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综合课)模拟试卷 216(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关于法律的强制力,下列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以法定的强制措施和制裁措施为依据(B)具有间接性(C)具有潜在性(D)是法律实施的唯一保证力量2 刑事诉讼法第:142 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对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而言,该条法律规定显示了法的( )。(A)确定的指引作用(B)有选择的指引作用(C)
2、评价作用(D)强制作用3 以下关于法的遵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的遵守的范围是由一定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B)法的遵守的内容是指人们按照法的要求做出或不做出一定的行为(C)主观因素,如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在法的遵守中有重要的意义(D)守法首先必须遵守宪法,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4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裁定的上诉或者抗诉,经过审查后,应当参照本法第 225 条、第 227 条和第 228 条的规定,分别情形加以处理。这一规定属于( ) 。(A)义务性规范(B)确定性规范(C)委任性规范(D)准用性规范5 关于法理学上法律的渊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3、。(A)法的渊源是指法的真正来源、根源和发源,是指法的产生的一定生产方式下的物质生活条件(B)这里的法的渊源指的是形式意义上的渊源,是指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即法的效力渊源(C)法的渊源实际上是指法定的国家机关制定的不同地位或效力的法的一种分类,是法的一种形式(D)一个行为规则之所以被认为具有法律规范的效力,就是因为它是以特定方式创制出来的,具有特定的表现形式。因此,不同种类的法律规范因其渊源(创制主体、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6 甲为甲父唯一的儿子,甲父某月中彩票获奖 200 万元,甲为牟取巨额财产,遂杀害其父以便依法定继承甲父财产。对该行为理解正确的是( )。(A)
4、该行为为民事法律行为(B)甲继承其父的财产是合法行为(C)甲杀害其父以获得财产的事实属于法律事实中的行为(D)甲父被杀害导致甲继承其父之遗产是自然事件7 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资本主义法都是在资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取得国家政权后产生的(B)民法的出现是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的产生的标志之一(C)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法律已经是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法(D)与以往私有制法律更替的继承方式不同的是,社会主义法是在彻底否定旧法体系效力的基础上创制产生的8 关于部门法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关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A)规范性法律文件是表现法的内容的形式(B)规范性法律文件
5、是表现部门法的载体(C)部门法由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D)部门法不等于规范性法律文件9 “认可”是法律产生的方式之一,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认可”?( )(A)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产生法律规范(B)赋予已存在的一些习惯、经验、道德、宗教、习俗等一般社会规则以法律效力(C)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承认或签订国际条约等方式,赋予某些国际法规范以法律效力(D)特定的国家机关对具体案件的裁决作出概括产生规则或原则,并赋予其法律效力10 我国某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该省的食品卫生条例,关于该地方性法规,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该法规所规定的内容主要属于行政法部门(B)该法规属于我国法律的正式渊源,法院
6、审理相关案件时可直接适用(C)该法规的具体应用问题,应由该省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D)该法规虽仅在该省范围适用,但从效力上看具有普遍性11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下列哪个情况不能形成法律关系?( )(A)刘某因赌博欠吴某 1 万元(B)甲区警方查处存在火灾隐患的企业,有关人员或被拘留或被处以重罚(C)何某着急赶回家,将已过有效期限的身份证涂改,机场安检站不予放行登机(D)任某在医院进行肾移植手术12 关于法律解释的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A)要实施法律,必然要进行法律解释(B)法律解释必然要与具体案件相关(C)法律解释的对象是法律规定,因此应当具有客观性,不能具有价值判断等主观因素,否则
7、就会改变法律规定(D)法律解释的主要任务是对一项对应于一个待裁判或处理的事实的法律规定加以解释13 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法律责任的种类由法律加以明确规定(B)法律责任的认定必须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为前提(C)法律责任具有惩罚、救济和预防等功能(D)法律责任可以通过责任主体自觉履行而实现14 对法与国家的关系有如下几种表达,其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法律形式直接受国家形式的影响(B)国家的存在以法的存在为前提条件(C)法律规定国家的性质及组成,国家的性质决定法律的性质(D)国家机构必须依靠法律组织、建立和发展15 下列关于法律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 )。(A)法律
8、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作用下,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所创造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或者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态度、价值、信念、心理、感情、习惯以及学说理论的复合有机体。因此,法律文化就是现行法、法律实践以及法律意识的总和(B)法律学说、法律心理、法律习惯都属于法律文化的范围,但法律制度、法律规范不包含在法律文化之中(C)法律文化并不体现在脱离现实的法律规则中,而是体现于在实际生活中起着作用、指导人们的法律活动的实际规则中(D)法律文化具有多样性、阶级性、民族性,其中法律文化的多样性成为法律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大障碍16 若干主权独立的国家以条约为基础而结成的松散的国家联盟是( )。(A)联邦(
9、B)邦联(C)君合国(D)政合国17 下列关于宪法关系及其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宪法关系的一方通常总是国家或者国家机关(B)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是宪法关系调整的核心(C)宪法关系是以法律上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D)宪法关系均属于宏观的或者原则性方面的社会关系18 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区域划分由( )批准。(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D)民政部19 选民如果在选举期间外出,经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 )。(A)2 人(B) 3 人(C) 4 人(D)5 人20 城镇中的手工业、工业、建筑业、
10、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都是( ) 经济。(A)混合所有制(B)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C)非公有制(D)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21 根据选举法规定,对于县级人大代表,可以向县级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罢免要求的罢免案主体是( ) 。(A)原选区选民 20 人以上联名(B)原选区选民 30 人以上联名(C)原选区选民 10 人以上联名(D)原选区选民 50 人以上联名22 新中国成立初期,作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政治基础和大宪章的宪法性文件是( )。(A)1954 年宪法(B)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C) 共同纲领(D)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2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每届任期
11、5 年,从每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开始,到( ) 为止。(A)5 年后(B)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最后一次会议(C)第六年(D)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24 下列选项中,实行两党制的国家是( )。(A)澳大利(B)法国(C)俄罗斯(D)日本25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 )所有。(A)国家(B)集体(C)农户(D)村民委员会26 ( )是普通法院行使违宪审查权的典型国家。(A)苏联(B)美国(C)英国(D)法国27 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 )。(A)仍然保留中国国籍(B)自
12、动丧失中国国籍(C)具有中国居留权(D)具有外国居留权28 村民委员会成员每届任期( ),可以连选连任。(A)2 年(B) 3 年(C) 4 年(D)5 年29 在中国,最早提出人权保护主张的宪法性文件是( )。(A)1949 年共同纲领(B)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C)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D)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30 ( )有权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A)公安部(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1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必须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它是( )的结合。(A)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B)地方自治与民族文化自治
13、(C)民族自治与地方自治(D)区域自治与民族文化自治32 汉律规定,“ 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对相监临” ,作出这种规定的法律被称为( )。(A)上计律(B)三护法(C)换推制(D)告缗令33 最早规定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A)法经(B) 九章律(C) 北齐律(D)唐律疏议3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汉朝法律儒家化表现的是( )。(A)服制定罪(B)秋冬行刑(C)亲亲相隐(D)春秋决狱35 某人在唐朝首都长安犯强盗罪,三次入狱,依律应分别处徒刑 1 年、1 年半、2年,则依据唐律,第三次处刑时应判处的刑罚为( )。(A)徒刑 4 年半(B)徒刑 3 年(C)流刑 2 000
14、里(D)绞刑3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晋律规定的内容是( )。(A)依服制定罪(B)官当入律(C)改革刑制(D)增加篇目37 在编纂体例上遵循“ 以典为纲,以则例为目 ”的典、例分别编辑原则的法典是 ( )。(A)唐六典(B) 大明会典(C) 大清会典(D)大清律例38 廷杖制盛行于( )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39 标志着元朝监察立法完善的法律是( )。(A)风宪宏纲(B) 至元新格(C) 条画五章(D)大元通制40 明朝设立的接受内外章奏、上达不法冤情的机构是( )。(A)通政使司(B)六科给事中(C)詹事(D)都察院41 下列有关清末法制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 )。(A
15、)清末修律改变了“ 诸法合体” 的编纂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和程序法之间的差别(B)清末修律过程中,无论是商事法律的修订,还是民事法律的修订,都有日本法学家参与(C)清末司法改革使得大理院成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D)清末制定的律师法草案承认了律师地位的合法性42 我国近代的诉讼代理制度最早确立于( )时期。(A)清末(B)南京临时政府(C)南京国民政府(D)北洋政府43 关于中华民国民法和民事立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A)商法总则和商行为编人民法债编(B)实行民商分立的民事立法体例(C)商业登记实行单行立法(D)采取“国家本位 ”的立法原则44 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废除封建帝制的宪法
16、性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中华民国约法(C)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D)“天坛宪草 ”45 抗日战争时期,负责解释法令,受理不服高等法院一、二审判决的上诉案件,受理死刑复核案件的抗日民主政权的司法机关是( )。(A)司法处(B)边区政府审判委员会(C)边区参议会(D)最高法院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46 国家制定或认可,也就是使法具有“国家意志”的形式。这一特征明显地表明法与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宗教规范、政党或其
17、他社会组织的规章以及习惯礼仪等的差别。结合上述关于法的“国家意志性” 观点,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这是从法作为一个整体并以国家名义制定和认可来说的。实际上构成这一整体的各个法律、法规是由各种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别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B)法的 “国家意志性” 在涉及习惯法时是不适用的,因为习惯不经国家机关依法认可就具有法律效力而成为习惯法(C)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特征,对以成文法或制定法为主的国家,如德国、法国以及当代中国是非常适合的,而对于英美等国家为代表的普通法法系国家来说,法院的判例同样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因而判例的形成也就意味着对于国家意志性的例外(D)法由
18、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这一基本特征,也就表明法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和统一性的非本质属性47 代表确定的指引作用的法律规范有( )。(A)授权性规范(B)命令性规范(C)禁止性规范(D)强行性规范48 在划分部门法时要考虑到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并同时注意社会关系法律调整的机制。而对划分部门法的标准的论述,下述错误的是( )。(A)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应该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的标准(B)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所以传统的关于公法、私法的划分的标准在我国不应适用(C)根据法律调整的机制,可以合理地区分经济法和民法的调整范畴,例如经济关系中是平等的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的,就划为民法部
19、门,是非平等关系具有某种国民经济系统中管理和被管理关系的,就划归为经济法(D)划分法律部门的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也就是法律所直接保护的对象49 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的表述哪些是不适当的?( )(A)法治要求法律全面地、全方位地介入社会生活,这意味着法律取代了其他社会调整手段(B)法治与法制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同(C)实现了法制,就不会出现牺牲个案实体正义的情况(D)法治的核心是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50 在下面关于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律的一致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遵守法律是一项基本的道德要求(B)违反法律的行为也是违反最低层次道德要求的行为(C)违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反法律的行
20、为(D)两者具有共同的经济、政治、思想基础51 2005 年 8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妇女权益保障法进行了修正,增加了“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 的规定,但没有对 “性骚扰”予以具体界定。2007 年 4 月,某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规定“禁止以语言、文字、电子信息、肢体等形式对妇女实行骚扰”。关于该办法,下列哪些选项不能成立?( )(A)办法对构成“ 性骚扰” 具体行为所作的界定,属于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立法解释(B) 办法属于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下位法,按照法律高于法规的原则其效力较低(C) 办法属于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变通或补充规定(D)办法对“ 性骚扰” 进行了
21、体系解释52 对我国宪法修改的程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 23 以上多数通过(B)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 35 以上多数通过(C)由 15 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 23 以上多数通过(D)由 110 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 35 以上多数通过53 我国采用单一制的主要理由是( )。(A)长期实行单一制的历史传统(B)民族分布和民族成分状况(C)融洽的民族关系(D)单一的宗教传统54 根据立法法规定,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的主体是( )。(A)中央军委
22、(B)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C)最高人民检察院(D)自治区政府55 中央对特别行政区的权力有( )。(A)国务院负责管理与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B)国务院负责管理特别行政区的防务(C)国务院任命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的主要官员(D)全国人大常委会享有对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解释权56 我国国务院各部部长的产生方式是( )。(A)根据国家主席提名,由全国人大决定(B)根据总理提名,由全国人大决定(C)根据国家主席提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D)根据总理提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57 在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A)政体与国体之间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B)有什么样的国体,就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政
23、体(C)国体从属于政体(D)只有借助于政体,国体才能外化出来58 我国公民在( ) 情况下可以享受物质帮助权。(A)下岗(B)感染甲型 H5N1 流感(C)丧失劳动能力(D)年老59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有( )。(A)各级人民法院院长(B)上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C)上级人民法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60 属于古代监察机构的有( )。(A)御史台(B)清吏司(C)都察院(D)六科给事中61 以“名例律 ”这一称谓作为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的刑法典有( )。(A)曹魏律(B) 泰始律(C) 宋刑统(D)大明律62 下列有关唐朝“ 十恶” 的说法正确
24、的有 ( )。(A)“十恶”渊源于北齐律的“重罪十条”(B)唐律将“十恶” 列人名例律之中(C) “十恶” 制度所规定的犯罪可以分为两类,一为侵犯皇权与特权的犯罪,一为违反伦理纲常的犯罪(D)唐律规定凡是犯十恶罪的,不适用八议等规定,而且为常赦所不原63 关于会审公廨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A)会审公廨最早确立于中英烟台条约中(B)在会审公廨中,凡是涉及外国人案件,必须由领事官员参加会审(C)在会审公廨中,凡中国人与外国人间的诉讼案件,由本国领事裁判或陪审(D)会审公廨属于领事裁判制度的延伸和扩充三、简答题第 64-66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25、64 简述法律规范的概念和基本特征。65 比较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的异同。66 简述大清民律草案的结构、原则、内容特点和地位。四、分析题第 67-69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66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六章定金第 89 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第 90 条定金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当事人在定金合同中应当约定交付定金的期限。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
26、之日起生效。第 91 条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问题:67 从法律渊源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属于我国哪一类法律渊源?68 从法律部门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属于我国哪一法律部门?69 分析第 89 条所包含的法律规则的结构及其所属的类型。70 分析第 90 条所体现的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及引起该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71 第 89 条规定了定金返还规则。第 90 条规定,定金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当事人在定金合同中应当约定交付定金的期限,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第 91 条规定,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 20。上述内容分别说
27、明了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的哪些特征?72 以上述材料为例说明法律条文、法律规则、规范性法律文件、法律制度、法律部门、法律体系的关系。73 某县公安局的四名民警,以群众举报有人看“黄碟” 为由,到居民张某家检查。他们没有戴警帽,没有佩戴警号、警徽,并在检查中与张某发生冲突。之后,两名自称是县公安局治安大队的警察以“调查案子” 为名将张某带走。运用宪法学的有关知识对这一案例加以分析。73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和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唐律疏议.斗讼律:“ 诸诬告人者,各反坐。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即嫡、继、慈母杀其父,及所养者杀其本生,并听告。诸部曲、奴婢告主,非谋反、逆、叛者,皆绞。诸投匿名书告人罪者,流二千里。诸被囚禁,不得告举他事。其为狱官酷己者,听之。即年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者,听告谋反、逆、叛、子孙不孝及同居之内为入侵犯者,余并不得告。诸以赦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问题:74 请根据该段文字归纳唐朝对告诉的限制情形。75 对于“以赦前事相告者” 的定罪处罚,唐律如何定罪处罚 ?请说明原因。76 如何评价上述规定?五、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 1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77 结合实际,论述坚持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的含义、现实意义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