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5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850303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5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5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5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5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5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15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这种军事侵略是逐步升级的,从骚扰、蚕食中国沿海、边疆,到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甚至企图瓜分中国。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瑷珲条约(D)马关条约2 19 世纪 40 年代以后,资本一帝国主义势力一次又一次地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妄图瓜分中国,灭亡中国。但是,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它们的这一图谋,其根本原因是(A

2、)中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异(B)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C)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D)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3 洋务运动是在 19 世纪 60 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洋务派兴办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A)“自强”“求富”(B) “师夷长技以制夷”(C)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振兴中华 ”4 2018 年 5 月 4 日,北京大学迎来了 120 周岁的生日。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的成果,它诞生于(A)洋务运动(B)戊戌维新运动(C)太平天国农民战争(D)辛亥革命5 2018 年是护法运动

3、loo 周年。护法运动是指 1917 年 7 月至 1918 年 5 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1918 年,孙中山发表通电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过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A)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C)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对南北军阀有了较清醒的认识6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潜心研究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在领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相继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从而

4、初步形成了(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C)社会主义改造理论(D)统一战线理论7 毛泽东曾经指出:“ 三次 左 倾机会主义路线都是在十年内战时期产生的。第三次是王明路线,时间最长,统治全党达四年之久。这条路线是共产国际制造的。当时,王明发展了李立三的错误,在军事、政治、组织等一系列问题上,坚持错误的冒险主义,结果把南方根据地丢掉了,只好两条腿走路。一万二千五百公里的长征是光荣的,但实际上是由于犯了路线错误,被敌人追赶得不得不走的。”中国共产党当时犯“ 路线错误” 的最主要原因是(A)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 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清理(B)共产国际对中

5、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C)当时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水平还不高(D)王明、博古等人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压制党内民主,大搞宗派主义8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A)台儿庄大捷(B)平型关大捷(C)淞沪会战(D)武汉会战9 中国人民在九一八事变后开始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标志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是(A)一二九运动(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九一八事变10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是(A)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B)以爱国主义为核

6、心的民族精神(C)全民族抗战(D)世界所有爱好和平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11 在 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的三种主要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其中,属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正确方向的方案是(A)“毕其功于一役 ”(B)革命分“两步走”(C)走 “中间路线”(D)“无间断革命 ”12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国内主要矛盾应当是(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

7、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3 中共十八大结束不久,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A)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B)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C)精准扶贫(D)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4 马关条约签订后,以干涉还辽“有功” 为由,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的国家是(A)俄国(B)英国(C)德国(D)法国15 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仍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表现在它是(A)一次爱国救亡运动(B)一场资产阶级

8、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C)一场思想启蒙运动(D)一场广泛的群众运动16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围绕的议题是(A)要不要变法(B)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C)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D)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17 1905 年至 1907 年问,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包括(A)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C)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D)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18 辛亥革命虽然没有能够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是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这表现在它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A)阶级基础(B)理论基础(C)

9、指导思想(D)干部条件19 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唤醒了当时的青年学子,但运动自身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这主要表现在(A)未对孔学及儒家思想进行批判(B)未能给予中国民众真正有效的思想武器(C)没能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D)一般采用的是形式主义的方法20 1924 年 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形成了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之前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的“ 新 ”表现在(A)突出了反帝的内容(B)提出了民主共和理念(C)强调了民主权利应平民化(D)新增了“ 节

10、制资本” 的原则21 十月革命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性的历史事件,它在人类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对于当时的中国具有极大的启示和意义。十月革命在推动中国部分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包括(A)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B)促进了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C)给予了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D)提供了直接的革命指导22 八七会议上,毛泽东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这一重要观点。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是(A)党只能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B)党要把武装斗争作为革命的主要形式(C)党必须认识到掌握军队的

11、极端重要性(D)党必须重视军事斗争问题23 2014 年 2 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 9 月 3 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这两个纪念日(A)彰显了中国作为反法西斯主要战场的伟大作用(B)是对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付出巨大牺牲和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们的敬重和缅怀(C)是对南京大屠杀中大量死难同胞的告慰和尊重(D)有助于向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传播历史事实的真相24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标志着中国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它标志着(A)解放军已经完全粉碎了敌人的战略进攻,并且在数量上占有优势(B)

12、中国大陆已经得到基本解放(C)蒋介石 20 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D)100 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25 抗日战争胜利后,某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曾经鼓吹的“中间路线” ,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其主张是(A)政治上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B)经济上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C)文化上全面引进西方文化(D)军事上要求全面对抗国民党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一些紧迫的问题,党和国家着重完成的是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主要包括(A)人民解放军继续追剿国民党的军事力量(B)普遍召开各级各届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会议(C)在新解放区

13、进行土改(D)废除封建婚姻制度27 1949 年 3 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提出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那就是(A)国际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B)国际上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C)国内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28 1956 年 4 月初,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我认为最重要的教训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

14、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提出“ 第二次结合 ”的任务是由于(A)“一五”计划执行后党和政府已经积累了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B)苏共二十大进一步披露了苏联模式的弊端(C)毛泽东意识到经济建设上照搬苏联模式会缺乏创造性和独立自主的能力(D)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经验29 1997 年 9 月 12 日至 18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十五大报告回顾了中国在 20 世纪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这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A)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C)中华人民共和国

15、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15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属于记忆题。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A,B,C 选项与题意不符。因此,选项D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三元里抗英斗争、太

16、平军重创洋枪队、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入侵等历次反侵略斗争,都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尤其是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时期,中国人民以其不畏强暴、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打击和教训了帝国主义者,使它们不敢为所欲为地瓜分中国。由此可见,正是包括义和团运动在内的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所进行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才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灭亡中国的图谋。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的确十分巨大,这同中国和列强问的思维观念、意识形态差距有关,与列强没能瓜分中国不存在直接联系,A 选项排除;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这与列强没能瓜分中国也没有直接关联,B 选项排除;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其中一个

17、重要的原因是它们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但一般来说,根本原因需要从内因出发去理解,列强之间的利益冲突属于外因,不应作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根本原因,C 选项排除。因此,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属于记忆题。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A 选项是洋务运动的口号,与题意不符;B 选项是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与题意不符;D 选项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思想,与题意不符。因此,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

18、近现代史纲要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戊戌维新运动的成果。1898 年的“百日维新”在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的政策有: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省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奖励新著,奖励创办报刊,准许自由组织学会。但这场运动如同昙花一现,只经历了 103 天就夭折了。除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被保留下来以外,其余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A 选项,洋务派创办了三种新式学堂: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和军事学堂,同时,还先后派遣赴美幼童和官费赴欧留学生 200 多人,但并未创办近代高校,故排除。C 选项,太平

19、天国农民战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主要在于满足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并未涉及高等院校与教育制度,故排除。D 选项,辛亥革命后在南京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布改革文化教育制度,否定忠君尊孔教育,废止小学读经,禁用清政府学部颁行的各种教科书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建立的北洋军阀统治也没有在文化教育相关方面做出变革,故排除。因此,选项 B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护法运动的历史地位。1918 年护法运动的失败,不仅是孙中山个人的失败,也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B 选项, 1919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

20、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故排除;C 选项,1901 年辛丑条约 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排除;D 选项,孙中山的电文表明孙中山对南北军阀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但题干设问护法运动的历史地位,故排除。因此,选项 A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属于记忆题。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并在这一过程中,潜心研究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在领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实践斗争中,毛泽东在 19281930 年间相继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

21、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A,D 选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统一战线理论系统阐述于抗日战争时期。C 选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完整阐述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因此,选项 B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出现“左”倾错误的主要原因。党内出现“左”倾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

22、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A,B选项是党内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D 选项是党内出现“左”倾错误的表现,不是主要原因。因此,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属于记忆题。抗战后不久,八路军即开赴前线。最初主要是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1937 年 9 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 1000 余人,击毁汽车100 多辆。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因此,选项

23、 B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属于记忆题。一二 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因此,选项 A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A,C,D 选项是抗战胜利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决定因素”,不符合题意。因此,选项B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

24、现代史纲要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两个中国之命运。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动力和主要依靠力量。他们的政治代表中国共产党主张,中国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A 选项,“毕其功于一役”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主张,这一主张忽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不同,混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一种错误思想;C 选项,走“中间路线”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主张,力图建立一个独立的

25、资本主义共和国;D 选项,“无间断革命”是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与题意不符。因此,选项 B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共八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属于记忆题。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指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属于记忆题。中共十八大结束不久,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

26、展览时明确提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因此,选项 B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4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大大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并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俄国认为,日本割取辽东半岛损害了俄国在中国的侵略利益,便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还辽,迫使日本放弃了割占辽东半岛的要求。日本则以再向中国勒索 3

27、000 万两白银“赎辽费”作为补偿。俄、德、法三国又以干涉还辽“有功”为由,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德、俄、英、法、日等国于 1898 年至 1899 年竞相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B选项不符合题意。因此,选项 A,C,D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5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仍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首先,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其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最后,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D 选项表述错误,戊戌维新运动不是广泛的群众

28、运动,其参与者主要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故排除。因此,选项 A,B,C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6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维新派的变法维新活动引起封建守旧派和反对改变封建政治制度的洋务派的反对,他们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对维新思想发动攻击。于是,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首先,要不要变法。其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最后,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C 选项不是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内容,故排除。因此,选项 A,B,D 正确。【知识模块

2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7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属于记忆题。1905 年至 1907 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双方论战涉及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第三,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因此,选项 A,B,C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8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失败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

30、阶级基础;辛亥革命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理论基础;辛亥革命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干部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在十月革命后传人中国的,与辛亥革命无关,C 选项排除。因此,选项 A,B,D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9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首先,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有效的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其次,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

31、地位。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最后,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一运动后来的发展。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孔学及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选项 A 的表述不符合历史史实,故排除。因此,选项: B,C,D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的内

32、容。1924年 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旧三民主义中已经提出了民主共和理念,B 选项不符合题意。因此,选项 A,C,D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1 【正确

33、答案】 A,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和作用。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启示:第一,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由于十月革命发生在国情和中国相似的俄国,所以对中国的先进分子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使他们认识到中国“须有同类的精神,即使用革命的社会主义”。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1919 年,苏维埃俄国第一次对华宣言,宣布放弃在中国攫取的一切特权,引起人们很大的震动。一些先进分子由此产生了对于社会主义的向往。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

34、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十月革命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但在当时并未直接促进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的探索,B 选项表述错误。十月革命给中国人带来了许多有益启示,但不是直接的革命指导,D选项排除。因此,选项 A,C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2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八七会议的内容。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

35、杆子中取得的”,实际上提出了以军事斗争作为党的工作重心的问题。这句话主要强调的是军事斗争,没有涉及在农村建立根据地,选项 A 排除。因此,选项 B,C,D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2014 年 2 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确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同时设立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表现出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伟大胜利,彰显了中国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反法西斯主要战场的伟

36、大作用。确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对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死难同胞的告慰和尊重。设立这两个纪念日也是对那些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奴役而付出巨大牺牲、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们的敬重与缅怀。这两个国家纪念日的设立,通过以后长期不断的高层次的纪念活动,有助于向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传播历史事实的真相。因此,选项 A,B,C,D 均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4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历史意义,属于记忆题。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标志着中国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20 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是 100 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

37、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A,B 选项与题意不符。因此,选项 C,D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5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第三条道路的幻灭。“中间路线”的鼓吹者主张: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在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而实行的方法,则是走和平的改良的道路。他们所提倡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他们所主张的,实质上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C,D 选项为杜撰选项。因此,选项 A,B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38、。第一,在军事上,人民解放军继续追剿国民党的军事力量。第二,在政治上,普遍召开各级各届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会议,建立在全国范围内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人民政权,人民开始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第三,1950 年至 1953 年春,在新解放区进行土改。第四,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使广大妇女获得婚姻自由的权利。1950年至 1951 年,在全国开展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基本上肃清了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反动势力,使我国社会秩序获得前所未有的安定。因此,选项 A,B,C,D 均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7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属于记

39、忆题。1949 年 3 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提出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作这样的认定,实际上就是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任务提出来了。因为革命的性质是由社会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担负着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这个主要矛盾的任务。因此,选项 A,D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8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

40、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于没有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在工业化建设中所取得的高速度显示了苏联模式的威力,所以在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选择了学习和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毛泽东认为,在经济建设上学习苏联的做法,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但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经过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已经积累了进行建设的初步经验。随着苏共二十大对于苏联模式弊端的进一步披露,中国共产党人决心走自己的路,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此背景下,1956 年 4 月初,在中共中央

41、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第二次结合”的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及其经验的获得是在 1956 年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D 选项排除。因此,选项A,B,C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9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共十五大的内容。中国在 20 世纪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即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A 选项不属于 20 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的内容,故排除。因此,选项 B,C,D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