监测烟气中烟尘、SO 2 排放浓度的仪器。(A)30th(B) 20t h(C) 20th(D)30th73 下列关于跨行业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B)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专项排放标准(C)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D)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有时可交叉执行74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

28、染控制标准除适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运行和封场后的维护与管理外,其部分规定也适用于( )的建设、运行。(A)与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建设的生活垃圾转运站(B)与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建设的污水处理厂(C)生活垃圾焚烧场(D)生活垃圾堆积场75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当生活垃圾填埋场通过导气管道直接排放填埋气体时,导气管排放口的甲烷的体积百分比应( )。(A)不大于 20(B)不大于 15(C)不大于 10(D)不大于 576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选择应避开的区域不包括( )。(A)活动中的坍塌、滑坡和隆起地带(B)石灰岩溶洞发育带(C)活动沙丘区(D)稳定的冲

29、积扇及冲沟地区77 下列关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适用范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标准适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运行的维护与管理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和监督管理(B)本标准的部分规定也适用于与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建设的生活垃圾转运站的建设、运行(C)本标准适用于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所的维护与管理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和监督管理(D)本标准适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的维护与管理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和监督管理78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废物不得在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的是( )。(A)未经处理的餐饮废物(B)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C)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D)环境

30、卫生机构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79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一般情况,下列不是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排放控制项目的是( )。(A)DO(B) SS(C) COD(D)BOD 580 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关于危险废物贮存设施(仓库式)设计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制造,建筑材料必须与危险废物兼容(B)设施内要有安全照明设施和观察窗口(C)用以存放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容器的地方,必须有耐腐蚀的硬化地面,且表面无缝隙(D)应设计堵截泄漏的裙脚,地面与裙脚所围建的容积不低于堵截最大容器的最大储量或总储量的 1381 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31、,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场界应位于居民区( )以外,地表水域 150m 以外。(A)800m(B) 600m(C) 500m(D)1 000m82 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应选在地质结构稳定,地震烈度不超过( ) 的区域内。(A)6 度(B) 7 度(C) 8 度(D)9 度83 根据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关于危险废物填埋场场址选择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符合国家及地方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场址应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不会因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受到破坏(B)填埋场距飞机场、军事基地的距离应在 2 000m 以上(C)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进行

32、环境影响评价,并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D)填埋场场界应位于居民区 500m 以外,并保证在当地气象条件下对附近居民区大气环境不产生影响84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适用于除易爆和( )以外的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的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竣工验收以及运行过程中的污染控制管理。(A)易泄漏(B)易燃(C)有剧毒(D)具有放射性85 根据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新建集中式危险废物焚烧厂焚烧炉排气筒周围半径 200m 内有建筑物时,排气筒高度必须高出最高建筑物 ( )以上。(A)5m(B) 6m(C) 8m(D)10m86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分为( )

33、 。(A)级场和级场(B) 类场和类场(C) 1 类场和 2 类场(D)类场、类场、类场87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当类场址天然基础层渗透系数大于( ) 时,需采用天然或人工材料构筑防渗层。(A)110 7 cms(B) 1109 cms(C) 11011 cms(D)110 12 cms88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关于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场址选择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所选场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B)应避开断层、断层破碎带、溶洞区,以及天然滑坡或泥石流影响区(C)禁止选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

34、护的区域(D)类场应优先选用废弃的采矿坑、塌陷区89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类场应选在防渗性能好的地基上,天然基础层地表距地下水位的距离不得小于( )。(A)45m(B) 35m(C) 25m(D)15m90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适用新建、扩建、改建及已建成投产的( ) 贮存、处置场的建设、运行和监督管理。(A)危险废物(B)一般工业固体废物(C)生活垃圾(D)餐饮垃圾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在下列各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备选项符合题意。91 下列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标准有( )。(

35、A)地方监测方法标准(B)地方环境质量标准(C)地方环境基础标准(D)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92 环境质量标准分级一般与环境功能区类别相对应,以下关于前述对应关系表述正确的有( )。(A)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 3 类,分别执行一级三级标准(B)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分为 5 类,分别执行类标准(C)声环境功能区分为 5 类,分别执行 15 类标准(D)土壤环境质量分为 3 类,分别执行一级三级标准93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方法属于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方法的有( )。(A)类比分析法(B)收集资料法(C)专业判断法(D)现场调查法94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选项属于

36、污染物排放特点的有( )。(A)污染物排放量(B)污染物排放去向(C)纳污河流水质(D)主要污染物种类95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价的范围、时段、内容及方法应依据( )而定。(A)工程投资额(B)评价工作等级(C)当地的环境保护要求(D)工程与环境特性96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于建设项目的环保措施验收,环评文件需给出( ) 。(A)各项环境保护措施(B)环境保护措施投资估算一览表(C)环境保护设施分阶段验收一览表(D)环境保护措施合理性分析97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建议,需考虑( ) 。(A)建设项目的特点(B)国家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有关要求(C)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具体指标(D)环境功能区划98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资源禀赋,( ) 。(A)量化分析建设项目与所在区域资源承载能力的相容性(B)明确工程占用区域资源的合理份额(C)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所有资源使用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