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导论、犯罪概念、犯罪构成)练习试卷 1(无答案)单项选择题第 1-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 下列不属于广义上的刑法是( )。(A)刑法典(B)单行刑事法律(C)附属刑法规范(D)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判例2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习惯作为刑法的渊源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不仅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而且包括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法(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D)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
2、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这种立法体例违反罪刑法定原则3 我国刑法典第 3 条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属于罪刑法定原则基本要求的是( )。(A)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B)行政规章可以规定和解释刑法(C)禁止溯及既往(D)禁止绝对的确定刑4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将强制猥亵妇女罪中的“妇女” 解释为包括男性在内的人,属于扩大解释(B)将故意杀人罪中的“人”解释为“ 精神正常的人” ,属于应当禁止的类推解释(C)将伪造货币罪中的“伪造”解释为包括变造货币,属于法律允许的类推解释(D)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巾的 “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
3、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 ,属于缩小解释5 下列关于中国刑法适用范围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甲国公民汤姆教唆乙国公民约翰进入中国境内发展黑社会组织,即使约翰果真进入中国境内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能适用中国刑法对仅仅实施教唆行为的汤姆追究刑事责任(B)中国公民赵某从甲国贩卖毒品到乙国后回到中国。由于赵某的犯罪行为地不在中国境内,行为也没有危害中国的国家或者国民的利益,所以不能适用中国刑法(C) A 国公民丙在中国留学期间利用暑期外出旅游,途中为勒索财物,将 B 国在中国的留学生丁某从东北某市绑架到 C 国,中国刑法可以依据保护管辖原则对丙追究刑事责任(D)A 国驻华
4、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甲策划、参与了由中国向 A 国走私文物的犯罪活动,适用中国刑法6 下列犯罪中,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A)甲乘坐外国轮船从中国港口出发,当行至公海时实施犯罪,应适用我国刑法(B)乙乘坐外国轮船前往中国,在公海上失手致中国公民落水而亡,应适用我国刑法(C)隶属于中国某边境城市旅游公司的长途汽车在从中国进入 E 国境内之后,因争抢座位,F 国的汤姆一怒之下杀死了 G 国的杰瑞。对汤姆的杀人行为不适用中国刑法(D)丁在其本国境内打猎,致正在该国旅游的中国公民死亡,应适用我国刑法7 黎某是我国国家工作人员,2009 年,他在法国因酒后开车造成严重财产损失,据此,法国已对他进行了刑
5、事处罚。若根据我国刑法,他可能因交通肇事罪被判 2年有期徒刑。试问,我国司法机关还应追究他的刑事责任吗?( )(A)不应追究,此案应由法国管辖(B)应该追究,因为他是我国国家工作人员(C)不应追究,因为法国已对他进行了刑事处罚(D)不应追究,因为按我国刑法,他所犯罪的法定最高刑在 3 年以下8 下列关于刑法时间效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刑法的时间效力,就是指刑法的溯及既往的效力(B)刑法的生效时间通常有两种,一是公布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生效,二是自公布之日起生效(C)我国刑法的溯及力采取的是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和从旧兼从轻原则的效力是完全一样的9 下列关于刑法渊源的表述,不正
6、确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是我国现行有效的唯一一部单行刑法,是刑法的渊源(B)附属刑法是指附带规定于民法、行政法等非刑事法律中有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规定,是刑法的渊源(C)民族自治地方的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特点和刑法典的基本原则制定的变通或补充规定,因为只在特定的地域适用,没有普遍效力,不是刑法的渊源(D)习惯法不可能成为刑法的渊源10 关于犯罪主体,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甲(女,43 岁) 吸毒后强制猥亵、侮辱孙某 (智障女,19 岁),因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主体只能是男性,故甲无罪(B)乙 (15
7、岁)携带自制火药枪夺取张某的挎包,因乙未使用该火药枪,故应当构成抢夺罪(C)丙 (75 岁)故意伤害张某致人死亡,对张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丁(15 岁) 在帮助李某扣押被害人王某索取债务时致王某死亡,丙应当负刑事责任11 甲与乙因情生仇。一日黄昏,甲持锄头路过乙家院子,见甲的妻子正在院内与一男子说话,以为是乙就举起锄头就打,对方重伤倒地后遂发现是乙的哥哥。甲心想,打伤乙的哥哥也算解恨。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的行为属于对象错误,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B)甲的行为属于方法错误,成立故意伤害罪(C)甲的行为属于对象错误,以故意伤害罪既遂论处(D)甲的行为不存在任何认
8、识错误,成立故意伤害罪12 下列选项属于刑法中的犯罪行为的有( )。(A)甲被持枪的歹徒威胁,歹徒要求甲打伤乙,否则歹徒就把甲打死,甲别无选择将乙打伤(B)甲训练自家养的恶犬将邻居咬成重伤(C)甲性格孤僻怪异,常常设想各种杀人的手段,并记录在日记中(D)甲对欲实施强奸行为的乙男实行防卫,乙的双眼被刺瞎13 甲某伙同某乙、某丙二人在公共场合猥亵妇女,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则( )。(A)三人的行为属于派生的犯罪构成(B)三人的行为属于修正的犯罪构成(C)三人的行为属于简单的犯罪构成(D)三人的行为属于标准的犯罪构成14 下列关于犯罪构成与犯罪的基本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A)犯罪是严重危害社
9、会的行为,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B)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成立犯罪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C)犯罪构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我国通说的狭义的犯罪构成是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D)犯罪是犯罪构成的基础,犯罪构成是犯罪的具体化15 下列关于犯罪客体的表述,错误的是( )。(A)犯罪客体是犯罪活动侵害的,为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利益(B)犯罪的一般客体概括的是一类犯罪的共同属性,是对犯罪进行分类的基础(C)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必备要件之一(D)研究犯罪客体有助于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16 下列犯罪行为中,属于纯正不作为犯的是( )。(A)甲过失致陈某重伤
10、后拒不送医,致其死亡(B)甲欠乙 10 万元久拖不还,乙向法院起诉并胜诉后,甲在履行期限内仍不归还,于是,乙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甲率领家人手持棍棒抗拒法院执行人员执行,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C)丙对自己负责维修的锅炉不维修,致锅炉爆炸(D)甲离婚后嫌才 3 个月的女儿乙累赘,某日将乙一人留在家中,自己锁门外出。甲 5 天后回家,乙已经死在摇篮里17 看守所值班武警甲擅离职守,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乙趁机逃走,但刚跑到监狱外的树林即被抓回。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主观上是过失,乙是故意(B)甲、乙是事前无通谋的共犯(C)甲构成私访在押人员罪(D)乙不构成脱逃罪18 我国刑法的规定
11、,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不能构成盗窃罪。这是犯罪哪一个特征的体现?( )(A)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应受刑罚处罚性(D)罪刑法定多项选择题第 21-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9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解释规定:“刑法规定的信用卡 ,是指由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这一解释属于( ) 。(A)立法解释(B)有权解释(C)学理解释(D)类推解释20 我国刑法明文
12、规定的基本原则是( )。(A)罪刑法定原则(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C)限制加重原则(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21 中国公民甲在美国杀害了中国公民乙,被美国法院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刑事责任。甲回到中国后,依照中国刑法该如何处理?( )(A)鉴于甲在外国已受过刑罚处罚,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B)受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约束,不能依照中国刑法再行追究(C)鉴于甲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应当免除处罚(D)不受国外判决约束,仍然可以依照我国刑法追究22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哪些行为,适用我国刑法?( )(A)甲为继承叔叔的遗产,将投入毒物的食品从我国邮往美国,将在美国的叔叔毒死(B)蒙古公民甲在蒙古境内向我边
13、民开枪,造成我国境内的边民死亡(C)甲在巴西搭乘我国远洋货轮时,将一船员杀死(D)中国公民甲在中国驻古巴使馆办理护照延期时,盗窃另一申办签证的古巴人美金一万元23 我国刑法第 6 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这里的“ 特别规定”,是指什么?( )(A)对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B)我国香港、澳门基本法作出的例外规定(C)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民族自治州的特殊情况所制定的针对刑法所作的变通或补充规定(D)刑法实施后,新制定的刑法修正案、附属刑法所作的特别规定24 关于刑法上认识错误,哪些说法正确?( ) (A)法律认识错误原则上不排除罪责,但可以酌情减轻罪责(B)事实认识错误包括对象错误、客体错误、手段错误、因果关系错误、打击错误(C)客体错误阻却行为人对错误的事实承担故意的罪责(D)甲误把便衣警察的盘查认作罪犯打劫而反抗并把对方打成重伤,属于事实认识错误,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25 刘某基于杀害潘某的意思将潘某勒昏,误以为其已死亡,为毁灭证据而将潘某扔下悬崖。事后查明,潘某不是被勒死而是从悬崖坠落致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刘某在本案中存在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B)刘某在本案中存在打击错误(C)刘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D)刘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