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试卷]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练习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616984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类试卷]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练习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工程类试卷]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练习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工程类试卷]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练习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工程类试卷]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练习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工程类试卷]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练习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练习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 60 题,每题 1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 生产性粉尘不可能来源于下列( )。(A)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的粉碎、筛分、配料或岩石的钻孔(B)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和陶瓷等工业中原料加工;皮毛、纺织物等原料的处理(C)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加工处理,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D)在水里面浸泡的石黄沙等固体大块物质2 生产性粉尘分类方法有几种,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将其分为 3 类,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这 3 类的是( )。(A)单一性粉尘,只有一种粉尘组成,无其它粉尘(B)

2、混合性粉尘是各种粉尘的混合存在,一般包括两种以上的粉尘。最常见的是混合性粉尘(C)无机性粉尘它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硅石、石棉、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铝等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等(D)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 ;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粉尘;人工合成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等3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其理化性质有关,与其生物学作用及防尘措施等也有密切关系。在卫生学上,常用的粉尘理化性质包括粉尘的化学成分、分散度、溶解度、密度、形状、硬度、荷电性和爆炸性等。下列各选项中有关一些生产粉尘的理化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

3、和接触时间是直接决定粉尘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根据粉尘化学性质不同,粉尘对人体可有致纤维化、中毒、致敏等作用,如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致纤维化作用。对于同一种粉尘,它的浓度越高,与其接触的时间越长,危害越严重(B)粉尘的分散度是表示粉尘颗粒数量多少的一个概念,它与粉尘在空气中呈浮游状态存在的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在生产环境中,由于通风、热源、机器转动以及人员走动等原因,使空气经常流动,从而使尘粒沉降变慢,延长其在空气中的浮游时间,被人吸入的机会就越多(C)形状与硬度,粉尘的颗粒的形状多种多样。质量相同的尘粒因形状不同,在沉降时所受阻力也不同,因此,粉尘的形状能影响其稳定程度。坚硬并外形

4、尖锐的尘粒可能引起呼吸道黏膜机械损伤,如某些纤维状粉尘,如石棉纤维(D)荷电性,高分散度的尘粒通常带有电荷,与作业环境的湿度和温度有关。尘粒带有相异电荷时,可促进凝集、加速沉降。粉尘的这一性质对选择除尘设备有重要意义4 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是治本的对策,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下列有关这些技术措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通过改革工艺流程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 ,从而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B)湿式作业防尘的特点是防尘效果不可靠,但易于管理,投资较低,该方法已为厂矿广泛应用,如石粉厂的水磨石英和陶瓷厂、玻璃厂的原料水碾、湿法拌料、水力清砂、水爆清砂等(C)对不能采

5、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该方法,干法生产容易造成粉尘飞扬,可采取密闭、抽风、除尘的办法,但其基础是首先必须对生产过程进行改革,理顺生产流程,实现机械化生产(D)当防、降尘措施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国家标准水平以下时 ,应佩戴防尘护具并加强个人卫生,注意清洗5 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毒物主要来源于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有时也可能来自加热分解的产物。下列各选项中关于生产性毒性物形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气体,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散发于空气中的气体 ,如氯、溴、氨、一氧化碳和甲烷等(B)雾 ,混悬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如喷洒农药和喷漆时所形成雾滴,镀铬和蓄电

6、池充电时逸出的铬酸雾和硫酸雾等(C)烟 ,直径大于 0.1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如熔铜时产生的氧化锌烟尘,熔镉时产生的氧化镉烟尘,电焊时产生的电焊烟尘等(D)粉尘,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多数为 0.110m。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筛分、包装等可引起粉尘飞扬6 密闭空间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并指出在职业活动中可能引起死亡、失去知觉、丧失逃生及自救能力、伤害或引起急性中毒的环境,不能有以下( )情形。(A)可燃性气体、蒸气和气溶胶的浓度超过爆炸下限 (LEL)的 10%。(B)空气中爆炸性粉尘;

7、浓度达到或超过爆炸下限的 30%(C)空气中氧含量低于 20%或超过 30%(D)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其他任何含有有害物浓度超过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IDLH)浓度的环境条件7 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下列是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其中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密闭通风排毒系统,该系统由密闭罩、通风管和净化装置三部分组成。采用该系统时整个系统必须注意安全、防火、防爆问题,还有要正确地选择气体的净化和回收利用方法,防止二次污染、防止环境污梁(B)局部排气罩,

8、就地密闭、就地排出、就地净化,是通风防毒工程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准则,排气罩就是实施毒源控制,防止有毒的物质向四周扩散传播的具体技术装置(C)排出气体的净化,工业的无害化排放,是通风防毒工程必须遵守的重要准则。根据输送介质特性和生产工艺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有害气体净化方法。有害气体的净化方法有多种(D)个体防护,对接触毒物作业的工人,进行个体防护有特殊意义。毒物通过呼吸道、口、皮肤侵入人体,因此凡是接触毒物的作业都应规定有针对性的个人卫生制度,必要时应列入操作规程,比如不准在作业场所吸烟、吃东西等8 有害气体净化方法大致分为洗涤法、吸附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和高空排放法。下列关于确定净化方案的

9、原则不正确的是( )。(A)有害物质的成分、含量和毒性等理化指标只有在设计完成后才能确定 ,设计前无法确定(B)确定有害物质的净化目标和综合利用方向,应符合卫生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的规定(C)净化设备的工艺特性,必须与有害介质的特性相一致(D)落实防火、防爆的特殊要求9 下列各项有关有害气体净化方法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A)洗涤法也称吸收法,是通过适当比例的液体吸收剂处理气体混合物 ,完成沉降、降温、聚凝、洗净。中和、吸收和脱水等物理化学反应,以实现气体的净化。洗涤法是一种常用的净化方法,在工业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它适用于净化CO、SO2 、NOx 、HF 、SiF4、HCl、Cl2、NH

10、3。还有如冶金行业的焦炉煤气、高炉煤气以及 Hg 蒸气、酸雾、沥青烟及有机蒸气等(B)吸附法是使有害气体与多孔性固体接触,使有害物黏附在固体表面上。当吸附质在气相中的浓度低于吸附剂上的吸附质平衡浓度时,或者有更容易被吸附的物质达到吸附表面时,原来的吸附质会从吸附剂表面上脱离而进入气相,从而可以实现有害气体的吸附分离(C)袋滤法是粉尘通过过滤介质受阻,而将固体颗粒物分离出来的方法。在袋滤器内,粉尘将经过沉降、聚凝、过滤和清灰等物理过程,实现无害化排放。袋滤法是一种高效净化方法,主要适用于工业气体的除尘净化(D)静电法是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带荷电后,粒子向沉淀极移动 ,带电粒子碰到沉淀极即释放电子而

11、呈中性状态附着在集尘板上,从而被捕捉下来,完成气体净化的方法。静电法分为干式净化工艺和湿式净化工艺,或为卧式和立式10 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应由用人单位实施安全作业准入。用人单位应采取综合措施,消除或减少密闭空间的职业危害以满足安全作业条件,下列要求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确密闭空间作业负责人、被批准进入作业的劳动者和外部监护或监督人员及其职责(B)在密闭空间内应设置警示标识,告知密闭空间的位置和所存在的危害(C)当实施密闭空间作业前,须评估密闭空间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以确定该密闭空间是否准入作业;应提供有关的职业安全卫生陪训(D)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经容许的劳动者进入密闭空间 ;提供密闭

12、空间作业的合格的安全防护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及报警仪器二、多项选择题共 15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 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11 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由于自身设备和部件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生产性噪声可归纳为下列( ) 类型。(A)空气动力噪声,是由于气体压力变化引起气体扰动 ,气体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所致,例如,各种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和汽轮机等,由于压力脉冲和气体的排放而发出的噪声等(B)机械性噪声,是由于机械撞击

13、、摩擦或质量不平衡旋转等机械力作用下引起固体部件振动所产生的噪声。例如,各种车床等发出的噪声(C)电磁性噪声,是由于磁场脉冲、磁致伸缩引起电气部件振动所致。如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动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D)人为噪声,由于操作工人在车间等场所抬、拉重物等发出的各种刺耳的噪声(E)外部环境的噪声,一个本身产生的很小的噪声车间 ,有时也会因为其他原因如一个很少噪声的车间如果邻近一个产生很大噪声的车间,那么这个小噪声车间会受大噪声车间的影响12 电磁辐射广泛存在于宇宙空间和地球上。各种电磁辐射,由于其频率、波长、量子能量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作用也不同。当量子能量达到 12ev 以上时,

14、对物体有电离作用,能导致机体的严重损伤,这类辐射称为电离辐射。量子能量小于 12ev 的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电磁辐射,称为非电离辐射。下列各项有关一些非电离辐射的来源及其危害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射频辐射又称为无线电波,量子能量很小。按波长和频率 ,射频辐射可分成高频电磁场、超高频电磁场和微波 3 个波段。生产场所接触微波辐射多由于设备密闭结构不严,造成微波能量外泄或由各种辐射结构向空间辐射的微波能量。一般来说射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不会导致皮肤、眼睛、手等一些表面的器官损伤,也不会导致组织器官的器质性损伤,主要引起功能性改变,并具有可逆性特征,停止一段时间可恢复(B)红外线辐射。在生产

15、环境中,加热金属、熔融玻璃及强发光体等可成为红外线辐射源。炼钢工、铸造工、轧钢工、锻钢工、玻璃熔吹工、烧瓷工及焊接工等可受到红外线辐射(C)紫外线辐射。生产环境中,物体温度达 1200以上的辐射电磁波谱中即可出现紫外线。随着物体温度的升高,辐射的紫外线频率减小,波长变长,其强度增大。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作用可引起皮炎,表现为弥漫性红斑,有时可出现小水泡和水肿,并有发痒、烧灼感(D)激光。它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用人工激活某些活性物质 ,在特定条件下受激发光。激光也是电磁波,属于非电离辐射。激光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它的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造成的。激光对皮肤的损伤程度取决于激光强度、频率等(E)r 光子也

16、属于非电离辐射。随着原子能事业的发展,核工业、核设施也迅速发展,放射性核素和射线装置在工业、农业、医药卫生和科学研究中已经广泛应用。例如,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和 X 线机等13 下列关于一些异常气象条件作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温作业,生产场所的热源可来自各种熔炉、化学反应釜、机械摩擦和转动产热以及人体散热;空气湿度的影响主要来自各种敞开液面的水分蒸发或蒸汽放散。风速、气压和辐射热都会对生产作业场所的环境产生影响(B)高温强热辐射作业是指工作地点气温在 30以上或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夏季室外气温 1以上 ,并有较强的辐射热作业。如冶金工业的炼钢、炼铁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

17、造,建材工业的陶瓷、玻璃、砖瓦等窑炉车间等(C)高温高湿作业,如印染、缫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车间气温可达20以上 ,相对湿度达 75%以上。有的煤矿深井井下气温可达 30,相对湿度 95%以上(D)冬天在寒冷地区或极地从事野外作业,是指在冬季在严寒地区或两极在野外从事工作(E)潜水作业和潜涵作业等高气压作业,主要是指从事的地方气压达到一个很高值14 下列各项中关于异常气象条件防护措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温作业防护,对于高温作业,首先应合理设计工艺流程 ,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这是改善高温作业条件的根本措施。如钢水连珠、轧钢及铸造等生产自动化可使工人远离热源;采用开放

18、或半开放式作业,利用自然通风 ,尽量在冬季主导风向下风侧对热源隔离等。风速、气压和辐射热都会对生产作业场所有影响(B)隔热是防止热辐射的重要措施,可利用水进行(C)通风降温方式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保健措施,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暑季供应含盐的清凉饮料是有特殊意义的保健措施(D)个体防护,使用耐热工作服等。低温的防护,要防寒和保暖 ,加强个体防护用品使用(E)导常气压的预防,可通过采取一些措施预防异常气压 :技术革新,如采用管柱钻孔法代替沉箱,工人不必在水下高压作业;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保健措施,高热量、高蛋白饮食等。应注意有职业禁忌证者不能从事此类工作15 高温作业分级是我国的劳动安全

19、卫生分级管理标准,它规定了高温作业环境热强度大小的分级,适用于对高温作业实施职业卫生分级管理,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有( )。(A)生产性热源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和散发热量的电气设备 ,操作工件、操作零件,即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或工件等(B)工作地点是指作业人员进行生产操作或为了观察生产情况需要经常或定期停留的地点。若生产劳动需要,作业人员在车间内不同地点进行操作,则整个车间称为工作地点(C) WBGT 指数亦称为湿球黑球温度( ),是表示人体接触生产环境热强度的一个经验指数,它采用了自然湿球温度(tnw)、黑球温度(tg)和干球温度(ta)3 种参数(D)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

20、其工作地点平均 WBGT 指数等于或大于15的作业(E)接触高温作业时间,是指作业人员在一个工作日内 ,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min)16 下列有关高温作业分级依据正确的是( )。(A)常年从事接触高温作业的工种,应该以夏季测量值为依据 ,来进行分级,不能以最热季节测量值为分级依据(B)常年从事接触高温作业的工种,应该以全年各个季节测量值的平均值为分级依据(C)季节性或不定期接触高温作业的工种,应该以季节内各个月份测量值的平均值为分级依据(D)季节性或不定期接触高温作业的工种,应该以季节内最热月测量值为分级依据(E)从事室外作业的工种,应以夏季最热月晴天有太阳辐射时的测量值为分级依据17

21、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规定了测定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空气采样方法,空气中不同理化特性的物质,其采样测定方法和要求各有不同。因此,在监测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正确设计空气采样方案。在执行监测任务时,必须按监测规范的要求进行采样。下列各项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某毒物容许限值是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它不能用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测定法进行采样,则应按 STEC 测定方法要求,在 15min 完成采样,算出 15min 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B)如果按该毒物特点应测定短时间接触限值,则应按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测定法进行采样,最后计算 8h 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如果该毒物有上限值,则

22、应按上限值测定法要求进行采样(D)区域采样是在有害物质发生源附近工人活动的区域 ,选择一些能反映工人实际接触状况的有代表性的监测点,在工人进行不同活动时采样,同时记录各种活动的次数和持续时间,这种采样测定的结果,可以用来评价有害物质的来源、污梁程度、分布情况和其他一些情况(E)个体采样是利用佩戴在工人身上的个体采样器,在一个工作班内连续不断地采集空气样品,然后进行检验分析。其结果可以反映一个工人在一个工作班的各种不同活动中,所接触的累积量或平均接触水平18 采样规范除要求采样必须满足工作场所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制、职业卫生评价、工作场所环境条件对采样的要求外,还规范了一些具体的要求,下列有关这些

23、要求说法正确的有( ) 。(A)在采样以后应作对照试验,有样品的空白对照(B)采样人员在采样时应注意个体防护;在易燃、易爆工作场所采样,应采用防爆型空气采样器(C)采样时应避免有害物质直接飞溅和阻隔,按新的采样规范所规定的标准方法采样(D)采样过程中应保持采样流量稳定(E)在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的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样品的污染19 为正确选择采样点、采样对象、采样方法和采样时机等,必须在采样前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的分析,从而可以做出比较全面的分析,现场调查。必要时可进行预采样。下列关于一些调查内容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生产的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

24、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B)工作流程,包括作业人员数量,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等(C)工作状况,包括原料投入方式、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等(D)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E)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情况、个人防护设施及使用状况等20 下列关于采样点的选择原则,正确的有( )。(A)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不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点 ,而是应当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低、作业人员接触时间最短的工作地点(B)在不影响作业人员工作的情况下,所选用的采样点应

25、尽可能的靠近作业人员(C)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点再进行采样(D)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上风向,应远离排气口和有可能会产生涡流的地点(E)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会有涡流产生的工作地点21 下列关于采样点数目的确定说法正确的有( )。(A)工作场所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凡逸散或存在有害物质的工作地点 ,至少应设置 1 个采样点(B)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13 台设置 1 个采样点;410 台设置 2 个以上采样点;10 台以上,也应该至少设置 2 个以上的采样点,10 台以上的同类型的生产设备在同一场所

26、时,不能设置 1 个采样点(C)作业人员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在每个工作地点设置 1 个采样点;流动作业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 10m 设置 1 个采样点(D)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 2 台以上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 ,逸散同一种有害物质时,采样点应设置在逸散有害物质浓度大的设备附近的工作地点;逸散不同种有害物质时,将采样点设置在逸散待测有害物质设备的工作地点(E)仪表控制室和作业人员休息室,应该至少设置 1 个采样点22 下列关于采样时段的选择说法正确的有( )。(A)采样必须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应尽量的避免人为因素对采样点的影响(B)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随季节发生变化的工作场所

27、,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低的那一季节选择为重点的采样点,不能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那一季节选为重点的采样点(C)在工作周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选择为重点采样日(D)在工作日内,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选择为重点采样时段(E)在工作日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周选择为重点采样周23 下列关于不同职业接触限值时的采样的说法中,其中正确的是( )。(A)职业接触限值为最高容许浓度的有害物质,采用定点的采样方法 ,采样时间大于 15min(B)职业接触限值为最高容许浓度的有害物质,采用个体的采样方法,采样时间大于 15min(C)职业接触限值为最高容许浓度的有害物

28、质,采用定点的采样方法,采样时间小于 15min(D)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有害物质 ,应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形式,应当全面分析综合考虑有害物质浓度的存在状况,或采样仪器的操作性能,选择个体采样或定点采样,长时间采样或短时间采样方法。但以个体采样和长时间采样方法为主(E)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有害物质,采用定点的采样方法,采样时间大于 15min24 下列各项中关于生产性粉尘的一些理化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粉尘的溶解度它的大小与对人危害程度的关系 ,因粉尘作用性质不同而异。主要呈化学毒副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增强;主要呈机械刺激作

29、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也逐渐增加(B)粉尘颗粒密度的大小与其在空气中的稳定程度有关。尘粒大小相同,密度小者沉降速度快、稳定程度低。在通风除尘设计中,要考虑到它(C)粉尘颗粒的形状多种多样。质量相同的尘粒因为其组成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有时它们因形状不同,在沉降时所受阻力也不同,因此,粉尘的形状能影响其稳定程度,坚硬并外形尖锐的尘粒可能引起呼吸道黏膜机械损伤(D)高分散度的尘粒通常带有电荷,与作业环境的湿度和温度有关。尘粒带有相异电荷时,可促进凝集、加速沉降。粉尘的这一性质对选择除尘设备有重要意义。荷电的尘粒在呼吸道可被阻留(E)高分散度的煤炭、糖、面粉、硫磺、铝、锌等粉尘具有爆炸性

30、。发生爆炸的条件是高温和粉尘在空气中达到足够的浓度。可能发生爆炸的粉尘最小浓度:各种煤尘为 3040g/m3,淀粉、铝及硫磺为 7g/m3,糖为 10.3g/m325 生产性毒物常呈现下列( )形态。(A)气体(B)蒸气、雾(C)烟(D)粉尘、雾(E)以上均没有可能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练习试卷 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 60 题,每题 1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5 【正确答案】

31、C【知识模块】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1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二、多项选择题共 15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 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11 【正确答案】 A,B,C【知识模块】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12 【正确答案】 A,B,D【知识模块】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13 【正确答案】 A,D,E

32、【知识模块】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14 【正确答案】 B,C ,D,E【知识模块】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15 【正确答案】 A,B,C,E【知识模块】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16 【正确答案】 D,E【知识模块】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17 【正确答案】 C,D,E【知识模块】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18 【正确答案】 B,C ,D,E【知识模块】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19 【正确答案】 A,D,E【知识模块】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20 【正确答案】 B,C ,E【知识模块】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21 【正确答案】 A,C,D,E【知识模块】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22 【正确答案】 A,C,D【知识模块】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23 【正确答案】 C,D【知识模块】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24 【正确答案】 C,D,E【知识模块】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25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