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38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847488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3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3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3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3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3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3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第一次提及“ 攘外必先安内 ”反动方针的是( )。(A)国民政府组织法(B) “敦睦邻邦令”(C) 告全国同胞书(D)上海停战协定2 1942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先后夺取了焦作、开滦等煤矿,华北沦陷区每年向日本输送的原煤达 800 万吨。这说明日本在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的直接目的是( )。(A)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的资金(B)转嫁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C)以战养战,解决战争需要(D)削弱沦陷区内抗日武装的力量3 全面抗战

2、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平型关战役(D)徐州会战4 1940 年指挥八路军进行百团大战的指挥员是( )。(A)彭德怀(B)叶挺(C)周恩来(D)陈毅5 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完全胜利的战争是( )。(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6 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7 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取得最大胜利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B)枣宜会战(C)台儿庄战役(D)豫湘桂战役8 1941 年1942 年,中共在根据地建设中,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

3、物质基础的措施是( )。(A)整风运动(B)反 “扫荡” 斗争(C)大生产运动(D)“三三制 ”原则9 1935 年,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是在( )。(A)中共三大(B)八七会议(C)瓦窑堡会议(D)洛川会议10 以下关于中国官僚资本的表述,错误的是( )。(A)以四大家族为代表(B)凭借国家政权积累财富(C)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D)依附英美帝国主义11 四大家族垄断全国金融业的第一个重要基地是( )。(A)中央银行(B)中国银行(C)中央信托局(D)交通银行12 抗战初期,国共两个战场的相同之处是( )。(A)采用了相同的抗战路线(B)进行了积极抵抗(C)建立抗日民主政权(D)

4、积极动员、组织民众抗战13 中共中央提出“ 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三大口号,主要是针对( ) 。(A)近卫声明(B)汪精卫公开叛国成立伪政权(C)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的政策转变(D)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14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蒋介石集团投降反共倾向增长,但又不放弃抗日、不与共产党彻底分裂。造成这种态度的因素包括( )。(1)日本对国民党的诱降政策 (2)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壮大(3)美英与日本在亚太地区的矛盾 (4) 中共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A)(1)(2)(B) (3)(4)(C) (1)(2)(4)(D)(1)(2)(3)(4)15 1943

5、年,毛泽东说:“我们的军队既不要国民党政府发饷,也不要边区政府发饷,也不要老百姓发饷,完全由自己供给“这主要是得力于( )。(A)缴获敌人的物资较多(B)人民群众主动支援抗日军队(C)大生产运动取得成功(D)土地改革赢得农民支持16 第二次国共合作得以长期维持的主要经验是( )。(A)以民族大义为重,对国民党反共摩擦予以理解(B)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绝对领导地位(C)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以斗争求团结(D)始终维护国民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17 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序幕的是( )。(A)“一二. 九” 运动(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

6、(D)皖南事变18 西安事变中,蒋介石最终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其主要原因是( )。(A)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权力(B)宋美龄等力劝蒋介石妥协(C)中共的帮助和教育(D)认识到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 1936 年,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 )。是一次具有爱国意义的兵变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检验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抗日态度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A)(B) (C) (D)20 西安事变后,经中共的努力和斗争,蒋介石被迫接受的条件是( )。(A)停止内战,实行抗战(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D)停止内战,共同抗日21 1935 年,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

7、战,一致抗日的宣言是( )。(A)国共合作宣言(B) 八一宣言(C) 开罗宣言(D)共产党宣言22 全国的抗日战争开始于( )。(A)华北事变(B) “一.二八” 事变(C)卢沟桥事变(D)“八一三 ”事变23 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的运动是( )。(A)“五卅”运动(B) “一二.九” 运动(C) “五.四” 运动(D)整风运动24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是( )。(A)上海、南京的陷落(B)华南广州、广西桂林的陷落(C)太原和徐州的陷落(D)武汉和广州的陷落25 日本欲打通交通线而发动的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战是( )。(A)淞沪会战(B)枣宜会战(C)台儿庄战役(D)豫湘

8、桂战役26 1939 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A)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B)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C)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D)美英的注意力集中于欧洲战场27 “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A)中国军队开始抵抗(B)国民政府正式宣战(C)日本旨在侵略全中国(D)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抵抗二、论述题28 简述近代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29 试述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历史必然性。30 论述“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31 简述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过程。32 论述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33 评述法币政策。34 评述南

9、京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35 试述五四运动至建国前中国史学的发展。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3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

10、代史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1 【正确答案】 B

11、【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二、论述题28 【正确答案】 1840 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开启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的重要转型。就中国外交史而言,近代中国外交制度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鸦片战争前,清朝并无办理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涉外事务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理。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先是派出“钦差大臣”

12、处理有关对外交涉事宜,后来又设置了一个专门与洋人打交道的“ 五口通商大臣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1861 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以办理外交为主的机构总理衙门成立。总理衙门设立之初,执掌外交大权,在清政府中央机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01 年,根据辛丑条约,外务部成立,其职掌与总理衙门相同。外务部较总理衙门更为完备和正规,列六部之首,足以表明外交机构在清朝中央政府地位的提升。1911 年,清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外务部成为内阁中的一个部。原外务部职官名称取消,设大臣和副大臣主持部务。1911 年 10 月,清王朝灭亡。次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设外交部,其职掌是:管理外国交涉,及关于外人事务并

13、在外侨民事,保护在外商业,监督外交官及领事。1912 年,陆征祥任外交总长。陆上任伊始,就按照西方国家外交部的模式来改组外交部。新的外交部在职掌、内部组织等方面大体上与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部相同。在外交部驻外机构的改革方面,驻外使馆和领事馆改为专业机构,从事外交的人员为职业外交官。这样,中国首次出现了较完善正规的外交机构。此后,北洋政府的外交部大体上因袭于此。1928 年 10 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新的国民政府实行五院制,外交部成为五院之一的行政院的一个部,这时的外交部已成为一个新型的、现代的外交机构了。总之,近代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一方面,反映了中国逐渐由一个主权国家变成由列强任意宰割的半殖

14、民地国家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中国开始从封建保守中走出来,在借鉴和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的过程中,逐渐走上了一条坎坷的近代化道路。【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9 【正确答案】 第一,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敌人力量强大,农村敌人统治薄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薄弱,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不够强大,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他们深受压迫剥削,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中国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因此不具备合法斗争的条件,中国工人阶级没有在城市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政治斗争的条件。因此,中国革命只能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

15、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第二,现实的需要。大革命失败后,蒋汪合流,疯狂屠杀革命党人,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为了积蓄革命力量,需要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同时,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只有发动农民进行革命斗争,才能形成巨大的革命力量。第三,实践得出的结论。大革命后,中共为挽救革命发动的一系列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但都失败了,失败的共同原因就在于照搬苏俄经验,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背离了中国国情。实践证明,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毛泽东首先从实践中认识到这一经验教训,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知识模块】

16、中国近现代史30 【正确答案】 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毛泽东于 1928 年 10 月到 1930 年 1 月,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重要著作,以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了中国的实际,论证了中国革命在农村首先胜利的可能性,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理论。毛泽东关于“ 工农武装割据 ”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种不平衡性加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各派军阀间的连续不断的战争。白色政权的分裂和战争使反动统治出现了缝隙,从而给

17、红色政权的发生和坚持以可乘之机。国民革命留下的深刻影响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决定了红色政权的向前发展。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政策的不错误,是保证红色政权长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主观条件。第二,“工农武装割据 ”的基本内容就是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这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即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主要依托,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长期斗争。第三,中国走“ 工农武装割据 ”道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缺乏进

18、行和平的合法的革命斗争的条件,只有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只有实行“ 工农武装割据”,才能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才能真正的创建红军,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所以“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这是后来中国革命所走的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这条道路的最初表述。毛泽东关于“ 工农武装割据 ”的理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原理创造性地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了起来,找到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航向,成为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马列主义的杰出贡献,在毛泽

19、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31 【正确答案】 大革命失败后,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土地革命由此开始。随后,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共产党在土地革命的实践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方法,并逐步形成了一条土地革命路线。(1)1927 年 11 月,中共中央通过土地问题党纲草案,规定无代价没收一切土地归公有,分给农民使用。(2)1928 年召开的中共 “六大”,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豪绅地主阶级的土地,同时,又规定中农是同盟者,并要争取富农中立。1928 年底,井冈山根据地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 为公有,分给农民使用。

20、 1929 年初,红四军颁布了兴国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 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3)1929 年 7 月,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土地问题决议案,规定土地没收的对象是一切出租的田地山林和富农自食以外的多余土地,土地的分配政策是以乡为单位,在原耕土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的平均分配方法。不久,闽西根据地又提出“ 抽肥补瘦” 的分配办法。除井冈山、闽西外,其他地方如鄂豫皖、湘鄂西等革命根据地也都开展了土地革命斗争。(4)1931 年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实践中又进一步解决了土地分配后的所有权问题,改变了过去土地国有、农民使用、禁止买卖的原则,变为土地一经分

21、定,即为农民私有,租借买卖任其自由。至此,基本形成了一条土地革命路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雇农、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在这条土地革命路线的指导下,各个革命根据地完成了土地制度的深刻变革。土地革命推动了根据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为红军战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32 【正确答案】 红军长征的胜利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主要表现在:(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 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

22、到达陕北的不足三万人。但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他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3)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33 【正确答案】 1935 年,南京政府宣布,以四大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今后所有完粮纳税、公私款收付,一律使用法币,废除了过去多种银两、银元、纸币并行流通的现象。并规定所有白银都要在限期内到银行兑换成法币。史称“法币改策” 。法币本身没有法定含金量,其价值由英镑及美元的汇率来表示。法币政策的积极作用是:全国货币的统一,促进了商品交流和经济发展;法币币值与银价脱离,不受国际

23、市场上银价涨落的影响,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白银收回国有,对防止白银外流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法币政策的不利影响有:法币同英镑、美元挂钩,有利于英美帝国主义对华进行经济侵略,加强了它们对中国金融的控制;四大银行发行钞票广收白银,把全国白银都集中到手中,这是对全国人民的一次大掠夺;以法币代替白银作为通用货币,使各私营银行、钱庄的业务活动完全建立于没有白银作基础的纸币上,只得进一步听命于四大银行的控制;为以后无限制地滥发纸币,通货膨胀埋下了祸根。总之,币制改革是完成对全国金融垄断的一个决定性的步骤,在其实行初期,成效一度较为明显。【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34 【正确答案】 改定新约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

24、整顿财政的重要措施,也是南京国民政府顺从帝国主义的重要体现,是一次软弱的外交活动。1928 年 6 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发起。改定新约运动只是在承认不平等条约的前提下进行若干条款的修订,其内容仅限于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项。自 1928 年 7 月起,南京国民政府先后与美、意、英、法、日等国签订关税新约,并在 1929 年至 1934 年间,先后四次修订税则,使海关税率有所提高。但关税行政管理权仍然掌握在帝国主义手中。税率的提高也有所限制,中国的关税仍不能完全自主。关于领事裁判权的问题,意、比、葡、丹、西等条约期满的五国在同南京政府所定的新约中,同意取消领事裁判权,但有重大保留,即中国对五

25、国行使司法权的方式须经双方同意,且须待多数国家同意废除领事裁判权方能实施。南京国民政府还向美、英、法、日、意等国发出吁请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的照会,但始终未得结果。虽然南京国民政府宣称撤销领事裁判权,但列强不予理睬,“九一八” 事变爆发后,有关废除领事裁判权的规定也成为一纸空文。总之,通过“ 改定新约”运动,使中国一些长期丧失的主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增加了国家收入,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具有一定进步意义。但这次“改定新约”运动的实质,一方面,是南京国民政府为缓和人民反帝和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斗争,以制造国家独立自主的假象;另一方面,是以此取得各国的承认。所以,南京政府称之为“ 外交新纪元 ”。【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35 【正确答案】 五四运动后,中国史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在:(1)李大钊在 1924 年出版的史学要论,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2)郭沫若在 20 世纪 30 年代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始形成。(3)到 20 世纪 40 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了较大成就,代表性的论著有吕振羽的简明中国通史,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等。(4)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陈垣等在史学研究上均做出了重要贡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