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69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839823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6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6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6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6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6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 69 及答案与解析单项选择题第 1-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未成年人罪犯,可以对其适用无期徒刑(B)对未成年人罪犯,一般不判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C)对未成年人罪犯判处罚金刑时,最低数额不得少于 1000 元人民币(D)对未成年人罪犯适用刑罚,应当充分考虑是否有利于对其进行教育和矫正2 关于刑事责任能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必须同时具备,才认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B)辨认能力

2、是控制能力的基础(C)控制能力是认定刑事责任能力的关键(D)刑事责任能力仅仅是犯罪能力,不是负刑事责任的能力3 关于精神病人犯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认定精神病人无刑事责任能力,须同时具备医学标准和心理学标准两个条件(B)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一律不负刑事责任(C)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不正常的时候犯罪,无任何刑事责任能力(D)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醉酒的人犯罪,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并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又聋又哑的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

3、免除处罚(C)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行为人在犯罪时精神错乱但在犯罪后又恢复正常的,依然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5 王某患抑郁症欲自杀,但无自杀勇气。某晚,王某用事前准备的刀猛刺路人甲胸部,致甲当场死亡。随后,王某向司法机关自首,要求司法机关判处其死刑立即执行。对于王某责任能力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抑郁症属于严重精神病,王某没有责任能力,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B)抑郁症不是严重精神病,但王某的想法表明其没有责任能力,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C)王某虽患有抑郁症,但具有责任能力,应当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D)王某具有责任能力,但患有抑郁症,应当对其从轻或者减轻

4、处罚6 关于犯罪的特殊主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作为特殊犯罪主体的身份,只是针对该犯罪的单独实行犯而言的(B)教唆犯与帮助犯,不受特殊身份的限制(C)由于贪污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故非国家工作人员不能构成该罪的共犯(D)并不是每个犯罪都需要具有特殊主体身份7 关于单位犯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位犯罪具有法定性(B)单位犯罪也可以是过失犯罪(C)单位犯罪的处罚一律采取“双罚制”(D)单位犯罪的主体可以是国有性质的单位8 关于单位犯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位犯罪既可以由故意构成,又可以由过失构成(B)单位犯罪主体不区分所有制性质(C)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

5、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依照刑法有关单位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D)单位犯罪后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宣告破产的,对实施犯罪行为的该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对该单位不再追诉9 关于单位犯罪的主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B)刑法分则规定的只能由单位构成的犯罪,不可能由自然人单独实施(C)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D)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10 王某误将面粉当鹤顶红投入刘某水

6、杯中,刘某饮用后安然无恙。这一情形属于( )(A)意外事件(B)过失犯罪(C)对象错误(D)手段错误11 关于犯罪主观方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刑法对犯罪的认定坚持主观罪过责任原则(B)我国刑法确定了主观(罪过)责任原则,坚持主客观相统一(C)只要发生危害结果,就必须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D)犯罪主观方面,是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之一12 关于罪过形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罪过形式,包括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目的、犯罪动机等(B)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目的是犯罪构成主观方面的必要要素(C)犯罪动机一般不是犯罪的成立要件(D)犯罪动机往往对量刑起着重要的作用13 下列不属

7、于故意犯罪认识的内容的是( )(A)对行为的认识(B)对结果的认识(C)对行为及其结果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认识(D)对违法性的认识14 关于疏忽大意的过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具有预见的义务(B)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具有预见的能力(C)行为人对行为本身是过失的(D)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是过失的15 关于过于自信的过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B)行为人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C)过于自信的过失,又称有认识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主要惩罚的是行为人的马虎草率行为16 下列犯罪中,不存在犯罪目的的是( )(A)

8、故意杀人罪(B)盗窃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D)徇私枉法罪17 关于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有直接故意犯罪中才存在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B)一种犯罪目的可能出于多种犯罪动机(C)一种犯罪动机可能形成多种犯罪目的(D)犯罪目的影响量刑,犯罪动机影响定罪18 狩猎人甲为了击中野兽而对可能击中他人持放任态度,结果击中乙并造成乙死亡。甲对乙死亡的主观罪过是(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19 甲一直想杀死自己的妻子乙,但苦于没有机会。某日,甲与丙约定上山打猎。甲在出发前擦枪时,在与乙交谈的过程中不经意地将枪口朝向了乙,并不慎触动了扳机

9、,枪支走火,击中乙的腿部,乙因失血过多而死亡。对甲行为的认定,说法正确的是:(A)甲主观上是直接故意(B)甲主观上是疏忽大意的过失(C)甲主观上是过于自信的过失(D)甲主观上没有罪过,属意外事件20 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某检查站时,被工商执法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乙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乙抓住汽车车门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乙,在疾驶时突然急刹车,导致乙头部着地身亡。甲对乙死亡的心理态度属于(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多项选择题第 21-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0、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21 关于犯罪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具有同等的意义和价值(B)犯罪构成是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C)犯罪构成的诸要件是由刑法规定的(D)具备犯罪构成要件是适用刑罚法律后果的前提22 下列属于犯罪的共同要件的是( )(A)犯罪客体(B)犯罪客观方面(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方面23 犯罪的客体包括(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简单客体24 关于犯罪客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犯罪客体是某种社会生活利益(B)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社会生活利益(C)犯罪客体是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生活利

11、益(D)犯罪客体是犯罪的必备要件之一2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之一,而犯罪对象则不是必备要件(B)一种客体可以表现为多种对象(C)一个对象可以反映多种客体(D)在所有的犯罪中,犯罪对象都遭受了侵犯26 下列属于危害行为的特性的是( )(A)有体性(B)有意性(C)有害性(D)思想性27 下列属于不作为犯罪义务来源的是;( )(A)法律的明文规定(B)行为人职务上、业务上的要求(C)行为人的法律地位或法律行为所产生的义务(D)行为人基于自己的先前行为所产生的义务28 下列犯罪中,属于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是( )(A)故意杀人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逃税罪(D)

12、抗税罪29 狭义的危害结果包括( )(A)标准犯罪构成的结果(B)派生犯罪构成的结果(C)物质性的、有形的、可以具体观测的结果(D)非物质性的、无形的、难以具体观测的结果30 关于危害结果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某些犯罪而言,危害结果是该罪成立与否的基本条件(B)对某些犯罪而言,危害结果是该罪能否既遂的基本条件(C)对某些犯罪而言,危害结果决定了该罪能否成立结果加重犯(D)对某些犯罪而言,危害结果是影响该罪量刑的一个因素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 69 答案与解析单项选择题第 1-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

13、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对未成年人罪犯适用刑法,应当充分考虑是否有利于未成年罪犯的教育和矫正。未成年人犯罪只有罪行极其严重时,才可以适用无期徒刑。对已满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得判处无期徒刑。除刑法规定“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外,对未成年罪犯一般不得判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即使对未成年罪犯判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也应当依法从轻判处。对未成年罪犯判处罚金刑时,依法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并根据犯罪情节,综合考虑其缴纳罚金的能力,确定罚金数额,但罚金的最低数额不得少于 500 元人民币。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14、犯罪构成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社会性质及其意义并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简言之,就是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所谓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特定行为的社会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能力,包括对事实真相本身的认识能力和对事实是非善恶评价的认识能力。所谓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必须同时具备,才认为具备了刑事责任能力。行为人只有在具有这种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情况下,有意识地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才能成立犯罪并负刑事责任。因此,在我国刑法中,刑事责任能力既是犯罪能力,也是负刑事责任的能力。综上,本

15、题的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刑法第 18 条的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本题中 B 项的表述过于绝对,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只有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才不负刑事责任。因此,B 项是错误的。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16、B。【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刑法第 18 条第 4 款的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也就是说,醉酒的人犯罪,与普通人犯罪一样,正常承担刑事责任即可。根据刑法第 19 条的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事责任能力的有无,应以行为人在行为之时的状态为准,因此,D 项的表述正确。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刑法第 18 条第 1 款,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对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要同时进行医学判断

17、和心理学(法学)判断。首先判断行为人是否患有精神病,其次判断行为人是否因患有精神病而导致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前者属于医学判断,后者则属于心理学(法学)判断。如果医学判断的结论是行为人没有患精神病,心理学(法学)判断的结论必然是肯定行为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如果医学判断的结论是行为人患有精神病,心理学(法学)的判断内容应该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医学和心理学(法学 )的判断过程和结论,必须符合法定的程序。但是,抑郁症并非是刑法第 18 条第 1 款所指的精神病。因此,王某应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完全的刑事责任。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18、】 犯罪构成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特殊主体,是指除了具备一般犯罪主体所要求的成立条件外,还必须具有某些犯罪所要求的特定身份作为其构成要件的自然人。例如,贪污罪、受贿罪的主体,除要求具备一般主体的条件之外,还必须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并不是每一个犯罪都需要具有特殊主体身份,例如,故意杀人罪,就毫无身份的要求。作为特殊犯罪主体的身份,只是针对该犯罪的单独实行犯而言的。教唆犯、帮助犯甚至共同实行犯,则不受特殊身份的限制。例如,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但非国家工作人员可以成为该罪的教唆犯或帮助犯,即可以成为该罪的共犯。因此,C 项的表述错误。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19、犯罪构成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关于 A 项。根据 刑法第 30 条的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只有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才应当负刑事责任。换言之,单位犯罪具有法定性。因此,A 项正确。关于B 项。就故意、过失内容本身而言,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并没有什么区别。刑法总则关于故意、过失的规定,同样适用于单位犯罪。因此,B 项正确。关于 c 项。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上是双罚制,既对单位判处罚金,也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相应的刑罚。例外是单罚制,即只

20、处罚单位的直接负责人员,不再处罚单位本身。因此,C 项错误。关于 D 项。单位犯罪主体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可以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或者机关团体。根据有关司法解释,除独资、私营企业外,即使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只要是一个合格的单位,就可以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而存在。因此,D 项正确。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不是所有的单位进行的犯罪都构成单位犯罪,只有明确规定单位可以构成此罪的,才构成单位犯罪。单位必须具有一定资格,即依法成立具有合法经营、管理范围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而独资、私营企业单位只要具有法人资格就可

21、构成单位犯罪。A 选项大部分单位犯罪为故意犯罪,个别单位犯罪为过失犯罪,如刑法第 135 条第 1 款规定的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其犯罪主体是工厂、矿山、企业或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主观方面是过失。这就是过失的单位犯罪。因此,A 选项正确。因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合伙企业可以成立单位犯罪。因此,B 选项正确。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 3 条的规定,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个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因此,对于C 选项的情形应以个人犯罪论处。D 选项表述的是司法解释对单位主体消灭后的刑事责任追究的规定,正确。综上,本题的正

22、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关于 A 项。只有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因此,A 项是错误的,当选。关于 B 项。单位犯罪具有法定性,有的犯罪的主体只能是单位,不能是自然人,如私分国有资产罪、工程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因此,B 项正确。关于 C 项。只有独资企业、私营企业,才必须具有法人资格。其他类型的单位,如单位的内设机构和分支机构,即使没有法人资格,也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因此,C 项正确。关于 D 项。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是自然人犯罪

23、,而非单位犯罪。因此,D 项正确。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察的为刑法中的认识错误。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后果和有关的实施情况发生了误解。认识错误可分为法律认识错误和事实认识错误。本题中王某将面粉误认为鹤顶红,属于事实认识错误。它又分为客体错误、对象错误、手段错误、行为偏差和因果关系错误。本题属于手段错误。【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造成的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是追究行为人危害社会的刑事责任的主观基础。我国刑法确定了主观(罪过

24、) 责任原则,坚持主客观相统一;摒弃了愚昧的结果责任制度,禁止客观归罪。所谓结果责任,是指只要造成损害结果,无论行为人有无罪过(故意和过失),都必须追究刑事责任。结果责任仅仅根据客观损害就能够定罪处罚,不考虑行为罪过的有无,往往会作出不合情理的处罚,不仅苛刻而且缺乏道义的根据。因此,c 项的表述是错误的。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犯罪主观方面,又称罪过形式,是犯罪行为人对其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造成的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它包括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目的、犯罪动机等心理因素。其中,故意或过失是犯罪构成主观方面的必要要素,犯罪目的是某

25、些犯罪成立所必须具备的要素。至于犯罪动机,则一般不是犯罪的要件,但它往往对量刑起着重要的作用。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故意犯罪的认识因素,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明知”(认识) 的范围包括:(1) 对行为、结果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样的客观事实的明确认识。(2)对行为及其结果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认识。违法性认识是否属于故意犯罪的认识因素,理论上存在很大争议,对此持否定观点的居多数。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

26、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它的特点是:(1)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既有预见的义务,也有预见的能力。(2)行为人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这种过失,是针对行为所导致的结果而言的,而不是针对行为而言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它的特点是:(1)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2)行为人轻信自己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所谓“轻信能够避免”,是

27、指一方面行为人希望和相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发生,另一方面行为人没有确实可靠的客观证据而轻率相信可以避免。过于自信的过失,主要惩罚的是行为人的傲慢行为。疏忽大意的过失,才惩罚行为人的马虎草率行为。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某种犯罪行为实现某种犯罪结果的心理态度。只有直接故意犯罪才具有犯罪目的,间接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都不具有犯罪目的。本题的 A 项、B 项、D 都是故意犯罪,都具有犯罪目的,C 项是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目的。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28、 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某种犯罪行为实现某种犯罪结果的心理态度。犯罪动机,是指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它说明犯罪人基于何种心理原因实施犯罪行为。犯罪动机虽然一般不是犯罪构成的主观要素,但它反映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对量刑具有重要的影响。犯罪动机往往是重要的法定或者酌定的量刑情节。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同一犯罪行为可能出于各种不同的犯罪动机,而同一犯罪动机也可能实施各种不同的犯罪。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的认识因素

29、与直接故意的认识因素基本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直接故意既可能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结果,也可能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而间接故意只能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放任危害结果发生。这里的危害结果也是行为人已经明知的危害结果。放任是对危害结果的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即行为人为了追求一定的目的而实施一定行为时,明知该行为可能发生某种危害结果;行为人既不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也不是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但仍然实施该行为,也不采取措施防止危害结果发生,而是听任危害结果发生;结果发生与否,都不违背行为人的意志。间接故意犯罪主要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行为人为了实现某种非

30、犯罪意图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二是行为人为了实现某种犯罪意图而放任另一危害结果的发生。本案中狩猎人甲为了击中野兽而对可能击中他人持放任态度,结果击中乙并造成乙死亡。甲对乙死亡的主观方面的心态是间接故意。因此,B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是主客观相统一的行为,罪过,是指行为人在行为时所具有的心理状态。本题中,甲虽然一直想杀死其妻;但案发时房某没有杀妻的念头,不具有杀人的故意。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最大的区别:是否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疏忽大意是无认识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有认识的过失。行为是否已

31、经认识或者预见,一般要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判断。本题中,甲应当预见自己擦枪是一个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事情,如果稍一走神会造成走火的后果,但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是疏忽大意的过失。题目中并没有相关事实表明房某已经认识到枪口朝向了妻子,相反是在与妻子交谈的过程中不经意地将枪口朝向了妻子,这表明甲设有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属于无认识的过失。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案中的甲并不想积极追求检查人员乙死亡的结果。甲之所以急刹车,是为了摆脱乙,其对乙的伤亡结果持放任态度,系间接故意。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

32、多项选择题第 21-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21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犯罪构成是成立犯罪的必备条件。犯罪构成的诸要件都是由刑法明文规定的。具备犯罪构成是适用刑罚法律后果的前提。但是,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犯罪是犯罪构成的基础,犯罪构成是犯罪的具体化。犯罪回答什么是犯罪以及犯罪具有哪些基本属性等问题,犯罪构成则进一步回答了犯罪成立需要具备哪些法定的条件,并通过

33、犯罪构成主客观要件具体确立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因此,A 项的表述错误。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CD。【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2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我国刑法规定了几百种犯罪,虽然它们的犯罪构成各不相同,但是,就一般而言,任何一种犯罪都必须具备如下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1)犯罪客体。(2)犯罪客观方面。(3) 犯罪主体。 (4)犯罪主观方面。由于这四个方面的要件概括了各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共性,所以称其为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23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犯罪客体,是指犯罪行为侵害的、为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利

34、益。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之一。行为之所以构成犯罪就是因为其侵害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利益。从理论上说,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类:(1)一般客体,即一切犯罪所共同侵害的社会利益,即社会主义社会利益的总体。(2)同类客体,即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害的社会利益。(3)直接客体,即某一犯罪所直接侵害的某种特定的社会利益。至于简单客体,则是直接客体的下位概念,是直接客体的一种。因此,D项不当选。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2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犯罪客体,是指犯罪行为侵害的、为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利益。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之一。行为之所以构成犯罪就是因为

35、其侵害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利益。首先,犯罪客体是某种社会生活利益。所谓社会生活利益,就是指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能够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东西。其次,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社会生活利益。刑法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要保护社会生活利益,使其免受不法行为的侵害,从而维护社会生活秩序。最后,犯罪客体是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生活利益。刑法所保护的利益作为单纯的客体存在,并不是犯罪客体。只有这种利益既为刑法所保护又为犯罪所侵害,才是犯罪客体。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25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四个必备要件之一,而犯罪对象则仅是犯罪客观方面中的选择性要素

36、之一。犯罪对象虽然是绝大多数犯罪构成的必要要素,但也有少数犯罪,如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脱逃罪等,没有犯罪对象。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之间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交叉的关系。一种客体可以表现为多种对象,而一个对象也可以反映多种客体。任何犯罪都侵犯了客体,但并非任何犯罪都侵犯了对象。例如,在盗窃罪发生之后,犯罪分子不但不会破坏所盗的财物,相反可能会对之加以保护。因此,D 项的表述是错误的。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26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危害行为,是指行为人在其意识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并被刑法禁止的身体活动。其特征是:(1)有体性,即危害行为是人

37、的身体活动或动作,包括积极的动作与消极的动作。(2)有意性,即危害行为是人的意识支配的产物和表现,如果没有人的意识支配,则不能认为是危害行为。人的无意识动作、身体受外力强制形成的动作、在不可抗力的情形下形成的动作等,都不是危害行为。(3)有害性,即危害行为侵犯的是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利益,这是其实质内容。现代刑法不对思想定罪处罚,所以,任何犯罪都不能缺少危害行为,无行为即无犯罪,无行为即无刑罚。因此,D 项的表述错误。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27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不作为,要求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的义务。这种义务主要来自于如下几个方面:(1)法律

38、上的明文规定。(2) 行为人职务上、业务上的要求。(3)行为人的法律地位或者法律行为所产生的义务。(4)行为人基于自己的先前行为所产生的防止某种危害结果或危险发生的义务。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28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不纯正不作为犯,又称不真正不作为犯,是指行为人因不作为而构成了法定犯罪行为本身应是作为的犯罪。其“不纯正性”在于:人的行为形式(不作为)与法定的犯罪行为形式(作为)不一致。不纯正不作为犯是适用法律认定犯罪的非常态(或特殊 )问题。本题中的抗税罪,只能以作为的暴力、胁迫方式实施,不可能由不作为的方式实施。但是,其他三个罪名的行为方式

39、,则既包括作为,也包括不作为,均为不纯正不作为犯。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2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狭义的危害结果,特指刑法规定的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包括标准犯罪构成的结果和派生犯罪构成的结果,例如,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之死亡结果;故意伤害罪加重的死亡结果。包括物质性的、有形的、可以具体观测的结果,如造成人员死伤或造成财产的损失,也包括非物质性的、无形的、难以具体观测的结果,如公民的人格、名誉的损害、对社会秩序的破坏等。另外,还包括实害结果和危险结果,后者如破坏交通设施罪的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的危险。综

40、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3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对具体的犯罪构成来说,危害结果对定罪量刑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危害结果作为某些犯罪的构成要件。例如,对于过失犯而言,危害结果是该过失犯能否成立的基本前提。(2)危害结果作为某些犯罪既遂的条件。例如,对于故意杀人罪而言,死亡结果的出现是该罪既遂与否的标志。(3)出现某种危害结果作为对犯罪加重法定刑的条件。例如,死亡结果的出现,是抢劫致人死亡这一结果加重犯的条件。(4)发生某种实际损害的可能性(危险),即影响某种罪的量刑。例如,放火罪是典型的危险犯,伤亡或财产损失的结果虽然不影响放火罪能否成立,但对该罪的量刑则具有一定的影响。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KS R ISO 15500-2-2007 Road vehicles-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 fuel system components-Part 2:Performance and general test methods《道路车辆 压缩天然气(CNG)燃料系统元部件 第2部分 性能与一般试验方法》.pdf KS R ISO 15500-2-2007 Road vehicles-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 fuel system components-Part 2:Performance and general test methods《道路车辆 压缩天然气(CNG)燃料系统元部件 第2部分 性能与一般试验方法》.pdf
  • KS R ISO 15500-3-2007 Road vehicles-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 fuel system components-Part 3:Check valvv《道路车辆 压缩天然气(CNG)燃料系统元部件 第3部分 止回阀》.pdf KS R ISO 15500-3-2007 Road vehicles-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 fuel system components-Part 3:Check valvv《道路车辆 压缩天然气(CNG)燃料系统元部件 第3部分 止回阀》.pdf
  • KS R ISO 15500-4-2007 Road vehicles-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 fuel system components-Part 4:Manual valve《道路车辆 压缩天然气(CNG)燃料系统元部件 第4部分 手动阀》.pdf KS R ISO 15500-4-2007 Road vehicles-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 fuel system components-Part 4:Manual valve《道路车辆 压缩天然气(CNG)燃料系统元部件 第4部分 手动阀》.pdf
  • KS R ISO 15500-5-2007 Road vehicles-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 fuel system components-Part 5:Manual cylinder valve《道路车辆 压缩天然气(CNG)燃料系统元部件 第5部分 手动汽阀》.pdf KS R ISO 15500-5-2007 Road vehicles-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 fuel system components-Part 5:Manual cylinder valve《道路车辆 压缩天然气(CNG)燃料系统元部件 第5部分 手动汽阀》.pdf
  • KS R ISO 15500-6-2007 Road vehicles-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 fuel system components-Part 6:Automatic valve《道路车辆 压缩天然气(CNG)燃料系统元部件 第6部分 自动阀门》.pdf KS R ISO 15500-6-2007 Road vehicles-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 fuel system components-Part 6:Automatic valve《道路车辆 压缩天然气(CNG)燃料系统元部件 第6部分 自动阀门》.pdf
  • KS R ISO 15500-7-2008 Road vehicles-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fuel system components-Part 7:Gas injector《道路车辆 压缩天然气(CNG)燃料系统元部件 第7部分 气体喷射器》.pdf KS R ISO 15500-7-2008 Road vehicles-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fuel system components-Part 7:Gas injector《道路车辆 压缩天然气(CNG)燃料系统元部件 第7部分 气体喷射器》.pdf
  • KS R ISO 15500-8-2007 Road vehicles-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 fuel system components-Part 8:Pressure indicator《道路车辆 压缩天然气(CNG)燃料系统元部件 第8部分 压力指示器》.pdf KS R ISO 15500-8-2007 Road vehicles-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 fuel system components-Part 8:Pressure indicator《道路车辆 压缩天然气(CNG)燃料系统元部件 第8部分 压力指示器》.pdf
  • KS R ISO 15500-9-2007 Road vehicles-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 fuel system components-Part 9:Pressure regulator《道路车辆 压缩天然气(CNG)燃料系统元部件 第9部分 压力调节器》.pdf KS R ISO 15500-9-2007 Road vehicles-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 fuel system components-Part 9:Pressure regulator《道路车辆 压缩天然气(CNG)燃料系统元部件 第9部分 压力调节器》.pdf
  • KS R ISO 15501-1-2007 Road vehicles-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 fuel system-Part 1:Safety requirements《道路车辆 压缩天然气燃料系统 第1部分 安全要求》.pdf KS R ISO 15501-1-2007 Road vehicles-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 fuel system-Part 1:Safety requirements《道路车辆 压缩天然气燃料系统 第1部分 安全要求》.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