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847080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及答案与解析1 向导(华中师大 2007 研)2 蔡和森(人大 2005 研)3 新青年季刊4 前锋月刊5 先驱6 中国青年7 劳动周刊8 工人周刊9 政治周报(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6 研)10 中国工人11 热血日报(复旦大学 2010、2003 研;华中师大 2004 研)12 工人之路特号13 诚言事件14 中国军人15 军人日报16 成舍我(北大 2012 研;南京大学 2006 研;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6 研)17 大公报的“ 四不“方针(清华大学 2006 研;四川大学 2004 研)18 装用广播无线

2、电接收机暂行规则19 国闻通讯社(北大 2010 研)20 申时电讯社21 说出至少 5 种中共中央机关报。并简述之。(复旦大学 2005 研)22 简述党的“ 一大” 、“二大”通过的几个决议案中有关党报工作原则的主要规定。(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7 研)23 简述成舍我的“ 世界“报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08 研)24 简述中国人建立的第一个官办广播电台的概况。(四川大学 2004 研)25 请根据以下材料,就中国的新闻传统谈谈你个人的观点。(中国传媒大学 2007研)1941 年 5 月 15 日,新记大公报获得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最佳新闻事业服务奖”奖章,主笔张季鸾先生以本报同人

3、的名义发表过一篇社评本社同人的声明,其中说“中国报,有一点与各国不同,就是各国的报是作为一种大的实业经营,而中国报原则上是文人论政的机关,而不是实业机关,这一点可以说中国落后,但也可以说是特长。民国以来中国报也有商业化的趋向,但程度还很浅。以本报为例,假若本报尚有渺小的价值,就在于虽按着商业经营,而仍能保持文人论政的本来面目。”26 试述大公报的创办及其百余年来的重大变化。(人大 2004 研)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向导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1922 年 9 月 13 日在上海创刊,1

4、927 年 7 月停刊,共出 201 期。向导是在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出版的,蔡和森为第一任主编。向导集中宣传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分析形势,指出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统治是造成中国混乱局面的根源,也是导致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向导同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宣传工具进行了激烈的舆论斗争,还批驳了各种错误思想与主张,指出改良主义是有害的幻想。国内读者赞扬它是“黑暗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 。向导周报不仅在党的新闻报刊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现代中国报刊史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知识模块】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

5、的新闻事业2 【正确答案】 蔡和森是中共早期卓越的领导人和杰出的无产阶级理论家、宣传家。1918 年,他与毛泽东共同组织了进步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后,他赴法留学,接触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坚定了社会主义信仰。1921 年,蔡和森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宣传工作,负责编辑先驱半月刊。1922 年,他当选中共中央委员,成为党中央机关报向导的首任主编,为向导撰写了大量优秀政论,是出色的编辑和撰稿人。1925 年,他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会议,193 1 年在香港被捕,后遭到反动军阀杀害。【知识模块】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3 【正确答案】 新青年季刊是中共中央创办的机关刊物,于 1923

6、 年 6 月 15日在广州创刊,瞿秋白主编,出至第 4 期后休刊。1925 年 4 月复刊后实际上成为不定期刊,1926 年 7 月出版第 5 期后终刊。该刊以宣传马列主义理论为基本任务,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介绍马列主义的有关著作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二是从理论上论证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和主张;三是参加“科学与人生观 ”的讨论,发表陈独秀、瞿秋白等人的文章,批评唯心主义观点,宣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其缺点主要是宣扬了陈独秀放弃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的右倾观点。【知识模块】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4 【正确答案】 前锋月刊是中共中央创办的机关刊物,1

7、923 年 7 月由中共中央创刊于上海,瞿秋白主编。为避免当局的注意,假托在广州出版。1924 年 2 月1 日出版第 3 期后停刊。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中国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主张。如它通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论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它重视调查研究材料,采用了许多统计数字,具有鲜明的理论色彩。但是,它对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宣传不力,甚至有错误的观点。【知识模块】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5 【正确答案】 先驱是中共团中央的第一个机关报。1921 年由四川成都团组织创办,1922 年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8、上确定为团中央第一个机关报。先后担任编辑的有施存统、蔡和森、高尚德等。先驱的基本内容有: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青年运动的状况,评述中国青年思想和青年运动的现状,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批评各种错误思想,报道团的活动和刊载团的文件等。1923 年 8 月 15 日,先驱出版第 25 期后停刊。【知识模块】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6 【正确答案】 中国青年是中共团中央的机关刊物,1923 年 10 月 20 日在上海创刊,周刊,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等先后担任主编。1927 年 10 月停刊。在大革命时期,中国青年是办得最出色、影响很大的刊物之一。它的基本内容有:帮助青年

9、正确对待学习、工作、生活,引导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评述时事政治,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提高觉悟;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各种反动的、错误的思想做斗争。从内容到形式符合青年的需求,是中国青年的特色。【知识模块】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7 【正确答案】 劳动周刊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也是中共领导下的第一张全国性的工人报纸。1921 年 8 月 20 日在上海创刊,4 开小型报。该刊广泛报道了全国各地的罢工斗争,对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和汉口人力车工人大罢工更是作了集中的反映,被称为“教育训练劳工们的一个最好的机关报” 。它发行到全国许多地方,受到工人们的欢迎。1922 年 6

10、 月 19 日,被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以“载过激言论”、 “鼓吹劳动革命 ”的罪名勒令停刊,共出刊 41 期。【知识模块】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8 【正确答案】 工人周刊是一份工人报刊,于 1921 年 7 月创刊,4 开小型报(后改 8 开) 。最初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以“ 工人周刊社” 名义刊行,1922 年夏改为新成立的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的机关报,并迁至郑州出版。1926 年迁至天津出版,至当年 12 月约出版 150 期。因受军阀政府迫害,多次停刊,终刊时间不详。该刊反映了中国工人第一次罢工运动的高潮,反映了工人运动从经济斗争提高到反帝反军阀政治斗争的转变过程。它受到工人欢

11、迎,曾被誉为“地方劳动界的一颗明星” 。【知识模块】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9 【正确答案】 政治周报是国民党的中央机关报,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持出版。该报于 1925 年 12 月 5 日创刊于广州,毛泽东主持筹办工作并担任首任主编,从第 5 期起,先后继任主编的是共产党员沈雁冰、张秋人。该报注重用事实说话,通过大量事实报道和评论,揭露国民党右派勾结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的阴谋活动,揭示右派分裂的必然性,反击敌对新闻工具的反革命宣传,为维护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和巩固广东民主革命基地,发挥了重要作用。每期销量 4 万份,1926 年 6 月停刊。【知识模块】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

12、的新闻事业10 【正确答案】 中国工人是国共合作后出现的工人报刊中最重要的一份。1924 年 10 月创刊于上海,是中共中央主办的指导职工运动的刊物,1925 年 5 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改为全总的机关报。起初刊期不定,后为周刊。主要撰稿人有邓中夏、刘少奇、瞿秋白等。中国工人以指导工人运动的复兴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通过总结我国工人运动经验教训、介绍国际工人斗争经验,帮助工人学习罢工的战略战术,充分做好战斗准备。【知识模块】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11 【正确答案】 热血日报是迄今能看到的中共中央出版的第一家日报。它是共产党为了加强在五卅运动中的宣传鼓动,于 1925 年特别在上

13、海创办的。它是一份 4 开 4 版的通俗政治小报,具有通俗化、群众化的特色。瞿秋白担任主编。热血日报以大量篇幅披露了“五卅惨案” 的真相,揭露了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事实真相;发表社论抨击封建军阀对外妥协、对内镇压的罪行;同时对大资产阶级的动摇妥协言论和背叛行为,也给予了深刻的批判。该报在报道和宣传五卅运动、影响舆论、鼓动工人阶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知识模块】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12 【正确答案】 工人之路特号是五卅运动之后出版的影响最大的报刊。它的前身是工人之路周刊,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报,1925 年 5 月 31 日创刊于广州。省港大罢工爆发后,于 6 月 24 日改出

14、工人之路特号,成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的机关报,邓中夏任主编,4 开 4 版。它出至“七.一五” 政变前夕被迫停刊,现存最后一期为 616 期,1927 年 4 月 14 日出版。它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人报刊中出版时间最久的一家日报。【知识模块】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13 【正确答案】 诚言事件,是指 1925 年五卅运动时期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刊登帝国主义宣传品诚言,引发社会舆论谴责的事件。诚言是一种类似传单的铅印宣传品,由上海租界工部局出版处出版,不固定篇幅,不具出版机关。诚言的内容是为帝国主义辩护,颠倒是非,恶意攻击中国人民的爱国行动。这个宣传品一露面,就受到

15、上海广大市民的强烈反对。在这种情况下,申报、新闻报刊登诚言事件一出现,社会舆论立即沸腾起来,血潮日刊、中国青年等载文痛斥,几百群众涌到申报馆门前提出抗议。在爱国力量的说服下,申报在 7 月 17 日刊登辟 全文,18 日刊登向社会各界道歉的启事,并印发 是英国人的谣言 传单 20 万份。这场新闻斗争的结局说明,中国任何报刊都必须坚持反帝、爱国的方向,否则必将为人民群众所唾弃。【知识模块】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14 【正确答案】 中国军人是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会刊,于 1925 年 2 月在广州创刊,初为旬刊,后改月刊。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是周恩来组织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进步军人

16、的群众性组织。中国军人主编王一飞,主要撰稿人都是共产党员。这个刊物的宗旨是:“鼓吹革命精神,团结革命军人,唤醒全国军人,促起全国军人的觉悟。” 它的文章通俗易懂,配有插图,还结合实际问题组织读者讨论,引导读者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它在军校师生中发行,还专送各军,在全军范围内都有影响,一期发量达两万多份。【知识模块】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15 【正确答案】 军人日报是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训练部主办的对开大报,1926 年 4 月 1 日在广州创刊,宗旨是:“提高军人之政治观念,使军队真正成为拥护人民利益之军队”,“ 提倡军民合作”,“促进国民革命 ”。它大量报道国民革命军各军

17、的活动,反映军人的生活和要求,又向军人介绍全国工农运动的形势,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勾结活动,还刊载了关于苏联的消息。同年 8 月,在湖南衡阳改组为北伐军总政治部主办的革命军日报,先后在长沙、南昌、武汉出版,郭沫若、潘汉年、杨贤江继任主编。【知识模块】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16 【正确答案】 成舍我是中国现代著名爱国报人、新闻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24 年起,他先后创办世界晚报、世界日报和世界画报,形成著名的“世界”报系,还创办了 民生报、立报等报纸,最终创下资产达数亿美元的成氏“新闻帝国 ”,被誉为民国时期四大报人之一。成舍我的报业生涯虽然多在20 世纪上半叶中国新闻事业

18、起步未久的阶段,但他在许多方面吸收了西方的办报经验,其报业经营主张和新闻思想与现代传播理论不谋而合。尽管成舍我办报也有局限和过失之处,但其办报经验不仅在中国现代新闻史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且对繁荣中国新闻报刊事业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知识模块】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17 【正确答案】 大公报的“四不” 方针是指 大公报“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 1926 年,由新记公司接办的大公报在天津复刊。复刊号发表本社同仁之志趣一文,提出了“四不” 方针: “不党” ,指“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此外无成见,无背景。凡其行为利于国者,吾人拥护之;其害国者,纠弹之”。“不卖”

19、,指“ 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一切带有政治性质之金钱补助,且不接受政治方面之入股投资”。 “不私”,指“除愿忠于报纸固有之职外,并无私图。易言之,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 “不盲”,指不“ 随声附和”、不 “评诋激烈,昧于事实 ”,以此形成它的特色。“四不” 方针体现了该报追求的新闻客观、经济独立、言论公允、服务公众的报业精神。【知识模块】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18 【正确答案】 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无线电广播的规则,1924 年 8 月由北洋政府交通部颁布。规则中明确规定,允许民间装设收音机,从而改变了原来严加禁止的办法。规

20、则还就收音机装设范围、收听内容、收音机收费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这个规则的颁布,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不久,北洋政府责成东北无线电长途电话监督处在北京、天津、哈尔滨、沈阳等地筹建广播电台。【知识模块】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19 【正确答案】 国闻通讯社是大革命时期规模最大的民营通讯社。1921 年 9 月在上海成立,胡政之任社长。起初受孙中山和浙江军阀卢永祥等资助,实为反对直系军阀的联合势力的宣传机构。该社主要以邮寄的方式向各地报社发稿,后陆续在北京、汉口、天津等地设立分社。国闻通讯社所发的消息,以详确报道事实为主,不加议论。国外消息和各国报纸上的重要消息,则随时译述,

21、供报界采用。1924年8 月胡政之创办国闻周刊作为通讯社的附属刊物,记载每周国内外大事,并加以评论,执笔者有胡政之、张季鸾等。1926 年新记公司成立后,国闻通讯社及国闻周报实际上成为大公报的附属机构,胡政之将国闻通讯社总部迁到天津,继续发稿,成为北方通讯社中的巨擘。国闻通讯社 1936 年停办。【知识模块】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20 【正确答案】 申时电讯社是大革命时期重要的通讯社之一,发起于 1925 年,正式成立于 1928 年。1925 年,时任申报总经理的张竹平联络申报、时事新报两报的部分编辑,在工作之余将两报的各方专电加以编辑,发给一些报纸采用。这种办法受到欢迎,采

22、用者增多,于是在 1928 年正式成立申时电讯社。1932 年,该社与 110 多家报社签订了供稿协议,1934 年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和董事会,在北京、天津、汉口、香港等地设有分社。1937 年上海沦陷时停办。【知识模块】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21 【正确答案】 中国共产党自 1921 年成立以来,中央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斗争形势的需要,创办了多种机关报,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团结群众和教育党员,指导工作。其中的 5 种中共中央机关报有:(1)向导 。向导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1922 年在上海创刊,1927 年停刊。向导集中宣传党的“二大” 制定的民主革命纲

23、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向导用大量事实报道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分析,揭露中国贫穷落后、战乱不安的根源,明确指出打倒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2)热血日报 。热血日报1925 年 6 月 4 日由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瞿秋白同志主编。该报具有比较完备的报纸形态。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该报出版未及一月即被迫停刊。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创办的第一个日报。(3)红旗日报 。红旗日报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1930 年 8 月 15 日在上海创刊,由红旗3 日刊和上海报合并而成。后为中共中央和江苏省委机关报。此报在中国首次提

24、出了“报纸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 这一观点。 1931 年 3 月停刊。(4)红色中华 。红色中华于 1931 年 12 月 11 日在江西瑞金创刊,是中共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机关报。1935 年该报随红军长征,在长征途中恶劣的条件下坚持油印出版,鼓舞了红军战士的斗志。到陕北后于 1937 年 1 月 29 日改名新中华报,在延安出版,初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当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后,它成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1939 年 2 月 7 日改组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兼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1941 年 5 月 15日停刊,改组为解放日报(延安)。(5)人民日

25、报 。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于 1948 年 6 月 15 日在河北平山县创刊,报头由毛泽东同志题写,1949 年 3 月随华北局搬到北平。1949 年 8 月间,中共中央决定将华北局机关报改为党中央机关报,社长是胡乔木,总编辑为邓拓。该报继续沿用毛泽东同志题写的报头,直到现在。【知识模块】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22 【正确答案】 (1)党的“ 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对党报工作原则做了如下规定:“须由中央执行委员会或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经办”。“应由党员直接经办和编辑”。“不能刊载违背党的方针、政策和决定的文章”。(2)党的“二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

26、 ,完全采纳了共产国际对党的报刊的要求,对党报工作原则做了如下规定:党的报刊应由 “确实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的共产党人来主持”。“应该完全服从党中央委员会”。【知识模块】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23 【正确答案】 (1)成舍我是中国著名新闻出版家,他于 1924 年 4 月 16 日个人投资在北京创办世界晚报,1925 年 2 月 10 日创办世界日报,同年 10 月 1日出版单张世界画报。这三种报刊在当时颇具影响力,被称作“世界报系” 。世界日报压倒了北京市场上其他的报纸,日销量达 35000 多份,居当时北京各报之首位,天津大公报也难以与其抗衡。世界画报创刊后,“三个世

27、界” 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成了中国第一个稍有规模的报系。成舍我的报业集团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和最具规模的民营报业集团。在世界日报发刊词中,成舍我提出“不党不偏,不受津贴,言论公正,不畏强暴,替老百姓说话,作民众喉舌。”(2)成舍我还重视报纸的特色,世界晚报标榜“主张公正,消息灵确” ;世界日报以军事政治新闻为主,兼重教育新闻,还设有多种副刊,曾聘请刘半农为副刊主编,发表过鲁迅的作品;世界画报先以时事照片为主,后以美术作品为主。他十分重视经营管理,把印刷、发行、广告等工作组织得井井有条。【知识模块】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24 【正确答案】 北洋政府交通部于 1924 年 8 月公

28、布了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无线电广播的规则。规则明确规定,允许民间装设收音机,还就收音机装设范围、收听内容、收音机收费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1926 年 10 月 1 日,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广播,呼号 XOH(后改为 COHB),发射功率 100 瓦(后增加到 1000 瓦),用汉语、日语、俄语三种语言广播,每天播音两小时。内容有新闻、音乐、演讲和物价报告等。这是我国政府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初创时期的广播事业,设备简陋、规模很小,收听范围只限于广播电台所在地区附近。特别是由于收音机价格昂贵,广播听众大多是政府官员、有钱的商人以及外

29、国人等。当时全国有收音机一万台左右。【知识模块】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25 【正确答案】 中国新闻传统的一大特点就是报业更倾向于作为论政、议政机关,而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实业机关,自国人开始办报,报纸就从未当作营生的手段,经过维新派和革命派掀起的办报高潮,报纸更是作为宣传政治主张的舆论工具,这一传统的表现在不同的时期或强或弱,但从未间断。(1)报纸论政传统的确立自国人办报开始,文人论政的新闻传统就已开始并不断发展延续。1874 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作为早期国人自办报刊的代表,循环日报的一大特色就是每天于头版处刊登一篇政论文章,首创报刊政论文体,王韬也成为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

30、论家。王韬借助日报宣传其变法自强的主张,并认为报纸是使“上通下达”、“博采舆论”的工具,“办报立言”发展成为我国国人自办报刊的传统。(2)报刊政论时代的到来19 世纪 90 年代中期,维新变法运动促使第一个国人办报高潮兴起,维新派骨干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创办的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主旋律的报刊成为报业的主流。维新派视报纸为开启民智、变法图强的主要途径,把报纸作为强有力的政治舆论工具,形成学会、学堂、报纸“三位一体” 的组织形式。他们冲破封建统治的言禁,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人、报业的地位,开创了报章新文体时务文体,影响了一代文风。梁启超主持的时务报便是文人论政报刊的代表。时务报主笔梁启超每

31、天撰写四千多字的政论,其中变法通议一文连载 473 期,系统地阐明了维新派的变法主张,成为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3)报刊文人论政传统的发展与鼎盛20 世纪初同盟会的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在海内外蓬勃发展,成为 1901 年“报禁”、“言禁”开放后的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的主流。革命派报刊宣传 “三民主义”,主张为革命办报,公开承认报纸的党派性,视报纸为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民报和梁启超主持的保皇派报刊新民丛报的论战,标志着我国文人论政的报刊传统进入鼎盛。这次论战始于 1906 年 4 月,持续到 1907 年冬新民丛报停刊,主要围绕以下四个问题展开: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的统治;

32、 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建立共和政体;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分地权; 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的干涉,导致中国被瓜分。论战以民报获胜告终,革命派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也促进了革命派报纸的发展。(4)报刊政论的衰落民国初年,袁世凯加强对新闻事业的控制和摧残,大办官报,笼络收买报纸和报人,暴力压制、迫害异己报刊,镇压“二次革命” ,制造 “癸丑报灾”,还颁布了一系列苛刻限制新闻自由的法令。由于袁世凯、段祺瑞等军阀专横、残暴压制报业,应景文字充斥报端,报纸政论衰退。(5)政论传统的恢复和发展“五四”时期,自由讨论之风兴起,带来了政论的活跃与繁荣。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后,广泛采取社论、专论等形式打破民国以来

33、报刊四平八稳的沉闷时评,政论重新受到重视并得以发展。新青年通过政论提倡民主、科学,反对旧思想、旧文化;每周评论、湘江评论采用述评形式、政论与新闻报道相结合,夹叙夹议,及时评论国家大事。(6)报刊文人论政传统的继承和发扬20 世纪 20 年代后,国内革命战争导致政局不稳,政府对新闻事业的控制力较弱,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线生机,报刊论政的传统也得以恢复。大公报主笔张季鸾的政论文章以敢言、善言闻名,是对文人论政传统的继承和发扬。1941年新记大公报获得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最佳新闻事业服务奖” 奖章,彰显了大公报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的文人论政传统:对社会高度负责,对公共利益一贯维护。大公报的社评

34、几乎涉及当时所有敏感的政治问题:张季鸾的社评跌霸,骂吴佩孚称霸;“ 四?一二”政变时,张季鸾写社评党祸,抨击蒋介石杀戮青年、残害进步的反动行径;1927 年 11 月张季鸾发表社评 呜呼领袖欲之罪恶,斥骂汪精卫的领袖欲;蒋宋联姻时,张季鸾斥蒋 “不学无术,为人之祸”;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季鸾接连发表西安事变之善后、再论西安事变等社评,力主和平解决。其给西安军界的公开信刊发后,宋美龄派人在西安广为散发;1937 年 9 月 18 日,上海战火中 大公报武汉版创刊,张季鸾以如椽之笔写下了中国民族的严重考验、置之死地而后生等振奋人心的社评,坚决抗日。张季鸾的编辑实务代表了大公报的方针,他主张报纸要超党

35、派,提倡“对政治,贵敢言” ,报业要充当 “中国公民之独立言论机关 ”。1926 年“大公报社新记公司”成立,张季鸾任主笔,开始了大公报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作为对“ 大公”的坚持,“新记 ”大公报 提出了“四不”方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不结党营私,评论不偏不倚,站在比较超脱的立场上为百姓说话。张季鸾面对权势不卑不亢,一再声明“ 事实就是如此 ”的行为,显示了作为 “无冕之王”的气度和对文人论政的坚持,于右任曾为这位“民国故报人” 下过一极精当的评语:恬淡文人,穷光记者,呕出肝胆。【知识模块】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26 【正确答案】 大公报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中

36、文日报。创办及其百余年来的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时期:(1)清末民初时期大公报1902 年创刊于天津租界,时政性日报,由满族爱国人士英敛之主持。大公报自称其办报宗旨是“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 ,以敢言、严肃、非牟利和“敢于替穷苦大众说话” 为标榜。鼓吹社会改良,敢于揭露和抨击清政府的弊政,包括点名批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因此受到读者欢迎,成为当时京津和北方地区的著名报纸。(2)大革命时期大公报于 1916 年由安福系财阀王郅隆接办后,亲日色彩浓厚,为读者所厌弃,不得不于 1925 年 11 月停刊。这时,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组成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吴鼎昌

37、当时是“北四行”( 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四家银行)的总经理,接办大公报后任社长;胡政之(胡霖)当时是国闻通讯社社长,并主持国闻周报,接办大公报后任总经理;张季鸾曾在多家报纸任职,当时任北京政府陇海铁路会办,接办大公报后任总编辑。1926 年 9 月 1 日,大公报复刊,当天发表本社同人之志趣,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 的办报方针,以后长期以此为标榜,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3)抗日战争时期由张季鸾主持,继续进行抗日爱国的宣传,并呼吁团结抗战,但强调必须统一于蒋介石的意志下。这一时期的大公报属于中间报纸,对国民党有时进行“小骂大帮忙”的宣传。 “小骂”,就是对国民党的腐败进行过一定的揭批。

38、“大帮忙” ,就是曾跟着国民党进行过攻击共产党的宣传。大公报桂林版在胡政之的筹划下,于 1941 年 3 月 15 日创刊,日出对开一大张。初期大公报桂林版由大公报重庆总管理处领导,王文彬兼发行人及副经理,蒋荫恩任编辑主任。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大公报人员撤至桂林,使桂林版编辑力量大为加强,原香港版大公报总编辑徐铸成任桂林版总编辑,金诚夫任经理。1942 年 4 月1 日,大公晚报发刊,4 开一张,由杨历樵等负责。1944 年 6 月桂林大疏散,大公晚报于 6 月 27 日停刊,大公报则延至 9 月 12 日停刊。(4)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5 年 11 月 1 日,大公

39、报上海版复刊;12 月 1 日,天津版复刊。1946 年1 月,该报总管理处迁至上海,统辖上海、天津、重庆三馆,后又恢复香港版,设立台湾办事处,发展成为一个拥有重庆、上海、天津、香港四个分社的报团组织,同时在四地出版分版,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大报系。复刊初期,该报坚持反对美国扶植日本、反对内战的方针,但也有强烈的反共色彩。随着全面内战的开始和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加强,该报才改变立场,加入到反对国民党的斗争中来。(5)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旧中国的著名民营报纸,1950 年 7 月,该报实行公私合营,并在报社内建立中国共产党党组。这一时期以商业、财经和国际方面的新闻为主。1953 年上海版和天津版合并,在天津出版。1956 年迁至北京,王芸生任社长。重庆版 1952 年停刊。(6)香港大公报 大公报香港版于 1938 年 8 月 13 日创刊,属于新记公司,由胡政之主持,积极宣传抗日,抨击日本和汪伪政权。11 月增出大公晚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停刊,1948 年复刊。建国前,香港大公报公开表明拥护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随后大公报不断发展,成为香港爱国阵线的主要喉舌,出版至今。【知识模块】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