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12 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马尾海战】2 【黄埔条约】苏州大学 2015 年中国史专业基础综合真题;湖南师范大学2017 年中国史综合真题3 【中日修好条规】4 【苏福省】南京大学 2004 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5 【丁戊奇荒】南京大学 2013 年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真题;中国人民大学2014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南京大学 2017 年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真题6 【盛世危言】清华大学 2015 年历史学基础真题7 【轮船招商局】北京师范大学 2000 年中国近代史真题;南京大学 2001 年中国近现代
2、史真题;北京师范大学 2002 年中国近代史真题;北京大学 2005 年中国通史真题;安徽大学 2006 年中国近代史真题;北京大学 2013 年中国史真题;吉林大学2013 年历史学基础真题;云南大学 2015 年中国史基础真题8 【时务报】安徽大学 2012 年中国通史复试真题;南京大学 2016 年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真题;中山大学 2017 年历史学基础真题9 【戊戌政变】河北大学 2015 年历史学基础真题10 【咨议局】北京大学 2017 年历史学基础(中国史)真题;山西大学 2017 年中国历史真题11 【军国民教育会】南京大学 2005 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北京大学 2006 年中
3、国通史真题;河北师范大学 2006 年中国近代史真题12 【武昌起义】南京农业大学 2001 年中国通史真题13 【洪宪帝制】14 【曹锟贿选】15 【文学革命论】16 【甲寅派】山西师范大学 2017 年中国历史基础真题17 【黄埔军校】南京师范大学 2014 年中国史复试真题;河北大学 2015 年历史学基础真题;黑龙江大学 2015 年历史学基础真题;北京师范大学 2016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18 【四一二政变】19 【中国青年党】20 【工农武装割据】21 【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运动】安徽师范大学 2004 年中国现代史真题;北京大学2014 年历史学基础(中国史)真题22 【长城抗战】兰
4、州大学 2013 年中国史基础真题;南京大学 2016 年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真题23 【卢沟桥事变】河北师范大学 2010 年历史学复试真题;江西师范大学 2015 年中国通史真题;江苏师范大学 2017 年中国通史真题24 【滇缅公路】25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26 【抢救运动】中山大学 2013 年历史学基础(A)真题27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28 【孟良崮战役】南京大学 2001 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29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苏州大学 2002 年中国现代史真题;中山大学 2014 年历史学基础(A) 真题30 【七千人大会】北京大学 2014 年历史学基础(中国史)真题;河北大学
5、2014 年历史学基础真题;湘潭大学 2014 年中国史真题;内蒙古大学 2016 年中国史真题;2017 年历史学统考真题31 【中美上海公报】北京师范大学 2000 年中国近代现代史真题;西北师范大学 2014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32 【院系调整】北京师范大学 2006 年中国通史真题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12 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正确答案】 1884 年中法战争中的一场战役。1884 年 8 月,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舰 6 艘侵入福建马尾港,伺机攻击清军军舰。福建水师仓惶应战。经过激战,清军军舰被击沉 9 艘,伤 2
6、 艘,马尾船厂旋亦被轰毁;法军军舰仅伤 3 艘。8 月 26日,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 【正确答案】 1844 年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中法五口贸易章程。1844 年 10 月,法国公使刺萼尼与清两广总督耆英在广州黄埔签订,共三十六款,附海关税则。主要内容:法国取得五口通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法国可以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订约后,法国又强迫清政府取消对天主教的禁令,准许他们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3 【正确答案】 1871 年清政府与日本政府之间订立的第一个条约。主要内容是:(1)两国各以礼相待,互不侵犯;(
7、2) 两国政事自主,“彼此均不得代谋干预”;(3)两国可互派使臣驻京;(4)议定通商港口,可在指定的对方各口设理事官,行使对等职权;(5)两国兵船为保护各自商民可往来指定的对方口岸,禁止驶入他口及内地河湖支港。中日修好条规的签订标志着朝贡体系开始破裂。【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4 【正确答案】 1860 年太平天国以苏州为中心建立的行政区。1860 年 6 月,太平天国攻占苏州后,随即建立新省,以苏州为省会,辖区包括长洲、元和、吴县、常熟等地,并按太平天国建制建立各级地方政权。此行政区在太平天国后期斗争中起过重要作用。1863 年 12 月苏州失陷,其他地区也先后丧失。【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
8、史5 【正确答案】 1877 一 1878 年发生在华北地区的特大旱灾饥荒。1877 年为丁丑年,1878 年为戊寅年,因此史称“丁戊奇荒” 。时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称之为 “二百余年未有之灾” 。这场灾害波及山西、直隶、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受灾人口108 亿,导致 900 至 1300 余万人饿死,另有 2000 余万灾民逃荒到外地,对晚清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6 【正确答案】 清郑观应著。系著者多年留心中外时事之代表作。光绪二十年(1894 年 )刊行,共五卷,正文五十七篇,附录后记三十篇。书中所论甚为广泛。主张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参照西方政治制度,立宪法,开议
9、院,实行“君民共主”;批判洋务派只学西方坚船利炮而不从事政治改革,是“ 遗其体而求其用”;提出与外国资本主义进行“ 商战 ”,表达了要求“富强求国”的呼声。此书当时在宣传变法方面起过很大作用。【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7 【正确答案】 清末最早设立的轮船航运企业。1872 年,李鸿章令朱其昂拟章试办,次年重订章程,招商集股,正式成立。1885 年盛宣怀奉命加以整顿,由官商合办改为官督商办。1909 年又改组,归邮传部管辖。这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8 【正确答案】 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的重要刊物之一。1896 年 8
10、月汪康年、黄遵宪在上海创刊,邀请梁启超为主笔,以变法图存为宗旨。创刊后即连载梁启超著变法通议。该报以新颖的言论和流畅的文笔风行海内,影响深远,对维新运动的开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898 年停刊。【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9 【正确答案】 清末慈禧太后发动的推翻戊戌新政的宫廷政变。1898 年 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先将光绪皇帝软禁于中南海的瀛台,然后以“训政” 的名义,重掌国政。政变以后,慈禧太后大肆搜捕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分别在英国人和日本人的保护下,逃往国外。9 月 28 日,谭嗣同、康广仁、杨深秀、刘光第、杨锐、林旭等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时人称为“戊戌六君子”
11、。戊戌维新变法运动宣告失败。【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0 【正确答案】 清政府在预备立宪期间设立的地方咨议机关。1908 年,清政府颁布各省谘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于 1909 年 10 月在各省正式成立谘议局。谘议局有权议决本省行政兴革事件、预决算、税法、公债等。但决议事项须得到本省督抚同意方能生效,实际上只有建议权,不能监督地方行政。该名词亦写作“ 咨议局” 。【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1 【正确答案】 清末中国留日学生组织的革命团体,由拒俄义勇队改组而成。以养成尚武精神,实行爱国主义为宗旨。成立后,一部分会员秘密组织了一个暗杀团,决定回国进行实际革命活动。暗杀团成员黄兴、龚宝铨分别
12、在长沙、上海组建了革命团体华兴会、光复会。【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2 【正确答案】 1911 年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共同发动的大规模武装起义。文学社和共进会的联合,使武汉革命形势突飞猛进。10 月 10 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首先发难,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他们杀死镇压起义的反革命军官,一举占领了楚望台。发动起义的士兵临时推举原日知会会员、队官吴兆麟担任指挥,向总督衙门发动进攻。湖广总督瑞潋仓皇逃往停泊在江面的兵舰上。起义军一夜之间占领武昌,取得首义的胜利。江对岸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也分别在 11日晚和 12 日晨光复汉阳和汉口,完全控制了武汉三镇。【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
13、史13 【正确答案】 1915 至 1916 年袁世凯进行的复辟封建帝制的活动。1915 年 12月 12 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五年(1916 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同年 12 月 25 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称帝使北洋集团分崩离析,列强也撤回了对袁的支持,袁世凯被迫于 1916 年 3 月 22 日宣布取消帝制。【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4 【正确答案】 直系军阀曹锟为窃取总统职位而进行的贿选活动。第一次直奉战争后,曹锟为了把自己“ 选 ”为总统,以 40 万元收买了国会议长,
14、以每张选票 5000到 1 万元贿买了 500 多个议员。1923 年 10 月,这批被人们斥为“猪仔” 的受贿议员把曹锟“选”为总统。10 月 10 日,曹锟就职,向众议院提名孙宝琦组阁,接着由这些“猪仔”议员赶制和公布了 中华民国宪法,被人们称为 “曹锟宪法”或“ 贿选宪法”。【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5 【正确答案】 陈独秀为支持和响应胡适的文学革命主张而撰写的文章。1917年 2 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把反对文言文和封建文学同政治革命联系起来,竖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他提出了“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成为文学革命”的纲领。
15、陈独秀主张彻底改革文体和文学内容,打倒“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封建文学和“无病呻吟”“满纸之乎者也矣焉哉”的老八股,使文学写人生、写社会,反映现实生活,表现时代精神。【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6 【正确答案】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出现的复古主义文学派别。该派宣传封建复古思潮,代表人物章士钊,因创办甲寅杂志而得名。1925 年,章士钊重办甲寅周刊),并在该刊发表评新文学运动等文,继续反对新文化运动,反对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7 【正确答案】 1924 年孙中山在广州创建的军事学校。全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位于广州市珠江中的黄埔岛上而得名。1924
16、 年 6 月创办,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由苏联提供办校经费和军械武器。黄埔学生军曾参加东征及北伐战争,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8 【正确答案】 1927 年 4 月 12 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反共政变。1927 年 4 月 12日凌晨,由白崇禧坐镇上海指挥,杨虎、陈群等具体配合,首先出动帮会流氓,冒充工人,袭击了闸北、南市、沪西等地的工人纠察队。军警则以调解工人“内讧” 为名,强行收缴“ 双方” 枪械,打死打伤工人 300 余人,并强占了上海总工会。次日,20 多万工人罢工抗议暴行,其中 6 万多人前往驻军司令部请愿,行至宝山路时,竟遭周凤岐军的机枪
17、扫射,死 100 多人。14 日,上海军警开始全面“清党” ,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者被捕,革命组织和进步团体被查封。18 日,蒋介石通电拥护“清党”,建立国民政府,并定都南京,形成宁、汉对峙。【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9 【正确答案】 民国时期主要政党之一。又称国家主义派、醒狮派。1923 年成立于巴黎,其首领及其主要创始人为曾琦、李璜。该派创办醒狮周报,随后又出版多种书刊,因此又被称为“醒狮派” 。该派借用五四时期 “外抗强权,内除国贼”的口号,鼓吹反苏反共;强调“全民国家” ,否定国家的阶级性;宣扬 “全民革命”与“阶级合作”,反对阶级斗争等。【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0 【正确答案】
18、毛泽东关于土地革命战争的重要理论。毛泽东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探索,于 1928 年 10 月到 1930 年 1 月相继写成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这些著作总结了共产党领导武装起义和开辟农村根据地的经验,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建立了“工农武装割据 ”的理论。【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1 【正确答案】 国民党 CC 系发起的中国文化建设运动。1934 年 3 月,成立了中国文化建设协会,由陈立夫任理事长。此后又创办了文化建设月刊,陈立夫在创刊号撰文提出所谓发扬固有文化、吸收西方文化来建设一种新的文化体系。1935年 1 月,CC 系的王新命、
19、何炳松、陶希圣等 10 名教授在文化建设上发表中国本位文化建设宣言,提出要使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思想都具有中国特征,必须从事中国本位文化的建设。【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2 【正确答案】 1933 年中国军队为阻止日本侵略军入关南下在长城一线的战斗。1933 年 3 月初,日军侵占热河,继续向长城一线进犯,长城抗战爆发。驻守喜峰口的第二十九军从 3 月 9 日至 4 月中旬屡挫日军攻势,并主动出击,夜袭敌营,守住了阵地。驻守古北口的第十七军与日军激战两月,阵地被日军逐次突破,才奉命撤退。第三十二军、第三十五军分别在冷口、怀柔对日军进行了反击。4 月初,日军攻陷秦皇岛等地,使长城线上的中国守军腹
20、背受敌。5 月下旬,中国军队相继放弃长城各口,长城抗战失败,使华北处于十分危急的境地。【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3 【正确答案】 1937 年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策划的一起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于 1937 年 7 月 7 日在北平西南宛平县卢沟桥制造军事冲突。日军挑起事端、进而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后,中国军队在平津地区奋起抗击日军侵略的作战,称为卢沟桥抗战。中国人民由此进入全面抗日战争时期。【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4 【正确答案】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修建的昆明通往缅甸的国际公路。因从中国云南昆明至缅甸腊戍,故名。该公路在中国境内段自昆明起,经楚雄、下关、保山、
21、芒市至畹町止,全长 959 千米。该路是抗日战争期间我国一条重要的国际运输路线,对运输战时军用物资起了极大作用。【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5 【正确答案】 1939 年 1 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的五届五中全会。重要议题是抗战和党务问题。这次会议虽然表明要继续抗战,但蒋介石解释“抗战到底” 为恢复七七事变前的状况。会上决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 的方针;作出了强化国民党独裁统治,加强蒋介石个人权势的决定,由蒋介石任党政军一元化的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颁布了一系列控制人民思想,禁止人民抗日文化宣传活动的措施。【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6 【正确答案】 1943 年在延安审干工作中发生的“左
22、” 的错误运动,又称“抢救失足者运动”。在整风运动中,中共中央决定结合整风进行审干。1943 年 7 月,负责审干的中央社会部部长康生,作了一个抢救失足者的动员报告,扩大敌情,并以此为依据发动了错误的“抢救” 运动,迫使许多单位大搞逼、供、信,造成肃反扩大化的“左倾 ”错误。中共中央发现这一情况后,于同年 8 月 15 日作出关于审查干部的决定,明确规定了审干的九条方针,及时纠正了这一错误,使审查干部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7 【正确答案】 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全国性文艺团体。七七事变后,文化工作者开始联合起来,1938 年 3 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它以
23、团结全国文艺工作者、对内“ 喊出民族的危机,宣布暴日的罪行,造成全民族严肃的抗日情绪和生活” 、对外“ 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引起世界人民的正义感”为目标,以孙科、周恩来等人为名誉理事,实现了 30 年代曾经相互对立的无产阶级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在现代文艺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大联合。【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8 【正确答案】 1947 年解放军在山东孟良崮地区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四师的战役。1947 年 5 月上旬,国民党军向山东发起重点进攻,其 17 个整编师三路推进,企图压迫华东解放军退至胶东狭窄地区,其中以美式装备的整编第七十四师前进最快。13 日,该师突出行进
24、至孟良崮地区,突然被解放军主力分割包围。赶来增援的 10 个整编师国民党军均遭顽强阻击。16 日,被称为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七十四师全部被歼,师长张灵甫被击毙。孟良崮战役同民党军损失兵力 32 万余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被打破。【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9 【正确答案】 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处理国家和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3 年 12 月,周恩来代表我国政府在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1954 年 6 月,在日内瓦
25、会议休会期间,周恩来总理应邀先后访问了印度和缅甸,同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分别发表了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两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在国际关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30 【正确答案】 1962 年 1 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会议前后又为 “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同志进行了甄别平反。七千人大会虽然未能彻底克服党内存在的左的指导思想,但是对于纠正“大跃进 ”和“反右倾”的错误起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动员全党坚决贯彻执行以调整为中心的“ 八字方针”是一个重要
26、的转折。【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31 【正确答案】 中美双方于 1972 年 2 月 27 日在上海发表的公报。主要内容: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双方声明: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中国方面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同无权干涉等;美国方面声明: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确认从台湾撤走全部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结束了中美两国 20 多年的敌对状态,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32 【正确答案】 1952 年中国政府对全国原有高等学校的院系进行了全面调整。院系调整工作从 1952 年开始,到 1953 年基本结束。经过院系调整,全国共有高校182 所,其中综合大学 14 所。学校的性质、任务更加明确,基本上实现了“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这次调整也有不恰当之处,如机械搬用苏联经验,不适当地取消了一些学科,有的专业设置过细,对人才的成长和合理使用不利。【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