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170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849175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17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17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17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17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17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综合练习试卷 17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阿卡德王国的创立者是( )。(A)萨尔贡(B)乌鲁卡基那(C)里木什(D)纳拉姆.新2 明清时期的“ 三法司” 指 ( )(A)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B)刑部、都察院、大理寺(C)通政使司、大理寺、刑部(D)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3 ( )标志着雅典国家的诞生。(A)提秀斯改革(B)梭伦改革(C)庇西特拉图改革(D)克利斯提尼改革4 ( )在位时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基督教由此成为罗马的宗教。(A)君士坦丁(B)提奥多西大帝(C)克拉

2、苏(D)凯撒5 阿拉伯国家的第一部成文法是( )。(A)“米兰敕令 ”(B) 提奥多西法典(C) 霍滕西阿法案(D)古兰经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6 美塞尼亚战争7 基辅罗斯国家8 印加帝国9 十二铜表法10 十字军东征11 再征服运动12 哈瓦立及派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13 阅读下列摘自阿育王铭文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神所宠爱的普里雅达尔辛那王国家的各处,并在和他接壤的珠达、盘底耶、楷罗拉普特拉,甚至在锡兰和希腊人的国王安条可那里,也在与安条可相邻的国王那里,神所宠爱的普里雅达尔辛那王实行了两种医疗:对人的

3、医疗和对牲畜的医疗。他命令把药草运到一切没有人畜所需药草的地方,并加以栽植。他命令把块根植物和水果运到一切没有这些东西的地方,并加以栽植。他命令在道路旁掘井植树,以人和牲畜便利。问题: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阿育王在铭文中所宣扬的“圣法” 的内容。四、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14 西欧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和等级制度是怎样形成的?15 试析雅典民主政治之利弊。16 简述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五、填空题17 摩揭陀国的都城是_。18 中世纪法国的三级会议中的第一等级是_。综合练习试卷 17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

4、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综合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综合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综合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综合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综合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6 【正确答案】 美塞尼亚战争:公元前 8 世纪中期到公元前 7 世纪中期斯巴达对其邻邦美塞尼亚进行的两次大规模的战争。第一次美塞尼亚战争发生于约公元前740 一前 720 年间。斯巴达人借口发生边境冲突而突然兴兵入侵,美塞尼亚奋起应战,坚持达十余年,最后失败。少数美塞尼亚人远走国外,大片国土被侵占。

5、但美塞尼亚人不甘屈服,公元前 7 世纪中叶又举行第二次武装起义,遂演变为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领导起义军的阿里斯托明尼多次重创敌军,后因盟友背叛才率众退入山区,继续斗争达十余年。斯巴达人终于平息起义而结束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当地所有肥田沃土皆被作为斯巴达国有土地而归其“平等人” 公民分享。美塞尼亚人则沦为希洛特,作为国有奴隶备受奴役。只有少数边远山区和沿海地区的居民变成了没有政治权利但可经营工商业的庇里阿西人。【知识模块】 综合7 【正确答案】 基辅罗斯国家:以基辅为中心的古代罗斯国家。862 年,诺曼人的一支瓦兰吉亚人在其首领留里克的率领下,占领东斯拉夫人的重镇诺夫哥罗德。882 年,其后继者

6、奥列格征服基辅及其附近地区,将统治中心由诺夫哥罗德迁至基辅,是为基辅罗斯,即东斯拉夫人的早期封建国家。987 年皈依基督教(东正教)。12 世纪分裂为若干封建公国,互相混战。13 世纪初,臣服于蒙古钦察汗国。15 世纪末,莫斯科公国摆脱蒙古统治,恢复独立,古罗斯的政治中心由基辅转移到东北部的莫斯科。莫斯科大公实行中央集权统治,后来形成沙皇俄罗斯帝国。【知识模块】 综合8 【正确答案】 印加帝国:1316 世纪南美洲印加人建立的国家。印加人是印第安中的一支,属于奇楚亚语系。君主称印加,住在安第斯山脉中部肥沃谷地库斯科地区。13 世纪形成一些地方性小国,15 世纪发展为强大的印加帝国。印加帝国被称

7、为“塔宛亭苏 ”,意为“四方之国”。印加人是这个国家的统治阶层。帝国以秘鲁为中心,首都库斯科,版图北起哥伦比亚,南达智利中部,西起太平洋沿岸,东抵亚马逊森林,人口 600 万。印加社会有严密的行政制度,国民分为三个等级:贵族、平民和奴隶。农业发达,有完好的灌溉系统,种植 40 多种植物。手工业进步,采矿、冶金、纺织、医药和天文知识都达到较高水平,擅长金、银、铜和陶瓷器皿制造。拥有良好的道路网,采用结绳记事法。崇拜太阳、月亮等自然现象。印加文化为美洲印第安三大文化的最高代表,对美洲文化贡献很大。1533 年为西班牙殖民者所灭。【知识模块】 综合9 【正确答案】 十二铜表法:公元前 450 一前

8、449 年,迫于平民压力而专门成立的十人委员会将罗马人世代流传的习惯法形成文字,因法律条文被镌刻在十二块铜板上,故称“ 十二铜表法”,此即罗马国家第一部成文法。该法典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其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然而,法律既已编订成明确的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在司法上的专横行为。【知识模块】 综合10 【正确答案】 十字军东征:西欧封建统治阶级为缓和国内社会和阶级矛盾,扩大势力,掠夺财富而发动的对地中海东岸各国的侵略战争。罗马天主教会是东征的罪魁祸首,主要参加者是西欧的封建主与大商人。部分幻想通过摆脱封建压迫和剥削,到东方获得自由和土地的破产农民也参加了十

9、字军,他们打着从伊斯兰教徒手中解放主的陵墓耶路撒冷的旗号,涌向东方。由于每个十字军衣袖上都缝着十字,故称十字军。一共东征了 8 次,历时约 200 年(10961291)。十字军在地中海东岸建立了许多西欧封建性国家,对当地居民进行封建压迫,遭到了当地居民的强烈反抗。1291 年,十字军最后一个据点阿克城被伊斯兰教收复,十字军东征彻底失败。十字军东征也使地中海各国的经济和文化惨遭损失,人民深受奴役,阻碍了被侵略地区的发展。【知识模块】 综合11 【正确答案】 再征服运动:又叫收复失地运动,它是从 8 世纪到 15 世纪西班牙的基督教小王国对伊斯兰教徒的战争,直到最后把伊斯兰教徒赶出西班牙,过直布

10、罗陀海峡而终止。表面看来,它是两种不同宗教、不同种族之间进行的战争。但实际上仍是西欧封建主夺取土地的扩张战争。其参加者除西班牙封建主外,还有法国和意大利的骑士,并且也得到教皇支持。8 世纪初阿拉伯人越直布罗陀海峡征服西班牙大部,但一小部分基督教居民被驱赶到北部边陲之地,未被征服。他们在荒凉的北部山地形成几个独立的小王国,如卡斯提尔、阿拉冈等,在它们的联合下,开始了对穆斯林的反攻。1212 年托罗萨会战中,卡斯提尔联军大败伊斯兰军,收复失地运动由北向南加速推进。13 世纪中叶,半岛大部分地区光复。12491251年葡萄牙实现了统一,1479 年卡斯提尔和阿拉冈合并,建立了西班牙王国。1492年,

11、卡斯提尔军队攻占伊斯兰教的最后一个据点格拉那达,收复失地运动结束。【知识模块】 综合12 【正确答案】 哈瓦立及派:即军事民主派,意为“出走者” 。656 年 6 月,奥斯曼被刺杀,阿里继任为第四任哈里发。但是,以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为首的倭马亚家族,拒不承认阿里政权。不久,拥护阿里的人发生分裂,一部分不满阿里政策的下层穆斯林脱离什叶派,另建军事民主派。军事民主派主张任何优秀穆斯林都可以由公众选为哈里发,并要求平分一切战利品。此派还认为善功是宗教的主要部分,犯有终身罪行者是不奉宗教之人。661 年,军事民主派刺杀阿里。在政治上,该派也反对倭马亚王朝的统治。阿拔斯时代该派走向衰微。【知识模块】 综

12、合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13 【正确答案】 阿育王所宣扬的圣法,包括以下几个互相关联的内容:第一,宣扬仁爱和慈悲,要人们孝敬父母,善待亲戚、朋友以及一切僧人,宽待仆人、奴隶。第二,宣扬宗教容忍精神,要人们尊敬他人的教派,不许各教派互相攻击。第三,宣扬非暴力的主张,小则要求人们尽量不杀生,不用屠杀牲畜的方法献祭求福;大则表示他将不主动发动战争,在不得已而发动战争时也将尽量按慈悲的精神办事。第四,倡导做有益于公益的好事,例如修路、种树、掘井、建亭,以利行旅之类。阿育王在多处刻石记下圣法的有关内容,还派人四处宣扬圣法。【知识模块】 综合四、简答题31-34

13、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14 【正确答案】 西欧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是与封建等级制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在名义上,国王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除王室直接经营的土地以外,他把其余的土地以采邑形式分封给公爵、伯爵、大主教、修道院院长等教俗大封建主,大封建主再仿效国王的样子,把自己直接经营以外的土地分封给男爵、子爵等中等封建主,中等封建主再仿效前例,把自己经营以外的土地,分封给小封建主骑士。这种层层分封的结果,就形成了界限分明的封建封君封臣等级制度。在上的称封建主,又称宗主。在下的称封臣,又称附庸,主臣之间互有义务。封主要保护封臣,调节他们之间的争讼;封臣要对封主宣誓效忠,还要为封主

14、尽三种义务:一是帮助。当封君遇有战事时,封臣要为封君服军役。在封君遇有紧急需要时,封臣要有义务给封君以金钱上的帮助。二是劝告。封臣有义务参加封君召集的各种会议,对某些重大问题向封君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帮助封君作出正确判断或壮大封君的声势。三是效忠。一个封主在其辖区内拥有一切权力,可以设立法庭、征敛赋税、铸造货币、随意支配农奴,等等。因此这种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等级制度,不仅造成了封建割据的局面,而且还形成了金字塔式的阶级关系,处在金字塔最底层的是广大农奴。【知识模块】 综合15 【正确答案】 (1)雅典民主政治的优点有下列方面: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这为公民提供了在古

15、代条件下最广泛也最平等的参政机会,公民的政治素质也大为提高。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握有充分的权力。特别是公民大会,这时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民都是大会成员,都有参加讨论发言和投票表决之权,它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即所有公民都直接参加握有国家最高权力的公民大会。在公民大会和公民群众获得国家主权的同时,原有的氏族贵族势力被铲除殆尽。贵族会议丧失了一切政治权力,只处理与宗教有关的事务。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的公民群众发放工资和补贴。这就为公民广泛参政提供经济保证,在某种意义上还有生活救济之作用。由此可见,雅典民主政治的优点在古代历史上确实达到了空前的地步。(

16、2)作为奴隶制民主政治,它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广大奴隶群众不仅毫无权利可言,还被列为专政的对象。这个民主政治即使在自由民中也是很有限的,妇女皆不能参政,外邦人也无任何权利,这就使自由民人数的一半以上与它无缘。雅典对内虽行民主,对外特别是对提洛同盟的盟邦却极端残暴专横,毫无民主可言。这个民主政治的领导权仍掌握在奴隶主上层手中,只是这些上层分子不再属于反对平民贵族而是支持贫民利用民主的工商业奴隶主。【知识模块】 综合16 【正确答案】 (1)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较为完善,各级官职权责都有明确的规定。王政倾覆和建立共和后,王的权力大部分转归执政官。执政官是共和国的首脑和军队的统帅,拥有最高统治权,在行

17、政、军事、审判等方面掌握着很大权力。国家遇到非常情况,元老院旋即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由执政官宣布任命独裁官,而独裁官再任命骑兵长官作为助手。独裁官拥有绝对权力,任期六个月,期满后必须卸权。由于政事日渐繁杂,罗马逐渐增设一些新的官职分担执政官的部分职权。公元前 443 年设立两位监察官,负责公民和财产普查。后来监察官权力扩大,负责编制元老名单,掌管国家财产租赁和承包合同,监督社会风尚等。公元前 366 年添置了一名执法官,在公元前 242 年又增至两人,其主要职权为审理诉讼。但执法官拥有最高统治权,可代理执政官行使职权。此外还有财务官、保民官、市政官等。(2)罗马的行政长官有常设和临时、高级和

18、低级之分。常设的高级官职都由选举产生,一年一任(监察官除外)。同官阶的职位都实行双位制或多位制,彼此具有协议性。所有高级官职都无薪俸,这在实际上剥夺了贫穷的公民当选的资格,使高级官职成为少数富有公民独占的权利。(3)在共和早期的罗马国家政权机构中,元老院占有突出的地位。它在名义上仍是咨询机构,但军事领导权、外交权、财政权和宗教监督权后来都掌握在元老院手中。实际上成为罗马国家最高的行政和监督机构。(4)当时罗马的国家机构还有公民大会。古老的库里亚大会作为氏族制度的残余虽然保留了下来,但它在政治上已不起任何重要作用。森都利亚大会拥有决定战争以及其他立法权,选举产生执政官、执法官和监察官等,并审理牵涉公民重刑的上诉案件,作出最终裁决。可是,这个大会既没有创议权,也不能在会上进行自由讨论,仅就主持大会的高级官员所提议案举行表决,投票又以森都利亚为单位,富有公民掌握着多数票,于是他们便控制了大会。平民会议最初是平民按特里布斯召集的会议,经长期斗争,发展成为主要的立法机构,后来仅限于解决纯属平民等级的问题。同样,这两个大会亦无创议权,采用集体投票制。所以,罗马的公民大会在名义上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实际权力有限,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知识模块】 综合五、填空题17 【正确答案】 王舍城【知识模块】 综合18 【正确答案】 高级教士【知识模块】 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N ISO 105-X09-1995 en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X09 Colour Fastness to Formaldehyde《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第X09部分 耐甲醛色牢度[ISO 105-X09-1993]》.pdf EN ISO 105-X09-1995 en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X09 Colour Fastness to Formaldehyde《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第X09部分 耐甲醛色牢度[ISO 105-X09-1993]》.pdf
  • EN ISO 105-X10-1995 en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X10  Assessment of Migration of Textile Colours into Polyvinyl Choloride Coatings《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第X10部分 纺织品颜色向聚氯乙烯涂层迁移.pdf EN ISO 105-X10-1995 en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X10 Assessment of Migration of Textile Colours into Polyvinyl Choloride Coatings《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第X10部分 纺织品颜色向聚氯乙烯涂层迁移.pdf
  • EN ISO 105-X11-1996 en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X11 Colour Fastness to Hot Pressing《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第X11部分 耐热压色牢度[ISO 105-X11-1994]》.pdf EN ISO 105-X11-1996 en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X11 Colour Fastness to Hot Pressing《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第X11部分 耐热压色牢度[ISO 105-X11-1994]》.pdf
  • EN ISO 105-X12-2002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X12 Colour fastness to rubbing《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第X12部分 耐摩擦色牢度[ISO 105-X12-2001]》.pdf EN ISO 105-X12-2002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X12 Colour fastness to rubbing《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第X12部分 耐摩擦色牢度[ISO 105-X12-2001]》.pdf
  • EN ISO 105-X12-2016 en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X12 Colour fastness to rubbing《纺织品色牢度试验部分X12 耐摩擦色牢度(ISO 105-x12 2016)》.pdf EN ISO 105-X12-2016 en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X12 Colour fastness to rubbing《纺织品色牢度试验部分X12 耐摩擦色牢度(ISO 105-x12 2016)》.pdf
  • EN ISO 105-X13-1997 en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X13 Colour Fastness of Wool Dyes to Processes Using Chemical Means for Creasing Pleating and Setting《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第X.pdf EN ISO 105-X13-1997 en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X13 Colour Fastness of Wool Dyes to Processes Using Chemical Means for Creasing Pleating and Setting《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第X.pdf
  • EN ISO 105-X14-1997 en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X14 Colour Fastness to Acid Chlorination of Wool Sodium Dichloroisocyanurate《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第X14部分 羊毛酸性氯化的染色牢度 二氯异氢尿酸钠.pdf EN ISO 105-X14-1997 en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X14 Colour Fastness to Acid Chlorination of Wool Sodium Dichloroisocyanurate《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第X14部分 羊毛酸性氯化的染色牢度 二氯异氢尿酸钠.pdf
  • EN ISO 105-X16-2002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X16 Color fastness to rubbing - Small areas《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第X16部分 耐摩擦色牢度 小面积[ISO 105-X16-2001]》.pdf EN ISO 105-X16-2002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X16 Color fastness to rubbing - Small areas《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第X16部分 耐摩擦色牢度 小面积[ISO 105-X16-2001]》.pdf
  • EN ISO 105-X16-2016 en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X16 Colour fastness to rubbing - Small areas《纺织品色牢度试验第x16部分 耐摩擦色牢度小面积(ISO 105-x16 2016)》.pdf EN ISO 105-X16-2016 en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X16 Colour fastness to rubbing - Small areas《纺织品色牢度试验第x16部分 耐摩擦色牢度小面积(ISO 105-x16 2016)》.pdf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