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 18 及答案与解析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下列关于法律规则的论述,正确的是( )。(A)法律规则可分为公理性规则和政策性规则。公理性规则由法律原理构成,而政策性规则则是基于一定的政策考量制定(B)我国宪法规定: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该规则属于命令性规则(C)我国律师法规定:法律援助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该规则属于委任性规则(D)我国立法法规定:全国人民
2、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该规则属于准用性规则2 以下关于大陆法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陆法系渊源于古罗马法,最后于 19 世纪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法系(B)大陆法系分为法国法系和德国法系两个支系(C)大陆法系法律的基本结构是在公法和私法的分类基础上建立的,传统上公法指宪法、行政法、刑法及诉讼法,私法主要指民法和商法(D)大陆法系法官通常采用归纳法,即将法典中的高度概括的法律原理进行具体化,然后适用于案件3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属于法律客体的哪一种类?( )(A)物(B)行为结果(C)精神产品(D)人身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法律规范即法律条
3、文(B)法律原则即法律规范(C)法律规范是国家以制定或认可的方式创制的(D)在人类历史上,法律规范一直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出现的5 属于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的有( )。(A)判例(B)习惯(C)政策(D)制定法6 根据法律效力的强弱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 )。(A)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B)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C)确定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D)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7 在法律生效期间内,法律规范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的。这表明法具有( )。(A)概括性的属性(B)效率性的属性(C)规范性的属性(D)连续性的属性8 国家机关的监督,都是依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以国家名义进行的,具有国
4、家强制力和法的效力,是我国法律监督体系的核心。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国家机关监督体系?(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不符合宪法、法律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撤销(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法律实施的合法性的监督(C)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所进行的监督(D)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9 最高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对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所作的解释( )。(A)对下级法院具有普遍的约束力(B)只对省级法院具有普遍的约束力(C)只对县级法院具有普遍的约束力(D)只对基层法院具有普遍的约束力10 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的规定制定了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办法
5、,这属于( )。(A)立法行为(B)执法行为(C)司法行为(D)适用法律的行为11 下述观点中,属于法治论的是( )。(A)“道之以德,齐之以刑,有耻且格”(B)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C) “不务德而务法”(D)“贤人政治 ”12 下列属于法律关系的是哪一个?( )(A)已订婚的某对恋人之间的关系(B)某市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杨某与该院其他党员的关系(C)被告人聘请某律师进行辩护(D)某甲赌博输给某乙 1000 元钱,立下字据表示在 3 天内付清13 根据法的空间效力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只有刑事法律才可能在本国领域外生效(B)一国民事、经济等法的效力,一般也及于
6、在本国领域外的本国公民(C)一国的法律只在国内有效(D)一国的法律在其主权实际管辖的那部分陆地有效14 小王因打架斗殴,受到公安机关拘留的处罚,这种惩罚是属于( )。(A)刑事制裁(B)行政制裁(C)行政处分(D)纪律处分15 以下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的解释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国籍法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几个问题的解释(B)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C)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骗取出口退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D)国务院制定的国家行政事业单位财产清查登记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16 根据监督主体和监督权的性质不同,
7、法律监督可以分为( )。(A)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B)国家性的监督和非国家性的监督(C)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D)一般监督和特殊监督17 国家赔偿责任的主体是( )。(A)国家(B)公务员(C)社会团体(D)其他社会组织18 下列有关法律部门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就是一个部门法(B)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可以包括不同法律部门的法律规范(C)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其规范的性质,可以归属于不同的法律部门(D)刑法是“ 刑法” 这一部门法的主要组成部分二、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120 分。下列各题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
8、题卡上将所选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9 法在与相近的社会规范,如道德、宗教、政策等相比较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的特殊象征和标志有哪些?( )(A)法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或者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B)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C)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性(D)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具有普遍性20 下列命题正确的有( )。(A)法律意识不是消极地被社会存在所决定(B)法律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C)法律意识必定走在经济发展的后面(D)统治阶级有较强的法律意识21 下列有关法律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的法律关系都是合法的社会关系(B
9、)所有的法律关系都体现了国家意志(C)所有的法律关系都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意志(D)法律关系具有意志性,因此,不受客观因素的影响22 正当程序的特征主要体现在( )。(A)分化在正当程序中占据重要位置(B)有意识地思维阻隔(C)直观的公正(D)对立意见的交涉23 某法院在审理一行政案件中认为某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法官审理行政案件,如发现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可以对地方性法规的合宪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B)法官审理行政案件,如发现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应当适用国家法律进行审判(C)法官审理行政案件,如发现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
10、相抵触,可以通过所在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D)法官审理行政案件,如发现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可以公民的名义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24 下列属于我国法律非正式渊源的是( )。(A)政策(B)判例(C)习惯(D)行政规章25 刑法第 20 条第 1 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该法律条文包含了法律规则逻辑结构中的( )。(A)假定条件(B)行为模式(C)合法后果(D)违法
11、后果26 下列有关法的溯及力的表述,正确的有( )。(A)法的溯及力,也称法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对其通过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B)有关侵权、违约的法律和刑事法律,一般以法不溯及既往为原则(C)法不溯及既往并非绝对。目前各国通例是“从新兼从轻 ”原则,即新法原则上不溯及既往,但是新法不认为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新法,也称为“有利原则”(D)在某些有关民事权利的法律中,法律有溯及力27 守法的范围与一个国家法的渊源密切相关,在我国,属于守法的范围之列的有( )。(A)判例法(B)判决书(C)行政法规(D)我国加入的国际条约28 关于执政党的
12、政策与法律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 )。(A)两者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B)法律以国家意志的属性保证执政党政策的实现(C)执政党的政策依靠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D)执政党的政策比法律更具有确定性和规范性三、四、论述题每小题 20 分,共 60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9 论述法律和原始习惯的区别。30 论述正当程序的特征。31 试论法律与国家的一般关系。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 18 答案与解析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律
13、规则没有公理性规则和政策性规则之分,此种分类方法适用于对法律原则的划分。故 A 项错误。命令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积极义务,即人们必须或应当做出某种行为的规则。B 项中的规则不是命令性规则而是禁止性规则,即规定人们消极义务的规则。委任性规则是指内容尚未确定,而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可见,C 项中的规则属于委任性规则。准用性规则是指内容本身没有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规定的规则。D 项中的规则不符合准用性规则的定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 项。【知识模块】 法理学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大陆法系法官适用法律通常采用演
14、绎法。【知识模块】 法理学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精神产品是人通过某种物体(如纸张、胶片、磁盘)或大脑记载下来并加以流传的思维成果,属于非物质财富。影视作品属于精神产品。【知识模块】 法理学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律规范具体是由法律条文构成的,法律原则是能够作为法律规则来源的具有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和准则,往往被规定在法律规范中。在人类历史上,法律规范并非一开始就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出现,而是经历了从不成文法到成文法的过程。【知识模块】 法理学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只有制定法,习惯、判例、政策都是非正式的法的渊源。故选 D 项。【知识模块】 法
15、理学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强行性规则,是指内容具有强制性质,不允许人们随便加以更改的法律规则;任意性规则,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人们自行选择或协商确定的法律规则。强行性规则的法律效力要强于任意性规则。【知识模块】 法理学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法的概括性是指法律规范是一种抽象、概括的规定,即:首先,它的对象是一般的人或事而不是特定的人或事;其次,在这一法律生效期间内,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的;再次,同样情况同样适用,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知识模块】 法理学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分为国家机关监督和社会监督。国家机关的监督,包括国家权力
16、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督,包括 A、C 、D 项。社会监督,即非国家机关的监督,指由各政党、各社会组织和公民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B 项属于社会监督。【知识模块】 法理学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对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所作的解释,属于司法解释,对下级法院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知识模块】 法理学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国务院是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有权制定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有三种名称:条例、规定、办法。“办法”属于行政法规的一种。因此本题中国务院的行为是立法行为。【知识模块】 法理学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7、本题考查的是对于古代的法治的论述。考生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些论述包含了法治的内容,但是和现代法治的内容是不同的。【知识模块】 法理学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律关系是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合法的权利义务关系。A 项中不存在权利义务关系;B 项中的关系不是由法律调整所形成的;D 项中的关系不合法,不属于法律关系。【知识模块】 法理学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一般来说,一国法律适用于该国主权范围所及的全部领域,包括领土、领水、底土和领空,以及本国驻外使馆、在外船舶、飞机。法律的效力也及于在本国领域外的本国公民。故选 B 项。【知识模块】 法理学14 【正确答案
18、】 B【试题解析】 行政制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者所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根据行政违法的社会危害程度、实施制裁的方式等不同,行政制裁又可分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行政处罚是由特定行政机关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的公民或社会组织所实施的惩罚措施,其处罚形式主要有:警告、罚款、拘留、吊销执照或许可证,等等。行政处分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依照行政隶属关系,对于违反行政法规的国家公务员或所属人员所实施的惩罚措施,主要形式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留用察看、开除等。【知识模块】 法理学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19、【知识模块】 法理学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国家性的监督,监督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它们拥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力(职权),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行为具有国家强制性。非国家性的监督,也称社会监督,监督的主体是各种社会力量,包括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他们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的监督权力,但不具有国家强制性。【知识模块】 法理学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国家赔偿责任,是指国家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公共权力、执行职务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定权利与合法利益时所应承担的赔偿责任。【知识模块】 法理学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法律部门,又称部门
20、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或原则所划定的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有权制定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所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文件。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不能单独构成一个法律部门,只有在调整某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达到一定数量并且具有相当重要的法律地位的情况下,才可能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法律部门。故 A 项不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二、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120 分。下列各题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9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法的特征是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性。但道德
21、、宗教、政策等也具有一定的规范性。【知识模块】 法理学20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法律意识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其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知识模块】 法理学21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关系,体现国家的意志。有些法律关系只有在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时才能产生,但有很多法律关系的产生并不需要体现当事人的意志,如行政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并反映经济关系的要求,同时也受到其他社会关系的制约,并且其本身也会对一定社会关系产生影响,具有客观性。【知识模块】 法理学22 【正确答案】
22、A,B,C,D【试题解析】 A、B、C、D 项均是正当程序的特征。【知识模块】 法理学23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涉及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规定相抵触时应如何处理的问题。按照一般法理,不同的法律规范之间具有一定的效力层次,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是一条基本原则。具体来说,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法律次之,法规和地方性规章等都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立法法第 79 条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因此,当某一行政法的规定违反法律规定时,应当审查该法规的效力,以保证国家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知识模块】 法理学24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非正式的法律渊源是
23、指对于国家机关、公民和社会组织具有说服力而无约束力的某些规则、原则或观念;非正式的法律渊源通常有正义、公共政策、习惯、客观知识、权威性学说(法理)等。【知识模块】 法理学25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这一部分是假定条件;“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这一部分为行为模式;“不负刑事责任”是法律后果。由于法律认为这种行为不构成犯罪,因此这种法律后果是合法的法律后果。【知识模块】 法理学26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法的溯及力,也称法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对其生效以前的
24、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法律的公布是法律生效的前提。法律通过后,凡是未经公布的,都不能发生法的效力。A项错误。法不溯及既往并非绝对。目前各国通例是“从旧兼从轻”原则,即新法原则上不溯及既往,但是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新法,也称为“有利原则”。C 项错误。B、D 项表述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27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当代中国守法的范围包括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制定的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有关国家机关在实现其职能过
25、程中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我国参与缔结或同意的国际条约、协定或国际惯例等。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各有权机关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针对具体事件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件,如判决书、裁定书。【知识模块】 法理学28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从执政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看,A 项明显正确,D 项明显错误。法律的特点也决定了它是实现执政党政策的最有效的手段。国家法律以国家意志的属性保证执政党政策的实现;国家法律以国家强制的属性保证执政党政策的实现;国家法律以国家规范的属性保证执政党政策的实现。可见 B 项正确,C 项与二者关系无关。【知识模块】 法理学三、四、论述题每小题 20 分,共 60 分。
26、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9 【正确答案】 (1)两者产生的方式不同。氏族习惯以传统的方式自发地形成和演变,它像语言一样不是任何人、任何机构有意创造和选择的结果。法则是由统治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在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创立和有意识地对原有习惯加以选择、确认而形成的。(2)两者体现的本质不同。氏族习惯反映氏族全体成员在利益高度融合基础上形成的共同意志,这种共同意志也就是完全意义上的社会意志。法则是以国家意志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志,它只是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社会共同意志。(3)两者实施的方式不同。氏族习惯是每个氏族成员自幼养成的行为习
27、惯,它依靠当事人的自觉、舆论和氏族首领的威望来保障实施。法的实施当然也要借助于当事人的守法意识和舆论的支持,但是,这显然是不够的,它还要以国家强制力为最后的保障,并以警察、法庭、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作为后盾。(4)两者的历史使命不同。氏族习惯是维护共同利益,维系社会成员间平等互助关系的手段。法则以实现统治阶级利益为首要目的,并为此而建立和维护统治关系和社会秩序。(5)两者适用的范围不同。氏族习惯只适用于具有血缘关系的同一氏族或部落成员。法则适用于国家权力所辖地域内的所有居民。【知识模块】 法理学30 【正确答案】 我们所谓现代意义上的程序是一种有价值倾向的程序,即所谓正当的程序,以区别于古代的法
28、律程序和现实生活中的非正当程序,其主要特征有:(1)分化在正当程序中占据重要位置。分化是指一定的结构或者功能在进化过程中演变成两个以上的组织或角色作用的过程。程序中的决定者不但不集中决定权,而且将决定权分解于程序的过程之中,即通过角色分派体系来完成决定。程序参与者在角色就位后根据程序法的规定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牵制。(2)有意识地思维阻隔。程序的设置是为了有意识地阻隔对结果、对法律外的目标的过早考虑和把握。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是为了防止恣意,其次是为了在结果未知状态下确保程序中的选择的自由。在程序中法律的行家里手考虑的都是法律问题,即使有必要作道德、经济等事实方面的考虑,也都严格限制在程序之中
29、,不允许决定者个人离开程序来作道义和功利方面的斟酌。这就带来两方面的效果,其一是决定过程中的道德论证被淡化;其二是先人为主的真理观和正义观暂时被束之高阁(3)直观的公正。正当程序通过直观的公正来间接地支持结果的妥当性。这是因为程序的设置中包含了这样的一些要素:对立面、决定者、信息、对话、结果。正当程序的要素中必然有对立面设置,它存在复数的利益对立或竞争的主体。决定者在多数情况下是指解决纠纷的第三者或程序的指挥者。正当程序对于决定者最重要的要求则是“中立性” 。信息是指与待决事项相关的事实、知识、资料、根据等等。对于一个事项的决定者来说,足够的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对话是指程序主体(特别是在对立面)
30、之间为达成合意而针对争论点所开展的意见交涉方式。结果是指程序中产生的根据事实和正当理由作出的最终决定。这五个方面构成了程序这种“看得见的公正” ,即直观的公正。(4)对立意见的交涉。正当程序是高度制度化的程序,因此对于当事人的设置有严格要求,这就是当事人的相互对立或竞争关系。当事人在社会生活的相互行为和关系中产生意见分歧或利益冲突,程序开始于冲突一方的申请,即便是刑事案件的提起公诉也不例外。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被怀疑侵害个体利益的同时也侵害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公诉人代表国家起诉,意味着冲突一方的申请。程序是这种行为和关系的进一步延续,并且,程序通过当事人的相互行为和关系而得以实现。当事人的存在
31、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当事人的利益或意见必须是相互对立或相互竞争的关系。这些利益和意见如果不是相互冲突或相互竞争的关系,则不符合正当的程序。也正是因为当事人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或竞争,才使得各方利益的协商和让步成为可能。对立的各方在程序中同时具有了妥协的机会。【知识模块】 法理学31 【正确答案】 (1)国家是从社会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特殊机构,是由一批专门从事管理或主要从事管理的人组成的。(2)法律与国家的一般关系:1)法律离不开国家: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依靠的也是国家的力量;法律形式受国家形式的影响;国家是法律规则和原则的直接的、实际的渊源。2)国家不能无法而治:法律是反映国家本质的一种重要形式;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是国家的构成要素之一;法律是组建国家机构的有效工具;法律能增强国家机关行使权利的权威性;法律对于完善国家制度有重要作用。【知识模块】 法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