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7 及答案与解析单项选择题第 1-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 (2013 年真题) 甲使用暴力劫取国有档案,人民法院根据我国刑法第 329 条“抢夺、窃取国家所有的档案的,处” 的规定,判决甲犯抢夺国有档案罪。本案中,法院的解释属于(A)司法解释(B)文理解释(C)目的解释(D)扩大解释2 (2012 年真题) 警察甲因公民吴某举报自己受贿而怀恨在心,遂用他人手机向某军官发了一条短信,捏造吴某与其妻子同居。该军官信任自己的妻子,未予理睬。甲的
2、行为(A)构成诽谤罪(B)构成诬告陷害罪(C)构成报复陷害罪(D)不构成犯罪3 (2012 年真题) 下列犯罪属于纯正的不作为犯的是(A)重婚罪(B)遗弃罪(C)绑架罪(D)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4 (2014 年真题) 甲醉酒驾驶,撞死一行人后逃逸,在被追赶时精神病复发。对甲(A)不追究刑事责任(B)应当追究刑事责任(C)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D)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5 (2014 年真题) 甲和乙意图置常某于死地,甲持匕首向常某刺去,常某急忙躲闪,匕首刺中了乙,乙流血过多死亡。甲的行为应认定为(A)故意杀人罪(既遂)(B)过失致人死亡罪(C)故意杀人罪
3、(未遂)(D)故意杀人罪(未遂) 和过失致人死亡罪6 (2013 年真题) 甲为泄愤,教唆乙炸毁某公司办公楼,乙因害怕没有实施爆炸。对甲的行为(A)应以教唆罪定罪处罚(B)应认定为爆炸罪的犯意表示(C)应以爆炸罪定罪,但应当免除处罚(D)应以爆炸罪定罪,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7 (2009 年真题) 甲盗割正在使用中的通讯电缆致通讯中断,既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也符合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犯罪构成。甲的犯罪属于(A)吸收犯(B)连续犯(C)牵连犯(D)想象竞合犯8 (2013 年真题) 下列选项中,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罚金规定的是(A)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B)不允许未成年人罪犯的
4、监护人代为垫付罚金(C)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不缴纳罚金的,应改判为有期徒刑(D)由于不能抗拒的灾祸,确实不能缴纳罚金的,应免除罚金9 (2013 年真题) 下列情形中,符合假释的罪刑条件的是(A)甲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0 年(B)乙因故意伤害罪被有期徒刑 15 年(C)丙因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 6 个月(D)丁因参加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无期徒刑10 (2014 年真题) 下列行为中,应以间谍罪(既遂) 定罪处罚的是(A)甲非法获取国家秘密后,出售给外国间谍组织(B)乙在境外参加外国间谍组织,回国后没来得及从事搜集情报工作即被抓获(C)丙为境外的公司刺探国内公司的相关商业秘密,尚未送出该
5、秘密即被抓获(D)丁将通过职务行为获得的国家秘密上传到互联网上,该秘密被外国间谍组织获取11 (2013 年真题) 甲驾驶货车途经某村庄时,刮倒了路边的赵某。甲从后视镜中看见赵某被拖挂在车后,但为逃避责任继续行驶,致赵某被拖死。甲的行为构成(A)交通肇事罪(B)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C)故意杀人罪(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12 (2012 年真题) 下列情形中,应当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的是(A)甲销售盗版图书,违法所得 20 万元(B)乙开办公司专门为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违法所得 20 万元(C)丙公司未经证监会批准,非法从事证券业务,违法所得 100 万元(D)丁开办废品站专门从盗
6、窃犯罪分子手中收购赃物,倒卖牟利,违法所得 20万元13 (2013 年真题) 甲收买被拐卖的张某后,为让其心甘情愿地做自己的妻子,强行与张某发生了性关系。对甲的行为(A)应以强奸罪定罪处罚(B)应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定罪处罚(C)应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与强奸罪数罪并罚(D)应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与强奸罪择一重罪定罪处罚14 (2014 年真题) 药剂师甲明知不含毒品成分的药品已经过期失效,仍冒充为毒品卖给乙,乙将“ 毒品” 卖给吸毒人员。本案中(A)甲和乙均构成诈骗罪(B)甲和乙均构成贩卖毒品罪(C)甲构成诈骗罪,乙构成贩卖毒品罪(D)甲构成销售假药罪,乙构成诈骗罪15 (2013 年真题)
7、 甲明知男友乙实施了抢劫商店的行为,但为了掩盖乙的犯罪事实,在法庭审理时,作证说案发时乙在家中。对甲的行为应认定为(A)窝藏罪(B)包庇罪(C)伪证罪(D)徇私枉法罪16 (2014 年真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渎职罪的是(A)贪污罪(B)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C)医疗事故罪(D)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多项选择题第 21-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7 (2014 年真题) 犯罪嫌疑人协助司法机关抓获其他犯罪嫌疑人的下列情形中,可认定为立功的有(A)带领侦查人员抓获
8、其他犯罪嫌疑人的(B)按照司法机关的安排,当场指认其他犯罪嫌疑人的(C)提供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藏匿地点的(D)按照司法机关的安排,打电话将其他犯罪嫌疑人约至指定地点的18 (2012 年真题) 甲利用职务之便,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巨大。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其罪刑的法定幅度为 5 年以上有期徒刑。关于本案,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A)该案的追诉期限为 5 年(B)该案的追诉期限为 15 年(C)如果甲在公安机关侦查期间内逃跑,则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D)该案如果超过追诉期限,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仍可追诉19 (2012 年真题)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中的“ 传销活动” 的特征包括(A
9、)目的是骗取他人财物(B)参加者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开展活动(C)付酬或者返利以参加者发展的人数数量为依据(D)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20 (2014 年真题) 甲在长途汽车站窃得他人挎包一个,事后发现包内有现金 2 000元、海洛因 200 克、手枪一把,遂将海洛因和手枪藏匿家中。甲的行为构成(A)盗窃罪(B)盗窃枪支罪(C)非法持有枪支罪(D)非法持有毒品罪21 (2013 年真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挪用公款“ 归个人使用” 的有(A)甲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一有限责任公司使用,自己未从中牟利(B)乙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某街道办企业使用,自己从中收取利息
10、(C)丙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某国有企业使用,自己未从中获利(D)丁将公款借给朋友,供该朋友的孩子出国留学简答题第 26-27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2 (2014 年真题) 简述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关系。23 (2010 年真题) 简述防卫过当的成立条件。24 (2008 年真题) 简述刑罚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的概念及相互关系。25 (2013 年真题) 简述诽谤罪的构成要件。26 (2010 年真题) 简述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法条分析题第 29 小题,10 分。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刑法理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7 (2013 年真题
11、) 我国刑法第 24 条规定:“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请分析:(1)本条文中 “犯罪过程”的含义。(2)本条文中 “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含义。(3)如果行为人将被害人砍成重伤后,放弃杀人意图并将被害人送往医院救治的,避免了死亡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应如何认定?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7 答案与解析单项选择题第 1-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
12、母涂黑。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刑法的体系和解释。扩大解释是指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作出超过字面意思的解释。本题中,法院将暴力劫取国有档案的行为解释为构成抢夺国有档案罪,属于扩大解释。故本题选 D。【知识模块】 绪 论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定义。诽谤罪的核心是捏造并散布所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本题中吴某有捏造但没有散布。A 选项错误。诬告陷害罪的核心是捏造事实诬告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本题吴某并未有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想法和行为。B选项错误。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
13、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本题吴某发短信的行为并未滥用职权。C 选项错误。事实上,甲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根据刑法第 13 条,应该认定为不构成犯罪。故本题选 D。【知识模块】 犯罪概念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危害行为。纯正不作为犯(或称真正不作为犯),指行为人行为构成了法定的犯罪行为本身就是不作为的犯罪,如遗弃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等。其“纯正性”在于:人的行为形式与法定的犯罪行为形式是一致的,即都是不作为。纯正不作为犯是适用法律认定犯罪的常态问题,因为在行为形式方面一致,没有任何障碍或特别之处。故本题选 B。而不纯正不作为犯(或称不真正不
14、作为犯),指行为人因不作为而构成了法定犯罪行为本身应是作为的犯罪,例如因不作为而构成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等。【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刑事责任能力。根据刑法第 18 条第 4 款的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也就是说,醉酒的人犯罪,与普通人犯罪一样承担刑事责任。故本题选 B。【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刑法上的认识错误、第五章第二节中的犯罪既遂的概念和标准。甲和乙意图置常某于死地,甲持匕首向常某刺去,常某急忙躲闪,匕首剌中了乙,甲属于刑法上的认识错误中的行为偏差。行为偏差又叫做目标打击错误、打击错误,指行为人预
15、想打击的目标与实际打击的目标不一致。如甲欲杀张三,朝张三射击却击中张三身旁的李四。从表面上看,这也是对象错误,但它不是因为辨认错误,而是因为行为本身的误差。这是一种客观行为错误,而不是主观认识错误。对行为误差一般也采取法定符合说,即适用对象辨认错误的认定方法解决。假如预想打击的目标与(因行为偏差)实际打击的目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一致,不妨害行为人对误击的目标承担故意罪责;假如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不一致,则阻却对误击的目标承担故意罪责。犯罪既遂,指犯罪人的行为完整地实现了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的事实。例如,张三要杀李四且将李四杀死,就完全实现了“故意杀人且已将人杀死”这一法定犯罪构成事实
16、,把张三杀人的事实与法定的杀人罪构成“对号入座”,就应判定张三故意杀人罪既遂。对与甲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既遂)的全部要件。故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教唆犯,指教唆他人实行犯罪的人。对教唆犯按照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起主要作用的,按主犯处罚:仅起到次要作用的,按从犯处罚。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教唆犯独自构成犯罪,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教唆不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教唆犯虽然具有独立的犯罪性或可罚性,却不是独立的罪名。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所教唆的犯罪确定罪名。故本题选 D。【知
17、识模块】 共同犯罪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想象竞合犯。想象竞合犯,指行为人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况。例如甲偷盗机场的照明灯装饰歌厅,一个偷盗行为同时触犯盗窃罪和破坏交通设施罪。本题中,甲盗割正在使用中的通讯电缆致通讯中断,既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也符合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犯罪构成,属于想象竞合犯的情形。故本题选 D。【知识模块】 罪数形态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附加刑。罚金是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或者犯罪的单位向国家缴纳一定金钱的刑罚方法,属于财产刑。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罚金的适用方式有四种:选处罚金,单处罚金,并处罚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根据刑
18、法的有关规定,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如果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缴纳确实有困难的,可以酌情减少或者免除。故本题选 A。【知识模块】 刑罚概述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假释的条件。假释是对犯罪分子附条件地提前释放,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继续执行未执行的部分刑罚的可能性。正是假释的这一基本特点,决定了假释只能适用于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其他种类的刑罚,或因性质决定而不存在假释可能(死刑立即执行),或因执行方式决定而不能直接适用假释(死刑缓期执行)
19、,或因刑期较短而不具有适用假释的实际意义(拘役),或因仅在监外执行、限制部分自由而没有必要适用假释(管制)。另外,根据刑法 的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故本题选 B。【知识模块】 刑罚执行制度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间谍罪。间谍罪即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要注意区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和间谍罪的界限,区分的关键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明知对方是间谍组织而为其窃
20、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如果明知,构成间谍罪,如果不明知,则构成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A 选项不明知对方是间谍组织,不构成间谍罪。B 选项中,乙参加了间谍组织,虽然回国后没来得及从事搜集情报工作,但已构成间谍罪(既遂)。B 选项正确。C 选项、D 选项均不符合间谍罪的要件。故本题选B。【知识模块】 危害国家安全罪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交通肇事罪。本题标准答案为 C,理由是:交通肇事后明知拖带被害人而罔顾一切逃跑,致被害人死亡的,以故意杀人罪论处。本题答案有重大争议。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内发生
21、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如果行为人在肇事后将被害人转移或者藏匿使其不能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或者在肇事后明知拖带着被害人而不管不顾逃跑的,应当以交通肇事罪和触犯的其他罪名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故一般认为本题选 B,即按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考试分析的相关内容也支持 B 选项。但值得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
22、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依据该条的立法精神,肇事后明知拖带着被害人而不管不顾逃跑的,似乎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况构成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对此考生应全面掌握,以后的考题中应该不会再出现有争议的题目。【知识模块】 危害公共安全罪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非法经营罪。非法经营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非法经营,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A 选项甲构成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B 选项乙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D 选项丁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故本题选 C。【知识模块】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收买被拐卖的妇女、
23、儿童罪是指不以出卖为目的,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行为。本罪的犯罪客体是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犯罪对象是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行为。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对于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依照强奸罪与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进行数罪并罚。本题中,甲收买被拐卖的张某后,为让其心甘情愿地做自己的妻子,强行与张某发生了性关系,应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与强奸罪数罪并罚。故本题选C。【知识模块】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诈骗罪、贩卖毒品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
24、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是指明知是毒品而故意实施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的行为。本题中,根据主客观相一致原则,甲构成诈骗罪,乙构成贩卖毒品罪。原因在于,药剂师明知该药品不含毒品成分而将其卖给乙骗取财物,其行为构成诈骗而非贩卖毒品。而乙以贩卖毒品的故意将客观上不含毒品成分的药品卖给吸毒人员,构成贩卖毒品罪,但属于对象不能犯未遂。故本题选 C。【知识模块】 侵犯财产罪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窝藏、包庇罪、伪证罪、徇私枉法罪。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蔽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
25、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在刑事诉讼中,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其受到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使其不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本题中,在法庭审理时,甲为了掩盖乙的犯罪事实作证说案发时乙在家中,属于隐匿罪证的行为。甲的行为构成伪证罪。故本题选 C。【知识模块】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渎职罪概述。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妨碍国家管理活
26、动,致使公共财产或者国家与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徇私枉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私放在押人员罪、食品监管渎职罪、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等犯罪均属于渎职罪范畴。故本题选 D。另,贪污罪属于贪污贿赂犯罪,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医疗事故罪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知识模块】 渎职罪多项选择题第 21-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7 【正确答案】 A,
27、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立功。所谓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行为。根据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立功包括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具体包括:(1)带领侦查人员抓获其他犯罪嫌疑人的;(2)按照司法机关的安排,当场指认其他犯罪嫌疑人的;(3)提供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藏匿地点的:(4)按照司法机关的安排,打电话将其他犯罪嫌疑人约至指定地点的。故本题全选。【知识模块】 量 刑18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追诉期限。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 5 年有期徒
28、刑的,经过 5 年;(2)法定最高刑为 5 年以上不满 10 年有期徒刑的,经过 10 年;(3)法定最高刑为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 15 年;(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 20 年。如果 20 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另外,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故本题选 BC。【知识模块】 刑罚消灭制度1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是指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
29、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传销活动的行为。故本题全选。【知识模块】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20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盗窃罪、非法持有枪支罪、非法持有毒品罪。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枪支、弹药的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行为。所谓非法持有枪支,是指不符合配备、配置枪支、弹
30、药条件的人员,违反枪支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擅自持有枪支、弹药的行为。非法持有毒品罪是指违反国家毒品管理法规,非法持有毒品且数量较大的行为。甲在长途汽车站窃得他人挎包一个,事后发现包内有现金 2 000 元,其行为构成盗窃罪。由于甲在行窃时并不知包内有枪支,不构成盗窃枪支罪。但在盗窃之后,将海洛因和手枪藏匿家中,则新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非法持有毒品罪。故本题选 ACD。【知识模块】 侵犯财产罪21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挪用公款罪。2002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规定,所谓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是指:“(一)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
31、使用的;(二)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三)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几种情形。这一解释,不再区分单位是否具备法人资格,将公款挪出后的使用人进一步扩大到任何性质的单位,无论其是否具备法人资格,只要以个人名义实施或者谋取个人利益,符合其他条件的,也可以认定为挪用公款罪。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以个人名义将公款挪用给其他单位使用是个人非法支配公款: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是个人假借单位名义,仍然是个人非法支配单位公款。因此,这一立法解释实际上是以“个人非法支配公款(而非单位支配公款)”作为认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标准。故本题选
32、BCD。【知识模块】 贪污贿赂罪简答题第 26-27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2 【正确答案】 二者的相似点:都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都不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二者的不同点:(1)对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有所不同,根据刑法的规定,过于自信的过失是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间接故意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可见,间接故意的认识程度较高。(2)对危害结果所持的态度不同。过于自信的过失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否定态度,危害结果的发生,是违背行为人意愿的。因此,行为人为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往往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并且也有避免危害结果的客观根据。而间
33、接故意的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即危害结果发生也罢,不发生也罢,都不在乎,甚至纵容危害结果发生。因此,行为人对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往往持消极的态度,并且没有避免危害结果的措施和根据;或者纯凭侥幸。【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犯罪故意、犯罪过失。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都预见到了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也都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但二者在对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对危害结果所持的态度上又有明显的不同。希望考生认真理解掌握。【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23 【正确答案】 防卫过当,指正当防卫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防卫过当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起因条件是,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2)时间
34、条件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进行防卫。(3)对象条件是,防卫行为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4)主观条件是,防卫必须是基于保护合法权利免受不法侵害的目的。(5)限度条件是,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防卫过当的基本特征是客观上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具有社会危害性;主观上对造成的过分损害存在过失甚至故意,具有罪过性,属于滥用防卫权对不法侵害人造成过分损害的非法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防卫过当具有“防卫”性质,即具备了针对不法侵害事实防卫的基本条件,只是因为欠缺正当防卫的合理适度条件造成过分损害而构成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此为一重要考点。【知识
35、模块】 正当化事由24 【正确答案】 适用刑罚,除了出于对罪犯进行报应之外,还具有预防再次犯罪的目的。迄今为止所出现的预防犯罪目的,大体上可以分为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两大类。所谓特殊预防,就是通过刑罚适用,预防犯罪人重新犯罪。所谓一般预防,就是通过对犯罪人适用刑罚,预防尚未犯罪的人实施犯罪。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关系:我国刑罚目的之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对任何一个犯罪人适用刑罚,都包含着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的目的。法律在对犯罪分子判处刑罚时,既要考虑特殊预防的需要,又要考虑一般预防的需要,使判决符合这两方面的要求,不能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刑罚的目的。
36、适用刑罚,除了出于对罪犯进行报应之外,还具有预防再次犯罪的目的。因为,刑罚在广义上是出于防止犯罪的目的而科处的一种预防教育手段。与刑罚报应观念主张的“因为实施了犯罪,所以要科处刑罚”的立场相对,预防犯罪目的是基于“为了不再犯罪,所以要科处刑罚”的观念而提出来的。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的概念、主要内容及相互关系,是重要的考点。【知识模块】 刑罚概述25 【正确答案】 诽谤罪是指捏造并公开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与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单位不能构成本罪。本罪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并公开散
37、布某种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与名誉的行为。本罪主观要件必须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的名誉。【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诽谤罪。诽谤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犯罪,如果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构成犯罪。考生要全面掌握诽谤罪的概念、构成要件,诽谤罪与非罪的界限,掌握诽谤罪与侮辱罪的区别、诽谤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别。【知识模块】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26 【正确答案】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应当同时具备以下特征:(1)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
38、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2)有组织地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支持该组织的活动;(3)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多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4)通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或者纵容,称霸一方,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指组织、领导或者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是区分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罪与非罪的界限。希望考生认真掌握。【知识模块】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法条分析题第 29 小题,10 分。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刑法理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7 【正确答案】 (1)所谓犯罪过程,就是从犯罪预备开始到犯罪既遂以前的全过程。(2)“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指在犯罪行为实行终了、犯罪结果尚未发生的特定场合,行为人自动采取积极行动实际有效地阻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3)行为人的行为应当认定为犯罪中止(故意杀人罪),应当减轻处罚。【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再次提醒考生要全面理解和掌握犯罪中止这一常见考点的相关内容。【知识模块】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