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2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中共中央撤离延安之后,负责指挥西北野战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周旋的是( )。(A)彭德怀(B)陈毅(C)刘伯承(D)朱德2 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目的是 ( )。(A)解放全中国(B)夺取全国革命的最后胜利(C)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D)解决国共谈判的问题3 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大陆的统一?( )(A)平津战役胜利(B)国民党政府倒台(C)开国大典的举行(D)西藏和平解放4 新中国成立初年的三
2、大运动是( )。(A)没收官僚资本、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B)没收官僚资本、收复台湾、抗美援朝(C)抗美援朝、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D)解放西藏、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5 1950 年,周恩来代表中国与苏联签订的条约是 ( )。(A)中苏互不侵犯条约(B)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C) 中苏友好互助条约(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6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公布于( )年。(A)1950(B) 1951(C) 1953(D)19547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政策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的主要区别是( )。(A)激发贫农的积极性(B)保护中农(C)没收地主土地(D)保护富农8 “既不放过一个反革命分子,也不
3、冤枉一个好人” 是哪次运动的精神?( )(A)“镇压反革命 ”运动(B) “三反” 运动(C) “五反” 运动(D)“文化大革命 ”9 下列不属于“ 五反” 运动内容的是 ( )。(A)反对贪污(B)反对行贿(C)反对偷税漏税(D)反对盗骗国家财产10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具体时间段是( )。(A)1949 一 1953 年(B) 19511954 年(C) 1952 一 1956 年(D)1953 一 1957 年11 新中国建立后,实行了新型外交,以下不属于三大外交决策的是( )。(A)“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一边倒”(D)大国外交12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于( )。
4、(A)新中国经济恢复时期(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C)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13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恢复和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B)调整、巩固、加强、提高(C)调整、增强、巩固、充实(D)调整、巩固、整顿、提高14 在中共八大上,邓小平作的报告是( )。(A)开幕词(B)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C) 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D)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 15 关于 1957 年的整风运动,下列不属于其内容的是( )。(A)官僚主义(B)宗派主义(C)主观主义(D)本本主义16 下列不属于社会主
5、义建设时期三面红旗的是( )。(A)总路线(B) “大跃进”(C)人民公社运动(D)“四清运动 ”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7 重庆谈判18 制宪国大19 四平战役20 “二二八”事件21 中国土地法大纲22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2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4 中美关系白皮书25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26 过渡时期总路线27 “四马分肥 ”28 统购统销政策三、论述题29 简述三大战役。30 论述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31 论述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2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
6、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解放战争中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彭德怀为西北野战军司令员。【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工作的中心,为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基础。【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中国的统一。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也标志着中国大陆的统一。【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
7、新中国成立初年的主要政治运动。【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年的外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1950 年新中国与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 1945 年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与颁布。在 1954 年第一部宪法颁布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充当了临时宪法的作用。【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保护富农是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政策的一个重要改变。【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8 【正确答案】 A【试
8、题解析】 此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主要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贯彻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和“既不放过一个反革命分子,也不冤枉一个好人”的精神。【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三反”“五反”运动的具体细节。1951 年冬,在国家机关、国营经济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内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在“三反”运动进入高潮后,1952 年 1 月 26 日中共中央部署在各大中城市的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0 【正确答案】
9、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五年计划。为了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周恩来、陈云主持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年)。【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为了建立新型外交关系,毛泽东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三大决策。【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侧重一些基础工业的建设。【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对八字方针的准确记忆。【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4 【正确答案】
10、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中共八大。会议上,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邓小平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 1957 年的整风运动。1957 年为了克服近年来党内新滋长的脱离群众和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整风运动。【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主要特征。【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二、名词解
11、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7 【正确答案】 重庆谈判是 1945 年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关于实现国内和平的谈判。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通过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纪要就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党派合作、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等 12 个问题阐明了国共双方的见解。但在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问题以及接受日军投降等问题上双方仍存在着尖锐的分歧。【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重庆谈判。答案中应当指出重庆谈判的性质、背景、过程、主要内容以及主要问题所在。【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8 【正确答
12、案】 制宪国大是 1946 年在南京国民大会堂召开的制宪国民大会,原称“国民大会 ”。制宪国民大会的目的就是中国为了完成制定中华民国宪法而召开的会议,所以又称“ 制宪国大 ”。1946 年 11 月 12 日至 12 月 25 日,制宪国民大会于南京召开,国民党和青年党、民社党的代表以及胡适等 1 600 多人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各项基本制度。因中国共产党和民盟拒绝参加制宪国大,并拒绝承认其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使得这次大会的地位和对这次大会的评价在后来的政治格局下争议较大。制宪国民大会是影响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国民党政治。答
13、案中应当指出制宪国大的性质、背景、召开过程、会议成果以及这次会议的历史影响。【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9 【正确答案】 四平战役又称“四战四平” ,是国共内战时期在四平的四次大规模作战。四平是东北的军事重镇,在解放战争期间,四平战役闻名中外,被外国记者称为“东方马德里 ”。鉴于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从 1946 年 3 月到 1948 年 3 月,国共双方在这座当时总人口只有 10 万人的城市共先后投入 40 余万兵力,对这一军事重镇展开反复争夺,共展开四次大战役。1948 年 3 月第四次四平战役后,四平最终被解放军夺取。四战四平不仅解放了四平,对全国解放也具有重大意义。【试题解析】 此题考
14、查解放战争。答案中应当指出四平战役的过程以及重要意义等。【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0 【正确答案】 “ 二二八 ”事件是 1947 年 2 月 28 日,台湾发生的大规模民众反抗政府事件,又称“ 二二八”起义。1947 年 2 月 27 日,国民党台湾省专卖局缉私员和警察在台北殴打女烟贩,并开枪打死与其评理的市民。28 日,台北市民举行罢市游行请愿,竟遭公署卫兵开枪射击,从此该事件由请愿转变成为对抗公署的政治性运动。后来又因国民政府接管台湾以来贪腐失政所累积的民怨爆发,以及台湾人和外省人之间发生省籍问题冲突,抗争与冲突在数日内蔓延全台湾,使原本单纯的治安事件演变为社会运动,最终导致官民间的对
15、抗冲突与军队镇压。“二二八” 事件影响台湾政治长达数十年。【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国民党在台湾的政治。答案中应当指出“二二八”事件的性质、起因、过程以及“二二八”事件造成的深远影响。【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1 【正确答案】 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中国共产党颁布的关于土地改革的法规,1947 年 9 月 13 日由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西柏坡村举行全国土地会议通过,10 月 10 日公布施行,规定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主要内容包括,没收地主的土地财产,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团体的土地所有权和乡村在土地改革以前的一切债务;以乡或村为单位统一分配
16、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所有权归农户所有。土改前的土地契约、债约一律缴销;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他营业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设立人民法庭。中国土地法大纲总结了中国共产党 20 多年土地革命的基本经验教训,是一个正确的土地纲领,体现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根据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共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土地改革运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答案中应当指出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制定过程、主要内容以及颁布后对解放战争产生的重要影响。【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2 【正确答案】 为了得到美国的援助,1946 年,国民政府和美国代表在南
17、京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该条约由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南京签订。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两国人民可在对方全境内自由居住及从事各种职业,并且在经济上享受国民待遇;此方商品在彼方享有不低于任何第三国和彼方本国商品的待遇;两国船舶可以在彼方开放的任何口岸、地方或领水内自由航行。中国领土向美国做了最大限度的开放,根据这个条约,美国从中国攫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特权。【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中美外交。答案中应当指出此条约签订的背景、过程、条约的主要内容以及条约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3 【正确答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是
18、1949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共同纲领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组织中央人民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还确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军事制度和应当实行的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和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共同纲领在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以前,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共同纲领对于团结一切力量,彻底完成民主革命和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起了重大的作用。【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新政协。答案中应当指出共同纲领的性质、制定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共同纲领的重要影响。【知识模块】
19、中国近现代史24 【正确答案】 中美关系白皮书又称对华关系白皮书,全称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特别着重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九年的阶段。1949 年 8 月 5 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及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发表对国共内战及中国问题立场的政治文件。正文共八章,叙述从 1844 年中美望厦条约签订到 1949 年的中美关系和美国对华政策。白皮书表示,国民党在国共内战的失败,是国民党本身的领导问题,与美国无关,美国在战后对中国情势已尽力而为,最后的失败应由国民党负起全责。白皮书发表后,美国停止对国民党军事援助,此举严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士气。不久,国民政府迁台。这份白皮书被认为是国共内战中杜鲁门政府为自己对华政策失
20、败的开脱。【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中美关系。答案中应当指出白皮书的签订背景、内容以及影响。【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5 【正确答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政府提出的处理国家和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3 年 12 月,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与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1954 年 4 月 29 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写人了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1954 年 6 月,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恩来总理应邀
21、先后访问了印度和缅甸,同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分别发表了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两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在国际关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新中国外交。答案中应当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内容以及重要影响。【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6 【正确答案】 过渡时期总路线指 1952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完整表述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
22、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用法律的形式把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全国人民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确定下来,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答案中应当指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具体内容、过程以及重要意义。【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7 【正确答案】 “ 四马分肥 ”是对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利润分配形式的形象说法。19531956 年,国家规定私营企业和公私合营企业在企业利润分配时:国家税金约为 30,企业公积金为 1030,职工福利奖金为515,股东红利、董事、经理、厂长的酬金约为
23、25,称“四马分肥” 。因此,利润分配中资本主义红利仅占四分之一,企业利润的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基本上是为国计民生服务的。1956 年,私营企业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国家规定,原私营企业家不再参加原企业的盈余分配,而是按其拥有的股额由国家付给年息,一律按年息五厘付给。【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对民族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答案中应当指出“四马分肥”的具体内容。【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8 【正确答案】 1953 年 10 月 16 日,为解决粮食供应紧张问题,中共中央发出了根据陈云意见,由邓小平起草的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计划收购”被简称为“统购”,“计划供应” 被简称为“ 统销”
24、。1953 年 11 月,对食油实行计划收购。1954 年 7 月对棉布实行计划供应。这一政策取消了原有的农业产品自由市场,国家对农民的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对城市居民和农村缺粮户实行粮食定量配售,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这一政策实行初期保障城乡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对稳定市场物价、促进三大改造起了积极作用。后来变得僵化,严重地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之后,该项政策被取消。【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新中国的经济政策。答案中应当指出统购统销的原因、具体内容、实施过程并且对其做出准确的评价。【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三、论述题29 【正确答案】 在粉碎了国民党的
25、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之后,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与解放战争初期完全不同,政治、经济、人心等优势显著,于是党中央决定与国民党展开战略决战。(1)辽沈战役。 1948 年 9 月 12 日,东北野战军发动了辽沈战役,11 月 2 日结束,历时 52 天。林彪、罗荣桓、刘亚楼领导的 70 万东北野战军与 55 万国民党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等地同国民党军决战。辽沈战役中共歼敌 472 万人,俘虏范汉杰、廖耀湘等国民党高级将领,解放了东北全境,辽沈战役使国共两党军事实力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2)淮海战役。 19
26、48 年 11 月 6 日至 1949 年 1 月 10 日,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等率领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及其他部队共约 60 万人,以徐州为中心,同约80 万国民党军进行了战略决战。解放军将黄百韬的军队包围在碾庄地区进行歼灭,又在皖北的双堆集大败黄维兵团,杜聿明也被击败。经过长达 66 天的激烈战斗,中共歼灭国民党军最精锐的机械化兵团 5 个,击退 2 个,歼敌 555 万人,使国民党军丧失大兵团作战能力,也使国民党政权的政治经济中心宁沪地区全部失去了屏障。(3)平津战役。 1948 年 12 月 5 日,林彪、岁荣桓、聂荣臻、刘亚楼领导的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百万大军,发起平津战役
27、。解放军相继攻克新保安、张家口、天津,使北平守敌陷于绝境,在共产党多方努力之下,国民党华北“剿总” 总司令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1949 年 1 月 31 日北平和平解放,长达 64 天的平津战役以解放军的胜利而结束。此战共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 52 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地区,平津战役也是战略决战的最后一个大战役。【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国共两党决战。答案中应当指出三大战役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以及各个战役在解放战争中的重要意义。【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30 【正确答案】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1949 年 3 月 5 日至 13 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
28、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又称西柏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主持了开幕会议,3 月 5 日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确定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集中讨论了夺取全国胜利,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向城市的问题。指出城市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中国的发展方向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会议还着重研究和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诸方面的基本政策。全会号召在胜利面前,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防止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它在革命的转变关
29、头,为党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做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答案中应当指出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时间、背景、会议的主要内容、重要意义和影响等。【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31 【正确答案】 新中国在进行以重工业为重点的经济建设同时,还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改造内容: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实现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到 1952 年年底的组织合作阶段;1953 年到 1955 年上半年是初级社阶段;1955 年夏季以后到1956 年年底,是合作化运动的高潮阶段。
30、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三种形式,以自愿互利为原则,将手工业的个体所有制改造成集体所有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在没收官僚资本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改造的方针,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把资本主义私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2)改造过程:从 1953 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1953 年 6 月,中共中央根据中央统战部的调查,起草了关于利用、限
31、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意见。9 月,毛泽东同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座谈,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道路。10 月,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大会传达了中共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到 1954 年年底,主要的大型私营工业企业多数已经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在商业方面,则在国家掌握一切重要货源的情况下,通过使私营商业执行经销代销业务的方式向国家资本主义商业转变。1956 年的第一季度末,全国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私营工业已达到 99,私营商业达到 85,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严格区分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差别,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了和平赎买政策,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其从低级向高级国家资本主义过渡,逐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社会主义改造。答案中应当指出对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的改造,同时也要简要指出整个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