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 12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以下哪一项不是立法的原则( )(A)合宪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C)合理性原则 (D)民主性原则2 立法的方式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A)创制 (B)认可(C)修改 (D)停止3 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 )以上的多数通过(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二(C)全部 (D)四分之三4 关于法律制定程序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法律草案的提出是立法程序中的首
2、要环节(B)法律草案的审议阶段有二:第一,由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第二,立法机关全体会议的审议(C)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是法律制定过程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步骤(D)法律通过后,不经公布有一些也会产生法律效力5 以下关于我国的立法体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是既统一而又分层的立法体制(B)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是集中了二元立法体制和一元立法体制两种立法体制的一些特点,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确定的(C)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不是联邦制,这决定了我国的立法权必须相对分散到每个部分(D)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情况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立法不能全部集中在
3、中央,必须给民族自治地方一定的立法权,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适应各地的不同情况6 下列关于立法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与全国人大享有同等地位的立法权(B)并非所有的国家机关都享有立法权(C)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不一定享有同等的立法权限(D)并非地方各级人大及常委会都有立法权7 关于法的制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法的制定是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的活动(B)法的制定只包括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不包括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C)通过法的制定这种方式创制的法律规范称为不成文法(D)通过这种法的制定方
4、式创制的主要是习惯8 经济立法、民事立法、行政立法活动是根据什么进行的划分( )(A)创制法的机关的地位不同(B)创制法的机关性质不同(C)法的制定方式和表现形式不同(D)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9 以下哪一部门有权制定行政法规( )(A)国务院 (B)国务院各部委(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D)省级人民政府10 根据立法活动的定义,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立法活动( )(A)法的制定 (B)法的修改(C)法的废除 (D)法律汇编11 关于立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立法包括法律的创制、认可、修改和解释,不包括法律的废止(B)邓析制“竹刑” ,说明立法主体不仅限于特定的国家机关(C)现代国家权力
5、体系中,立法权是最重要、最核心的权力(D)国家结构形式对一国立法体制形成的影响不大12 立法法第 70 条规定,行政法规一般由( )签署公布令(A)国务院总理(B)全国人大主席团(C)国家主席(D)行政法规涉及的相关行业部委13 国家最重要、最根本的职能是( )(A)立法职能 (B)行政职能(C)司法职能 (D)保障职能14 我国立法的体制是( )(A)一元立法体制(B)二元立法体制(C)多元立法体制(D)既统一又分层次的立法体制15 立法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出发,体现人民的意志,这一表述体现了立法活动的哪一原则( )(A)合宪和法制统一原则(B)民主原则(C)科学原则(D)人民主权原则
6、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6 以下哪些主体享有立法提案权(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团(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C)中央军事委员会(D)国务院17 下列选项中,属于立法活动的是( )(A)2014 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某某法律的适用意见 (B) 2015 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C) 2015 年各高校联合讨论,初步完成了民法典编撰的专家建议稿(D)2002 年国务院颁布的著作权法实施细则18 关于法律制定的民主性原则,下
7、列表述正确的是( )(A)立法的民主性是指在立法过程中,要体现和贯彻人民主权思想,集中和反映人民的智慧、利益、要求和愿望,使立法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使立法机关与人民群众参与相结合(B)立法的民主性是指立法内容的民主性(C)立法内容的民主性是指法律制定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出发,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的(D)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体现了民主立法的原则19 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第 8 条第 2 款规定:列入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行政法规项目应当符合以下哪几项要求( )(A)适应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B)有关的改革实践经验基本成熟(C)所要解决的问题属于国务院职权范围(D)所要解决
8、的问题需要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20 法律草案的审议结果有哪些情形( )(A)提付立法机关表决(B)搁置(C)终止审议(D)下次会议再审议21 解决法律与道德在日常法律适用领域中冲突的措施主要是( )(A)立法方面,充分考虑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提高立法质量,尽量避免出现法律的漏洞(B)在司法过程中,在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内考虑道德要求,使法律的适用不仅合法,而且合乎常理(C)在执法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法律与道德之间不必要碰撞的概率(D)在法律宣传过程中,对旧的道德进行评判,加强人们对于法律制度和法治理念的认同感三、简答题第 64-66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
9、定位置上。22 简述法律原则的概念及其作用。23 简述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的区别。24 简述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25 简述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26 简述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特色。27 简述法律制定活动(立法)的特征。28 简述我国实行既统一又分层的立法体制的原因。四、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 1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9 结合我国立法实际,试论述法律部门的划分及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30 早在 2011 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请结合这一背景,论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特色与内容。31 论述科学性原则在法律制定程序中的体现。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 128
10、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律制定的原则有:合宪和法制统一原则、科学性原则(法律制定必须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的规定权利义务、权力与责任;法律规范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和民主性原则(立法体现人民意志;坚持立法公开,保障公众参与立法)。【知识模块】 法理学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法律制定是指有法律制定权的国家机关创制、认可、修改或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由此概念界定可以表现出法律制定的方式包括创制、认可、修改
11、、废止四种方式,停止不是法律的制定方式。【知识模块】 法理学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知识模块】 法理学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法律制定的程序由法律草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草案的表决通过和法律公布四部分组成。法律草案的提出是立法程序的第一步骤,因此A 选项正确。法律草案的审议阶段有两步,一是由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二是立法机关全体会议的审议。B 选项正确。在审议法律草案的过程中,相应机关要对法律草案的立法动机、立法精神、法律草案与其
12、他法律之间的协调性问题以及立法技术等问题进行审查。法律草案审议的结果主要有:提付立法机关表决、搁置、终止审议。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是法律制定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步骤,表决是有立法权的机关和人员对议案及法律草案表示的最终态度:赞成、反对或弃权。C 选项正确。法律的公布是指立法机关或国家元首将已经通过的法律以一定的形式予以公布,以便全社会遵照执行。法律公布是法律生效的前提,法律通过后,凡是未经公布的,都不产生法律效力。因此 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不是联邦制。这一说法是正确的,但是我国的立法权必须相对集中于中央,而不是分散于地方。【
13、知识模块】 法理学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国家机关都有自己的职权范围,包括立法、执法和司法等职权,并非所有的国家机关都享有立法权,B 项正确。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其立法权限也有区别。如对于宪法,仅全国人大才具有制定和修改的权力,人大常委会可以制定其他法律,中央行政机关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其部门可制定部门规章,省级政府所在地和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地方法规的制定权,省级政府和较大市政府可制定地方规章。而法律保留的事项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制定权,CD 项正确,A项错误。综上分析,本题正确答案为 A 项。【知识模块】 法理学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法的制定主要是一定的国家机关依
14、照法定的程序,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创制的法律规范,称为成文法。【知识模块】 法理学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法的制定可以分为民事立法活动、经济立法活动、商事立法活动等。因此选择 D。【知识模块】 法理学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及其下属机关的权限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国务院各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知识模块】 法理学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法律制定,又称法的创制,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
15、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创制、认可、修改或者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专门性活动,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活动。【知识模块】 法理学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法律制定理论。法律制定,即立法,包括法律的创制、认可、修改和解释,也包括法律的废止,A 错误;法律制定的主体是特定的国家机关,邓析制“竹刑”,不是立法行为,立法主体必须是特定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机关,B 错误;一个国家立法体制的形成,主要是由这个国家的国家性质、国家结构形式和文化传统等因素决定的,D 错误;现代国家权力体系中,立法权是最重要、最核心的权力,C 正确。【知识模块】
16、 法理学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立法法第 70 条规定:行政法规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有关国防建设的行政法规,可以由国务院总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共同签署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令公布。【知识模块】 法理学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现代国家的职能主要包括:立法职能、行政职能、司法职能等,其中立法职能是国家最为重要、最为根本的职能,是其他职能的基础和前提。【知识模块】 法理学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不同于联邦制国家结构的二元或多元的立法体制,也不同于单一制国家所采用的一元立法体制,而是集中了两种立法体制的一些特点,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确立的“既
17、统一又分层次”的立法体制。【知识模块】 法理学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立法原则有三个:合宪和法制统一原则、民主原则、科学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不是立法的原则。立法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出发,体现人民的意志,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的,体现的是立法内容的民主,是立法民主原则的一个方面。【知识模块】 法理学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规定,
1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团或30 名以卜的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享有立法提案权。因此,以上列举的都具有立法提案权,都可以入选。【知识模块】 法理学17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立法权的行使主体主要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同时赋予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还赋予民族自治地方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以及经济特区所在省、市制定经济特区法规的权限。AC 选项的主体并不在以上描述的范围内,因此不能够入选。【知识模块】 法理学18 【正确
19、答案】 A,C,D【试题解析】 立法的民主性是指在立法过程中,要体现和贯彻人民主权思想,集中和反映人民的智慧、利益、要求和愿望,使立法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使立法机关与人民群众参与相结合。因此 A 选项正确。立法中的民主性原则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立法内容的民主性,二是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的民主性。因此 B 选项仅指出了立法民主的内容方面,是片面的。CD 说法正确。因此,本题选择 ACD。【知识模块】 法理学1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国务院有关部门报送的行政法规立项申请,应当说明立法项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依据的方针政策和拟确立的主要制度。同时,列入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行政
20、法规项目应当符合下列要求:适应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有关的改革实践经验基本成熟; 所要解决的问题属于国务院职权范围并需要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知识模块】 法理学20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我国法律的制定程序包括法律草案的提出、审议、表决与通过、公布。法律草案的审议的结果有:提付立法机关表决、搁置、终止审议,故 ABC 正确,D 项“下次会议再审议”是我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行政法规草案的结果之一。【知识模块】 法理学2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解决法律与道德在日常法律适用领域中冲突的措施主要有:(1)立法方面,充分考虑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提高立法质量,
21、尽量避免出现法律的漏洞;(2)在执法和司法的过程之中,在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内考虑道德要求,使法律的适用不仅合法,而且合乎常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法律与道德之间不必要的碰撞;(3)同时在宣传法律过程中,对旧道德进行批判,加强人们对于法律制度和法治理念的认同感。【知识模块】 法理学三、简答题第 64-66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2 【正确答案】 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法律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原则。法律原则可以是非常抽象的,也可以是具体的。法律原则本身不是法律规则,它既没有规定确定的事实状态,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法律后果,但是在创制、理解或适用法律
22、的过程中,法律原则是必不可少的。法律原则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为法律规则和概念提供基础或出发点,对法律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对理解法律规则也具有指导意义;二是法律原则有时可以作为疑难案件的断案依据,以纠正严格执行实在法可能带来的不公。【知识模块】 法理学23 【正确答案】 法律原则是指在一定的法律体系中作为法律规则的指导思想、基础或本源的、综合的、稳定的原理和准则。法律原则是法律制度、法律规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协调法律体系中规则之间的矛盾,弥补法律规则的不足和局限。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虽然同为法律规范,但它们在内容明确性、适用范围、适用方式和作用上存在区别,是两种不同的法律规范。(1)在内容
23、上,法律规则的规定是明确具体的,着眼于主体行为及各种情况的共性。而法律原则的要求比较笼统、模糊,法律原则并不直接告诉行为主体应当如何去实现或满足对行为设定的一些概括性的要求或标准,故其在适用上,法官可以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裁量的空间。(2)在适用范围上,法律规则只适用于某一类型的行为,而法律原则是具有概括性的、通用的价值准则,其适用范围比法律规则广泛。(3)在适用方式上,法律规则是以“ 全有或全无的方式” 应用于个案当中的,而法律原则的适用不是以“ 全有或全无的方式 ”应用于个案当中的,不同强度的原则,甚至冲突的原则都可能存在于一部法律之中并得到适用。(4)在作用上,法律规则比法律原则强度大,没有
24、规则,法律制度就缺乏硬度。法律原则作为法律规则的本源和基础,可以协调法律体系中规则之间的矛盾,弥补法律规则的不足与局限,甚至可以直接作为法官判决的法律依据。【知识模块】 法理学24 【正确答案】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包括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1)假定(条件)是指法律规则中规定的适用该规则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即规则在什么时间、空间对什么人适用以及在什么情景下对人的行为有约束力的问题。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法律规则的适用条件,即法律规则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域生效,对什么人生效;二是行为主体的行为条件,包括行为主体的资格构成和行为的情境条件。(2)行为模式是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具体行
25、为方式的部分,包括可以怎样行为、应该怎样行为和不得怎样行为三种模式。(3)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规则中对遵守或违反规则的行为予以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的部分,包括肯定性法律后果和否定性法律后果。【知识模块】 法理学25 【正确答案】 (1)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是产生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并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这一法律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根源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国情。(2)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宪法居于核心和统帅地位,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具体由宪法及其相关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及程序法构成。(3)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开放
26、的和发展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法律体系具有阶段性和前瞻性特点,今后仍将继续制定新的法律和修改原有的法律,以使法律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知识模块】 法理学26 【正确答案】 (1)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2)体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3)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4)体现继承中国法律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5)体现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知识模块】 法理学27 【正确答案】 (1)法律制定是国家的一项专门活动。现代国家的职能主要包括立法职能、行政职能、司法职能等,其中立法职能是国家最重要、最根本的职能,是其他职能的基
27、础和前提。(2)法律制定的主体是特定的国家机关。法律制定只能由特定的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来进行。(3)法律制定是专门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4)法律制定是特定国家机关运用专门技术的活动。(5)法律制定是一项系统性、多层次性的综合性法律创制活动。(6)法律制定的目的在于产生具有普遍性、规范性和强制性的法律规范,将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知识模块】 法理学28 【正确答案】 (1)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不是联邦制。这决定了我国的立法权必须相对集中于中央。(2)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立法权必须相对集中于国家权力机关。(3)我
28、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情况各不相同,特别是民族众多,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立法不能全部集中在中央,必须给民族自治地方一定的立法权,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适应各地的不同情况。(4)我国正在实行改革开放,法律尚不完备。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立法权不能完全集中在国家权力机关的手中,必须给行政机关以一定的立法权,以适应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实际需要。总之,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客观实际需要的。【知识模块】 法理学四、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 1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9 【正确答案】 法律部门,又称部门法,是指一个国家根据
29、一定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1)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法学界一般认为,法律调整的对象(即社会关系)和法律调整的方法是划分法律部门的两个主要标准。法律调整的对象是划分法律部门的首要标准,法律调整的方法是辅助的、从属的标准。(2)法律部门的形成原则。法律部门的划分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在遵循客观的标准划分法律部门时,还应当坚持正确的原则。目前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主要有:客观原则、合目的性原则、适当平衡原则、辩证发展原则、相对稳定原则和主次原则等。由于划分者的主观情况和意图,注意和强调的角度或者原则、标准有所差别,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的程度不同等,法律部门的具体划分也不会是完全一样的,在社会上
30、存在许多不同的划分法也是正常的,但是力求法律部门划分的科学和实用,既合乎逻辑又便于操作,应该是我们共同的方向和目标。(3)我国法律体系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既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普遍性原则相一致,又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相协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当代中国法律体系是由统一而多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法律体系。其中,宪法居于核心和统帅地位,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构成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法律部门主要有宪法及其相关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和程序法七个法律部门。另外,法律体系的形成虽然有客观的基础和标准,但社会的发展会形成新的法
31、律部门或者改变某一法律部门的属性,因此法律体系不会一成不变。当代中国法律体系是开放的和发展的,是一个包容开放发展的法律体系,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逐步实施,今后仍将继续制定新的法律和修改原有的法律,使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和完善。【知识模块】 法理学30 【正确答案】 (1)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根据一定的标准或原则,划分成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法律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法律规范构成的体系,既不包括具有完整意义的国际法范畴,也不包括已经宣布废止的法律和尚未制定或者虽然制定颁布,但还尚未生效的法律。(2)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是产生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
32、并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之一。我国法律体系的最大特色是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国情。我国法律体系中宪法居于核心和统帅地位,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法律体系是开放的和发展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法律体系具有阶段性和前瞻性特点,今后仍将继续制定新的法律和修改原有的法律,使法律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3)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构成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法律部门主要有:宪法及其相关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程序法。作为部门法之一的宪法,是我国社会主
33、义法律体系的基础和主导性的法律部门,是其他部门法所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最高依据,处于特殊的地位,起着特殊的作用。包括国家机关组织法、选举法和代表法、国籍法、国旗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公民基本权利法、法官法、检察官法、立法法和授权法,等等。行政法是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由调整行政管理活动中国家机关之间、国家机关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发生的行政关系的规范性文件组成,可以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民商法是调整作为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经济法是有关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社会
34、法是指调整国家在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共同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刑法是规范有关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程序法指规范因诉讼和非诉讼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由诉讼程序法与非诉讼程序法两部分组成。【知识模块】 法理学31 【正确答案】 立法活动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维护和保障立法的科学性。立法不能脱离客观实际存在,不能凭空主观臆断进行。从实际出发首先要求立法要从现实的国情出发,符合国情;其次要求立法要尊重和反映客观规律。马克思深刻地指出,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作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他把精神关系的内在规律表现在有意识的现行法律之中。立法活动应该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这就要求在立法工作中首先要坚持权利本位,把保障权利作为权利义务设定的出发点;其次要考虑权利义务的平衡;此外还应该考虑弱势群体的实际承受能力。立法的科学性原则还要求法律制定过程中要注意法律规范的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这就要求立法不仅在语言上要具有明确性,平实严谨,而且要在内容上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知识模块】 法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