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19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850205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1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1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1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1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1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1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事物具有直接同一性的是(A)事物的量变和质变(B)事物的量和事物的存在(C)事物的质和事物的存在(D)事物的属性和事物的存在2 由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和灾区人民的顽强努力,历经两年多的共同努力,一个崭新的绵阳城矗立在世人面前。从因果关系上看,这属于(A)多果一因(B)同因异果(C)一果多因(D)同果异因3 “大海捞针 ”是一种(A)现实的可能性(B)抽象的可能性(C)现实性(D)不可能

2、性4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着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一论断体现了(A)必然性比偶然性重要(B)偶然性比必然性重要(C)偶然性对事物发展的重要作用(D)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5 有人认为:“ 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些科学家就都成为多余的了。” 这一命题(A)夸大了现象和本质的区别(B)否认了现象和本质的区别(C)揭示了现象和本质的区别(D)夸大了现象和本质的统一6 有一则箴言:“ 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的哲理在于(A)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

3、辟道路(D)有其因必有其果7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8 恩格斯说:“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进程在通向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段话表明(A)历史是由理论推演出来的(B)历史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历史经过修正的再现(C)历史进程与逻辑进程是完全一致的(D)理论反映的是历史过程的全部内容9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方法的逻辑起点是(A)客观事物(B)社会实践(C

4、)感性认识(D)思维抽象10 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苟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的这句话说明了(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B)规律的平等性(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D)规律的能动作用11 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A)是否具有客观性(B)是否具有强制性(C)是否具有稳定性(D)是否能够离开人类社会而存在12 马克思说:人在“ 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 观念地存在着” 的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这说明了(A)人比动物具有更好的记忆力(B)观念的作用是不能够忽略的(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5、D)人的劳动过程的特殊性13 由于社会历史是由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A)社会规律是由人所创造的(B)人们可以改造或者消灭社会规律(C)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D)人的活动都体现社会规律14 对感性材料“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 说明意识具有(A)目的性和计划性(B)对生理活动的控制作用(C)能动创造性(D)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作用15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是(A)实践(B)规律(C)意识(D)人16 中国跨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中国人民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又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6、义的成功之路。这一事实说明(A)社会历史规律具有决定作用(B)主体的选择可以不受社会历史规律的制约(C)在社会历史发展问题上,主体没有选择的自由(D)社会发展是历史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有机统一17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8 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

7、蚁穴19 辩证唯物主义否定观主张否定是(A)事物的自我否定(B)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的消灭(C)包含肯定的否定(D)既是联系的环节也是发展的环节20 “生命总是和它的必然结果,即始终作为种子存在于生命中的死亡联系起来考虑的。辩证法的生命观无非就是这样生就意味着死。”对恩格斯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A)一定意义上,生就是死(B)生命中包含自己的否定因素死亡(C)生和死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D)生和死是绝对对立的 21 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A)水往低处流(B)日出于东落于西(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22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

8、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一观点(A)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B)混同了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作用,是相对主义的观点(C)既承认偶然性的作用,又承认必然性的作用,是辩证决定论的观点(D)说明事物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23 下列各项体现因果关系的有(A)热胀冷缩,摩擦生热(B)实践长才干,勤学出智慧(C)冬去春来,昼夜交替(D)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24 现象和本质的区别表现在(A)现象是感官可以直接把握的,而本质则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B)现象是个别的、特殊的东西,而本质则是共性的、一般的内容(C)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D)本质比现象深刻25 下列选项中属于抽象可能性

9、的有(A)实现共产主义(B)海底捞月(C)完成本年度工作计划(D)月中取宝26 马克思指出:“ 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性的总和,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这里的 “具体”是指(A)感性具体(B)思维具体(C)理性具体(D)在理性思维中再现事物整体的具体27 辩证思维的方法有(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与具体(D)逻辑与历史统一28 恩格斯说:“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如控制方法、系统方法、模型化方法等。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的关系是(A)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从根本上否定了辩证思

10、维方法(B)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以辩证思维方法为前提(C)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的前提(D)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思维方法29 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揭示的是事物的(A)必然联系(B)本质联系(C)稳定联系(D)内部联系30 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31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这句话说的是(A)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相同之处(B)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完全相同(C)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在的过程(D)社会发展

11、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32 2009 年全球发生了甲型 H1N1 流感,经过科研人员的连续攻关,最终生产出了疫苗,并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这一事实说明(A)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B)规律是可以认识、把握与创造的(C)人的意识不仅可以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可以创造客观世界(D)通过实践,实现了意识自身的“物化”33 “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一命题表明(A)意识先于物质,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C)意识指导实践改造世界(D)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

12、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34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1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重大民心工程。摘自 2011 年 4 月 29 日胡锦涛在天津考察工作时的讲话材料 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摘自管子.牧民材料 3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

13、加昂扬向上。摘自党的十七大报告(1)阐述材料 13 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2)当今中国,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有什么重大意义。考研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1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质与事物存在的同一性。事物的质就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特殊的质就是特殊事物的本身,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正确答是 C。【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因果联系

14、的复杂性。因果关系是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题干说明,一个结果的取得,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C。 【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可能性的分析。只要大海有针,随着探测技术和打捞技术的发展,人类迟早能把针捞起来。但就目前的技术条件而言,人类尚无法做到,所以这是一种抽象的可能性。【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偶然性的作用。偶然性是指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或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势。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偶然性是不稳

15、定的、暂时的、不确定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个别表现。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但是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本质和现象的区别。该命题的观点从反面说明了世界的现象和本质不可能合二为一,而是存在着差别的。所以,正确选项为 C。【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质量互变规律的理解和运用。本题关键词是“坚持”和“胜利”,“坚持”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胜利”是坚持的结果,其所蕴涵的哲理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B)。选项 D 与

16、题干相关,但该选项主要说明的是溪水与岩石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是“坚持就能胜利”所蕴涵的哲理,属于干扰力极强的选项。所以,正确选项是 B。 【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关系。主观辩证法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客观辩证法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是辩证法在认识和思维中的运用和体现,两者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主观辩证法”中的“主观”,是指人的主观世界即认识和思维领域,并不包含“唯心主义”、“抽象”等含义,所以排除选项 B、C 、D,正确选项是A。【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

17、发展规律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思维方法。恩格斯的这段话表明,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历史的修正,是对历史必然性的再现,而不是对全部历史内容的反映。作为历史的反映与历史不能是完全同步的,选项 A 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起点是理性领域的思维抽象,而不是作为感性具体的“客观事物”、“社会实践”、“感性认识”。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

18、的知识点是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因而社会规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苟子的这句话是说,天道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而运动变化的,它不以人世间统治者的好坏而发生改变存在或消亡。这是一种朴素唯物论观点,具有辩证法思想,充分体现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所以,正确选项是 A。【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只要是规律,就有客观性、稳定性和强制性的特点。社会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之处在于,其必须通过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体现出来,脱离了人类社会

19、,社会规律将无法存在,而自然规律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存在。所以,正确选项是 D。【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从马克思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在人的意识中,不仅预先规定了活动的目标,而且为实现这一目标又预先规定了活动的方式和步骤。这就是同一定的目的性相联系的活动的计划性,从而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的自觉活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的,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A项的错误在于社会规律不是由

20、人所创造的,它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B 项的错误在于人不能改造或者消灭规律。D 项的错误在于并非所有人的活动都体现社会规律。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上述四个选项都是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但只有选项 C 最符合题意。因为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的过程,也就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认识现象到认识本质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恰好说明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 C。【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

21、础。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而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所以本题选 A。【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社会历史发展具有规律性,但并不因此而否定主体人在可能性空间内的选择。题干中“跨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明主体选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选项 A 正确,但与题意不符。选项 B、C 本身就是错误的。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D。【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心不在焉”强调的是意识的能动作

22、用。所以只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8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质量互变规律的理解和运用。选项 AD 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选项 B 体现的是对立统一关系;选项 C 蕴涵着事物的现象表现事物的本质的哲理。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D。【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9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否定观的内容。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

23、否定,是包含着肯定的否定,所以否定既是联系的环节也是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选项 B 不承认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属于形而上学否定观。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CD。【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0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按照唯物辩证法,肯定和否定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题干中恩格斯这段话中的“生”和“死”就是肯定和否定的关系。所以,选项ABC 正确。选项 D 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1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24、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事物的本质和现象的区别。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感知的;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能靠人的理性思维来把握。选项 A、B 揭示的是事物的现象,隐藏在现象背后、决定现象表现的本质区别是万有引力和地球绕太阳的公转。选项 CD 揭示的是事物的本质。【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2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题干中的话肯定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必然性,同时肯定了偶然性的作用。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偶然性为必然性的发展开辟道路,历史的必然性是通过历史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的。所以,本题的正确

25、选项是 CD。【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3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因果联系。因果关系是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选项 A、B、D 都属于因果联系。选项 C 中“冬春”、“春夜”之间有时间上的顺序性,而不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 ABD。【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现象与本质的区别。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属性。因此,现象是感官可以直接把握的,是个别的、特殊的东西,而本质则是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的,是共性的、一般的内容

26、,故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但本质比现象深刻。所以 ABCD 全选。【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5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可能性的分析。抽象可能性是指在现阶段不具备条件,只有将来才能实现的可能性。所以选项 AD 属于抽象可能性的范畴,是正确选项。选项 B 属不可能性,选项 C 属现实可能性,故 BC 皆非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6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抽象和具体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认识开始于对客观现实的直观即感性具体,从感性具体出发,通过分析,达到抽象的规定,然后再通过综合,达到思维具体。思

27、维具体即理性具体,是在理性思维中完整地、具体地再现整体事物的具体。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BCD。【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7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上述四个选项都是辩证思维(理性思维) 的基本方法,所以四个选项都正确。【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8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促使其进一步具体化和精确化。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BD。【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28、2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不是经常变化的、不稳定的外部联系,而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部联系。所以,ABCD 都正确。【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0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社会规律的理解。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由于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A)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B),并且社会规律是存在和实现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中(D) ,所以说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性的规律”。但是历史的发展方向不是由

29、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而是有其自身的规律。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ABD。【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1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及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联系。题干中的“自然”表示的是客观,即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D)。自然规律也具有客观性,由此选项 A 也正确。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这是其与自然规律的不同之处,由此选项 BC 错误。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 AD。【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2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律、意识的能动性

30、。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A)。人不能创造或消灭规律,但通过实践,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认识和把握规律的过程也就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过程(C)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客观的、物质的东西,使客观世界发生合乎目的的改变(D)。所以正确选项是ACD。【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3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题干中的话表明:建筑师(即人类 )的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D),可以创造出世界上原本没有的东西(B) ,同时也说明人的实践活动是以理论为指导的(

31、C)。所以,正确选项是BCD。选项 A 的观点本身就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34 【正确答案】 (1)材料 1、2 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材料 3 体现了社会意识仅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2)一种社会意识发挥作用的程度及范围大小、时间久皙,同它实际掌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紧密相连。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先进文化的建设。在当代中国,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才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