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4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847351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4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4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4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4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4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4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把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看做是一个过程的资产阶级哲学家是( )。(A)康德(B)费希特(C)谢林(D)黑格尔2 第一个运用自然法理论提出天赋人权学说的思想家是( )。(A)霍布斯(B)洛克(C)卢梭(D)格劳修斯3 洛克对西方民主理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明确提出了( )。(A)社会契约论(B)人民主权的思想(C)天赋人权说(D)分权制衡学说4 西方分权制衡学说的奠基人是( )。(A)孟德斯鸠(B)洛克(C

2、)杰斐逊(D)霍布斯5 不仅主张通过三种国家权力的分立达到相互制衡的目的,而且提出通过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分权更好地实施对权力的制约的思想家是( )。(A)洛克(B)孟德斯鸠(C)杰斐逊(D)卢梭6 较早提出了代议制政府理论的思想家是( )。(A)托马斯.杰斐逊(B)托马斯.潘恩(C)边沁(D)约翰.斯图亚特.密尔7 近代西方国际法理论的奠基人是( )。(A)格劳修斯(B)斯宾诺莎(C)洛克(D)托马斯.潘恩8 较早提出依法治国的西方思想家是( )。(A)卢梭(B)孟德斯鸠(C)洛克(D)康德9 19 世纪以前,在拉丁美洲建立最广大的殖民地的国家是( )(A)西班牙(B)葡萄牙(C)英国(D)法国

3、10 为海地革命做出重大贡献后,被法国殖民者逮捕,于 1803 年牺牲于狱中的革命领袖是( ) 。(A)文森特.奥热(B)杜桑 .卢维杜尔(C)克里斯托夫(D)戴沙林11 海地爆发起义时,法国正值哪个政治派别当政时期?( )。(A)君主立宪派(B)吉伦特派(C)雅各宾派(D)热月党人12 19 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主要领导力量是( )。(A)克利奥尔人(土生白人)(B)半岛人(C)混血种人(D)印第安人13 墨西哥中心地区独立战争的最早领导人是( )。(A)伊达尔哥(B)莫雷洛斯(C)伊图维德(D)米兰达14 拉美独立战争中,委内瑞拉地区一位著名领导人,他曾经领导建立委内瑞拉第二和第三共

4、和国,这位领导人是( )。(A)米兰达(B)莫雷洛斯(C)玻利瓦尔(D)圣马丁15 玻利瓦尔被誉为“ 拉美的解放者 ”。为了纪念他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国家是 ( )。(A)巴西(B)阿根廷(C)玻利维亚(D)委内瑞拉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6 亚当.斯密三、论述题17 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18 比较英国革命、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的异同。19 如何评价俾斯麦的“ 铁血政策 ”?20 日本明治维新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21 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历史影响。22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垄断组织产生的原因及其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变化的

5、动向。23 19 世纪后半期,美、德、日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24 分析 19 世纪晚期英、法、美、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共同的政治特点及其成因。25 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26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27 对比英国权利法案与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异同。28 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29 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内容及历史意义是什么?30 第一国际开展了哪些活动?其内部经历了哪些主要斗争?31 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原因、经验教训及历史意义。32 第二国际与第一国际特点的比较。33 述评第二国际的历史地位。34 简述洛克的政治思想。35 简述卢梭的主要思想。历

6、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4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0 【正确答案】

7、B【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6 【正确答案】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是国富论,奠定了“自由放任 ”政策的古典模式。亚当 .斯密指出,国民的劳动是一国财富的源泉,对国民财富起决定作用的是从事劳动的人数和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由此引起的国民财富的增长都依赖于分工,而分工又

8、取决于市场的广狭,所以,一切限制市场的措施都会妨碍社会的福利。他第一次提出了劳动价值论,提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但他将价值和交换价值混为一谈,认为在社会原始状态下,价值决定于劳动,在有了资本和私有财产后,价值不再决定于劳动时间而决定于收入。他还考察了其他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三、论述题17 【正确答案】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第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济前提。(1)15 世纪末开始的圈地运动破坏了英国农村的封建庄园制度,使封建土地所有制变成了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封建农业向资本主义农业过渡,并为以后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9、2)16 世纪至 17 世纪初,英国的工业也迅速发展,尤其以煤炭、纺织业最为发达。(3)英国国内外的商品贸易也有了很大发展。对外贸易方面,呢绒是大宗出口商品,伦敦成为英国商业中心;在对外贸易中,英国还成立了许多股份贸易公司,并获得了政府特权和专卖权。第二,阶级关系的变化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前提。(1)新贵族的出现。新贵族与资本主义有密切联系,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工商业,与资产阶级存在利益上的一致性。(2)新兴资产阶级的涌现,包括城市中的工、商业资本家、手工工场主及农村中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租地农业家。他们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革命要求较为强烈。(3)农民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主力军,主要包括自

10、由农和公簿持有农。他们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制度,拥有自己的土地。(4)手工工场中的雇佣工人,生活十分贫困,备受剥削,也是革命中的重要力量。第三,清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前提。清教兴起于 16 世纪后半期,要求消除残存的天主教因素,简化教会的仪式和活动,抨击封建贵族、僧侣的奢侈浪费和道德败坏,提倡过严肃、“勤劳” 的生活。实际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润和积累资本的理想生活,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动力。第四,斯图亚特王朝的反动统治是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1)政治上,公开宣扬君权神授思想,认为君权来自于上帝,神圣不可侵犯。(2)宗教上,竭力加强英国国教的统治地位,禁止英国国教以外的

11、任何教派组织的存在和活动,结果迫使大量的清教徒逃亡美国、荷兰等地。(3)在经济政策上,强制征税,大规模地推行工商业垄断,将几乎全部的对外贸易和大部分国内贸易都列入了专卖范围。(4)在对外政策上,改变了伊丽莎白联合新教荷兰打击天主教西班牙的传统,极大地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使他们在财政上拒绝支持国王。第四,苏格兰起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由于查理一世的倒行逆施,苏格兰在 1639 年爆发起义,并讲逼英格兰。查理一世被迫于 1640 年 11 月 3 日重开议会,从此议会成为反对以查理一世为首的王党的领导中心,它的召开是革命开始的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1)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历

12、史上资产阶级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它摧毁了英国封建贵族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2)在革命中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消除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况,加速了统一的民族市场的形成,使英国资产阶级民族最后形成。(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前提,使英国成为世界工业革命的策源地,成为西欧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欧洲,进而对于全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它在革命中确立的资本主义议会制度,为欧洲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在革命过程中和革命后形成的英国资产阶级思想体

13、系和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对于后来启蒙思想运动的产生与发展,对于北美独立战争和欧美其他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准备都起了巨大作用。(5)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保守性和不彻底性:资产阶级未与人民结盟,而与新贵族结盟;建立的是与君主相妥协的君主立宪制政体;贵族院和许多封建特权仍被保留;人民在革命后仍遭受新的压迫与奴役。【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8 【正确答案】 英国、法国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同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三者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色。英国革命、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的相同点:(1)从革命爆发原因上看,三者具有共同点,即本国的现实环境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英、法是主要是封建王朝的顽固统治,

14、在美国则是宗主国英国的掠夺和限制。(2)从革命的过程来看,都采用了武力斗争的方式,并且过程曲折反复。在斗争的方式上,英国建立了新军,同国王军队进行斗争;法国依靠武力粉碎了王党分子和外国干涉军的进攻;美国依靠大陆军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在革命的过程上,都经历了曲折反复,尤以英、法最为典型,分别出现过斯图亚特王朝和波旁王朝的复辟。(3)从革命的结果来看,三者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并实行了一定程度的政治民主,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英国革命、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的不同点:(1)从革命爆发原因上看,英、法主要是本国封建势力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美国作为殖

15、民地,其阻碍因素来自英国,因此其斗争的矛头主要指向英国。(2)从革命的过程来看,法国革命遭到了国际封建势力的进攻,它们组成反法联盟,企图颠覆法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美国革命后期,得到了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国的国际援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对平静,主要是本国资产阶级和王党的斗争。(3)从革命的结果来看,三者虽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但受本国历史条件的限制,存在形式上的差别。英国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法国、美国建立的是共和制。【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9 【正确答案】 “ 铁血政策 ”,是 1862 年 9 月 30 日俾斯麦提出的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德意志统一的政策,竭力主张以强权和武力统一德意志并进行统

16、治。“铁血政策 ”的出现是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的:(1)19 时期 50-60 年代,德意志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当时德意志大小邦国林立的四分五裂局面,严重影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既无法提供统一的国内市场,也无法为德意志资产阶级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支持。(2)德意志统一运动的兴起。资产阶级希望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条件;广大人民也希望统一,因为分裂不利于经济的发展,阻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邦林立带来诸多不便,它们之间的相互倾轧更给人民带来了痛苦。1859 年 9 月,德国出现了民族同盟,其宗旨是支持普鲁士领导德国统一。(3)19 时期 5060 年代,德意志内部存在反对统一的

17、分裂势力。首先是奥地利的统治阶级,他们满足于奥地利在邦联议会中的主导地位,反对在普鲁士的领导下实现德国统一,担心会引起奥地利内部其他民族的独立斗争,也会削弱奥地利在中欧的地位;其次,南部、中部的各邦君主反对统一,主要是担心统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采用强权和武力推行统一,是必然选择。(4)德意志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无法承担领导国家实现统一的任务,只能由普鲁士王朝以“自上而下 ”的方式进行。德国资产阶级出现的时间较晚,力量弱小,而且处于与封建制度和无产阶级的双重对抗中,不敢领导德国人民通过革命来完成统一;无产阶级也出世较晚,组织上很脆弱,尚未成立自己的政党,无力完成统一大业。(5)普鲁士具备

18、了实现国家统一的实力。容克阶级力量雄厚,生机勃勃,富于进取;普鲁士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而且训练有素,有铁的纪律,战斗力很强;普鲁士拥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力量的源泉;普鲁士拥有完善的行政系统和教育制度,培养了一批工作效率高、忠于职守的管理人才,这是普鲁士国力强盛的重要根源。德意志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各种力量的对比,决定了当时只能采取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实行普鲁士领导的王朝战争来实现德意志统一。普鲁士先后通过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最终完成了统一。“铁血政策 ”的评价:(1)“铁血政策”结束了德意志的分裂割据局面,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德国迅速发展成为欧洲和世界经济强国提供了坚

19、实有力的政治保障。(2)德国统一使国际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破坏了欧洲旧有的国际关系割据,维也纳体系完全瓦解。(3)在以“铁血政策”为指导的统一战争中,俾斯麦夺取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迫使法国交出 50 亿法郎的赔款,削弱了法国的大国优势,也埋下了法、德仇恨和对抗的种子。(4)统一后的德国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由于统一是通过“自上而下” 的王朝战争完成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君主制度、官僚警察制度和军国主义传统,容克阶级的社会政治经济势力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这些封建残余使德国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0 【正确答案】 (1)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幕府成为一切矛盾的焦

20、点,不断爆发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又沉重地打击了幕府的统治,为倒幕派武士推翻幕府的军事和政治统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2)当时,日本已经形成了一股以下级武士为核心的推翻封建制度的新兴社会力量,这些武士具有丰富的军事、政治经验和较大的社会影响,不仅得到新兴地主、资产阶级和市民的支持,还组成了萨摩、长州等藩的反幕同盟,在当时日本社会条件下充分发挥其历史的进步作用。(3)倒幕维新派采取了正确的斗争手段和策略。他们充分利用中央政权相对软弱的条件,打着“ 尊王” 的旗帜,采取了用武力推翻幕府、夺取政权的斗争策略。(4)在文化上,日本具有向外国学习的强烈意识和传统,这使日本人能够从实际出发,吸收国外先进思

21、想和文化,并加以改造和创新。(5)有利的国际环境也是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这一时期东方国家对欧美殖民侵略的坚决抵抗,迫使殖民列强改弦更张,调整政策,而日本的地理位置又处在资本主义市场建立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正是这种有利的条件使日本的明治维新避免了列强的干涉而获得成功。【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1 【正确答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第二

2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进程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第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心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和采掘业转移到重工业,建立起了一系列新的属于制造业的重工业部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它促

23、进了生产力突飞猛进地发展,使欧美主要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开始由以轻工业为主导转变为重工业为主导,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并为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第二,采用先进技术需要巨额的资金,只有资本雄厚的企业才有力量这样做,这样,以先进技术装备的企业竞争能力增强了,更多的中小企业被排挤或兼并,促成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及垄断组织的形成。这一时期的技术进步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社会物质条件。第三,使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一些新兴的企业或者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复杂,或者由于需要大型的生产设备,只有大批量生产才能获利,因而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为适应扩大企业的

24、要求,股份公司得到广泛的发展。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以流水作业为基础,产生了新的劳动组织和现代管理体制,即“ 泰勒制 ”和“福特制”,这两种体制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第四,使西方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日益加剧。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受陈旧设备和旧投资的拖累,不如新国家采用新技术、建设新部门的发展速度快,这使新兴国家呈现跳跃式发展。各国发展不平衡加剧,使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尖锐化。同时,殖民地附属国无法问津先进技术,使得技术和生产显得更为落后,世界性的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第五,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传输业也因此发生了革命,世界一体化程度明显提高。各种交通信息工具的发明和使用,使世界各个地区

25、都被卷入到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来,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成为一个囊括全球的体系提供了技术上的前提。技术和工业革命的新高潮,预示并标志着世界一体化高潮的到来,人类社会即将进入一个新的转折时期。【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2 【正确答案】 所谓垄断组织,一般是指资本主义大企业间为了独占生产和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而联合组成的垄断经济同盟,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康采恩和托拉斯。垄断组织产生的原因:首先,就客观的条件和影响而言,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产生后又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1870 年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兴起,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企业的

26、规模越来越大,要求的资本也就越来越多,于是股份公司这种早已出现的集资经营方式开始得到广泛的发展。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资本与生产迅速地集中了。此外,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也加速了大资本吞噬小资本的进程。生产的集中引起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其次,从主观的动机来看,建立垄断组织的目的,自然是为了独占生产和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但这也是为了调节生产,以适应市场的变化。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使工业产品的增长幅度暂时超过了市场需求的增长幅度,结果导致价格、利润的普遍下降以及经济危机的更加频繁、深刻、持久。而垄断组织就是为了调节由此带来的危机而建立的一种经济联盟,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最后,托拉斯和康采恩等高级

27、形式的垄断组织,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具有更为有利的条件。在各国的表现: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和历史条件不同,垄断组织发展的程度和形式也有所不同。(1)美国:美国的垄断组织主要采取托拉斯的形式,这同美国工业生产的集中程度很高有密切联系。美国的许多企业是在采用当时最新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的,创业之初规模就很大。它们在竞争中拥有优势,很快挤垮了技术落后的中小企业,把生产集中到自己手中。这样,同一部门的少数大企业为了垄断销售市场和加强竞争能力,又进一步采取合并的形式组成“托拉斯” ,确立了它们的垄断地位。美国的各重要工业部门都已被一两个或少数几个大托拉斯所垄断。(2)德国

28、:垄断组织发展的程度仅次于美国。在产品销售上进行垄断联合的“卡特尔”成为德国垄断组织最普遍的形式。20 世纪初,卡特尔开始向高级形式拥有统一销售组织的辛迪加发展。与此同时,在一些主要生产部门还出现了为数不多的巨大托拉斯和康采恩。因此,20 世纪初垄断组织已成为德国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3)英国:垄断化的进程比较缓慢,垄断组织的发展程度也比美、德两国要低。就垄断组织的形式而言,在销售方面较少实行联合的辛迪加和卡特尔。垄断组织在各工业部门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重工业方面,特别是新兴工业中发展较快,垄断程度也较高,并开始出现跨部门的垄断联合企业;在轻工业方面,特别是在棉纺和棉织这两个部门中甚至尚未形

29、成垄断组织。在生产比较集中的棉线和染整业中也出现了垄断组织。(4)法国:法国向垄断阶段过渡时,工业生产的发展也是比较缓慢的。法国中小企业比重很大,工业生产集中程度比较低,因而在垄断组织的发展速度和程度上比不上美国和德国。同时,它也没有形成某种比较突出的垄断组织形式,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在法国都有所发展。法国的垄断组织首先发生在重工业部门,特别是冶金工业以及与冶金工业密切相关的部门。(5)俄国:俄国资本主义起步虽晚,但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也开始进入垄断阶段。在俄国,辛迪加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这是因为重要工业企业一般都分别掌握在不同国别的外国资本家手中,它们在生产上难以联合组成托拉

30、斯;而政府的大批订货和保护关税政策,又使资本家争夺订货和国内市场的斗争异常激烈。于是它们便组成辛迪加以调节彼此间的矛盾。(6)日本:日本经济发展水平虽然比欧美先进国家落后得多,但它的近代工业一开始就操纵在得到政府特殊保护与扶持的少数特权资本手中。这类特权资本原来就广泛从事商业、金融、运输、工业生产等各个部门的活动,以后它们又在对外侵略战争和殖民掠夺中膨胀起来,很快便转化为垄断资本。因而它们大多采取康采恩的形式。【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3 【正确答案】 19 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1)内战扫除了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和资本主义自由发展的局面。

31、(2)内战后,美国政局稳定,加上周边国家都很软弱,没有外患,长期处于和平安定的状态,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3)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竭力发展资本主义,特别是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实行保护关税政策。(4)美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西部和南部土地的开发,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5)外国移民大量涌入,带来了自由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也进一步扩大了美国的国内市场。(6)大量欧洲剩余资本涌入,解决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7)美国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无成套旧设备的拖累,第二次工业革命得以顺利发展。19 世纪后半期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1)德国统一的完成

32、,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障碍,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和独立的经济体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2)普法战争后,德国从法国勒索了 50 亿法郎的军事赔款,吞并了拥有丰富煤铁矿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为发展工业增加了巨额资金和丰富的矿产资源。(3)德国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较晚,不存在技术设备老化问题,还可以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最新成果,大批企业一开始就建立在新技术设备的基础上,增强了竞争能力。(4)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如统一全国法律、货币和度量衡,保护关税,降低铁路运费,军事订货,发展教育等。19 世纪后半期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1)明治维新推翻了幕府的

33、封建专制统治,日本政府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开拓了道路。(2)日本政府大力创办国营企业,扶植私人企业,促进了工业的发展;还发行公债和进行税地改革,增加了资本积累。(3)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掠夺也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通过对朝、中的侵略,日本获得了特殊的政治经济权益和大量赔款,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向海外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4)日本充分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向西方学习先进经验和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起飞。【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4 【正确答案】 19 世纪晚期,英、法、美、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走上了垄断资本主义的道路,在政治等各方面都呈现出新

34、的特点。政治特点:第一,国家机器进一步加强。欧美各国均加强了官僚军事和警察机构,强化国家机器的镇压职能,并加强国家的干预职能。第二,行政权力的膨胀和加强。19 世纪 70 年代以前,各国议会都享有很大的权力,然而到 19 世纪晚期,议会的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行政机关的权力不断膨胀。第三,政府结构日趋完善。为了适应大工业化时代政府工作专业化的实现,清除腐败,提高工作效率,欧美国家都对政府结构进行了改革,特别是文官制度改革。第四,政治民主进一步扩大。欧美各国在加强国家机器、稳固自己统治的同时,也逐步放宽加大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第五,两党制与政党政治的正式形成。在此期间,欧美主要国家形成了两党制、多

35、党制及其他形式的政党政治,它与议会制度共同协调,保持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局稳定。成因:第一,在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资本主义的阴暗面更加突出,社会不公正现象更趋严重,国民财富的剧增使两极分化更加悬殊,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由于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广泛传播,劳动人民觉悟空前提高,伴随工人阶级政党和工会组织的建立,工人阶级已经成为有组织的、强大的政治力量。资产阶级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第二,列强加紧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夺,使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国家承担的军事事务和职能日益加强。第三,19 世纪后期是社会化大生产时代,社会经济生活日趋复杂,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新的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单靠社团

36、或私人力量无法解决。第四,在工业化时代,政府工作的专业性更强了,但旧的政治体制弊病很多,官僚主义等腐败现象丛生。第五,由于资产阶级已牢牢掌握政权,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政治稳定,在政治上必须要更加宽容。第六,科学事业的发展为社会调整提供了物质基础。科学家用他们的知识为政府出谋划策,推动政府在社会各个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社会工业化的要求。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为资产阶级进行调整提供了物质基础。【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5 【正确答案】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都是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两者相较,既有共性,也各有特色。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相同点是:(1)二者的

37、宗旨、路线相同,即以西方为榜样,以改革为手段,在保持封建特权的前提下,发展资本主义。(2)二者的历史背景相同,表现在两国都是封建国家,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都面临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有民族救亡和民主改革两大任务。(3)双方的领导人都出身封建家庭,富于牺牲精神。不同点是:(1)两国改革的侧重面不同。明治维新侧重政权改革和建设,戊戌变法的改革内容相对广泛。(2)两国改革的社会基础虽均是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出来的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改革派力量和正在资产阶级化的知识分子,但明治维新的骨干力量是日本的中下级武士,他们以足以和中央分庭抗礼的强藩为依托,且与豪农富商和工商业者有密切联系;而

38、戊戌维新的领导人是缺乏政治实践的知识分子和官僚。(3)两国的领导人在气质、性格、能力、精神状态方面有所不同。明治维新的领导人久经政治风浪考验。长于韬略、精明强干,而戊戌维新的领导人对政治斗争的残酷性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足够准备,缺乏运筹帷幄的雄才大略。(4)国际上英美对二者的态度不一,英美对明治维新竞相扶植,对戊戌变法则持观望态度。【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6 【正确答案】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都是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结果却是出现了一成一败。这种局面的出现与两国的具体国情和外部条件有密切联系。(1)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的不同:第一,由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两国封建

39、社会内部都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由于日本经济发展的普遍水平略高于中国,因此,它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也比中国更为有利一些。第二,中国封建结构与日本相比更为坚固。中国是一个封建制度充分发展的国家,社会经济的内部结构比较坚固,并具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同时中国的封建社会又是一种弹性的封建社会,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的机制。相比之下,日本的封建制度发展不充分,僵化的土地所有制和封闭式的社会结构,使它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因此,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阻力也比日本大得多。第三,日本与中国相比,更容易分化出一支革新的力量。在中国,由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结成的“ 四位一体 ”,同现存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有着密切

40、的联系,儒学是他们共同的思想准则,很难分化出与统治营垒相对抗的革新势力;在日本,商品经济的冲击、民族危机的意识和欧洲近代科学文化的影响,使日本在被迫开国后就形成了一支主张倒幕维新的革新势力,维护封建旧制度的幕府陷于极端孤立的地位。(2)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外部条件的不同:第一,中、日两国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价值不同,中国遭受到的殖民侵略的压力比日本大得多,使日本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同中国的巨大市场和丰富资源相比,日本的吸引力微不足道,因此,西方列强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对中国的侵略上,日本遭受的侵略压力比较小。第二,中国早期的受侵略过程,唤醒了日本先进人士的民族意识,他们把中国当做落后挨打的借鉴,具有较强

41、的危机意识和改革救亡的迫切性。因此,日本的改革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第三,中国人民反封建反殖民主义的斗争,在相当程度上直接牵制了欧美列强对日本的侵略行动,从而在客观上支援了日本倒幕维新运动。 第四,中国人民以及亚洲其他各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也迫使西方殖民者汲取了某些教训,从而使他们对日本的人民起义和反幕府势力采取了较为慎重的态度。因此,英法列强在日本的倒幕运动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敢于公开地进行武装干涉,从而使日本的社会变革能够较为顺利地实现。【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7 【正确答案】 权利法案和美国 1787 年宪法是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既有共同点,也有各自的特点。英国权利法案与美国

42、 1787 年宪法的相同点:(1)两者都是政治势力妥协的产物。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的妥协;美国1787 年宪法则是大、小州之间以及蓄奴州与非蓄奴州之间的妥协。(2)两者都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都实行资产阶级议会政治。两者都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都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民主性与进步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英国权利法案与美国 1787 年宪法的不同点: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证。但反封建不够彻底,存在一定程度的保守性。1787 年宪法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确立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它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明显体现了

43、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的特点。但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广大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8 【正确答案】 (1)经济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9 世纪 3040 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2)政治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也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到 19 世纪 3040 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阶级斗争的历史舞台。三大工人运动中提出的经济、政治要求及斗争的经验教训等,也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可能。(3)思想

44、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思想来源。(4)自然科学基础: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自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揭示了世界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的永恒性、统一性以及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规律性,从而推翻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为辩证唯物主义学说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牢固的科学基础。【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9 【正确答案】 (1)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

45、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2)内容: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是不可能克服的。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社会发展规律。阐述了无产阶级产生、发展及壮大的过程,科学地分析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特点,深刻地论证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埋葬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总结

46、了阶级斗争的经验,强调无产阶级用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后,必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样才能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并使无产阶级自己获得彻底解放。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和作用,阐明了党的目的和任务,规定了党的纲领和斗争策略,强调了共产主义政党的领导是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驳斥了资产阶级对共产党人的攻击和诽谤,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批判了各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并对空想的批判的共产主义学说做了科学的评价,分析了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阶级实质和历史作用。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的伟大战斗口号。(3)历史意义: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划时代的历史文献。它所表述的基本思想包容了马

47、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概括。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宣言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世界无产阶级在它的思想原则的指导下,不断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宣言作为第一个国际性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 的纲领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因此,它的发表也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端。从此后,共产主义作为一种运动,以它磅礴的气势,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因此说,共产党宣言开辟了一个新时代。【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0 【正确答案】 主要活动:(1)第一国际前期 (普法战争

48、以前) 主要活动为支持和促进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第一,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后,首先致力于在各国建立支部,努力促进各国工人阶级的联合斗争。在国际的领导和支持下,各国的工人阶级为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而进行斗争。各国工人的经济斗争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增强了工人国际联合斗争和取得胜利的信心。第二,国际十分关心各国的民主运动,积极支持各国工人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政治斗争。在国际的推动下,1865 年在英国建立了“全国改革同盟” 。该同盟领导了群众性的选举改革运动,促进了 1867 年国会改革的进行。第三,国际对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给予大力支持和声援。如对波兰反对沙皇奴役的民族起义的声援和支持,对爱尔兰

49、芬尼亚社起义的支持。(2)第一国际后期 (1869 年1876 年) 先后发表了由马克思起草的关于普法战争的两篇宣言。前一篇分析了战争的起因、性质以及战争的结果。认为普法战争是两国统治阶级蓄谋发动的一场王朝战争,不管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第二帝国的丧钟已经在巴黎敲响了” 。后一篇 宣言指出战争性质的转化和法德阶级在新形势下的正确斗争策略。主要斗争:(1)前期的主要斗争:第一,同蒲鲁东主义斗争。蒲鲁东主义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产生于 19世纪 40 年代的法国,由蒲鲁东创始,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小资产阶级众多的国家非常流行。其改革方案是建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二者之间的第三种社会形式,即所谓的“ 自由” 社会。第一国际成立后,蒲鲁东主义者拒绝接受马克思制定的基本路线,并企图把他们的理论强加给国际,以此控制第一国际。对此,第一国际在马克思的指导下同蒲鲁东主义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使之最后瓦解。巴黎公社革命是“蒲鲁东社会主义学派的坟墓” 。第二,同工联主义的斗争。工联主义亦称工会主义,是 19 世纪 5060 年代英国工会联合会执行政策的总称。工联是英国工人阶级的唯一组织,也是总委员会直接依靠的唯一群众性组织。工联领导人支持马克思反对蒲鲁东主义。但他们所坚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GOST R 55255-2012 Air transport System of maintenance service and repair of aviation equipment Organization of works on diagnostics of aviation equipment techical state Basic provi.pdf GOST R 55255-2012 Air transport System of maintenance service and repair of aviation equipment Organization of works on diagnostics of aviation equipment techical state Basic provi.pdf
  • GOST R 55256-2012 Aviation transport System of aircraft maintenance and repair Procedures for assessing authenticity of civil aircrafts components General requirements《航空运输 航空器的维护和.pdf GOST R 55256-2012 Aviation transport System of aircraft maintenance and repair Procedures for assessing authenticity of civil aircrafts components General requirements《航空运输 航空器的维护和.pdf
  • GOST R 55257-2012 Air transport System of aircraft maintenance and repair Information and analytical system for aircraft airworthiness monitoring The Supervision user module Genera.pdf GOST R 55257-2012 Air transport System of aircraft maintenance and repair Information and analytical system for aircraft airworthiness monitoring The Supervision user module Genera.pdf
  • GOST R 55258-2012 Air transport System operation of aircraft Information-analytical system for aircraft airworthiness monitoring The Leasing user module General requirements《航空运输 航.pdf GOST R 55258-2012 Air transport System operation of aircraft Information-analytical system for aircraft airworthiness monitoring The Leasing user module General requirements《航空运输 航.pdf
  • GOST R 55259-2012 Plants for artificial drying of hay Test methods《牧草人工干燥设备 试验方法》.pdf GOST R 55259-2012 Plants for artificial drying of hay Test methods《牧草人工干燥设备 试验方法》.pdf
  • GOST R 55260 1 1-2013 Hydro power plants Part 1-1 Hydraulic structures of hydropower stations Safety requirements《水力发电厂 第1-1部分 水电站的水工结构 通用安全要求》.pdf GOST R 55260 1 1-2013 Hydro power plants Part 1-1 Hydraulic structures of hydropower stations Safety requirements《水力发电厂 第1-1部分 水电站的水工结构 通用安全要求》.pdf
  • GOST R 55260 1 2-2012 Hydro power plants Part 1-2 Hydrotechnical power station Safety requirements foundations《水力发电厂 第1-2部分 水电技术发电站 安全要求基础》.pdf GOST R 55260 1 2-2012 Hydro power plants Part 1-2 Hydrotechnical power station Safety requirements foundations《水力发电厂 第1-2部分 水电技术发电站 安全要求基础》.pdf
  • GOST R 55260 1 4-2012 Hydro power plants Part 1-4 Hydraul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s of hydroelectric power stations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to the organization and realization o.pdf GOST R 55260 1 4-2012 Hydro power plants Part 1-4 Hydraul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s of hydroelectric power stations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to the organization and realization o.pdf
  • GOST R 55260 1 5-2012 Hydro power plants Part 1-5 Hydrotechnical constructions of hydroelectric power station Requirements for projection in seismic areas《水力发电厂 第1-5部分 水力发电站的水电技术建设.pdf GOST R 55260 1 5-2012 Hydro power plants Part 1-5 Hydrotechnical constructions of hydroelectric power station Requirements for projection in seismic areas《水力发电厂 第1-5部分 水力发电站的水电技术建设.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