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842192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3 及答案与解析一、论述题1 简述热月政变的原因及其性质。(南京大学 2003 年世界史真题)2 简述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南京大学 1996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首都师范大学 2002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3 试论拿破仑战争。(中国人民大学 2005 年世界通史真题)4 简述法兰西第二帝国 o(南京大学 2013 年历史学基础(世界史)真题)5 概述第二帝国时期法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华东师范大学 2003 年世界通史真题)6 简述普鲁士统一德国的社会历史条件。(湖南师范大学 2013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7 概述 19 世纪德意志统一

2、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吉林大学 2013 年历史学基础真题)8 简述德意志帝国从建立到 1900 年前后主要的外交政策。(华南师范大学 200C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9 论述资本主义产生与民族国家的关系。(四川大学 2017 年世界通史真题)10 略评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华东师范大学 2004 年世界通史真题)11 论述俄国 1861 年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南京大学 1999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南开大学 2002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华中师范大学 2002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南京大学 2003 年世界史真题;华南师范大学 2004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南京大学 2005 年世界

3、史真题;四川大学 2005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12 简述近代俄国的民粹主义。(北京大学 2006 年世界通史真题)13 简析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南京大学 1999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14 论述工业革命的影响。(南京农业大学 2014 年历史学基础真题)15 简述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南京大学 2005 年世界史真题;四川大学 2005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16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苏州大学 2013 年世界史专业基础综合真题)17 19 世纪两次工业革命对美国的影响。(四川大学 2017 年世界通史真题)18 论述近代以来科学技术进步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兰州大学 201

4、6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19 简述福特制和美国工业主义的特征。(北京大学 2017 年世界史真题)20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以下这段话的理解。(中山大学 2015年历史学基础 A 真题)“我们这个时代的西方世界一直生活在两种制度的统治之下:一种是工业化经济体制,另一种是我们称之为民主的、几乎同样复杂的政治体制。民主这个简洁的字眼是指在一个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当中负有责任的代议制政府。这两种制度,一种经济制度,一种政治制度,于上个世纪的末叶,在西方世界取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原因在于它们为那个时代所面临的一些主要的难题提供了暂时的解决方案。”21 论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

5、主义国家的发展趋势和特征。(江西师范大学2013 年世界通史真题)22 简述“原工业化 ”对欧洲的影响。 (陕西师范大学 2016 年世界史真题)23 结合史实说明 19 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其后果。(东北师范大学 2000 年世界通史真题)24 论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北京师范大学 2017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25 简析英国宪章运动衰落的主客观因素。(东北师范大学 2001 年世界通史真题)26 简述 19 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国力衰退的原因。(苏州大学 2016 年世界史专业基础综合真题)27 论述 20 世纪英国由盛转衰的过程、原因与启示。(南京师范大学 2016

6、年世界通史真题)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3 答案与解析一、论述题1 【正确答案】 (一) 原因与过程。1794 年 7 月 27 日,法国反罗伯斯庇尔的各派力量发动政变,推翻雅各宾专政。该日为新历共和二年热月九日,故名。雅各宾专政期间,大资产阶级对征收特别税、实行最高限价法和一系列恐怖政策十分不满。1794 年 6 月弗勒吕斯战役后,外患逐渐消除,封建王朝无从复辟,资产阶级各派联合起来准备夺取政权。7 月 27 日,反罗伯斯庇尔分子完全控制了国民公会会议,宣布罗伯斯庇尔是实行独裁暴政、迫害革命者的“暴君” 。7 月 28 日,罗伯斯庇尔等 22 名被捕者不经审

7、判即被送上断头台处死。此后,嫌疑犯法和牧月法令被废除,囚犯从狱中释放,被流放的吉伦特分子也返回。通过改组革命法庭、封闭雅各宾俱乐部,清洗各级革命委员会,建立起以热月党人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政权。(二)性质。我国史学界对热月政变的性质大体有两种看法:一种意见认为,雅各宾专政是彻底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专政,热月政变颠覆了这个专政,热月党人废弃了雅各宾派的一系列重要政策,所以热月政变是反革命政变。另一种意见认为:雅各宾派的许多措施是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中被逼出来的应急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人民群众的压力下被迫采取的,不是建立资本主义新社会普遍适用的政策。热月政变结束了雅各宾派的非常措施,建立起资本主义

8、的正常秩序,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 【正确答案】 (一) 内容。拿破仑为打击英国,实行大陆封锁政策,同时力图建立起一个大陆体系。在打败普鲁士后,他于 1806 年 11 月 21 日发布柏林敕令,宣布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船只一律不得进入大陆上帝国控制的任何港口。这是大陆封锁的开始。1807 年 11 月 23 日和 12 月 17 日,拿破仑在意大利两次发布米兰敕令,将大陆封锁政策推向了中立国家。敕令宣布,不属于英国及其殖民地的产品,必须出示原产地证明方能运进大陆;中立国船只凡曾在英国靠岸者,货船一并没收;在海上曾屈从于英国要求者,则视为已被“剥夺国籍” ,予以捕获。

9、(二)效果。严厉的大陆封锁政策曾使英国出口额锐减,蒙受很大损失。英国当即宣布从海上封锁大陆,同时力图打开英货进入大陆的通道。中立国葡萄牙成了重要的通道之一。为了阻止葡萄牙与英国的贸易,拿破仑出兵占领了葡萄牙。1808 年,法军借道返回时,竞然占领了盟国西班牙。这时,法兰西帝国已控制着意大利所在的整个亚平宁半岛、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莱茵邦联所在的德意志大片地区及与之相连的荷兰和比利时。但是,拿破仑的大陆体系充满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 【正确答案】 (一) 战争经过。(1)1799 年 10 月拿破仑从埃及回国,通过雾月十八日政变成为法国的军事独裁者,建立起一

10、支强大的军队。为巩固政权,于 1800 年再次率军远征意大利。1800 年 6月在马伦戈战役中击溃奥军主力,不久法军占领意大利全境,次年签订吕内维尔和约。1802 年 3 月同英国签订亚眠和约,第二次反法联盟解散。(2)1805 年 4 月,以英国为首的第三次反法联盟形成。10 月,拿破仑在特拉法尔加角海战中败于英国,遂放弃渡海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挥师东进。在乌尔姆战役中击溃奥军,11 月占领维也纳。其时,俄、奥组成联军,于 12 月同法军交战于奥斯特利茨,最后法军以少胜多,大获全胜,奥地利被迫求和,同月签订普列斯堡和约,第三次反法联盟瓦解。(3)1806 年 9 月英国又策划建成第四次反法联

11、盟,10 月 14 日法军在耶拿战役中击败普军主力。1807 年 2 月和 6 月法军在东普鲁士的埃劳战役和弗里德兰战役中先后击败俄军数万人,7 月签订提尔西特和约,第四次反法联盟又告失败。(4)此后,拿破仑先后侵占葡萄牙和西班牙,遭到当地人民的抵抗。1809 年 1 月第五次反法联盟组成,拿破仑在埃克米尔等战役中击败奥地利军队后,于 5 月 13日再次占领维也纳。7 月在瓦格拉姆战役中大败奥军,10 月,法、奥签订和约,第五次反法联盟结束。(5)1812 年 6 月拿破仑调集五十万大军远征俄国,企图打败俄国,称霸全欧。最初法军经艰苦作战获胜,可锐气受挫。9 月法军占领莫斯科,但该城已为俄军焚

12、毁,法军遂被迫放弃莫斯科。10 月开始后撤,在严寒和饥饿中复遭俄军打击,损失惨重。(6)1813 年第六次反法联盟结成。8 月法军初在德累斯顿战役中获胜,但寡不敌众,终在莱比锡战役中失败。1814 年 3 月巴黎失陷,4 月拿破仑宣布退位。次年 3月,拿破仑发动政变,恢复帝位,建立“百日王朝” ,第七次反法联盟又复形成。1815 年 6 月,法军同反法联军在滑铁卢展开决战,法军最终战败。拿破仑战争结束。(二)评价。拿破仑战争的主旨是保卫法国革命成果,反抗侵略,打击欧洲君主国武装干涉,维护法兰西的民族尊严,但 1804 年 5 月拿破仑称帝后,逐渐演变为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扩张和争霸欧洲的

13、性质。【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4 【正确答案】 1852 年 12 月,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拿破仑之侄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经公民投票,路易.波拿巴将共和国改成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 年) 。(一)内政。第二帝国前期史称“ 专制帝国”。拿破仑三世采取高压手段,如大力强化军队、警察和官僚机构,严格限制出版、集会、结社等措施来稳定国内局势。经过几年的稳定发展,拿破仑三世开始逐步实行自由化措施,如实行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废除禁止工人罢工、结社的法令等,政治体制向“自由帝国” 演变;经济上实行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二)对外战争。

14、法兰西第二帝国是对外扩张的帝国。拿破仑三世为了建立霸权,发动克里木战争,侵略中国、墨西哥和非洲等。1870 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继而发生国内革命,第二帝国终结。【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5 【正确答案】 (一) 小企业的长期和大量存在以及大企业的发展迟缓是这一时期法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这种状况与法国历史上形成的特殊工业结构有密切关系。在法国,服饰业、高级化妆品和奢侈品制造业历来十分发达,直到 19 世纪末仍在法国工业体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类工业多以手工劳动为主,适合采用分散型的小企业形式,不宜集中,因而阻抑了大型企业的发展。小企业的大量存在造成企业经营分散,阻碍了新机器、新技术的发

15、明和推广。(二)农业中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优势。法国的大多数农民在 18 世纪末的大革命中,都获得了一小块土地,以致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人数众多的小农阶级。由于十分猖獗的高利贷资本作祟,法国小农的分化极为缓慢。小农经济把大批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影响了工业劳动力的供应,并且造成农业生产落后和农民的贫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三)高利贷资本特别活跃。早在封建统治时代,法国的高利贷就比较发达。革命后,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高利贷资本又获得进一步发展,几乎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所有领域。19 世纪中叶成立的几家大银行,主要是从事利息优厚的国债和证券交易,以及对外贷款等信贷投机活动,很少直接投资于工业企业。186

16、9 年,巴黎的交易所拥有 307 种有价证券,总数达 330 亿法郎,几乎超过当时法国工业总产值的两倍。发达的高利贷资本吸引了大量社会流动资金,从而减少了工业企业的投资。【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6 【正确答案】 (一) 普鲁士王朝所依靠的是一个力量雄厚、生气勃勃的容克阶级。容克地主自 17 世纪以来就拥有强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力量,他们不但独占了普鲁士政府、军队中的要职,而且也是资产阶级化了的财力雄厚的统治阶级。与没落腐朽、暮气沉沉的封建地主阶级不同,容克阶级虽然在政治上极端反动,然而却是一个富于进取的阶级,他们有力量、有能力支持普鲁士王朝完成统一大业。(二)普鲁士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其现

17、役军人在人口总数中的比例占欧洲第一位,每年的军事拨款在预算总额中的比例也是最大的。而且,它的军队训练有素,有铁的纪律,因而战斗力很强。他们的军事统帅也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因为普鲁士自从 17 世纪以来就不断靠对外战争扩大疆域。(三)普鲁士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农业,这成为其强大军事力量的重要源泉。(四)普鲁士有完善的行政系统和教育制度,从而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工作效率高的、忠于职守的管理人才。在康德哲学的熏陶下,普鲁士官僚都养成一种自觉的工作责任心,这不仅是普鲁士国力强盛的重要根源,而且也为它领导全德统一提供了重要条件。(五)容克作为普鲁士的统治阶级,素来好战,抱有无止境的领土野心。他们多年来就梦想

18、把自己的统治扩大到整个德意志,而且,容克大部分已资产阶级化了,他们和资产阶级一样,也迫切要求统一以便于自身经济的发展。【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7 【正确答案】 (一) 背景。统一前的德意志四分五裂。不同的邦有不同的国籍法,这大大限制了邦与邦之间人口的自由流动;各邦不同的货币、不同的度量衡制度和不同的工商业法律阻碍着商品的流通;由于诸邦林立,缺乏集中而强大的国家政权去保护海外贸易;更重要的是,国家分裂阻碍德意志开拓海外市场,建立海外殖民地。(二)过程。德意志统一是由普鲁士发动三次战争完成的。第一次是 1864 年进行的对丹麦的战争。1864 年,普奥结成同盟,发动对丹麦的战争,丹麦很快战败议和

19、。根据 10 月签订的维也纳和约,丹麦把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施泰因割让给普奥两国。第二次是普奥战争。普鲁士于 1866 年挑起了对奥战争。据 8 月签订的布拉格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联并宣布解散邦联;承认普鲁士有权在美因河以北建立北德意志联邦;承认普鲁士占有荷尔施泰因和吞并在战争中协助奥地利的汉诺威、黑森、拿骚与法兰克福自由市;奥地利将威尼斯归还意大利。普奥战争是俾斯麦统一德国道路上的关键性步骤。1867 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宣告成立。第三次是普法战争。1870 年,普法战争爆发。9 月双方在色当会战,法军大败,被迫投降。1870 年 11 月,代表北德联邦的俾斯麦与南德四邦政府之间缔

20、结了联合的条约,南德四邦正式与北德联邦合并,成立“德意志帝国” 。1871 年 1月 18 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正式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统一终于完成。(三)影响。德国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状态,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此后,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跨人了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统一后的德国成为欧洲和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强国,这导致了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由于德国的统一是由普鲁士通过“自上而下 ”的王朝战争完成的,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君主制度、官僚警察制度和军国主义传统,容克阶级的社会政治经济势力原封不动地被保存下来,这些封建残余使德国成为欧洲最富于侵略性的国家。【知识模块】 世

21、界近现代史8 【正确答案】 (一) 大陆政策。德意志帝国建立初期,无实力进行海外扩张,俾斯麦采取了立足欧洲、保持大陆均势、巩固德国国际地位的方针。通过结盟政策,耍弄所谓“五球不落之戏 ”,拉拢俄国,防止法、俄联合,孤立和打击法国;与奥匈帝国结盟,抑制俄国在东欧和巴尔干地区扩张势力;与英国修好,促动英国在中、近东与俄国对抗,在非洲与法国争势,达到牵制英国对欧洲大陆事务的干预。德国则在列强的互相冲突中充当仲裁者,实行“均势外交” ,最终实现其称霸欧洲的目的。(二)世界政策。 19 世纪 80 年代末,随着德国经济的崛起和扩张野心的加强,面临已被瓜分殆尽的世界,德国的容克资产阶级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势力

22、范围。1896年,德皇威廉二世提出向海外扩展殖民地、掌握制海权、争霸世界的方针,即所谓“世界政策”。次年 5 月正式开始施行。先后于 1898 年、1900 年和 1906 年通过三个海军法案,不断追加海军拨款,增建舰艇,扩充海军,与英国展开军备竞赛。同时,在国内建立殖民部和各种殖民宣传团体,出版鼓吹殖民主义思想的书刊。对外加速殖民步伐,把殖民侵略扩展到远东、南太平洋、近东、中东和北非等地区。到 1914 年,德国侵占的殖民地面积已达 1027 万平方英里。该政策的实施,加深了德国的军国主义倾向,加剧了德国与英、法、俄等欧洲列强间的矛盾和国际紧张局势,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知识模块】

23、世界近现代史9 【正确答案】 资本主义制度首先是在英国诞生并壮大的,并且最早在农业领域中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的产生路径,也从反面说明了荷兰为何没有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而最早实现绝对国家主义的法国为何也没有诞生资本主义。一方面,荷兰尽管拥有发达的商业贸易,但这种贸易大多是为了欧洲的奢侈品交换而存在的,而其城市中的大量人口也是依靠从事相关交换活动而生存,这种贸易与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交换没有太大关系,因而不可能产生基于成本计算的经济效率导向型活动。另一方面,尽管法国实现了绝对国家主义,但由于没有相关的制度配合,这种国家权力的集中,只是强化了人们对于政府公职的热情,而没有导向人们追求

24、效率的生产活动。因而,法国大革命也只是一场资产阶级(不同于资本家阶级,它包含了知识分子、城市公职人员等)参与的革命,但这场革命并不是导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场革命。英国则通过圈地运动、工业革命走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这种高效率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会通过国际贸易,以及与欧洲其他国家之间的竞争,将资本主义生产模式带到英国以外的国家,而殖民地更是其扩张的一种有力的方式。民族国家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对于资本主义扩张至全球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欧洲的国家体系是资本主义占据全球的重要依靠。【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0 【正确答案】 (一) 背景。17 世纪,俄国与西欧各国相比,仍十分落后。

25、尽管在冶金、制革、造纸、玻璃等行业中也出现了一些手工工场,但总计不过 30 余家,而且除个别外商开办的之外,全都使用农奴工人。商业也有所发展,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全俄市场开始形成。正因为在落后的俄国出现了这些新的因素,所以社会上很多地主和商人便提出了改革的要求,希望国家为经济活动提供有利的条件。统治阶级中有眼光的人也在寻求摆脱国家落后状态的途径,彼得一世的改革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实施的。(二)内容。(1)军事上,实行义务征兵制,创建海军。根据这个制度,每年农民和农奴按一定比例都要应征入伍,贵族服役也要从当兵开始,然后才能升任军官。为训练军官,彼得一世开办炮兵学校、海军学院和军医学校等,军官都要经过专门

26、的学习。他引进国外的新式武器与战略战术,建立了俄国第一支海军。(2)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学习西欧先进科学技术。彼得一世大力提倡发展工商业,下令由政府出面兴办手工农场,也鼓励私人办工场。他调拨大批皇室农奴到工场做工,允许私人手工工场主购买农奴去做工,甚至可以整村购买。在外贸方面,他实行了高关税等保护主义政策。为发展工商业,从国外招聘大量技术专家,允许他们在俄国办厂,并给他们以宗教宽容与司法特权。与此同时,他还派遣大批留学生去西欧学习,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及工程技术。(3)政治上,改革行政机构和行政区划。他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制度,以参政院为权利枢纽,下设行政、外交、陆军、海军、财政、司法、工商、矿务各

27、部。为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他参照西方的模式进行行政改革。他还把教会置于政府管辖下,设立宗教院进行管理,大教长的职位被取消,教士一律从国家领取薪金,这样,教会就成了国家政权的一部分。1708 年,他把全国分为 8 个大省,大省长直属中央政府。1719 年,他又重新划分全国为 50 个较小的省,省以下再设更小的区划。由于这些改革,完整的中央集权的行政体系建立起来。(4)文化上,简化俄文字母,提倡西欧生活方式。他仿效西方,创办科学院、医科学校、数学学校、出版报纸,组织人翻译外国书籍,引进公历与俄历并用,规定在宫廷中用法语对话,还引进了芭蕾舞艺术等。此外,他还下令进行了文字改革,改革后的文字一直沿用到

28、十月革命前。(三)评价。彼得一世的改革是一次强制性的现代化运动,为俄国经济的发展、国家体制的演进和跻身于欧洲强国的行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彼得的现代化主要是以倡导科技发展实业为目标的,没有也从来不想触动俄国的社会基础农奴制。【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1 【正确答案】 (一) 原因。经济方面,农奴制所维系的自然经济以及占人口多数的农奴的贫困,使俄国工业的发展落后于西欧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方面,俄国农奴主的剥削和压迫激起了农奴的反抗,阶级矛盾激化。思想方面,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激进派积极宣传资本主义新思想,反对沙皇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军事方面,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

29、端,加剧了社会危机。(二)内容。 1855 年继任的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面临战争失败和财政危机的内外困境,感到改革的紧迫性,决定依靠自由派官员,推行以废除农奴制为中心的一系列改革。1861 年,沙皇发布了宣言和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按照法令,农民获得人身自由,有权订立契约、从事工商业活动,拥有动产和不动产,还可以改变身份,成为市民或商人;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半土地,另一半土地归地主所有;农民由村社管理,村社负责征集赎金、赋税和治安。农奴制废除以后,沙皇政府又在其他方面实行一系列改革。(1)建立地方自治机构。1864 年,沙皇颁布省、县地方机构法令,在省、县都建立了地方自治机构(自治会

30、议和自治局) 。1870 年,在城市建立杜马和自治局。这些机构由选举产生,虽然贵族和富人在其中占绝对优势,但也有大约 110 的农民代表。(2)亚历山大二世还颁布司法章程,参照西欧模式进行司法改革,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章程规定,废除等级法院,实施统一的司法,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司法改革在当时各项改革中是比较彻底的,但是真正落实则十分缓慢。(3)沙皇政府还进行了教育改革:建立了初等国民教育网;除了原有的古典中学外,增设了半职业教育性质的实科中学;大学一度恢复了教授自治权,但教授依然由政府任命。(4)1874 年还进行了军事改革,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年满 20 岁的青年不分等级

31、都要应征人伍,一部分服现役,一部分服预备役。(三)意义。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和随后的一系列改革,是由沙皇政府进行的,但按其内容来说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这次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可是这次改革又是不彻底的,它没有摧毁地主土地所有制和沙皇专制制度,国内保有大量封建残余,资本主义发展仍受到一定阻碍。【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2 【正确答案】 (一) 背景。民粹主义是 19 世纪中叶在俄国出现的一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1861 年的农奴制改革,并未触动土地的地主所有制,农民继续要求平分土地,把全部土地交给自己。当时,一批要求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人民和人民

32、利益的保卫者自任,发起“到民间去” 的运动,力图发动农民立即进行反对地主和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因此获“民粹派” 之称。(二)主张。主要代表人物有巴枯宁、拉甫罗夫、特卡乔夫等。主张消灭沙皇专制和农奴制,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在俄国实现社会主义;宣扬“英雄”创造了历史,而群众是盲目追随 “英雄”的群氓。有关思想主张通常被称为“民粹主义”。(三)主要活动。 1876 年,民粹派曾组织秘密革命团体“土地与自由党” ,后分裂为“土地平分社 ”和“民意党”。后者走上个人恐怖的道路,于 1881 年 3 月 1 日刺杀了亚历山大二世,“ 民意党”遭到残酷镇压。民粹派同沙皇政府采取了调和妥协的立

33、场,成为富农利益的代表,同时反对马克思主义,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主要障碍。在 19 世纪 90 年代,其错误的思想主张遭到了普列汉诺夫特别是列宁的彻底批判。【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3 【正确答案】 (一)1688 年“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稳定的君主立宪政体。宪政体制保证了国内的长期稳定和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18 世纪中叶起,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了国会圈地时期。英国的农业革命正是通过这次圈地运动以及随之而来的农业技术革新完成的。这次圈地的直接动因是由于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城镇人口的急剧膨胀所造成的对商品粮及原料的巨大需求。英国的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必要的前

34、提条件,它不仅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需的粮食和原料,造就了一支自由劳动力大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而且也为工业革命积累了雄厚的资本。(二)对殖民地的掠夺和血腥的奴隶贸易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重要手段。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殖民地,英国进行了一系列对外战争,最终确立了海上和殖民地霸权。世界贸易的扩大和转型成为技术革命的直接刺激因素。英国发达的手工工场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工业革命的实现准备了技术条件。到 18 世纪,手工工场内部已经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过程被划分为一系列的简单操作,生产工具也实行了专门化。1662 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倡导科学家把兴趣集中于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国内外市场的迅速扩大推动

35、了对工场手工业的技术改造。从 18 世纪60 年代起出现了一个技术改造的热潮,英国进入了工业革命时代。【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4 【正确答案】 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至 19 世纪 30 年代末工业革命在英国基本完成。美、法、德、日、俄等国也在 19 世纪内先后完成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不仅给生产技术带来巨大的革命,又是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它使得生产力迅速发展,确立工厂制对手工劳动的优势地位,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使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二)工业革命加速了工业劳动者同农业的分离,并使工人成为机器和工厂制度的附属品,以更密集的生产形式受到奴役,并破坏了

36、家庭手工业。(三)工业革命最终形成了成熟的近代资产阶级和与之对抗的无产阶级,激化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于 1825 年出现了第一次经济危机。【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5 【正确答案】 (一) 主要内容。(1)电力的广泛应用。 1866 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0 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电力开始被用来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1882 年,法国学者马.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同年,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在纽约创建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联接成网络。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不仅为工业提供了方便而价廉的新动力,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

37、诞生。(2)内燃机的发明。 1876 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成为颇受欢迎的小型动力机。1883 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又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1892 年,又一名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一种结构更简单、燃料更便宜的内燃机柴油机,它虽比使用汽油的内燃机笨重,但却非常适用于重型运输工具。由于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因此在这一领域中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19 世纪 80 年代,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车诞生了。从 90年代起,许多国家都建立起汽车工业。(3)化学工业的建立。在无机化学工业方面,19 世纪 6070 年代发明了以氨为媒介生产纯碱和利用氧化氮为

38、催化剂生产硫酸的新方法。化学工业也随着煤焦油的综合利用得到迅速发展。从 80 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煤焦油中提炼氨、苯、人造染料等化学产品。人造染料成本低、性能好,很快就代替了天然染料。1884 年法国人圣.夏尔东发明了人造纤维,后来人们开始用粘胶丝来生产人造丝。化学工业的另一个重要的新部门,是与炸药有关的工业。1867 年诺贝尔发明火药,80 年代又改进了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并在军事上广泛应用。(4)钢铁工业的革新。 1856 年英国人贝西默发明的“吹气精炼” 操作法很快得到推广,从 60 年代起许多国家都修建了贝氏转炉。1864 年法国人马丁和德国人西门子兄弟同时宣布发明了平炉炼钢法。平炉不仅

39、可以熔化生铁和熟铁,还可以熔化废钢,使之变成优质钢。但这两种炼钢法都不能使用含磷的矿石。1875 年英国冶金技师托马斯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发明的碱性转炉,使用含磷矿石也可炼出优质钢。冶炼技术的不断改进使钢的质量明显提高,产量持续增长。(二)影响。(1)正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如上的一些特点,它的影响也远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要广泛和深远。它在工业生产的领域内部引起一系列的变革,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向较为成熟的阶段垄断阶段的过渡准备了条件。(2)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产生了以纺织工业、机器制造业、铁路运输业和煤炭工业等为主的工业群。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方面带动了一个新工业群的出现,如电力

40、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另一方面也使旧的工业部门由于生产技术的改造而得到飞跃发展,钢铁工业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或者因为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复杂,如电力工业和化学工业,所以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股份公司适应扩大企业规模的要求,在 19 世纪最后 30 年得到广泛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还为生产过程的合理安排和在生产中实行进一步分工创造了可能。由于利用电能作为动能和采用电动机,从而得以从合理地生产产品的观点出发安装工作机和机器体系。因此可以按照产品制造进程的各个阶段去组织

41、生产过程;从而也就为机器生产中的进一步分工,为把复杂的控制和监督职能分为多个简单操作创造了前提,这自然会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4)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在生产的管理方面引起了深刻的变革,科学化的管理开始兴起。19 世纪末,美国的工厂系统组织的咨询工程师和专家泰罗开始提倡“科学组织劳动”,发明了 “泰罗制 ”的科学化管理方法,使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提高。1913年,福特发明了被称作“ 福特制 ”的流水线生产方式。这种大批量、标准化的生产组织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6 【正确答案】 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一些新的特点:(一)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

42、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许多技术上的发明都是一些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的工匠依据实践的经验而取得的成果。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更大的成果。(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就世界范围来看,则是以英国为中心,通过新技术的逐步传播来带动后进国家,其发展进程缓慢而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工业革命一开始就超出一国的范围,而具有更广泛的规模,发展的进程也是比较迅速的。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一些重要部门仍在大发展,例如铁路业、钢铁业。

43、(三)对于许多国家,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以德国为例,它一方面积极地吸收、消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另一方面又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因而发展的速度异常迅速。起步更晚的日本则同时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在短期内就取得跳跃式的发展。【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7 【正确答案】 (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美国的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美国的生产力大大提高,市场上的商品越来越丰富,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2)美国独立。英、美、俄、德、意等多个国家先后的革命、改革,拉开了欧美社会工业化及现代化的进程,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3)在美国的社会构成中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

44、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9 世纪 3040 年代,工人运动兴起。(4)美国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加快了对西部的开拓和国土的扩张。(5)加快了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大国逐渐兴起。(6)埋下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种子,南方的蓄奴州愈发无法赶上北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南北的脱节和分离愈发严重。(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美国的影响。(1) 生产力迅猛提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2)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美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行政权力膨胀,国家机器加强,政府机构趋于完善,政治民主不断扩大,

45、两党制正式形成。(4)教育普及与技术教育的发展。【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8 【正确答案】 近代科学技术诞生于 15 世纪下半叶,终结于 19 世纪末。近代技术在自然科学的指导和推动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现了两次技术革命。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两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的影响方面。两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巨变,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造成了冲击。具体来看:(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1)经济工业化: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工厂取代工场,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2)政治民主化: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英、法、美早期现

46、代化国际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俄、德、意、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3)阶级关系: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4)国际关系: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5)思想领域: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潮流兴起。(6)生活方式:火车、轮船等新交通工具的问世使得世界联系紧密;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1)经济工业化: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化学工业等部门,发达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形成了以科技为先导、以垄断为生产组织形式的现代化经济模式。(2)政治民主化:英、法、美等国进一步完善政党政治,民主选举、社会立法等民主体制进一步健

47、全和成熟。(3)阶级关系:工人阶级人数空前增加,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等组成的新中间阶层在 19 世纪末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4)国际关系: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完全形成,世界基本瓜分完毕,所有民族都被卷人世界市场中;亚洲民族觉醒。【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9 【正确答案】 1913 年,福特创立了全世界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这种流水作业法后来被称为“ 福特制”,并在全世界广泛推广。福特制是从一种粗放型的资本积累战略,向一种以泰勒制劳动组织和大规模生产消费性商品为特征的密集型资本积累战略的过渡。西方激进学者普遍认为,福特制包括以下五个特征:(一)以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和标准化形成流水线作

48、业及其相应的工作组织,通过大规模生产极大地提高了标准化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二)劳资之间通过集体谈判所形成的工资增长与生产率联系机制诱发了大规模消费,促进了大规模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三)资本家之间的垄断竞争格局使生产建立在对未来计划的基础之上。(四)国家干预政策与福利国家制度,不断熨平经济周期和维持有效需求,调节着大规模生产与大规模消费的良性循环。(五)美国支配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积累过程的顺利进行创造了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0 【正确答案】 这段话摘自著名史学家汤因比历史研究中一段著名的论断。语段中所说的“ 工业化经济体制 ”指的是

49、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民主的政治体制”指的是英、美、法等国的代议制。汤因比所说的“我们这个时代” 是 20 世纪,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上的代议制已经在西方世界占据统治地位。由于原始积累所带来的劳动力、市场、原料,以及近代自然科学和手工工场的发展,18 世纪 60 年代工业革命在英国展开,19 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法、美、德等更多的国家展开,工业化的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欧洲生产力飞速提高,经济增长,迅速走上现代化的道路,解决了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从英国光荣革命开始,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德国统一之后,经过一系列的社会改革与运动,西欧代议制确立,反过来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汤因比的整体历史研究的眼光,是对原有的狭隘的“欧洲中心观” 的否定。汤因比认为特定的时代有其特定的占据统治地位的思想倾向,而认为“民主” 是一种“历史”的制度,“这样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得到广泛传播并且 “在西方世界取得至高无上的地位”的原因,只不过是因为“ 它们为那个时代面临的一些主要的难题提供了 暂时的解决方案” ,而不是永恒的绝对价值,也不能显示出文明的优越性,这种在历史语境中进行价值判断是对西方传统的“欧洲中心论” 的一大突破。【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1 【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