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 14062-2005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Integrating environmental aspects into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环境管理-整合环境考量面于产品设计与发展》.pdf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633744 上传时间:2018-12-22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42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NS 14062-2005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Integrating environmental aspects into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环境管理-整合环境考量面于产品设计与发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CNS 14062-2005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Integrating environmental aspects into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环境管理-整合环境考量面于产品设计与发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CNS 14062-2005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Integrating environmental aspects into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环境管理-整合环境考量面于产品设计与发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CNS 14062-2005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Integrating environmental aspects into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环境管理-整合环境考量面于产品设计与发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CNS 14062-2005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Integrating environmental aspects into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环境管理-整合环境考量面于产品设计与发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印行年月 94 年 10 月 本標準非經本局同意不得翻印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 CNS 總號 類號 ICS 13.020.10 Q 201614062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印行 公布日期 修訂公布日期 94 年 1 月 10 日 年月日 (共 28 頁 )環境管理-整合環境考量面於產品設計與發展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tegrating environmental aspects into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目錄 節次 頁次 前言 .2 簡介 .2 1. 範圍 3 2. 引用標準 .3 3. 名詞與定義 .3 4. 目的與

2、潛在利益 6 5. 策略性考量事項 6 5.1 通則 .6 5.2 組織議題 .6 5.3 產品相關議題 7 5.4 溝通 .7 6. 管理考量 .7 6.1 通則 .7 6.2 管理角色 .8 6.3 積極方法 .8 6.4 現行管理系統之支援 .9 6.5 多學門方法 .9 6.6 供應鏈管理 .10 7. 產品考量事項 10 7.1 通則 .10 7.2 產品相關環境考量面與衝擊 .10 7.3 基本議題 .12 7.4 與產品相關之策略性環境目標 16 7.5 設計方法 .16 8. 產品設計與發展程序 17 8.1 通則 .17 8.2 共通性議題 .17 8.3 產品設計與發展程序

3、及環境考量面之整合 18 2 CNS 14062, Q 2016 8.4 產品設計與發展程序的一般性檢視 .24 參考資料 .26 前言 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是由各國國家標準團體 (ISO 會員團體 )所組成的世界性聯盟。各種國際標準的擬訂由 ISO 之技術委員會執行。每一會員團體對於所設立的技術委員會之主題有興趣時,皆有權派代表參加委員會。各官方與非官方之國際組織而為 ISO 之聯繫團體者,亦得參與其工作。 ISO 與國際電工委員會 (IEC)密切地合作研究所有電工技術標準化事務。 國際標準係依據 ISO/IEC 指令第 2 部分所示之規則擬定。 依照 ISO 程序規定 ,技術委員會的

4、主要工作為國際標準之擬定。凡為技術委員會接受的國際標準草案,將分發至各會員團體表決,須經至少 75%參與表決之會員團體贊成始得公布為國際標準。 在例外的情況下,當技術委員會已蒐集不同於正式公告為國 際標準項之數據 (例如:最新發展 ),其可能由參與會員簡單多數決之決定公告為技 術報告。技術報告在本質上完全是資訊提供性的,只有當所提供的數據被視為不再有效或有用時 才會被檢視。 在此提出聲明,本標準之要項或許某些部分可能是專利權主題。 ISO 應不對鑑別任何或全部該等專利權負責。 技術報告 ISO/TR 14062 由 ISO/TC 207 環境管理技術委員會所擬定。 簡介 所有產品 (亦即所有商

5、品或服務 )對環境皆具有一些衝擊,其可能發生在產品生命週期的任一或所有階段:原物料取得、製造、配送、使用及處置。這些衝擊程度可能由輕微至重大,它們可能為短期或長期,以及它們可能發生在地 方、區域或全球層級 (或上述各項之結合 )。 顧客、使用者、開發人員及其他人對產品的環境考量面與衝擊之關切與日俱增。這些關切反應在企業界、顧客、政府及非政府組織間,關於永續發展、生態效益、環保化設計、產品管理、國際協定、貿易措施、國家法規,及政府或業界自發性倡議的討論中。這些關切亦反應在認知並利用這些新的產品設計方法於各種市場部 門之經濟上。這些新方法可能導致資源與製程效率的改善、潛在產品區隔、減少法規負擔與潛

6、在責任,以及成本節約。此外,由於市場的全球化,如資源、製造及配送之轉移,均會影 3 CNS 14062, Q 2016 響到供應鏈,因此對環境有所衝擊。 越來越多的組織漸漸瞭解到整合環境考量面於產品設計與發展之實質利益。這些利益可能包括:降低成本、激發創新、新商業機會,以及提升產品品質。 預測或鑑別整個產品生命週期中的環境考量面可能是複雜的,考量產品於使用處的功能是重要的。產品的環境考量面亦必須與其他因素平衡, 如產品的預期功能、績效、安全與健康、成本、市場銷售性、品質,及法令與法規要求事項。 整合環境考量面於產品設計與發展的過程是持續與彈性的,可提升創造力與擴增環境改善的創新與機會。作為此一

7、整合的基礎,涉及之組織可於其政策與策略中強調環境議題。 早期鑑別與規劃可使組織作出可自行控制的環境考量面之有效決策,並使組織更加瞭解其決策將如何影響由他人所控制之環境考量面,即原物料取得或生命最終階段。 本標準目的在於提供所有參與產品設計與發展者所使用,不論其組織型式、規模、地點及複雜度,以及所有型式之產品,無論是新式或改良的;亦提供直接參與產品設計與發展過程,以及負責政策 /決策制定過程者使用。由本標準所提供之 資訊,亦可為未直接參與產品設計與發展過程之外部利害相關者所關切。 1. 範圍 本標準描述關於整合環境考量面於產品設計與發展之觀念與現行實務,此處 產品為包含商品與服務兩者。 本標準可

8、適用於制定特定行業 /部門 (sector-specific)之文件。 本標準不適用作為驗證與登錄目的之規範。 2. 引用標準 下列參考文獻對本文件之應用為必要的。已註明日期之參考文獻,僅只於引用的版本。未註明日期之參考文獻,應查明引用參考文件 (包含任何修正版 )的最新版本。 CNS 14050環境管理詞彙 。 3. 名詞與定義 為本文件之目的,於 CNS 14050 之名詞與定義及下列諸項均適用。 3.1 過程 (流程 ) 4 CNS 14062, Q 2016 一組將輸入轉換成輸出之相互關聯或交互作用的活動。 備考 1. 一過程之輸入通常為另一過程之輸出。 2. 組織中之過程,通常皆經過

9、計畫, 並在管制的狀況下執行,以增加其價值。 CNS 12680,定義第 3.4.1 節 3.2 產品 任何商品或服務。 備考 1. 產品可依下列方式分類: 服務(如運輸) 軟體(如電腦程式、電子字典) 硬體(如引擎機械部分) 加工材料(如潤滑油) 2. 服務具有形與無形之要項。服務之提供可包含下列各項,例如: 在客戶所提供的有形產品上所執行之活動(如待檢修的汽車); 在客戶所提供的無形產品上所執行之活動(如準備退稅時所需之收入聲明); 無形產品之交付(如提供知識); 為客戶創造氣氛 (如在旅館或餐廳中 )。 軟體包含資訊且通常是無形的,且可用演算方法、交易紀錄或程序之形式呈現。 硬體通常是有

10、形的且具有計數的特性。加工材料通常是有形的且具有連續的特性。 3. 改寫 CNS 14021,第 3.1.11 節。 3.3 設計與發展 將要求轉換成特定的特性,或轉換成產品、過程或系統的規格之一組過程。 CNS 12680,第 3.4.4 節 備考 1. 設計與發展一詞有時是同義的,有時用以界定將構想導入產品整體設計與開發過程的不同階段。 2. 產品發展係將產品構想由規劃到市場銷售及產品檢視之過程,其中的商業策略、行銷考量事項、研究方法及設計考量面均以實用之觀點來審視產品,此包括將既有產品或過程 (流程 )予以改進或修正。 5 CNS 14062, Q 2016 3. 整合環境考量面於產品設

11、計與發 展亦可稱為環保化設計 (Design For Environment, DFE)、生態化設計、產品管理之環境部分等。 3.4 環境 組織作業所在的週邊環境,包括空氣、水、土地、自然資源、植物、動物、人類以及其間的互動關係。 備考:此定義之週邊環境係指由組織的內部延伸到全球系統。 CNS 14001: 3.2 CNS 14001: 3.2 3.5 環境考量面 組織的作業活動、產品或服務中會和環境產生互動的要項。 備考:重大的環境考量面係指會有或可能有重大環境衝擊之環境考量面。 CNS 14001: 3.3 3.6 環境衝擊 任何對環境可完全或部分歸因於組織的活動、產品或服務產生的不利或有

12、利之改變。 CNS 14001: 3.4 3.7 生命週期 從自然資源取得或產生的原物料到最終處置,有關產品系統中連續與互相連結的期程。 CNS 14040: 3.8 3.8 產品系統 可展現單一或多項界定功能,相互間以物料與能源連結的單元過程之集合體。 CNS 14040: 3.15 3.9 供應鏈 涵蓋上游與下游連結關係,於過程與活動中,以產品之型式將價值傳遞予使用個體的所有參與者。 備考 1. 於實務中相互連結鏈一詞適用於自供應商至生命終點 (end-of-life)處理的所有參與者。 2. 於實務中通常使用產品鏈、價值鏈等詞。 6 CNS 14062, Q 2016 4. 目的與潛在利

13、益 整合環境考量面於產品設計與發展之目的,在於降低產品於其整個生命週期中不利的環境衝擊。在追求此目的時,對組織、競爭力、顧客及其他利害相關者可達到多重利益。潛在利益可能包括: 藉由物料與能源使用的最佳化、更有效率的過程、減 少廢棄物處置等以降低成本; 創新與創造力之激發; 新產品之鑑別,如由棄置的物料; 符合或超越顧客之期望; 組織形象與 /或品牌之提升; 顧客忠誠度之提升; 融資與投資之吸引力,特別是對具環境意識之投資者; 員工幹勁之提升; 有關產品知識之增進; 藉由減少環境衝擊降低責任; 風險之降低; 與執法者關係之改善; 內部與外部溝通之改善。 5. 策略性考量事項 5.1 通則 本節描

14、述當整合環境考量面於產品設計與發展時,組織會考量的某些一般性策略。在組織現有之政策、策略及架構的內容下考量目標是有益的 (見第 4 節 )。這些現有之政策或策略能提供具價值之方向,以整合環境考量面於產品設計與發展之中。 5.2 組織議題 考量諸如下列各項的策略性議題是重要的,因其可能與組織的經濟與環境之意涵有關聯。組織的整體目標影響這些策略性議題相關的程度: 競爭者的活動; 顧客需要、需求及要求事項; 供應商活動; 與投資者、金融業者、保險業者及其他利害相關者之關係; 組織的環境考量面與衝擊; 執法者與立法者之活動; 工商協會之活動。 7 CNS 14062, Q 2016 5.3 產品相關議

15、題 整合環境考量面於產品設計與發展之組織一般考量下列產品相關議題: a) 早期整合,意即於設計與發展程序之初即注意到環境考量面; b) 產品生命週期,意即由原物料取得至生命終點之分析(見圖 1); c) 功能性,意即由使用性、有效壽命、外 觀及其他觀點探討該產品滿足預設目標之程度; d) 多重準則觀念,意即考量所有相關環境衝擊與考量面; e) 權衡,意即尋求最佳解決方案。 這些議題於第 7.3 節進一步詳細討論。 5.4 溝通 溝通策略係將環境考量面納入產品設計與發展程序中的必要部分。有效的策略同時強調內部與外部溝通。 內部溝通可包括提供員工下列資訊: 組織之政策; 產品相關之環境衝擊; 環境

16、議題、方案及工具之訓練課程; 成功的計畫或產品; 特定場址之環境衝擊。 這些溝通亦可包括於產品設計與發展議題上獲得員工回饋的機制。 外部溝通可作為提升整合環境考量面於產品設計與發展的價 值及效益之機會。此溝通可用於顧客及供應商等利害相關者,亦可包括資訊如: 產品特性(績效、環境考量面等); 產品的適當使用與生命終點管理。 已有數種外部溝通的國家與國際標準,例如 CNS 14020 系列標準提供了環境標誌之原則、案例及要求事項。 6. 管理考量 6.1 通則 本節描述高階主管的角色與其承諾對於 整合環境考量面於產品設計與發展方案之重要性。管理階層所做的的決策將決定方案之架構與標的、工作可取得的支

17、援以及方案將達成的最適化程度。 8 CNS 14062, Q 2016 6.2 管理角色 整合環境考量面於產品設計與發展之程序可由管理階層 (由上而下 ),或由設計者與產品發展者(由下而上)發起。在實務上,兩方法可同時發生。無論是何種企業運作發起此程序,均需要高級管理階層的支持以使組織的產品設計與發展活動達到顯著成效。 程序與方案的有效執行有賴於高階主管的行動。此包括在整合環境考量面於產品設計與發展的任務上配置充分之財務、人力資源及時間。有效的整合方案涵蓋了產品設計與發展程序的所有角色,諸如產品開發者與設計者以及行銷、生產、環境、採購專家、服務人員、顧客或其代表人。 一般而言,管理階層可藉由在

18、下列程序中建立特定目的之方式,將其對方案之承諾予以正式化: 產品的持續環境改善; 供應鏈之管理; 從事產品設計與發展的員工對方案之積極參與;以及 激勵新構想與創意之產生。 管理階層於組織的運作中建立與維持基本架構。當整合環境考量面於產品設計與發展時,此架構之要項可包括: 界定環境願景與政策; 界定目標與標的,以: 確保法令與規章之符合性; 降低產品之負面環境衝擊。 配置資源; 分派責任、任務及義務; 界定、支持及監督產品設計與發展方案; 界定與制定方案以審查產品設計與發展程序; 組織 /建構產品設計與發展之環境功能與程序; 鑑別執行方案之人員招募與訓練需求; 界定量測與績效指標; 追蹤與提供環

19、境績效之回饋。 6.3 積極方法 整合環境考量面於產品設計與發展係尋求於負面環境衝擊產 生前即加以預防。它提供了在產品整個生命週期內,預測問題與解決方案的系統性機會。因此而採行積極方法之組織,可由此方法增加其獲益機會。 6.4 現行管理系統之支援 9 CNS 14062, Q 2016 整合環境考量面於產品設計與發展可藉由現行管理系統得到支援(如品質與環境管理系統或產品管理方案)。另一方面,現行管理系統可能藉由這些整合活動而活化。例如 CNS 14001 與 CNS 14004 係描述與提供建立環境管理系統之指引,可與產品設計與發展結合使用。 輔助方框 1. 與環境管理系統之連結 對許多組織而

20、言,其產品之環境衝擊與重大環境考量面有關。因此他們通常必須於環境管理系統之環境政策、目標與標的中,將產品納入考量,如CNS 14001。 組織能鑑別其產品之重大環境考量面,並建立程序以鑑別與追蹤可適用於其產品的環境、法令規章及其他要求事項之發展。組織亦可界定、設計、發起及維持適當的訓練方案以確保員工遵守已有與發展中的環境標準或實務。 此外,產品設計與發展程序通常為既有管理系統之一部分,如 CNS 12680,可依據程序之各階段將環境考量面與產品相關活動納入。 6.5 多學門方法 組織的整合環境考量面於產品設計與發展之成功,是藉由相關學門與組織各部門(如設計、工程、行銷、環境、品質、採購、服務配

21、送等)之參與予以提升。視組織規模,常需投入許多人員方能有這些能力。 此目標係確保於設計與發展程序的初期階段,所有相關企業部門可提出且承諾環境改善,並能全程參與,直至包括產品上市與檢討。來自企業部門而參加整合環境考量面於產品 設計與發展之關鍵性工作與參與人員 (於以下括號中者 )可包括: 於產品設計與發展中進行研究與執行創 新性解決方案(產品規劃者、開發者及設計者); 針對現有與已規劃的技術,調查並文件 化環境考量面與衝擊及提出替代方案,如原料、元件 /次組件、物料之取得與使用以及廢棄物管理 (環保人員 ) ; 與供應商、零售商、顧客、回收再利 用業者及處置業者溝通(環保人員); 針對物料、元件

22、 /次組件之資料,加以 蒐集與文件化,以及通知供應商有關組織的環境要求事項(採購經理); 針對替代的設計、製造、物料或製程之技術可行性, 加以調查與提供資訊; 查核供應商的生產或生命終點過程之技 術可行性(管理階層、工程師及技術人員); 依據先前產品世代與競爭者產品等,建 立環境量測系統基線資料(管理階層); 10 CNS 14062, Q 2016 透過訓練與教育提升環境意識(環保與訓練人員); 考量與追蹤立法、環保法規、競爭者活 動及顧客需求之新發展,以及提供產品發展方向與最終產品訂價等策略性資訊(法務、行銷或品牌經理)。 6.6 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管理係處理與供應商、運輸業、顧客、零售商

23、、廢棄物管理者及生命終點處理者之互動。這些互動有可能向上游與下游變動,端視組織於供應鏈中所具有的影響力而定。有效的溝通能提升合作,降低誤解以及影響組織於供應鏈中所採取之行動。其他與供應鏈管理有關之工作可能有: 增加供應商與顧客之環境資訊與意識; 指出並討論組織於供應鏈中的環境要求 事項(如供應商標準或環境量測系統之使用); 評估供應商之環境績效; 基於顧客的環境偏好重新設計產品; 建立與包裝、物料、元件 /次組件或整件產品有關之再 (使 )用與回收再利用方案; 於環境方案中納入供應商。 7. 產品考量事項 7.1 通則 本節提供產品相關環境考量面與衝擊、基本議題及策略性環境目標之綱要,以及設計

24、方法之範例。 7.2 產品相關環境考量面與衝擊 產品可能具有一系列環境考量面(如產生排放物、消耗資源)而會衍生環境衝擊(如空氣、水與土壤污染、氣候變遷)。 產品的環境衝擊主要是由產品生命週期 各階段之物料與能源投入及產出所決定。如果產品是一項服務,這些衝擊則通常與用於提供此項服務之實體產品有關。環境衝擊受到使用此產品的組織與個人之行為影響很大。圖 1 表示某些與產品的生命週期有關之環境衝擊。 11 CNS 14062, Q 2016 圖 1 與產品生命週期有關之投入與產出及環境衝擊範例 產品生命週期產品/中間項原物料取得製造交易與遞送使用/維護再使用/回收/能源回收/處置運輸運輸運輸運輸投入項

25、物料能源產出項副產品伴產品空氣排放物放流水廢棄物其他排放物資源的耗用臭氧層破壞煙霧的形成優氧化氣候變遷棲息地改變酸沈降生物多樣性的減少空氣、水及土壤污染等等環境衝擊項投入一般可分為兩大類:物料與能源。 物料投入與多項環境考量面有關。例如,資源的使用、人體與生態系統暴露於污染物、對空氣、水體及土壤的排放,以及廢棄物料之產生與其累積。 產品生命週期的大部分階段均需要能源投入。能源包括化石與生質燃料、廢棄物料、核能、水力、地熱、太陽及風能。每一種型式的能源均有可鑑別之環境考量面。 產品生命週期的產出可分為幾大類:產品本身、中間產物、聯產品、副產品及其他下述之產出: 空氣排放物包括釋放至空氣中之氣體、

26、 蒸發氣體及粒狀物質,這些排放物可能負面地影響生態系統、人體及物料 等,或造成其他負面環境衝擊,如投入 產出 聯產品 副產品 物料 能源 空氣排放物 放流水 廢棄物質 其他排放物 環境衝擊 資源的耗用 臭氧層破壞 煙霧的形成 優養化 氣候變遷 棲息地改變 酸沉降 生物多樣性的減少 空氣、水及土壤污染 其他 產品生命週期 產品 /中間產物原物料取得 製造 貿易與配送 使用 /維護 再使用 /回收再利用能源回收 /處置 運輸 運輸 運輸 運輸 12 CNS 14062, Q 2016 酸沉降、臭氧層破壞及氣候變遷,這些 排放物可在正常或意外情況下,以點源或擴散產生。 放流水排放包括物質對地表或地下

27、水體 之排放,這些排放可以是點源或非點源,後者的例子如農業區逕流。如同 空氣排放物般,這些排放物特性差異大,並可能負面地影響環境,如經由優養化; 廢棄物可能於產品生命週期的每一個階 段產生,廢棄產品可變成其他製程的投入,或被處理、回收再利用、作為能源使用、焚化或掩埋; 其他排放可包括噪音、輻射、電磁場等; 物質可經由物料或物料層進入空氣、水體、土壤或其他物料中; 對設計與發展而言,以可量測與可比較的方式描述投入與產出,可能有所助益。 7.3 基本議題 7.3.1 通則 整合環境考量面於產品設計與發展的組織一般會考量下列諸項基本議題。 7.3.2 早期整合 儘可能將環境考量面及早整合 於產品設計

28、與發展過程可提供產品變更與改良的彈性。否則等到過程的後 期可能會排除欲採用的環境選擇方案,此因所有主要的技術性決定已經形成。 7.3.3 產品生命週期 採用生命週期方法以鑑別整個 產品生命週期中的相關環境考量面與衝擊有助於界定設計方法。如圖 1 所示,將產品生命週期所有階段納入考量,以及認知產品如何於不同階段影響環境是重要的。 在設計降低產品環境衝擊時, 組織須認知其所涉及的限制與主觀性。考量產品之整個生命週期有助於確保: 物料並非任意地被排除; 產品之所有環境特性均納入考量; 於產品生命週期之最相關的環境衝擊均已被鑑別; 與製造有關但不會存在於成品的中間產物或輔助原料所產生之衝擊已予考量;

29、原先被任意地判定為次要之元件或因素,後來卻轉變為重大的環境衝擊已予考量; 不僅關注產品本身之環境衝擊,亦包括產品所作用的系統; 環境衝擊不會由一個生命週期階段轉移至其他階段,或經由某一介質 13 CNS 14062, Q 2016 轉移至另一介質。 輔助方框 2 與產品設計有關的生命週期衝擊範例 家電用品於使用階段的水或能源消耗可能產生該產 品於壽命中任一階段之最大環境衝擊。改善水或能源使用效率作為 產品設計與發展的一部分可降低這些產品的環境衝擊。 於玻璃或窗戶中使用金屬,透過更好的隔熱可改善建築 物的能源效率,但可能降低使用後玻璃回收再利用的可能性。 改變任何單 一的投入 (如改變一項物料的

30、使用 )或影響某單一的產出 (如降低特定排放或為降低有害廢棄物預作安排 )可能影響其他的投入或產出。因此應確保在強調產品生命週期中 單一階段之任何重點時,不會無意間改變其他階段之環境衝擊或導致對地 方性、區域性或全球性其他環境要項的額外衝擊。 生命週期方法亦可應 用於服務,包括 (但不限於 )提供此服務的有形產品。服務一般包括下列三項要項: 有形產品的使用、知識與技能的應用,以及人力或活動。藉由影響民眾與 組織的行為,服務亦會對接受此服務者產生環境衝擊。 7.3.4 功能性 產品於發展時,如以功能性 (就使用性、使用壽命、外觀等而言,產品符合其預設目標之程度 )而非以一特定技術解決方案來思考,

31、可能會有許多重要的價值。因此當探索新的選擇 方案與滿足顧客或使用者需要與需求時,凸顯功能性與採用廣泛的方法是重要的。 14 CNS 14062, Q 2016 輔助方框 3 延長產品壽命 當界定產品壽命為其功能的一部分時,增加耐久性與延長與產品有關的服務可降低負面的環境衝擊。如能於產品之技術性壽命 與使用壽命 (即產品損壞或不再被使用者需要之前,被視為有用的時間 )之間達到平衡也可能是有益的。如某產品被設計為很長的技術性壽命,但卻只 有相對較短的使用壽命,則可能造成高於必要之環境衝擊。設計一個美觀耐久的物品可協助提升產品的使用壽命。有些產品係因為其設計不合時尚或不能適應已改變的情境,而在實體損

32、壞或被技術性取代前就被丟棄。在產品發展時,於延長產品壽命與透過考量可能的升級而應用最新的技術發展以改善使用時環境 績效之間的平衡是必要的。 這些強調功能性的想法最終可 能引發一項可降低整體環境衝擊的實務性解決方案,如同由提供有形物品轉為提供服務之案例。 輔助方框 4 由銷售產品轉為提供服務 如果使用者的需要是製作拷貝,他可能不必擁有一台影印機 (且要負責機器的維護、修理等 )。服務提供者可提供影印機租賃或影 印服務,這是提供滿足顧客需求之高可靠度與最低可能成本的解決方案。此方法與產品設計與發展有關 (如耐久性零件的設計 )並可改善產 品生命終點之處理 (如零件重複使用 );此解決方案使控制設備

33、的再使用與回收再利用更 加容易,並使使用者將注意力置於影印的數量 (此可導致紙與碳粉的使用最少化 )。 7.3.5 多重準則觀念 除傳統設計準則 (如功能、品質、成本等 )外,可考量不同的環境準則。此通常包括經由多重準則觀念考量一範圍內不同潛在環境衝擊 (見圖 1)。 考量廣泛的潛在衝擊與環境準 則,並謹慎排除這些準則,有助於確保降低某一衝擊不會導致增加另一衝擊。 組織可能瞭解不同利益團體 (科技社群、政府、環保團體、顧客等 )可能對環境議題的重要性有不同觀點 。這些不同的觀點對產品設計與發展可能具有關聯性。 15 CNS 14062, Q 2016 輔助方框 5 多重準則觀念的使用 使用第

34、7.3.3 節之生命週期考量,可應用不同的方法,如: 降低產品質量或體積; 改善能源效率; 延長產品壽命; 選擇使用物料與製程。 應用與結合這些準則可降低產品的環境衝擊。例如: 降低產品質量或體積可能是物料使用最佳化的結果,因此與降低資源耗竭的衝擊有關。降低產品質量或體積 可減少運輸質量或體積,因此與降低運輸的排放有關。 於產品使用中與待機模式時,改善能源效率是重要的,特別是當地的電器用品。 較長的產品壽命可減少資源的需求。但延長產品壽命可能會延遲可改善環境績效技術升級的實現。 設計易拆解的產品可藉由產品零組件的再使用而延長產品壽命,並可鼓勵回收再利用。 7.3.6 權衡交換 用整合性的觀點看

35、待不同的生 命週期階段與環境考量面可有助於確保發現足夠的解決方案,以處理與大 部分設計決策相關的權衡交換。有三種權衡交換的型式: 不同環境考量面間之權衡交換,如將產品質量減少最佳化可能對其回收性是負面的影響。比較每一選擇方案相關的潛在環境衝擊可協助決策者發現最佳解決方案; 環境、經濟及社會福利之間的權衡交換,這些可能是有形的 (如較低的成本、廢棄物減量 )、無形的 (如便利性 )及情感上的 (如形象 )。例如,使產品更堅固可以延長其壽命,並藉此獲得由降低長期資源使用與廢棄物而有利環境的結果,但亦可能增加初期的成本,此可能有社會與經濟影響; 環境、技術及 (或 )品質考量面之間的權衡交換,如與使

36、用特定物質有關的設計決策,即使能產生環境效益,卻可能對產品的可靠性與耐久性有負面衝擊。 經驗顯示最佳解決方案與產品及組織的特性有關。產 品係複雜且多樣化的,知識與技術快速地發展, 以及新的經驗改善了應用新穎解決方案的能力。因此,發現適當的策略以 整合環境考量面於產品設計與發展過程是重 16 CNS 14062, Q 2016 要的。 7.4 與產品相關之策略性環境目標 7.4.1 通則 整合環境考量面於產品設計與 發展包含設定與產品相關之策略性目標。如第 7.3.4 節所討論,此目標係在維持或改進其功能性時,降低產品的環境衝擊。兩個與產品相關的主要環境目標描述如下。 7.4.2 資源的保育、回

37、收再利用及能源回收 此目標係將產品所需 資源的使用最佳化 (物料與能源 ),而對其性能與耐久性等並無負面影響。減少物料 之使用量與危害性亦可將製造與處置時所產生的廢棄物降至最低。產品設 計與發展可將這些特色納入,俾使產品更適於後續再使用、回收再利用或作為能源使用。 7.4.3 污染、廢棄物及其他衝擊之預防 使用管末處理方法如污水處理 、微粒過濾器、焚化爐等,可降低產品於其生命週期所產生之污染與其他 衝擊。這些方法無法作為減輕污染、廢棄物及其他衝擊的最終處理,因為 它們會產生其他污染或廢棄物源,如污泥、飛灰、殘渣等。藉由預防污染 、廢棄物或其他衝擊之措施可達成更佳的環境改善。這些方法係從源頭處

38、理問題,大幅地減少環境衝擊的起因與管末處理相關成本。 輔助方框 6 污染預防 當使用溶劑型塗料進行產品表面處理 時,針對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預防的分析可延伸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如發展使用不需要表面處理物質的產品、使用其他塗料系統等。 7.5 設計方法 藉由考量組織目標、經濟與社會考量面及產品型式,組織可決定數項設計方法之組合以符合策略性環境目標 (見第 7.4 節 )。可能的設計方法範例如: 物料效率的改善:查核是否可降低環境 衝擊,如使用最少量物料、使用低衝擊物料、使用可再生物料、及 (或 )使用回收物料; 能源效率的改善:考量整個產品生命週期 (包括使用階段 )總能源的使用,查核是否可降低環境衝

39、擊,如減少能源使 用、使用低衝擊能源、使用來自可再生源的能源; 土地的節制使用:在產品系統中使用耗 地之基礎建設或物料時,須特別加以考量; 17 CNS 14062, Q 2016 清潔生產與使用的設計:使用清潔生產 技術、避免使用有害的消耗品與輔助物料,及使用整體系統的觀點以避免基於單一環境準則之決策; 耐久性的設計:考量產品的壽命、可修 復性與可維護性;考量可改善環境的新興技術; 功能性的最佳化設計:考量多功能、模組化、自 動化控制及最佳化之機會;將其環境績效與為特定用途而訂製的產品相比較; 再使用、回收及回收再利用的設計:考 量易拆解、降低物料的複雜性,以及使用可回收再利用之物料、次組件

40、、元件及未來產品中物料之機會。 產品中潛在性有害物質與物料的避免:查核 人體健康、安全及環境考量面,降低物料與運輸的衝擊。 這些設計方法有助於產出選擇方案,以查核是否符合可行性與客戶、組織及利害相關者之潛在利益。當個別或合併使用這些方法時,設計選擇方案可依第 7.3節所述基本觀念予以查核。 8. 產品設計與發展程序 8.1 通則 本節目的在於更詳細地描述通常如何將 環境考量面整合於產品設計與發展程序之不同階段中。 8.2 共通性議題 無論其本質、產品或行業部門,於產品設計與發展過程中均有共通性議題。這些議題亦與整合環境考量面於產品設計與發展程序有關。某些議題如下: 產品設計與發展程序的反覆性質

41、:由產 品設計與發展程序每一階段所得的結果與資訊可予以評估,並以反覆的方 式回饋予設計者與發展者俾改良此產品。這種程序的反覆性質係用於強調 重大環境考量面、替代設計選擇方案及檢視用以確認環境與其他改善機會的考量事項; 研究:組織中研究功能常可以支援產品 設計與發展程序。特別是研究可助於在早期設計階段中所鑑別出的環境與 可行性相關議題上,提供更多的細節。此調查結果可應用於發展中的產品或未來之產品世代; 資訊與數據管理:資訊與數據管理為整 合環境考量面於產品設計與發展中之必要項目。藉 由蒐集、交換及管理內部 (如製程、服務配送 )與外部 (如客戶 )來源與組織之資訊與數 據,可以支援與改進決策。特

42、別是數據之品質對評估產品與決策是重要的。欲蒐集的數 據是由組織的量測系統與專案計畫的本質所界定。這些數據的範圍自產品 之物料盤查至整個生命週期評估會有差異。產品環境衝擊評價結果之公信 力,可藉由有效率的資訊管理、數據管理軟體、公開且被認同的數據格式及基本數據之可追溯性而增加; 18 CNS 14062, Q 2016 評價:產品發展包括產品與製程本身的 定期評價。經由產品環境考量面與衝擊的評價,可以將發展程序的進展與 基線值相比對,此一評價可於產品進入市場前各個適當的重要階段進行。 有效率的產品環境特質或性能之評價可透過使用不同型式指標之量測來完 成,這些指標可藉由考量評價目的或設計程序來選擇

43、; 溝通:針對環境而言,產品 設計與發展包含溝通。供應鏈中不同參與者 (設計者、生產與環境工程師、 客戶、供應商、服務提供者等 )的觀點可被納入考量。內部與外部的資訊交換、對話及 合作,對改善設計與發展背後之決策是重要的。溝通可於提供正確與謹慎 的資訊予產品發展團隊之基礎上建立與執行; 供應鏈管理:在全球化與尋求外援之趨 勢下,供應鏈管理愈加重要,供應商被納入產品設計與發展程序及環境方 案中。組織可將其內部環境要求事項轉換為採購物料、元件、次組件及服務之準則。 8.3 產品設計與發展程序及環境考量面之整合 8.3.1 通則 產品設計與發展程序因產品與組織而異。圖 2 表示產品設計與發展的一般性

44、模型,包含各典型階段與整合環境考量面於其程序之可能行動。 8.3.2 產品設計與發展程序的模型 實務上,公司使用多種方法與 工具的結合以設計與發展其產品。根據單一標準方法整合環境考量面是不 合理的。在大公司中,產品設計與發展程序可能為制式的方法,具有固定 的重要階段與路徑管理;而在小公司中,一或數人即可以非正式與更直覺的方式執行產品發展,許多不同的參與者 (如設計者、工程師、科學家、供應商、行銷與服務提供者 )均可加入。軟體或服務的設計與發展程序可能包括圖 2 所述的相同步驟。 19 CNS 14062, Q 2016 圖 2 整合環境考量面於產品設計與發展程序之一般性模型範例 規劃取得事實、

45、根據利益與可行性之優先序、與組織策略一致、考量環境考量面、生命週期思考、規定環境要求事項、分析外部因素、選擇適當的環境設計方法、根據基本議題查核所選的方法、製作一參考產品的環境分析與環境考量面的整合有關的可能作為典型之產品設計與發展的各階段概念設計腦力激盪、執行生命週期導向分析、規定量測標的、發展設計概念、符合環境要求事項、提昇成規 格、及應用由參考產品之分析而得的結果。細部設計應用設計方法與完成產品規格,包括生命週期考量測試/原型藉由測試原型確認規格與檢視原型之生命週期考量產品行銷展開公佈於環境考量面的溝通材料、最佳的產品使用與處置方式。考量可能的環境聲明與其要求事項。產品檢視考量與評價經驗

46、、環境考量面及衝擊。回饋/持續改善根據環境標的、規格與參考產品之評價結果設計想法設計概念設計方案原型產品儘可能及早將環境考量面導入 於產品設計與發展程序,可增加設計者與發展者考量環境要求事項的機會,並與其他要求事項平衡。 下列各節次描述整合環境考量面於產品與設計程序中 每一階段的相關措施。每一階段的投入與產出連同可能的相關工具亦予以描述。 8.3.3 規劃 在考量時程與可取得預算之下,產品設計與發展之此階段包含了產品要求事項的規劃與陳述。此程序可由分析影響規劃中產品的外在因素開始,例如: 客戶需求與期望:產品所提供功能的基本分析技術性能、功能性、與整合環境考量面 有關的可能措施 產品設計與 發

47、展過程之典型階段取得事實、根據利益與可行性之優先順序、與組織策略一致。考量環境考量面、生命週期思考、規定環境要求事項、分析外部因素、選擇適當的環境設計方法、根據基本議題查核所選定的方法、製作一對照產品的的環境分析 腦力激盪、執行生命週期導向分析、規定可量測標的、發展設計概念、符合環境要求事項、及應用對照產品之分析使具體化成為規範 應用設計方法與完成的產品規範,包括生命週期考量藉由測試原型與檢視原型之生命週期考量確認規範公布環境考量面、最佳的產品使用與處置方式的溝通材料 考量可能的環境聲明與其要求事項 考量與評價經驗、環境考量面及衝擊 規劃 概念設計 設計概念 設計構想 設計方案 細部設計 測試

48、 /原型 產品 原型 產品檢視 產品市場銷售 回饋 /持續改善 根據環境標的、規範與對照產品之評價結果 20 CNS 14062, Q 2016 便利性、品質、價格、消費者行為與客戶環境意識的改變等; 市場狀況:獲利性、組織形象及其產品; 競爭者:競爭產品之簡介,包含環境準則; 環境要求事項:資源的有效與節約使用;針對有害物質、環境相關之排放與廢棄物,保護人體健康與環境; 公眾 /媒體的期望:一般公眾對相關考量面的認知、組織形象及其產品; 法規要求事項:目前與未來的發展,如國家與國際之環境政策、法令規章,如產品收回、生產者責任、廢棄物管理等; 產品系統:可使未來產品展現其功能之系統。 於產品設計與發展程序中作決 策時,這些外部因素的考量與組織可取得的內部資源有關。 此外,一些內部因素可予以考量: 產品於組織產品線的定位; 員工的知識與專業; 外部專業的可取得性; 相關智慧財產的需要性 /可取得性; 財務資源; 次組件、元件及物料的可取得性 (包括回收物料與由可再生資源而得的物料 ); 生產技術、能力或對新製程的需求; 產能、位置; 組織影響的範圍; 數據的可取得性; 供應商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际标准 > 其他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