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傳送網路之一般功能架構 印月 94 10 月 本標準非經本局同意得翻印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 CNS 總號 號 ICS 01.040.33 14700 X1242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印 公布日期 修訂公布日期 91 12 月 5 日 月日(共 33 頁) Generic functional architecture of transport networks 1. 適用範圍: 電信網是一複雜的網,並且依據其特定目的可以多種同方式描述,本標準係依據資訊轉送能之觀點,將網描述為一傳送網。明確的,所描述之傳送網功能性及結構性之架構與網技術毫無關。 本標準係以與技術無關之方式描述傳送網之功能架構,此一
2、般功能架構將被應用於非同步傳送模式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簡稱 ATM)、同步位階層(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簡稱 SDH) 及近同步位階層 (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簡稱 PDH)之功能架構及相關之管、效能分析與設備規範之一致性敘述。 2. 用語釋義 備考: (1) 本標準特定使用之術語,可與其他標準中相同之術語相混淆。 (2) 名詞定義之敘述中包含本節定義之名詞,將以雙引號 標示之。 (3) 一般名詞經由增加適當層網 (layer network)限定符 (qualifie
3、r)之方式,可設定為特定層網之名詞 ( 如, SDH 較高階徑終端、 PDH 44 736kbit/s 徑終接、 ATM 虛擬徑接 )。 (4) 除非以術語槽源或單向的加以限定,所有架構組件均為雙向的。 2.1 接取群 (access group):一群共置之蹤跡終接功能,其被接至同一子網或鏈。 2.2 接取點 (access point):由一對共置之單向接取點所組成之考點,係表蹤跡終接及調適功能間之鏈結。 2.3 單向接取點 (unidirectional access point):蹤跡終接槽輸出被接合至調適槽輸入之考點,或調適源輸出被接合至蹤跡終接源輸入之考點。 2.4 調適 (ada
4、ptation):由一對共置之調適源及槽所組成之傳送處功能。 2.5 調適槽 (adaptation sink):可將輸入端之伺服器層網 (server layer network) 蹤跡終接資訊處成輸出端之客戶層網 (client layer network) 特性資訊之傳送處功能。 2.6 調適源 (adaptation source):可處輸入端之客戶層網特性資訊且輸出端之資訊可被一蹤跡終接 (在伺服器層網中 )轉送之傳送處功能。 2.7 架構組件 (architectural component):一般性敘述傳送網功能之任何項目。 2.8 繫結 (binding):一傳送處功能或傳送個
5、體與另一傳送處功能 2 CNS 14700 , X 1242 或傳送個體間之直接關係,係表示不能直接被管理動作所變更之靜態連接性。 2.9 特性資訊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具特定格式且被網路連接轉送之信號,其格式視傳送技術而定。 2.10 客戶 /伺服器關係 (client/server relationship):經由調適功能執行之層網路間結合,允許伺服器層網路之蹤跡支援客戶層網路之鏈路連接。 2.11 連接 (connection):由一組成對之單向連接所組成之傳送個體,此對單向連接可在其個別之輸入與輸出間同時反向轉送資訊。 2.12 單向連接 (uni
6、directional connection):自輸入透通轉送資訊至輸出之傳送個體。 2.13 連接點 (connection point):包含一對共置之單向連接點之參考點,係表兩對雙向連接間之鏈結。 2.14 單向連接點 (unidirectional connection point):一單向連接之輸出鏈結至另一單向連接之輸入之參考點。 2.15 連接監督 (connection supervision):對連接或彙接連接完整性之監視處理。此連接或彙接連接係為蹤跡之一部分。 2.16 層網路 (layer network):包含傳送個體及傳送處理功能之拓樸組件。傳送個體及傳送處理功能係描
7、述特定特性資訊之產生、傳送及終接。 2.17 鏈路 (link):描述一子網路或接取群及另一子網路或接取群間固定關係之拓樸組件。 2.18 鏈路連接 (link connection):在跨越一鏈路之埠間轉送資訊之傳送個體。 2.19 矩陣 (matrix):它代表一子網路遞迴分區 (recursive partitioning)之極限。 2.20 矩陣連接 (matrix connection):轉送資訊並穿越一矩陣之傳送個體,係由界定此矩陣之埠間之結合所形成。 2.21 網路 (network):一起提供通信服務之所有個體 (如設備、線路、設施 )。 2.22 網路連接 (network
8、connection):在終端連接點間之一連串鏈路連接及/或子網路連接所組成之傳送個體。 2.23 配對 (pairing):傳送處理功能源及槽間或兩反向之單向傳送個體間或 兩單向參考點間之結合關係,係用以提供雙向傳輸。 2.24 路徑層網路 (path layer network):與傳輸介質無關且涉及路徑層網路內接取點間資訊轉送之層網路。 2.25 埠 (port):係由一對單向埠所組成。 2.26 單向埠 (unidirectional port):蹤跡終端源或單向鏈路連接之輸出,或至蹤跡終端槽或單向鏈路連接之輸入。 2.27 專屬保護 (dedicated protection):提供
9、專用容量來保護訊務載送容量之保護架構 (1+1)。 2.28 兩端操作 (dual ended operation):即使在單向故障之情況下,仍於被保護個體(例如:連接、路徑 )之兩端執行切換動作之保護運作方法。 3 CNS 14700 , X 1242 2.29 共用保護 (shared protection): n 個工作個體共用 m 個保護個體之保護架構 (m : n)。當保護個體不被用以提供保護時,亦可被用以載送額外訊務。 2.30 單端運作 (single ended operation):在單向故障之情況下,僅於被保護個體 (例如:蹤跡終接、子網路連接 )受影響之一端執行切換動作之
10、保護運作方法。 2.31 子網路連接保護 (subnetwork connection protection):利用子網路連接點展開所產生之子層來模型化之保護型式。 2.32 蹤跡保護 (trail protection):利用蹤跡終端展開所產生之子層模型化之保護類型。 2.33 參考點 (reference point):經由傳送處理功能及 /或傳送個體之輸入與輸出間之鏈結而形成之架構組件。 2.34 子網路 (subnetwork):用以影響一特定特性資訊之選路 (routing)之拓樸組件。 2.35 子網路連接 (subnetwork connection):轉送資訊並穿越一子網路之傳
11、送個體,係為界定子網路中埠間之結合。 2.36 彙接連接 (tandem connection):由任意數目之鏈路連接及 /或子網路連接構成之串列。 2.37 終接連接點 (termination connection point):由一對共置之單向終端連接點所組成之參考點,係表一蹤跡終端至一雙向連接間之鏈結。 2.38 單向終端連接點 (unidirectional termination connection point):一蹤跡終端源之輸出鏈結至另一單向連接之輸入之參考點,或一單向連接之輸出鏈結至另一蹤跡終端槽之輸入之參考點。 2.39 拓樸組件 (topological compone
12、nt):使用同一層網路內之參考點集合間之拓樸關係來描述傳送網路之架構組件。 2.40 蹤跡終接 (trail connection):由一組成對之單向蹤跡所組成之傳送個體,此對單向蹤跡可在其個別之輸入與輸出間同時反向轉送資訊。 2.41 單向蹤跡終接 (unidirectional trail connection):自蹤跡終端源之輸入轉送資訊至蹤跡終端槽之輸出之傳送個體,其由蹤跡終端功能及網路連接所組成,可監視資訊轉送之完整性。 2.42 蹤跡終接管理處理 (trail management process) :網路運作時之網路組態(configuration),提供客戶網路被傳送所須之蹤跡
13、分配 (allocation)、重分配及選路。 2.43 蹤跡終接 (trail termination):由一對共置之蹤跡終端源及蹤跡終端槽所組成之傳送處理功能。 2.44 蹤跡終接槽 (trail termination sink):在輸入端接受層網路特性資訊、移除蹤跡監視有關之資訊及將其餘資訊送至輸出端之傳送處理功能。 2.45 蹤跡終接源 (trail termination source):在輸入端接受來自客戶層網路且被調適之特性資訊、增加蹤跡監視有關之資訊及將層網路特性資訊送至輸出端之傳送處理功能。客戶層網路無輸入時,蹤跡終端源仍 可運作。 2.46 傳輸介質層網路 (transm
14、ission media layer network):與介質及傳輸介質層網路接取點間之資訊轉送有關之層網路, 其支援一個或多個路徑層網路。 4 CNS 14700 , X 1242 2.47 傳送 (transport):在不同地點間之資訊轉送之功能處理。 2.48 傳送組合 (transport assembly):一連串層網路及調適 功能之任意組合。 2.49 傳送個體 (transport entity):在一層網路內,將輸入端之資訊轉送至輸出端之架構組件。 2.50 傳送網路 (transport network):網路之功能性資源,可在不同地點間傳遞用戶資訊。 2.51 傳送處理功
15、能 (transport processing function):在輸入與輸出間執行資訊處理之架構組件。輸入或輸出須在同一層網路內,相關之輸出或輸入則可在管理網路內 (例如:監視功能之輸出。 )。 3. 縮寫 AIS Alarm Indication Signal 告警指示信號 AP Access Point 接取點 APS 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 自動保護切換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非同步傳送模式 CP Connection Point 連接點 LC Link Connection 鏈路連接 MC Matrix Con
16、nection 矩陣連接 PDH 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近同步數位階層 SDH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同步數位階層 SNC SubNetwork Connection 子網路連接 STM-N Synchronous Transport Module (level) N 同步傳送模組 (位階 )N TCP Termination Connection Point 終接連接點 VC-n Virtual Container (level) n 虛擬訊櫃 (位階 )n 4.傳送網路之功能架構 4.1 簡介:構成電信網路之
17、各種功能可分類成兩大功能群。一為傳送功能群,可自一點轉送任何電信資訊至另一點;另一為控制功能群,提供各種輔助服務、運作及維護功能。本標準僅描述傳送功能群。 傳送網路係自一地點單向地或雙向地轉送用戶資訊至另一地點。它亦能轉送各種網路控制資訊,如信號方式 (signaling)、運作及維護資訊,以供控制功能群使用。 傳送網路係由各種組件構成之巨大而複雜之網路,基於網路設計及管理之目的,一個包含定義明確的功能個體之適當網路模型是必需的。傳送網路亦可經由定義網路內點與點間之結合來描述之。為簡化敘述,依據分層 (layering)及每層內分區 (partitioning)觀念之傳送網路模型,允許高度遞迴
18、形式之使用,用來描述傳送網路。 4.2 架構組件:傳送網路之解析係用以識別一般功能,其與實作技術毫無關聯,並使用多個架構組件抽象地描述網路功能性。這些架構組件係以其所執行之資訊 5 CNS 14700 , X 1242 處理功能或其所描述之其它架構組件間關係來定義。本標準描述之功能通常作用於一個或多個輸入資訊,並將處理過之資訊送至一個或多個輸出這些功能係以其輸入與輸出間之資訊處理來定義及描述。架構組件以特定方式結合成網路元件 (network element),進而構成實際之網路。傳送網路架構之參考點係處理功能及傳送個體之輸入及輸出間之繫結。 為支援以下之敘述,圖 1 至圖 4 說明所發展之圖
19、例 (diagrammatic convention)。 4.2.1 拓樸組件:拓樸組件利用相似參考點組合間之拓樸關係,提供一網路之最抽象描述。業已確認之拓樸組件有四種:層網路、子網路、 鏈路及接取群。僅使用這些拓樸組件,就有可能完全描述一層網路之邏輯性拓樸。 (1) 層網路:一層網路係由同類接取群之完整集合所定義,這些接取群可被結合以提供資訊轉送。被轉送之資訊係為此層之特性,因而稱為特性資訊。一層網路內之蹤跡終端 (構成一蹤跡 )結合可由一層網路管理處理建立或打斷,以改變其連接性。每一種蹤跡終端類型都有一單獨地且邏輯上相異之層網路對應存在。一層網路之拓樸係以接取群、子網路及其間之鏈路來描述。
20、層網路內及層網路間之結構係由以下所定義之組件來描述。 (2) 子網路:一子網路存在於單一層網路內。子網路係由提供特性資訊轉送之埠集合所定義。子網路兩端之埠結合可由一層網路管理處理建立或打斷,以改變其連接性。當子網路連接 (Subnetwork Connection, 簡稱 SNC)被建立時,經由埠被繫結至子網路連接之輸出及輸入,參考點亦被建立。一子網路係由一連串之較小子網路及其間之鏈路所組成,可參照第 4.3.2節之描述,子網路遞迴分區之最小位階為矩陣。 (3) 鏈路:鏈路係由一子網路或接取群輸出 /輸入埠之子集合所組成,此輸出/輸入埠之子集合被結合至另一子網路或接取群輸出 /輸入埠之子集合,
21、用以轉送特性資訊。鏈路代表一對子網路間、或一子網路與一接取群間、或一對接取群間之拓樸關係及可用傳送容量。任何指定子網路及接取群間、或一對子網路間、或一對接取群間,可有多個鏈路存在。鏈路係由伺服器層網路建立及維護。 (4) 接取群:一接取群係一群共置之蹤跡終端功能,其被連接至同一子網路或鏈路。 4.2.2 傳送個體:傳送個體在層網路參考點間提供資訊之透通轉送,亦即除了轉送過程中之劣化 (degradation)外,輸入與輸出之間並無資訊之變更。 依據被轉送資訊有無完整性 (integrity)監視,傳送個體區分為兩種,即連接及蹤跡。連接依據其所歸屬之拓樸組件,可再區分成網路連接、 SNC 及鏈路
22、連接 (Link Connection, 簡稱 LC)。 (1) LC: LC 能轉送資訊透通穿越一鏈路。 LC 被埠所界定且代表鏈路兩端間之固定關係。一 LC 代表伺服器層網路中之一組調適功能及一蹤跡。單向 LC 之輸入埠代表調適源之輸入單向 LC 之輸出埠代表調適槽之輸出。單向 LC 與相結合之埠及調適源與槽可以成對來提供雙向之資訊轉送。 6 CNS 14700 , X 1242 (2) SNC: SNC 能轉送資訊透通穿越一子網路。 SNC 被子網路邊界之連接點(Connection Point,簡稱 CP)所界定,它代表 CP 間之結合。當 SNC 被建立時,經由埠被鏈結至子網路連接之
23、輸出及輸入,參考點亦被建立。 SNC通常由一連串較小 SNC 及 LC 所組成,而矩陣連接 (Matrix Connection, 簡稱 MC) 係最小不可分割之單一 SNC。 (3) 網路連接:一網路連接能轉送資訊透通穿越一層網路。它被終端連接點(Termination Connection Point,簡稱 TCP) 所界定且係由一連串 SNC 及 /或 LC 所組成。 TCP 係由蹤跡終端埠至一 SNC 之鏈結或蹤跡終端埠至一LC 埠之鏈結所組成。無明確資訊可允許監視轉送資訊之完整性,相關監視技術請參照第 4.4 節。 (4) 蹤跡:一蹤跡表示客戶層網路之被監視且已調適特性資訊在接取點(
24、Access Point, 簡稱 AP)間之轉送。它被兩端之 AP 所界定且代表 AP 間之結合。蹤跡係由蹤跡終端結合一網路連接所組成。 4.2.3 傳送處理功能:傳送處理功能分為調適及蹤跡終端兩種,用以描述層網路之架構。 (1) 調適功能:調適功能可能包含單一處理或多種處理,例如編碼、速率改變、對齊 (aligning)、調整 (justification)及多工等處理。 (a) 調適源:可處理輸入端之客戶層網路特性資訊且輸出端之資訊可被一蹤跡 (在伺服器層網路中 )轉送之傳送處理功能。 (b) 調適槽:可將伺服器層網路蹤跡資訊轉換成客戶層網路特性資訊之傳送處理功能。 (c) 調適:由一對共
25、置之調適源及槽所組成之傳送處理功能。 (2) 蹤跡終端功能 (a) 蹤跡終端源:在輸入端接受來自客戶層網路且被調適之特性資訊、增加蹤跡監視有關之資訊及將層網路特性資訊送至輸出端之傳送處理功能。客戶層網路無輸入時,蹤跡終端源仍可運作。 (b) 蹤跡終端槽:在輸入端接受層網路特性資訊、移除蹤跡監視有關之資訊及將其餘資訊送至輸出端之傳送處理功能。 (c) 雙向蹤跡終端:由一對共置之蹤跡終端源及蹤跡終端槽所組成之傳送處理功能。 4.2.4 參考點:參考點係由傳送處理功能及 /或傳送個體之輸入與輸出間之鏈結所組成。可允許之鏈結、參考點之特定類型及參考點所支援之連接類型如圖 4所示。 4.3 分區及分層
26、4.3.1 簡介:一傳送網路可分解成多個獨立之傳送層網路,相鄰層網路間之關係為客戶 /伺服器結合每一層網路可個別的被分區,係反映其內部結構及被管理之方式分區及分層是正交之觀念,如圖 5 所示。 (1) 分區觀念之應用:分區觀念係定義下列各項之重要框架: (a) 一層網路內之網路結構 (b) 網路經營者 (operator)間之管理邊界,其共同提供單一層網路之連接 7 CNS 14700 , X 1242 (c) 單一經營者在一層網路內之領域 (domain)邊界,用以允許架構組件之效能目標值之分配 (d) 單一經營者在層網路內之選路領域邊界 (e) 因為選路之目的 (例如:客戶網路管理 )而被
27、第三者控制之一層網路或子網路之部分。 (2) 分層觀念之應用:傳送網路之分層觀念允許下列各項: (a) 使用相似功能描述每一層網路內之網路結構 (b) 每一層網路之獨立設計及運作 (c) 每一層網路具備自有之運作、偵錯及自動故障復原能力 (d) 依據架構觀點,增加或修改一層網路但不影響其它層網路之可能性 (e) 包含多個傳送技術之簡易網路模型。 4.3.2 分區觀念:將實體實作 (physical implementation) 描述成多個鏈路及子網路,通常為建構一子網路之方式,不可分割之最小子網路是矩陣。一組之鏈路及子網路集合可被抽出成一較高階子網路,被包含子網路經由鏈路互連之方式係描述較高
28、階子網路之拓樸。較高階子網路邊界之埠及互連能力必須充分表示 (但不延伸 )被包含子網路及鏈路所支援之連接性,因此較高階子網路可被分區以顯示所須之詳細位階。 任何子網路可被分區成一串由鏈路互連之較小 (被包含 )子網路,但不能延伸或限制其連接性,亦即: (1) 經由被包含子網路及鏈路表示較高階子網路邊界之埠及互連能力。 (2) 被包含子網路及鏈路不能提供在較高階子網路中不可用之連接性。 子網路之範例為一層網路之國際部分及國內部分,國內部分可再進一步分割成轉接 (transit)部分及接取部分,如圖 6 所示。 一網路連接或 SNC 可分解成一連串其它傳送個體 (LC 或 SNC),用以反映一子網
29、路之分區,如圖 7 及圖 8 所示。 4.3.3 分層觀念:傳送網路可被分解成多個獨立層網路,相鄰層網路間之關係為客戶 /伺服器結合。每一層網路描述一特定特性資訊之產生、傳送及終接。 已在傳送網路功能模型中確認之層網路不應與開放式系統互連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簡稱 OSI)模型之階層混淆。在不同協定 (protocol)中,每一 OSI 階層使用一種協定來提供一特定服務反之,本標準之每一層網路使用一特定協定 (特性資訊 )來提供相同服務。分區與分層之關係如圖 8 所示。 (1) 客戶 /伺服器關係:相鄰層網路間之客戶 /伺服器關係意指客戶層網路之一L
30、C 由伺服器層網路之蹤跡所支援。調適觀念係描述客戶層網路特性資訊如何被修改,使其可被伺服器層網路之蹤跡所傳送。依據傳送網路功能觀點,調適功能在層網路與層網路間發生。屬於單一層網路之全部參考點可視為存在於單一平面上,如圖 2 所示 (例如:層網路由接取群所界定 ),此為連續層邊界在傳送網路模型中及 OSI 協定參考模型中有不同觀念之理由。 8 CNS 14700 , X 1242 (2) 傳送層網路:傳送功能群廣義上可分成兩類層網路,即路徑層網路及傳輸介質層網路: (a) 路徑層網路:提供所須之資訊轉送能力,用以支援各類服務。路徑層網路與傳輸介質層網路無關,本標準之主要應用係路徑層網路之描述。
31、(b) 傳輸介質層網路:傳輸介質層網路被蹤跡及 LC 所支援,其不提供SNC。傳輸介質層網路與傳輸所用之實體介質有關,例如:光纖及無線電。 (3) 層網路之分解 (a) 層分解之一般原則:一層網路之分解可經由展開此層之蹤跡終端或(T)CP 來達成。 (b) 路徑層網路分解成特定路徑層網路:路徑層網路可被分解成一組特定路徑層網路,其可能被網路經營者獨立的管理。每一路徑層網路可具有所須之資訊轉送能力,用以支援各類之服務及充當客戶之特定路徑層網路,並可使傳輸介質層網路或其它特定路徑層網路充當伺服器層。用以產生特定路徑層網路之實際分解是與傳送技術有關,每一特定路徑層網路可有獨立之拓樸,且一特定路徑層網
32、路之路徑設定可能與其它特定路徑層網路之路徑設定無關。路徑層網路之分解範例請參閱第 5 節。 (c) 傳輸介質層網路分解成特定傳輸介質層:傳輸介質層網路可被分解成一組層網路,其可能被網路經營者獨立的管理。一傳輸介質層網路之連接性不能被管理動作直接修改。傳輸介質層網路被分割成區段層網路及實體介質層網路。 區段層網路之功能係提供路徑層網路中不同地點間之資訊轉送,區段層網路可再分解成特定區段層網路,請參閱第 5 節之範例。 實體介質層網路與實際光纖、金屬線或微波頻率通路有關,其支援一區段層網路。實體介質層網路可再分解成特定實體介質層網路,例如:分波多工。因為一伺服器層網路不存在於最低階層網路 (例如:
33、實體介質層網路 ),所以其網路連接係由介質直接支援,並非由一蹤跡所支援。 由於建置傳輸介質層網路之可用技術愈來愈進步,未來有可能允許傳輸介質層之連接性被管理動作修改,此種能力之模型化有待進一步研究。 (d) 特定層網路分解成子層:經由蹤跡終端或 CP 之展開,可將一特定層網路分解成子層。應用範例包括: (i) 經由蹤跡終端之展開,子層保護架構 (參照第 6 節 )可被確認。 (ii) 經由蹤跡終端之分解,用以描述一蹤跡之一子層可被確認,此蹤跡監視一彙接連接 (tandem connection)。 (iii) 經由 CP 之展開,子層保護架構 (參照第 6 節 )可被確認。 蹤跡終端及 CP
34、之展開如圖 9 所示子層之觀念如圖 10 所示保護及彙接連接監視之功能模型即使用此程序來發展。 9 CNS 14700 , X 1242 4.3.4 傳送組合:結合一組連續之層網路及調適功能,可有效描述與技術有關之傳送架構。 4.4 連接監視 4.4.1 連接監視技術 (1) 固有監視 (inherent monitoring):如圖 12 a)所示,經由使用伺服器層之可用數據,可非直接監視連接。如伺服器層網路之蹤跡失效時,其所支援之 LC 可輸出一指示 (例如:告警指示信號 )。 伺服器層網路之蹤跡亦可提供單一 LC 之一些效能資訊。當調適功能包含多工時,伺服器層蹤跡所支援之每一 LC 並無
35、個別可用之錯誤效能統計資訊,須由此蹤跡之錯誤效能估算之。構成被指定整體連接之每一 LC之效能資訊可經由一管理網路收集及計算相互關聯性,但本技術不能提供此連接之整體狀態,係因監視架構不包含調適功能及 MC 之監視。 (2) 非入侵性監視 (non-intrusive monitoring):如圖 12 b)所示,經由收聽 (非侵入性 )方式來監視原始特性資訊,可直接監視連接。自本監視技術所導出之資訊可反映自起始蹤跡終端源至 CP 之連接段 (connection segment)狀態,此 CP 係為監視被接入之點。來自連接段之監視結果經由管理網路計算其關聯性,可導出一連接之特定部分狀態。如原始信
36、號係以唯一識別碼信號提供時,此導出之狀態可包含連接段之錯誤效能及連接性,此種關聯性技術將支援連接段之任意巢套 (nesting)或重疊。 (3) 入侵性監視 (intrusive monitoring):如圖 12 c)所示,經由打斷原始蹤跡及在測試期間引入一測試蹤跡以跨接被指定連接,可直接監視連接。本技術雖可直接監視全部參數,但用戶蹤跡會被中斷,因此僅可在蹤跡設定之開始或以間歇形式使用本技術。本技術將支援連接之任意巢套 (nesting)或重疊,但不支援同時發生之測試。 (4) 子層監視 (sub-layer monitoring):如圖 12 d)所示,原始蹤跡容量之一些部分可被覆寫,使得
37、在子層中建立之蹤跡可直接監視被指定連接之部分。如原始容量有足夠頻寬可被覆寫,本技術可直接測試全部參數,但不能支援重疊或巢套之連接。 4.4.2 連接監視應用 (1) 未使用連接之監視:一連接未使用係指界定此連接之埠中有一個埠未參與鏈結關係。經由監督蹤跡終端源 (提供監視所須之最少客戶層添加信號 )混合一非侵入性監視之使用,可監視一未使用連接,如圖 13 所示。 (2) 彙接連接監視:一彙接連接代表一蹤跡之一部分,其所須之監視與完整蹤跡之監視無關,且可有下列功能需求 (參照圖 12): (a) 彙接連接效能監視 (錯誤效能及故障 /告警情況 ) (b) 彙接連接遠端效能監視 (錯誤效能及故障 /
38、告警情況 ) (c) 彙接連接輸入失效指示 (在彙接連接之前的故障 ) (d) 彙接連接兩端間連接性驗證 (追蹤 ) (e) 彙接連接閒置信號 (包含閒置信號識別 ) 彙接連接之應用及術語如圖 11 所示。 10 CNS 14700 , X 1242 5. 網路拓樸及結構應用 5.1 同步數位階層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簡稱 SDH)層網路支援近同步數位階層 (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簡稱 PDH):圖 14 顯示 SDH 網路支援PDH 信號之範例,其被分成五個層網路。 (1) PDH CNS 12262
39、路徑 (例如: 2048 kbit/s)層網路; (2) PDH CNS 13690 局內區段層網路; (2) SDH 較低階路徑 (例如: VC-12)層網路; (4) SDH 較高階路徑 (例如: VC-4)層網路; (5) SDH 同步傳送模組位階 N (Synchronous Transport Module level N, 簡稱STM-N)區段層網路。 本範例顯示兩個 SDH 多工器,其支路速率為 PDH 路徑位元速率。此支路經由在中間位置之一 SDH 較低階路徑交接及一 SDH 較高階路徑交接來互連。全部介面 (除了 PDH 路徑位元速率之支路外 )皆使用 SDH STM-N 區
40、段層。 5.2 SDH 層網路支援非同步傳送模式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簡稱 ATM):圖15 顯示 SDH 網路支援 ATM 細包時,分成四個層網路。 (1) ATM 虛擬通道層網路; (2) ATM 虛擬路徑層網路; (3) SDH 較高階路徑 (例如: VC-4)層網路; (4) SDH STM-N 區段層網路。 本範例顯示兩個 ATM 虛擬通道終端經由一個 ATM 虛擬通道交換 /交接及兩個 ATM 虛擬路徑終端來互連至於, ATM 虛擬路徑終端則經由在中間位置之一個 ATM 虛擬路徑交換 /交接及一個 SDH 較高階路徑交接來互連。全部介面皆使用
41、SDH STM-N 區段層網路。 6. 傳送網路可用度強化技術 6.1 簡介:本節描述可用以強化一傳送網路可用度之主要架構特性。經由取代失效或劣化之傳送個體,可達成強化之目的。取代動作通常經由一缺陷 (defect)、效能劣化偵測或一外部 (例如:網路管理 )要求來啟動。 (1) 保護 (protection):使用節點間之預設容量。最簡單架構為一保護個體專用於一工作個體 (1 + 1)最複雜者架構為 m 個保護個體被 n 個工作個體共用 (m : n)。保護可以是兩端或單端。兩端保護即使在單向故障之情況下,仍於被保護個體 (例如:連接、路徑 )之兩端執行切換動作單端保護在單向故障之情況下,僅
42、於被保護個體受影響之一端執行切換動作。 (2) 復原 (restoration):使用節點間可用之任何容量。用於復原之演算法通常涉及再選路 (re-routing)。當復原被使用時,傳送網路容量之部分百分比將被保留予工作訊務之再選路。 6.2 保護:兩種保護架構業已確認。 6.2.1 蹤跡保護:如工作蹤跡失效或效能低於需求標準時,可導入一保護子層,使得保護蹤跡取代工作蹤跡,如圖 16 所示。依據圖 9 之規定,經由導入保護調適功能、不被保護蹤跡終端功能及保護蹤跡終端功能,可展開蹤跡終端。保護及工作連接間之切換係以一保護矩陣來模型化,此保護矩陣經由 11 CNS 14700 , X 1242 不
43、被保護蹤跡終端可使用保護子層蹤跡之狀態 (圖 16 之蹤跡信號失效 )。如保護矩陣的控制功能間有通信需求時,保護調適功能可提供一自動保護切換 (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 簡稱 APS)通路之接取。保護蹤跡終端提供保護蹤跡之狀態。 6.2.2 SNC 保護:如工作 SNC 失效或效能低於需求標準時,可以保護 SNC 取代工作 SNC。當伺服器層網路、子層或其它傳送層網路偵測到缺陷情況,本保護方法應用於客戶層網路之保護切換。 SNC 可應用於任一層網路,且被保護 SNC 係由一序列之較低階 SNC 及 LC 所組成。 SNC 保護架構可由監視方法特性化,用以導出相關
44、之切換準則: (1) 子層蹤跡監視:依據圖 9 之規定, SNC 可經由子網路 CP 展開所產生之一保護子層來模型化。子層之導入造成子層蹤跡之蹤跡保護,如圖 17 所示。 (2) 固有監視:如第 4.4.1 節第 (1)項所述,伺服器層網路導出之資訊可用以啟動保護切換,如圖 18 所示。圖 18 中之矩陣可使用伺服器層網路蹤跡之狀態 (伺服器層信號失效 )。 (3) 非入侵性監視:經由收聽 (非侵入性 )方式來監視客戶層特性資訊,可直接監視 SNC,如圖 19 所示。 (4) 入侵性監視:本類型不被建議為保護架構之一部分。 12 CNS 14700 , X 1242 引用標準: CNS 122
45、62 數位階層位元速率 CNS 13690 階層式數位介面之實體及電氣特性 CNS 12820 寬頻整體服務數位網路 -協定參考模式及其應用 相對應國際標準: ITU-T G.805 (1995), Generic functional architecture of transport networks. 相關標準: CNS_(ITU-T I.320)(1992), ISDN protocol reference model. CNS_(ITU-T I.324)(1991), ISDN network architecture. CNS_(ITU-T I.340)(1988), ISDN c
46、onnection types. CNS_(ITU-T X.200)(1988), Reference model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for ITU-T applications. 13 CNS 14700 , X 1242 圖 1 處理功能及參考點之圖例 輸入或輸出 輸入輸出 輸入 輸出 單向調適 單向蹤跡終端 成對 雙向蹤跡終端 單向參考點 雙向參考點 接取點 連接點 終端連接點 A CP TC 14 CNS 14700 , X 1242 圖 2 其它圖例 鏈路 連接蹤跡子網路 層網路 接取群 AP蹤跡蹤跡 接取群所界定之層網路範例 最大子網路
47、 15 CNS 14700 , X 1242 圖 2(續 ) 其它圖例 層網路間之結合 AP APCP CPTCP蹤跡 TCPTCP鏈路連接 網路連接 TCPTCP 網路連接CP CP 網路連接 彙接連接CP CP蹤跡連接 連接 連接彙 接連 接 16 CNS 14700 , X 1242 圖 3 功能模型之範例 網路連接CP 蹤跡終端LC LC LCAP 蹤跡TCPSNC SNCCP CP CP TCPAP蹤跡終端 TCP CP SNC TCP蹤跡AP AP客戶層網路 蹤跡終端蹤跡 終端 LC伺服器 層網路 客戶至伺服器調適客戶至伺服器 調適 17 CNS 14700 , X 1242 圖
48、4 參考點繫結及型式 架構組件 參考點 源輸出 蹤跡 源輸入 單向 調適 槽輸入 終端 槽輸出 AP 單向 對 源 /槽對 雙向 蹤跡 源輸出 (埠 ) 單向輸入 (埠 ) 單向 終端 槽輸入 (埠 ) LC 單向輸出 (埠 ) TCP 單向 對 對 雙向 蹤跡 源輸出 (埠 ) 單向輸入 單向 終端 槽輸入 (埠 ) SNC 單向輸出 TCP 單向 對 對 雙向 單向輸入 (埠 ) 單向輸出 單向 LC 單向輸出 (埠 ) SNC 單向輸入 CP 單向 對 對 雙向 單向輸入 (埠 ) 單向輸出 (埠 ) 單向 LC 單向輸出 (埠 ) LC 單向輸入 (埠 ) CP 單向 對 對 雙向 源輸入 槽輸出 單向 調適 槽輸出 調適 源輸入 CP 單向 對 對 雙向 AP 接取點 LC 鏈路連接 TCP 終端連接點CP 連接點 SNC 子網路連接 AP 源 AP 源 源TCP 槽 槽 槽TCP CP鏈路連接 18 CNS 14700 , X 1242 圖 5 分層及分區之正交觀點 一層 網路子網路接取群鏈路分區觀點(b)分區觀念 (a)分層觀念特定路徑層網路 特定路徑層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