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外国文学史(18世纪文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848379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外国文学史(18世纪文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外国文学史(18世纪文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外国文学史(18世纪文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外国文学史(18世纪文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外国文学史(18世纪文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外国文学史(18 世纪文学)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 以“理性”为武器,反对封建势力的残余,并揭露资本主义制度所暴露出的阴暗面,这种启蒙文学发生在( ) 。(A)英国(B)法国(C)德国(D)意大利2 以写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并以书信体形式结构小说的作品帕美拉的作者是( )。(A)菲尔丁(B)斯摩莱特(C)斯泰恩(D)理查生3 斯威夫特在英国文学中所开创的传统是( )。(A)现实主义传统(B)浪漫主义传统(C)讽刺传统(D)空想社会主义传统4 取材于现实生活并以“ 第三等级 ”的现代人作为主人公的 费加罗的婚姻的作者是法国启蒙作家(

2、 ) 。(A)狄德罗(B)孟德斯鸠(C)博马舍(D)伏尔泰5 狄德罗的作品中被恩格斯称为“辩证法的杰作” 的是 ( )。(A)私生子(B) 修女(C) 宿命论者雅克(D)拉摩的侄儿6 老实人中宣称“ 一切都是尽善尽美 ”的人物是 ( )。(A)布鲁图斯(B)查第格(C)老实人(D)邦葛罗斯7 将中国元代杂剧赵氏孤儿改编为悲剧中国孤儿的作家是( )。(A)孟德斯鸠(B)伏尔泰(C)狄德罗(D)卢梭8 卢梭阐释培养“ 自然人”教育思想的经典名著是( )。(A)新爱洛伊丝(B) 爱弥儿(C) 老实人(D)忏悔录9 德国第一部市民悲剧是莱辛的( )。(A)萨拉萨姆逊(B) 明娜封巴尔赫姆(C) 爱密丽

3、亚迦绿蒂(D)拉奥孔10 “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够作自由与生活的享受” 出自诗剧( )。(A)哀格蒙特(B) 浮士德(C) 普罗米修斯(D)塔索11 席勒在扉页上题词“ 打倒暴虐者 ”的作品是( )。(A)强盗(B) 阴谋与爱情(C) 华伦斯坦(D)威廉退尔二、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2 1719 年,笛福发表了_,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13 格列佛游记表现了高度的讽刺技巧,它对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它是_的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14 作为 18 世纪英国最重要的小说家,菲尔丁将小说与史诗相提并论,称自己的小说为_。1

4、5 代表英国 18 世纪现实主义最高成就的小说是菲尔丁的代表作品_。16 勒萨日是法国 18 世纪初期的重要作家,他的长篇小说_是欧洲现实主义小说发展史上一部有深远影响的作品。17 18 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是_。18 “种自己的园地要紧 ”的名言,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这句名言出自一部小说的结尾。这部小说是_。19 “感伤主义 ”这个名称来源于 _的感伤的旅行 。20 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莱辛的美学著作_,第一次明确区分了画与诗在反映现实上的区别。21 女主人公露易丝所呼喊的“等级的限制都要倒塌,阶级可恨的皮壳都要破裂!人都是人!”体现了 18 世纪德国进步青年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5、要求自由、平等的时代心声。露易丝出自席勒的悲剧作品_。22 启蒙运动23 哲理小说24 狂飙突进运动25 感伤主义文学26 简论新爱洛伊丝对人的“天性” 和“美德”关系的处理。27 分析歌德的浮士德形象。28 分析浮士德对善与恶辩证关系的体现。29 简论莱辛的拉奥孔的美学思想。30 简述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31 请说明作为启蒙运动组成部分的启蒙文学的政治倾向。32 请说明菲尔丁等作家的现实主义小说对 19 世纪文学的影响。33 请说明伏尔泰和狄德罗哲理小说的特点。34 为什么说卢梭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35 论述“狂飙突进 ”运动在德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36 论述歌德的求索

6、与“ 浮士德精神 ”。37 论述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思想意义。38 论述浮士德的艺术成就。外国文学史(18 世纪文学)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9 【正确答案】 A

7、【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1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1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二、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2 【正确答案】 鲁滨逊漂流记【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13 【正确答案】 斯威夫特【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14 【正确答案】 “ 散文滑稽史诗 ”【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15 【正确答案】 汤姆琼斯或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16 【正确答案】 吉尔布拉斯【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17 【正确答案】 波斯人信札【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18 【正确答案】 老实人【知识模块】 1

8、8 世纪文学19 【正确答案】 斯泰恩【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20 【正确答案】 拉奥孔【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21 【正确答案】 阴谋与爱情【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22 【正确答案】 启蒙运动发生于 18 世纪,它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意指在思想文化领域以“知识、理性” 之光,“照亮”人们蒙昧无知的头脑,摆脱封建专制与宗教迷信的蒙昧主义思想的桎梏,引领人们解放思想,获得政治意识的觉醒。这场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它以“ 理性 ”作为启蒙教化、批判旧制度和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

9、理性的王国” 。启蒙运动具有更加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政治色彩。声势浩大的法国启蒙运动更是直接为 1789 年的法国大革命做好了思想和舆论的准备。【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23 【正确答案】 哲理小说是 18 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这种小说往往通过带有明显寓意的形象表现作者对哲学、政治与社会等问题的见解,而不重视对现实生活本身的描绘和人物性格的刻画,形式有书信体、对话体、叙事体等。哲理小说追求的是通过形象巧妙地表现哲理,它是最能体现启蒙思想的文学样式之一,但由于忽视典型人物形象的性格刻画,人物缺乏个性和真实感,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成为作者哲学思想的代言人,因此作品缺乏一定的艺术感

10、染力。代表作品有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伏尔泰的老实人与天真汉等。【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24 【正确答案】 狂飙突进运动是 1770 年至 1785 年发生于德国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主要人物有赫尔德尔、歌德、席勒等。运动的名称来源于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与突进。这一运动的作家们强调文学的民族性,要求发扬文学的民族风格,反对封建束缚,强调“天才” ,强烈要求个性解放,他们还接受卢梭的“ 返回自然 ”思想的影响,歌颂理想化的大自然和淳朴的人民。狂飙突进运动的中心在斯特拉斯堡;运动的理论家和领导者是赫尔德尔;重要作品有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席勒

11、的阴谋与爱情。狂飙突进运动在德国促进了民族意识和个性的觉醒,把启蒙文学推向了更为繁荣的新阶段。【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25 【正确答案】 感伤主义文学产生于 18 世纪后期的英国,后来影响到法、德、俄等国,它由斯泰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而得名。它是软弱的中小资产阶级情绪的一种反映。他们不满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的贫困既不满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掠夺,又无力反抗;他们不理解社会变化的必然性,在对“理性” 社会表示失望的同时,把目光转向已逝的宗法社会。感伤主义文学同情不幸者的遭遇,醉心对人物感伤心理的描写,置感情于“理性” 之上,因此成为 19 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它喜用的体裁是哀歌、旅行记

12、和书信体小说,主要作家有斯泰恩和哥尔德斯密。【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26 【正确答案】 卢梭在新爱洛伊丝中强调女主人公尤丽和男主人公圣普乐之间的爱情,是合乎人性的自然之爱,是“天性” 。这种不可抑制的激情的爱,是人类最纯真、美好、崇高的感情。只有建立在自然情感基础上的结合才是合乎“自然道德”的,才是完美的结合。这是卢梭关于婚姻、家庭的一种理想。但是小说中,由于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门第观念,阻碍了贵族小姐尤丽与平民教师圣普乐之间的爱情发展,悲剧的直接制造者是尤丽的父亲德丹热男爵这个封建社会道德的象征。这种“社会道德 ”是压制“天性”的野蛮道德。但是,朱莉不得不屈从于这种 “社会道德”。尤丽屈从

13、了父亲,维护了孝道和亲情,嫁给了俄国贵族沃尔玛,却失去了爱情。婚后,一直处在情欲与理智的矛盾中的尤丽依然维护着婚姻与家庭,把做忠实贤良的妻子与母亲视为应尽的天职和应遵循的美德。小说告诉我们,为了自然的家庭和社会的秩序,必须以美德克制情欲。尤丽和圣普乐都恪守着这样的“美德” 。新爱洛伊丝对“ 天性”与“美德”的这种处理,既肯定了 “天性”(情感)的合理性,也倡导“天性 ”与“美德”( 理性)的和谐。【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27 【正确答案】 浮士德是一个具有多重内涵和很强的概括力的人物形象。首先,浮士德在很大程度上是歌德的化身,他的追求与歌德十分相似,他追求的性格特征寄寓着歌德自己的生命活力

14、。其次,他的一生是不断追求、探索美和理想的一生,在他身上囊括了一部资产阶级进步人士个人灵魂的发展史和时代精神的发展史。他挣开中世纪的精神枷锁,摆脱低级的官能享乐和狭隘的个人爱情,走出为封建王朝服务的迷津,丢掉向古代艺术美寻求出路的幻想,最后终于认清生活的真谛,“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够作自由与生活的享受”,要用劳动创造人间幸福的乐园。他的探索历程概括了文艺复兴到 19 世纪初 300 年间欧洲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探索的道路。最后,浮土德是人类积极进取精神的象征。浮士德自强不息、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既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风貌,又体现了人类不知疲倦、永不满足、不断探索真理的

15、意志。【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28 【正确答案】 在诗剧中,浮士德与靡非斯特,一善一恶,一正一反,相克相生,相反相成,构成辩证的统一体。首先,浮士德与靡非斯特的性格是对立的。浮士德代表积极进取、不断追求与探索、敢于创造的肯定精神,他肯定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人性善的化身;靡非斯特则代表虚无、怠惰、怀疑、破坏的否定精神,他否认人的追求和努力,嘲笑人的理想和作为,是人性恶的代表。二者在本质上水火不容,不可调和。其次,浮士德与靡非斯特又是相互依存、不可或缺的统一体。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靡非斯特的“作恶” 在客观上有 “造善”的功能,他是浮士德探索人生的“恶动力 ”。另一方面,浮士德的 “内宇

16、宙”也是一个善恶统一体,他贪恋美色,沉湎于物质、感官享受,爱慕虚荣与权势,自私自利,唯利是图这些内在的恶劣品质,与外在的靡非斯特遥相呼应,才使得靡非斯特一次次得逞。在浮士德的深层性格中,就潜伏着靡非斯特。最后,浮士德的善与靡非斯特的恶,共同构成完整人性的两面(资产阶级的二重性),即天使的一面和魔鬼的一面,从现象上看是两个,从本质上讲是一体。我们每个人身上,浮士德精神与靡非斯特性格同时并存。歌德就十分赞赏法国评论家安培尔对浮士德的评价:“主角浮士德的阴郁的、无厌的企图,就连那恶魔的鄙夷的态度和辛辣的讽刺,都代表着我自己性格的组成部分。”【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29 【正确答案】 莱辛的美学名

17、著拉奥孔探究的是诗与画的界限。作者一反“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无声的诗” 的传统观点,从两种艺术的媒介、目的、效果方面进行比较,认为诗表现的是连续的动作,是性格形成过程;而画、雕塑则只是性格的完成或那富有包孕性的片刻,因此,诗比画更有表现力。作者还借诗歌与绘画对古希腊荷马史诗中拉奥孔父子被毒蛇缠死这一题材的不同处理,探讨了古代艺术审美的特征。【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30 【正确答案】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曲原始积累时期资产者的颂歌。主人公鲁滨逊是笛福时代英国商业资产者的典型。他不安于天命,不愿意过舒适平凡的家庭生活,三次追求冒险,矢志离家干一番事业。他在荒岛上为了活下去与大自然顽强搏斗,在改造荒岛

18、的自然面貌和生活环境中经历了各种困难和考验,最后以顽强的毅力取得成功。鲁滨逊的经历十分生动形象地向读者揭示了一条人生哲理:只要有志气,有毅力,不怕艰难困苦,通过顽强的拼搏,通过辛勤的劳动,就可以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创造出人间奇迹。鲁滨逊的奋斗史乃是人类文明史的寓言和缩影,正是鲁滨逊的这种精神才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和进步。鲁滨逊的形象是欧洲小说史上的一个创举,他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在艺术上,鲁滨逊漂流记用第一人称主人公自述的方式,通过逼真的细节描写和朴实的语言使人感觉到真实可信,但刻画人物较粗糙,结构比较简单,表现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发展初期的不足。【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31

19、【正确答案】 启蒙文学是 18 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中出现的以宣传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旨归的文学思潮。作为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它是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重要工具和武器。首先,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政论性、民主性和战斗性。启蒙作家多是启蒙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们明确地把文学当作宣教工具和战斗武器,宣传启蒙思想,启发民众觉悟,以文学形式评论时政,阐发他们对社会、政治、哲学、宗教等问题的看法,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天主教罪恶和一切不合理现象,宣传自由、平等、博爱观念,描绘理想社会的蓝图,使作品带有强烈的哲理色彩和政治倾向性。其次,启蒙文学一反古典主义描写王公贵族生活的传统,把人民群众的日常

20、生活作为创作题材,以普通的平民百姓作为描写对象和主人公,通过对他们生活、命运的描写,歌颂第三等级人们的英雄行为、崇高品质和高尚情操。再次,在艺术形式上,启蒙文学扬弃了古典主义关于文学体裁高低之分的清规戒律,打破了自古以来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创造了许多新的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游记体讽刺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等文体。最后,在语言的运用上,启蒙文学突破了古典主义一味强调语言华丽、典雅的宫廷趣味,大力运用平民百姓喜爱的语言形式。【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32 【正确答案】 18 世纪英国作家笛福、斯威夫特、理查生、菲尔丁、斯摩莱特等的现实主义小说为 19 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形成

21、与繁荣奠定了良好的根基。首先,注重细节描写。譬如,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的写实手法和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既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也为 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注重细节的真实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其次,重视描写人物的性格和类型,直接促进了 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创作特点的形成。譬如,菲尔丁把自己的小说称为“散文滑稽史诗” ,认为“史诗”与小说都是从“ 自然的册子”里临摹来的,而创作的任务就是描写典型人物。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约瑟安特鲁传等无不是他这种小说创作理念的文学实践。再次,对社会现实的讽刺、揭露与批判成为现实主义小说的重大主题,这直接为 19 世纪

22、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所继承。譬如,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对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种种弊端的揭露与讽刺,菲尔丁汤姆琼斯对 18 世纪英国社会门第观念、拜金主义和道德堕落的揭露和批判,斯摩莱特自传性小说蓝登传对英国政府的贪污腐败、海军的残暴黑暗和社会对爱尔兰人的歧视等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最后,18 世纪英国作家开始多层次地反映社会生活,直接影响了 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反映社会生活的广阔性与丰富性。譬如,汤姆琼斯描绘了 18 世纪中叶英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整个英国的社会生活。【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33 【正确答案】 伏尔泰承袭古典主义余风,视史诗、悲剧为文学正宗,写哲理小说原本是为了

23、消遣,未曾想其哲理小说成就最大、最受欢迎。他写哲理小说,主要通过描绘主人公的经历、见闻以及最终的命运,传递、表达他的政治观点或哲学思想,而小说中的主人公一般都是天真幼稚、忠厚老实、富于正义感的人物,因此他们身上发生的不幸遭际总是能引发读者的同情与思考。譬如,查第格写一个古代巴比伦居民查第格的故事。查第格处世明哲保身,一心向善,然而灾祸总是不断降临到他的头上。他爱人被权贵富豪霸占,自己还两度无缘无故地被捕入狱。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他时来运转,与王后阿斯黛丹结婚,并被臣民拥戴为国王。伏尔泰通过查第格的命运向人们表明,人类经历的各种苦难最终必定会得到报偿。小说充满了乐观的情调,结尾通过查第格做国王的

24、政绩“从此天下太平,说不尽的繁荣富庶”来颂扬开明君主制,这是伏尔泰一贯的政治主张。老实人讲述了主人公老实人贡第德的不幸遭遇,并借他之口,批判了“一切皆善” 的盲目乐观主义观点,并得出结论,“ 工作可以使我们免除烦闷、纵欲和饥寒三大害处” ,因此,还是“种自己的园地要紧 ”。小说中还描绘了一个遍地黄金、没有迫害、国王贤明、百姓富足自由的“ 黄金国” ,这种 “桃花源”式的乌托邦,体现了伏尔泰的政治理想。狄德罗的哲理小说主要有修女、宿命论者雅克和拉摩的侄儿。它们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狄德罗的哲学思想。修女通过主人公修女苏珊坦露心迹的独白式书信体形式,揭露了教会的黑暗与罪恶。书信体形式使得少女直抒胸臆的真

25、情告白,真切动人,富有感染力。而拉摩的侄儿则是一部对话体小说的杰作。在这部小说中,第一人称“ 我” 和拉摩的侄儿进行了许多精彩的对话与辩论。通过对话与辩论,揭示出拉摩的侄儿的复杂性格:他是一个无赖,但他又有才华,本来可以成为一位优秀的音乐家,可是社会使他堕落成了无赖和骗子,这是一个集精明与卑鄙、正确与谬误、邪恶与坦白为一身的矛盾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性格的矛盾来体现社会现实的矛盾,这是狄德罗哲理小说的重要特色。恩格斯称誉拉摩的侄儿为“辩证法的杰作”。【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34 【正确答案】 卢梭在论科学与艺术一文中提出“返回自然” 的口号,他在文学上也极力强调崇尚自然、推崇感情、抒发自我。

26、著名书信体长篇小说新爱洛伊丝以贵族姑娘尤丽与家庭教师圣普乐的爱情悲剧,批判了封建等级制度,歌颂了自由奔放的爱情,表达了法国大革命前人民不满封建统治,要求自由解放的心声。小说对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描绘细腻感人,景色描写与人物心理活动刻画交融在一起,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抒情风格。显然,这是一部抒情小说,它抒发、讴歌的是人类崇高、圣洁、美好的爱情,它突破了古典主义文学对情感的抑制,同时,它也抒发了作者对美丽的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而这种抒情性特点正是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特征,因此,卢梭无愧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教育小说爱弥儿通过爱弥儿在不同年龄阶段受到的教育,阐发作者的教育思想,主张以合乎儿童自然天性的方式,

27、让儿童在自然中自由成长,这也是卢梭“返回自然” 的思想在儿童教育领域的体现。卢梭的自传忏悔录以无比坦率真诚的态度,叙述了作者的半生经历、他的内心情感和种种“ 过错” ,其中对强烈的 “自我”情感的抒发,也是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性和抒情性的特征,因此,它也是卢梭作为浪漫主义先驱的一个很好的例证。总之,卢梭对自然的崇拜与讴歌,对人类主体情感的张扬与抒发,直接影响了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继而对 19 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35 【正确答案】 “ 狂飙突进 ”运动是 1770 年至 1785 年发生于德国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其名称来源于克林格尔的

28、剧本狂飙与突进,这一运动的参加者大都是年轻的作家。他们强调文学的民族性,要求发扬文学的民族风格;他们反对封建束缚,强调“ 天才” ,强烈要求个性解放;他们还接受卢梭的“返回自然”思想的影响,歌颂理想化的大自然和淳朴的人民。“狂飙突进” 运动具有激烈的反叛精神和浓郁的感情色彩,在德国促进了民族意识和个性的觉醒,实质上仍然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狂飙突进 ”运动使德国文学出现了崭新的局面。赫尔德尔的文艺理论和对民间文学的搜集研究工作,对德国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成功,使得德国文学开始成为世界文学中的佼佼者;席勒的阴谋与爱情充满了反抗封建暴政的叛逆精神,被恩格斯誉为“德国

29、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青年时期的歌德和席勒成为“ 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狂飙突进” 运动充满个人英雄主义的激情与叛逆,其文学上崇尚情感、讴歌自然、提倡民间文学和强调民族特色,无疑促进了德国民族文学的发展,并为 19 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德国的发源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36 【正确答案】 歌德的一生经历异常丰富,跨越了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两个时代。他的一生充满了积极而强烈的求实探索精神。青年时期的歌德是“狂飙突进” 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推进者,表现出强烈的叛逆精神,他的历史剧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未完成的诗剧普罗米修斯和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无一不是他充满激情的

30、探索精神与对封建专制时代反叛情绪的反映。1775 年,歌德应邀前往魏玛,开始了长达 10 年的政治生活。歌德原本期望寄身于开明君主,实现变革社会现实的政治理想,但 10 年的探索令他对德国的社会现实感到异常失望,致使他放弃了以往“ 狂飙”式的激情,走上创立符合德意志民族精神的文学古典主义之路。诗剧伊菲格涅亚在陶里斯体现了歌德开始追求素朴、宁静与和谐的古典美的理想。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则表现了歌德期望通过实施艺术的教育和美育来完善人性、改造社会的理想,同时强调积极的社会实践才是获得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的重要途径。延续了 60 年之久的诗剧浮士德的创作,更是歌德借主人公浮士德一生的经历来抒写自

31、己的人生体验。浮士德在很大程度上是歌德的化身,他的追求与歌德十分相似,他不懈探索的性格特征寄寓着歌德自己的生命活力。浮土德对知识理性、爱情生活、政治理想、古典美以及实践理性的追求与探索经历,既体现了歌德一生思想探索与艺术追求的心路历程,也艺术地概括了从文艺复兴到 19 世纪初 300 多年间欧洲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探索之路。浮士德挣开中世纪的精神枷锁,摆脱低级的官能享乐和狭隘的个人爱情,走出为封建王朝服务的迷津,丢掉向古代艺术美寻求出路的幻想,最后决心用自由的劳动去构建人间幸福的乐园。浮士德的这种不断追求、勇于实践、敢于否定、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就是“ 浮士德精神 ”。从他在书斋中领悟到 “泰

32、初有为”,到他终生探求的最后结论“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 ,都体现了这种精神。在 天上序幕中,天帝曾指出,“ 一个善人只要他努力向上就不会迷失正途” ;到全诗的结尾部分,一位天使接浮士德上天堂时又说,“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均得救” 。这种前后呼应,刻意突出浮士德积极进取的精神。【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37 【正确答案】 歌德中篇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第一部产生世界影响的作品。小说是根据作者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其他见闻写成的。它写年轻的维特经历了仕途的失意、恋爱的失败之后,在绝望中开枪自杀。小说不是单纯的爱情悲剧,而是通过描写维特短暂而痛苦的一生,表现个性自由与那个封建等级社会

33、的冲突。维特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 18 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形象。他有才华,有热情,向往自由和平等的生活,希望从事有益的实际工作。但是,社会却是丑恶的:庸俗麻木的市民,势利傲慢的贵族,保守腐败的官场这一切就像一张无形的灰暗的网,罩在维特的心头。他不断地与之冲突,不断地逃避,性格一天一天地变得内向和忧郁。这是维特事业上的失败,也是维特政治理想的幻灭。于是,他逃离城市的庸俗与烦闷,来到了乡村,在大自然的怀抱和淳朴的民风中得到了短暂的安慰。他同绿蒂一见钟情,但她及其未婚夫,只能给他再添上一层精神苦闷。于是他回城到外交部门工作,可又受到上司的歧视和贵族的当面侮辱,他再次逃离城市,回到绿蒂的身边。面对已婚

34、的绿蒂,他更陷入嫉妒的忧伤中。至此,情感的失意更让他感到生活理想的幻灭,他感到无处可逃,生命已变得毫无价值,最终精神崩溃,饮弹自尽。总的看来,维特是个时代的觉醒者和庸俗环境的反抗者。他以个人为中心,以孤傲来对抗德国现实的丑恶,他比那些浑浑噩噩苟且偷生者要清醒得多,激昂得多;但正因此注定造成了他性格的软弱,他总是以逃避的方式来反抗,缺乏战斗性。但是,维特的性格是社会造成的,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维特与社会的冲突,具有反封建的意义。小说通过维特的悲剧,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德国社会许多不合理的现象,表达了觉醒的德意志青年一代的反叛情绪。因此,小说一经发表,就引起了成千上万的青年读者的共鸣,产生了强烈的反

35、响,一时形成“维特热” ,并很快风行欧洲,使得少年维特之烦恼成为德国文学中第一部在国际上引起轰动的作品。【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38 【正确答案】 首先,在艺术上,浮士德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杰作。它既是现实生活的概括,又是资产阶级理想的颂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环境,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想象和夸张,以及神话故事的色彩,却又都有其现实主义的基础。这二者有机的结合,构成了诗剧壮阔的背景,塑造了充满寓意的形象,反映了复杂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其次,浮士德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运用了矛盾和对比的手法。浮士德的形象是通过他性格的二重性,以及在他所追求的理想和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的解决过程中,逐渐

36、深化和丰富起来的。与此同时,歌德把靡非斯特和浮士德作为一反一正的人物,从对比中,以靡非斯特的否定人生、蔑视理智、仇恨人类的态度,烘托浮士德的人世、进取、热爱人生、追求理想的精神,从而深刻地表达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再次,浮士德中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和辛辣的讽刺。比如,浮士德登场时的独白,强烈地抒发了浮士德矛盾和不安的心情,深刻地呈现了浮士德的精神危机。“紫禁城” 中朝臣的诉苦,尖锐地讽刺了封建王朝的朝政。这些抒情和讽刺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而且使主题深化。最后,浮士德具有丰富多变的诗歌艺术表现手段。歌德总是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最恰当的诗体和韵律作为其表现手段。由于全诗内容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其表现手段也极其多样,民歌体、古典诗歌体、悲剧诗体等,几乎无所不包。【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