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78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840666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7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7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7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7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7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 7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的规定制定了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办法,这属于( )。(A)立法行为(B)执法行为(C)司法行为(D)适用法律的行为2 在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为( )。(A)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B)人民检察院(C)人民法院(D)监察机关3 就国家对法的作用来说,能影响以至决定法的形式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国家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B)国家管

2、理形式和结构形式(C)国家的中心任务(D)国家职能4 2005 年 8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妇女权益保障法进行了修正,增加了“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 的规定,但没有对 “性骚扰”予以具体界定。2007 年 4 月,某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实施办法,规定“禁止以语言、文字、电子信息、肢体等形式对妇女实行骚扰”。关于该办法,下列哪一选项能成立?( )(A)办法对构成“ 性骚扰” 具体行为所作的界定,属于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立法解释(B) 办法属于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下位法,按照法律高于法规的原则,其效力较低(C) 办法属于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变通或补充规定(D)办法对“ 性骚扰” 进行了体系解释5 社会主义法律同

3、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点,表现在( )。(A)调整范围相同(B)要求相同(C)规范内容相同(D)历史使命相同6 根据法的渊源的载体形式不同,可将法的渊源分为( )。(A)主要渊源与次要渊源(B)直接渊源与间接渊源(C)制定法渊源与非制定法渊源(D)成文法渊源与不成文法渊源7 关于法起源的原因,不正确的说法有( )。(A)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律是以社会为基础的,法的产生和发展是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这些因素都对法的产生最终起决定作用(B)在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金属工具,劳动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剩余产品,产生了私有财产,后来社会分工的发展使经常性的交换成为必要和可能。因此法是商品生产

4、和交换的产物(C)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及生产与交换发展的同时,社会也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形成了两个对抗性的社会利益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奴隶主,开始利用国家和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是法律产生的政治根源(D)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公共事务也比以往原始社会更加复杂和增多。为了处理这些事务,原始社会中的极为简单的习惯已不再适应,因而就需要一种新的行为规则,即法律 8 对法律概念、法律原则、法律规则的理解和表述,下列哪一选项不能成立?( )(A)法律规则并不都由法律条文来表述,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B)法律原则最大程度地实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C)法

5、律概念是解决法律问题的重要工具,但是法律概念不能单独适用(D)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9 我国古代司法中,当法无明文规定时,有“举重以明轻” 的做法,这种做法( )。(A)属于类比推理(B)是演绎推理(C)是归纳推理(D)是辩证推理10 刑法第 232 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一规定属于( )。(A)义务性规范(B)委托性规范(C)准用性规范(D)确定性规范11 道德与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都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有效性,道德与法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有关道德与法律的几种表

6、述中,哪种是错误的?( )(A)法律具有既重权利又重义务的“两面性” ,道德具有只重义务的“ 一面性”(B)道德的强制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制(C)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在法和道德的关系上,片面强调法的优先性是错误的(D)法律所反映的道德是抽象的12 根据我国法律,下列各项行为中,不具备合法的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A)冯某立下遗嘱,死后将遗体捐献给医学院(B)某公司从制假者手中购进一批假酒(C)刘某与王某商定如果他一个月后出国,就将房屋出租给王某(D)某市政府将在建的过街天桥冠名权进行公开拍卖13 行政处分适用的对象是( )。(A)公民(B)法人(C)公务员(D)社会组织14 下述观点中,属于法治

7、论的是( )。(A)“道之以德,齐之以刑,有耻且格”(B)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C) “不务德而务法”(D)“贤人政治 ”15 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原则的含义?( )(A)司法权不得由一般的行政机关来行使(B)司法机关既要独立行使职权,又不得无限度地使用自由裁量权(C)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司法活动(D)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独立行使职权时不得违反程序规定16 关于法的权利和义务性,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A)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主要是通过对权利和义务的设定和运行来实现的,因而法律的内容主要表现为权利和义务(B)法

8、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具有确定性和可预测性的特点,它明确地告诉人们该怎样行为、不该怎样行为以及必须怎样行为。人们根据法律来预先估计自己与他人之间该怎样行为,并预见到行为的后果以及法律的态度(C)法律只要规定了权利就必须规定或意味着相应的义务,法律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D)法的权利和义务性这一特征也是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一个重要区别,其他社会规范不具有权利和义务性17 依据法律解释的方法不同,法律解释可分为( )。(A)有权解释、无权解释(B)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C)语法解释、逻辑解释、历史解释、系统解释(D)字面解释、扩大解释、限制解释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9、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8 我国 1999 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宪法的这一规定,下列关于“依法治国” 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或适当的 ?( )(A)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B)依法治国的最终目标在于实现形式意义的法治(C)依法治国要求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D)依法治国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19 法律原则在法律实施中的作用有哪些

10、?( )(A)法律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可以减少司法腐败(B)法律原则可以指导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C)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的缺陷,强化法律的调控功能(D)法律原则可以合理地约束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20 关于我国立法解释问题,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我国立法解释的权限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C)法律解释草案表决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D)

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比法律的效力低,但比行政法规的效力高21 下列有关法的特征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历史上的一切法的规定都是明确、肯定的(B)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C)法律以外的其他社会规范,也可作为司法机关裁判案件的根据(D)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的形式出现的22 下列规则中,属于任意性规则的有( )。(A)海域使用管理法第 6 条规定:国家建立海域使用权登记制度,依法登记的海域使用权受法律保护(B)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 7 条第 2 款规定:国务院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民办教育工作(C) 工会法第 21 条第

12、1 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处分职工,工会认为不适当的,有权提出意见(D)婚姻法第 22 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23 下列有关具体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具体法律制度是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B)具体法律制度往往是法律部门的组成部分(C)一个具体法律制度可以从属于不同法律部门(D)所有权法律制度可以从属于宪法、民法等法律部门24 追究法律责任时,坚持责任与处罚相当原则就要求( )。(A)法律责任的性质与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性质相适应(B)法律责任的种类和轻重与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具体情节相适应(C)法律责任的轻重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相适应(D)法律责任的有无与行为人的主观态度

13、相适应25 某林区村民甲为盖房欲去山上伐几棵国有林木。甲父对甲说,未经许可去伐国有林木属乱砍滥伐,是违反森林法的。甲依从了父亲的劝导。该事例说明法有哪些功能?( )(A)引导功能(B)评价功能(C)教育功能(D)强制功能26 下列有关法与社会关系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中国固有的法律文化深受伦理道德的影响;而宗教信仰对于西方社会法律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为确立“法律至上” 观念奠定了基础(B) “法的社会化” 是西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现象,表明法律是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C)凡属道德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必为法律调整;凡属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则不(D)生命科学的发展、器官移植技

14、术的成熟对法律具有积极影响一定为道德所调整三、简答题第 64-66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7 简述法律推理的特征。28 简述法律监督的意义。四、分析题第 67-69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9 某日,警察甲正在追捕夺路而逃的抢劫者乙,见路旁停着一辆未锁的摩托车,甲未向旁边站立的车主丙打招呼就骑上摩托车去追乙,丙认为甲抢劫了自己的摩托车,于是向公安机关报了案,公安机关查明后认为甲是为执行公务,因此可以不经丙允许而使用其车,丙听后认为极不公平。请运用法理学的有关知识对此作出

15、分析。30 马克思说过: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作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他把精神关系的内在规律表现在有意识的现行法律之中。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其实,只有毫无历史知识的人才不知道: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问题:(1)分析上述马克思的论述所分别反映和共同反映的法理问题。(2)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是否能得出法律都反映了客观现实的结论(要求说明理由)?(3)若法律没有反映客观现实,其后果将会怎样?五、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 15 分。请将答案

16、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1 论述现阶段我国坚持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与坚持党的领导、党的政策的关系。32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领导政法工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法治思维及其与法治方式关系的认识。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 7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国务院是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有权制定行政法规。行政法

17、规有三种名称:条例、规定、办法。“办法”属于行政法规的一种。因此本题中国务院的行为是立法行为。【知识模块】 法理学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为国家检察机关。【知识模块】 法理学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法的形式和法律制度直接受国家形式的影响。国家管理形式即政体对法有直接的影响。不同政体往往有不同的法的表现形式。在法的形式方面,单一制国家一般不存在多种法的体系,因而法的形式也不复杂。但联邦制国家有联邦法的体系和联邦各组成部分法的体系。【知识模块】 法理学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立法解释又称法律解释,凡属法律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或者法律制

18、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是为立法解释。立法解释包括对宪法的解释和对法律的解释两部分,而办法是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不属于立法解释,主体不符合。因此 A 项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 75 条的规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题中制定办法的主体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因此办法属于地方性法规,其效力要低于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但不属于变通和补充规定,因为变通

19、和补充规定一般是指民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体系解释,也称逻辑解释、系统解释,是指将被解释的法律条文放在整部法律中乃至整个法律体系中,联系此法条与其他法条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法律。办法对“性骚扰”进行的解释应当属于目的解释而非体系解释。【知识模块】 法理学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就调整范围来说,社会主义道德调整的范围比社会主义法德要广泛。从对社会成员的要求来说,社会主义道德对人们的要求比法律高,法律体现了道德的最低要求,同时,法律中也有一些规定不直接涉及是否合乎道德。法律规范一般体现为国家机关制定的成文法,是条文化的,比较具体;道德一般体现在人们意识或社会舆论中,比较原则、抽象。【知

20、识模块】 法理学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载体形式的不同,可将法的渊源分为成文法渊源和不成文法渊源。前者是指表现为文字形式的制定法等,后者是指不表现为文字形式的习惯法等。故选 D 项。【知识模块】 法理学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律是以社会为基础的,法的产生和发展是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但这些因素又是在经济因素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条件下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因此,既要认识到法是在经济因素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条件下产生的,又要认识到经济因素以外的因素在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影响。A 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一般来说,法

21、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有的法律条文规定法律技术性规定、法律概念。故 A 项正确。规则与原则不同,规则明确、具体,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原则抽象、宏观,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故 D 项正确,B 项错误。法律概念不属于法律规范,它只是解决法律问题的重要工具,但是法律概念不能单独适用,必须和规则、原则配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故 C 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辩证推理,是指当作为推理的前提处于多元化时,借助于辩证思维从中选择出最佳的命题以解决法律问题。只有在作为推理的两个前提条件不确定时

22、,才需要运用辩证推理(实质推理)。法无明文规定属于作为推理的两个前提条件之一:法律不确定的情况,因而需要辩证推理,因而以“举重以明轻”的方式进行确定法律适用的推理过程属于辩证推理。【知识模块】 法理学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法律规范可以分为确定性规范、准用性规范和委任性规范。确定性规范,是指明确规定一定行为规则,不必再参照或者援引其他规则的规范。刑法第 232 条的规定属于禁止性规定,是确定性规则的一种。故 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法律所反映的道德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故选 D 项。【知识模块】 法理学1

23、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B 项中双方行为人的权利义务的客体是危害人类的物品,不被法律认可,因此不能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知识模块】 法理学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行政处分是由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依照行政隶属关系,对违法失职的国家公务员或所属人员所实施的惩戒措施,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知识模块】 法理学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于古代的法治论的理解。考生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些论述包含了法治的内容,但是和现代法治的内容是不同的。【知识模块】 法理学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国家机关、社会团体

24、和个人的非法干涉。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对司法活动进行监督,C 选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法的权利和义务性这一特征是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一个重要区别,但不能说其他社会规范不具有权利和义务性,有的社会规范,如政党或其他社会团体的规章,也规定各自成员的某种权利和义务,但是在内容、范围和保证实施的方式上与法律意义上的权利和义务有很大的区别。故 D 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依据法律解释的方法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分为语法解释、逻辑解释、历史解释、系统解释。【知识模块】 法理学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

25、,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8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依法治国的最终目标在于实现实质意义的法治而不是形式意义的法治。因此 B 项错误。A、C、D 三项都是对“依法治国”的正确表述。【知识模块】 法理学19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在将抽象的、一般的法律原则运用于具体的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法律原则起着指导作用。法律是对社会生活的总结和概括,由于立法者的局限性,法律不可能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此外,立法主要是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的,当新的社会关系产生时,法律往往没有作出

26、规定,这种情况下,法律原则能够弥补法律的缺陷。法律原则是确定行使自由裁量权合理范围的依据。但是,法律原则与减少司法腐败之间没有必然联系。A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20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我国立法法第 45 条规定: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1)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2)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第 46 条规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7、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第 49 条规定:法律解释草案表决稿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第 50 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A、B 项。【知识模块】 法理学21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选项 B、C 是考“法是公共权力机构制定或者认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社会规范”的特征。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国家政策作为法律以外的其他社会规范,也可作为司法机关裁判案件的根据,因而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而不是唯一依据。另外,选项 D“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的形式出现的 ”的含义与“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

28、的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等说法是一致的。【知识模块】 法理学22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确定的范围和程序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在任意性规则规定的范围内,行为主体可以进行选择。【知识模块】 法理学2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具体法律制度是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往往是法律部门的组成部分。一个具体法律制度可以从属于不同法律部门,例如,所有权法律制度可以从属于宪法、民法等法律部门。【知识模块】 法理学24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法律责任的轻重与种类应当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相适应,而不是与其主

29、观态度相适应。因此,D 选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25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评价功能是指根据法律对他人的行为的合法性进行评价的作用;强制功能是依照法律对违法犯罪者追究法律责任的功能;引导功能是法对本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功能;教育功能是指通过法律的实施使法律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知识模块】 法理学26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法的本质最终体现为法的社会性,即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中国固有的法律文化深受伦理道德的影响,中国古代的礼法合一、明德重法等思想都对法律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在西方,由于宗教的发达和宗教影响的广

30、泛性,其法律制度更多地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选项A 正确。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手段,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法的社会化正表明了法律对社会经济的作用。选项 B 正确。法和道德是一对具有密切关系的概念,但是,二者的调整范围具有差异性,一般来说,道德的调整范围比法律的调整范围更广,法律调整的是那些要求并可能由国家评价和保证的社会关系,而属道德调整的领域几乎囊括一切社会关系。因此,凡属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必为道德所调整,而属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则有可能超出法律的调整范围。选项 C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是错误的。科学技术对法律上层建筑的作用是全方位的,包括对法的内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量的新的立法领

31、域的出现等。因此,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三、简答题第 64-66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7 【正确答案】 (1)它是法律适用中的一种思维活动。(2)法律推理以法律与事实为两个已知的判断作为推理的前提。法律推理必定与法律规定和证据事实相联系,并以此为前提推理论证出适用结果。(3)法律推理运用多种科学的方法和规则进行。法律推理中不单纯使用逻辑推理方法(特别是不单纯使用形式逻辑的方法),还使用非逻辑的分析与论证,如价值分析判断。因此,进行法律推理的规则也是多样化的。(4)法律推理的目的是为法律适用的结论提供正当理由。(5)法律推理的结果往往

32、涉及当事人的利害关系。【知识模块】 法理学28 【正确答案】 法律监督是指由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一般而言,现代国家的法制是由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环节和活动构成的完整概念,法律监督是法制不可缺少的特殊组成部分,是法制的重要保障。具体而言,法律监督的意义表现在下列三方面:(1)保障国家法律体系的完整统一,树立法的权威。(2)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维护法的权威。(3)法律监督是对公权力进行有效制约,确保国家机关、公职人员依法办事的重要手段。【知识模块】 法理学四、分析题第 67-69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要求结合

33、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9 【正确答案】 实质推理是指作为推理的两个前提(事实和法律)存在矛盾或不确定时而采用辩证的方法所作的推理,即实质推理的前提是两个前提不确定而无法进行形式推理,故先进行确定这两个前提的过程。本题材料中,警察甲未经丙允许骑丙的摩托车是侵权行为还是正当行为,即对甲骑车行为的定性是公安机关作出处罚决定这一形式推理的前提,而要为甲的该行为定性,只能运用辩证的方法,即在价值判断上是优先保护公共利益还是私人利益,如果优先保护公共利益,则甲的行为就是正当的。追赶逃犯是为公共利益,而摩托车被骑是私人利益,故从公安机关处理结果看,公安机关在实质推理过程中

34、运用了辩证方法,以公共利益优先原则确定了甲的行为属正当,然后进行形式推理,即甲不该受到处罚。【知识模块】 法理学30 【正确答案】 (1)马克思的第一句话反映了立法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正确反映客观规律,不能主观臆断。第二句话反映了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法律。马克思的两句话共同反映了法的第二本质物质制约性,即法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2)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并不能得出法律都反映了客观现实的结论,而只能说法律都应当反映客观现实。如果法律没有反映客观现实,其原因既有立法者的自身能力对规律的把握的限制,也有统治阶级根据自己利益的需要所作出的选择,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等。(3)若法律没有反映客观

35、现实,则不能达到法律应有的效果,不能实现法律。【知识模块】 法理学五、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 1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1 【正确答案】 我国坚持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与坚持党的领导、党的政策的关系是统一的整体,二者不矛盾。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也称司法独立原则,是指司法机关在办案过程中,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司法权。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项根本性原则,也是我国有关组织法和诉讼法规定的司法机关适用法律的一个基本原则。该原则要求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的司法机关统一行使,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行使此项权力;要求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只服从法律,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36、;要求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时,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法律程序办事,正确适用法律。坚持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原则,并不意味着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可以不受任何监督和约束。司法权如同其他任何权力一样,都要接受监督和制约。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包括司法权力)会导致腐败。对司法权的监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司法权要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这是司法权正确行使的政治保证。其二,司法权要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权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并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因此,国家权力机关有权监督司法权的行使,司法机关也有义务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其三,司法机关的上、下级之间以及同级之间也存在监督和约束,这种监督和约束是通过司

37、法制度中的一系列制度来体现和实现的。其四,司法权要接受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还要接受舆论的监督。通过这些种类广泛的监督形式和监督机制,有利于更好地行使司法权,并防止司法权的滥用等司法腐败现象和行为。从社会主义法与执政党政策的相互作用上看,执政党政策与社会主义法在本质上的一致性以及在外部形式和调整方式上的不同特点决定了二者的相互关系。第一,执政党政策是社会主义法的核心内容。执政党所提出的主张和措施从根本上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利益。党本身就是形成和表达人民共同意志的重要机构。它能够比较迅速地体察到社会关系的新发展,尽快地制定出相应的对策。社会中的法律需要也

38、往往首先被政党认知,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政策是人民意志通往法律的道路。作为执政党,共产党有能力把自己的政策上升为法律,且通过政策的法律化来实现自己的政治领导。法律受党的政策的指导,并不意味着法律只是简单地、被动地把政策“ 翻译”为法律条文。实际上立法过程中有大量的创造性工作要做,如通过有广泛代表性的人民代表对多种意见、利益的衡量和选择,进一步丰富、完善党的政策,使政策的原则性规定具体化,使之与法的整体结构相协调,使政策获得相应的专门法律机制的支持。第二,社会主义法是贯彻执政党政策,完善和加强党的领导的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执政党的政策只有被制定为法律,才能上升为国家意志,获得更有力的实施保

39、障。政策的法律化,使政策借助法律调整所特有的方式和机制,而得到更好的贯彻。这一过程也意味着党的领导方式的转变。第三,执政党政策充分发挥作用,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法的实现。执政党政策的贯彻,能够规范党的领导方式,提高党组织的工作能力,提高党员的素质和水平,尤其会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纪守法。政策的强化也有可能压制法的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贯彻什么样的政策。第四,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与执政党政策的关系,要求既不把二者割裂、对立起来,也不把二者简单等同。在倡导法治的名义下,把政策与法对立起来,认为政策是法治化的阻碍,这其实是对过去那种以政策代替法律的观点的矫枉过正,它没有认识到或否认了党的政策对法治化进程的

40、指导作用。而把二者等同起来的观点,认为“ 党的政策就是法,是我们最好的法“,其最容易导致的后果便是以政策取代法律,否定法律的作用。正确认识这二者的关系,就是要看到二者之间的互补性。它们实际上是在功能上互补的两种社会调整方式。【知识模块】 法理学32 【正确答案】 “ 法治思维 ”是指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的逻辑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它是将法律规定、法律知识、法治理念付诸实施的认识过程。法治思维说到底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要求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行使国家公权力时,无论是决策,

41、还是执行,都应始终关注至少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即目的是否合法、权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合法、手段是否合法以及程序是否合法。此外,法治思维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理解:第一,法治思维是规则思维。规则思维要求制定良好的法律,并贯彻它、遵守它。第二,法治思维是平等思维。平等思维要求每一个人都抛弃特权思想,自觉将自己置于法律的监督和制约之下,任何人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不得有法外特权。第三,法治思维是权力受制约思维。权力受制约思维要求制定科学的制度机制,使权力得到制约,使权力行使具有明确边界。第四,法治思维是程序思维。程序思维要求分析问题特别是处理问题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必须遵循规律,为公权力行使设立科学、合理

42、的程序,并确立违反程序的制裁性后果,从而防止破坏法定程序的行为。法治方式与法治思维是内在和外在的关系,法治方式就是法治思维实际作用于人的行为的外在表现。法治思维影响和决定着法治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多元、多变,各种利益分歧、矛盾冲突相互交织,只有社会主义法治才能有效整合各方利益、化解各种冲突,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知识模块】 法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