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 15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A 国公民甲在公海上劫持 B 国船只,并向 B 国政府索要赎金。甲在途经我国时被我国公安部门抓获,我国对甲行使管辖权的依据是( )(A)属地管辖原则(B)属人管辖原则(C)保护管辖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2 区分“违法行为 ”与“犯罪行为”的宏观标准是( )(A)刑法总则理论(B)刑法分则理论(C) 刑法第 13 条“但书”(D)刑法分则条款3 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侵犯或直接指向的具体人、物或信息是(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犯罪对象4 下列犯罪行为中,属于纯正不作为犯的是( )(A)甲失手用剪
2、刀将父亲杀死(B)乙对无生活自理能力的母亲拒绝扶养,导致母亲沿街乞讨(C)丙为哄儿子高兴,将儿子抛高但没有接住,致儿子重伤(D)丁分娩女婴后担心无力扶养,从五楼将女婴抛下,致使女婴死亡5 下列行为中,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A)绑架罪(B)盗窃罪(C)强奸罪(D)诈骗罪6 下列关于未成年刑事责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犯罪时不满 18 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也不适用无期徒刑(B)对未成年人犯不得附加剥夺政治权利(C)对未成年犯判处罚金刑时,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D)对未成年犯判处罚金时,最低数额不得少于 500 元人民币7 甲驾驶一辆南京 130 型、载
3、重量为 25 吨的货车以 1 档时速与其他车辆会车时,由于前、后轮所处的右边路基垮塌,导致所驾驶的货车翻于路外 9 米深的乱石之中,致 2 人死亡、1 人重伤。甲的行为( )(A)构成交通肇事罪(B)构成危险驾驶罪(C)不构成犯罪(D)构成重大安全事故罪7 甲欲杀死乙,向乙喝水的杯子中投入毒药。但是甲误把白糖当作了毒药,乙饮用后安然无恙。结合案情,回答下列两道题目:8 这种情形属于( )(A)对象错误(B)意外事件(C)手段错误(D)客体错误9 甲成立( )(A)故意杀人罪未遂(B)故意杀人罪既遂(C)故意杀人罪中止(D)故意杀人罪预备10 下列犯罪中,属于危险犯的是( )(A)故意杀人罪(B
4、)故意伤害罪(C)交通肇事罪(D)爆炸罪11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关键区别在于( )(A)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行为(B)犯罪是否停止在未完成状态(C)是否有准备行为(D)是否实现犯罪目的12 根据犯罪实行行为是否完成对犯罪未遂进行区分,可以分为( )(A)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B)实行阶段的未遂和结果阶段的未遂(C)预备阶段的未遂和实行阶段的未遂(D)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13 甲与乙有仇,甲非常恨乙,于是请人照着乙的样子作了木头人,在上面写上乙的名字、生日等,甲每天都往木头人上扎针、念咒,希望乙死亡。甲的行为属于( )(A)实行终了的未遂(B)能犯未遂(C)不能犯未遂(D)愚昧犯1
5、4 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B)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实行阶段(C)犯罪中止的犯罪人必须达到真诚悔悟的程度(D)造成损害的犯罪中止,应当减轻处罚15 甲乙二人见三名学生赌博,赌资放在地上,遂生抢劫之心。甲、乙约定以吹口哨、打手势为暗号一起动手抢劫。甲乙佯装看牌逐渐靠近学生,期间甲多次暗示,但乙迟迟不敢动手。甲自己找机会抢走了放在地上的赌资 1000 元,并对一名反抗的学生拳打脚踢。甲抢得钱后与乙一同离开。事后,甲分得赃款 700 元,乙分得赃款 300 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单独成立抢劫罪(B)乙不成立犯罪(C)甲乙成立抢
6、劫罪的共犯(D)甲乙都是主犯二、多项选择题16 下列犯罪中,属于行为犯的( )(A)爆炸罪(B)绑架罪(C)拐卖妇女儿童罪(D)刑讯逼供罪17 根据犯罪未遂行为的特征和犯罪未遂的原因,犯罪未遂可分为( )(A)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B)预备阶段的中止和实行阶段的中止(C)预备阶段的未遂和实行阶段的未遂(D)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18 下列关于愚昧犯与不能犯未遂的区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愚昧犯的行为人犯了常识性错误(B)愚昧犯预定实施的行为与实际施行的行为一致(C)不能犯未遂的行为人没有犯常识性错误(D)不能犯未遂的行为人实际使用的犯罪方法与预想使用的犯罪方法一致19 下列关
7、于共同犯罪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共同犯罪的犯罪人都必须具备刑事责任能力(B)共同犯罪必须具有共同犯罪的行为(C)在主观方面,共同犯罪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D)过失犯罪可以构成共同犯罪20 甲拜托乙把一个手提箱带到北京,到北京后手提箱中被查出藏有毒品。但是乙对此完全不知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成立运输毒品罪的共犯(B)甲是间接正犯(C)乙不成立犯罪(D)甲乙不构成共同犯罪21 下列关于罪数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正确确定犯罪的个数,是正确定罪的基本要求(B)确定数罪是确定刑罚权个数的前提(C)我国司法习惯对异种数罪和同种数罪都并罚(D)选择的一罪不并罚22 下列犯罪中
8、,属于实质的一罪的是( )(A)法条竞合犯(B)继续犯(C)结果加重犯(D)吸收犯23 继续犯的主要类型包括( )(A)持有型犯罪(B)不作为犯罪(C)侵犯人身自由的犯罪(D)手段行为和结果行为有牵连的犯罪三、简答题24 简述刑法的概念和特征。25 简述间谍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26 简述犯罪的基本特征。四、法条分析题27 我国刑法第 120 条规定:“组织、领导恐怖活动组织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可以并处罚金。犯前款罪并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的,依照数罪并
9、罚的规定处罚。”请分析:(1)何为“恐怖组织”?如何界定恐怖组织的性质?(2)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的既遂标准是什么?28 我国刑法第 35 8 条规定:“组织、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组织、强迫未成年人卖淫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犯前两款罪,并有杀害、伤害、强奸、绑架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为组织卖淫的人招募、运送人员或者有其他协助组织他人卖淫行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请分析:(1)何谓“卖淫”?(2)如何理解本
10、条第 1 款与第 4 款的关系?五、案例分析题29 甲是某公司司机,专职为董事长乙开车。一日,甲送乙去参加饭局,中途乙喝酒过多,实在无法支持,便将甲也叫到餐厅,让甲陪客户喝酒。客户尽兴而归,甲乙也都喝了不少酒。乙本想叫出租车,但是甲坚持可以开车,要送乙回家,乙最终同意。车辆在行驶至某一路口时,甲未看清红绿灯,闯红灯通过路口,将正常过路口的丙撞倒。乙见此情况,命令甲趁着四处无人,路口也无摄像头,赶快离开现场。甲于是驾车逃走。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直至第二天才有人发现丙被撞倒,此时丙已经死亡。分析上述案情,请回答:(1)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有何量刑情节?(2)乙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六、论述题30 试论
11、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 15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对于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家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国在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即使该罪行不发生在中国领域,未侵犯中国国家和公民的利益,犯罪人不具有中国国籍,我国司法机关也有权管辖该案件。本题中,甲所犯的罪行是海盗罪,是国际犯罪,中国可以依据普遍管辖原则行使刑事管辖权,D 项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刑法第 13 条的“但书”表明犯罪不仅仅需要正确“定性”,还需要合理确定危害的“程度”或“量”。“但书”的基本理念是通过对犯罪的实质特征
12、提出定量的要求,赋予司法机关酌情排除犯罪的权力,避免过分拘泥于法律形式而作出刻板教条的判决。“但书”是区分“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宏观标准。C 项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犯罪对象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侵害或者直接指向的具体人、物或信息。犯罪对象是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选择性要素。D 项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纯正不作为犯是指行为人行为构成了法定的犯罪行为本身就是不作为的犯罪。遗弃罪是典型的纯正不作为犯。遗弃罪是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行为。B 项乙对年老、没有独
13、立生活能力的母亲,拒绝扶养,导致母亲沿街乞讨,成立遗弃罪。本题选 B。【知识模块】 刑法学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刑法第 17 条第 2 款规定: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C 项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犯罪时不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的,不适用死刑,但没有规定不得适用无期徒刑,罪行极其严重的,可以适用无期徒刑。未成年人可以判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但应当依法从轻判处。对未成年犯判处罚金时,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罚金的最低数额不得少于 500
14、元。ABC 项错误,D 项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中事故的发生,甲既不具有故意也不是出于过失,而是由于路基垮塌这一不能预见的原因所致,所以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C 项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知识模块】 刑法学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手段错误,指行为人对犯罪手段发生误用。本题中,甲本想使用毒药杀害乙,但因为误认而错用了白糖(手段不能犯未遂),是手段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甲错把白糖当毒药投人乙的水杯中,白糖不可能产生危害生命的后果,所以甲的行为属于不能犯未遂,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A 项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
15、学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危险犯的特征是发生侵害法益的现实危险是既遂的要件。只要行为足以造成某种严重后果发生的危险,就是该罪的既遂。爆炸罪只要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就成立既遂,是危险犯,D 项正确。ABC 项都是实害犯,都要求造成法定的实害后果。【知识模块】 刑法学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是否已“着手”实施犯罪。所谓着手实施犯罪,是指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的犯罪行为,对刑法保护的客体造成急迫的危险。A 项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犯罪实行行为是否完成对犯罪未遂进行区分,可以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
16、遂。实行终了的未遂是行为人把实现犯罪意图必要的行为实施完毕的未遂。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指行为人没有把实现犯罪意图必要的行为实施完毕的未遂。【知识模块】 刑法学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迷信犯或愚昧犯,是指使用迷信或愚昧的方式犯罪,按照科学的观念根本不可能对法律利益造成损害的情况。本题中甲用扎小人诅咒的方法意图杀死乙,是不可能对乙的人身造成实际损害的,甲是愚昧犯,D 项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自动性是犯罪中止的本质特征,但是自动中止犯罪不要求一律达到真诚悔悟的程度。犯罪人真诚悔悟是自动中止最典型、最理想的情况,但却不是成立中止的要件。犯罪人因他人规劝或
17、者害怕受到刑罚的惩罚、上天的报应等而放弃犯罪的,即使其内心并未达到真诚悔悟的程度,也不妨碍成立犯罪中止。C 项说法错误,ABD 项说法正确,本题选 C。【知识模块】 刑法学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共同犯罪在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犯罪的行为,即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是指向同一目标,彼此互相联系、互相配合,组成一个犯罪行为整体。共谋实行犯罪,在现场没有直接实行犯罪行为,但在一旁站脚助威的,也成立共犯。本题中,甲乙有抢劫的共谋,虽然乙没有实施抢劫行为,但是其在一旁站脚助威,也成立抢劫罪的共犯。而且乙在事后也分得了赃款。C 项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二、多项选择题16 【正确答案】 B,C,
18、D【试题解析】 行为犯的特征是犯罪行为实施到一定程度即构成既遂。只要实行了某种犯罪行为,就是该罪的既遂。绑架罪、拐卖妇女儿童罪、诬告陷害罪、刑讯逼供罪、煽动分裂国家罪等是行为犯。BCD 项正确。A 项是危险犯。【知识模块】 刑法学17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在刑法理论上,根据犯罪未遂行为的特征和犯罪未遂的原因,通常将犯罪未遂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AD 项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18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愚昧犯与不能犯未遂的区别主要是:(1)愚昧犯是行为人犯了常识错误,不能犯未遂没有犯常识错误。(2)愚昧犯预定实施的行为与实际
19、实施的行为是一致的,不能起到预想的效果,不是因为实际使用的方法与预定的方法不一致,而是犯了常识错误。在不能犯的场合,行为人实际使用的犯罪方法与预想使用的犯罪方法不一致,以致犯罪不能既遂。ABC 项正确,D 项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19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共同犯罪,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主体方面必须有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且必须都具备责任能力。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犯罪行为,主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ABC 项正确。过失犯罪不构成共同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的,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分别追究刑事责任。D 项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20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
20、析】 把他人当工具利用的不构成共同犯罪,这种情形称为间接正犯。本题中甲利用乙的行为运输毒品,乙是不知情的人。甲乙不构成共同犯罪。甲单独成立运输毒品罪。BCD 项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21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确定罪数的意义在于:正确确定犯罪的个数,是正确定罪的基本要求。确定罪数是确定刑罚权个数的前提,国家刑罚权个数与犯罪个数相对应。我国司法习惯仅对异种数罪实行并罚,同种数罪不并罚。选择的一罪也不并罚,ABD项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22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刑法中有一些貌似数罪、实际是一罪的情况,这类情况是实质的一罪,主要有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
21、BC 项正确。D 项是处断的一罪。【知识模块】 刑法学23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继续犯主要包括持有型犯罪(如非法持有毒品罪)、不作为犯罪(如遗弃罪)、侵犯人身自由的犯罪(如非法拘禁罪),ABC 项正确。D 项是牵连犯的特征,不是继续犯的类型,D 项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三、简答题24 【正确答案】 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刑法具有以下特征:(1)调整范围的广泛性。刑法在保护的利益与调整的对象上,比较广泛。严重违反其他法律的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就有可能进入刑法的调整范围,刑法为其他法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2)调整对象的专门性。刑法的任务以
22、及实现任务的方法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3)刑事制裁的严厉性。刑法的强制力度较其他法律的强制力度严厉得多。刑罚制裁的方法包括剥夺生命、自由、财产、资格等重要的权益。(4)刑法发动的补充性和保障性。作为保护社会的“最后手段” ,只有当其他部门法不能充分保护某种社会关系时,才由刑法调整。刑法是其他法律的保障法。【知识模块】 刑法学25 【正确答案】 间谍罪,是指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的,或者其他境内机构、组织、个人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间谍行为。间谍罪的构成要件是:(1)侵犯客体是我国的国家安全。(2)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间谍行为。间谍
23、行为包括: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其他境内外机构、组织、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活动;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以外的其他境外机构、组织、个人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机构、组织、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的窃取、刺探、收买或者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或者策动、引诱、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的活动;为敌人指示攻击目标;进行其他间谍活动。(3)犯罪主体包含机构、组织、个人。(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明知是间谍组织而有意参加,明知是间谍任务而有意接受,明知对方是敌人而向其指示攻击目标,追求危害国家安全的结果发生
24、。【知识模块】 刑法学26 【正确答案】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犯罪必须是人的具体行为,而且必须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实质特征。(2)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这是在罪刑法定原则制约下,犯罪不可或缺的基本特征。具有严重危害性的行为只有同时被刑法明文规定为犯罪时,才是犯罪。(3)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应受刑罚惩罚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是法院可以依据裁量对犯罪人不实际适用刑罚。【知识模块】 刑法学四、法条分析题27 【正确答案】 (1)恐怖组织是指三人以上为
25、实施恐怖活动而组成的犯罪组织。恐怖组织一般带有明显的政治性目的,是一种犯罪集团的特殊形式,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暗杀、绑架、放火、爆炸、劫持人质和交通工具等严重暴力犯罪行为。(2)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是行为犯,既遂标准是只要行为人有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的行为,就构成犯罪。【知识模块】 刑法学28 【正确答案】 (1)“卖淫”是指与不特定的异性或者同性之间以金钱、财物为媒介发生性关系的行为。(2)本条第 1 款规定的是组织卖淫罪,第 4 款规定的是协助组织卖淫罪。两罪之间本属于实行与帮助的共犯关系,但是刑法对于帮助行为单独定罪处罚。【知识模块】 刑法学五、案例分析题29 【正确答案】 (1)
26、甲的行为成立交通肇事罪。甲醉酒驾驶,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且甲闯红灯,将丙撞死,发生了重大交通事故,其行为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甲的行为属于“ 因逃逸致人死亡 ”,甲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丙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是“因逃逸致人死亡” ,应升格法定刑处罚。(2)乙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司法解释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乙作为单位主管人员,指使甲逃逸,致使丙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知识模块】 刑法学六、论述题30 【正确答案】 教唆犯,指教唆
27、他人实行犯罪的人。具体而言,就是指故意引起他人实行犯罪决意的人。教唆犯的基本特点是,教唆他人实行犯罪而自己并不参加犯罪的实施,是使他人产生犯罪意图的人。教唆犯应具备以下成立条件:(1)主观上具有使他人产生犯罪意图和决心的故意,即所谓唆使他人犯罪的故意。这种故意的内容应是明确的,即他知道自己在教唆什么人犯罪和犯什么罪。没有明确的故意内容,不能成立教唆犯;无意引起他人产生犯罪意图的,更不能成立教唆犯。(2)在客观上实施了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通常表现为怂恿、诱骗、劝说、请求、收买、强迫、威胁等方式,唆使特定的人实施特定的犯罪。至于教唆行为是否实际引起被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和决心,被教唆人是否实行了被教唆
28、的犯罪,不影响教唆犯的成立。教唆犯的刑事责任:(1)对教唆犯按照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起主要作用的,按主犯处罚;仅起到次要作用的,按从犯处罚。实际上,教唆犯一般起主要作用,一般按主犯处罚,但不排除其所起作用确实较小而按从犯处罚的可能。(2)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教唆犯独自构成犯罪,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种情形通常称为“教唆(本身) 未遂”。教唆未遂亦可罚,说明我国刑法上的教唆行为具有独立的犯罪性或可罚性。(3)教唆不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教唆犯虽然具有独立的犯罪性或可罚性,却不是独立的罪名。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所教唆的犯罪确定罪名,如果教唆他人犯盗窃罪,就认定为盗窃罪(教唆);如果教唆他人犯杀人罪,就认定为杀人罪(教唆)。【知识模块】 刑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