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近代教育史)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842519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近代教育史)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近代教育史)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近代教育史)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近代教育史)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近代教育史)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近代教育史)模拟试卷 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为了解决工农学院的经费问题,拨地办学,1862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 )(A)费里法案(B) 史密斯休斯法(C) 巴特勒法(D)毛雷尔法2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分权制,美国政府认识到中央设立教育领导机构的必要性,为此设立了( )(A)州教育委员会(B)教育总署(C)文部省(D)学术型大学3 倡议并创建莫斯科大学的是( )(A)彼得大帝(B)罗蒙诺索夫(C)叶 .卡特琳娜(D)乌申斯基4 被称“俄国教师的教师 ”的教育家是( )(A)别林斯基(B)乌申斯基(C

2、)皮洛果夫(D)托尔斯泰5 乌申斯基的教育代表作是( )(A)祖国语言(B) 儿童世界(C) 人是教育的对象(D)人的教育6 乌申斯基教育体系的原则是( )(A)教育的民主性(B)教育的民族性(C)教育的直观性(D)教育的神学性7 俄国近代复杂、紊乱的学制仍以( )为主要特点。(A)单轨制(B)双轨制(C)多轨道(D)中央集权制8 俄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国民教育的法令是 1786 年的( )(A)大学附属学校章程(B) 国民教育暂行章程(C) 国民学校章程(D)俄罗斯帝国大学章程9 17 世纪中叶,俄国实行新的文化教育发展政策,开设普通和专门学校,创建科学院,使教育得到很大进步,这是( )的成果

3、。(A)叶卡捷琳娜改革(B)亚历山大一世改革(C)罗蒙诺索夫改革(D)彼得一世改革10 以下哪个是莫斯科大学的特点?( )(A)世俗性(B)贵族性(C)等级性(D)宗教性11 俄国历史上第一次规定建立女子学校的章程是( )(A)俄罗斯帝国大学章程(B) 国民教育部女子学校章程(C) 女子学校令(D)国民学校章程 12 1871 年 7 月,日本成立了统豁领导全国教育事业的机构( )(A)帝国大学(B)文部省(C)国家教育委员会(D)教育部13 1872 年,日本文部省仿效法国教育制度而制定了( )(A)学制令(B)教育令(C)帝国大学令(D)中学校令14 福泽渝吉的教育代表作是( )(A)劝学

4、篇(B) 学制令 (C) 实业补习学校规程(D)全人教育论 15 日本从( ) 世纪初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A)20(B) 19(C) 18(D)1716 1886 年日本的东京大学改称( )(A)国立大学(B)市立大学(C)帝国大学(D)私立大学17 ( )是日本教育史上第一个新学制,在确立教育领导体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国的学校教育体制。(A)学校令(B) 学制令(C) 帝国大学令(D)教育敕谕18 1886 年,日本颁布的各种法令统称学校令,以下几项不属于其中的是( )(A)大学校令(B) 师范学校令(C) 帝国大学令(D)中学校令19 近代日本教育发展的总纲是( )(A)国民学校章

5、程(B) 学制令(C) 教育敕谕(D)帝国大学令20 日本近代教育与其他国家耜比,有明显的( )(A)封建色彩(B)军国主义色彩(C)资本主义色彩(D)贵族性21 明治维新以前,旧本的教育管理权主要掌握在( )手中。(A)教会(B)皇室、藩国(C)倒幕派(D)支部省22 19 世纪欧美和日本的教育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教育权基本完成了从教会向政府的过渡 (B)建立了国民教育制度 (C)教育心理学化倾向,教学逐步从人文走向科学(D)义务教育得到普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3 有关英国近代教育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国慈善学校毕业的学生,不能升入文法学校和公学

6、(B)学园是一种实科性质的中学(C) 20 世纪初,英国通过拨款形式开了国家干预教育的先河 (D)英国通过初等教育法开始普及义务教育24 英国的文法学校和公学属于( )(A)初等教育(B)中等教育(C)高等教育(D)职业教育25 1833 年,英国国会通过( ),开了通过拨款形式国家干预教育的先河。(A)“教育补助金 ”法(B) 初等教弯法 (C) “新大学运动”(D)福斯特法案26 在斯宾塞的课程价值论中,为了“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 应开设的课程是( )(A)历史(B)心理学(C)文学(D)生理学 27 以下几项,哪一项不是法国启蒙运动的特征?( )(A)反对天主教的蒙昧主义,倡导理性(

7、B)反对封建专制制度(C)提倡民主与自由(D)提倡发扬古典文化的价值28 ( )体现了法国教育义务、免费、世俗的三原则,为法国国民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A)基佐法案(B) 费里教育法(C) 帝国大学令(D)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法29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康德的主要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 )一书中。(A)教育学(B) 论教育(C) 大教学论(D)教育漫话30 在美国,首创研究生院,成为学术性大学的是( )(A)哥伦比亚大学(B)哈佛大学(C)霍普金斯大学(D)耶鲁大学31 1885 年,日本成立第一届内阁,( )任文部大臣,主持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令。(A)福泽渝吉(B)乌申斯基(C)小泉令池(D)

8、森有礼32 乌申斯基的教学理论是建立在( )的基础之上的。(A)心理学(B)哲学(C)试验学(D)古典文学33 日本帝国大学的五个学科中,( )的地位最为突出。(A)文(B)理(C)法(D)医34 1840 年,( ) 将自己建立的学前教育机构正式命名为幼儿园,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诞生。(A)福禄贝尔(B)第斯多惠(C)洪堡(D)巴西多35 被称作“德国国民教育之父” 的是( )(A)福禄贝尔(B)第斯多惠(C)洪堡(D)巴西多36 “恩物”是哪位幼儿教育家首先使用的概念 ( )(A)爱伦.凯(B)福泽渝吉(C)福禄贝尔(D)巴西多37 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是( )的代表作。(A)福禄贝尔(B

9、)第斯多惠(C)洪堡(D)巴西多38 被称为“俄国国民教育之父” 的是( )(A)别林斯基(B)乌申斯基(C)皮洛果夫(D)托尔斯泰二、简答题39 简要介绍费希特的国民教育主张。40 简单介绍乌申斯基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41 简述近代美国教育的概况。42 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3 简述 19 世纪初英国慈善教育的意义。44 简述 19 世纪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必答题45 论述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近代教育史)模拟试卷 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2 【

10、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1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1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1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1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1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15 【正确答案】 A【

11、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1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1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1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1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2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2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2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2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2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2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2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2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28 【正确答案】 B【知

12、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2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3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3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3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3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3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3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3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3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3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二、简答题39 【正确答案】 费希特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及教育家,是德国国民教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1)国民教育的作用与

13、目的。费希特论述了教育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德国战败是因为国民缺乏民族精神、宗教和道德感。这种国民素质必须通过教育来培养。只有通过新教育培养全新的完人,民族才能振兴。因此,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全新的完人。第一,他要培养的完人是具有良好德行的人,道德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它所强调的道德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化的道德,如:责任感、博爱、同情心、善心、自我牺牲精神、家庭观念。第二,完人是人性完善发展的人,这样的人,应该是有理性的人,因此,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儿童的理性思维能力。第三,完人是身心协调、平衡发展的人。(2)国民教育的途径。在如何开展教育上,费希特受到康德

14、和裴斯泰洛齐的影响。他认为,国民教育包含全民教育和全面教育两个部分。全民教育是指教育应该针对全体国民,它不是一部分人的特权。全面教育是指对个人而言,每个人应该受到道德、智力、身体等全面的培养。全民教育和全面教育并不意味着每个人要受到同样的教育。他把教育目标分为学者和大众两类。学者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独特的、自由的学术能力;大众教育则培养学生将来生活的实际能力。在教育过程中,他主张把智育和德育结合起来,通过智育训练发展理性,从而促进道德的发展。在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上,他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的方法。【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40 【正确答案】 乌申斯基是 19 世纪俄国

15、卓越的教育家,俄国国民学校和教育的奠基人。他的著作在当时是教育工作者的必读书,所以他又被称为“俄国教师的教师”。其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论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乌申斯基把教育分成有意地教育和无意地教育两种。无意的教育是指大自然、家庭、社会、人民及其宗教和语言等,是对人的发展有最大效力的教育者;有意的教育是学校和教育者,对人的发展有直接强大的影响。教育的作用:完善的教育可以大大发挥人类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力量,因此,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种人除了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外,应该有劳动的习惯和爱好,并把祖国命运与个人结合起来。(2)论教学。乌申斯基的教学理论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的。

16、在教学目的上,他批判形式教学论者和实质教学论者的片面性,认为,知识和能力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据此,他提出课程设置也要把古典课程和实科课程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上,他再三强调心理学和生理学是教学的科学基础,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他指出,“如果教育学想从各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它就应当首先全面地了解人”。在教学原则上,他所提倡的原则有:直观性原则。“ 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因此必须给儿童进行直观教学,儿童越小,就越要注意直观教学。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要求教师上课时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防止呆读死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连贯性原则。他

17、认为教学中要注意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连贯,他说:“塞满了零星的、无联系的知识的头脑,就像里面一切都摆得毫无秩序的一个仓库,在这里连主人自己也什么东西也找不到。”巩固性原则。认为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练习和复习,特别是复习,应经常复习,在学习开始后就不断复习(3)论道德教育。乌申斯基十分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他认为:“道德的影响是教育的主要任务,这种任务比一般地发展儿童的智力和用知识去充实他们的头脑重要得多。”在德育方法上,他主张以下几方面:通过教学进行德育;教师本身的榜样;说服;机智地对待学生;预防;奖励和惩罚。还有就是强调劳动对道德培养的重要性。(4)论教育学及教育者的培养。乌申斯基认为,教育学

18、不是一种科学,而是一种学艺。他把教育学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教育学是教育者所必须或有用的一切知识汇集;狭义的教育学是教育活动规则的汇集。教育学要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首先要从一切去了解人。教育学应该吸取一些为了达到目的所需要的知识。【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41 【正确答案】 近代美国教育的情况根据时代背景可以分为独立前和独立后,其具体情况如下:(1)独立前的北美殖民地的教育。殖民地时期的美国教育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移植宗主国英国的教育,二是宗教色彩十分浓厚。由于美洲的移民中宗教派别复杂,各教派为宣传自己的教义,扩大教会的影响,都十分重视初等教育,但各地的教育略有不同,这些殖民地一般划分为

19、北、中、南三个地区,不同地区教育有不同特色:北部是来自英国的清教徒的集居地,这里商业较为发达,教育也位于全美前列,政府重视民众教育,最早提出了强迫教育法令,兴建了不少学校。中部教派众多,民族各异,教育掌握在教会和私人手中,政府没有统一要求,一般是照搬宗主国的模式。 南部实行奴隶制,奴隶和穷人没有机会受教育,上层社会或请家庭教师或送子女到英国学习,因而教育事业比较落后。这一时期的美国学校类型在初等教育上主要有主妇学校和市镇学校,教学内容以读、写、算知识和宗教常识为主,水平很低,其对象完全是贫苦人家的子弟。在中等教育上主要有拉丁文法学校和文实学校。(2)独立后的教育上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件大事上:教

20、育分权制的确立。1775 年,北美殖民地人民掀起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1776 年,13 个殖民地宣布独立,成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但是,美国建国以后没有对教育的管理体制作出任何规定。出现了教育是由联邦控制还是由州控制,是由宗教团体控制还是由社区控制的激烈争论。1837 年,美国马萨诸塞州首先通过法律,规定成立“州教育委员会”,设立“州学校督察长 ”,征收“办学税”等,确立了美国教育由州一级管理的教育分权制度。公立学校运动。19 世纪初,美国各级教育逐步发展起来。在初等教育上,由于受美国不断扩张领土和工业革命的推动,普及初等教育成为美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 19 世纪 20 年代起,随着人们受

21、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美国工人阶级掀起了为设立免费公立学校运动的斗争,贺拉斯?曼是主要的推动者。公立学校运动主要是指依靠公共税收维持,由公共教育机关管理,面向所有公众的免费的义务教育运动。在这一运动呼声下,从 1852 年美国第一部义务教育法颁布到 1919 年,美国各州全部通过了义务教育法,普及了义务教育,现代教育体制终于形成。随着学校的普及,师范教育也得到很大发展。学术性大学的创建。19 世纪,在高等教育上,美国的特点是办学形式、学校类型、课程设置教育规模都发生巨大改变,除私立大学还出现了州立大学。并且,学习德国的模式出现学术型大学。1876 年,霍普金斯大学建立,首创研究生院。不久,哈佛

22、、耶鲁、哥伦比亚也向学术型方向发展。毛雷尔拨地法 ( 莫雷尔法) 。南北战争以后,美国的高等教育呈现的新现象除了学术型大学外,还有农、工学院涌现。1862 年,国会通过莫雷尔法,决定拨地办学,为农、工学院提供经费,培养工农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这种学院也因而被称作“赠地学院” 。18611865 年,美国进行了南北战争,为资本主义在美国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南北战争后,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教育制度。在教育领导体制上,联邦政府认识到中央设立教育领导机构的必要性,设立了教育总署,在各州分权的基础上,协调各州教育发展,从此美国教育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42 【正确答案】 明治维新

23、以前的,日本的教育管理权主要掌握在皇室、幕府以及各地藩国之中,1871 年明治政府在中央设立支部省,主管全国的文化事业,并兼管宗教事务。1872 年颁布学制令,(日本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新学制)在确立教育领导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全国的学校教育体制。规定全国实行中央集权式的大学区制。全国划分为 8 个大学区,各设一所大学;每个大学区又分 32 个中学区,每个中学区设一所中学;中学区又分为 210 所小学区,每个学区设一所小学。【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43 【正确答案】 19 世纪初,英国初等教育主要有宗教团体和慈善机构办理,这对推动当时英国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宗教改革以前,英国没

24、有专门的初等教育机构,受教育的只限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子弟,而且完全是家庭教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特别是工业革命出现后,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广泛的使用童工,客观上要求提高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同时劳动人民为争取自身教育权利的斗争不断增强,英国的初等教育才有了较大发展,许多宗教团体开办了大量的初等学校,包括慈善学校、主日学校和贫民学校。(2)慈善学校是由教会人士开办的。主日学校也称“ 星期日”学校,是让儿童在每周的星期天去学习,学习内容以读写算的简略知识以及宗教教义、宗教道德常识为主。这种学校既有助于儿童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尤其达到了减轻社会秩序混乱程度的目的。贫民学校中的儿童除了学习读写算之

25、外,还学习手工劳动技能,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贫苦儿童知识和技能的丰富。(3)19 世纪初,宗教团体和慈善机构办理初等教育的情况日益普遍。他们自筹资金、开办学校,给劳动人民子女教授一些初步的文化知识,当时因师资缺乏,还催生出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即导生制。导生制的做法是先将学生编成小组,每组 10 人,再制定一个年龄较大且成绩突出者为“导生 ”,教师先教 “导生”,“导生” 再对小组进行教学。这种方式,花费少,招生多,学生数量大大增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缺乏和经费紧张的困难,有助于初等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被誉为“廉价的教育制度” 。总之,19 世纪初的英国慈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推

26、定了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扩大了受教育人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为以后英国国民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44 【正确答案】 19 世纪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最后有影响的是 18lO 年洪堡创建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是在民族丧失独立、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建立的,它采用了新的办学思路,具有充分的自治权,教授和学生拥有研究和学习的自由;聘请具有精深学术造诣和高超教学技能的教授;重视学术研究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此后,德国出现了一些按照柏林大学精神建立或整顿的大学。【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必答题45 【正确答案】 第斯多惠是 19 世纪德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

27、他在德国师范教育的发展上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被人们尊称为德国师范教育之父。其教育思想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对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探讨、对教育目的的规定、教学理论、对教师的要求。首先,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方面,第斯多惠认为,有三个因素影响着人的发展:天性或天资、教育和自由自主。什么是天资呢? 天资是造物主安排给人的,是一个人本身能力和活动可能性的基础,是人们发展能力和力量的胚胎。人的天资既有相同性,也有差异性,人的天资是随着时间连续不断地发展的,但是,不是所有人的天资在同一时间是同步发展的。有些人的天资发展要比一般人早些,有的人晚些。天资在人的发展中究竟起什么样的作用呢?他认为,人的发展取决于天资和

28、激发两个条件。天资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激发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激发需以天资为基础,天资的发展要靠激发,教育就是一种激发。天资、教育与自由自主的关系:首先,第斯多惠非常重视主动学习,人必须主动掌握知识;另外,教育必须遵循人的天资,教师不能过早或过晚的激发学生的天资。其次,关于教育的目的,第斯多惠是从人生观的角度来进行论述的。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与人类的目的一致。在人类思想史上,对人类的使命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宗教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人类的使命是相信上帝;第二种是哲学的观点,认为人类生活的目的是理性、真理;第三种是教育的观点,认为人生最高目的是完善教育,发挥天资、智力、主动性。第斯多惠首

29、先肯定了第三种,又吸收了前两种,得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性,使人达到自我完善。怎样才是自我完善呢? 自我完善意味着一个人的发展应该是和谐的,绝对的和谐是不可能的,教育中的和谐首先是针对全人类而不是个人而言的,“普遍的和谐在一个人身上是找不到的,只有在全人类中才能找到普遍的和谐。”因此,不能用同一标准来发展个人的天性;其次,和谐是针对人的身体和精神的统一而言的。和谐发展要求全面发展身体和精神,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再次,在教学方面,第斯多惠不仅对历史上形式教学和实质教学做出自己的回答,而且还提出一系列的教学原则。(1)形式教学与实质教学。教学应该以智力发展为主(形式教学),还

30、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实质教学),教育史上一直有争议。第斯多惠指出:“课堂教学往往产生两种倾向:一种是教师通过教会学生一种知识或技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另一种是教师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第一种是以实质教育为目的,后一种是以形式教育为目的。”第斯多惠认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一方面,学生要掌握知识必须依靠一定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智力发展离不开教材(知识的学习)。教学既是形式的,又是实质的。但两者有主次之分,形式目的应占首位,因为发展能力是最后的目的。(2)教学原则。第斯多惠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教学原则,主要有以下这些:遵循自然原则。首先要认识人的一般天性和特殊天性

31、,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这是一切课堂的最高原则,其他一切原则只属于从属地位。遵循文化原则。教师在制定一切教学方案时必须考虑时代的精神文明以及民族的民族性。教育者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把遵循自然和遵循文化协调起来。两者有时会发生冲突,这时遵循文化应该让位于遵循自然。遵循自然是最高原则,但遵循文化仅次于遵循自然。连续性与彻底性原则。学生智力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因此教育必须遵守这一规律。教师必须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入与年龄和天性相符的主动性阶段,以便达到发展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彻底认识事物本质。彻底性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地讲,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直观教学原则。人的智力发展是从观察外部

32、世界开始的,人的一切认识的基础是感受、感觉,教学必须遵守这一认识规律。直观教学的要求是从直观到思维,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最后,第斯多惠十分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他竭力提倡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并对教师提出一些要求:自我教育;有崇高的责任感;有良好的素养和教学技能。从上面的介绍和分析可以看出,第斯多惠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进步意义。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其思想是在继承前人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吸收了教育史上苏格拉底、卢梭、赫尔巴特等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并运用于教师培训实践中,推动了德国师范的发展,对我们今天的教学仍有指导意义。 【知识模块】 近代教育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TS 100 589-2002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Signalling Transport Mechanism Specification for the Base Station System - Mobile Services Switching Cent 8 .pdf ETSI TS 100 589-2002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Signalling Transport Mechanism Specification for the Base Station System - Mobile Services Switching Cent 8 .pdf
  • ETSI TS 100 589-2002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Signalling Transport Mechanism Specification for the Base Station System - Mobile Services Switching Cent.pdf ETSI TS 100 589-2002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Signalling Transport Mechanism Specification for the Base Station System - Mobile Services Switching Cent.pdf
  • ETSI TS 100 590-2003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Centre - Base Station system (MSC-BSS) interface Layer 3 specification (3GPP TS.pdf ETSI TS 100 590-2003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Centre - Base Station system (MSC-BSS) interface Layer 3 specification (3GPP TS.pdf
  • ETSI TS 100 590-2003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Centre - Base Station system (MSC-BSS) interface Layer 3 specification (3GPP TS_1.pdf ETSI TS 100 590-2003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Centre - Base Station system (MSC-BSS) interface Layer 3 specification (3GPP TS_1.pdf
  • ETSI TS 100 591-2001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Rate Adaption on the Base Station System - 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Centre (BSS - MSC) Interface《数字蜂窝通信系.pdf ETSI TS 100 591-2001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Rate Adaption on the Base Station System - 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Centre (BSS - MSC) Interface《数字蜂窝通信系.pdf
  • ETSI TS 100 591-2001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Rate Adaption on the Base Station System - 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Centre (BSS - MSC) Interface《数字蜂窝通信系_1.pdf ETSI TS 100 591-2001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Rate Adaption on the Base Station System - 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Centre (BSS - MSC) Interface《数字蜂窝通信系_1.pdf
  • ETSI TS 100 592-2002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SC-BTS) Interface General Aspects《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第2+阶段) 基站.pdf ETSI TS 100 592-2002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SC-BTS) Interface General Aspects《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第2+阶段) 基站.pdf
  • ETSI TS 100 592-2002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SC-BTS) Interface General Aspects《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第2+阶段) 基站_1.pdf ETSI TS 100 592-2002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SC-BTS) Interface General Aspects《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第2+阶段) 基站_1.pdf
  • ETSI TS 100 593-2002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SC-BTS) Interface Interface Principles《数字蜂窝通信系统(阶段2+.pdf ETSI TS 100 593-2002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SC-BTS) Interface Interface Principles《数字蜂窝通信系统(阶段2+.pdf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