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90(无答案).doc

上传人:wealthynice100 文档编号:839847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90(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90(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90(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90(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90(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 90(无答案)单项选择题第 1-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 甲与一女子有染,其妻乙生怨。某日,乙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甲。因久等未归且又惧怕法律制裁,乙遂玎消杀人恶念,将菜倒掉。关于乙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犯罪预备(B)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2 甲将自己的汽车藏匿,以汽车被盗为由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认为该案存有疑点,随即报警。在掌握充分证据后,侦查机关安排保险公司向甲“理赔” 。甲到保险公司二楼财务室

2、领取 20 万元赔偿金后,刚走到一楼即被守候的多名侦查人员抓获。关于甲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保险诈骗罪未遂(B)保险诈骗罪既遂(C)保险诈骗罪预备(D)合同诈骗罪3 刑法第 29 条第 1 款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对于本规定的理解,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无论是被教唆人接受教唆实施了犯罪,还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教唆他人犯罪,都能适用该款前段的规定(B)该款规定意味着教唆犯也可能是从犯(C)唆使不满 14 周岁的人犯罪因而属于间接正犯的情形时,也应适用该款后段的规定(D)该款中的“ 犯罪” 并无限定,既包括一

3、般犯罪,也包括特殊身份的犯罪,既包括故意犯罪,也包括过失犯罪4 关于共同犯罪的论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甲为劫财将陶某打成重伤,陶某拼死反抗。张某路过,帮甲掏出陶某随身财物。2 人构成共犯,均须对陶某的重伤结果负责(B)乙明知黄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仍按黄某要求为其收取毒品原植物的种子。2 人构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的共犯(C)丙明知李某低价销售的汽车系盗窃所得,仍向李某购买该汽车。2 人之间存在共犯关系(D)丁系国家机关负责人,召集领导层开会,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私分给全体职工。丁和职工之间存在共犯关系5 关于共同犯罪,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甲、乙应当预见但没有预见山下有人,共同推下山

4、上一块石头砸死丙。只有认定甲、乙成立共同过失犯罪,才能对甲、乙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B)甲明知乙犯故意杀人罪而为乙提供隐藏处和财物。甲、乙构成共同犯罪(C)交警甲故意为乙实施保险诈骗提供虚假鉴定结论。甲、乙构成共同犯罪(D)公安人员甲向犯罪分子乙通风报信助其逃避处罚。甲、乙成立共同犯罪6 关于教唆犯,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甲唆使不满 16 周岁的乙强奸妇女丙,但乙只是抢夺了丙的财物一万元后即离开现场,甲应成立强奸罪、抢夺罪的教唆犯(B)教唆犯不可能是实行犯,但可能是帮助犯(C)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成立吸食、注射毒品罪的教唆犯(D)有的教唆犯是主犯,但所有的帮助犯都是从犯7 甲使用破坏性手

5、段盗窃,同时触犯盗窃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甲的犯罪属于(A)法条竞合犯(B)想象竞合犯(C)继续犯(D)连续犯8 按照我国刑法理论,非法行医罪属于(A)结合犯(B)吸收犯(C)集合犯(D)连续犯9 关于罪数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冒充警察招摇撞骗,骗取他人财物的,适用特别法条以招摇撞骗罪论处(B)冒充警察实施抢劫,同时构成抢劫罪与招摇撞骗罪,属于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论处(C)冒充军人进行诈骗,同时构成诈骗罪与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的,从一重罪论处(D)冒充军人劫持航空器的,成立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与劫持航空器罪,实行数罪并罚10 刑事责任是指(A)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律规定,根据犯罪行为以及其他能说

6、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事实,强制犯罪人负担的法律责任(B)依照刑事法律规定,行为人实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为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C)指犯罪人因实施刑法禁止的行为而应承担的、代表国家的司法机关依照刑事法律对其犯罪行为及其本人的否定性评价和谴责(D)指行为人因其犯罪行为所应承受的、代表国家的司法机关根据刑事法律对该行为所作的否定评价和对行为人进行谴责的责任11 通过刑罚适用,可以有效预防犯罪人重新犯罪。这直接体现了(A)刑罚报应的观念(B)特殊预防(C)一般预防(D)“因为实施了犯罪,所以要科处刑罚” 的立场12 刑法第 49 条规定:_的时候不满 18 周岁的人和_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_的

7、时候已满 75 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_的除外。下列选项与题干空格内容相匹配的是(A)犯罪审判犯罪故意犯罪致人死亡(B)审判 审判犯罪故意犯罪致人死亡(C)审判 审判审判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D)犯罪审判审判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13 甲女因抢劫杀人被逮捕,羁押期间不慎摔伤流产。一月后,甲被提起公诉。对甲的处理,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应当视为“ 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不适用死刑(B)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可适用死刑缓期二年执行(C)不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因甲并非被强制流产(D)不应当视为“ 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因甲并非在审判时摔伤流产多项选择题第 21-25 小题,每小

8、题 2 分,共 1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4 关于故意犯罪形态的认定,下列选项是正确的有(A)甲绑架幼女乙后,向其父勒索财物。乙父佯装不管乙安危,甲只好将乙送回。甲虽未能成功勒索财物,但仍成立绑架罪既遂(B)甲抢夺乙价值 1 万元项链时,乙紧抓不放,甲只抢得半条项链。甲逃走 60余米后,觉得半条项链无用而扔掉。甲的行为未得逞,成立抢夺罪未遂(C)乙欲盗汽车,向甲借得盗车钥匙。乙盗车时发现该钥匙不管用,遂用其他工具盗得汽车。乙属于盗窃罪既遂,甲属于盗窃罪未遂(D)甲在珠宝柜台偷拿一枚钻戒后迅速逃

9、离,慌乱中在商场内摔倒。保安扶起甲后发现其盗窃行为并将其控制。甲未能离开商场,属于盗窃罪未遂15 甲欲枪杀仇人乙,但早有防备的乙当天穿着防弹背心,甲的子弹刚好打在防弹背心上,乙亳发无损。甲见状一边逃离现场,一边气呼呼地大声说:“我就不信你天天穿防弹背心,看我改天不收拾你!”关于本案,下列选项是正确的有(A)甲构成故意杀人中止(B)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C)甲的行为具有导致乙死亡的危险,应当成立犯罪(D)甲不构成犯罪16 共同犯罪行为包括(A)实行行为(B)帮助行为(C)组织行为(D)共谋行为17 甲欲去乙的别墅盗窃,担心乙别墅结构复杂难以找到贵重财物,就请熟悉乙家的丙为其标图。甲入室后未使用丙提

10、供的图纸就找到乙价值 100 万元的珠宝,即携珠宝逃离现场。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甲构成盗窃罪,入户盗窃是法定的从重处罚情节(B)丙不构成犯罪,因为客观上没能为甲提供实质的帮助(C)即便甲未使用丙提供的图纸,丙也构成盗窃罪的共犯(D)甲、丙构成盗窃罪的共犯,甲是主犯,丙是帮助犯18 下列情形,属于吸收犯的有(A)制造枪支、弹药后又持有、私藏所制造的枪支、弹药的(B)盗窃他人汽车后,谎称所盗汽车为自己的汽车出卖他人的(C)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后又高利转贷他人的(D)制造毒品后又持有该毒品的19 罪、责、刑平行说认为(A)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是各自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三个范畴(B)刑事责任

11、则是介于犯罪与刑罚之间的纽带(C)刑事责任以犯罪为其前提,属于犯罪的法律后果,而其本身又是刑罚的前提,刑罚系实现刑事责任的基本方式(D)应当按照犯罪论一刑事责任论一刑罚论的框架来构建刑法学的体系20 我国学理上以刑罚所剥夺或者限制犯罪分子的权利和利益的性质为标准,将刑罚方法分为(A)生命刑(B)自由刑(C)财产刑(D)资格刑21 关于禁止令,下列选项错误的有(A)甲因盗掘古墓葬罪被判刑 7 年,在执行 5 年后被假释,法院裁定假释时,可对甲宣告禁止令(B)乙犯合同诈骗罪被判处缓刑,因附带民事赔偿义务尚未履行,法院可在禁止令中禁止其进入高档饭店消费(C)丙因在公共厕所猥亵儿童被判处缓刑,法院可同

12、时宣告禁止其进入公共厕所(D)丁被判处管制,同时被禁止接触同案犯,禁止令的期限应从管制执行完毕之日起计算22 关于没收财产,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甲受贿 100 万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 200 万元,甲被判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甲被没收财产的总额至少应为 300 万元(B)甲抢劫他人汽车被判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该汽车应上缴国库(C)甲因走私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此前所负赌债,经债权人请求应予偿还(D)甲因受贿罪被判有期徒刑十年并处没收财产 30 万元,因妨害清算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两万元。没收财产和罚金应当合并执行23 根据刑法第 38 条至第 41 条的规定,管制具有以下特征(A

13、)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B)人民法院在判处管制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C)数罪并罚时,管制的期限最高不能超过 3 年(D)在劳动中同工同酬24 下列关于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的说法正确的有(A)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或者主刑是有期徒刑、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 1 年以上 5 年以下(B)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等(C)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D)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相应地改为 5 年以上 10 年以下简答题第 26-27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5 简述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区别。26 简述迷信犯、愚昧犯与不能犯未遂的区别。27 简述主犯和首要分子的关系。28 简述在共同犯罪中,要成立犯罪中止,必须具备的条件。29 简述刑事责任与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关系。30 简述剥夺政治权利刑罚的适用范围与适用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