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59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847365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5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5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5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5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5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5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1947 年,苏联一些农村的干部和群众,为了调动广大群众生产积极性,在管理制度方面进行改革,其主要措施是( )。(A)农庄独立经济核算(B)包产到组(C)包产到户(D)劳动日制2 二战后初期,苏联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继续遭到破坏,主要原因是( )。(A)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需要(B)阶级斗争越来越尖锐(C)学术界批判运动的后果(D)对斯大林个人崇拜有增无减3 1948 年,苏联开展了遗传学的争论和批判,其中被斥责“为帝国主义

2、效劳” 的“唯心主义伪科学” 的是( )。(A)米丘林学说(B)李森科学派(C)摩尔根学说(D)达尔文进化遗传学4 斯大林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是( )。(A)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B) 列宁主义基础(C) 新的环境和新的经济建设任务(D)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5 1954 年,苏联文艺界出现了所谓“解冻文学” ,其代表作 解冻的作者是( )。(A)爱伦堡(B)西蒙诺夫(C)左琴科(D)肖洛霍夫6 斯大林逝世后,首先获得平反的冤假错案是( )。(A)列宁格勒案件(B)布哈林一李可夫案件(C)医生间谍案件(D)图哈切夫斯基案件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7 马丁

3、.路德.金8 “新左派”运动9 水门事件10 里根革命11 凯恩斯主义12 超越遏制13 “沙漠风暴 ”14 戴高乐主义15 新东方政策16 舒曼计划17 罗马条约18 布鲁塞尔条约19 哥本哈根报告20 阿拉木图宣言三、论述题21 简述当代科技革命发生的背景条件。22 概述当代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23 简述二战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4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较快发展的原因是什么?25 20 世纪 70 年代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26 二战后的半个世纪中,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史上的五个周期阶段。27 二战后,美国霸权衰落的表现及其经济原因是什么?28 美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是

4、什么?29 简述战后西欧经济的变化过程。30 战后西欧经济由严重衰落几近崩溃发展到 20 世纪 60 年代重又与美国分庭抗礼的原因是什么?31 1973 年经济危机与战前经济危机相比的特征是什么?其原因主要是什么?32 简述戴高乐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产生的背景、内容和意义。33 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34 简述旧金山体制的内容及其实质。35 欧共体成立后的三次扩大及其影响是什么?36 简述从欧共体成立到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欧同美国的关系。37 试对赫鲁晓夫改革进行评价。38 分析南斯拉夫走上自治道路的原因。39 简单评述四月行动纲领。40 试述苏联解体的影响。历史学基础(世界近

5、现代史)模拟试卷 5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7 【正确答案】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黑人运动的著名领袖,60 年代初,他领导的黑人民权运动,对动员美国黑人

6、群众参加政治活动起了很大的作用。1963 年 4月,当他在蒙哥马利市领导反种族歧视运动遭到警察袭击时,民权抗议活动迅速扩大到全国。他坚持非暴力斗争的主张,于 1968 年 4 月 18 日被种族主义暴徒刺杀。他所领导的黑人群众运动,揭露和打击了美国的种族主义势力,改善了黑人、特别是南部黑人的社会地位。【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8 【正确答案】 它是 60 年代美国出身中产阶级的大学生发动的一场没有明确政治纲领、带有无政府主义倾向的造反行动。它始于 1960 年 2 月北卡罗来纳学院四名黑人学生的午餐静坐示威。1960 年,美国 1824 岁的大学生中有 75 万自称是“新左派”,他们积极参与民

7、权运动,反对侵越战争,反对陈旧的教育制度,参加妇女运动和环境保护运动,他们对政治、社会问题的关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到70 年代初随着侵越战争的结束,该运动就销声匿迹了。这场运动反映出美国青年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对于社会不公而产生的“压抑”感,以及对于一个充满资产阶级偏见,特别是种族歧视的社会的“异化”感。【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9 【正确答案】 1972 年 6 月 17 日,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等 5 人闯入华盛顿水门大厦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安装窃听器时,当场被捕。民主党就此事提出诉讼。水门事件使尼克松面对被弹劾或辞职两个选

8、择,最后他宣布辞职,由副总统福特就任总统。【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0 【正确答案】 1980 年,共和党里根在总统竞选中获胜,开始实行“新保守主义” ,宣扬自由主义,主张联邦政府不干预地方社会和经济事务。1981 年,里根提出“经济复兴计划” 的四大支柱:大幅度减税,削减联邦政府开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取消不利于工商业发展的规章约束和严格控制通货流量。这些措施兼采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被人们称之为“里根经济学” 或“里根革命”。这些措施的确成为19831984 年经济强劲复苏的重要推动力量,但“里根革命” 也留下了巨大隐患,美国经济陷入“ 三高一低”:财政赤字高、外贸逆差高、内外债务高和

9、美元比值降低。【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1 【正确答案】 凯恩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形成于 20 世纪 30 年代,并逐渐成为西方资产阶级管理经济的主要理论。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原因在于需求不足,国家应该承担调节需求的责任,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应扩大开支,甚至实行赤字财政以扩大需求,刺激消费,刺激投资以提高总需求水平,消除危机和失业。二次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强调的国家干预、调节需求的理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指导着西方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这对缓和经济危机,避免 30 年代大萧条的出现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长期执行这种政策,也带来积重难返的后果,这就是通货膨胀和国债大增。70 年代经济危机发生后,凯

10、恩斯主义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撒切尔夫人和里根的变革,一定程度上也是针对凯恩斯主义的这种弊端。【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2 【正确答案】 1989 年布什政府上台后,针对美苏力量对比的变化和苏联、东欧改革的新形势,提出了“ 超越遏制 ”的外交新战略。其基本内容是,在不放弃对苏联军事遏制的同时,抓住苏联实行改革的时机,以经济援助为诱饵,采取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多种手段,使东欧脱离苏联的影响,促使苏联削减军事力量和国内政治“多元化 ”,最终把苏联融入西方社会。与遏制战略相比,超越遏制战略目标更大、空间更广、手段更多。【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3 【正确答案】 1991 年 1 月 17

11、日凌晨,停泊在海湾地区的美国军舰奉命向伊拉克防空阵地、雷达基地发射了百余枚“战斧” 式巡航导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实施“沙漠风暴 ”行动,海湾战争爆发。在此后的 38 天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利用自己的海空优势和高技术优势,对伊拉克进行持续的空中突击,使伊拉克的指挥和控制系统瘫痪,伊军全线溃败。2 月 28 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多国部队停止战斗,海湾战争结束。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阵亡 340 人的代价取得对伊拉克的绝对胜利。【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4 【正确答案】 戴高乐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至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初期,法国在处理战后国际关系问题时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其实质是民族主

12、义,其核心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独立,恢复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地位。它的主要内容有:反对美国在西方联盟中的霸权,谋求法国的领导地位;改善同苏联、东欧的关系,谋求东西方的缓和;积极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争取并实现了法德合作。戴高乐主义的提出反映了西欧要求独立发展的政治倾向,表明西欧对外政策已开始摆脱对美国外交政策的依附状态。【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5 【正确答案】 德国分裂后,联邦德国一直不承认民主德国。从 60 年代起,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联邦德国开始调整东方政策。1969 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实行了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关系正常化及承认民主德国的“新东方政策” 。由于联邦德国

13、处于中欧这一特殊的地理优置,从俾斯麦以来,每个时期都有一个相应的东方政策。旧的东方政策不承认战后德国疆界的现状的不可改变性,不承认两个德国同时存在的现实,不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除外)建立正常外交关系。新东方政策改善了同苏联和东欧国家以及两个德国之间的关系,缔结了相应的条约。新东方政策的实质就是联邦德国承认了战后欧洲的现状,同时试图改善欧洲内部的各种关系,以便有朝一日和平统一德国。新东方政策是联邦德国在国际政治舞台去重新发展重要作用的开端和标志,促进了世界战略格局多元化趋势,有利于东西方关系的缓和。【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6 【正确答案】 1950 年 5 月 9 日,法国外长舒曼发表了

14、一项带有历史性的声明,即所谓“舒曼计划 ”。计划提出法国政府的建议: “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均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并指出这个步骤将为未来欧洲联邦建立共同的经济基础。据此,1951 年 4 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联营条约。舒曼计划促进了法德和解,由此计划而产生的煤钢联营(共同体)结束了战后欧洲统一运动的舆论准备阶段,成为统一欧洲的第一个实际步骤,从此欧洲统一运动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7 【正确答案】 1957 年 3 月 25 日,法、德、意、荷、比、卢 6 国首脑聚会意大利罗马,签署了两

15、项条约,即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根据条约,成员国之间取消进出口关税和贸易限额;确立对共同体以外国家的共同关税率和贸易政策;确立农业和运输业方面的共同政策;协调成员国的社会经济政策;实行成员国之间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通,设立欧洲投资银行和社会基金;建立联系国制度等。根据条约,共同体还设置了一整套有一定权限的机构,它的决策机构是部长理事会,共同体的日常工作机构是执行委员会,另外还设置了共同体的议会和法院。1958 年 1 月 1 日,罗马条约正式生效,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8 【正确答案】 1965 年 4

16、 月 18 日,法、德、意、荷、比、卢 6 国又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煤钢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所属机构加以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1967 年 7 月 1 日,该条约生效,欧洲共同体从此成为组织机构完备的区域一体化组织。【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9 【正确答案】 欧洲共同体成立后,随着经济一体化的顺利进展,开始谋求政治一体化。1973 年 12 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了共同体 9 国首脑会议。会议发表了由共同体 9 国外长拟定的“欧洲同一性报告” ,表示 “九国应该在对外政策方面逐步确定共同的立场” ,提出了 “西欧国家要用一个声音说话 ”的著名口号。哥本哈根报告是

17、欧洲共同体就国际事务采取独立的共同立场的第一个文件,这次会议被视为欧洲共同体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0 【正确答案】 1991 年 12 月 21 日,由苏联 11 个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的首脑会议上签署的宣言。主要内容有:确认由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签署的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宗旨和原则;宣布联合体成员国将通过协调机构进行平等协作,保留军事战略力量的统一指挥和以核武器进行统一监督;各成员国将在形成和发展共同经济区域方面进行合作;宣布随着独联体的成立,苏联将停止存在;独联体对承认其宗旨和原则的前苏联成员国或其他国家开放,经成员国一致同意均可加入独

18、联体。【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三、论述题21 【正确答案】 当代科技革命的发生,有着社会的因素,也有科技自身的内在动因。(1)科学理论的准备。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30 年代原子物理学的发展揭开了核裂变的奥秘;战后初期的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2)技术与物质前提。二次技术革命创造的先进实验条件使新技术的诞生成为可能;二次技术革命中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是电子计算机得以诞生的直接前提;二次技术革命中的尖端技术从军用转为民用,扩大了新兴产业。(3)社会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加速了当代科技革命的到来;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尤其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对科学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9、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本身要求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2 【正确答案】 当代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较,有许多突出的特点:(1)技术革命群体化。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标志是纺织机、蒸汽机,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标志是发电机、内燃机。这次技术革命以核能、电子计算机、宇航三大技术开头,随后又有一批新技术汇入,形成一个多层次、紧密相连、统一整体的高技术群。(2)科技社会化和大科学时代的开始。这次革命的理论与方法论基础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揭示的正是技术系统、生命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共同控制规律;二战后研究规模越来越大,形成需要国家大幅度投资、监控的大科学,决定了这一新技术群具有很强的社

20、会性。(3)发展进程高速化。新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大为缩短。【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3 【正确答案】 (1)生产力出现新的质的飞跃,经济保持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2)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调整,一般垄断转变为国家垄断;(3)产业结构转向服务化、高科技化和信息化;(4)工人和全体劳动人民的收入和生活状况明显改善,劳动者的素质有很大提高;(5)普遍推行 “社会福利政策”、“工人持股”和“ 工人参与管理”等改良主义措施;(6)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中间阶层不断扩大;(7)政治和经济发展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8)生产、资本和金融的国际化,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4

21、 【正确答案】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获得较快发展,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1)以科技为导向推动经济快速发展。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各种科技发明发现超过前 2000 年的总和。科技发明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2)社会生产关系领域进行的调整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政府的宏观调控加强,70 年代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发展。(3)资本主义经济相互依存的加深及协调的加强有利于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4)国内外环境稳定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5)掠夺第三世界的廉价原材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5 【正确答案】

22、20 世纪 70 年代初80 年代初,资本主义经历了两次世界经济危机(1974 1975、19791982)。这两次战后最严重的危机有它们的特点,诸如生产下降的幅度大、时间长(主要是后一次)、失业数量大;危机过后,经济回升乏力,没有出现繁荣等。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最重要的一个新特点是“滞胀” ,即在危机过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停滞,而同时通货却又不断膨胀,物价上升。这是前所未有的。(1)关于生产停滞。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停滞是明显的。(2)关于通货膨胀。战前历次经济危机物价往往是下跌,而在战后,危机则往往伴随着通胀。70 年代的物价上涨同历史上个别时期、个别国家发生过的短期物价上涨不同,它具有过去

23、没有的特点经常性和严重性。(3)关于滞胀带来的后果主要是统治集团束手无策,国家干预失灵。西方国家再也不敢像以往那样大力运用赤字财政来刺激经济,因为这会引发更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不加干预使失业越来越严重,社会更加动荡。资本主义国家就是在这两者的夹缝中摇摆,却难以摆脱危机。这是 70 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长期萧条的根本原因。【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6 【正确答案】 这五个周期阶段是:(1)40 年代末到整个 50 年代的十多年间,是经济上的恢复重建;(2)60 年代到 70 年代的十年间,是经济的繁荣发展;(3)70 年代是一个转折的十年,资本主义经济由危机走向特有的“滞胀” ;(4)80 年

24、代的资本主义经济缓慢回升,经历了一个相对平静的阶段;(5)在跨入 90 年代门槛之际,表现为以经济实力为主的经济安全理论被认同,它是一个更强调革新和变革的大变化阶段。【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7 【正确答案】 二次大战后,美国凭借其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强大实力,建立起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情况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的主要表现是:20 世纪 5060 年代,西欧和日本的经济迅速增长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的变化。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了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在起作用。具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国民经济军事化带来的消

25、极影响。美国以国民生产总值中较大的比例投入与军事有关的研究和生产,而其竞争对手西德、日本则致力于为民用消费研制更有竞争力的产品。特别是 20 世纪 5060 年代新的技术突破,使后起的国家较快地赶上并超过美国,经济实力的变化动摇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美国经济实力下降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两个逆差,即国际收支逆差和外贸逆差,以及由这两个逆差所导致的美元危机和美元的霸权地位的丧失。美国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大量美元回流美国,要求美国兑付黄金,造成对美元的巨大压力,美国黄金储备大量流失。20 世纪 70 年代初,另一逆差即外贸易逆差的出现,又加剧了这种趋势,根本动摇了美元的地位。此前,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多少还

26、可以由贸易顺差来弥补,可是1971 年美国出现了 1893 年以来从没有出现过的外贸逆差,此后“美元危机便不可挽救了”。以美元为支柱的战后美国霸权地位不可避免地衰落了。【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8 【正确答案】 (1)美国有条件和必须充当未来国际新秩序的“领袖” 与“灯塔”。(2)建立美国式的单极世界,或者叫美国式的“一球一制” 世界。(3)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建立以美国军事力量为保障的国际安全结构。(4)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奉行参与和扩张战略,千方百计扩大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必要时不惜使用武力维护美国海外利益。(5)利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为美国利益服务。【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9 【正确答

27、案】 二战后西欧经济经历了比较大的起伏:(1)50 年代,持续稳定增长。60 年代,在继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普遍加快了增长速度,此时期被称为经济繁荣的“黄金时代” 。60 年代西欧经济投资繁荣,劳动力充分就业,国民人均收入显著增长,经济增长速度仅次于日本而高于美国。(2)70 年代经济危机爆发,黄金时代结束。1973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加上第四次中东战争,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 ,尤以西欧的问题最为严重,表现在生产停滞、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失业严重、外贸增长趋缓等方面。(3)80 年代, “滞胀”有所缓解,主要是“胀”得到一定程度缓解,西欧各国通货膨胀率呈下降趋势。【知识

28、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0 【正确答案】 第一,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大环境看:(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方向。(2)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较大的适应性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使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能力空前增强。(3)生产社会化与国际分工日益深入,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经济联系空前紧密,世界市场迅速扩大。第二,从西欧的自身环境来看:(1)西欧的传统产业布局和劳动力素质的基础优势明显,为恢复经济提供了重要保证。(2)西欧国家垄断资本在维护社会稳定、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有显著影响。(3)国家垄断资本的国际联合为西欧经济充分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4)依

29、赖于廉价的工业原料和能源资源,主要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1 【正确答案】 1973 年,一场始发于英国而扩展至美国、日本、联邦德国和法国等的同期性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了。这次危机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状况日益恶化、物价涨幅过高、以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濒于瓦解,同时伴之于石油危机的条件下爆发的,成为战后至 70 年代间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这次战后的经济危机与战前危机相比,有以下特征:(1)危机周期过程中的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四个阶段变为危机、回升和高涨三个阶段。(2)战后危机的表现形式是比较缓和的,而危机期间的物价仍然趋涨,这与战前危机物价暴跌的形式也

30、不相同。造成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主要有:(1)内在因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周期性规律的必然表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其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2)主要作用力: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东石油国家运用石油做武器,造成了世界性的石油危机,促进了西方经济危机的发生发展。这次经济危机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一个长期低速增长或称之为“滞胀” 的发展时期。【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2 【正确答案】 1959 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戴高乐任第五共和国第一任总统。他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其核心是在维护民族独立、国家利益的基础上恢复法国的大国

31、地位,使法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作用。政策提出的背景:(1)战后法美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法国在经济、政治上受到美国的限制,希望能有同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2)国际格局发生变化的结果。美苏冷战使法国感受到安全的威胁。(3)戴高乐个人同美国关系不好。美国二战期间没有支持戴高乐。其政策基本内容:(1)促进法国外交上独立自主。反对美国的霸权,维护民族的独立,谋求法国的大国地位,主要反对美国大西洋联盟的霸主地位;1966 年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主张建立三位一体的核力量,1960 年试制成功第一颗原子弹。(2)加强法德合作,推动两欧的联合。戴高乐认为德国的分裂及美苏对峙对德的控制使德国不能成为法国的威胁

32、,而且欧洲联盟的建立也不能缺少法德。1963 年,法德签订法德合作条约,实现历史上的和解,推动欧洲一体化的发展。(3)调整改善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1964 年中法建交,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对苏联既保持警惕,又希望建立缓和谅解的合作关系,扩大法苏经贸合作,通过向苏联靠拢摆脱美国的控制。(4)非殖民化的问题,使法国赢得有利的国际地位。其政策的意义:戴高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对维护法国的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提高国际地位,推动两欧联合和世界多极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戴高乐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雄心很大,经济不足是其弱点,不可能使法国从根本上改变其国际地位。【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3

33、 【正确答案】 内因:(1)有一个长期和平安定的国内环境;(2)战后,日本进行的民主改革如五大改革、解散财阀、农地改革等,既改革了社会经济结构,也对生产关系做了局部调整;(3)日本政府利用战后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国防费用少的有利条件,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借机扩大对外贸易;(4)长期坚持高积累、高投资和强化资本积累的政策,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运行机制;(5)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式和职工文化素质;(6)重视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日本人民的变化革新精神。外因: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爆发,日本接受了美军的大批订货,刺激了经济的发展;美国的大力扶植。【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4 【正确答案】

34、1951 年 9 月 4 日至 8 日,在美国主持下于旧金山召开了对日媾和会议,会议期间,美、英、日等 49 国签订了对日和约,美日两国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之后在 1952 年 2 月 28 日签订了日美行政协定。4 月 28 日又签订了所谓日台和约。这四个条约和协定,构成了所谓的“旧金山体制” 。对日和约规定了日本的领土范围以及交由美国托管的领土,同时规定盟国在日驻军权利等。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规定美国在日驻军及行使武力等规定。日美行政协定规定日本向美国提供军事基地及美国军队享受治外法权。日台条约则排除日本同新中国建交的可能迫使日本与中国政府为敌。旧金山体制的建立,标志着战后美国公开占领日本

35、的时期结束,日本名义上恢复了主权,但实质上进人美国半占领状态,日本被纳入了美国战后的“冷战” 体制之中。【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5 【正确答案】 欧共体自 1958 年成立后,经历了三次扩大:(1)从 1961 年英国、丹麦、爱尔兰、挪威和葡萄牙提出申请开始,历时 12 年,于 1973 年完成,欧共体接纳了英国、丹麦和爱尔兰三国。(2)从 1975 年和 1977 年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提出正式申请开始,于 80 年代初期、中期相继完成,使欧共体发展成为 12 个成员国。(3)1994 年 1 月 1 日,欧洲经济区的诞生,是扩大过程中的又一里程碑。欧共体不断扩大加剧了欧共体内部发展的不

36、平衡性和协调共同政策的困难与矛盾,使欧共体面临严峻考验和挑战。西欧经济衰退和失业以及民族主义的复兴,也给联合的前景增添重重愁云。但欧共体的不断扩大,对其自身和世界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十分显著的。(1)从经济上看,扩大使欧共体的地域和人口空前增加,给它带来了内部市场的扩展和对外贸易竞争力加强的优势,从而对促进经济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此外,欧共体对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经济援助和技术援助,对推动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2)从政治上看,欧其体扩大后对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几乎控制了整个地中海北岸,能确保亚非的资源供应,使苏联夹击欧洲的战略受到挑战,对欧洲均势与和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37、欧共体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这对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上抗衡超级大国无疑是有力的支持。【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6 【正确答案】 战后西欧的联合最初是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美国出于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考虑,推出马歇尔计划,推动了西欧的经济合作。50 年代中期,共同市场产生后,西欧经济一体化起步。西欧同美国的矛盾开始显现,法国戴高乐领导的第五共和国展开了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随后,60 年代后期,联邦德国勃兰特的新东方政策,又以另一种稍微温和的方式,拉开了西欧在外交方面同美国的距离,显示其独立性。经过 5060 年代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欧和日本的实力在许多方面已接近和超过了美国。美、欧、日三极格局形成

38、,西欧在政治、外交上显示其独立性的倾向更加增强了。在美元几次危机期间,西欧国家,特别是法国,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以实际行动迫使美国放弃布雷顿森林金兑换体制。70 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冷战虽然仍在持续,但西方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衰退。在这种环境下,美欧之间的经济矛盾增加了,突出表现在贸易方面。美欧之间的竞争除贸易外还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 1985 年,法国密特朗政府向欧共体提出的“尤里卡计划 ”,目的固然是为了加强西欧各国的尖端科技合作,同时也是为了同美国、日本竞争。协和式飞机的研制,也是为了排除美国在大型民用飞机方面的垄断。80 年代,美欧之间的经济矛盾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在农产品的贸易方

39、面。欧共体的农业政策,是一种带有保护主义色彩的政策。虽然美国自己也搞农产品的贸易保护主义,但远未达到共同体的程度。美欧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战,使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的谈判(1986 年开始)拖延了六七年才达成协议。80 年代末,东西方冷战走向终结。美欧之间的矛盾又增加了新的内容。这就是西欧在冷战年代形成的、同美国结盟的大西洋主义(表现在北约)开始衰退。原来在安全方面维系着美国同西欧关系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作用及其存在的意义越来越受到置疑。西欧同美国的关系仍然是错综复杂的。【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7 【正确答案】 (1)赫鲁晓夫领导时期,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不是赫鲁晓夫的个人行为,而是一场深刻的社

40、会运动。作为一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社会改革运动,赫鲁晓夫改革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2)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苏联模式被推广到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赫鲁晓夫所领导的改革是在苏联内部对苏联传统模式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改革,它所提供的经验教训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给后人以深刻的启示。(3)我们不能因改革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和错误,简单地加以否定,更不能因其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问题上发生错误而斥之为背叛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复辟行动。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地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和基本内容进行全面的、历史的分析,无可否认,它是苏联历史发展的必然

41、产物,是顺应时代潮流、反映人民愿望的革命运动,它揭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序幕。总之,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有成功,有失败,有教训,有错误,处于不成熟的试验中。作为改革“ 斯大林模式 ”的先驱者,赫鲁晓夫难以完全摆脱沉重的历史负担。他既是斯大林的批判者,而在某种意义上又是斯大林政策的继续者和维护者,他所改革的主要是斯大林模式最极端最暴露的弊病,并未触及旧体制的本质,也无法防止斯大林现象的复活。但它在苏联和国际共运改革史上的开创性功绩是不能抹煞的。【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8 【正确答案】 尽管战后初期一度效仿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但南斯拉夫很快就发现苏联模式不适合本国国情。于是,南斯拉夫从 1

42、950 年开始逐渐抛弃苏联模式,走上了自治社会主义道路。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南斯拉夫认为,苏联式的中央集权制有很大的消极后果。比如不能充分发挥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管理机构庞大且效率低下,容易产生官僚主义等等。第二,实行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有效办法。通过自治原则给各共和国和各地方以更大的权限,可以促使各民族的发展保持平衡,有利于解决矛盾。第三,南斯拉夫有自治的传统。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南共在解放区建立了人民解放委员会,工人接管资本家的工厂,恢复并管理生产。这是自治制度的最初萌芽。第四,南斯拉夫之所以走上自治道路,最直接、最现实的原因是苏南冲突以及苏联东欧国家对南斯拉夫实行的经济封

43、锁、政治压力和军事威胁。这在客观上迫使南斯拉夫做出选择,不是继续按照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就是根据自己的国情走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以铁托为首的南共决定从本国国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突破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探索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9 【正确答案】 战后捷克斯洛伐克照搬苏联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1968 年 34 月,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召开中央全会,通过了实行全面改革的行动纲领,宣布将摆脱苏联模式,按照自己的民族特点实行政治经济改革。纲领的主要内容有:在政治方面,(1)主张党政分开,不能

44、用党的机构代替国家机构、经济领导机构和社会组织;(2)坚持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证集会、结社、迁徙、言论和新闻自由,取消书报检查制度;(3)主张以民族阵线为基础,实行社会主义的多元化政治体制;(4)在民族问题上,主张建立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的联邦制国家。(5)在对外政策方面,主张在进一步发展同苏联的“联盟和合作” 的同时,发展同一切国家的互利关系。在经济方面,纲领提出实行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其主要内容是:(1)改革计划体制,一切经济活动都应利用税收、利润、价格等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调节;(2)规定工商企业和农业合作社都有独立自主权;(3)成立工厂委员会,它有权决定厂长的任免、利润的分配和

45、职工的福利待遇等;(4)取消外贸垄断,企业有权独立进行外贸活动,国家只根据市场情况采取调节措施;(5)改革价格政策,缩小固定价格范围,逐步向自由价格过渡。四月行动纲领把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是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来捷政府所有改革方案中最激进的纲领,各界群众举行各种集会讨论国家生活中的各方面问题,出现了“ 布拉格之春 ”的活泼局面。【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40 【正确答案】 苏联的解体是 20 世纪末国际政治中最引人注目、影响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对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世界主要战略力量对比及其相互关系造成了剧烈的震荡和巨大的冲击。第一,苏联解体最终结束了战后四十多年的两极格局,整个世界加速走向一个多极化的新格局。第二,苏联解体最终结束了战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东西欧对峙,推动了欧洲联合的趋势,东西欧开始走向一体化。第三,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原有的凝聚力下降,美、欧、日矛盾激化,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第四,苏联解体后,第三世界的战略地位明显下降,中间地带开始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直接对阵,受西方国家干涉和控制的危险加大,南北矛盾和发展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最后,苏联的解体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次重大挫折,但它也推动不少社会主义国家进一步思考和改革。【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