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3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五四运动中起先锋作用的是( )。(A)青年学生(B)工人阶级(C)农民阶级(D)商人2 下列关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述中,不确切的一项是( )。(A)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现象有所改观(B)工业中心由东南沿海向北发展(C)中国经济的明显半殖民地化(D)战后经济在外资打击下萎缩3 新文化运动中,把斗争矛头指向孔孟儒学的直接原因是( )。(A)北洋军阀以此维护其反动统治(B)它阻碍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C)它是导致
2、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D)它不利于近代工业生产的发展4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不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指明真正的出路,主要是由于( )。(A)没有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B)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C)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极端(D)思想领域内尊孔复古逆流泛滥5 蔡元培“兼容并包 ”教育方针的实质是 ( )。(A)听任各种思想自由发展(B)倡导传播资产阶级文化(C)改革教育(D)鼓励学术研究缓和政治派系矛盾6 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的革命先驱者,下列李大钊的著作中,不属于揭开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第一页的是(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B) 庶民的胜利(C)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
3、义观7 胡适与李大钊进行“ 问题与主义之争 ”的主战场是 ( )。(A)新青年(B) 每周评论(C) 解放与改造(D)青年杂志8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相似点的是( )。(A)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B)发生了罢课、罢工、罢市斗争(C)掀起了反帝爱国斗争的高潮(D)成立了反帝统一战线组织9 中国共产党制定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是在(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10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4、1 新青年12 少年中国学会13 醒狮派14 问题与主义之争15 五四运动16 “六三运动 ”17 二七惨案18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 新三民主义20 “五卅”运动21 沙基惨案22 中山舰事件23 整理党务案24 马日事变25 黄埔军校26 万县惨案27 南京惨案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28 阅读下列材料: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地。试看这五十年的美国何如?这五十年的日本何如? 这五十年的德国何如
5、 ?这五十年的俄国何如 ?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哭乐不等,至于学问思想界,真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有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请回答:(1)文中的“五十年”概指什么时间?这五十年中,美国、日本、德国、俄国主要有哪些大的变化?(2)文中所说 “这三期”是指哪些历史事件?简评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四、论述题29 如何看待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30 中国近代出现了哪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31 试述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况及其原因。32 简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引起的三次思想论争。33 试述五四运动的历史评价。34 试论述“五四运动
6、”以后中国社会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交替变化。35 试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和意义。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3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8 【正确答案】 D【知
7、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1 【正确答案】 新青年是“五四”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著名革命刊物。 1915 年,青年杂志创刊于上海,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并从上海迁到北京。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先后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主要宣传民主和科学,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十月革命后,新青年开始宣传十月
8、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度成为党的机关刊物,1922 年 7 月休刊。1923 年 6 月复刊后改为季刊,成为中共中央的理论刊物。新青年从创刊到 1926 年 7 月停刊,前后十年,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2 【正确答案】 是五四时期的著名社团。成立于 1919 年 7 月,以“创造少年中国”为宗旨。1923 年后出现分化,其左翼多数加人中国共产党,右翼多数加入中国青年党(国家主义派) 。是五四时期会员最多、分布最广、存在时间最长的社团。【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3 【正确答案】 又称国家主义派,国民党左派和当时
9、与国民党合作的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国家主义是欧战以后“无产阶级革命潮流高涨所激起的一种极反动的思想” ,国家主义派是“ 帝国主义的走狗 ”,“民族运动的死敌”,“ 干反革命事业的大集合”,“是最反动势力的结晶 ”。国家主义派的主要代表是五四运动时期创建的少年中国学会的一部分成员在法国成立的中国青年党,以及该党党魁曾琦、李璜回国后与左舜生等一起创办的醒狮周报,故而国家主义派又称醒狮派。【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4 【正确答案】 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出现的第一次思想辩论。1919 年 7 月,胡适在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主张应研究具体的社会问题,而不要高谈主义。李
10、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进行反驳,认为问题与主义不能分离,研究实际问题与宣传主义必须结合,改造社会必须“根本解决”,才能解决一个个的具体问题,挑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谈什么主义,用什么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一争论实质上是社会改良思想与社会革命思想的争论。其意义在于,改造中国社会,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求得根本解决。【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5 【正确答案】 五四运动是 1919 年 5 月 4 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起因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后来得到了各地学生及
11、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最终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了和约。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6 【正确答案】 六三运动是五四运动发展到新阶段的标志。它是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从 1919 年 5 月 4 日至 6 月 3 日,是五四运动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运动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青年学生。六三运动之后是五四运动的第二个阶段。在全国人民特别是工人阶级的强大压
12、力下,北京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并下令免去曹、章、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未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实现。【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7 【正确答案】 二七惨案是由京汉铁路大罢工中的吴佩孚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制造的惨案。1923 年 2 月 7 日,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吴佩孚调动军警对汉口、郑州、长辛店罢工工人进行血腥镇压,结果有 50 人惨死,300 多人受伤,40 多人被捕,1000 多人被开除。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和武汉工团联合会法律顾问、共产党员施洋先后惨遭杀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8 【正确答案】 中国共产党早期从事
13、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机关。1921 年 8 月成立于上海。张国焘任主任,1922 年,总部由上海迁到北京,主任改为邓中夏,改工人周刊为机关刊物。主要活动是对工人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工会,领导工人开展罢工斗争。初期以铁路工人为工作重点。1922 年在广州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全国工人运动的总通讯机关。二七惨案后转入地下活动。在 1925 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成立后撤销。【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9 【正确答案】 孙中山重新解释的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范畴的三民主义。孙中山在 1924 年 1 月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新解
14、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对外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对内主张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主张直接的、普遍的、革命的民权。民生主义规定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个原则。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它克服了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和彻底的反封建纲领,特别是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纲领的根本弱点。它的政治原则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基本上是一致的,因而成为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0 【正确答案】 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中
15、国人民反帝革命运动。1925 年 5 月初,上海内外棉纱厂工人为抗议日本资本家无理开除中国工人举行罢工,日本资本家枪杀青年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并打伤十余人。这是“五卅”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 5 月 30 日,上海学生 2000 余人,在租界内进行反帝宣传,声援工人斗争。以英国为首的租界当局,出动武装巡捕,拘捕学生。随后,万余群众举行示威游行,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遭到了英帝国主义的血腥镇压,当场死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 惨案。惨案发生后,上海市工商学联合会召开 20 万人的反帝示威大会,开始罢工、罢市、罢课,号召人民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上海为中心的“五
16、卅” 运动很快波及全国,形成了一场全国规模的反帝运动。这次运动继“五.四” 运动之后,进一步唤醒了中国人民的反帝精神,并且成为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大革命风暴的序幕。【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1 【正确答案】 1925 年 6 月 23 日,广州和由香港返回广州的罢工工人、市郊农民、学生和黄埔军校学生军举行集会游行,当游行队伍经过沙面租界对岸的沙基时,英帝国主义者竟开枪扫射示威的群众,当场打死 52 人,重伤 170 余人,轻伤无数,造成了沙基惨案。这一事件更加激化了广大人民的愤怒,致使省港大罢工迅速发展。【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2 【正确答案】 孙中山逝世以后,国民党右派为争夺革
17、命而制造的事件。蒋介石借口共产党“ 阴谋暴动” ,在黄埔扣押中山舰,逮捕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李之龙,并扣留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中共中央派张国焘至广州,采取妥协退让政策,同意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此即中山舰事件。通过这一事件,蒋介石不仅打击了中国共产党,还打击了国民党左派,并大大地加强了他在政治、军事上的地位。【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3 【正确答案】 蒋介石以“改善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间的关系” 为名,提出所谓“整理党务案 ”,并在国民党二届二中会上通过。它的主要内容是,共产党员在国民党高级党部任执行委员的人数,不得超过总数的 13;共产党员不能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加入国民
18、党的共产党员名单要交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保管等。陈独秀、张国焘等继续退让表示完全接受。这样,在蒋介石的策划下,一些右派分子窃取了国民党中央的部长职位,蒋介石也当了国民党中央党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务,为他以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准备了条件。【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4 【正确答案】 此为“ 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指使反动军官许克祥在长沙发动的反革命政变。湖北夏斗寅叛变后,蒋介石又指使湖南反动军官叛变革命。1927年 5 月 21 日夜,在国民革命军第 35 军军长何键的策动下,长沙驻军第 35 军第 33团团长许克祥发动反革命政变,封闭湖南省总工会、省农民协会等所有革命团体
19、,释放在押的土豪劣绅,解除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的武装,捕杀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及工农群众。至 6 月 10 日,仅长沙一带就有万余人被杀害,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因 21 日的电报代日韵目是“马” 字,这次事件故称马日事变。马日事变是蒋、汪两个反革命集团公开合流的信号。【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5 【正确答案】 国民党“一大” 后,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建立的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上,故称黄埔军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任命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苏联派来数十名优秀军事干部担任教育工作,并提供办校经费和军械武器。中国共产党选派周恩来等先后到军校任
20、职。学科分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政治等。黄埔军校的最大特点是把政治教育提高到同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学校共招收了六期学生,创建黄埔军校的目的,是用这个学校的学生作根本,成立革命军。黄埔学生军曾参加过东征、南征等战役及北伐战争,为革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6 【正确答案】 此为在北伐胜利发展的情况下,英帝国主义为了维护在中国的权益,加紧对中国革命干涉的事件。1926 年 8 月底,川军扣留了屡次撞沉中国木船的英轮“万流 ”号和“万县”号。英帝国主义即以此为借口调来军舰,于 9 月 5 日炮轰万县城,焚毁民房商店 1000 余家,死伤人民数以千计。此即万县惨案。【知识
21、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7 【正确答案】 1927 年 3 月 23 日,北伐军攻占南京。溃逃的直鲁联军及一些地痞流氓,袭击抢掠了外国领事馆、外人机构和住宅。英美帝国主义竟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命令其停泊于下关江面的军舰对进入南京的北伐军和南京居民进行炮轰,打死军人 24 人,平民 19 人,重伤 26 人,轻伤多人,制造了震骇世界的“南京惨案” 。【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28 【正确答案】 (1)大致指 19 世纪 60 年代至 20 世纪初。美、日、德、俄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到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时期。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
22、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日本通过自上而下的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德国通过统一战争,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俄国通过废除农奴制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2)系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从物质层面打开了中国的近代化之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从制度层面开始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新文化运动从思想意识层面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进程。【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四、论述题29 【正确答案】 辛亥革命之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繁荣,被称为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1)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23、出现的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刺激了人民的投资热情。旨在发展实业的各种团体纷纷建立,全国范围内顿时掀起了一个兴办近代工业的热潮。1914 年 1918 年,由于欧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压迫。同时,帝国主义对粮食等战备物资的需求,刺激了民族工业中的相应产业的发展。中国民族工业,主要是纺织业和面粉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部分重工业也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会。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高涨,特别是 1915 年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条”所掀起的大规模的抵制日货运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抵制外货”
24、 、“发展实业”和“实业救国”成为各阶级人民的共同要求。这一时期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对近代工业品需求的增长,也是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的重要因素。(2)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特点: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是轻工业,在轻工业中又主要是棉纺织业和面粉业。随着轻工业的发展,重工业在这一时期内也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时机。银行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已经逐渐出现了代替钱庄而居金融业主要地位的趋势。资本主义企业分布地区不断扩大,已从沿海逐渐发展到内地城市。资本积累在这一时期也较为迅速。(3)中国民族工业在这一时期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然很小,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也仍然很浓。这一时
25、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民族工业是趁帝国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压迫的空隙中进一步发展起来的。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重工业企业数量不多,规模很小,生产技术也很落后,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在资金、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国。中国民族工业在大战期间虽然出现了一些上百万元的大公司,但发展较快的还是中小企业和工场手工业。在整个工业中,外国资本占主导地位。即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也没有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压迫。封建经济在全国经济中仍占绝对优势,许多资本主义企业不仅受到了极大的束缚,而且与之保
26、持着密切的联系。(4)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意义: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在一些企业和地区,不断发生工人罢工的事件。无产阶级的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30 【正确答案】 (1)19 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围绕着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论战。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2)1905 年 1907 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围绕要不要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
27、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展开了一场论战,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了传播,形成了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3)1915 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它以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指导思想,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前期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31 【正确答案】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形成传播高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出现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五四以前,曾有过一些社团;五四以后,社团大批涌现,如李大钊组织了“少年中国学会” ;周恩来等组织了 “觉悟社”等。讨论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是这些社团的重要议题。二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
28、刊物大量涌现。除“五四” 前创办的新青年、每周评论外,“五四 ”后,各种进步刊物大量涌现,主要有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李大钊主编的少年中国,以及上海的星期评论等等。三是大量发表了介绍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大批进步刊物的创办,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它们大量刊发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特别是新青年第 6 卷第 5 号推出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出了一系列介绍、讨论和批评马克思学说的文章。四是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开始出版。五四运动时期,一些马克思主义著作被翻译出版。1920 年,陈望道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出版。同年,马克思的资本论自叙、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出版。在这一时期,列宁的一些著作
29、也开始被翻译出版。(2)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第一,是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从根本上说,是适应了中国革命的客观需要。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救国、救民,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但都未能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的悲惨境地。为此,先进的中国人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这符合中国革命的需要。这是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并迅速、广泛传播的一个根本条件。第二,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觉醒。一战期间及其稍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工人阶级的队伍也随
30、之壮大起来,工人的斗争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地需要寻找科学的精神武器,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阶级基础。第三,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915 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有力地冲破了封建主义的思想禁锢,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后,在全国形成了一个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潮流。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条件。第四,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当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重新探索中国出路的时候,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十
31、月革命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俄国国情与中国有许多近似之处,又是中国的近邻。因此,十月革命的胜利有力地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倾向于社会主义,推动他们去认真地了解指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32 【正确答案】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同时也有多种西方思想学派传入中国,不同的思想对于中国问题的解决,必然出现不同的意见,由此引起了三次大争论。第一次是马克思主义与使用主义之间的论战,也被称为“问题与主义论战” 。争论的中心是要不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进行根本改造的问题。这一争论实质上是社会改良思想与社会革命思想的争论。其意义在于,改造中国社会,必
32、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求得根本解决。第二次是马克思主义与基尔特社会主义之间的论战,即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争论的中心是中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实质上是采取社会革命还是社会改良道路改造中国的问题。当时,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主张走十月革命之路,但不明确实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和目标,以为马上就要开始社会主义革命,这是理论上的不足。第三次是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之间的论战。争论的中心是要不要无产阶级政党,要不要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无政府主义者反对一切强权、一切国家,反对无产阶级专政,而马克思主义者强调必须用革命手段夺取政权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在阶级消灭之前,必须建立强有
33、力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这次论战驳斥了无政府主义者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谬论,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以后确立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纲领打下了牢固的理论基础。通过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论战,使人们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只有经过无产阶级专政才能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33 【正确答案】 五四运动是 1919 年 5 月 4 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起因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
34、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后得到了各地学生及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最终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了和约。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指导和推动了运动的发展,并起了领导作用。五四运动的伟大功绩主要表现在:(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这种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
35、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在斗争中,许多人放弃了对帝国主义的幻想,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口号,走上了彻底反帝的道路。第二,全国人民同以军阀为代表的封建统治势力进行了坚决斗争,实现了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罢免曹、章、陆三个卖国贼和拒签和约。第三,运动中提出了“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的战斗口号,这是反帝反封建口号的具体化,反映了中国人民当时对革命主要对象的认识,已经大大超过了以往的任何纲领。第四,群众中形成了各阶级、各阶层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统一战线。(2)五四运动既是爱国政治运动,又是新文化运动,两者相辅相成。“五四” 前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思想条件。同时,五四运动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
36、入发展,使原来由资产阶级文化思想领导的旧民主主义文化运动,转变为由无产阶级文化思想即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五四 ”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五四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敢于挑战旧势力,打破了几千年的旧传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五四运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哺育了一代杰出的人才。(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第一,五四运动是由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引起的,又是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第二,五四运动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进行的,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
37、想的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中国命运的开始。第三,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摆脱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追随者的地位,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军,发挥了重要作用。第四,五四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和组织的,他们本质上是正在转变中的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他们已经取代资产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先锋队和领导阶级。(4)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34 【正确答案】 1840 年至 1949 年的近代中国社会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这决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
38、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五四运动” 后,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急剧变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呈现出交替变化的趋势。“五四运动 ”至国民革命时期 (1919 年 5 月至 1927 年 7 月),北洋军阀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集中反映在五四运动和北伐战争上。五四运动的矛头指向是北洋军阀和它的后台帝国主义。大革命时期,北洋军阀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北伐的对象即北洋军阀。同时,北伐影响了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于是,它们开始干涉和破坏
39、革命。因此,这个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同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但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也是主要矛盾之一。当时,革命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特别激烈,共产党内正确路线与右倾主义的斗争亦十分激烈。但它们受制于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北洋军阀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是次要矛盾。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 年 8 月至 1937 年 7 月),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之间的矛盾。但从 1931年至 1937 年,随着日本侵华加剧,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最主要矛盾。这个时期,尽管国民党新军阀内部矛盾重重,战争不断;共产党内部路线斗争激烈,但这些
40、都是局部范围内的矛盾和斗争,只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国共两党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1931 年,日本制造“九一八” 事变,中日民族矛盾由此上升并被激化。 1935年,日本制造“ 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居主导地位,并制约和影响着国内的阶级矛盾和其他矛盾。抗日战争时期(1937 年 7 月至 1945 年 8 月),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七七 ”事变后,面对民族危亡,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抗战期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积极组织抗战,共产党则在敌后展开游击战,配合正面战场作战。但这时,阶级矛盾并没有消失,国民党经常制造反共摩擦
41、,如“ 皖南事变 ”等。总之,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制约和影响了国共两党的关系以及其他各种矛盾,阶级矛盾以及国民党内部的矛盾等都在民族矛盾面前退居次要地位。解放战争时期(1945 年 8 月至 1949 年 9 月),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同美国支持的国民党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积极推行全球霸权战略,妄图统治世界。为了控制中国,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全力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因此,随着抗战的胜利,国内阶级矛盾迅速上升,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开始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一直贯穿于这一时期的始终
42、。最后,代表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35 【正确答案】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第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国际条件。第二,就国内条件而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的出现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条件。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组织基础。 (2)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指明了中国人民的斗争道路。第二,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