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 14764-2003 Digital sub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1(DSS1)-Data link layer –ISDN data link layer specification for frame mode bearer services《第一号数字用户信号系统-数据链路层-讯框模式载送服务用之整体服务数字网络数据链路层规格.pdf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634528 上传时间:2018-12-22 格式:PDF 页数:116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CNS 14764-2003 Digital sub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1(DSS1)-Data link layer –ISDN data link layer specification for frame mode bearer services《第一号数字用户信号系统-数据链路层-讯框模式载送服务用之整体服务数字网络数据链路层规格.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CNS 14764-2003 Digital sub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1(DSS1)-Data link layer –ISDN data link layer specification for frame mode bearer services《第一号数字用户信号系统-数据链路层-讯框模式载送服务用之整体服务数字网络数据链路层规格.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CNS 14764-2003 Digital sub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1(DSS1)-Data link layer –ISDN data link layer specification for frame mode bearer services《第一号数字用户信号系统-数据链路层-讯框模式载送服务用之整体服务数字网络数据链路层规格.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CNS 14764-2003 Digital sub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1(DSS1)-Data link layer –ISDN data link layer specification for frame mode bearer services《第一号数字用户信号系统-数据链路层-讯框模式载送服务用之整体服务数字网络数据链路层规格.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CNS 14764-2003 Digital sub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1(DSS1)-Data link layer –ISDN data link layer specification for frame mode bearer services《第一号数字用户信号系统-数据链路层-讯框模式载送服务用之整体服务数字网络数据链路层规格.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第一號數位用戶信號系統-資料鏈路層-訊框模式載送服務用之整體服務數位網路資料鏈路層規格 印月 94 10 月 本標準非經本局同意得翻印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 CNS 總號 號 ICS 33.040.40 14764 X1259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印 公布日期 修訂公布日期 92 7 月 29 日 月日 (共 116 頁) Digital sub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1(DSS1)-Data link layer ISDN data link layer specification for frame mode bearer services 1. 適用範圍:本

2、標準規定訊框結構、程序元件、位格式及資鏈層程序以支援定義於 CNS 13731整體服務位網之訊框對換載送服務標準中之使用者平面上的訊框模式載送服務。 此訊框模式載送服務用之資鏈層的協定及程序之規格是依據定義於 CNS 13399整體服務位網用戶網間介面據鏈層規範標準中之 D 通道上的鏈接取程序 (Link Access Procedure on the D-channel,簡稱 LAPD),其並為LAPD 協定及程序之延伸。此程序適用於 (但非僅限於 )接取訊框模式載送服務,同時也是訊框模式載送服務所指定之鏈接取程序 (Link Access Procedure for Frame Mode

3、Bearer Service,簡稱 LAPF)。對應於資鏈核心子層 (定義於 CNS 13850整體服務位網之訊框傳送載送服務 )之一個 LAPF 之子集合被用以支援訊框中繼 (Frame Relay)載送服務。此子集合被命名為 ”資鏈核心協定 ”(Data Link Core Protocol,簡稱 DL-CORE,照附件 1。 LAPF 的其餘部分稱為資鏈控制 (Data Link Control,簡稱 DL-CONTROL)協定。 LAPF 之目的是在訊框模式載送服務用之 U 平面上的 DL 服務使用者間,跨越過ISDN 之 B、 D 或 H 通道上的使用者與網間介面,遞送資鏈服務資單元

4、(Data Link Service Data Unit)。訊框模式載送接可使用 CNS 13739訊框模式載送服務之信號方式規格所規定之程序或是訂用 (對永久虛擬電而言 )而建。 如 CNS 13930整體服務位網基本用戶網間介面第一層規範相關標準所支援, LAPF 使用一個實體層服務。 LAPF 允許經由使用 LAPF 與相容之 HDLC程序將一或多個訊框模式載送接統計多工至單一的 ISDN B、 D 或 H 通道。 LAPF依其特性分為: (1) 與 LAPD 的同級間程序之緊密關係。 (2) 關於使用者網間介面之對稱程序為,因此亦允許使用者對使用者與網側的直接互作是被動的 (或者只支援

5、 DL-CORE 協定 )。 (3) 組成 DL-CORE 程序的一個核心子層, DL-CORE 程序照附件 1。 (4) 應於任何 ISDN 通道,如在 B、 D 或 H 通道上。 (5) 與 LAPD 併作分享 D 通道 (照 CNS 13399)。 (6) 使用資鏈接別符 (DLCI)以唯一地別訊框模式虛擬鏈被指派給多工於一個 B、 D 或 H 通道的載送接。 2 CNS 14764, X 1259 (7) 層管理用專屬 DLCI 規定。 (8) 使用於分層協定組中,允許下列二者間之互作: (a) 訊框中繼與訊框交換服務。 (b) 訊框中繼與基於 X.25 的服務。 (c) 訊框交換與基

6、於 X.25 的服務。 提供及支援 OSI 連接導向網路服務 (Connection oriented network service,簡稱CONS,參照 CNS_(ITU-T X.213)之 N-Data-Transfer 階段的網路層協定可由本標準所提供的服務所遞送。下列為兩個這種網路層協定: (1) X.25 標準的資料轉送階段。 (2) 規定於附件 4 的協定。 DLCI 的指定是由使用群組信號方式(如附件 2 中之定義)、或由訂用、或由事先指定而達成的。 資料鏈路功能與程序之概念、用語、概觀描述,及其與其他標準間之關係以用語釋義方式描述於 CNS 13708整體服務數位網路之用戶網路

7、間介面數據鏈路層概觀中。 備考 1. 參照 CNS 13708 中所敘述般,本標準用語 “資料鏈路層”,然而圖表中主要使用 “第 2 層”或 “L2”作為縮寫。再者,用語 “第 3 層”用於表示資料鏈路層的上層。 2. 本標準所引用之 “層管理個體”及或 “連接管理個體”,皆為用於資料鏈路層之那些個體。 2. 用語釋義 參照 CNS 13708 之用語釋義 3. 縮寫及符號 ASP Assignment source point 指定源點 BECN Backward explicit congestion notification 反向外顯擁塞通知 C/R Command/response f

8、ield bit 命令 /回應欄位位元 CEI Connection endpoint identifier 連接端點識別符 CLLM Consolidated link layer management mes-sage 合併鏈路層管理訊息 CTD Cumulative transit delay 累積中轉延遲 D/C DLCI/Data link core control indicator DLCI/資料鏈路核心控制指示符 DE Discard eligibility indicator 丟棄合格指示符 DISC Disconnect 切斷 DL- Communication betwe

9、en layer 3 and data link layer 第 3 層與資料鏈路層間通信 DL-CORE-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he DL-CORE user and the DL-CORE DL-CORE 使用者與DL-CORE 間通信 3 CNS 14764, X 1259 DLCI Data link connection identifier 資料鏈路連接識別符 DM Disconnected mode 切斷模式 E Header expansion field 標頭擴充欄位 EA Address field extension bit 位址欄位延伸位元

10、FCS Frame check sequence 訊框檢查序列 FECN Forward explicit congestion notification 正向外顯擁塞通知 FI Format identifier 格式識別符 FMBS Frame mode bearer service 訊框模式載送服務 FRMR Frame reject 訊框拒絕 GI Group identifier 群識別符 GL Group length 群長度 I Information 資訊 ISD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整體服務數位網路 ISO Intenra

11、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國際標準組識 k Maximum number of outstanding I frames 最大待決 I 資訊訊框數 L1 Layer 1 第 1 層 L2 Layer 2 第 2 層 L3 Layer 3 第 3 層 LAN Local area network 區域網路 LAPD Link access procedure on the D-channel D 通道上的鏈路接取程序LAPF Link access procedure for frame mode bearer services 訊框模式載送服務之鏈路接取程序 M

12、 Modifier function bit 修改符功能位元 M2N- Communication between layer 3 and layer 2 第 3 層與第 2 層間通信 MC Communication between DL-CORE and layer 2 management DL-CORE與第 2 層管理間通信 MDL- Communication between management entity and the data link layer 管理個體與資料鏈路層間通信 N(c) Network layer for the control plane 控制平面之網路層

13、 N(R) Receive sequence number 接收序號 N(S) Send sequence number 發送序號 N(u) Network layer for the user plane 使用者平面之網路層 OSI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開放系統互連 P/F Poll/Final bit 輪詢最後位元 PDU Protocol data unit 協定資料單元 PH- Communication between data link layer and physical layer 資料鏈路層與實體層間通信 PI Parameter ide

14、ntifier 參數識別符 4 CNS 14764, X 1259 PL Parameter length 參數長度 PU Protocol unit 協定單元 PV Parameter value 參數值 Q Qualified data indication field 合格資料指示欄位 RC Retransmission counter 再傳輸計數器 REC Receiver 接收器 REJ Reject 拒絕 RNR Receive not ready 接收未備妥 RR Receive ready 接收備妥 RST Reset field 重設欄位 RTD Round trip del

15、ay 來回延遲 S Supervisory 監督 SABME Set asynchronous balanced mode extended 設定非同步平衡模式延伸SAP Service access point 服務接取點 SCF Synchronization and convergence function 同步及收歛功能 SDL Specification and description language 規格及描述語言 Sg Segmentation field 分段欄位 SREJ Selective reject 選擇拒絕 Su Supervisory function bit 監

16、督功能位元 TEI Terminal endpoint identifier 終端機端點識別符 TX Transmit 傳輸 U Unnumbered 未編號 UA Unnumbered acknowledgement 未編號認可 UI Unnumbered information 未編號資訊 V(A) Acknowledge state variable 認可狀態變數 V(k) Current working window size 現行工作訊窗大小 V(M) Recovery state variable 復原狀態變數 V(R) Receive state variable 接收狀態變數

17、V(S) Send state variable 發送狀態變數 X Expedited data indication field 加速資料指示欄位 XC Expedited data confirmation field 加速資料確認欄位 XID Exchange identification 交換機識別 4 同級間通訊用之訊框結構 4.1 概說 所有在資料鏈路層同級間交換之資料,皆需置於符合 CNS 13399 之圖 1 規定的數種格式之一的訊框中。 5 CNS 14764, X 1259 4.2 旗標序列 所有的訊框皆需以一個 0 跟著六個 1 再加上一個 0(即 01111110)組成

18、旗標序列開始及結束。在位址欄位之前的旗標定義為開始旗標 (opening flag)。在訊框檢查序列之後的旗標定義為關閉旗標 (Closing Flag)。在某些應用中關閉旗標可作為下個訊框的開始旗標。然而,所有的接收器必須能夠從事一或多個旗標的接收。其適用性參照 CNS 13930 及 CNS 13931 之第 1 層 ISDN 使用者與網路間介面。 備考:除了 D 通道之外,旗標在通道上可用於訊框間之填充。 4.3 位址欄位 位址欄位應由至少兩個八位元組所組成。位址欄位之格式定義於第 5.2 節。 4.4 控制欄位 控制欄位之定義及其使用規定於 CNS 13399 中。 4.5 資訊欄位

19、資訊欄位之定義及其使用規定於 CNS 13399 中。資訊欄位之最大八位元組定義於第 7.9.3 節。 4.6 透通性 透通性之定義及其使用規定於 CNS 13399 中。 4.7 訊框檢查序列 (FCS) FCS 之定義及其使用規定於 CNS 13399 中。 4.8 格式規約 格式之定義及編號規約參照 CNS 13399 中之規定。 4.9 無效訊框 無效訊框為一訊框具有下列之一種情形者: (1) 未由兩個旗標恰當地界定。 (2) 在位址欄位 (如第 5.2 節之定義 )與關閉旗標間,內容少於 3 個八位元組。 (3) 在 “0”位元插入之前或 “0”位元擷取之後的內容不為整數個八位元組所

20、組成。 (4) 包含一個 FCS 錯誤。 (5) 包含一個單一八位元組位址欄位。 (6) 包含未被接收器所支援的 DLCI。 無效訊框應被丟棄而不需通知發送者,且不需採取任何行動。 4.10 訊框放棄 (Frame abort) 訊框放棄之定義及對其之反應參照 CNS 13399 所規定。 5. 資料鏈路層同級間通訊用之程序元件及欄位格式 5.1 概說 程序元件規定使用於資料鏈路層連接的同級間通訊用之命令及回應。 程序是從這些程序元件導出的並描述於第 7 節中。 5.2 位址欄位格式 6 CNS 14764, X 1259 位址欄位格式顯示於圖 1,其包含位址欄位延伸位元、一個命令 /回應指示

21、、保留作為正向及反向外顯擁塞通知與丟棄合格性 (與附件 1 中之訊框中繼一起使用 )的三個位元、一個資料鏈路連接識別符 (DLCI)欄位、和指示一個 3 或 4 八位元組的 “位址欄位 ”的最後一個八位元組是否是較低的 DLCI 或 DL-CORE 控制(參照第 5.3.7 節 )資訊的一個位元。位址欄位的最小及預設長度為 2 八位元組,並可被延伸為 3 或 4 八位元組以支援較大的 DLCI 位址範圍或是支援選項的DL-CORE 控制功能。 3 及 4 八位元組的位址欄位 格式可基於協商或雙邊同意,於使用者與網路間介面或於網路與網路間介面被支援。 對於長於兩個八位元組位址欄位的支援是由雙邊同

22、意所選擇的選項。此選項包含區分支援位址欄位長度是基於介面,或是基於每個通道而不同。 5.3 位址欄位變數 5.3.1 位址欄位變數延伸位元 (EA) 位址欄位範圍由接收到位址欄位之每個八位元組的第一個傳輸位元指示是否其為位址欄位之最後一個八位元組而延伸。當位址欄位之一個八位元組的第一個位元出現為 “0”時,表示另有一位址欄位之八位元組在其後。當位址欄位八位元組的第一個位元出現為 “1”時,表示其為位址欄位之最後一個八位元組。例如: 2 八位元組的位址欄位,其第一個八位元組的第一個位元設定為 “0”,而第二個八位元組的第一個位元設定為 “1”。 5.3.2 命令 /回應欄位位元 (C/R) C/

23、R 位元識別一個訊框是命令或是回應。當將被發送的訊框是個命 令訊框,其 C/R 位元應被設定為 “0”。而當將被發送的訊框是個回應訊框,其 C/R 位元應被設定為 “1”。 5.3.3 正向外顯擁塞通知位元 (FECN) 此位元係保留與訊框中繼服務一起使用,描述於附件 1 及附錄 1 中。 7 CNS 14764, X 1259 圖 1 位址欄位格式 8 7 6 5 4 3 2 1 預設位址欄位格式 上 DLCI C/R EA 0 (2 個八位元組 ) 下 DLCI FECN* BECN* DE* EA 1 或 8 7 6 5 4 3 2 1 3 個八位元組位址欄位格式 上 DLCI C/R

24、EA 0 DLCI FECN* BECN* DE*EA 0 下 DLCI 或 DL-CORE 控制 D/C EA 1 或 8 7 6 5 4 3 2 1 4 個八位元組位址欄位格式 上 DLCI C/R EA 0 DLCI FECN* BECN* DE*EA 0 DLCI EA 0 下 DLCI 或 DL-CORE 控制 D/C EA 1 EA Address field extension bit 位址欄位延伸位元 C/R Command response bit 命令回應位元 FECN Forward explicit congestion notification 正向外顯擁塞通知 BE

25、CN Backward explicit congestion notification 反向外顯擁塞通知 DLCI Data link connection identifier 資料鏈路連接識別符 DE Discard eligibility indicator 丟棄合格指示符 D/C DLCI or DL-CORE control indicator DLCI 或 DL-CORE 控制指示符 註 *:此 3 位元的用法參照附件 1 及 2,它們是保留為與訊框中繼作擁塞通知信號之用。 8 CNS 14764, X 1259 5.3.4 反向外顯擁塞通知位元 (BECN) 此位元係保留與訊框

26、中繼服務一起使用,描述於附件 1 及附錄 3 中。 5.3.5 丟棄合格性指示符 (DE) 此位元係保留與訊框中繼服務一起使用,描述於附件 1 及附錄 3 中。 5.3.6 資料鏈路連接識別符 (DLCI) DLCI 識別使用者對網路或網路對網路介面的載送通道 (即: D、 B、或 H)上的一個虛擬連接。所以, DLCI 規定一個資料鏈路層個體。資訊將遞送至此個體,也將從此個體接收,而且將由此個體將資訊以訊框輸送。 DLCI 欄位可以是無結構化的或是結構化的。若是無結構化的情形,最低有效位元依下列來決定: 位址欄位大小 D/C 0 D/C 1 2 個八位元組 * * 3 個八位元組第 3 八位

27、元組的第 3 位元第 2 八位元組的第 5 位元 4 個八位元組第 4 八位元組的第 3 位元第 3 八位元組的第 2 位元 註 *:不適用;最低有效 DLCI 位元為第 2 八位元組的第 5 位元。 DLCI 欄位之結構可依協商或雙邊同意,由網路於使用者對網路介面或於網路對網路介面建立。 為了記法之目的,位址欄位的第一個八位元組的 6 個最高有效位元 (位元 8至 3)(對應於 CNS 13399 中 SAPI 欄位 )稱為上 DLCI。 表 1 顯示 DLCI 值範圍適用之特定功能,以保證與 D 通道上的運作之相容性,它亦能使用 CNS 13399 之協定。本標準用 2 個八位元組位址欄位

28、格式是假設用在 D 通道上的。 3 或 4 個八位元組位址欄位格式是否可用在 D 通道上,需進步研究。 5.3.7 DLCI/DL-CORE 控制指示符 (D/C) D/C 指示八位元組之剩餘的 6 個未使用位元將被解譯成較低層 DLCI 位元或是 DL-CORE 控制位元。此位元被設定為 0 以指示此八位元組包含 DLCI 資訊。此位元被設定為 1 以指示此八位元組包含 DL-CORE 控制資訊。此指示符僅限用於 3 或 4 八位元組型式 “位址欄位 ”之最後一個八位元組中。此指示若用以指示 DL-CORE 控制,則是保留為需要被於 “位址欄位 ”中輸送的未曾被定義的任何額外功能的情形;此指

29、示符被加入以提供協定之未來延伸的可能性。 備考:選項的 DL-CORE 控制欄位是位址欄位的一部分,因此不應與 CNS 13399 圖 1 中定義的 HDLC 訊框的控制欄位相混淆。 5.4 控制欄位格式 控制欄位識別訊框型式,而訊框型式將是命令或回應。當適用時,控制將包含序號。 9 CNS 14764, X 1259 本標準規定了三種型式的控制欄位格式:有編號的資訊轉送 (I 格式 )、監督部分(S 格式 )、及無編號的資訊轉送與控制功能 (U 格式 )。控制欄位格式顯示於表 2。 表 1 DLCI 之使用 10 位元 DLCI(1) DLCI 範圍 功 能 0(2) 若有需要,於通道信號中

30、。 1-15 保留。 16-511 網路選項:在非 D 通道上,可用於使用者資訊的支援。 512-991 針對支援使用者資訊所使用之邏輯鏈路識別 (6)。 992-1007 訊框模式載送服務的第 2 層管理。 1008-1022 保留。 1023(2) 若有需要,於通道第 2 層管理中。 16 位元 DLCI(3) DLCI 範圍 功 能 0(2) 若有需要,於通道信號中。 1-1023 保留。 1024-32767 網路選項:在非 D 通道上,可用於使用者資訊的支援。 32768-63487 對使用者資訊的支援用之邏輯鏈路識別 (6)。 63488-64511 訊框模式載送服務的第 2 層管

31、理。 64512-65534 保留。 65535(2) 若有需要,於通道第 2 層管理中。 17 位元 DLCI(4) DLCI 範圍 功 能 0(2) 若有需要,於通道信號中。 1-2047 保留。 2048-65535 網路選項:在非 D 通道上,可用於使用者資訊的支援。 65536-126975 對使用者資訊的支援用之邏輯鏈路識別 (6)。 126976-129023 訊框模式載送服務的第 2 層管理。 129024-131070 保留。 131071(2) 若有需要,於通道第 2 層管理中。 23 位元 DLCI(5) DLCI 範圍 功 能 0(2) 若有需要,於通道信號中。 1-1

32、31071 保留。 131072-4194303 網路選項:在非 D 通道上,可用於使用者資訊的支援。 10 CNS 14764, X 1259 註 (1) 當使用 2 個八位元組位址欄位或使用具 D/C=1 的 3 個八位元組位址欄位,適用於這些 DLCI。 (2) 只有在非 D 通道中可用。 (3) 當 3 個八位元組位址欄位 D/C=0 一起使用時,這些 DLCI 適用於非 D 通道。 (4) 當 4 個八位元組位址欄位 D/C=1 一起使用時,這些 DLCI 適用於非 D 通道。 (5) 當 4 個八位元組位址欄位 D/C=0 一起使用時,這些 DLCI 適用於非 D 通道。 (6)

33、使用於半永久訊框模式連接可能會減少此範圍中可用的 DLCI 數。 表 2 控制欄位格式 控制欄位位元 (模數 128) 8 7 6 5 4 3 2 1 N(S) 0 八位元組 4* I 格式 N(R) P/F 八位元組 5 X X X X Su Su 0 1 八位元組 4 S 格式 N(R) P/F 八位元組 5 U 格式 M M M P/F M M 1 1 八位元組 4 N(S) Transmitter send sequence number 傳輸器發送序號 N(R) Transmitter receive sequence number 傳輸器接收序號 P/F Poll bit when

34、 used as a command, 當用作命令時是輪詢位元 Final bit when used as a response 當用作回應時是最後位元 X Reserved and set to 0 保留及設定為 0 Su Supervisory function bit 監督功能位元 M Modifier function bit 修改符功能位元 註 *:這些八位元組之識別與 2 個八位元組位址欄位一致。對於 3 個八位元組位址欄位,值將加 1;而對於 4 八位元組,值將加 2。 11 CNS 14764, X 1259 5.4.1 資訊轉送 (I)格式 I 格式應被用以履行第 3 層個

35、體間之資訊轉送。 N(S)、 N(R)、及 P/F 之功能(定義於 CNS 13399)是獨立的;也就是說,每個 I 訊框有一個 N(S)序號、一個可能或不能認可額外的 I 訊框是否為資料鏈路個體所接收到的 N(R)序號、以及一個設定為 0 或 1 的 P/F 位元。 N(S)、 N(R)及 P/F 之使用定義於 CNS 13399。 備考:此 I 格式與 LAPD 者不同,因為 LAPF 允許使用 F 位元。 5.4.2 監督 (S)格式 S 格式之使用與 CNS 13399 中規定相同。 5.4.3 未編號 (U)格式 U 格式之使用與 CNS 13399 中規定相同。 5.5 控制欄位參

36、數與結合的狀態變數 與控制欄位格式結合不同參數描述於 CNS 13399 中。 5.6 訊框型式 5.6.1 命令與回應 下列命令與回應是由使用者或網路資料鏈路層個體二者之一所使用,並表示於表 3 中。對每個實作的應用,每個資料鏈路連接應支援全部的命令與回應組。與該兩個應用中的每一個結合的訊框型式識別於表 3。 與未實作的應用結合的訊框型式應被丟棄,且不需對該訊框之結果採取任何行動。 為了在每個應用中的 LAPF 程序之目的,不包含於表 3 的編碼被識別為未定義的命令與回應欄位,將採取之行動規定於第 7.8.5 節中。 表 3 中之命令與回應定義於第 5.6.2 節至第 5.6.12 節。 1

37、2 CNS 14764, X 1259 表 3 命令與回應模數 128 應用 格式 命令 回應 87 6 5 4 3 2 1 N(S) 0 I I I N(R) P/F 0 0 0 0 0 0 0 1 RR RR N(R) P/F 0 0 0 0 0 1 0 1 RNR RNR N(R) P/F 0 0 0 0 1 0 0 1 S REJ REJ N(R) P/F SABME 0 1 1 P 1 1 1 1 DM 0 0 0 F 1 1 1 1 UI 0 0 0 P 0 0 1 1 DISC 0 1 0 P 0 0 1 1 UA 0 1 1 F 0 0 1 1 未認可及 多訊框認可 資訊轉送

38、U FRMR 1 0 0 F 0 1 1 1 連接管理 * U XID XID 1 0 1 P/F 1 1 1 1 註 *:擁塞管理包括在表格的此列中。 備考: SREJ 訊框之使用待規定。 5.6.2 資訊命令 /回應 資訊 (I)訊框的功能是穿越資料鏈路連接,轉送包含由第 3 層所提供的資訊欄位之依序編號的訊框。 I 命令是用於在點對點資料鏈路上的多訊框中。 I回應可為於點對點資料鏈路上的多訊框運作中的資料鏈路層個體所接收。 備考:與 LAPD 之不同在於加入了資訊回應訊框。 5.6.3 設定非同步平衡模式延伸 (SABME)命令 SABME 未編號命令定義於 CNS 13399 中。 5

39、.6.4 切斷 (DISC)命令 DISC 未編號命令定義於 CNS 13399 中。 5.6.5 未編號資訊 (UI)命令 UI 未編號命令定義於 CNS 13399 中。 5.6.6 接收備妥 (RR)命令 /回應 RR 監督訊框定義於 CNS 13399 中。 5.6.7 拒絕 (REJ)命令 /回應 REJ 監督訊框定義於 CNS 13399 中。 5.6.8 接收未備妥 (RNR)命令 /回應。 編碼 13 CNS 14764, X 1259 RNR 監督訊框定義於 CNS 13399 中。 5.6.9 未編號認可 (UA)回應 UA 未編號回應定義於 CNS 13399 中。 5.

40、6.10 切斷模式 (DM)回應 DM 未編號回應定義於 CNS 13399 中。 5.6.11 訊框拒絕 (FRMR)回應 FRMR 未編號回應可被資料鏈路層個體所發送接收,作為不可被同樣訊框之再傳輸所復原的錯誤狀況之報告。也就是由接收有效訊框之結果至少發生一個下列錯誤狀況: (1) 接收的命令或回應控制欄位未定義或未被實作。 (2) 接收的監督訊框或未編號訊框具有不正確的長度。 (3) 接收到不合法的 N(R)。 (4) 接收的訊框具有超過建立的最大長度的 I 欄位。 未定義的控制欄位即任何未被識別於表 3 的控制欄位編碼。 在 V(A) N(R) V(S)範圍內的欄位 N(R)即為有效欄

41、位,此處 V(A)為認可狀態變數,而 V(S)為發送狀態變數 (參照 CNS 13399)。 FRMR 回應訊框資訊欄位定義於 CNS 13399 中。 5.6.12 交換機識別 (XID)命令 /回應 連接管理應用使用的 XID 訊框定義於 CNS 13399 中,而擁塞管理應用之XID 訊框定義於附件 1 中。 6. 層對層通信元件 6.1 概說 於此標準中,層與層間的通信,及資料鏈路層與層管理間的通信皆以基元達成。 以抽象方式來說,基元表示資料鏈路與相鄰層間的邏輯上的資訊交換及控制。基元並不規定或限制實作。 顯示各層與 C 平面及 U 平面二者之子層間之關係,以及其層管理個體與系統管理的

42、一個建築模型,表示於圖 2。在此模型中,其主要組件即 C 平面及 U 平面二者之網路層內的同步及收歛功能 (SCF)。 SCF 協調 C 平面及 U 平面間的連接建立及釋放。 SCF 及 U 平面第 3 層功能不在本標準規定中。 圖 3 至圖 6 提供訊息流及服務基元之概觀模型。此圖提供比圖 2 中的模型更為詳細的資訊流。為了簡化表示, C 平面第 3 層功能方塊及 U 平面第 3 功能方塊及 SCF 合併在一起。只有 U 平面中的 DL-SAP 被顯示出來 ;支援信號的 C 平面中的 DL-SAP 並未被顯示。 基元由命令與其較低或較高層之服務請求結合的個別回應所組成。基元的通用語法為: X

43、 X 同屬名稱 型式:參數 此處 XX 指定基元所流經的介面,於此標準中, XX 為: (1) DL-CORE, DL-CORE 使用者與 DL-CORE 間的通信 (描述於附件 1 第 4 節 )。 14 CNS 14764, X 1259 (2) DL,第 3 層與資料鏈路層間的通信。 (3) PH,資料鏈路層與實體層間的通信。 (4) MC, DL-CORE 與第 2 層管理間的通信 (描述於附件 1 第 4)節。 (5) MDL,第 2 層管理與資料鏈路層間的通信。 (6) M2N,第 3 層與第 2 層管理個體間的通信。 基元與 U 平面中的訊框型式,和 C 平面中的第 3 層訊息之

44、相互作用的一般表示,描述於圖 3 至圖 6 中。 U 平面第 2 層功能方塊依據本標準支援第 2 層協定程序。第 2 層平面服務於DL-SAP 提供,並能被服務使用者藉由 DL 基元所調用。 第 3 層功能方塊包含 C 平面中之呼叫控制用的功能性 (CNS 13739 呼叫控制程序 )、第 3 層 U 平面功能性、和履行 C 與 U 平面第 3 層個體間協調之功能。 U 平面層管理功能方塊協調服務使用者的呼叫控制與服務提供者的呼叫控制間之連接建立及釋放。它傳遞將被使用的 DLCI,藉由基元 M2N-ASSIGN 請求及MDL-ASSIGN 請求,去識別由第 3 層至第 2 層的 U 平面第 2

45、 層連接;它並建立DL-CEI 與 DLCI 間之結合。當一個連接將被釋放時,它移除 DLCI 並釋放 DL-CEI與 DLCI 間之結合。 圖 3 及圖 4 圖示連結建立。所有的 U 平面第 2 層協定個體皆在 TEI 被指定之狀態。信號流由主叫側以 SETUP 訊息開始 (圖 3),並以 DL-ESTABLISH 確認基元結束。在主叫側的 SETUP 訊息產生一個在被叫側的 SETUP 訊息之結果,而它就是圖 4 中被叫側信號流之開始。 圖 5 圖示連接釋放之信號流。同樣的流程適用於連接釋放被 (圖中的使用者側 )啟動處的使用者與網路間介面;亦適用於連接釋放被 (圖中的網路側 )指示處的使

46、用者與網路間介面。為了以協調的方法釋放連接,要先釋放 U 平面第 2 層連接,接著是 C 平面內的呼叫釋放。 圖 6 圖示提供給 U 平面第 2 層服務使用者的各種資訊轉送能力。 15 CNS 14764, X 1259 圖2 功能模型概觀表示同步及收歛功能U平面C平面M2N基元第3層C平面呼叫控制(CNS13790相關) 第3層U平面DL控制子層個體DL-CORE子層個體U平面第2層個體DL-SAP提供U平面服務MDL基元U平面第2層管理(DLCI) 系統管理B通道用多工程序PH-SAP提供B通道服務實體層協定,例如CNS 13930 D通道用多工工程PH-SAP提供D通道服務C平面第2層連

47、接管理CNS 13399 資料鏈路個體CNS 13399 B資料鏈路個體C平面第2層管理(TEI) 第3層第2層第2層第1層備考:DL-CONTROL協定可能為本標準之協定程序、其他標準規定之協定、或作為DL-CORE服務使用者,與DL-CORE子層服務相容的,兩端末系統間之任何協定。DL-SAP提供C平面服務N(u)基元 MDL 基元DL 基元 基元DL 基元 16 CNS 14764, X 1259 圖3 連接建立用之基元與訊框及訊息的關係示意圖(主叫側) 請求請求U平面第2層管理(使用者側) 系統管理U平面第2層個體第3層開始(使用者側) (C平面內之CNS13739程序“第一個回應“*

48、 U平面內之本標準程序U平面第2層個體請求* 請求U平面第2層管理ASP(網路側) 系統管理第3層(網路側) ASP:指定源點註*:參照圖4。*:保留的DLCI於SETUP訊息的第一個回應中被指出,例如CALLPROCEEDING。*:此例為MDL-ASSIGN請求是第一個;否則,U平面第2層個體將發出一個MDL-ASSIGN指示以獲得一個DLCI。*從被叫側 17 CNS 14764, X 1259 圖4 連接建立用之基元與訊框及訊息的關係示意圖(被叫側) ASP:指定源點。註*:指定用的用以建立DLCI範圍的起始程序不在本模型的範圍內。第3層網路側為了要建立U平面第2層連接,獲得一個DLC

49、I碼點(codepoint)的範圍。*:參照圖3 *:此例為MDL-ASSIGN請求是第一個;否則,U平面第2層個體將發出一個MDL-ASSIGN指示以獲得一個DLCI。系統管理U平面第2層管理(使用者側) U平面第2層個體U平面第2層個體U平面第2層管理ASP(網路側) 系統管理請求請求請求* 請求開始第3層(網路側) 第3層(使用者側) C平面內之CNS13739程序U平面內之本標準程序“第一個回應“* * 18 CNS 14764, X 1259 圖5 連接釋放用之基元與訊框及訊息的關係示意圖備考:依照是否網路或使用者側啟動連接釋放,左側可為網路側,右側可為使用者側;或者二者交換。C平面內之CNS13739程序系統管理U平面第2層管理U平面內之本標準程序U平面第2層個體U平面第2層個體U平面第2層管理系統管理請求請求第3層請求請求第3層開始 19 CNS 14764, X 1259 註*:對通道內管理,僅在由預先指定的DL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际标准 > 其他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