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08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840576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0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0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0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0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0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 10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下列关于法学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错误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法家等学派开始直接或间接地探讨法律问题,法学在我国产生(B)西汉以来,由于我国一直是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是没有法学思想的(C)鸦片战争后,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思想的传入,才使得我国有了近现代的法学思想(D)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法学成了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法学思想2 关于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的本质的界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法的第一层本质是物质制约性,第二层本质是国家意志性或者说阶级意志性(B)法的阶级意志性是指法是掌握政权的执政党的意志的体现(C)法的物质制约性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经济条件对法有决定性作用,但是经济以外的其他因素也影响着法的具体现象(D)法的物质制约性与法的阶级意志性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说阶级意志性有时候也起决定作用3 下列关于中华法系的说法,错误的是(A)中华法系的形成始于秦朝,成熟于隋唐(B)中华法系的代表法典是永徽律及其律疏唐律疏议(C) 唐律疏议初步确立了中华法系的基本法律原则(D)中华法系刑法发达,民法薄弱,其法律的最高原则是礼教4 法的社会作用分为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和执行公共事

3、务的作用,下列不属于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作用的是(A)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的生活条件,如保障人身安全、维护生态平衡、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交通安全等(B)维护生产和交换条件,如生产管理方面的立法和实施、保障基本的劳动条件、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等(C)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因财产、婚姻等问题而引起的矛盾和纠纷,保证统治阶级内部的和谐一致(D)促进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如保障教育权、鼓励兴办教育和科技发明、兴办各种图书馆和博物馆之类的文化设施等5 关于“宪法 ”渊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宪法在我国法律渊源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B)从法律渊源意义上看,宪法也是我国的基本法律之一(C)宪法的制

4、定和修改程序不同于普通法律(D)宪法渊源与宪法部门对应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并不完全一致6 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审判过程中,被告人可拒绝辩护人继续为他辩护,也可以另行委托辩护人辩护。这一规定属于(A)禁止性规则(B)授权性规则(C)委托性规则(D)命令性规则7 关于法律部门划分的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客观原则强调的是划分法律部门最终还是客观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B)合目的性原则的“目的”是指通过法律部门划分来帮助人们了解和掌握本国所有法律(C)辩证发展原则强调的是法律部门划分也要注重稳定性和必要发展性的统一(D)主次原则是指法律部门之间是有主次之分的,重要法律归入主要法律部门8 关于法律的

5、公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法律的公布是指法定机关将法律以一定形式予以公布,以便全社会遵照执行(B)法律的公布是法律生效的前提,凡是未经公布的法律都不能产生法律效力(C)法律的公布必须依法由特定的机关或人员采取特定的方式进行(D)在我国,法律的公布权由国家主席根据最高权力机关的决定行使9 关于法律实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法律实施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种方式(B)法律实施是把书本上的法律变成现实中的法律,从实然状态进到应然状态(C)法律实施是法作为社会存在的作用和目的,法的实施就是实现立法者的立法目的(D)研究法律实施,就要对法律实施的状况进行评价,以便

6、矫正完善法治状况10 我国法律监督类型中作为专门监督的是(A)司法监督(B)纪委监督(C)行政监督(D)检察监督11 下列关于法律论证的理解,表述准确的是(A)法律论证就是对法律依据进行分析和论证,得出最准确的理解(B)法律论证就是在司法程序中的论证,其他程序中没有法律论证(C)法律论证可以突破通常的法律三段论思维,寻求更广泛的依据(D)法律论证是专业性极强的论证,必须排除一般舆论和民意的干扰12 肖像权属于法律关系客体中的(A)物(B)精神产品(C)人身利益(D)行为13 法律责任的五个构成要件中,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缺少的是(A)违法行为(B)损害结果(C)因果关系(D)主观过错14 民主与

7、法治之间的矛盾是(A)是否存在一个最高权威(B)是否采取代议制(C)是否具有稳定性(D)是否适合社会主义国家15 关于法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针对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特点,要求(A)运用法律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确认和保障市场主体地位(B)运用国际法律、规则和惯例等积极与国际接轨(C)运用法律来确认和保障契约关系和提供竞争规则(D)运用法律来提供市场准入标准和市场交易秩序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6 关于法学产生的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8、(A)从根本上说,社会物质条件必须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产生法学(B)要有关于法律现象的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C)要有专门从事法律研究的学者出现(D)职业法学者的出现本质上是法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出现的社会分工17 关于法的规范性和普遍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法律的规范性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规定人们行为模式、指导人们行为的性质(B)法的普遍性是指法所具有的普遍约束力,对同样的事和人同样适用(C)法的规范性强调的是法对行为的规范,尤其是对交互行为的规范(D)法的普遍性不是绝对的,通常限制在一国范围内及有效期内18 关于资本主义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资本主义法是资本主义社会公共意志的体现(B)资本

9、主义法以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并以维护这一基础为核心(C)资本主义法维护资产阶级专政和代议制政府(D)资本主义法维护公民的自由、平等和人权19 关于法的作用局限性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法作为抽象性、稳定性、保守性的规范,其与具体而丰富多变的社会生活之间有着必然的矛盾(B)法而制定和实施都依赖于人,人的认识以及人性的局限性都会对法的作用产生不利影响(C)法的实施还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D)法的国家强制性特点使其难以融人人们的日常生活20 下列各选项,属于当代中国直接法律渊源的有(A)宪法和法律(B) “两高” 司法解释(C)中国共产党政策(D)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21

10、 有关我国法的渊源的表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法的非正式渊源不能被我国法院适用(B)国家政策不是我国的正式法律渊源,所以不能在法院适用(C)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是我国法律渊源,因此我国法院可以适用所有国际条约和惯例(D)作为我国法律渊源的宪法、国际法、行政法规等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所作的分类22 关于法律部门与相关概念的关系,下列各说法错误的是(A)法律部门与法律制度是包含关系,法律制度包含了法律部门(B)法律部门与法律分类是相似概念,都是对法律进行分类(C)法律部门由规范性法律文件组成,且总是由多个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D)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法律体系是由所有法律部门构成

11、的统一体系23 关于守法的态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守法的态度是指人们对法律的遵守程度和状态(B)守法的态度包括最低状态、中层状态和高级状态三种类型(C)守法的最低状态是尽可能降低违法率和犯罪率(D)守法的高级状态是人人懂法、守法和积极用法解决争端24 下列关于各情形所属法律解释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某公园规定:“ 禁止攀枝摘花” ,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这一解释属于扩充解释(B)某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的“ 子女”解释为成年子女,其这一解释属于限制解释(C)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一判决书中对危害公

12、共安全行为进行的解释,属于非正式解释(D)武汉市环保局作为武汉市环保主管部门,对 湖北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的解读是一种正式解释25 下列各选项,可以成为法律关系客体的物的是(A)吗啡(B)大气层(C)月球上的稀有矿藏(D)丢弃在垃圾箱里的废稿纸26 关于法律责任的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法律责任的主体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单位(B)损害结果应当是可以确定大小的现实损害(C)因果关系是指施害人和受害人之间应该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D)违法行为的构成中,一般要求行为人有主观过失27 下列关于法治的说法,正确的是(A)法治基本的意义是依法治国,就是在治国的总方略上要依法来进行(B)法治只能是良法之

13、治,恶法即便得到很好的遵守也不能称之为法治(C)法治包含了特定的价值追求,各国实施法治的价值追求是完全一致的(D)法治在不同时代可能有不同的社会内涵和意义,但最终表现为一种良好的法律秩序28 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A)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B)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D)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9 关于法律与国家的一般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法律确认国家的建立,没有法律就没有国家(B)法律制约和监督国家权力的运行(C)法律组织和完善国家的权力机构体系(D)法律促进国家职能的实现30 下列各选项,不属于

14、物质性的法律文化的是(A)英国法学家奥斯丁关于法律本质的的命令说学说(B)民法学研究会编定的绿色民法典(C)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的罪刑法定原则(D)明成祖朱棣对方孝孺处以“诛十族” 的特别刑罚三、分析题第 67-69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0 某日,陈某因生活琐事将肖某打伤。当地公安局询问了双方和现场目击者并做了笔录,但未做处理。两年后,该公安局对陈某作出了拘留 10 日的处罚。陈某申诉,上一级公安局维持了原处罚决定。陈某提起诉讼。法官甲认为该公安局违反了人民警察法关于对公民报警案件应当及时查处的规定,因此

15、应当撤销其处罚决定。法官乙认为,如果因公安局的迟延处理而撤销其处罚,就丧失了对陈某的违法行为进行再处理的可能,因此不应当撤销。问题:31 法官甲运用了哪种法律推理方式?32 法官乙的观点是否属于司法解释?为什么?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 10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法学的历史发展。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都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探讨了法律问题,可视为我国法学的产生,A 选项说法正确;西汉以来虽然我国主导思想是

16、儒家思想,但是在之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阶段,不可能没有法学思想,实际上中国封建时代的法学思想主要就是以儒家学说的方式出现和存在的,B 选项说法错误;鸦片战争后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律思想才被传入,近现代法学思想才开始在中国立足,这是基本史实,C 选项说法正确;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在法学思想上也曾经有过很多的探讨甚至变化,但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这个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以及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科学性(揭示了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所决定的,D 说法正确。【知识模块】 绪 论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本质的界定。法的两层本质一般而言将相对浅层次的阶级意志性视为第

17、一层本质,根本性的物质制约性视为第二层本质,A 选项错误;法的阶级意志性是指法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或者说是整体意志的体现,而不是某一个政党,即便是执政党,也需要协调统一整个阶级的意志来作为国家意志并上升为法,B 选项错误;法的物质制约性是指法的本质上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或者会所经济条件所最终决定的,但并不否认经济以外的其他因素对法也有影响,例如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几个国家,却可能因为政治、文化传统、宗教习俗等原因而呈现不同的法律现象,C 选项正确;法的物质制约性与法的阶级意志性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是说两者在不同层面同时作为本质存在,不能割裂否定任一方面,而不是说谁起决定作用这是两个层

18、面的问题。从根本上看当然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本质的决定因素。【知识模块】 法的本质与特征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有关中华法系的内容。法律原则的确立往往是某一法系最开始的形成和发展,中华法系的基本法律原则初步确立时间是秦朝,有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为证,隋唐时期已经发展成熟,因此不可能在此时才初步确立基本法律原则,C 选项错误。A、B、D 三个选项分别是中华法系的形成发展历程、代表法典和部分特点,这些都是了解某一法系时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模块】 法的起源与演进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法的社会作用。法的社会作用两方面中: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强调阶级之间以及内部

19、关系的协调,主要包括调整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统治阶级与其同盟者之间、统治阶级内部三种关系的调整,从而使得阶级统治结构能够稳定有序地存续下去:维护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则主要强调“公共事务”这一关键词,至少在形式上是不区分阶级地把它视为共同事务来对待,因此各阶级都可以享受的一般事务的组织或者调整就是属于维护公共事务的作用,显然,A、B、D 所涉及的人的生存生活条件、生产交换等经济活动、科教文卫事业都是属于公共事务,而 C 选项在强调统治阶级内部的财产、婚姻等方面矛盾的解决,尤其是强调统治阶级内部的和谐一致的时候,就是有关统治阶级内部关系调整的问题了,属于维护阶级统治作用了。【知识模块】 法的作

20、用与法的价值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作为法律渊源的我国宪法。一般而言,在表述法律渊源内容时都将宪法归入立法即制定法,而不会单独列出,考试分析将其独立出来是因为其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效力以及相关的制定修改程序的特点,A 、C 选项正确;根据考试分析的表述,宪法被独立出法律,而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是对后者的分类,因此,不能说宪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律,B 选项错误;宪法部门内容里面包括了人民法院组织法等有关国家机构的组织法,而在法律渊源问题上根据效力进行分类时,这些被归入了狭义法律这一层面,因此,宪法渊源与宪法部门所对应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容不完全一致,D 选项正确。这里需要注意的

21、是宪法作为法律渊源是否与其他制定法有所区别,以及国家机构组织法是否属于宪法渊源的内容,在学说上都是有不同说法的,但在此我们按照考试分析内容来理解。【知识模块】 法的渊源、效力与分类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法律规则的分类。题干中的刑诉条款是说被告人有权选择辩护人,这是典型的授予被告人权利的规则,属于授权性规则,相应地也就排除了 A、D 选项,因为禁止性规则和命令性规则属于义务性规则;也可以从内容上看,该条款并未禁止或命令被告人做什么行为,因此不属于禁止性规范和命令性规范:委托性规则是从确定性程度上来进行的分类之一,是指条款内容不明确时,以概括性指示规定由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

22、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而不是说法条内容上规定了权利人或者义务人委托他人怎样,故 C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律要素与法律体系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法律部门划分的原则。法律部门划分的客观原则指的是将调整同一类型或层面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划入同一法律部门,但这并不是说法律部门的划分最终是客观的,而应该从其目的角度看部门法划分是基于主观需要的主观活动,A 选项说法错误;合目的性原则中的 “目的”亦即法律部门划分的目的是帮助人们了解和掌握本国现行法律,而不是所有法律,B 选项说法错误;“辩证”的意思就是对立统一,即“发展”与相对的“稳定”之间的对立统一,C 选项正确;主次原则是

23、指当某一法律规范可以归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部门时候,根据其主要的性质或其他特点来划定其部门归属,而不是说法律部门之间有主次之分,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律要素与法律体系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法律的公布。法律的公布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使法律为民众所知,在此基础上方可依法行使和追究违法者的责任,民众无从知晓则逻辑上无所谓遵守和违反,B 选项正确;作为立法的重要步骤,当然应由法律所规定的特定机关和法定方式进行公布,在我国法律的公布主体是国家主席,但是前提是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公布,亦即国家主席行使的是形式意义上的公布权,C 、D 选项正确;但是,作为法律公布的前提性内容,被公

24、布的法律必须是已经被依法通过的,A 选项忽略了这一点,错误。【知识模块】 立 法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法律实施的方式。法律实施的内容有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四种方式,立法是为法的实施提供法律条文,是实施的前提,A 选项错误;法的实施是把书本上的法律运用到现实中,这是从应然到实然,B 选项错误;法律实施是法的作用和目的实现的前提,而不是作用和目的本身,C 选项错误;D选项就是研究法律实施的目的,正确。【知识模块】 法律实施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法律监督中的检察监督的地位。检察监督的专门性主要是通过宪法规定来确认的,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中

25、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简言之,检察机关就是专门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存在的。【知识模块】 法律实施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法律论证相关知识。法律论证理论是对传统法律教义学和解释理论的超越,即意识到法律三段论的局限,强调“法外”因素在法律正当性论证(证成 )中的意义。简言之,即是更全面地分析问题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因此,法律论证不仅是对法律依据的分析论证,而且还强调突破法律三段论即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推出结论的思路,去法外寻找更广泛的依据,A 选项说法错误,C 选项说法正确;法律论证主要发生在司法程序中,但其他涉及法律问题的程序中也可能存在,例如外交谈判中对相

26、关法律问题的论证,B 选项说法错误;法律论证要求突破法律本身,其中一个重要的法外考量因素就是民意和舆论,因此,法律论证强调广泛吸收公众参与,关注法外社会因素,D 选项说法错误。【知识模块】 法律职业与法律方法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法律关系的客体。肖像权是指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就是人所享有的对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的人格利益为内容的一种人格权。权利显然是非物质的,也不是行为和人身的部分,因而只能归入精神产品。换一个角度看,权利的本质是一种法律上的能力和资格,因此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各种权利实际上都只能是上层建筑的东西即精神产品,故而 B 为正确选项

27、。【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在产生法律责任的三种原因中,违法行为和违约行为实际上都是违法行为,因为违约行为必然违反了合同必须履行的法律原则或者其他具体规则,因此这两者都是违法行为。而在第三种法律规定产生法律责任的情况下,只要法律有规定,而且主体适格的话,法律责任就已经存在了,此时违法行为不是必须的。当然,严格意义上说,这种情况法律责任实际上是法律义务。【知识模块】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法治与民主的一般关系。一般而言,近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总是与近现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紧密结合的,强调民主是法治的

28、基础,法治是民主的保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从最严格意义上看,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理论上的逻辑矛盾,即法治强调除了法律之外不存在别的最高权威,也就是严格地依法办事。但是民主实际上强调了另一个最高权威:公意或者多数。这就是两者之间的矛盾。但现实中这一矛盾影响并不明显,因为通过民主可以对法治进行调整,但是这种调整又在很大程度上被基本的法治要求即程序规则所限制,因而实现了民主制与法治原则的结合。【知识模块】 法 治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法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主体独立的经济,市场主体的行为需要法律来规范,市场主体

29、的地位需要法律来确认和保障;第二,市场经济关系是契约关系,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几乎都是通过契约来实现的,契约关系是一种法的关系,具有法律约束力,也需要法律来确认和保障;第三,市场经济是自由竞争、平等竞争的经济,法律就是竞争的规则;第四,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有正常的秩序,需要有正常的市场进入、市场交易秩序,这些都离不开法律的作用;第五,市场经济还是开放性经济,要求主权国家不仅要完善国内法律体系,而且要善于运用国际法律、规则和惯例等。另外,法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方面还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引导、促进、保障和必要的制约方面。对于这几点作用,要理解市场经济的每一

30、个特点与法律不同作用的对应关系。【知识模块】 法与社会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法律产生的条件。首先必须明确本题并不是简单考查法律产生条件有哪两个,而是相关说法的正确与否,因此不能简单地只选书本上关于两个条件的选项,细察每一个选项就会发现,实际上四个答案都是正确的说法。法学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作为研究对象的法律现象和法律材料,另一个是专门从事这一专业研究的人即法学者,B、C

31、 选项是基本知识点,正确;法学作为上层意识形态的一个内容,其产生发展的根源肯定是社会物质条件的发展,A 选项正确;职业法学者的出现实际上是法律和法制发展到相当复杂程度之后,为了运用这一工具而产生的专门职业者,实际上就是一种应需要而产生的社会分工,或者说法律事业的“生产工具”发展了,其运用者的专门化(亦即专业分工)就产生了,D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绪 论17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法的基本特征中的规范性和普遍性。A 、B 选项是对这两个特征定义的理解,即规范性是指对行为的规范和指导,普遍性是指这种规范和指导的普遍约束力,而不是像判决书之类的法律文件那样只具有特定的

32、约束力;C选项是对规范性内涵要点的理解,即这种规范是针对行为的,尤其是涉及形成社会关系的交互行为的规范:D 选项是对普遍性必须注意的另一面即其相对性的理解,普遍适用只是在相对范围内,如在普遍性的两重含义里强调只能在一国主权范围内普遍适用,生效前和失效后也不能适用。综上所述,A 、B 、C、D 四选项均正确。【知识模块】 法的本质与特征18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资本主义法的特征。任何阶级社会的法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不可能真正体现社会公共意志,资本主义法也只是资产阶级意志的体现,A 选项错误;阶级社会的法一定是以占主导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为基础,并且维护这一基础是

33、该法的核心内容和任务,B 选项正确;资本主义法当然要维护为其利益追求而生的政治体制,资产阶级专政和代议制政府是这政治体制的本质和组织形式,C 选项正确;资本主义法维护自由、平等和人权,但是局限在资产阶级这一狭隘范围之内,而不是所有公民,D 选项只看到了表面而忽视了本质,错误。【知识模块】 法的起源与演进19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法的作用的局限性。法的作用的局限性主要受制于法本身、制定和实施法的人、社会环境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具体而言即是法本身的抽象性、稳定性和保守性等必然特点;人的认识的局限性和人性局限性;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因素,即 A、B、C 三选项正确;D

34、 选项说法本身就错误,国家强制性的特点并未致使法难以融入日常生活。【知识模块】 法的作用与法的价值20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法定渊源。首先必须确认的是直接渊源是指正式渊源和法定渊源,即国家机关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此基础上可以确认宪法和法律、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显然是我国的直接渊源,中国共产党政策虽然有指导意义,但不是直接渊源。比较麻烦的是“两高”司法解释,因为司法解释属于正式解释或者法定解释,具有法律效力,比较容易混淆,但是很明显的是司法解释行为并非法定立法权的运用,而是司法活动中的内容之一,其效力并不具有普遍性,故而不属于我国法律的直接渊源。简单地

35、看,也不属于考试分析列举出的八种法律渊源。【知识模块】 法的渊源、效力与分类21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我国法律渊源。在我国,法的非正式渊源也可能被法院适用,例如“两高”司法解释,A 选项错误;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虽然是我国的法律渊源,但是只有我国签订的国际条约和承认的国际惯例才可以被我国适用,C 选项错误;法律渊源的划分是依据制定主体、制定方式的不同以及法律效力的高低来区分的,要与根据调整对象划分的法律部门相区别,D 选项错误。B 选项明显正确,国家政策根本不是法律,当然不是正式法律渊源。【知识模块】 法的渊源、效力与分类2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

36、题考点为法律部门的概念。这里的法律制度并不是指通常意义上的法律制度总体,而是指具体的财产所有权制度或者刑罚制度、假释制度等,因而它与法律部门是交叉关系,即一个法律制度可能分属多个法律部门,一个法律部门中也可能包含多个法律制度,A 选项错误;法律部门是法律分类方式的一种,而不是相似概念,B 选项错误;法律部门也不一定由多个规范性法律文件组成,因为单独一个高度发达的法律文件也可能构成一个法律部门,只是通常情况下由多个法律文件组成,主要也是因为单独一个法律文件难以应对丰富的社会现实,所以需要多个法律文件来补充。【知识模块】 法律要素与法律体系23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守法的态

37、度。守法的态度是指人们对法律的遵守程度和状态,因而逻辑上就只有消除了违法犯罪才是“守法”,换言之,违法率和犯罪率再低,只要存在就不是守法状态,守法的最低状态是不违法犯罪,而不是尽可能降低违法率,C 选项错误;守法的最高状态是守法主体外在行为和内在动机都符合法的精神和要求,严格履行法律义务,充分行使法律权利,从而真正实现法律的调整目的,而不需要人人都懂法和积极用法解决终端,那是法律职业者的任务,D 选项错误;A、B 选项是基本的定义和分类,需要注意的是 “态度”在这里不是一般所理解的积极和消极,或者热情和冷漠,而是强调遵守法律的程度和状态。【知识模块】 法律实施24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

38、析】 本题考点为法律解释的分类。故意毁损整株花木只是“攀枝摘花”的严重状态,因此解释比规定本身要缩小了范围,故属于限制解释,A 选项说法错误;将“子女”解释成“成年子女”也比前者缩小了范围,因此也属于限制解释,B 选项正确;我国的正式解释只包括人大常委会所作的立法解释、“两高”所作的司法解释和国务院及其部委所作的行政解释,北京市高院在判决书中所作的解释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类,因此是非正式解释;同理,武汉市环保局尽管是武汉市环保主管部门,其所作的解释也不是正式解释,故而 C 选项正确,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律职业与法律方法25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作为法律关系客体

39、的物。物理意义上的物要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上述四个选项各涉及其中某一条件:马啡不能成为私人买卖法律关系的客体,但是可以成为某些特殊状态下的法律关系客体,例如医院上使用吗啡镇痛,就是医患之间合同关系的客体,A 选项正确;大气层似乎不能为人类所控制,也不具有经济价值,但是对于环境法律关系而言,大气层却可能成为环境法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B 选项正确;月球上的矿藏在今天的技术条件下是不能开采的,因而属于不能为人类所控制的物,不能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C选项错误;丢弃在垃圾箱里的废稿纸也许没有写字的经济价值了,但是作为废纸却可以成为废品买卖关系的客体,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律关

40、系26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法律责任的构成。单位和个人都可以成为法律责任的主体,A 选项正确,但是各自又都有具体的要求,需要注意;损害结果应该具有确定性,是指损害必须是确定的现实存在的事实,而不一定是实际损害结果,比如刑法中的危险犯,只需要有危险存在即可,而不一定有损害结果,B 选项错误;因果关系是说违法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而不是施害人和受害人之间,C选项错误;违法行为要求行为有主观过错,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不能因为日常生活中“过错”和“过失”意思相近就随意使用,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27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41、】 本题考点为法治的内涵。法治的基本意义是依法办事,而不是依法治国,所谓基本意义,就是最为具体和起码的意义,依法治国的基本方式也是依法办事,A 选项错误;法治内在地强调必须是良法,严格意义上说恶法是不符合真正的法治要求的,B 选项正确;法治包含了特定的价值追求没错,但是各国之间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各方面的差异使之所追求的法律价值目标不可能完全一致,C 选项错误;法治的内涵和意义随着时代的要求可能发生变化发展,但是最终都是为了实现良好的社会秩序,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 治28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和总目标的区别。在社会科学中,“根本目的”和“总目

42、标”,或者更一般地说“目标”和“目的”这样的在日常生活中似乎是同义词的概念是有区别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客观的成果,“目的”则是更为深远的且带有主观价值或者说效果实现的意味,因此,在依法治国问题上,根本目的是 A、B 选项所示的其对人民的意义,而总目标则是 C、D 所示的相对比较具体的建设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且“目标”是“目的”的前提或者说条件。深刻理解相关概念是学习文科尤其法律这种要求逻辑严密的专业的基本功。【知识模块】 法 治29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法律与国家的一般关系。法律对国家的作用和意义主要是基于法律的权威性来确认和宣称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和权威,在此基础

43、上以法律的方式组织和完善国家权力机构体系以便其协调运作,然后从职能运行以及民众行为规范两方面促进国家职能的实现,最后法律并非完全站在国家一边,而是可以作为监督和制约机制来规范国家权力的良性运行。故而 B、C 、D 三选项正确,A 选项错在将法律置于国家之前认为没有法律就没有国家。【知识模块】 法与社会30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文化的概念。物质性法律文化指的是制度形态的法律文化,即已经形成了专门的法律制度的法律文化,而其他的法律学说、法律心理和法律习惯都属于精神性文化,由此,A 选项法学家学说不属于物质性法律文化;民法学会编订的绿色民法典并不是真的立法,实际上也只是

44、一种民间的法律学说;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中的具体制度和原则,是典型的物质性的法律文化;明成祖“诛十族”的特别刑罚只是我国法治史上的一个特别案例,这种个别事件和偶然因素的法律活动不构成法律文化,也就不属于所谓物质性的法律文化。综上,A、B、D 选项为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法与社会三、分析题第 67-69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知识模块】 法律职业与法律方法31 【正确答案】 法官甲的推理是公安局两年后处罚陈某的行为违反了人民警察法的相关规定,故而应该撤销其处罚决定。这是典型的将人民警察法作为大前提,将公安局

45、的处罚行为作为小前提,得出小前提中的行为违法的结论,因而属于三段论的演绎推理。这是成文法国家主要的法律推理方式。【知识模块】 法律职业与法律方法32 【正确答案】 在我国,司法解释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对司法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司法解释分为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解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检察解释,也就是说司法解释权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而不是所有的法官都享有司法解释权去作出司法解释。因此,法官乙的观点不属于司法解释,而是一种非正式解释。【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司法解释概念和第二节中的演绎推理。考查的具体要点是演绎推理在我国这样的成文法国家司法活动中的普遍运用,以及我国司法解释权的具体规定。【知识模块】 法律职业与法律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ITU-T V 10 SPANISH-1993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UNBALANCED DOUBLE-CURRENT INTERCHANGE CIRCUITS OPERATING AT DATA SIGNALLING RATES NOMINALLY UP TO 100 kbit s《最高标称数据信令率为100 kb.pdf ITU-T V 10 SPANISH-1993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UNBALANCED DOUBLE-CURRENT INTERCHANGE CIRCUITS OPERATING AT DATA SIGNALLING RATES NOMINALLY UP TO 100 kbit s《最高标称数据信令率为100 kb.pdf
  • ITU-T V 10-1993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Unbalanced Double-Current Interchange Circuits Operating at Data Signalling Rates Nominally up to 100 kbit s - Data Communication ove pp《.pdf ITU-T V 10-1993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Unbalanced Double-Current Interchange Circuits Operating at Data Signalling Rates Nominally up to 100 kbit s - Data Communication ove pp《.pdf
  • ITU-T V 100 FRENCH-1988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PUBLIC DATA NETWORKS (PDNs) AND THE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S (PSTN)《公共数据网(PDNS)及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的互连》.pdf ITU-T V 100 FRENCH-1988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PUBLIC DATA NETWORKS (PDNs) AND THE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S (PSTN)《公共数据网(PDNS)及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的互连》.pdf
  • ITU-T V 100 SPANISH-1988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PUBLIC DATA NETWORKS (PDNs) AND THE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S (PSTN)《公共数据网(PDNS)及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的互连》.pdf ITU-T V 100 SPANISH-1988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PUBLIC DATA NETWORKS (PDNs) AND THE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S (PSTN)《公共数据网(PDNS)及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的互连》.pdf
  • ITU-T V 100-1988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PUBLIC DATA NETWORKS (PDNS) AND THE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S (PSTN)《公用数据网(PDN)和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之间的互连-电话网络上的数据交流 第XII研究组》.pdf ITU-T V 100-1988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PUBLIC DATA NETWORKS (PDNS) AND THE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S (PSTN)《公用数据网(PDN)和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之间的互连-电话网络上的数据交流 第XII研究组》.pdf
  • ITU-T V 11 FRENCH-1996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BALANCED DOUBLE-CURRENT INTERCHANGE CIRCUITS OPERATING AT DATA SIGNALLING RATES UP TO 10 Mbit s《最高标称数据通信率为10 Mbit s的情况下运作的平衡双流.pdf ITU-T V 11 FRENCH-1996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BALANCED DOUBLE-CURRENT INTERCHANGE CIRCUITS OPERATING AT DATA SIGNALLING RATES UP TO 10 Mbit s《最高标称数据通信率为10 Mbit s的情况下运作的平衡双流.pdf
  • ITU-T V 11 SPANISH-1996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BALANCED DOUBLE-CURRENT INTERCHANGE CIRCUITS OPERATING AT DATA SIGNALLING RATES UP TO 10 Mbit s《最高标称数据通信率为10 Mbit s的情况下运作的平衡双.pdf ITU-T V 11 SPANISH-1996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BALANCED DOUBLE-CURRENT INTERCHANGE CIRCUITS OPERATING AT DATA SIGNALLING RATES UP TO 10 Mbit s《最高标称数据通信率为10 Mbit s的情况下运作的平衡双.pdf
  • ITU-T V 11-1996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Balanced Double-Current Interchange Circuits Operating at Data Signalling Rates up to 10 Mbit s - Series V Data Communication over thMod.pdf ITU-T V 11-1996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Balanced Double-Current Interchange Circuits Operating at Data Signalling Rates up to 10 Mbit s - Series V Data Communication over thMod.pdf
  • ITU-T V 110 FRENCH-2000 Support by an ISDN of data terminal equipments with V-series type interfaces《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对V系列型接口的数据终端设备的支持 V系列 电话网数据通讯 与其他网络的交互工作 16号研究组 70pp》.pdf ITU-T V 110 FRENCH-2000 Support by an ISDN of data terminal equipments with V-series type interfaces《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对V系列型接口的数据终端设备的支持 V系列 电话网数据通讯 与其他网络的交互工作 16号研究组 70pp》.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