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6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840651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6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6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6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6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6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 6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关于法的规范作用的各个方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指引作用是指人们可以根据法来预测人们之间将会怎样行为和行为的后果,从而规划自己应该怎样行为(B)评价作用是指法作为人们对他人行为的评价标准所起的作用,其评价的标准和核心是合法与否(C)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的实施,使发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即教导人们积极地去做某些事或者消极地不去做某些事(D)强制作用是指法可以用来制裁、强制和约束违法犯罪行为,

2、从而保证法得以实施2 法的社会作用分为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和执行公共事务的作用,下列不属于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作用的是(A)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的生活条件,如保障人身安全、维护生态平衡、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交通安全等(B)维护生产和交换条件,如生产管理方面的立法和实施、保障基本的劳动条件、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等(C)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因财产、婚姻等问题而引起的矛盾和纠纷,保证统治阶级内部的和谐一致(D)促进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如保障教育权、鼓励兴办教育和科技发明、兴办各种图书馆和博物馆之类的文化设施等3 下列选项中,体现法的预测作用的是(A)王某平时横行乡里、作威作福,邻里都说总有一天他会受到法律

3、的制裁(B)某律师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行为与证据,结合对于法律规定的理解,来推测法院的判决(C)李某在旁听了相关庭审后,知道再对年迈的继父不管不顾就有可能违法,故每月给继父 200 元赡养费(D)法学院王教授根据其渊博的刑法知识,预测到死刑废除迟早将被立法确认4 关于法的作用的局限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法在社会生活调整中居于主导地位,其他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都只起辅助作用(B)法的抽象性特征使得法与具体的社会生活之间存在矛盾,因此必须尽可能让法律具体化(C) “徒法不足以自行” 意味着人的因素总会构成对法的作用的制约(D)人的因素制约法的作用主要是指立法、执法者必须有良好的专业素养,社会成员的法

4、律意识则影响不大5 关于法的价值的基本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法的价值的社会性是指作为法的价值主体的人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并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作为客体的法律也必须承担社会公共职能,因此法的价值具有社会性(B)法的价值的主观性是指法的价值是以主体的社会需要为基础的,即法必然以主观上的要求为内容特点(C)法的价值的客观性是指法的价值的主体需要并非凭空产生,而是由主体基于其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最终决定的(D)法的价值的多样性是指因为时代背景以及社会制度的不同,人们会追求多样化的法的价值,因此,法的价值不应该有相同的内容6 关于社会主义法律价值体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社会主义法律价值体系

5、是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内在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法律领域的集中体现(B)社会主义法律价值关怀人民利益与个人权利的统一性,在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的过程中实现人民利益与个人权利的统一(C)社会主义法律价值体系内部的各个价值之间不存在冲突和矛盾,因为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一根本需求而存在和发挥作用的(D)社会主义法律价值体系也体现了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主观性体现在这一价值体系是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社会需求的反映,客观性则是因为这一价值体系是建立在我国现阶段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上的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正义作为法律价值的作用的是(A)正义是法律的存在根据和评价标准(B)正义是法律发展和进步的

6、根本动因(C)正义适用于具体的法律实践(D)正义是消解、缓和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基本参照标准8 下列关于法律与自由之间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A)法律上的自由是指主体的行为与法律既有规定相一致或相统一的自由(B)法律以权利和义务规定来设定主体享有自由的范围和实现方式(C)法律上对自由进行规定和限制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由(D)法律保障自由的实现的方式在于排除国家权力对个人自由的干涉9 解决法律价值冲突的一般原则中,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根本价值原则来解决价值冲突的原则是(A)价值位阶原则(B)个案平衡原则(C)比例原则(D)人民根本利益原则10 关于法律的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下列说法正确

7、的是(A)正式渊源与非正式渊源的划分各国并无共同标准,而具体取决于一国法律的规定(B)正式渊源是指由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程序制定颁布,表现为条文形式的规范性法律文件(C)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包括习惯法、理性原则、宗教规则等(D)一国法律的正式渊源往往跟其法律体系的内容相同,只是划分的标准不同11 关于“宪法 ”渊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宪法在我国法律渊源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B)从法律渊源意义上看,宪法也是我国的基本法律之一(C)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于普通法律(D)宪法渊源与宪法部门对应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并不完全一致12 下列关于我国现今法律渊源的说法,

8、正确的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发布的具有规范性内容的决定和决议,也属于法律渊源(B)国务院发布的带有规范性内容的决定和命令也是法律渊源,其效力与一般法律等同(C)各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也享有制定适用于本地区的规范性文件,但需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D)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可以根据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但需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13 关于法律的溯及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法律的溯及力是指新法律颁布以后,对其颁布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B)法律溯及力的一般原则是“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即一般而言法律没有溯及力(C)刑法通常依照“从旧兼从轻”原则,其中“ 从旧

9、” 说明新法有溯及力(D)法律的溯及力有无取决于其立法技术的好坏,好的法律就应该有溯及力14 关于中国法律对外国公民的适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外国公民即具有中国以外其他国家国籍的人(B)外国公民在中国境内实施违法行为一律适用中国法律(C)外国公民在中国境内只有违法犯罪才适用中国法律(D)外国公民不入境中国也可能适用中国法律15 按照法律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将法律分为(A)实体法与程序法(B)一般法与特别法(C)基本法律与非基本法律(D)国内法与国际法16 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根本法与普通法的区别点的是(A)地位和效力(B)制定和修改程序(C)表达形式(D)内容所涉层面17 关于成文法和不成文

10、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是以表达形式的不同作为区分标准的(B)成文法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制定和公布,以成文形式出现的法律,故又称为制定法(C)不成文法是指国家认可其法律效力,但又不具有成文形式的习惯法(D)在英美法国家,判例和先例也是以文字形式表述的有效法律,也属于成文法18 下列国家或地区中,可能对法律进行公法和私法划分的是(A)新西兰(B)苏格兰(C)中国香港(D)加拿大19 关于行政规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行政规章是由国务院及其部委在法定职权内针对行政管理工作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B)行政规章也是我国的正式法律渊源之一(C)行政规章的效力低于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D)行政规章也属

11、于行政法部门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20 下列各选项中,属于法维护阶级统治作用的有(A)封建法律确认和维护土地的地主阶级私有制以及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B)资本主义法协调维护代议制政府,承认其他阶级一定程度上的参政议政权利(C)我国古代清官依照封建法律打击豪强,惩恶扬善,维护被统治阶级的利益(D)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资本主义生产经营活动的调整和规范21 关于法的作用局限性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法作为抽象性、稳定性、保守性的规

12、范,其与具体而丰富多变的社会生活之间有着必然的矛盾(B)法而制定和实施都依赖于人,人的认识以及人性的局限性都会对法的作用产生不利影响(C)法的实施还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D)法的国家强制性特点使其难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22 关于法的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法的价值作为法律精神的核心成分,可以直接在司法活动中进行运用(B)价值是主观的意识形态概念,因此法律价值作为特定种类的价值也是主观的(C)法的价值也是具有历史性的,即可能会随着历史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D)法的价值冲突是因为具体个案中各方价值追求不一所致,而各个价值本身并无矛盾冲突23 下列关于人权价值,说法错误的有(A)人权

13、是人类追求的理想,是法律的核心价值(B)人权可以分为两大类:(1)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2)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C)人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D)人权是本源性、基础性的权利24 下列关于法的各种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有(A)秩序分为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法律就是通过对这两种秩序的建立和维护来发挥作用的(B)法律上的自由是指从受束缚的状态中摆脱出来,或不受约束的状态(C)平等主要是社会主体能够获得同等的待遇,包括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两层面(D)人权是一个开放性的权力体系,其具体权利和内容随着人对自身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化25 下列关于法律保障效率价值实现的方法,说法正确的有(A)法律确认并保障主体的物质利益

14、,从而鼓励主体增进物质利益(B)法律确认并保障社会财富、资源、机会与社会负担的平等分配(C)法律确认并保障产权关系,鼓励人们为扩大效益而占有、使用或转让产权(D)法律承认和保护知识产权,是人类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最大化发展26 关于法的自由价值,下列各选项说法正确的有(A)法律以权利和义务来设定主体自由的范围和实现方式(B)法律上的自由作为主体的权利,是可以放弃的(C)福利国家发展起来后,很多原本属于私权领域的自由都开始有公权力的干预了(D)法律为个人的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和其他帮助,以便保障个人自由得到实现27 法的作用的实质是(A)法的作用是国家权力运行的具体方式(B)法的作用是国家意志实现的具体

15、表现(C)法的作用是社会经济状况的具体表现(D)法的作用是人民利益追求的具体途径28 下列各选项,属于当代中国直接法律渊源的有(A)宪法和法律(B) “两高” 司法解释(C)中国共产党政策(D)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29 下列各选项中,属于我国地方性规章制定主体的有(A)省级地方政府(B)省级地方人大(C)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D)国务院部委三、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 1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0 简述法的价值冲突与解决。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 6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

16、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一节中的法的规范作用。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作为行为规范对人们的意志和行为产生的直接影响,分为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和强制作用五方面。在这五者中,指引作用和预测作用是比较容易混淆的,区分的关键在于前者强调的是提供行为模式即“该怎么做”的问题,相对而言更为具体;后者则强调别人会做什么、会怎样行为,由此预测出会有怎样的结果,进而针对该行为自己应该做什么行为来应对,并不一定具体到这个行为怎样开展。指引作用和教育作用之间也容易混淆,因为“指引”和“教育”这两个词在一般意义上有相同之处,但是,

17、法律的指引作用强调的是单个行为怎样进行,教育作用则是通过惩恶扬善教育人们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理解这几种作用的深刻内涵才能不混淆。【知识模块】 法理学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一节中的法的社会作用。法的社会作用两方面中: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强调阶级之间以及内部关系的协调,主要包括调整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统治阶级与其同盟者之间、统治阶级内部三种关系的调整,从而使得阶级统治结构能够稳定有序地存续下去;维护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则主要强调“公共事务”这一关键词,至少在形式上是不区分阶级地把它视为共同事务来对待,因此各阶级都可以享受的一般事务的组织或者调整就是属于

18、维护公共事务的作用,显然,A、B、D 所涉及的人的生存生活条件、生产交换等经济活动、科教文卫事业都是属于公共事务,而 C 选项在强调统治阶级内部的财产、婚姻等方面矛盾的解决,尤其是强调统治阶级内部的和谐一致的时候,就是有关统治阶级内部关系调整的问题了,属于维护阶级统治作用了。【知识模块】 法理学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一节中的法的规范作用。预测作用的核心内涵在于预测他方的行为来对应合理安排己方的行为。邻里说王某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表面上看是一种预言或者预测,但实际上是一种否定的评价,因而体现的是法的评价作用;律师根据案情和证据结合法律对可能的判决结果进行推测

19、,是比较典型的法律预测;李某通过旁听庭审联想到自己的行为可能违法,从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这虽然也包含了预测的行为,但是并非针对别人行为进行预测而做出对应该预测的行为,而是因为看到法律制裁他人而受到教育,进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所以属于法的教育作用:王教授以专业知识来预测立法上某些调整的可能性,这是一种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而并非根据法律来预测相关行为。综上 B 选项为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法理学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一节中的法的作用的局限性。由于法的国家意志性、普遍性以及强制性等特点,其在社会生活的调整中居于主导地位这个没错,但是这种主导地位并不意味着它在

20、所有方面都起主要作用,而其他手段都只是辅助作用,例如感情关系中,道德或许就在起主要作用,法律基本没有对爱情关系进行规定,而主要依靠道德来约束,A 选项错误;法的抽象性的确是其作用局限性的一个原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法要尽可能具体化,因为具体化可能导致法律僵化而丧失普遍适用的效果,B 选项错误;“徒法不足以自行”意味着法总要依靠人来制定和实施,因此不可能摆脱人的局限性的制约,c 选项正确;人的因素对法的作用的制约是从两个方面来起作用的:一方面,法律职业者必须有好的职业素养才能更好地运用法,另一方面社会成员的守法意识和守法行为也对法的作用有制约效果,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5 【正确答案】

21、 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二节中的法的价值的特点。设计本题并无特别疑难之处,A、B、C 选项也只是将考试分析上的内容稍加修改,出题意图在于提醒考生要在理解阶级性、社会性、主观性、客观性、多样性、统一性内涵的基础上再去理解作为基本特征的三个“统一”,否则背得再熟也没有意义。D 选项中将法的价值的多样性曲解为绝对的多样化,而否定了统一化的一面 尽管“统一性”与“相同”之间有区别,但是法的价值的统一性仍然意味着在多样性的基础上各国各层面的法律还是存在很多共同的价值追求的,故而 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二节有关社会

22、主义法律价值体系的定义与特征。任何法律价值都是相应的法律制度的内在精神,社会的核心价值与该社会的法律价值之间也是相通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三者之间是越来越具体化的关系,社会主义法律价值体系也不例外,A 选项正确;强调人民利益是社会主义法超越之前法律的特征,资本主义法更强调个人主义和个人权利,但是社会主义法律价值并不否认个人权利,相反它将两者统一起来共同实现,B 选项正确;社会主义法律价值体系内部的各种价值之间也存在矛盾和冲突,这是各价值的不同侧重所必然导致的结果,只是社会主义法律价值体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将各种利益按照一定的位阶顺序排列起来,解决了这些冲突和矛盾,C 选项错误;D 选项看似

23、考试分析上没有,但是实际上是将法的价值的基本特征运用到了社会主义法律价值体系上,社会主义法律价值体系作为法律价值的一个特定类型,当然具有法律价值的基本特征,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二节中的正义价值的作用。正义是法律的核心价值,也是最基本最抽象的价值,或者说最根本最简练的善恶标准,是否符合正义就成了检验现实中法律好坏的根本标准和依据,A 选项正确;正义是最根本的善恶标准也就决定了法律以追求正义为目标,最大限度实现正义的过程中法律也就得到了发展,即正义推动了法律的发展和进步,B 选项正确;正义作为最根本的善恶标准,当然可以在法律

24、规定缺失或者冲突的时候用以作为最根本标准填补空白或者调解冲突,进而为判决提供依据,C 选项正确;消解、缓和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基本参照标准是秩序,即是否能够让社会有序发展是消解、缓和矛盾冲突的标准,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二节中的自由价值。法律上的自由是指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自由,即自由的前提是必须符合法律的相关规定,A 选项正确;法律确认自由的方式主要是对其范围和实现方式进行确认,B 选项正确;法律对自由进行规定可以让各主体之间的自由追求不发生或者少发生冲突,从而更好地实现自由,C 选项正确;法律保障自由的实现方式并不仅仅在于排除

25、国家权力对个人自由的干涉,还包括防止其他个人或者主体对自由的侵害,只不过国家权力一旦对自由进行侵害往往更加深重,D 选项说法片面,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二节中的解决价值冲突的一般原则。解决法律价值冲突的四项原则中,前三项都是其他非社会主义国家也采用的,唯有人民根本利益原则是我国所特有的,且因为保障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也是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最根本目的,故而以此为最根本判断标准来对冲突的价值进行权衡,即作为根本的价值原则存在。【知识模块】 法理学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一节中的法的正式渊源和非正

26、式渊源概念。法律的正式渊源不仅包括表现为条文形式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往往还包括不以规范性法律文件形式表现的习惯法和判例法等,B 选项错误;非正式渊源通常不包括习惯法,C 选项错误;一国法律的正式渊源包括其参加的国际条约,而法律体系通常不包括国际法规范,D 选项错误;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的划分显然不是各国统一的,两大法系对判例法的归属就是明显的例子,判例在英美法系是正式渊源,而在大陆法系则不是,故 A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一节中的作为法律渊源的我国宪法。一般而言,在表述法律渊源内容时都将宪法归入立法即制定法,而不会单独列出,考

27、试分析将其独立出来是因为其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效力以及相关的制定修改程序的特点,A、C 选项正确;根据考试分析的表述,宪法被独立出法律,而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是对后者的分类,因此,不能说宪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律,B 选项错误;宪法部门内容里面包括了人民法院组织法等有关国家机构的组织法,而在法律渊源问题上根据效力进行分类时,这些被归入了狭义法律这一层面,因此,宪法渊源与宪法部门所对应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容不完全一致,D选项正确。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宪法作为法律渊源是否与其他制定法有所区别,以及国家机构组织法是否属于宪法渊源的内容,在学说上都是有不同说法的,但在此我们按照考试分析内容来理解。【知识模块】

28、 法理学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一节中的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本题各选项所涉及的都是一些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细小知识点,它们是我国法律渊源中的一些特别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带有规范性内容的决定和决议,实际上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立法机关的立法性质的意思表示,所以可以视为法律渊源,A 选项正确;国务院发布的带有规范性内容的决定和命令作为法律渊源应该是与行政法规效力等同而低于一般法律,否则国务院作为最高行政机关岂不取得了权力机关的立法权能?故而只能与其所制定的行政法规效力等同,B 选项错误;只有省、自治区以及直辖市亦即省级行政单位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且需要报全

29、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县市级人大没有此权限,C 选项错误;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可以制定符合民族特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人大制定后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才能生效,自治州、自治县人大制定的只需要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才能生效,而不是简单的备案,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二节中的法律的溯及力。法律的溯及力是指法律对其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而不是颁布前后,颁布与生效并不一定同时(其内在法理在于颁布之后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普及或者满足一定条件才能生效),A 选项错误;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的法理意义在于:相对于颁布之前的事件和行为

30、而言,新法律是不存在的,因此不能以不存在的法律去要求行为人承担他所不知道的法律责任,故而法不溯及既往是一般原则,B 选项正确;刑法的“从旧兼从轻”原则中体现新法有溯及力的是“从轻”,即如果新旧两法比较,新法较轻则采用新法,此时新法则在溯及既往了,“从旧”则是表现新法不溯及既往的一般原则,C 选项错误因此还是强调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不能死记硬背。法律有无溯及力取决于法律的价值理念追求,例如刑法的从轻原则就是出于对人权的保护而确立的,而不是简单的立法基础的好坏。【知识模块】 法理学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二节中我国法律对外国人的适用。外国公民除了具有外国

31、国籍的人以外,还包括无国籍人,A 选项错误,还需要注意一点是外国公民仅指自然人,不包括外国法人;外国公民在中国境内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一般而言中国法院基于属地原则依据我国法律进行管辖,但也可能因为外交豁免或者其他法律上的规定不适用中国法律,B 选项错误;外国公民入境中国后就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除不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以及因豁免权而不适用中国法律外,其他一般的民商事法律等都适用的,C 选项错误;根据保护主义原则,外国公民在中国境外对中国国家或公民犯罪的,按中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 3 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中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刑法不构成犯罪的除外,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32、 法理学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三节中的法律的五种一般分类。适用范围在这里特指是普遍适用于全社会人和事,还是特定的人和事,或者特定地区、时间,因此,其区分的是一般法和特别法,B 选项为:正确答案;实体法和程序法似乎有其各自的范围即程序范围和实体范围,但是这些我们一般认为是法律的内容,而不视为范围;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有适用范围的差异,但是不只是适用范围的差异,还有制定主体的区别,即前者是全国人大制定颁布的,后者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内法和国际法似乎是国内和国际的范围区别,但实际上国际法也可能适用于国内,即所谓国际法的国内效力问题,因此这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制

33、定主体和适用主体,尤其是制定主体。【知识模块】 法理学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三节中的根本法与普通法的划分。根本法和普通法的分类是最典型的基于地位和效力高低所作的分类,因此,A 选项肯定是两者的区别点,而这种地位的差异也就要求其内容上分别涉及根本性问题和一般问题,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也会有宽严之分,B、D 选项是根本法与普通法的区别,但是在表达形式即成文与否的问题上则并不必然有差异,且进行这种分类的往往是成文宪法国家,此时,作为根本法的宪法与普通法律都是以成文法的形式表达的,故而 C 选项不是两者区别。【知识模块】 法理学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34、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三节中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的概念划分。成文法和不成文法的区分标准不只是两者的表达形式即成文与否,还包括两者创制方式的不同,前者是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后者则是在社会生活或者法律实践中形成、并被国家认可具有法律效力的,A 选项错误;不成文法主要包括习惯法和判例法两类,而不只是习惯法,C 选项错误;“成文”在这里特指以法律条文的方式出现,而不是简单地以文字表达,因此判例虽然也以文字形式表达,但是仍然属于不成文法,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三章第二节中的两大法系和第五章第三节中的两大法系的特殊法

35、律分类。首先必须明确,对法律进行公法和私法分类的是大陆法系国家,英美法系采取的是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分类:然后再判断四个选项中属于大陆法系的是哪个国家或地区,显然,新西兰、中国香港和加拿大都是原来的英国殖民地,属于英美法系,唯有苏格兰,尽管在英国本土,但却不属于英美法系这种特殊情况很可能出题,因而可能对法律进行公、私法划分。【知识模块】 法理学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一节中我国法律渊源之一的行政规章。行政规章要注意与行政法规相区别,前者包括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部门规章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而不包括国务院本身制定的行政法规。由此,A 选

36、项混淆了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且忽略了地方政府规章;行政规章当然属于我国的正式法律渊源,但是由于其是依照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制定的,故效力也低于后两者;行政规章依照行政法规、为了行政管理工作而制定,当然属于行政法部门。【知识模块】 法理学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2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一节中的法的社会作用。法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主要涉及调整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统治阶级与其同盟者之间、统治

37、阶级内部三个层面关系。封建制法确认土地的地主阶级私有制以及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这是封建制法确认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的作用,属于调整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关系的作用,A 正确;资本主义法维护代议制政府,承认其他阶级阶层一定程度上的参政议政权,是调整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与其同盟者、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B 选项正确;我国古代清官运用封建法律断案维护被统治阶级利益的行为,体现的是封建制法律对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关系的协调,C 选项正确;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表面上是维护经济活动的法律,看似属于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但是实际上这些经济法的作用是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以维护统治阶级长远利益,因而属于

38、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21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二节中的法的作用的局限性。法的作用的局限性主要受制于法本身、制定和实施法的人、社会环境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具体而言即是法本身的抽象性、稳定性和保守性等必然特点;人的认识的局限性和人性局限性: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因素,即 A、B 、C 三选项正确;D 选项说法本身就错误,国家强制性的特点并未致使法难以融入日常生活。【知识模块】 法理学22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二节中的法律价值的概念。法的价值是法律精神的核心成分,是包括法律制度和法

39、律实践在内的整个法的价值指引和伦理基础,它当然可以在司法活动中进行运用,尤其是当缺乏相对具体明确的法律原则和规则的时候,法律价值就可以用来填补法律漏洞,A 选项正确:法的价值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因而不是绝对主观的,B 选项错误;法的价值显然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最明显的就是人权价值从无到有的发展,以及不同时期对各种价值的不同侧重等,都说明了这一点,C 选项正确;法的价值之间本身也可能存在冲突,例如秩序所追求的整齐划一,显然必然对自由形成一定的束缚,而不是完全因为个案中的具体追求不一所致,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23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

40、章第二节中的人权价值。人权是本源性、基础性的权利,D 选项说法正确,因而也就不可能是追求的理想,而是最基本的保障,A 选项实际上是正义价值而非人权价值的地位, A 选项错误;人权分为集体人权和个体人权,个体人权才分为上述两类,B 选项说法错误;人权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的地位提高后才出现的,C 选项说法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24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二节中的几种主要法律价值。法律并不能对自然秩序进行打造,其所针对的只是社会秩序,A 选项说法错误;法律上的自由强调的是主体的行为与法律既有规定相一致,即法律规定限度内的自由,而不是一

41、般而言的不受约束,B 选项错误;C 选项是平等价值的定义,正确; D 选项强调的是人权本身的动态性,这种动态性是由人对自身认识的高低程度所决定的,认识程度越高,人权的内容就越丰富充实。【知识模块】 法理学25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二节中的效率价值。法律对效率价值的保障和推动实现主要是从确认产权归属、经济运作模式、知识产权以及相关责任制度等方面来促使人们有信心去进行经济活动,从而推动发展,A 、C 、D 选项分别涉及前三方面,B 选项是法律对平等的保障。对于法律是如何保障各个价值实现的问题,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之一。【知识模块】 法理学26 【正确答案】

42、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二节中法律的自由价值。A 选项是法律确认自由的方式,即以权利义务来设定其范围和实现方式两个方面,正确:法律上的自由是禁止随意放弃的,否则可能使自由陷入混乱而难以保障,B 选项错误;福利国家兴起后,公权力对私权领域的干预,使得法律在保障私权利方面任务更重了,因为合法干预的增多,如何规范这些干预就成为了必要,C 选项所描述的现象是正确的;法律为个人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和其他帮助都是法律保障个人自由得以实现的方式,而且平等机会也是自由真正得以享有的前提,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27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

43、中的法的作用的实质。法的作用的实质与法的本质紧密相连,法的两层本质分别是阶级意志性和物质制约性,由此,法的作用也就是以阶级意志为内涵的国家意志得以实现的具体表现,这种实现在物质层面则是国家权力的运用,A、B 选项正确;根本上则是物质制约性的反映,即社会经济状况的具体表现,C 选项正确;D 选项显然错误,资本主义法和前资本主义时代法的作用显然不可能以追求人民利益为目标,且从一般意义上来讨论法的作用或者法的本质时,一般不会出现“人民”这样带有政治色彩的概念。【知识模块】 法理学28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一节中的法定渊源。首先必须确认的是直接渊源是指正式渊源和

44、法定渊源,即国家机关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此基础上可以确认宪法和法律、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显然是我国的直接渊源,中国共产党政策虽然有指导意义,但不是直接渊源。比较麻烦的是“两高”司法解释,因为司法解释属于正式解释或者法定解释,具有法律效力,比较容易混淆,但是很明显的是司法解释行为并非法定立法权的运用,而是司法活动中的内容之一,其效力并不具有普遍性,故而不属于我国法律的直接渊源。简单地看,也不属于考试分析列举出的八种法律渊源。【知识模块】 法理学29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一节中的地方性规章。本题意在强调地方性规章的制定主体一定不包括人大,

45、地方各级人大制定的称之为地方性法规,而“规章”则是由行政机关制定的,其中国务院部委制定的称为部门规章,地方性政府制定的称为地方性规章,故而 B 选项错误;而地方性政府也必须达到一定级别或者规模才能制定地方性行政规章,故而只有省级或者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才有此权限:国务院部委也可以制定行政规章,但那种规章称为部门规章。【知识模块】 法理学三、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 1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0 【正确答案】 法的各种价值包括基本价值之间有时会发生矛盾,从而导致价值之间的相互冲突。例如,要保证社会正义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就必须以牺牲效率作为代价;同样,在平等与自由之间、秩序与自由

46、之间也都会出现矛盾,甚至会出现必须选择其一而舍弃另一的局面。从主体角度看,法律的价值冲突主要有三种情况:(1)个体之间法律所承认的价值冲突,如个人自由可能导致与他人利益的冲突;(2)共同体之间发生的价值冲突,如国际人权与一国主权之间的冲突:(3)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价值冲突,典型的如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之间常常会出现的矛盾情形。由于立法不可能穷尽社会生活的一切形态,在个案中更可能因为特殊情形的存在而使价值冲突难以避免,因而必须形成相关的平衡或解决冲突的规则或原则。解决价值冲突的原则一般有:(1)价值位阶原则。即指在同位阶的法律价值发生冲突时,在先的价值优于在后的价值。就法律价值而言,前述法律的主要

47、价值或基本价值,如秩序、自由、平等、人权、正义等,与那些非基本的法律价值的位阶顺序不是并列的。当基本价值与非基本价值之间发生冲突时,应以基本价值为优位;而基本价值之间有冲突时,人权和正义作为法治保障的核心和标尺,具有重要的价值地位,这与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的原则精神相符合,它也是正义原则的具体体现。(2)个案平衡原则。即指在处于同一位阶上的法律价值之间发生冲突时,必须综合考虑主体之间的特定情形、需求和利益,便利个案的解决能够适当兼顾双方的利益。(3)比例原则。即指为保护某种较为优越的法律价值须侵害某一法益时,不得逾越达此目的所必要的程度。如为了维护公共秩序,必要时可能会实行交

48、通管制,但应尽可能实现最小损害或最少限制,以保障社会上人们的自由。(4)人民根本利益原则。这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价值体系中的根本价值原则,即以是否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标准,来解决一些存在重大疑难的法律价值冲突问题。它也可以作为前述价值位阶原则的补充和保障。【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二节中的法律价值冲突与解决。论述题就是要以题干所示问题:为中心对相关主题进行全面分析阐述,本题中心概念就是法的价值冲突,因此论述也就从法律价值冲突的定义、表现形式或者情况、冲突的原因、解决冲突的原则四个方面来展开,实际上也就是考试分析上有关该问题的思路,当然,如果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中的一些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就更好了。因此,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从宏观思路上去把握每一个问题,这是全面认识问题和训练思维能力的基础。【知识模块】 法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