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公共行政学(行政行为与依法行政)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842162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公共行政学(行政行为与依法行政)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公共行政学(行政行为与依法行政)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公共行政学(行政行为与依法行政)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公共行政学(行政行为与依法行政)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公共行政学(行政行为与依法行政)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公共行政学(行政行为与依法行政)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及答案与解析1 结合你所学的知识,谈谈“遏制腐败应以严厉打击为主还是预防为主” 。(北师大2008 年论述)2 有人说“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你认为这句话对吗,请详细阐述你的理由。(北师大 2005 年论述)3 结合实际阐述政府监管职能及其有效实现方式。(南开大学 2009 论述)4 结合我国现实论述对公共权力的外部监控。(武汉大学 2011 论述)5 联系实际论述我国行政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北科 2012 论述)6 发展完善我国社会监督形式的措施。(湖南大学 2013 论述)7 针对当前的商业受贿,谈谈你对健全和完

2、善我国监督体制的意见和建议。(北师大 2007 年论述)8 运用行政责任理论,论述我国责任政府建设的必要性和途径。(北大 2006 论述)9 简述行政组织伦理的主要内容。(北航 2011 论述)10 如何建设“ 信用中国” ,提高中国政府的公信能力?(北师大 2009 论述)11 行政处罚的含义(北师大 2007 年简答)12 依法行政的含义(北师大 2009 年简答)13 依法行政的一般含义?在当前政治背景下,我国应如何坚持依法行政?(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2 简答)14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及其意义。 (南开大学 2009 简答)15 如何理解现代法治行政包含行政裁量。(湖南大学 201

3、3 简答)16 简述行政责任的特征。(北邮 2009 简答;北师大 2010 简答)17 简述我国行政责任法制化程度较低的原因。(北科 2011 简答)18 行政责任的分类及其适用。(南开大学 2009 简答)19 行政伦理的作用。(山东大学 2010 简答)20 有人认为:行政行为是政府机关内部事务的综合,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为什么?(北大 2011 概念辨析)21 有人说,与个人道德相比,职业道德是指从事工作的大众群体所有的道德,你认同吗?给出理由。 (北大 2013 辨析题)考研公共行政学(行政行为与依法行政)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中央三令五申反腐败,加大打击

4、力度,坚决遏制权力腐败,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同时积极运用法律武器同腐败作斗争。从近几年破获的一系列重大腐败案件来看,我们政府的打击力度的确在不断加大。但不可否认,权力腐败案件仍层出不穷,这就说明,我们在打击的同时,防范机制仍不健全。我们一再讲预防职务犯罪,但到底怎样预防,不是仅靠上几堂政治课,开几天会,贴些标语就可以实现的,还要有实实在在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我国政府用以解决不正当财富的措施是适宜的,但这种事后惩治性的重事后惩治性的反腐败还只是较浅层面上的改革。中国的改革要向纵深推进,还需从更深层面上着眼。我们必须加大打击腐败现象和制止腐败行为的力度,这就要求减少官员的随意处置权,制定政策时要

5、增大透明度和准确性建立科学的权力制度,防止权力的无所不为。具体措施:1)完善法律制度,积极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要由“人治,=转向“法治” 。完善的法律制度一方面可以保证权力的享有者依法有效地行使其权力,另一方面又可以限制和制止权力的享有者违法行使其权力。2)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和机制,监督权力的运行。综上所述,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就是要从遏制腐败者的贪欲入手,通过教育使其不愿腐败,以腐败为耻。教育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它始终是反腐、防腐的重要基础,这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当然,单纯地依靠教育是不可能解决腐败问题的,依靠个人的自律是很不可靠的。通过法律这一刚性规定,对腐败分子进行严惩!增加其

6、腐败成本,就是要用法律的强制性迫使腐败分子远离腐败,不敢腐败。在很多时候,法律的强制性显然要比教育的自律性管用得多。相比较而言,制度建设才是最根本、最可靠、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制度建设消除腐败者腐败的机会,使腐败的发生成为不可能。总而言之,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就要充分作好教育工作、惩罚工作和制度建设,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消除腐败者腐败的愿望、勇气和机会。【知识模块】 依法行政2 【正确答案】 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依法治国由依法立法、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和依法监督等内容组成。在这些内容中,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重点。因为一个国家的整个管理活动,不是靠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

7、军事机关,而主要是靠各级人民政府进行的。如果各级行政机关都能依法行使职权,依法进行管理,那么,依法治国就有了基本保证。坚持依法治国的方略,又为依法行政创造了大环境和前提条件。如果没有依法治国的方略和大环境,就根本谈不上依法行政。但没有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就会落空。因此,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国家里政府行使行政权力所普遍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具体来说:第一,行政权在国家政权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所谓行政权力,是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内政、外交的权力,即各级行政期关依照国家法律和国家权力机关的授权行使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行政事务的管理权力。它的管

8、理对象是社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一个国家的整个管理活动都是由各级行改机关进行的,行政机关能否合法有效地行使好行政权力,管理好国家各项行政事务,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任何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视行政权力的建设和制约。第二,行政权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决定必须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由于行政权力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的公共权力。因此,行政权力的行使具有自己的特征。一是行政权力是由法律设定和权力机关的授权。为了保证国家各方面的有效管理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与稳定,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不得不授予行政机关很大的权力,如行政立法权、管理权、处罚权和强制权等,而这些权力

9、不受法律的约束,就有可能走向专横、滥用,甚至腐败。同时,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也是法律的执行机关,因此,必须执行国家法律的规定和权力机关的意志,行政权的运用必须对权力机关负责,对人民负责。、因此,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在国家法律规定范围内行使,不能越权。二是行政权力属于国家公共权力,具有强制性和单方面性。三是现代行政权力急剧膨胀,无处不有,无处不在(权力的特性来讲的)。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政府管理任务的繁重,现代行政权力急剧膨胀,介入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已经越来越多地介入国家刑事、民事问题。如有的国家出现了“行政刑罚” 现象。在我国,像轻微违法犯罪行为,不构成刑事处罚的,由政

10、府部门的劳动教养委员会批准劳动教养。行政司法、行政调解、行政仲裁、行政合同等都在急剧增加。可以说行政权力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如果不对行政权力的行使加以规范和制约,那么,行政权力必然要走向专横、独裁、滥用和腐败,甚至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四是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享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国家为了保证行政管理的效率性,赋予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享有很大的和较宽幅度的自由裁量权。自由裁量权是属于行政权的一部分,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措施,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存在着某种扩张性和随意性。这就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不仅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行政,而且还要根据依

11、法行政原则拓展到自由裁量领域,即依据法律精神和立法目的行政。但是,由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不同,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不同,法律意识的不同,在具体执法过程中,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经常发生,有的十分严重。如有的行政失职,应该作为的不作为,该管的不管,不履行法定义舞有的行政越权,不该管的乱管,违反法定职责;有的滥用职权,从个人私利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以权谋私” 、“权钱交易”;甚至有的干部贪污受贿,成为人民的罪人,等等。这些违法行为严重地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尤其是目前存在的乱处罚、乱罚款、乱集资和以权谋私等情况,严重地侵犯了人民群众

12、的合法权益,挫伤了人民群众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败坏了政府的形象和声誉。这些情况如果不能坚决地予以纠正和克服,势必会影响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综上所述,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知识模块】 依法行政3 【正确答案】 (1)微观监管是政府针对微观经济层面上的部分市场失灵(不完全竞争、自然垄断、外部不经济和非价值物品、信息偏在和内部不经济)而制定的公共政策和行政法律制度,它是行政机构通过法律授权,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机制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供需决策的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它的最终目的是要增进公共利益或合法私人利益,并使之避免或减少由个体经济决策(生产、销售及价格行为)带来的损害。常见

13、的微观监管政策主要分以下几种:鼓励竞争政策。由于现实中的市场往往是不完全竞争的,当市场相对集中到某少数企业手中时,这些企业就可能凭借其垄断地位,对竞争对手采取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对消费者进行肆意掠夺,如限制交易的合同、限价和限产串谋、指定购买或搭售、掠夺眭低价倾销、明显倾向于垄断的企业间并购、基于强垄断势力的价格歧视、欺骗性广告和标识以及限制零售商经销竞争者之商品等。政府对垄断及其行为的监管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来展开的。但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各国对垄断结构的限制有相当程度的放松,而对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却给以严厉的制裁。自然垄断规制政策。自然垄断是一种特殊的独家或寡头性垄

14、断形式,并且往往具有合法性。政府行政机构对自然垄断产业的监管,主要针对具有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物理网络性、巨额沉淀成本和资源稀缺生而产生的自然垄断产业(如固定电话服务、输配电服务、城市给排水服务、燃气服务等),在通过进入限制赋予特定企业法定的垄断权的同时,为防止其行使垄断性的市场控制力量,对其实施价格限制。也即当潜在竞争者的威胁使现有垄断者无法用边际成本价格或盈亏相抵价格维持生存时,需要对潜在竞争者的进入进行管制。而当垄断价格减少社会福利或当边际成本价格使企业亏损时,为了保护社会或企业的利益,则需要对价格进行管制。但必须强调的是,政府对一个或极少数自然垄断性企业进行特许经营权许可审批的时候

15、,要考虑到特定市场区域内的需求是否只由某一垄断企业来提供就可满足,否则,就应该允许更多的企业加入该区域的市场竞争。而对进入的行政许可也就可以由特许变为一般许可,相应地,对企业定价的审批也可由政府定价改为价格申报制。外部性和非价值物品的治理政策。作为公共利益代表者的政府,有理由采取管制的措施减少各种市场交易的负外部性,如根据总环境容量核定排污企业的排污标准和排污量,并且对其收取排污费;限制企业使用不能达标的生产设备或强制企业自己建立净污系统;还可以审批区域性的集中治理污染的专业化企业。在防止掠夺性的资源开采,政府可以普遍采取诸如采矿权许可、捕猎权许可、强制复垦以及收取资源补偿费等管制手段,以减少

16、这种作为社会成本的负外部性。对非价值性物品,政府既可直接限制或禁止其生产和交易(如禁止毒品交易、限制核设施建设),也可强制购买使用(如疫苗接种、义务教育、医疗保险、汽车安全带等)。内部性治理政策。为减少交易者的内部不经济,政府被授权建立许多直接对私人交易和合约协议进行干预的管制制度。它们包括为产品质量和工作场所健康和安全设定的标准,以及对产品含量或金融协议的信息披露要求。对产品特性和合约条款的管制通常运用于竞争性产品和服务市场,大量体现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安全生产和预防职业危害等行政许可制度中。(2)实现政府监管职能的方式实施上述各种监管政策的行政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根据监管政策和法律,行政监管机

17、构可以制定具体规章; 禁止特定行为(根据反垄断法禁止的不正当的交易限制、禁止毒品持有、买卖和使用);对企业的进入、价格和收费、资质等的许可、认可、执照、承认、登记、申报等的许可认可制度;对产品和服务的内容及生产设备的标准的认证、审查和检验制度; 与企业签订的以控制价格、限制供给等为目的的行政性契约对存在信息偏在问题的产业,通过财务公开和合同范本的建立,强制交易参与者披露有关信息;对市场交易双方之间产生的纠纷,监管机构根据当事人申请可以进行协调性的行政裁决。总之,政府监管职能是政府职能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职能,只有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才能保证政府监管到位;只有在完善市场机制的引导下,才能使得市场资源

18、配置的功能得到合理的发挥。【知识模块】 法制行政4 【正确答案】 行政外部监督有两大类,一类是法制监督,第二类是社会监督。法制监督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检查监督、党的监督;社会监督包括:社会舆论、公民批评、公民投票、压力集团等。外部法制监督是相对于行政部门内部监督而言,它是指各级人大、政协、司法部门依法对行政部门行政工作进行的法律监督。如果说内部监督侧重于执法程序的制约,那么外部监督则侧重于法制监督,更具有威慑力。因此,在做好内部监督制约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强外部的法制监督,做到内外监督并举,相互结合。(1)进一步加大纪检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部门的工作力度,发挥专门监督部门的专职监督作用。

19、纪检监察、审计等专门机关要加大监督工作力度,加强对行政权力和行政违纪的监控,尤其是对容易发生以权谋私、权钱交易部门和环节要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形成日常检查与定期检查或联合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严密防止权力越轨和滥用。加大对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力度,首先应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纪检监察干部要做瞳得行政执法业务的行家里手。纪检监察干部如果不懂得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重点业务知识和主要执法操作流程,就会由于不了解其有关程序和规定,想监督而不会监督,或者由于自己是门外汉容易被“忽悠” ,让浅层次的问题蒙蔽双眼,不能深入的发现某些行业的“潜规则” ,也就不能主动、深入地开展好监察工作。因此,纪检监察干部

20、要进一步加强相关业务的学习,尤其是要学习和掌握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重点业务知识和主要执法操作流程,对那些重点环节的业务知识和执法程序要深入研究,善于发现腐败的蛛丝马迹。二是要从行政体制上解决派驻监察干部的身份。当前行政部门的纪检监察组织和监察干部都是派驻的,纪检监察干部的人选及其人事、工资等都归所在单位管辖,受制于人,这就使得某些纪检监察干部在工作中不得不考虑自己职位升迁、福利待遇等一些现实问题,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就会缺少原则性,或者怕遭打击报复、“引火烧身” 而不愿监督;或者怕“拔出萝卜带出泥 ”而不敢监督,导致一些地方和单位好人主义盛行,明哲保身吃香。实际上,这种被弱化了的监察和预防其危害远不

21、止于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等于是对腐败行为的纵容。因为,别人如果看到腐败分子受不到应有的处罚就会失去对监察、监督工作的信任,有的人就会放松警惕,转而效仿,形成更大的危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体制上解决纪检监察干部的人事关系等,使其编制、工资、调动、职务晋升和福利等划归纪检监察部门统一管理,可以垂直到省,这样也便于对各级纪检监察干部开展考核和任用。(2)进一步强化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司法机关的司法监督职能,依法严格履行法制监督职责。人大要依法实行质询制、问责制和罢免制。人大代表要发挥自身优势,深入调研,就行政执法中发现的问题多提交提案。政协要依法对行政执法部门和单位加强视察,做好议案

22、工作。司法机关要就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等职务犯罪案件该立案的立案,该严惩的从快从严惩处。 “法善而不循法,法亦虚器耳。”近年来,我们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日趋重视,有关法律法规日渐增多,但令人遗憾,腐败等权力运行的不法现象却呈现蔓延和加剧之势。究其原因,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其中最重要因素。法律的生命和权威都在于严格执行,有力、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既是对权力滥用者的有力惩处,也是对潜在权力不法的严重警示。如果我们弱化了监督和制约,离开了严格执行,法律就会失去其一切功效而成为一纸空文。因此,我们固然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加强监督和制约的有关法律制度,更应该重视和加强现有法规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只有在真正落实现

23、有法规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发现权力监督的盲点、空白和薄弱环节,为行政权力监督的法规建设提供充分的实践依据。(3)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拓宽监督渠道,做到通畅、便捷。我们党是执政党,党员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大大小小的权力资源。因此,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必须加强党内监督,要把党内监督与国家专门机关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和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近些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和实践加强党内监督的有效形式和办法,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重要的党内法规,坚持并完善了巡视、派驻等重要的监督形式,

24、逐步实现以权制权和依法治权的有机结合。(4)进一步做好政务公开工作,拓宽渠道便于社会监督。社会监督主要包括新闻媒体、人民团体和人民群众的舆论监督、举报监督。近年来,社会监督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大案、要案的发现都来源于信访举报、网络曝光等。行政部门要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为人民群众开展监督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和环境。行政机关要将行政执法的执法依据、执法内容、执法标准、执法程序、执法机构、执法监督方式方法、最新开展的执法活动情况以及执法收益(执法结果) 等通过政务公开展示板、门户网站、服务大厅显示屏、政务公开手册等展示出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报道出来

25、;通过行政服务热线、执法宣传站等讲解出来,让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进来,知道怎样去监督,找到对行政监督的把手。同时,行政部门要积极畅通监督渠道,公布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并完善举报内容的处置和处理结果信息反馈程序。发动好社会监督,还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切实加强对检举人、控告人特别是对署真实姓名人员的保密、保护措施,依法依纪严肃处理打击报复行为。二是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配合,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公开性、快捷性的特点,对各级领导干部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纪违法行为进行及时揭露。三是要进一步健全特邀监察员制度,注意多从被管理者中聘请监督员。总之,我们要充分发挥方方面面的监督作用,以保证行政权力

26、的正确行使,保证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知识模块】 法制行政5 【正确答案】 从世界许多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国家法制监督还是社会法制监督,都存在相当局限性,监督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行政裁量行为范围和种类的扩大。这就使行政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实际已居于主导地位,外部监控力度不够,常常徒有其表。二是国家行政管理事务的复杂化和技术行政的发展。这往往导致外部监控行为陷入困境,不得不实行“自我克制” 。三是行政决策和行政行为的节奏加快。在快速变化的社会条件下,需国家处理的社会事务不断膨帐,而立法机制却由于众口不一和程序繁难而缺乏活力,从而使行政自由裁量得以放

27、任。四是维护阶级利益。西方国家的垄断财团需要维持政府的特殊地位以实现自身的特殊利益。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第一,规范行政裁量行为的范围和种类的扩大。第二,应该建立专门的懂专业懂技术的外部监控部门,该部门应该做到保持中立。第三,面对行政决策和行政行为节奏加快的问题,应该更好地进行政务公开,完善听证制度等。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让媒体和大众更好地参与和了解相关政务。第四,要打破小集团和某些已获益集团的既得利益,真正地从为人民服务的角度,为人民办实事,以最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知识模块】 法制行政6 【正确答案】 (一) 社会监督的含义和特征。社会监督最直接和最广泛地体现国民参政、议

28、政的权利,是国民发表政见、维护权益、督策政府及其官员的主要形式。社会监督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社会监督是一种政治权利。社会监督是基于宪法所赋予的权利,并通过这种权利的实际行使来实现的。各国宪法或宪法性文件一般都有关于公民和公民团体(结社)政治权利的原则规定,其中包括参政议政、批评政府及其官员的权利,以及这种批评受宪法保护的权利。(2)社会监督是一种法律制度。社会监督是通过宪法和法律制度确认、发挥和保障的。在宪法之下,各国通常都有诸如新闻法、出版法、游行示威法、行政诉讼法等具体法律,并通过以宪法为核心的、诸项有关法律的有机配合,来保证社会监督的实现。(3)社会监督是一种社会责任。社会监督是基于

29、对国家、对民族、对全体国民所承担的责任而实施的。这种责任是自然的、普遍的、不可推卸的,每一个公民、每一个社会组织都应有这种责任,差别在于不同的行为主体其自觉的程度不同而已。(4)社会监督是一种民主意识。社会监督是在社会普遍的主权意识基础之上而成其为一种宪法原则和法律制度的。按照自然法的原则,主权是生来俱之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对公共权力的行使及其合理性发表政见,因为国家是全体国民的国家,官员是全体国民的公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政府职权和职能的大大扩展,民主意识主要表现为对国家公共权力的关注和对自身权益的维护。(二)社会监督的主体形式。社会监督的实质是公民从国家权力主体的地位出发,行使法定的权力,对

30、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所实施的监督。其是法制监督的一部分,是外部监督之一种,是法制行政的又一个基本的观念和范畴。社会监督的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凡个方面:(1)社会舆论。社会舆论是一种广泛的权力,是一种并列于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力的“第四权力 ”。这种权力虽不是正式的权力,却对国家和社会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并对国家行为构成直接的制约,即舆论控制。总之,言论、出版自由是受法律保障的,政府及其官员对社会舆论是重视和顾忌的。(2)公民批评。公民对政府及其官员的监督,是载入宪法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是社会监督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公民批评是主人对公仆的监督,也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体现。我国宪法

31、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都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为人民服务。在实际过程中,公民可以采用上书、走访、行政诉讼、借助新闻舆论等方式,对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的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进行批评、提出建议和维护自身权益。(3)公民投票。公民投票也称公民公决,即由全国公民(主要指选民)用直接投票的办法来通过或批准某项法律,或决定对内对外政策、政治制度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公民投票是直接民主形式之一种,是主权在民宪法原则的具体适用。在人口较少的西方国家里,这种直接民主的形式甚至占有统治地位。(4)压力集团 (利益集团)通常由具有共同利益或目标的人所组成,其目的在于为自身和其成员谋取利益,

32、或维护既得利益,或争取新的权益。利益集团为了充分实现其利益,就必须经常地向政府或政府官员施加影响和压力,以得到主管部门或主管官员的同情、理解、认可、默许、批准或给予方便。当压力集团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有可能采取一定的方式发泄不满或进一步施加压力,揭露或攻击政府及其官员的有关政策和违法失职行为。(5)地方自治制度。某些国家规定,在地方行政区域内,由地方自治体所属居民直接选举行政长官,组成地方自治政府。地方自治政府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根据所辖居民的意愿,独立处理内部各项事务,实行自主管理。【知识模块】 法制行政7 【正确答案】 现状:我国现行的监督体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民主与法制建

33、设的不断加强而逐渐形成的,它大体上由以下六个方面构成:(1)执政党监督。它包括三个层次:党内监督,即党内上下级之间、党组织与党员之间以及党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行的监督,以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执政党与各参政党之间的相互监督。(2)人大监督。它在内容上可以分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前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宪法、法律的实施,主要是审查行使行政、检察和审判等职权的国家机关的活动是否合乎宪法和法律;后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一府两院 ”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计划和预算监督、人事任免监督以及总体工作监督等。(3)司法监督

34、。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审判监督,即人民法院对本系统内部审判工作的监督和通过行政诉讼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二是检察监督,即人民检察院对本系统内部工作的监督和人民检察院对法院、公安机关以及监狱、劳改机关的监督。(4)行政监督。即由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的有关部门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实施监督,它可以分为上下级之间的一般工作监督和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等。(5)人民政协监督。我国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也是监督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民政协通过政治协商、参政咨询等方式发挥其民主监督的作用,这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着重要影响。(6)社会监督。这是由群众团体、公

35、民个人及其他社会组织通过人民代表、信访部门或直接向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提出建议、批评、检举、控告、申诉等方式所进行的监督,以及新闻媒介、社会舆论的监督等。从上述六个方面可以看出,我国现行监督体制在形式上是较为系统和全面的,从总体上讲,也是具有一定效能的。上述监督系统中的各类监督对象以及各类监督主体本身,都处在一定程度的监督之下。问题:但在监督机制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时常出现监督不力,或“漏监”、“空监”等现象。监督机制的内部结构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这些导致“商业贿赂”现象不断。概括起来,我国现行监督体制的主要缺陷和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监督体制实行的是双轨制,

36、监督主体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和应有的权威性。监督机构必须保持相对独立,监督主体的地位应当高于监督客体或者至少与监督客体平等,这是实施有效监督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然而,当前我国以系统内的自我监督为主,行使监督权的专门机构,如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和行政系统的监察、审计等部门,大都存在于党政机关内部。这样一来,在领导体制上,监督机构不仅受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同时也受同级党委、行政机关的领导。在这样的双重领导体制下,监督主体因受制于监督客体,难以正确发挥自己的职能,显得软弱无力。在干部配备上,监督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不是由同级党委或行政机关的领导成员兼任,就是由同级党委或行政机关任命。监督机构的人员编制、经费开

37、支等,也都掌握在同级党委或行政机关的手里。这种以同级党委或行政机关的领导为主的双轨制监督体制,严重影响了监督主体独立性的发挥,以致出现了种种监督不力,甚至是“虚监” 、 “漏监”等现象。(2)重复监督现象比较严重。也就是说,有过多的监督主体对同一监督对象或同一监督对象的同一行为实行监督,致使有的监督主体有名无实;有的监督工作相互推诿,不能落实;有的监督措施“令出多门” ,难以协调和兑现。我国监督系统内部,其各个构成部分是相对独立的监督系统,分工是明确的,应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但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各监督系统因职能交叉重复,职责权限不清,再加上整个监督体系群众群龙无首,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相互

38、扯皮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严重影响了监督机构的威信,也弱化了我国监督机制的整体效能。(3)监督内容过于单一。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监督工作的重点放在“查错纠偏”上:偏重于追惩性的事后监督,而忽略了社会行为发生前的预防和进行中的控制,这同样难以避免决策的重大失误。从发生学角度考查,依监督主体介入监督客体的不同发展阶段,可划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三种状态。从理论上推论,大凡拥有监督权力的主体对监督客体一般应有全环节介入的机会,不能取此舍彼。在具体实施监督的过程中,我国各种监督机构都程度不同的存在着“三多三少” 的问题,即:监督违法违纪多,监督工作情况少;事后审查多,日常渗透少;具体的微观事项监

39、督多,全面的宏观控制少。其结果,不仅监督机构陷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被动局面,而且监督的路子越来越窄,监督的作用也越来越少。(4)监督法规不完备,监督弹性很大。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能,总是要以一定的客观依据为准绳,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和程序来实现。可是,目前我国实施监督所必需的由法律、纪律和条例等构成的监督规范还很不完备,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明确的监督标准,难以准确判断和及时纠正被监督者的越轨行为;二是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难以操作。因此,监督者在实施监督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影响了监督工作的严肃性。以上从四个方面概述了我国现行监督体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其中关键的一点是监督体制的

40、双轨制,这是导致监督不力的深层原因。在双轨制下,由于监督权受制于执行权,专司监督的机构缺乏超然地位和独立性,不少人出于现实考虑,在权势面前实施监督,还是有所畏惧的。这些年来,在反腐倡廉的活动中,一些领导干部违法违纪,以权谋利等腐败现象和案件难查难纠,迟迟得不到解决,廉政建设难以进行,这些都与监督的双轨制密切相关。意见和建议:我国监督体制要实现由双轨制向单轨制的转变,应做好多方面的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第一,建立一个同党的中央委员会平行行使职权的中央监督机构。这个中央监督机构同中央委员会一样,都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负责,同中央委员会互不隶属。各级党委也相应采取这样

41、的体制。这样从中央到地方党的组织机构,上可以监督党的各级领导人,下可以监督一般党员。如果党的监督机构与党的各级委员会发生意见分歧,可以通过联席会议的形式以解决,如果联席会议仍然解决不了,就提交党的代表大会最后裁决。党的这种监督体制,曾经由列宁提出并在苏联实行了 10 年,总的说是十分有效的。只要执政党的党员受到有效的监督,大大小小的权力得到制约,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就不难好转。第二,建立一个以共产党为首的全国监督联席机构,协调全国的总监督。共产党是执政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利益负有重大的领导责任;共产党还向国家机关推荐干部,同民主党派协商国家重大问题。所以,以共产党为首的全国监督

42、联席机构,一定会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我国 1993 年 3 月建立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国家监察部合署办公的监督体制。今后全国监督联席机构应扩大由中纪委、人大、政协、国家监察部四大部门组成的监督联席工作机构,以便领导和协调全国一切监督部门的工作并解决它们之间发生的矛盾。第三,监督机构实行垂直领导体制,从根本上解决监督机构的独立监督权问题。实行垂直领导有利于提高监督工作的效率:一是监督机关可以不受同级或上一级党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的干扰独立开展工作;二是可以形成一个被监督者害怕监督者的监督机制,使被监督者在行使权力时更加谨慎,避免滥用权力;三是可以解除群众举报时的后顾之忧,大大提高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43、,行使民主权利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第四,制定专门监督法律,使监督有法可依。监督者对被监督者的监督,不能主观随意,要有完善的监督制度和专门监督法律为依据。目前,我国的监督只在宪法和党章中有些原则规定,缺乏可供操作的专门监督法规和标准,具体的监督活动无章可循,弹陛极大。这就要求加强监督立法工作,制定一系列专门监督法律,如政党监督法、人大监督法、行政监督法、人民监督法、新闻法及监督监督者法等。这样就真正将权力的监督纳入了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只有健全监督法制,才能有科学、合理而又完善的监督机制。第五,加强监督队伍建设。由于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机关的一些工作人员徇私枉法、滥用监督权力的现象已屡屡发生。如

44、果制定了专门监督法律和实行了垂直领导以后,监督者的权力大大扩大,如果不对其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素质培训,同样还会产生监督者的腐败。所以,在注重对监督人员的选拔和培训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监督者的监督。另外,还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保证监督人员的政治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使之能全身心地投 A 到监督事业中去,自行杜绝参与腐败的意念。第六,加强人民群众监督。我国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拥有国家主权的人民群众充分行使监督权是题中应有之义,这是就其根本性质和总体方面来讲的。事实上,任何先进合理的社会制度和高度发达的民主渠道,都不可能提供每个公民对国家事务以完全意义的监督权,充其量只能体现监督权利。

45、即公民有权依法对国家政治事务进行评价、表决,对认为违法失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有批评、检举、控告或申诉的权利,而不应该受到非难、阻碍或打击报复。因此,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利在直接民主还不够充分的情况下,要转化为监督权力,还需要一系列中间环节。党和国家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监督的问题,要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监督环境,主要是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监督体制,尤其要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具体的监督制度,制定可供操作的人民监督法。只要人民群众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进行监督,党政干部对权力的使用将会被限制到最小的程度。另外,监督机构自身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为发挥人民群众监督作用创造条件,如建立私访制度等,这便于监督者深入基层,洞察

46、实情,直接倾听群众的心声,以防意见传达失真和走样。上述对完善我国监督体制的若干思考,并非都要立即实现,我们相信,通过积极慎重的探索,我国的监督体制会更加科学,不仅能有效地防治腐败现象和各种不正之风,而且能从根本上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知识模块】 法制行政8 【正确答案】 在现代社会中,行政责任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而使得确立和确保行政责任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行政权能的扩展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确立和确保行政责任行政权能的扩展。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西方国家开始出现从立法国家转变

47、为行政国家的国家现象,政府的地位得到加强,政府的权力、职能和活动范围大大扩展,并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a政府通过各种形式的行政委员会从立法和司法机关接受相当多的委任立法权和委任司法权,并扩大了行政立法和司法行政的范围及种类。b政府利用宪法对政府职权的抽象规定,进一步扩大了政府的行政性自由裁量权。c政府通过加强对国家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干预,在扩大国家社会职能的名义下,扩大了自身的权能。行政权能扩展带来的问题。行政权能的扩展也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表现在:a政府职权的扩展不可避免地要与以三权分立、天赋人权、普选制、多党制为核心内容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发生矛盾。b政府职

48、权的扩展、行政裁量权的增加,为政府与特定利益集团的结合提供了更多的条件,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公正立场与公益目的。c在实质上,垄断资本既需要强化政府的职能以满足共同的垄断需求,又需要对政府的职能有所限制,以维护利益均沾的原则和各自的特殊利益。所以,解决行政权能扩展带来的问题,就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确立和确保行政责任的问题。(2)政府自身的变化要求确立和确保行政责任进入 20 世纪以来,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化,人们的需求日益增多和复杂化,这就对国家行政管理的方式、内容和范围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政府通过自身调整以适应不断的变化;而政府为了有效地实施行政管理,进行自身的变化,形成现代国家行政组织的特征,集中表

49、现为政府权力和职能明显扩展,行政管理内容和方式日趋繁多,政府组织结构和行政权力的再分配更为复杂,政府公务人员的数量和种类大为增加。现代国家行政组织规模庞大、部门横生、人员众多、分工细致、职能复杂的特征,产生行政组织体系内部各个层级、各个部门以及各个行政公务人员之间的、与行政权力的再分配相一致的行政职责分解问题,即通过行政组织内部具体化的责任制度,以保证行政行为的规范化、克服随意性、减少行政失误、提高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使行政机关和行政公务人员既分工又合作、既严肃又灵活,从而建立职位、职务、职权、职责相一致的工作责任制度,从基本的工作层次上,确立和确保行政责任。【知识模块】 行政责任9 【正确答案】 行政组织伦理是指和行政组织的程序与制度相关的伦理道德。内容主要概括为四个方面,即程序公正、组织信任、民主责任和制度激励。具体内容如下:(1)程序公正。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政府的活动和程序应该是为公众和顾客提供服务。但在实际管理权力的价值常常超越服务的价值,导致目标置换现象的产生。程序公正成为公共道德的基石和公共伦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2)组织信任。组织信任包括组织内部的信任关系和组织外部的信任关系两个大的方面。组织内部信任主要表现为行政组织内部的人、群体和组织机构相互之间的义务关系。组织外部信任主要表现为行政组织与作为行政客体的公民之间的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