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27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847330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2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2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2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2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2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2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B)农业集体化的完成(C)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D)1936 年宪法的制定2 “一战”结束后,协约国第一次武装干涉苏俄的主力是( )。(A)邓尼金(B)波兰地主武装(C)高尔察克(D)弗兰格尔匪帮3 斯大林模式的突出特点是( )。(A)领导终身制,不受群众监督(B)个人独裁制,缺乏民主(C)权力高度集中,集中于中央最高领导(D)用行政命令来管理工商企业4 下列

2、对 1918 年德国十一月革命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十一月革命以基尔水兵起义为开端(B)革命是由德国共产党领导的起义(C)这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D)它推翻了霍亨索伦王朝,建立了共和国5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 )。(A)1936 年宪法的制定(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C)农业集体化的完成(D)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6 “一战”后,协约国与奥地利签订的确认奥匈帝国解体的文件是( )。(A)圣日耳曼条约(B) 纳伊条约(C) 特里亚农条约(D)色弗尔条约7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的国家不包括( )。(A)比利时(B)荷兰(C)葡萄牙(D)西班牙8 “一战”后,在法国支持下建立小协

3、约国的国家不包括( )。(A)捷克斯洛伐克(B)罗马尼亚(C)南斯拉夫(D)波兰9 美国首次提出争夺世界霸权的纲领性文件是( )。(A)门罗主义(B)十四点原则(C)泛美主义(D)马歇尔计划10 关于“一战 ”后构筑的凡尔赛体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际联盟是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B)确立了美国的政治大国地位(C)建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非洲的统治秩序(D)改变了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11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要求严厉制裁德国的目的是 ( )。(A)重建在欧洲大陆的霸权(B)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C)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D)索取更多战争赔款12 凡尔赛条约中的哪一项规定最能体

4、现巴黎和会的分赃性质?( )(A)边界领土问题(B)赔款问题(C)殖民地问题(D)军事问题13 五国条约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日本势力受到抑制(B)英国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C)海军军备竞赛被平息(D)美国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14 在华盛顿会议上居主导地位的国家是( )。(A)美国和日本(B)美国(C)英国和法国(D)美国与法国15 “一战”后,未批准凡尔赛条约 也未加入国联的国家是 ( )。(A)英国(B)美国(C)日本(D)意大利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6 布列斯特和约17 布尔什维克18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 战时共产主义20 俄国二月革

5、命21 魏玛共和国22 德国十一月革命23 四月提纲24 第三国际25 新经济政策三、论述题26 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历史意义是什么?27 简述布列斯特和约签订的背景及其评价。28 评述德国十一月革命。29 简述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前提。30 简述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2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936 年宪法规定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性质,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 【正确答案】 C【试题

6、解析】 高尔察克是俄国海军上将,1918 年在外国武装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建立军事独裁政权,继而成为协约国第一次武装干涉苏俄的白军总头目。【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斯大林模式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德国十一月革命具有双重性质:1918 年 111 月,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8 年 12 月一 1919 年 5 月,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936 年苏联宪法的公布对于俄国革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制度方面,也有经济体制方面,是斯

7、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巴黎和会上协约国与德国以外的其他战败国签署的条约有:同奥地利的圣日耳曼条约、同匈牙利的特里亚农条约、同保加利亚的纳,尹条约、同土耳其的色弗尔条约。【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华盛顿会议主要是为了解决太平洋远东地区问题,参加国是本区域国家或者在该区域建立殖民势力的国家,有美、英、法、日、意、中、比、荷、葡9 国。【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小协约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南斯拉夫 3 国在法国支持下建立的军事政治联盟。【知识模块】 世

8、界近现代史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18 年 1 月 8 日,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关于战后和平解决世界问题的十四点原则。它是美国在战后企图冲出美洲,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领。【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凡尔赛条约(也称凡尔赛和约)和在其之后签订的各项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它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列强终于在欧洲、近东和非洲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条约内部包含着各种矛盾。【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凡尔赛条约是协约国帝国主义赤裸裸地对德国的政治与军事剥夺,它是帝国主义利益争夺的产物,是非正义的。【知识模块】

9、世界近现代史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对德合约的要点:对德国领土问题; 对德国殖民地问题;德国的军事问题;战争赔款问题; 关于山东问题。德国海外殖民地由英、法以及比利时接管。【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五国条约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矛盾与冲突,缓和了由于列强海军军备竞赛而给太平洋地区带来的紧张局势。但条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列强的利益冲突。【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美国对凡尔赛体系深为不满,积极鼓动召开华盛顿会议,构筑亚太地区的国际新秩序。【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5 【正确答案】 B【

10、试题解析】 美国威尔逊政府曾企图把国联作为建立世界霸权的工具,后因英、法、意、日反对,未能如愿。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因而未参加国联。【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6 【正确答案】 布列斯特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其同盟在布列斯特一立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由于原来俄国属于协约国一方而与同盟国处于交战状态,为了退出战争,苏俄在提出的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便与同盟国的德国进行和平谈判。1918 年 3月 3 日,布列斯特和约正式签订。按照合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千米领土

11、,向德国赔款 60 亿马克,从而成功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试题解析】 德国战败后,于 1918 年 11 月 11 日同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苏俄政府立即于 11 月 12 日宣布废除此条约,使得该条约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7 【正确答案】 布尔什维克:苏联共产党建党初期党内的一个派别,意为多数派。1903 年 78 月在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期间,拥护列宁的人得多数票,称布尔什维克,马尔托夫等机会主义者得少数票,称孟什维克(俄文意为少数派)。布尔什维克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因而布尔什维克获得马克思主义者的称号,布

12、尔什维克的理论和策略亦称为布尔什维克主义。【试题解析】 俄国 1905 年革命时期,两派提出两种不同的策略路线。1905 年革命失败后,大部分孟什维克变为主张取消革命、取消革命党的取消派。【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8 【正确答案】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苏联共产党前身。1898 年 3 月,在明斯克宣告成立,不久,党中央机关遭破坏。列宁为建立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而斗争。1903 年 7 月第二次党代表大会选出了以列宁为首的党中央领导机构,会上,党内出现了两个政治观点对立的派别,即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1912 年 1 月,在布拉格召开的第六次党代表会议,结束了不同联盟在党内形式上的统一,孟什维克

13、被驱除出党,布尔什维克成为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称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1918 年改称俄国共产党(布),简称俄共(布) 。1925 年 12 月改称联共(布),1952 年称苏联共产党即苏共。【试题解析】 1903 年在伦敦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同马尔托夫等机会主义者围绕党纲、党章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选举中央领导机关成员时,前者获得多数,故称布尔什维克。马尔托夫等机会主义者得少数票,称孟什维克(俄文意为“少数派”)。【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9 【正确答案】 战时共产主义是苏俄在 19181920 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又称军事共产

14、主义。内战爆发后,苏俄的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的主要产地陷入敌手,苏维埃国家处境十分困难。为了把仅有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用于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实行一些临时性政策,这些政策统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逐步推行的。主要措施包括:实行余粮收集制,包含各种农产品。除大工业外,国家对中小工业也宣布实行国有化。在交换方面,政府实行最小限度的商品交易和最大限度的国家分配。实行普及于一切阶级的成年人劳动义务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 ”的原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条件下被迫采取的。【试题解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较大的弊端。1921 年,苏俄政府用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知识模块】

15、 世界近现代史20 【正确答案】 俄国二月革命是俄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 1917 年 2 月(俄历),故名。 (俄历)2 月 18 日彼得格勒普悌洛夫工厂工人开始罢工,迅速发展为全俄总政治罢工。26 日,工人响应布尔什维克党的号召,转为起义;首都驻军也相继加入,推翻沙皇政权。革命胜利后,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二月革命结束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为准备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而开始斗争。【试题解析】 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封建专制的统治。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苏维埃政权。后又因为临时政府的措施不当,爆发了十月革命。

16、【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1 【正确答案】 魏玛共和国即“德意志共和国” ,因宪法在魏玛城制订而得名。1918 年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霍亨索伦王朝后,于 1919 年 2 月在魏玛城召开国民议会,制定宪法,宣布成立联邦共和国。其议会由联邦国会和联邦参政会两院组成;国家元首为总统,任期 7 年;最高行政机构为内阁;公民具有部分民主权利,但宪法第 48 款规定总统在认为国家受到扰乱或危害时,有权中止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条款的效力。1933 年 1 月,总统兴登堡任命纳粹党党魁希特勒为总理。同年 3 月,希特勒强制使议会通过授权法,停止执行魏玛宪法,共和国遂告结束。【试题解析】 魏玛政府在战后德国经

17、济恢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2 【正确答案】 德国十一月革命是 1918 一 1919 年以工人阶级为主体,广大革命群众参加的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德意志帝国的经济陷于崩溃,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国内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德国工人阶级开始把争取结束战争的斗争同准备武装起义结合起来。1918 年 11 月 3 日,基尔港的水兵反对同英国舰队作战,举行起义,建立全德第一个工兵代表苏维埃,揭开了十一月革命的序幕。柏林、汉堡、不来梅、莱比锡和慕尼黑等地工人和士兵奋起斗争,成立工兵代表苏维埃,对厂矿企业和一些政府机关行使革命权力。9 日,柏林数十万工人和士兵举行武装

18、起义,推翻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末代皇帝威廉二世逃往荷兰。【试题解析】 由于无产阶级缺乏独立的革命政党的领导,革命胜利果实落入德国社会民主党右翼领导集团手中。【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3 【正确答案】 四月提纲指 1917 年 4 月 17 日列宁在布尔什维克会议上所作的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报告,因发表在四月,故又称四月提纲。该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策略和计划,指出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在经济方面:没收地主土地,全部土地国有化;将所有银行合并为一个国家银行,由苏维埃加以监督。在政治方面:由议会制共和国过渡到苏维埃共和国,苏维

19、埃共和国是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最恰当的社会政治组织形式。提议布尔什维克党放弃“社会民主党”名称,改称共产党,建立第三国际。【试题解析】 四月提纲对俄国从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具有重要意义。【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4 【正确答案】 第三国际是 19191943 年各国共产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又称共产国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宣告破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加强,马列主义深入人心,各国共产党相继建立,为共产国际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19年 3 月 2 日到 6 日,在列宁的领导下,于莫斯科召开了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有 30 个国家的工人政党代表参加,宣告共产国际成立。

20、共产国际成员最多时包括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共产党组织、400 多万党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共产国际基于形势的变化,在国际上和许多国家建立起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后于 1943年 6 月 10 日宣布解散。【试题解析】 共产国际在捍卫和宣传马列主义、加强各国共产党和革命者的联系、培养干部等方面起了重大作用。【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5 【正确答案】 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 1921 年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

21、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在流通方面,1921 年 5 月,苏维埃政权通过关于交换的法令,宣布实行产品交换。在工业方面,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而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则允许私人经营。新经济政策的实行,重新建立了工业与农业之间正常的经济联系,巩固了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受到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欢迎,使 1921 年的危机迅速得到克服。【试题解析】 1920 年 11 月,苏联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三、论述题26 【

22、正确答案】 (1)背景:苏维埃社会主义俄国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日用物品严重缺乏,人民生活困苦不堪。1921 年 2 月,波罗的海舰队的主要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水兵兵变,虽然兵变被迅速平息下去,但是苏维埃政权的处境仍十分危急。列宁说:“我们在 1921 年春天遭到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921 年 3 月,俄共(布)“十大”召开,从此开始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2)内容:农业方面,于 1921 年 3 月 21 目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工业方面,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

23、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流通方面(商业方面),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在坚持国家计划领导的前提下,实行自南贸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3)历史意义:新经济改革使 1921 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新经济政策为苏俄人民指明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各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指导意义。【试题解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特殊情况下的探索。它发挥了历史作用,但是存在较大的弊端。【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7 【正确答案】 1918

24、年 3 月 3 日苏维埃俄国与同盟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依约,苏俄丧失了 100 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并支付赔款。(1)签订的背景: 十月革命刚胜利,政权不稳固,人民要求退出世界大战。军事力量薄弱,俄国已经无力再战。由于战争的破坏,国家经济极度困难。(2)对和约的评价: 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标志着苏维埃俄国正式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苏俄国家利用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保存苏维埃政权的需要。苏维埃政府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从而能够恢复经济,建设红军,巩固政权,为夺取国内战争的胜利和粉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奠定了基础。这是一份屈辱的和约,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一次策略性的退让。【试题解

25、析】 1918 年 3 月 3 日苏维埃俄国与同盟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列宁的选择是根据当时俄国面临的严峻的社会情况做出的决定,这与临时政府坚持战争的措施形成了鲜明对比,赢得了人民的支持。【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8 【正确答案】 德国十一月革命是一次规模巨大的、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群众革命运动。这次革命按其性质来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革命过程中,共产党和广大革命群众曾经力图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并且在局部地区出现过苏维埃政府,但是从总体上讲,十一月革命尚未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就被资产阶级反动势力扼杀了。德国十一月革命虽然失败了,但仍有其重大的历史功绩。它推翻了君主政体,使德国成

26、为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群众也争得了一定的民主权利;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革命中经受了锻炼,提高厂觉悟,并建立了德国共产党,使德国工人运动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十一月革命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给国际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推动了欧洲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各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成立;有力地阻止了德国对苏维埃俄国的武装干涉,援助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试题解析】 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取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革命具有双重性质:1918 年 111 月,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8 年 12 月一1919 年 5 月,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9 【正确答

27、案】 (1)客观因素:物质基础:生产高度社会化为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物质基础,垄断资本主义加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俄国的基本国情:俄国是具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剥的环节;工业发展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缺陷,导致工业发展相对落后;沙皇专制制度是俄国最基本的政治制度;国家内部存在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俄国资产阶级天生的软弱性。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基本矛盾。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主观因素:俄国无产阶级较早登上了政治斗争舞台。(3)俄国无产阶级独有的特点:集中程度高,具有强烈的战斗精神和革命传统。无产阶级拥有强大的同盟军农民阶级。无产阶级拥有自己的

28、政党布尔什维克党。俄国启蒙思想家注重革命实际行动。【试题解析】 十月革命是民族国家向现代化迈进的一种发展模式。【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0 【正确答案】 (1)从 1921 年开始,苏俄政府先后在农业、商业、工业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同的政策,统称为“新经济政策” 。它的实施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在实践上,新经济政策缓解了人们的不满情绪,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使遭受战争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它使 1921 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在理论上,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承认商品

29、货币关系和市场的作用,从而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单一的公有制、不存在商品交换的论述。新经济政策为苏俄人民指明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各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指导意义。大体上适应了苏联当时的国情,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政治上,新经济政策体现了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同时对各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新经济政策的局限性:商品经济之门开得不大,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时间过短。新经济政策以后出现了粮食征购危机,斯大林认为是阶级斗争的反映,采取了极端的手段对待持不同政见者。形成了苏联的经济模式:经济高度统一,国家管得过死,束缚了企业、生产者的手脚。【试题解析】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