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印月 96 10 月 本標準非經本局同意得翻印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 CNS 總號 號 ICS 11.180.10 T502214964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印 公布日期 修訂公布日期 96 10 月 12 日 月日 (共 65 頁 )輪椅應用指導綱要 Wheelchairs Guidelines for the application 1. 適用範圍 本指導綱要說明讀者如何利用 CNS 14964 系列的輪椅國家標準去選擇輪椅,由於這系列標準的內容非常專業,使用者初次閱讀,可能無法瞭解其中資訊如何運用在輪椅或代步車的選擇上,本標準目的在於協助讀者瞭解 CNS 14964 輪椅國家標準的用途與內容
2、。 本指導綱要分成以下六個章節 (a) 如何使用本技術報告。 (b) 標準化測試和資訊宣告提供輪椅標 準化測試的背景資訊及討論輪椅如何測試與資訊如何宣告。 (c) 一般考量討論選擇一台電動輪椅或手動輪椅的一般考量。 (d) 個人身體特徵關於適合個人身體特徵的手動或電動輪椅。 (e) 手動輪椅討論手動輪椅之測試程序。 (f) 電動輪椅討論電動輪椅之測試程序 ;集中在三輪及四輪代步車和全尺度的電動輪椅。 在手動與電動輪椅的章節,測試程序分成三個範疇 性能。 安全性。 尺度。 對每個測試程序,本指導綱要包括 可能需要此一資訊的理由。 簡述標準化測試之程序。 如何於製造商的產品上以印刷來宣告測試結果。
3、 如何在自己的立場詮釋測試結果。 2. 如何使用本技術報告 如果有經驗的使用者,可能知道哪些性能、安全性和尺度等要素是重要的。對於新手,建議在選擇輪椅時,尋求相關專業知識的人來協助選擇。許多的復健專家對本系列標準的使用,有相當的經驗與訓練,他們可協助選擇適當的輪椅。 個好的的輪椅選擇過程,是基於使用者的移動性與坐的需求,而設定其優先順序。設定優先順序可幫使用者判別哪些是最重要的,哪些是需要妥協的。例如若使用者住在小公寓裡,且需將輪椅放入汽車後行李箱中,則將需特別注意輪椅的全尺度、折收性和重量。另一方面,若為使用客貨車且車子容易到達公寓或住家,則可能不 2 CNS 14964, T 5022 需
4、要一台可折收的輪椅。 本指導綱要將協助使用者瞭解與重要性能的測試結果。有了這些資訊,將能正確比較產品而做出購買的測定。 3. 標準化測試和資訊宣告 3.1 通則 購買輪椅可能是一次痛苦的經驗, 因有太多的選擇,要找到一台合適的輪椅看來似乎不可能。過去因製造商使用 不同的標準和程序去測量及測試輪椅,因此比較其特性與性能是件很困難的事 。如座位寬度,一個製造商測量座椅扶手外側,另一個製造商測量扶手內側, 第三個製造商測量兩扶手板間距離。因此,如果使用者需要一台座位寬 450 mm 的輪椅,則座椅的扶手外側的真實距離,可能在 425 到 475 mm 範圍之間。下列測試程序的結果可提供使用者購買所需
5、的資訊。 3.2 測試與標準的背景 本標準提供消費者有關輪椅特徵與 性能之客觀資訊。制定委員會的成員包括復健工程師、輪椅製造商、政府機關代表、輪椅使用者和開立輪椅處方的人。 標準內容包括適用 於所有輪椅和僅適用於電動輪椅 (包括代步車 )的測試程序,測試程序詳細的說明輪椅如何執行 測試或測量,其中部分測試程序並建議耐久和安全的最小性能標準。由測試所 獲得的資訊是為了可協助使用者在購買時比較不同製造商的輪椅,以做出較佳 的選擇,而許多測試程序所設定的最小性能水準,也有助於製造商生產較好的產品。 參見圖 1。 3.3 標準增加購買動力 CNS 或 ISO 標準是自願性的,法律並未要求製造商使用該測
6、試程序。然而,若消費者開始根據這些結果作為選擇 輪椅時,不使用這些標準的製造商可能會失去銷售商機。 例如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 (VA)是美國最大的輪椅買主,未來將採用這些標準來購買輪椅,市場壓力可能促使全部的廠商遵照這些標準。 圖 1 在這麼多的選擇中,要找到合宜的輪椅似乎不可能 3 CNS 14964, T 5022 3.4 更多相關的國家標準 為了從標準化測試獲得最大利益,消費者和專家均須瞭解如何使用此資訊。 相關的 CNS 標準及其測試程序概述如下,下列適用於所有的輪椅。 CNS 13575-1 輪椅專有名 詞、術語及定義 。本標準建立測試程序中所使用之術語與定義。 CNS 13575-2
7、 輪椅最大總尺度。本標準建立輪椅建議最大 尺度,使其他組織做為建築可接受度的指導綱要。 CNS 14964-1 輪椅第 1 部:靜態穩定性之測定 。本標準測定輪椅靜止於傾斜表面之穩定狀況。 CNS 14964-3 輪椅第 3 部煞車效率之測定 。本標準說明如何適當地鎖住輪子 (駐車剎車 )以防止輪椅於傾斜表面上發生滾動,同時測定電動輪椅在最大速度下之最小煞停距離。 CNS 14964-5 輪椅第 5 部全尺度、質量和迴轉空間之測定 。本標準指出輪椅的全長、全寬、全高、折收寬度、質量和迴轉空間。 CNS 14964-7 輪椅第 7 部座位與輪子尺度的量測 。本標準指出座位需要配合乘坐者的尺度 資
8、訊。標準量測方法可消除因量測方法差別所造成結果差異的問題。 CNS 14964-8 輪椅第 8 部靜力、衝擊與疲勞強度之要求與測試方法 。本標準指出輪椅的強度和耐用性。 CNS 14964-11 輪椅第 11 部測試用假人 。本標準指出執行測試所使用之測試用假人的尺度與質量 (重量 )。 CNS 14964-13 輪椅第 13 部測試表面摩擦係數之測定 。本標準規定測試所使用表面的粗糙度或光滑度。 CNS 14964-15 輪椅第 15 部:資訊宣告、文件與標示之要求。若製造商選擇遵守本標準,本標準說明製造商需要宣告什麼資訊和如何於其產品上以印刷方式來宣告。 CNS 14964-16 輪椅第
9、16 部:座墊組件防火性之要求與測試方法 。本測試說明座墊組件燃燒的程度與座墊組件如何延緩燃燒。 CNS 14964-19 輪椅第 19 部:機動車輛使用之輪型移動裝置。本標準說明對於在機動車輛上作為座椅使用之輪椅的設計、性能要求和相關測試方法。 CNS 14964-22 輪椅第 22 部:設定程序 。本標準規定測試前輪椅配置與調整的程序。 CNS 14964-23 輪椅第 23 部:介護者操作爬梯裝置之要求與測試方法。本標準測定介護者操作之爬梯裝置的性能。 CNS 14964-24 輪椅第 24 部 :使用者操作爬梯裝置之要求與測試方法 。本標準測定使用者操作之爬梯裝置的性能。 下列測試程序
10、僅適用於電動輪椅 4 CNS 14964, T 5022 CNS 14964-2 輪椅第 2 部:動態穩定性之測定 。本標準敘述電動輪椅驅動至後退、前進和側向方向行駛時其如何穩定。 CNS 14964-4 輪椅第 4 部:電動輪椅及代步車之耗能理論行駛距離之測定。本標準測定電動輪椅在標準化跑道上的能源消耗。 CNS 14964-6 輪椅第 6 部:電動輪椅最大速度、 加速度與減速度之測定。本標準測定向前與 倒退的最大速度;即測定從靜止到最大速度 (加速度 )與從最大速度到完全靜止 (減速度 )的最小時間。 CNS 14964-9 輪椅第 9 部:電動輪椅之耐候測試 。本標準測試雨和溫度變化對電
11、動輪椅功能的影響。 CNS 14964-10 輪椅第 10 部:電動輪椅越障能力試驗。本標準測試電動輪椅能跨越障礙的高度。 CNS 14964-14 輪椅第 14 部:電動輪椅之電力與控制系統測試 方法與要求。本標準說明如何安全而適當地操作安全煞車系統及做動控制所需力量與其他與電動輪椅相關的特別要求。 CNS 14964-21 輪椅第 21 部:電動輪椅及電動代步車之電磁相容性要求和測試方法 。本標準測定電動輪椅含代步車之電磁輻射和電磁免疫力。 3.5 輪椅如何測試 本標準說明輪椅測試之執行程序,部分測試程序規範最低性能要求,並以為合格或不合格的結果表示,包括耐燃性、耐候、靜力、衝擊強度和電動
12、輪椅之電力與控制系統測試。這些測試是為了確保產品的最低性能和產品安全。參見圖 2。 圖 2 近年來輪椅測試變得更複雜 大部分的測試程序是為了獲得輪椅 的量化資訊而進行的性能測試,其結果僅作為資訊的比較,並不表示合格與不 合格。因為製造商每次使用相同的測試,該結果的比較才有意義。目前仍有不同製造商使用不同用語來描述他們的輪椅。 多數的測試是從一個測試用假人放在輪椅上,來代表一個人的重量開始。在 “已 5 CNS 14964, T 5022 負載 ”條件下進行測試所得的結果會更接近真正使用時輪椅的性能,因為使用者之身體大小、比例與乘坐方式會影響輪椅使用時的合適度與性能。 可調組件之輪椅,在一特定測
13、試程 序中,製造商可調整輪椅配置與控制以獲得極限範圍的結果;例如後輪軸位置 和其他可調整部位會影響輪椅的穩定性,此時,製造商可在後輪與其他可調整 部位,以最小與最大穩定兩種配置來測試輪椅。測試結果可代表調整輪椅後輪 與其他可調整部位傾倒角度範圍。電動輪椅若有可調控制器,製造商應宣告煞停距離的範圍以表示速度與減速度 (減加速度 )的調整。 3.6 資訊宣告 製造商必須遵循 CNS 14964-15 輪椅第 15 部資訊宣告、文件和標示之要求 ,該標準規定哪些測試結果 必須於銷售前標示於產品印刷包裝中,其他需額外執行的測試項目列於附錄 A,製造商雖未沒被要求將這些結果於銷售前宣告於產品印刷包裝中,
14、但消費者仍可要求這些資訊。參見圖 3。 圖 3 依照 CNS 測試程序之標準,製造商須於銷售前於產品印刷包裝中宣告輪椅確實的資訊 特定程序之測試結果的宣告,起初 對使用者可能意義不大,例如製造商宣告輪椅的後傾角度,卻缺乏最低性能值 可供比較。此時,使用者可找出曾使用過輪椅的傾斜角或範圍,再比較其他輪椅的傾斜角,以評估這些輪椅與已知的輪椅。假設現有輪椅的後傾角為 4,使用者可藉由考量中輪椅之後傾角大於或小於4,來推斷此輪椅比現有的輪椅穩定或不穩定。借輪 椅的使用經驗進行比較,將使輪椅的資訊變得更有意義。 備考: 性能之等級通常僅由一台輪椅測試而得。其宣告之結果代表測試未失敗之新輪椅的最大性能。使
15、用者個人輪椅的性能會隨著使用者的身體尺寸與比例、體力、身體施力、乘坐技巧與習慣及環境條件而變化。 6 CNS 14964, T 5022 4. 一般考量 4.1 手動輪椅與電動輪椅 4.1.1 通則 過去復健計畫向來強調,若使用 者能自行推動手動輪椅,就應那麼做。俗話說 “用進廢退 ”,然而,多數稍有能力使用手動輪椅的使用者發現,他們耗盡全部力氣只為了到達想去的地 方,一旦抵達該處,卻已無力可做想做的事。更糟的是,尚有 20 或 30 年使用手動輪椅經驗的人們意識,經過多年 “用進 ”而非 “廢退 ”的結果,他們的肩膀受損,健康的手動輪椅乘坐者是否該改花時間在電動輪椅上呢?要回答 這個問題,首
16、先必須自我省察,自問哪種移動性符合個人的需求,參見圖 4。 圖 4 某些環境,手動輪椅可能無法讓使用者留有餘力以達目的 4.1.2 選擇手動移動性的若干理由 使用者具有足夠的上半身強度及全程的耐力,可以整天推動輪椅。 減輕輪椅的重量或增加機動性,可提昇使用者的獨立性。 使用者的某些日常活動,以手動輪椅較容易進行。 手動輪椅較小型及輕巧,且保養及維修較不昂貴。 使用者的手臂或肩膀並無慣性疼痛。 4.1.3 選擇電動移動性 (包括代步車 )的理由 使用者無足夠耐力或體能可獨自推動手動輪椅。 使用者需在長途推動輪椅的期間保留體力以便工作或上學。 電動移動性可讓使用者在日常生活、工作及休閒娛樂等活動中
17、更加獨立。 有通道可達個人或大眾交通工具 ,能讓全尺度的電動輪椅或代步車進行長途行進。 許多電動輪椅的乘坐者同時擁有 手動輪椅,以能在電動輪椅不便時,經由他人協助使用手動輪椅而移動。 部分使用者可於住家及工作時依靠手動輪椅,而於旅行及不工作時使用電 動輪椅。電動輪椅尚可防止使用者過度使用肩膀肌肉,此外,由於電動輪 椅比較昂貴,財務上的考量亦相當重要。 7 CNS 14964, T 5022 無論使用者的首選是電動或手動輪椅,都該同時擁有一 台備用的手動輪椅,以防主要輪椅發生故障。 4.2 非折收式與對折收式手動輪椅 如果使用者決定使用手動輪椅,第 一個必須做的決定就是到底該選擇非折收式或是折收
18、式。非折收式輪椅的固定 車架比較堅固,而折收式輪椅的車架則具備較多的屈曲性,經過崎嶇的路面時 ,屈曲性將是優點,因為輪椅全部的輪子比較容易貼近地面,而在崎嶇的路面使用非折收式輪椅,常有一個輪子離開地面。然而,在堅硬的路面行進時,非折 收式輪椅的避震性較佳,因為使用者施予的力量轉換為推進力而非輪椅車架的 屈曲性。雖然兩者皆有輕量型及各種顏色,多數人還是比較喜歡非折收式車架的美觀 (參見圖 5),兩者優缺點列於表 1。 圖 5 折收式輪椅放入及取出車輛可能比非折收式車架的輪椅更為迅速 當然,多數乘坐者也比較喜愛非折收式車架的輪椅於堅硬地面行進的性能。 表 1 非折收式與對折收式輪椅 優點 缺點 非
19、折收式車架 車架設計所需的組件較少,因此在相同質量下具有較大的強度。 一般比同類型同等配備的折收式輪椅更為輕巧。 可移動的組件較少。 必須符合國際輪椅籃球協會的規格。 座位至背靠之角度,通常為可調式。 後輪需可迅速鬆開以移去,以利裝載於車內。 在崎嶇的地面行進,可能會感到明顯的顛簸。 無法折收於小型包裝中,以貯藏於汽車或飛機內。 8 CNS 14964, T 5022 折收式車架 可折收於小型包裝中,以貯藏於汽車或飛機內。 其屈曲性 可在行駛於崎嶇地表時,讓 4個輪子均貼近地面。 不需移動 組件,即可折收及收藏。 可移開、調整及移動的組件較多。 可能不適合乘坐者從事運動或休閒活動使用。 座位至
20、背靠角度通常不可調整。 在屈曲或進行折收時,輪椅側向穩定性可能降低。 4.3 直接驅動式電動輪椅與傳動帶驅動式電動輪椅 馬達直接裝置於驅動輪,傳動裝置 僅置於中間之系統稱之直接驅動系統。利用傳動帶將馬達連接至驅動輪,則稱 為傳動帶驅動系統。多數輪椅為這兩種系統的其中一種。記住比較兩台代步車 時,需考慮是直接驅動系統或傳動帶驅動系統。全尺度的電動輪椅,亦可能是直接驅動或傳動帶驅動系統。 與非折收式車架的手動輪椅相同, 直接驅動系統無屈曲性或鬆弛性,驅動輪直接反應馬達的作動。傳動帶驅動系統的傳動帶,則可使馬達的作動與輪子之間,產生輕微的緩和作用。以身體的平 衡而言,傳動帶驅動式輪椅的緩和作用可讓使
21、用者的乘坐更加舒適。 不幸的是,若未能適當調整或處於 潮濕,傳動帶可能會滑動,後輪則無法即時依使用者需要而反應。使用者必須 了解直接驅動與傳動帶驅動的優點,並依個人需求及環境條件做出最佳的選擇。參見圖 6。 圖 6 許多使用者忽略部分缺點,選擇較少維修的直接驅動式輪椅 種驅動系統的優缺點於表 2。 9 CNS 14964, T 5022 表 2 直接驅動式電動輪椅與傳動帶驅動式電動輪椅 優點 缺點 直接驅動式 所需維修較少。 無暴露於外的組件,不會因污物而磨損。 操作時可能會嘈雜。 若未能適當地加以潤滑,齒輪會磨損。 傳動帶驅動式 傳動帶可輕易更換。 一般而言,操作時安靜無聲。 能提供平穩的乘
22、坐。 若一條傳動帶斷裂,輪椅會繞著圈圈環行。 傳動帶可能因潮濕而滑動,降低其控制性。 一般而言較常需要維修。 若溫度變化,可能需要調整。 傳動帶啟動時可能有噪音。 4.4 成本 座椅與移動性的專家可針對使用者 的需求、環境、尺度、性能強度、座椅與移動性限制,提供完整的臨床評估, 以協助選擇適當的輪椅。此外,復健中心應該有各式各樣的輪椅,以展示 “最新與最佳的 ”設計及組 件。對相關組件取得正確的臨床評估及知識,可避免犯下 嚴重錯誤。由於許多輪椅的使用者,在未能取得資訊下斷然決定,結果所選擇 的輪椅並不適合或不符合自身機能需求。多數情況,復健中心會組裝並調整輪 椅至適合消費者,而且與輪椅供應商同
23、樣可提供訓練,以協助使用者了解輪椅的性能特徵。 若使用者認為自己可以略過座椅及 移動性的專家,因為本身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則可以透過郵購或直接向當地 供應商購買輪椅以節省金錢。透過任何郵購的購買方式,必須放棄當地的支援 ,包括維修保證、組裝、設定及調整為適合自己的身體、能力及技巧之協助。 當然,這種購買方式也不包括訓練,而新輪椅的性能特徵若與之前使用的輪椅大不相同,使用者則可能需要這些訓練。 5. 個人身體特徵 5.1 身體尺寸 僅知個人身高及體重,並不足以測出個人最合適的輪椅尺度。為達最佳合適性,尚需得知個人乘坐姿勢時身體的尺 度。測量身體尺寸時,盡可能乘坐於一台尺寸接近真實使用的輪椅是有助
24、的。 若所訂購的輪椅具有吊腕帶墊,應該乘坐在一台具有吊腕帶墊的輪椅進行測量 ,若訂購的輪椅具有硬式座椅及背靠表面,則應該乘坐在一台具有硬式座椅及 背靠的輪椅,或者至少具有類似特徵的表面進行測量。若會使用座墊,就應乘 坐於用於新輪椅的同類型及尺寸座墊,且確認測量時,將座墊視為身體的一部 分。若乘坐的座墊低於或高於用於新輪椅的座墊,則該量測將修正。 你將會使用到的量測為 座椅寬度。 座椅深度。 10 CNS 14964, T 5022 座椅表面高度。 背靠高度。 腳踏板至座椅的距離。 若使用扶手及 /或頭靠,則需要知道 扶手高度。 扶手前端至背靠的距離。 扶手長度。 扶手結構的前端位置。 扶手之間
25、的距離。 頭靠高度。 目前為止,計算適合於個人的輪椅尺度仍是個夢魘,因為缺乏標準的測量方法。每個製造商都有自己進行測量的方 法。此外,所有製造商都是測量空的輪椅,儘管輪椅的尺寸可能因人體的乘坐而有所 改變。如織布座椅及背靠墊有柔軟度,會將輪椅兩側拉靠在一起,因此改變其尺度。 CNS 標準之測試程序要求以秤過重量的測試用假人在 “已負載 ”條件下進行輪椅的測量。測試用假人的尺寸代表預備乘坐者的尺寸及質量:大型成人 100 kg,成人 75 kg,小型成人 50 kg 及兒童 25 kg。以代表使用中輪椅的尺度進行測試時,具體指出適合你的輪椅將會更 加準確。雖然計算輪椅的尺度可能依然相當具有挑戰性
26、,但你會發現測試程序 提供更加準確的資訊,並且可以比較來自不同製造商的測量。 5.2 座椅 5.2.1 座椅寬度 一般而言,為了通行便利,輪椅 的寬度應儘可能狹窄而不對乘坐者髖部造成應力。座椅寬度的增加通常會 導致輪椅全寬的增加。若想要一台側向較為穩定的輪椅,可以選擇寬度較大的輪椅。 另一項考量是穿著的服裝類型。 若通常穿著西裝或外套,可能需要稍微大一點的空間,以便將衣服塞進兩側。參見圖 7。 圖 7 座椅寬度 11 CNS 14964, T 5022 5.2.2 座椅深度 座椅的深度必須可提供腿部充分 的支撐,而產生較佳的重量分佈。若腿部可以支撐重量,較深的座椅會將 體重更加分散在大腿上。這
27、表示你的身體凸出部位的總重量將會減少,因 而降低壓瘡的風險,但若座椅過深,其前緣會絆住膝蓋背部。一台具有織 布背靠的輪椅,其有效的座椅深度應該比一台具有硬式背靠支撐表面的輪椅更深。 若使用者以吊腕帶墊來增加輪椅 硬式背靠的支撐,則輪椅的座椅深度可能會有所改變。在與所訂購類似的 輪椅上安裝背靠支撐是個好主意,可測定座椅深度改變多少。參見圖 8。 圖 8 座椅深度 當輪椅配備小腿支撐物的腳踏板 時,座椅的深度將更增加。小腿支撐物可將腿部從座椅前緣向前托住。採 購輪椅時若未考量此因素,則可能無法靠著背靠來容納髖部而導致坐姿塌陷。參見圖 9。 圖 9 小腿支撐物 5.2.3 座椅表面高度 輪椅的座椅必
28、須有足夠的高度以 符合腿長,但也必須夠低,讓腿部能舒適擺放。某些使用者喜歡坐得高一 點,以便與坐著或站於他們身邊的人目光交會。 12 CNS 14964, T 5022 椅具有織布座椅,其座椅 表面高的測需比具有硬式座椅表面的椅稍微低一些。製造商所宣告 的距並包括座墊的高,使用椅墊,則需坐在椅墊上以測定適當的 座椅高;即坐在似的椅上,並測至椅墊的底部。圖 10。 圖 10 座椅前緣的表面高 若座椅高度太低而使用腳踏板,則腳踏板可能因為與地 面缺乏足夠的間隙,而被陡坡的邊石或地面刮到 。過高的座椅會讓輪椅轉入及轉出時更加困難。手動輪椅的使用者應該記 住,改變座椅高度也會改變身體與驅動輪的關係,而
29、影響輪椅推動的能力 。較高的座椅比較不容易握到推進輪圈,而較低的座椅則容易握到推進輪圈。 座椅高度對於半身不遂或其他用腳來推動輪椅的人而言極為重要。 若用腳來推動輪椅,則可能需要較低的座椅。 5.2.4 背靠高度 背靠高度取決於乘坐者。某些輪 椅乘坐者想要低的背靠,以增加上半身的活動性,或因為喜歡輪椅的外貌 。較高的背靠有助於支撐上半身缺乏平衡的乘坐者。姑且不論背靠高度, 須確認背靠支柱或推進握把不會推動輪椅時妨礙手臂的活動。 製造商所宣告的背靠高度,並不 包括椅墊的厚度,背靠高度是從輪椅的座椅表面測量。測定背靠高度時, 先確認坐在預備使用的椅墊上,從椅墊的表面進行測量。參見圖 11。由於是從
30、椅墊表面進行此測量,因此具有吊腕帶墊的輪椅所測量的背靠高度,會比具有硬式座椅的輪椅稍微高一些。 13 CNS 14964, T 5022 圖 11 背靠高度 5.2.5 腳踏板至座椅的距離 製造商會在不含椅墊,而輪椅已 負載的條件下,測量並報告腳踏板至座椅的距離。要測定輪椅是否能容納 使用者的腳長,首先坐在具類似座椅表面之輪椅的靠墊上。通常由鞋子底部至靠墊下方 (座椅表面 )的前緣進行測量。參見圖 12。 若腳踏板的長度為可調式,製造 商會註明特定輪椅及腳踏板的可用範圍。若該範圍不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記住腳踏板通常具有各種型式;不同的腳踏板可提供不同的調整範圍以容納腳長。 有時只改變腳踏板是不
31、夠的,若 使用者的腿部很長或很短,可能需要尋找不同的車架型式。對於比例較高 或較矮的人而言,可選購某些高大或短小的車架型式。要容納較長的腿部 ,可能還需要較高的座椅或較大的座椅至腿部的角度。 圖 12 腳踏板至座椅的距離 一旦要調整腳踏板,記住腳踏板下方應該至少預留 500 mm 的間隙,以免腳踏板被陡坡的邊石或地面碰撞。 在選擇座椅高度之前,必須考量腳踏板間隙及使用者腿長。 腳踏板有各種不同的型式,可根 據使用者的尺寸、需求及喜好加以選擇。表 3 所列的腳踏板特性可向製造商取得。 14 CNS 14964, T 5022 表 3 腳踏板特性 腳踏板 說明 可調式長度 通常為標準特性。 可容納
32、腿長的範圍。 擺動,可拆卸式 某些乘坐者所需,可方便轉位或將輪椅放入車內。 翻轉式 折收式輪椅所需。 有助於某些轉位類型。 折收式腳踏板 非翻轉式。 可折收以便收藏。 衝擊防護器 腳踏板前緣外側的硬式塑膠製輪型緩衝器。 可用來推開門板。 防止腳踏板撞擊障礙物,例如陡坡的邊石及門板,並防止戳入地板表面。 抬升 通常為可選擇之特性。 通常一次可抬升一隻腿。 9090平台 可容納較短的腿長。 通常用於兒童。 硬式單一裝置 通常可見於硬式車架的輪椅。 一般較堅固。 小腿支撐帶 防止足部往後掉落於輪椅下方。 小腿支撐物 通常會配備可抬升的腿墊。 防止腿部往後滑落於輪椅下方。 5.2.6 扶手與頭靠 5.
33、2.6.1 通則 若使用扶手,測試程序中的下列量測項目,可能會令人感興趣:包括扶手高度、扶手前端至背靠的距離及扶手長度。 5.2.6.2 扶手高度 扶手高度是必須考量的重要尺度。製造商報告的距離是指扶手頂部至已負載輪椅之椅面底部。具吊腕帶墊的輪椅,測量會異於具硬式椅面的輪椅。測定使用者需要的扶手高度,首先乘坐在類似與所選購輪椅之椅墊上,將手臂垂放在身旁,手肘彎曲 90,測量手肘底部至椅墊下方之輪椅椅面的距離。參見圖 13。 15 CNS 14964, T 5022 圖 13 扶手高度 固定式扶手的輪椅其扶手高度為單一數值,可調式扶手高度的輪椅,須註明高度範圍。部分可調式扶手,在一定的範圍內有無
34、限的可調性,有些則為設定之有限高度可調性。 過高的扶手會造成使用者肩膀向上抬;太低的扶手會導致肩膀肌肉不夠健全的乘坐者坐姿塌陷或甚至肩膀脫臼,故必須確認扶手高度適中,以防止因坐姿不良造成肩膀問題及進一步的併發症。 若使用扶手,下列的量測將是有益的。 5.2.6.3 扶手前端至背靠的距離 若使用扶手以轉入或轉出輪椅,則背靠至扶手前端的距離將是重要的。若扶手不能充分向前延伸,則可能無法提供所需要的支撐。若扶手過度向前延伸,則可能無法接近書桌或桌子。參見圖 14。針對具有吊腕帶墊的輪椅,該測量結果會稍微長一些。 圖 14 扶手前端至背靠的距離 5.2.6.4 扶手長度 扶手長度指扶手裝有襯墊的部分。
35、參見圖 15。使用者在輪椅上往後坐時,扶手襯墊必須能從背靠充分往前延伸,以在舒適狀態下支撐手臂。若使用膝上托盤,則扶手的長度必須能提供托盤足夠的支撐。 16 CNS 14964, T 5022 圖 15 扶手長度 5.2.7 扶手結構的前端位置 扶手結構的前端位置指背靠至扶手最前端的距離,參見圖 16。這段距離是從離地約 675 mm 的高度進行測量,用來表示如何向上接近書桌或桌子。書桌型式扶手,其背靠至扶手前端 位置的距離較短,此特殊設計可讓使用者容易向上接近書桌、寫字台面或桌子。 圖 16 扶手結構的前端位置 5.2.8 扶手間距指兩側扶手間最內緣的 距離,本測量僅對具固定式扶手的輪椅進行
36、。參見圖 17。直接熔接於輪椅車架的扶手,會因支撐襯墊的寬度,扶手襯墊的厚度將限制座椅寬度。 17 CNS 14964, T 5022 圖 17 扶手間距 扶手具有多種型式及尺寸,齊方 式測量可能不同,若使用者改變輪椅的扶手型式。使用者最適合的扶手型式,取決於個人的尺寸、需求及喜好。表 4所列的扶手特性可向製造商取得。 表 4 扶手特性 扶手 說明 可調式高度 扶手高度可視個人需求設定。 不同高度有助於轉位。 衣物防護器 防止衣物及身體與輪子接觸。 有織布及硬式兩種型式。 書桌型式 較短的扶手可接近書桌、寫字台面或桌子。 固定式 不可從輪椅上移除。 全長 從背靠向前延伸的長度相同。 轉動 可轉
37、動至另一位置 (通常為背靠支柱後方 )。 可轉開以便轉位。 可移動式 可移動以助於轉位。 傾斜 朝向輪椅前端傾斜。 縮小輪廓以便靠近書桌、寫字台面或桌子。 環繞式 經常產生較窄的輪椅全寬,但不致嚴重地減少兩扶手間的寬度。 扶手的後鎖可能遠在輪椅後方,而難以握到。 5.2.9 頭靠高度 若輪椅具頭靠, CNS 要求製造商宣告頭靠的中心點位於椅墊上方之高度。若頭靠為可調式,測試結果須指 出可放置的高度範圍。測定頭靠高度,首 18 CNS 14964, T 5022 先乘坐在類似個人所選購輪椅之 椅墊上,測量頭部後方往下到靠墊下方的椅面的距離。參見圖 18。 圖 18 頭靠墊高度 另一項令人感興趣的
38、測量是頭靠到背靠前方的距離。 雖然並未要求製造商銷售前,必 須在產品包裝中以印刷方式宣告,但消費者可以要求該資訊。由該測量結 果可得知頭靠是直接在背靠上、置於背靠前方或是置於後方。它可能為單 一數值,但頭靠若為可調式,則是一範圍之數值。 5.3 關節柔軟度 5.3.1 通則 除了個人尺寸,關節柔軟度 (手臂及腿部彎曲及挺直的程度 )也會影響與輪椅的合適性,另外保持坐姿平衡的能力也是選擇時該考量的。 髖部的柔軟度與所需座 椅至背靠的角度有關。 CNS 中,座椅平面的角度也代表座椅的傾斜度。 某些乘坐者已經發現,楔形或擠壓式的車架 (座椅可向後傾斜的輪椅 )穩定性較佳,有助於平衡。若背靠保持豎直
39、(非後仰 ),在座椅後傾斜度增加時,使用者必需 更加彎曲髖部以適合輪椅。若髖部沒有良好的彎曲性,過多的擠壓可能造 成應力問題,因為身體將無法充分彎曲以適合輪椅。 若使用者柔軟度不佳,則可能需 要一台具可調式背靠角度的輪椅,以便在背靠後傾時,座椅與背靠間的角度能更密合,以符合大腿與 軀幹間的角度。 某些型式的電動輪椅具有電動後 傾的特性。,若使用者必須獨自變換重心及姿勢,以增加乘坐耐力,卻自己無法變 換重心時,該選擇將是需要的。電動後傾的特性,也可減少使用 者必須轉移到床上休息或插入導尿管的需要,此外姿勢迅速的變換亦有助 於降低痙攣性、身體對低血壓的調解反應及反射障礙。 了解使用者膝蓋及踝關節的
40、柔軟 度也相當重要。多數製造商提供的輪椅在座椅前緣處附有腳踏板。為減少輪椅全長,這些 “較為緊貼的 ”相當靠近使用者,而要適合這些緊貼的腳踏板,使用者的膝蓋必須有良好的屈曲性。 19 CNS 14964, T 5022 5.3.2 小腿至座椅表面的角度 小腿至座椅表面的角度愈小,膝 蓋將需要愈大的屈曲性或彎曲性,若使用者膝蓋的活動性有限,則必須找 出最為符合大腿及小腿部間的角度。參見圖 19。 備考: 許多輪椅製造商向來採用不同方法來測量該角度,他們並非如圖 19般的測量小腿至椅面的角度,角度若正 確地測量,一般都大於 90。 圖 19 小腿至座椅表面的角度 5.3.3 座椅平面的角度 座椅平
41、面的角度可能是正數、負 數或零,座椅平面角度為零,表示座椅是水平的。座椅平面角度為正數, 表示座椅向下傾斜至後方,而座椅的前緣高於後緣該輪椅的使用者需有良 好的髖部屈曲性。座椅平面角度為負數,表示座椅向前傾斜而座椅的前緣 低於後緣,該輪椅使用者則需有良好的軀幹平衡能力。參見圖 20。 部分輪椅的使用者乘坐時,習慣將膝蓋蹺高於楔子上,以提 高軀幹穩定性,這麼做雖然暫時可以提高軀幹穩 定性,但長期下來則容易讓脊椎變形,而導致背部疼痛。 圖 20 座椅平面的角度 參考水平 20 CNS 14964, T 5022 5.3.4 背靠角度 背靠角度是零,表示背靠為直立 或垂直。背靠角度是正數,表示背靠為
42、後傾。參見圖 21。可大幅度後傾的背靠正數角度愈大,代表輪椅在使用時時愈可能後傾,後傾的姿勢可使髖 部屈曲性不良的使用者比較舒適。前傾姿勢的背靠其背靠角度是負數,使 用者需要較大的髖部屈曲性。背靠角度愈垂直,使用者在輪椅上將坐得愈 挺直,部分輪椅使用者較喜歡乘坐具有負數背靠角度的輪椅。 若背靠角度為可調式,製造商將訂出該角度範圍。 圖 21 背靠角度 5.4 推進技巧 5.4.1 通則 輪椅的手輪圈通常裝設於後 輪。使用者握到手輪圈的容易度,將大大影響其推動輪椅的能力。下列三項標準之測量,有助於判斷是否可順利推動輪椅。 推進輪直徑。 手輪圈直徑。 後輪軸的水平位置。 5.4.2 推進輪直徑 多
43、數輪椅具有直徑 610 mm 的推進輪及稍微小一點的手輪圈 (手推輪圈 );通常直徑為 500 530 mm,推進輪及手輪圈頂部放則位於推進的最佳位置。然而,若想在輪椅上坐較高或較 低的位置,除非有比較長或短的手臂,不然可能需要比較小或較大的輪子 。小的輪子比較有效率,若使用者的手臂比較長,則不必太過彎曲手肘及肩膀就可握到手輪圈頂部。 相反地,若使用者手 臂短小或在輪椅上需要坐得較高 (如為了腳踏板下方與地面有適當的間隙 ),則較大的輪子 (直徑 660 mm 或 710 mm)可較為靠近使用者的手。 若使用者手臂的活動性有限,手輪圈較靠近手臂將有所助益。 參考垂直 21 CNS 14964,
44、 T 5022 5.4.3 手輪圈直徑 許多運用輪椅參加 競賽的使用者已經發現,直徑較小的手輪圈 (手推輪圈 )其每一推的效率會增加。在每一 推的推進階段中,當使用者手臂向下推動及向後收靠時,均維持與手輪圈 的接觸,以完整的連續動作給予長遠的一推,可使速度增加至最大。這在 每天的推進中可能不實用,但可以較小的手輪圈進行實驗,以測定符合推進所需要的手輪圈直徑。 日常活動中,較小的手輪圈可能 會增加使用者受傷的風險,而且需要較大的施力以推進輪椅。輕微地推動 手輪圈,輪椅就會移動很遠,就像在腳踏車上使用高速檔一樣。此外,要 握到較小的手輪圈必須坐得很低,對日常生活而言可能不實用。 5.4.4 軸線的
45、水平位置 除了推進輪的尺寸之外,輪子的前後 (水平 )位置也會影響是否可以輕易握到手輪圈。軸線水平位置與使用者的關係請參見圖 22。正值表示輪子裝設於背靠與座椅平面交叉點的前方, 負值表示後輪軸位於交叉點的後方,數值範圍表示輪子可於該範圍內移動 。調整輪軸的位置通常需要工具,以拔出溝槽的螺栓,並插入可迅速鬆開的輪軸。 圖 22 輪軸的水平位置 5.4.5 不同輪子定位的優點與缺點 裝設於前方的輪子可能比較容易握到,但使用者需要較 佳的輪椅移動技巧,因為輪椅易於向後傾斜,前 輪也比較容易懸空,而單靠後輪平衡。裝設於前方的輪子另一項優點是軸 距減小,容許使用者可在狹小範圍內四處移動,此外,輪椅比較
46、不容易在 側邊斜面上轉向下坡,另外,後輪會具有較大的摩擦力,因為使用者大部分的重量落在後輪。 若輪軸的水平位置置於後方,則軸距長度會增加, 而較難握到輪子。然而,輪椅後部的穩定性會提高,較穩 定的輪椅比較不容易前輪懸空,而單靠後輪平衡,但比較不能向後傾,此 外,輪椅比較行進於側邊斜面時容易轉向下坡,另外,後輪的摩擦力較小 ,也會降低煞停性能。裝設於後方的輪子 22 CNS 14964, T 5022 可能也有前傾的問題,許多輪椅的意外事故都與向前傾斜有關。 對截肢者而言,具有置於後方的 驅動輪是不可或缺的,因為輪椅之前方重量較輕時,可能會非常不穩定。 由於許多輪椅具有可調式的後輪 軸位置,因此
47、當使用者對輪椅的操作更為熟練時,可將輪軸向前移動。 6. 手動輪椅 6.1 性能 6.1.1 通則 目前市面上有數百款手動輪椅, 開始進行比較選購的程序時,使用者應知道輪椅究竟如何的正確運作, CNS 輪椅標準指出影響輪椅性能的四個因素如下。 (a) 質量 (重量 )。 (b) 穩定性。 (c) 耐用性疲勞強度。 (d) 機動性。 針對上述性能測試,製造商會提 出一特定數值之測試結果,但沒有最小的性能數值,因此並無輪椅未通過上述測試。若輪椅於斜面上僅向後傾斜 1,那就是報告的數值。輪椅的性能 是否符合使用者能力、生活方式及環境,均由使用者自行決定。 必須了解上述性能數值所代表的 意義,使用特殊
48、輪椅的經驗,才能幫助使用者明白其它的輪椅如何運作。 藉由測試結果之比較,與你目前所使用的輪椅相較之下,其它的輪椅如何 運作。上述測試所提供的資訊,有助於在眾多輪椅中作出確實的比較,因為每一台輪椅都會以相同的方式進行測試。 6.1.2 質量 (重量 ) 6.1.2.1 輪椅有多重呢? 無論使用者喜歡坦克型或超輕量型輪椅,應該會想要知道並比較輪椅的重量。在需要開車收藏在汽車後面,或協助使用者的人需要將輪椅抬進及抬出後行李箱時,輪椅的重量將是重要的。 參見圖 23。 圖 23 對使用者而言,輪椅的重量並非僅是個人的問題 23 CNS 14964, T 5022 6.1.2.2 質量之測定 質量之測試程序請參考 CNS 13575-7 輪椅總尺度、質量及迴轉空間之測定 ,量測配備包括標準扶手、小腿靠、輪子及萬向 輪的輪椅總質量。 宣告格式 (如製造商所報告 ) 測試名稱 測試結果 具有配件的輪椅總質量 _kg未被要求於產品印刷包裝中宣告的資訊: 輪椅每一個可移動組件的質量 _kg 6.1.2.3 結果之詮釋 質量 本測試結果有助於不同廠牌輪椅的比較,運用這些結果,可判別出輕量型與重量型。重要的是,可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