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 15011-2006 Solar energy - Vocabulary (Solar thermal)《太阳能-词汇(太阳热能)》.pdf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634865 上传时间:2018-12-22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2.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CNS 15011-2006 Solar energy - Vocabulary (Solar thermal)《太阳能-词汇(太阳热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CNS 15011-2006 Solar energy - Vocabulary (Solar thermal)《太阳能-词汇(太阳热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CNS 15011-2006 Solar energy - Vocabulary (Solar thermal)《太阳能-词汇(太阳热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CNS 15011-2006 Solar energy - Vocabulary (Solar thermal)《太阳能-词汇(太阳热能)》.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CNS 15011-2006 Solar energy - Vocabulary (Solar thermal)《太阳能-词汇(太阳热能)》.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印月 95 6 月 本標準非經本局同意得翻印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 CNS 總號 號 ICS 27.160 K802215011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印 公布日期 修訂公布日期 95 6 月 13 日 月日 (共 29 頁 )太陽能詞彙(太陽熱能) Solar energy Vocabulary(Solar thermal) 目錄 節次 頁次 1. 適用範圍 .2 2. 太陽幾何學 2 3. 輻射用語和數量 .4 4. 輻射量測.8 5. 輻射特性和過程 .9 6. 室內和室外氣候.10 7. 集熱器類型10 8. 集熱器組件和相關的量.12 9. 太陽能加熱系統的類型.19 10. 系統組件和相

2、關的數值(除了集熱器之外)20 11. 非太陽能方面的特定用語21 參考資料 23 照字母順序之索引 24 2 CNS 15011, K 8022 1. 適用範圍 本標準適用於太陽能有關之基本用語。 2. 太陽幾何學 (Solar geometry) 2.1 遠日點 (aphelion) 在地球繞行太陽的軌道中,其與太陽最遠的點。 備考:在遠日點,地球距太陽大約是 152 106km。 2.2 近日點 (perihelion) 在地球繞行太陽的軌道中,其與太陽最近的點。 備考:在近日點,地球距太陽大約是 147 106km。 2.3 太陽赤緯 (solar declination) 在地球太陽

3、連線與赤道平面之間所形成之夾角(北方為正)。 備考: 太陽的赤緯在晝夜平分點的日期為零,並在 +23.45 (6 月 22 日 )和 23.45 (12月 22 日 )之間改變。 2.4 太陽方位角 (solar azimuth angle) 太陽方位 (solar azimuth) s 太陽方位角是指通過太陽中心和觀測者的天頂所形成 的大圓與地平面相交的交點之方位角。方位角通常是以正北為 0 度,角度隨著順時針方向增加,正東為90 度,正南為 180 度,正西為 270 度。 備考: 太陽的方位在早晨為負(東方的方向),在中午為 0或 180(視太陽的赤緯和地方性的緯度上間的比較值),在午後

4、為正(西方的方向)。它從地理的方位分歧,在整個的地球之上是以地平面的北點為起點順時鐘方向量測。 2.5 天頂 (zenith) 觀察者垂直上方的點。 2.6 太陽天頂角 (solar zenith angle) z 太陽與天頂方向的夾角。 2.7 太陽高度角 (solar altitude angle) 太陽仰角 (solar elevation angle) h 太陽天頂角的餘角。 zh = 90 2.8 太陽小時角 (solar hour angle) 隨時間太陽投影於赤道平面與在太陽正午時太陽投影於相同平面上之夾角。 備考: 太陽小時角變化在 24 小時中大約是 360(大約每一小時 1

5、5)。此角 3 CNS 15011, K 8022 度在早晨 為負,在午後為正,也就是 (度) 15(Hr-12),此處的 Hr是用小時表示的太陽時間。 2.9 太陽正午 (solar noon) 每日當太陽越過觀察者的子午線之當地時間。 2.10 太陽時間 (solar time) 每日的小時,以太陽橫過天空之明顯角度運行來決定,以太陽正午當參考點為12:00 h。 備考: 太陽時間標準時間 +4(Lst Lloc)+E,此處 Lst是當地時區的標準子午線, Lloc是在式子中地點的經度,而 E 是時間的方程式,其在地球繞行太陽旋轉的速率中,在太陽越過觀察者的子午線,會影響時間的擾動要列入計

6、算。此修正因子 4(Lst Lloc)+E 以分鐘表達。如果標準的時間是日光節約時間,則需另加修正。 2.11 入射角 (angle of incidence) 入射角 (incidence angle, incident angle) (直接太陽輻射)連結太陽圓盤平面的中心點到被照射表面上一點的連線與照射表面外部法線之間的夾角。 2.12 太陽追蹤器 (solar tracker) 太陽儀座 (solar mount) 太陽追蹤器 (sun tracker) 電力驅動或用手操作的可移動的支持器,可應用於相關保持太陽定向之一種裝置。 2.13 赤道追蹤器 (equatorial tracker

7、) 赤道儀座 (equatorial mount) 有一個可平行地球軸心旋轉的太陽追蹤裝置。 備考:運行的參數是太陽小時與太陽赤緯。 2.14 經緯儀追蹤器 (altazimuth tracker) 經緯儀座 (altazimuth mount) 使用太陽仰角和太陽的方位角做為移動座標之太陽追蹤裝置。 2.15 太陽路徑圖表 (sun-path diagram) 展現太陽高度對太陽方位的圖表,以顯示太陽位置做為一年中各種不同日期的時間功能。 備考 1.可使用許多同的投影方法。 2.如果太陽時間被使用,該圖表對相同緯的所有地點是有效的。 2.16 太陽角模擬器 (heliodon) 用以建築物及

8、集熱器陣列陰影評估之太陽角度的模擬器。它具有一傾斜於緯度之模型台,每天以小時計旋轉之,並設有一燈代表太陽,架設在有些距離遠之垂直軌道上,且可調整其傾角者 (赤緯 )。 2.17 太陽投影器 (solarscope) 4 CNS 15011, K 8022 與太陽角模擬器 (heliodon)類似的裝置,但是有一個具固定的水平模型表和對任何的太陽的高度與方位的可移動光源。 3. 輻射用語和數量 (Radiation terms and quantities) 3.1 輻射 (radiation) 以電磁波或粒子之形式的能量發射或傳送。 3.2 輻射能量 (radiant energy) 藉著輻射

9、傳送的能量。 3.3 輻射能通量 (radiant energy flux) 輻射通量 (radiant flux) 輻射功率 (radiant power) 輻射通量 (flux of radiation) 以輻射形式的動力發出,傳送或接收。 3.4 照射度 (irradiance) G 入射在一個表面上的輻射功率密度,亦即,表面之入 射輻射功率與該表面面積之商數,或單位表面面積之輻射能入射率。 備考:照射度以瓦特 /平方公尺表示。 (W m-2)。 3.5 照射強度 (irradiation) 輻射曝露 (radiance exposure) H 任何水平面上單位面積之入射輻射能量,常對照

10、射度以 1 小時或 1 天之時間間隔內積分而得。 備考 1. 照射以一特定時間間隔 “百萬焦耳 /平方公尺 ” (MJ m-2)表示之。 (1)。 2. 射曝 (radiant exposure)(建議使用)。 3. 日射 (insolation)(建議使用)。 註 (1) 3.6 MJ m-2=1 kWh m-2. 3.6 輻射出射度 (radiant exitance) M 平面上任一點單位面積之輻射射出量。 備考 1. 從前 稱為輻射的發射量。 2. 輻射的能量可藉由發射、反射及 /或 透射的方式離開表面。 3.7 紫外線輻射 (ultraviolet radiation) 比可見光波長

11、短(大約短於 380 nm)和比 X 射線長的電磁輻射。 備考: UVA 輻射的波長範圍為 315 nm 400 nm; UVB 輻射的波長範圍為 280 nm 315 nm; UVC 輻射(波長範圍為 280 nm X 射線)目前尚不能被太陽能技術偵測到。 3.8 可見光輻射 (visible radiation) 光 (light) 5 CNS 15011, K 8022 波長為有刺激人類的光學神經作用之輻射。 備考:通常可接受的可見光輻射波長頻帶介於 380 nm 780 nm。 3.9 紅外線輻射 (infrared radiation) 波長介於 780 nm 1 mm 之電磁輻射。

12、 3.10 短波輻射 (shortwave radiation) 波長比 3 m 短但長於 280 nm 的輻射。 3.11 長波輻射 (longwave radiation) 波長比 3 m 長的輻射,典型的來源始自於地球溫度。 備考 1. 長波射的源子如雲,大氣,地面和地球的實體。 2. 有時稱作熱射。 3.12 總輻射 (total radiation) 總入射輻射 (total incident radiation) 整體的輻射包括短波和長波輻射的總輻射。 參考:第 3.10 3.11 節。 3.13 太陽輻射 (solar radiation) 由太陽發射之輻射。 備考 1. 入射在

13、地球表面上大約 99%太陽射之波長是小於 3 m。 2. 短波射 (shortwave radiation)(建議使用)。 3. 日射 (insolation)(建議使用)。 3.14 太陽能 (solar energy) 由太陽以電磁能量的形式發射之能量。 備考 1. 太陽能 的波長區域主要是從 0.3 m 3.0 m 中。 2. 太陽能通常被認定為可經擷取或轉換以資用之太陽射能。 3.15 太陽通量 (solar flux) 源自於太陽的輻射通量。 3.16 太陽光譜 (solar spectrum) 從太陽發射的電磁輻射之波長(或頻率)分布。 3.17 直接輻射 (direct radi

14、ation) 直接太陽輻射 (direct solar radiation) 光束輻射 (beam radiation) 光束太陽輻射 (beam solar radiation) 入射在一指定的平面上之輻射,並源自於太陽圓盤平面中心上的小立體角。 備考 1. 大體上,直接太陽射是由視野角可達 6之儀器測而得。因此,包括在太陽圓盤平面周圍環日射(第 3.18 節)部分被散射的射,而太陽圓盤平面本身有大約 0.5視野角。 2. 直接射通常測在垂直的入射。 3. 在地面收到大約 99%直接太陽射包含波長範圍從 0.3 m 3 m 之中。 3.18 環日輻射 (circumsolar radiati

15、on) 6 CNS 15011, K 8022 被大氣散射之輻射,因此環日輻射的出現,發生於天空中鄰近太陽的區域。 備考:環日輻射導致日暈。 3.19 半球輻射 (hemispherical radiation) 半球太陽輻射 (hemispherical solar radiation) 在一個平的表面上,從一個 2立弳(從上述的半球) 的立體角接收之太陽輻射。 備考 1. 接收面之傾斜角及方位角需先界定,如水平面。 2. 半球太陽射是由直接太陽射和太陽漫射組成 (太陽射在大氣中散射及太陽射被地面反射)。 3. 太陽能工程師通常使用 “全天空射 ”一詞取代 “半球射 ”。假使所及之表面非水平

16、時,此種使用乃混淆之源。第 3.20 節。 3.20 全天空輻射 (global radiation) 全天空太陽輻射 (global solar radiation) 藉由一個水平平面收到的半球太陽輻射。 備考 1. 大約 99%全天空太陽射入射在地球表面,包含在波長範圍從 0.3 m 3 m 面。 2. 太陽工程師普遍使用全天空輻射用語來代替半球輻射。如果參考的表面不是水平,這種使用會是一種混淆的來源。參見第 3.19 節。 3.21 漫輻射 (diffuse radiation) 漫太陽輻射 (diffuse solar radiation) 半球太陽輻射減去直接太陽輻射。 參考:大氣輻

17、射( 3.22)。 備考 1. 為太陽能技術的目的,漫射包括散射在大氣的太陽射和被地面反射的太陽射,仰賴接收器表面的傾斜而定。 2. 接收器表面之傾斜角及方位角應予指明,如水平面。 3.22 大氣輻射 (atmospheric radiation) 由大氣發射及傳播的長波輻射。 備考:天空輻射 (sky radiation)(不建議使用)。 3.23 大氣層邊界太陽輻射 (extraterrestrial solar radiation) 在地球的大氣層邊界處接收到的太陽輻射。 3.24 太陽常數 (solar constant) 0I 當地球是位在其離太陽的平均距離 (149.5 106km

18、)時,在地球的大氣圈外面垂直於此輻射方向的平面上之太陽照射度。 備考: 太陽常數的測量值是 1367 W m-2 7 W m-2.。 3.25 直接太陽照射度 (direct solar irradiance) Gb在一平面接收器表面接收來自於太陽圓盤中心之小立體角 輻射通量對該表面面積之商,即為直接太陽照射度。 7 CNS 15011, K 8022 備考 1. 如果此平面與體角的軸成垂直,則接受到直接垂直太陽照射。 2. 直接太陽照射度以瓦特 /平方公尺 (W m-2)表示之。 3.26 半球照射度 (hemispherical irradiance) 半球太陽照射度 (hemispher

19、ical solar irradiance) G 在指定平面接收器表面上,接收自 2立弳立體角度之輻射通量對此表面面積之商數。 備考 1. 表面的傾斜角和方位角應該被述及,舉如水平線。 2. 半球照射度以瓦特 /平方公尺 (W m-2)來表達。 3. 入射太陽照射度 (incident solar radiation intensity)(不建議使用)。 4. 即時日射 (instantaneous insolation)(不建議使用)。 5. 日射 (insolation)(不建議使用)。 6. 入射輻射通量密度 (incident radiant flux density) (不建議使用)

20、。 3.27 全天空照射度 (global irradiance) 全天空太陽照射度 (global solar irradiance) 在水平面上的半球太陽照射度。 備考:它以瓦特 /平方公尺 (W m-2)來表達。 3.28 漫太陽照射度 (diffuse solar irradiance) Gd在一指定的平面接收器表面上之漫太陽照射度。 備考 1. 接收面之傾斜角及方位角需先界定,如水平面。 2. 漫太陽照射度以瓦特 /平方公尺 (W m-2)表示之。 3.29 光譜太陽照射度 (spectral solar irradiance) E 在一個給定的波長的每單位波長間隔之太陽照射度。 備

21、考:光譜太陽照射度以瓦特 /平方公尺 /微米表達。 (W m-2 m-1)。 3.30 等照射度線 (isorad) 特定時期間格內相等太陽照射度線之曲線圖。 3.31 等日照線 (isohel) 特定時期間格內相等日照時數之曲線圖。 3.32 天空溫度 (sky temperature) 在一個水平的表面所接收到的大氣長波輻射的等量黑體輻射溫度。 3.33 太陽模擬器 (solar simulator) 太陽照射度模擬器 (solar irradiance simulator) 模擬太陽輻射之人造輻射能量來源。 備考:太陽的模擬通常是由電燈或矩陣排列之燈組所提供。 4. 輻射量測 (Radi

22、ation measurement) 4.1 世界輻射參考 (World Radiometric Reference) 8 CNS 15011, K 8022 WRR 測量標準定義總照射度的 SI 單位加上不確定性小於 0.3%。 4.2 輻射計 (radiometer) 用以測量輻射的儀器。 備考:依儀器之構造而異,儀器可讀出照射度或照射強度。 4.3 全輻射計 (pyrradiometer) 在一個平面表面上從 2立弳立體角以測量總輻射(來自太陽與地球)的輻射計。 4.4 全天空輻射計 (pyranometer) 設計用來測量接收器表面上太陽照射度(含直接太 陽輻射及天空輻射)的輻射計。

23、4.5 日射計 (solarimeter) 依據 Moll-Gorczynski 熱電堆( thermopile)而設計特定的一種全天空輻射計。 備考:全天空輻射計 (pyranometer)(不建議使用)。 4.6 光譜全天空輻射計 (spectral pyranometer) 量測特定波長範圍之輻射計。 4.7 日射強度計 (pyrheliometer) 使用一準直偵測器用以測量在垂直入射下直接太陽照射度的輻射計。 備考 1. 其光譜回應大約為常,應該在波長範圍 0.3 m 3 m 中而且其可接受角應該是少於 6。 2. 日射計 (actinometer)(不建議使用)。 3. 為測量直接

24、太陽輻射各種輻射計之總稱。 4.8 視野角 (field-of-view angle) 直達日射強度計接收面的中心線與其孔徑的邊緣所形成之幾何圓錐體角度。 4.9 地面輻射計 (pyrgeometer) 測量平面接收器表面上的長波照射度的輻射計。 備考 1. 此光譜的範圍類似於大氣的長波輻射而其輻射量很微小,地面輻射計的光譜反應主要地取決於作為保護它的圓頂接收表面的材料。 2. 測量有效地射(地表反射輻射)各種輻射計之通稱。 4.10 感光日照儀 (heliograph) 當太陽輻射達到充足的強度,足以投下明顯的陰影時,可記錄時間間隔的儀器。 備考 1. 建議之直接照射門檻值(閥值)為 (12

25、024)W m-2。 2. 記錄日照時間,由太陽光線在感光記錄材料(如藍晒紙)上反應作用測得日照強度之儀器。 4.11 遮光圓盤 (shade disk) 可移動的圓盤,架設在輻射計接收器一段固定的距離上,用來遮蔽接收器之直射太陽輻射。 4.12 遮光環 (shade ring) 平行於地球赤道平面的環,用來遮蔽輻射計接收器之直射太陽輻射。 備考:此環必須定期調整,以補償在太陽赤緯的季節性改變。 9 CNS 15011, K 8022 5. 輻射特性和過程 (Radiation properties and processes) 5.1 吸收比 (absorptance) 吸收因子 (abso

26、rption factor) 表面所吸收之輻射通量與入射輻射之比率,即為吸收比。 備考:吸收比可適用於一個單一波長或是一波長範圍。 5.2 發射率 (emittance) 在相同溫度下一物體對一完全輻射體(黑體)之輻射發射量之比率。 備考 1. 此用語時常可與發射率 (emissivity)一起交換使用。 2. 發射率可適用於一個單一波長或是一波長範圍。 5.3 反射率 (reflectance) 反射因子 (reflection factor) 從一表面反射之輻射通量與其入射輻射之比率,即為反射率。 備考:反射率可應用在單一波長或某波長範圍。 5.4 反照率 (albedo) 被一表面反射之

27、輻射通量 (輻射或發光能源 )與入射在該表面輻射之比率,即為反照率。 備考: 此為一定義表面區域(通常是地球或雲層)的平均反射率之一般用語;並不鼓勵使用在相關技術應用上,此處更好的用語是反射率。 5.5 透射率 (transmittance) 透射因子 (transmission factor) 通過一物體之輻射通量與其入射輻射之比率,即為透射率。 備考:透射率可適用於一個單一波長或是一波長範圍。 5.6 非選擇性表面 (nonselective surface) 反射率、吸收比、透射率及發射率等光學的性質均具 光譜均一性之表面,且對短波及長波輻射亦具波長之獨立性,即為非選擇性表面。 5.7

28、選擇性表面 (selective surface) 表面的光學反射率、吸收比、透射率和發射率是依賴波長而定的。 備考: 在長波範圍中有低發射率的和在短波範圍中有高吸收比的表面,經常被使用在太陽能集熱器應用上。 5.8 大氣光程 (optical air mass) AM 一天體光束穿越過大氣層到海平面的路徑長度量測, 以其沿著垂直方向路徑到海平面之長度值表示之。 備考 1. 大氣光程因太陽的高度角和地方性的氣壓壓力而變化,並隨海拔高度而 10 CNS 15011, K 8022 改變。對於一個 62或更低的太陽天頂角 (z ),與地方性大氣壓力 (p),此處 p0是標準大氣的壓力, AMzpp

29、 cos/(0)。 2. 在氣象學使用中,應該予以區別大氣光程和用語氣團,以標示出一個大氣的廣泛物體之物理性質,特別是溫度和濕度,在一水平面上,大氣光程僅有小且連續之變化。 5.9 大氣衰減 (atmospheric attenuation) 太陽輻射衰減 (attenuation of solar radiation) 當一光束輻射穿過大氣層而傳播時,肇因於大氣成分 引起的吸收或散射,使其輻射通量密度減少。 5.10 散射 (scattering) 散射過程中,光束與物質的輻射交互作用和其波長有關,散射時其輻射波之方向會改變,但其總能量及波長不會改變。 5.11 大氣吸收 (atmosphe

30、ric absorption) 太陽輻射特定波長的吸收,大多是由於溼度,大氣的氣體和污染物質。 6. 室內和室外氣候 (Indoor and outdoor climates) 6.1 環境空氣 (ambient air) 圍繞在一熱能儲存裝置、太陽能集熱器或任何可考慮使用之物質周圍空間 (室內或室外 )之空氣。 6.2 風速 (wind speed) W (氣象學)空氣流動速度。 備考: 風速是在區域性的地面水平面上 10m 高度以一風速計測量而得,周圍地面須為平坦與開放的,亦即,在任何障礙和風速計之間的水平距離至少是 10 倍障礙物的高度。 6.3 周圍空氣流動速度 (surroundin

31、g air speed) 在集熱器或系統附近的特定地點所量測之風速。 7.集熱器類型 (Collector types) 7.1 太陽能集熱器 (solar collector) 太陽熱量集熱器 (solar thermal collector) 設計來吸收太陽輻射能,並將此熱能傳至通過內部之流體的裝置。 備考 1. 用語面板不建議使用,以避免與光電伏儀錶板( photovoltaic panels)可能之混亂。 2. 面板 (panel)(不建議使用)。 3. 太陽電池板 (solar panel)(不建議使用)。 7.2 液體加熱集熱器 (liquid heating collector)

32、 液體集熱器 (liquid collector) 使用液體作為熱傳流體之太陽能集熱器。 11 CNS 15011, K 8022 7.3 空氣集熱器 (air collector) 空氣加熱集熱器 (air heating collector) 用空氣作為熱傳流體之太陽能集熱器。 7.4 平板式集熱器 (flat-plate collector) 吸收表面本質上為平面的非集中式太陽能集熱器。 7.5 無面蓋式集熱器 (unglazed collector) 吸收器上無面蓋的太陽能集熱器。 7.6 集中式集熱器 (concentrating collector) 利用反射鏡,透鏡或其他光學元件

33、,改變太陽輻射方 向並使其通過一孔徑,將熱能聚集投射在吸收器上的太陽能集熱器。 備考: 一平板式集熱 器設有一面鏡子或管子後面具有反射器之抽真空管狀集熱器,即為集中式集熱器。 7.7 線焦點集熱器 (line-focus collector) 僅在一平面上,集中太陽輻射產生一個線焦點的集中式集熱器。 7.8 拋物線槽式集熱器 (parabolic-trough collector) 經由有一個拋物線橫切面的圓柱形反射鏡聚焦太陽輻射之線焦點集熱器。 7.9 點焦點集熱器 (point-focus collector) 實質聚焦太陽輻射到一點之集中式集熱器。 7.10 拋物線反射碟集熱器 (par

34、abolic-dish collector) 有一個拋物線反射碟形狀的反射器之點焦點集熱器。 7.11 非成像式集熱器 (non-imaging collector) 集中太陽輻射到一相對地小的接收器之上並不引導太陽輻 射前至焦點之集中式集熱器,也就是說,並不在接收器上形成一個太陽的影像。 7.12 混合拋物線集中器的集熱器 (compound parabolic concentrator collector) CPC 集熱器 (CPC collector) 利用拋物線形反射器之弧形以集中太陽輻射之非成像式集熱器。 備考 1. 拋物線的片段 反射所有的入射輻射橫跨在寬廣界限的入射角範圍裡面的孔

35、徑上;此界限定義為集中器的可接受角度。 2. 即使其幾何圖形學可能不同於拋物線,用語 CPC 一詞仍被應用於許多非成像式集中器。 7.13 小面化集熱器 (faceted collector) 使用許多平板反射單元以集中太陽輻射在一個小區域或沿 著一條瘦長頻帶的集中式集熱器。 7.14 菲涅耳集熱器 (Fresnel collector) 使用一個 Fresnel 透鏡(平面透鏡)以聚焦太陽輻射到一個接收器上之集中式集熱器。 7.15 追蹤式集熱器 (tracking collector) 在白晝期間跟隨著太陽的明顯運行而移動之太陽能集熱器,對於一個或二個軸 12 CNS 15011, K 8

36、022 旋轉。 備考:追蹤的類型有單軸追蹤或雙軸追蹤。 7.16 抽真空式集熱器 (evacuated collector) 吸收器與面蓋之間的空間被抽真空的集熱器。 備考:此集熱器的效能高度地仰賴被抽成真空的空間壓力而定。 7.17 真空管式集熱器 (evacuated tube collector) 真空管狀集熱器 (evacuated tubular collector) 與管壁與吸收器間具有抽成真空之空間 使用透明管 (通常是玻璃的 )之抽真空型式集熱器。 備考:吸收器可能由一個內管或另外的形狀所組成,預定用來排除熱能。 7.18 百葉簾式集熱器 (venetian blind col

37、lector) 加熱空氣的太陽能集熱器,在其中可移動葉片被用來吸收或反射輻射能量 8. 集熱器組件和相關的量 (Collector components and related quantities) 8.1 吸收器 (absorber) 太陽能集熱器的組件,用來吸收輻射能量和轉移此能量成為熱進入流體之中。 8.2 吸收器平板 (absorber plate) 實質平面形狀的吸收器。 8.3 接收器 (receiver) 太陽輻射最後被傳入或重新傳入之(集中式集熱器) 部件,包含吸收器和輻射一定能通過的任何組合之鑲嵌玻璃。 8.4 集熱器蓋板 (collector cover) (太陽能集熱器

38、)透明的(或半透明的)材料或遮蓋 吸收器以減少熱能損失且提供氣候保護之材料。 8.5 孔徑 (aperture) (太陽能集熱器)非集中式太陽能輻射可經過其中而進入之通口。 8.6 孔徑面積 (aperture area) Aa (太陽能集熱器) 非集中式太陽能輻射可經過其中 (太陽能集熱器 )進入集熱器時通口之最大投射面積。 參見圖 1 到圖 3。 備考: 孔徑面積不包 括當此輻射是從上述孔徑面積所定義之投影平面的垂直方向射入時,任何遮蔽太陽輻射之可穿透的部分。 13 CNS 15011, K 8022 圖 1 平板式集熱器的孔徑面積 Aa L2 W2 圖 2 無反射鏡之管狀集熱器的孔徑面積

39、 Aa= L2 d N L2管子未被遮蔽、平行及可穿透部分的長度 d 可穿透管子的內徑 N 管子的數目 14 CNS 15011, K 8022 圖 3 兩種集中式集熱器的孔徑面積 (a) 有反射鏡之平板式集熱器 Aa= L2 W2 圖例 1 反射鏡 L2參見圖 W2曝露的反射鏡之寬度 (b) 有反射鏡之管狀集熱器 Aa= L2 W2L2曝露的反射鏡之長度 W2曝露的反射鏡之寬度 15 CNS 15011, K 8022 8.7 總集熱器面積 (gross collector area) AG(太陽能集熱器)完整集熱器的最大投影區域,排除 任何架設與連結流體管道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參見圖 4

40、圖 4 總集熱器面積 (a) 平板式集熱器 (b) 管狀集熱器 AG= L1 W1 圖例 1. 蓋板 2. 吸收器 3. 箱盒 4. 入口 /出口 L1除了固定的托座與管子連接部分外之最大長度 W1除了固定的托座與管子連接部分外之最大寬度 16 CNS 15011, K 8022 8.8 總集熱器陣列面積 (gross collector array area) (集熱器陣列)個別集熱器的總集熱器面積之總和。 8.9 吸收器面積 (absorber area) AA(非集中太陽能式集熱器)一吸收器的最大投影面積。 見圖 5 和圖 6 備考: 吸收器面積不 包括當此輻射是從上述孔徑面積所定義之投

41、影平面的垂直方向射入時,任何不被太陽輻射達到的吸收部分。 圖 5 平板式集熱器的吸收面積 AA= (Z L3 W3) + Z W4 (L4+ L5) + (2 W6 L6) Z 吸收器葉片的數目 L3吸收器葉片的長度 W3吸收器葉片的寬度 W4, W6, L4, L5, L6:參見圖 17 CNS 15011, K 8022 圖 6 管狀集熱器的吸收面積 AA= N (L3 W3) + N W4 (L4+ L5) N 管子的數目 L3吸收器的長度 W3吸收器的寬度或直徑 W4 L4, L5:參見圖 8.10 吸收器面積 (absorber area) AA(集中式太陽能集熱器)被設計以吸收太陽

42、輻射的吸收器之表面面積。 備考 1. 吸收器面積包括任何永久變地遮蔽太陽射的吸收部分。 2. 圖 3 中顯示的二種集中式集熱器之吸收器面積與被藉由去除各別鏡子而獲得的對應非集中式集熱器之面積是相等的。因此其可如圖 5 和圖6 所指予以計算。然而,在配置管狀吸收器(參見圖 6 左半部)的管狀集熱器的情況下,其投影面積必須被整個管面積所替換。 8.11 流體入口溫度 (fluid inlet temperature) ti 18 CNS 15011, K 8022 (熱傳流體)在集熱器流入口之溫度。 8.12 流體出口溫度 (fluid outlet temperature) te(熱傳流體)在集

43、熱器流出口之溫度。 8.13 停滯 (stagnation) 集熱器或系統之熱能,不被熱傳流體移走之狀態。 8.14 穩定狀態 (steady state) 當集熱器之熱移失加上熱損失的速率等於太陽能之輸入速率時的狀態。 8.15 集熱器效率 (collector efficiency) (太陽熱量集熱器)在穩定狀態與同一特定時間區內,被熱流體所移走的熱量除以集熱器面積(總額,吸收器或孔徑)與太陽入射強度的乘積之比值。 備考:集熱器效率也可被定義在不穩定態之下。 8.16 零熱漏集熱器效率 (zero-loss collector efficiency) 0 當平均流體溫度或入口流體溫度(視被

44、選擇的集熱器平衡而定)與環境空氣溫度相等時之集熱器的效率。 8.17 集熱器熱移除因子 (collector heat-removal factor) FR藉著一太陽能集熱器遞送的能量與如果整個吸收器是處在 流體的入口溫度而原會被遞送的能量之比率。 備考: FR= F F“.(參見第 8.18 8.19 節 )。 8.18 集熱器效率因子 (collector efficiency factor) F 藉著一太陽能集熱器遞送的能量與如果整個吸收器是處在 集熱器中平均流體溫度而原會被遞送的能量之比率。 8.19 集熱器流動因子 (collector flow factor) F“ 藉著一太陽能集

45、熱器遞送的能量與如果在集熱器中平均流 體溫度等於流體的入口溫度而原會被遞送的能量之比率。 8.20 輻射通量集中比率 (flux concentration ratio) 在一集中式集熱器吸收器上的照射度與集熱器孔徑上的照射度之比率。 8.21 幾何集中比率 (geometric concentration ratio) 一集中式集熱器孔徑面積與吸收器面積之比率。 8.22 追蹤誤差 (tracking error) (單軸追蹤集熱器)在垂直於旋轉軸的平面中測量到介於集熱器的真實位置和相對於太陽的要求位置之間的角偏差( angular deviation)。 8.23 追蹤誤差 (tracki

46、ng error) (雙軸追蹤集熱器)孔徑的法向量與集熱器到太陽的向量之間的角度。 19 CNS 15011, K 8022 9. 太陽能加熱系統的類型 (Types of solar heating systems) 9.1 太陽能加熱系統 (solar heating system) 為了熱能量的遞送而由太陽能集熱器與其他的組件所組成之系統。 9.2 僅用太陽能的系統 (solar-only system) 沒有任何輔助加熱來源之太陽能加熱系統。 9.3 另有輔助能源的太陽能系統 (solar-plus-supplementary system) 在一個整合的方法中,太陽能和輔助能量都利用

47、之太 陽能加熱系統,且不依賴太陽能是否可得能夠提供特定的加熱服務。 9.4 太陽能預熱系統 (solar preheat system) 用於預熱進入其他類型加熱器的水或空氣的太陽能加熱系統。 9.5 系列串聯系統 (series-connected system) 在太陽能加熱系統之中,傳送將被加熱的流體直接從 供應點由加熱器到儲存裝置或到使用一個輔助熱源的加熱器或到使用點。 9.6 整體集熱器儲存系統 (integral collector-storage system) ICS 系統 (ICS system) 在太陽能加熱系統中太陽能集熱器亦當做一個熱(水)儲存裝置。 9.7 循環系統

48、(circulating system) 在操作期間,系統中熱傳流體在集熱器與一儲存裝置或熱交換器之間循環。 備考:循環是經由一個泵( pump)或風扇或藉著自然對流的方法完成的。 9.8 強制循環系統 (forced-circulation system) 利用一個泵( pump)或一風扇以循環熱傳流體到集熱器之系統。 9.9 熱虹吸系統 (thermosiphon system) 在集熱器與儲存裝置之間或集熱器與熱交換器之間, 僅利用熱傳流體的密度變化以達成循環之系統。 9.10 直接系統 (direct system) 太陽能加熱系統,被加熱的水最後將會被使用者耗盡或直接地經過集熱器循環

49、至使用者處。 9.11 間接系統 (indirect system) 太陽能加熱系統中,水最後被使用者耗盡或經過集熱器循環至使用者處,除了水以外之熱傳流體仍在。 9.12 封閉系統 (closed system) 密封系統 (sealed system) 無開口系統 (unvented system) 系統中熱傳流體與大氣完全隔離。 9.13 開放系統 (open system) 系統中熱傳流體是與大氣廣泛地接觸。 參考:開放系統第 9.14 節。 9.14 開放系統(美國式) (open system US) 20 CNS 15011, K 8022 符合第 9.13 節之開放系統或符合第 9.15 節之開口系統。 9.15 開口系統 (vented sys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际标准 > 其他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