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 10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根据立法活动的定义,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立法活动( )(A)法的制定(B)法的修改(C)法的废除(D)法律汇编2 下列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活动中,在我国不具有立法性质的是( )(A)法律编纂(B)法律清理(C)法律汇编(D)法典编纂3 关于立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立法包括法律的创制、认可、修改和解释,不包括法律的废止(B)邓析制“竹刑” ,说明立法主体不仅限于特定的国家机关(C
2、)现代国家权力体系中,立法权是最重要、最核心的权力(D)国家结构形式对一国立法体制形成的影响不大4 立法法第 70 条规定,行政法规一般由( )签署公布令(A)国务院总理(B)全国人大主席团(C)国家主席(D)行政法规涉及的相关行业部委5 关于法律的实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律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B)法的实施是使法律从书本上的法律变成行动中的法律(C)法律实施是实现法的作用和目的的结果(D)法律实施是使法从应然状态到实然状态的过程和活动6 关于法律实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律实现是指法律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被转化为现实,达到法律设定的权利和义务的目的(
3、B)法律实现就是法律的实效(C)法律实现是将法的实施的过程性和法律实效性相结合的一个概念(D)与法律实施过程相联系的各种社会因素都会影响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现7 守法的高级状态是( )(A)不违法犯罪(B)依法办事,形成统一的法律秩序(C)守法主体不论是外在的行为,还是内在动机都符合法的精神和要求,严格履行法律义务,充分行使法律权利,从而真正实现法律调整的目的(D)运用法律对日常生活中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判决8 法律具有局限性以至于不能应用于社会的每一角落。这句话强调的是法哪一方面的特征( )(A)法的实现(B)法的遵守(C)法的制定(D)法的适用9 关于法律的执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4、)法律的执行可以简单称作执法(B)法律的执行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C)执法活动具有主体法定性、国家权威性、强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D)广义的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行政主体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10 关于法的执行,其主体不包括( )(A)国家行政机关(B)国家行政机关公职人员(C)法律授权或行政主体委托的组织(D)国家司法机关11 法院受理亲属申请宣告失踪人的行为属于( )(A)法的执行(B)法的适用(C)法的遵守(D)法律监督12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司法的原则( )(A)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B)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
5、权原则(C)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则(D)政府指导法院工作原则13 在处理某一房产纠纷案件过程中,法官林某收到了该地市委书记的书信,按照信中的建议做出了审判。林某的这一行为违反了司法的( )(A)专属性(B)中立性(C)被动型(D)终极性14 大学生杨某为区人民代表的选举投上自己的选票。属于法律实施的哪一种形式( )(A)法的执行(B)法的监督(C)法的遵守(D)法的适用15 在我国,狭义的法的执行由以下哪个机构来执行( )(A)法院(B)检察院(C)行政机关(D)公安机关16 以下关于“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的司法原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该原则在我国三大诉讼法中有规定(
6、B)我们在贯彻这一原则时偶尔也要以党的政策为指导(C)司法机关在司法过程中,把法律作为处理案件的唯一标准和尺度(D)司法机关处理一切案件都只能以与案件有关的事实为基础和依据17 关于法律实施,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法律实施就意味着法律的实现(B)法律实施是法律实现的过程性与实效性的结合(C)法律实施是使法从应然状态向实然状态转变的过程(D)法律实施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诸环节18 下列情形哪些是符合我国法律适用原则的( )(A)某监狱依照法律规定,批准正在服刑的钱某保外就医(B)法官李某为办好案件,多次与原、被告双方私下接触(C)检察官孙某在办案过程中接到领导批示,按照领导
7、的指示处理此案(D)村主任李某协调处理本村发生的强奸事件,最终促成双方以赔偿 5000 元自行了结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9 以下哪些主体享有立法提案权(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团(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C)中央军事委员会(D)国务院20 法律制定的原则有以下哪几项( )(A)科学性原则(B)民主性原则(C)阶级性原则(D)合法性原则21 下列选项中,属于立法活动的是( )(A)2014 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某某法律的适用意见
8、 (B) 2015 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C) 2015 年各高校联合讨论,初步完成了民法典编撰的专家建议稿(D)2002 年国务院颁布的著作权法实施细则22 关于法律制定的民主性原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立法的民主性是指在立法过程中,要体现和贯彻人民主权思想,集中和反映人民的智慧、利益、要求和愿望,使立法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使立法机关与人民群众参与相结合(B)立法的民主性是指立法内容的民主性(C)立法内容的民主性是指法律制定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出发,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的(D)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体现了民主立法的原则23 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第 8 条
9、第 2 款规定:列入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行政法规项目应当符合以下哪几项要求( )(A)适应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B)有关的改革实践经验基本成熟(C)所要解决的问题属于国务院职权范围(D)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24 以下哪些是对法律的实施进行评价的标准( )(A)人们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行为的程度(B)各类合同的履约率和违约率(C)社会大众对社会生活中安全、秩序、自由、公正、公共福利等法的价值的切身感受(D)法律的社会功能和社会目的是否有效实现及其程度25 以下列举的特点,哪些属于执法活动的特点( )(A)执法的灵活性(B)执法的单方面性(C)主体法定性(D)执法的被
10、动型26 我国的司法权包括以下哪几种( )(A)审计权(B)监督权(C)审判权(D)检察权27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组成法治的两项重要条件是( )(A)制定出好的法律(B)严格实施好的法律(C)加强法律监督(D)自觉遵守好的法律三、简答题第 64-66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8 简述法律制定活动(立法)的特征。29 简述我国实行既统一又分层的立法体制的原因。四、分析题第 67-69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0 当下的社会生活,处处渗透着法律意识:大学生小孙认为偷拿
11、阅览室里的杂志不构成盗窃;农民工老刘年底遇到老板赖账,就老板未能发放工资的情况自认倒霉,认为没人能管。请结合法理学的有关知识,试分析法律意识的作用。五、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 1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1 论述科学性原则在法律制定程序中的体现。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 10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法律制定,又称法的创制,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创制、认
12、可、修改或者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专门性活动,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活动。【知识模块】 法理学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当代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法律汇编、法律编纂(又称法典编纂)和法律清理。法律编纂和法律清理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律权限从事的带有立法性质的工作。ABD 不选。法律汇编,顾名思义,就是将现有的法律条文进行汇合整编,不涉及法律的改动,因此不具有立法性质。故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法理学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法律制定理论。法律制定,即立法,包括法律的创制、认可、修改和解释,也包括法律的废止,A
13、错误;法律制定的主体是特定的国家机关,邓析制“竹刑”,不是立法行为,立法主体必须是特定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机关,B 错误;一个国家立法体制的形成,主要是由这个国家的国家性质、国家结构形式和文化传统等因素决定的,D 错误;现代国家权力体系中,立法权是最重要、最核心的权力,C 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立法法第 70 条规定:行政法规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有关国防建设的行政法规,可以由国务院总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共同签署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令公布。【知识模块】 法理学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律实施,也叫做法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
14、,即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人们的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方式对法律的实际施行。法的实施就是使法律从书本上的法律变成行动中的法律,使它从抽象的行为模式变成人们的具体行为,从应然状态进到实然状态。法律实施是实现法的作用与目的的条件,而不是结果。故 C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法的实现不同于法的实效,法的实效是法律被人们实际实施的状态和程度。法的实施的过程性与法的实效的结果相结合的产物就是法律的实现。因此,B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守法的态度是指人们对法律的遵守程度和状态。包括守法的最低状态、守法的中层状态和守法的高级状
15、态这三种类型。守法的最低状态是不违法犯罪。守法的中层状态是依法办事,形成统一的法律秩序。守法的高级状态是守法主体不论是外在的行为,还是内在动机都符合法的精神和要求,严格履行法律义务,充分行使法律权利,从而真正实现法律调整的目的。根据以上分析,故 C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这句话说明法的实现在社会生活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与法律实施过程相联系的各种社会因素都会影响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现。【知识模块】 法理学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执法是法的执行的简称。人们通常在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上使用执法这个概念。广义上的执法是指所有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
16、法律法规授权、行政主体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包括一切执行法律、适用法律的活动。狭义的执法,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行政主体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知道错误的选项为 D。【知识模块】 法理学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法的执行主体具有特定性,执法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和所属的公职人员,以及法律授权和委托的组织及人员,国家司法机关是司法主体而非执法主体。【知识模块】 法理学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法的适用又叫司法,通常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
17、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宣告失踪人的行为是一种法的适用活动。故选择 B。【知识模块】 法理学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司法的原则包括:(1)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2)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3)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故 D 选项表述不正确,它也不是司法的原则之一。故选择 D。【知识模块】 法理学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司法具有中立性,法官为了实现审判工作的合法进行,实现司法正义,要在当事人之间保持中立态度,不能受到行政机关、社
18、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知识模块】 法理学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的遵守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含义。广义上法的遵守,就是法的实施。狭义上的法的遵守,又称守法,专指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公民为选举代表投选票的行为是一种法律的遵守,故选择 C。【知识模块】 法理学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狭义法的执行即为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制定、实施行政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将法律的一般规定适用于相对人或事件的活动。【知识模块】 法理学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应正确处理
19、依法办事与坚持党的政策的指导作用的关系。在贯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司法原则时,仍然要以党的政策为指导,不是“偶尔”。【知识模块】 法理学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律实施和法律实现不同。法律实施是法从应然状态到实然状态的过程和活动,而法律实现是法律实施活动的直接目的。法律的实施并不意味着法律的实现,故 A 错误,C 正确;法律实现是法律实施过程性和实效性的结合。B 说法相反,错误;法律实施不包括立法,立法是法律制定的环节。D 错误。因此选C 项。【知识模块】 法理学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司法活动具有被动性,法官不应主动与原被告私下接触,影响判案。B 错误;
20、 C 项违反了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 C 错误;D 项强奸罪为刑事公诉案件,不可私了,需要接受法院的刑事审判,故错误。因此,选 A 项。【知识模块】 法理学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团或30 名以上的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
21、察院享有立法提案权。因此,以上列举的都具有立法提案权,都可以入选。【知识模块】 法理学20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但不包括阶级性原则。阶级性是法律的基本特征,但并非立法的基本原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BD。【知识模块】 法理学21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立法权的行使主体主要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同时赋予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还赋予民族自治地方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以及经济特区所在省、市制定经济特区法规的权限。AC 选项的主体并不在以上描述的范围内,因此不能够
22、入选。【知识模块】 法理学22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立法的民主性是指在立法过程中,要体现和贯彻人民主权思想,集中和反映人民的智慧、利益、要求和愿望,使立法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使立法机关与人民群众参与相结合。因此 A 选项正确。立法中的民主性原则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立法内容的民主性,二是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的民主性。因此 B 选项仅指出了立法民主的内容方面,是片面的。CD 说法正确。因此,本题选择 ACD。【知识模块】 法理学2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国务院有关部门报送的行政法规立项申请,应当说明立法项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依据的方针政策和拟确立的主要制度。
23、同时,列入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行政法规项日应当符合下列要求:适应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有关的改革实践经验基本成熟; 所要解决的问题属于国务院职权范围并需要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知识模块】 法理学2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研究法律实施,就要对法律的实施的状况作出评价,对法律实施进行评价主要有以下标准:人们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行为的程度;刑事案件的发案率、案件种类、破案率及对犯罪分子的制裁情况;各类合同的履约率和违约率;普通公民和国家公职人员对法律的了解程度,他们的法律意识及法制观念的提高或提高程度;社会大众对社会生活中安全、秩序、自由、公正、公共福利等法的价值
24、的切身感受;法律的社会功能和社会目的是否有效实现及其程度;有关法律活动的成本和收益的比率。【知识模块】 法理学25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执法活动具有主动性的特点,被动性是司法活动的特点。执法活动的主要特点主要包括:执法的主动性、执法的单方面性、执法内容的广泛性。此外,执法活动还具有主体法定性、国家权威性、强制性和灵活性等特点。【知识模块】 法理学26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司法权是指行使国家司法权力的职责和权力,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的司法权包括审判权和检察权。审判权是适用法律处理法律案件,作出判决和裁定的司法权;检察权包括代表国家批准逮捕、提起公诉、不起诉、抗诉等司
25、法权。【知识模块】 法理学27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法律实施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必备条件。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制定好的法律,并严格实施这种法律,是法治的两个重要条件。【知识模块】 法理学三、简答题第 64-66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8 【正确答案】 (1)法律制定是国家的一项专门活动。现代国家的职能主要包括立法职能、行政职能、司法职能等,其中立法职能是国家最重要、最根本的职能,是其他职能的基础和前提。(2)法律制定的主体是特定的国家机关。法律制定只能由特定的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来进行。(3)法律制定是专门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26、。(4)法律制定是特定国家机关运用专门技术的活动。(5)法律制定是一项系统性、多层次性的综合性法律创制活动。(6)法律制定的目的在于产生具有普遍性、规范性和强制性的法律规范,将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知识模块】 法理学29 【正确答案】 (1)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不是联邦制。这决定了我国的立法权必须相对集中于中央。(2)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立法权必须相对集中于国家权力机关。(3)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情况各不相同,特别是民族多,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立法不能全部集中在中央,必须给民族自治地方一定的立
27、法权,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适应各地的不同情况。(4)我国正在实行改革开放,法律尚不完备。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立法权不能完全集中在国家权力机关的手中,必须给行政机关以一定的立法权,以适应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实际需要。总之,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客观实际需要的。【知识模块】 法理学四、分析题第 67-69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0 【正确答案】 (1)在法律的创制过程中,立法者的法律意识直接影响着法律创制活动的效果,起着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的作用。如果立法者能正确认识
28、和反映一定社会关系的客观要求,进而有效地进行创制法律的活动,那么这样的法律就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法律的创制过程中,有正确的法律意识,是使客观需要转化为法律规范的重要条件。(2)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法律意识起到调整作用,使人们的行为与法律规范相协调。司法人员法律意识的水准对于适用法律的活动以及案件的审判影响很大,它直接关系到司法人员能否准确理解法律规范的精神实质,能否合法、公正地审理案件,能否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权利。(3)法律意识在公民、社会组织遵守和执行法律规范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法律意识,是公民、社会组织对自身行为合法性进行判断的前提、清晰正确的法律意识,不仅能够确保公民
29、、社会组织等主体从事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同时健全的法律意识,还是维护自身利益、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有力武器。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大力培养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知识模块】 法理学五、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 1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1 【正确答案】 立法活动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维护和保障立法的科学性。立法不能脱离客观实际存在,不能凭空主观臆断进行。从实际出发首先要求立法要从现实的国情出发,符合国情;其次要求立法要尊重和反映客观规律。马克思深刻的指出,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作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他把精神关系的内在规律表现在有意识的现行法律之中。立法活动应该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这就要求在立法工作中首先要坚持权利本位,把保障权利作为权利义务设定的出发点;其次要考虑权利义务的平衡;此外还应该考虑弱势群体的实际承受能力。立法的科学性原则还要求法律制定过程中要注意法律规范的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这就要求立法不仅在语言上要具有明确性,平实严谨,而且要在内容上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知识模块】 法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