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65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850360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6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6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6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6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6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6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发动了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A)中国长期极弱不振(B)资本主义的扩张本性(C)为了摆脱经济危机(D)军国主义掌控了国家2 19 世纪 60 年代,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就开始了对外侵略扩张,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侵略对象的所谓“大陆政策” ,欲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日本开始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标志性事件是(A)甲午战争(B)九一八事变(C)华北事变(D)卢沟桥事变3 从

2、 1931 年的九一八事变到 1935 年的华北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计划步步得逞,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一再遭受侵犯。从根本上说,原因在于(A)日本国力强盛,准备充分(B)国际联盟和英、美等国的姑息纵容(C)国民政府的一再妥协退(D)东北全境沦陷,东北军民无力抵抗4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初始,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采取“速战速决” 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发起战略进攻,相继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但到1938 年 10 月占领广州、武汉以后,被迫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日本将侵华政策调整为“以华制华” 和“以战养战”的策略。迫使日本作出这一战略调整的最主要原因是

3、(A)日本国内反战情绪高涨(B)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C)正面战场遭遇顽强阻击(D)占地过多、战线过长5 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以及对中国部分地区的殖民统治,都犯下了空前严重的罪行。日本侵略者为达到泯灭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维护其殖民统治的目的,在被其占领的中国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所犯下的同样的严重罪行是(A)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B)疯狂掠夺资源与财富(C)实行细菌战、化学战(D)强制推行奴化教育6 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在中国共产党关于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标志是(A)五四运

4、动(B)一二 .九运动(C)福建事变(D)西安事变7 中国共产党提出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洛川会议(D)中共七大8 为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实现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放弃了“反蒋抗日” 的口号,并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对象。中国共产党放弃“反蒋抗日” 的口号,第一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的标志是(A)停战协议和一致抗日通电的发布(1936 年 5 月 5 日)(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提出(1937 年 8 月 22 至 25 日)(C)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1937 年 9 月 22 日)(D)中共中央关于

5、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 的通过(1935 年 12 月 25日)9 1936 年 12 月 12 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在于(A)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和国民党内部的分化(B)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C)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D)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0 全民族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A)台儿庄战役(B)平型关战役(C)忻口会战(D)豫湘桂战役11 全面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执行的是片面的抗战路线;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主体的敌后战场,实行的是人民抗战路线。两个战场实行

6、不同的抗战路线的根本原因在于(A)两党抗战的出发点不同(B)两党的作战方案不同(C)两党的战略战术不同(D)两党的阶级本质不同12 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阶段是(A)战略防御阶段(B)战略相持阶段(C)战略反攻阶段(D)战略决战阶段13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A)淞沪战役结束(B)南京沦陷(C)广州、武汉失守(D)国民政府迁都重庆14 在战略相持阶段,抗日作战的主要方式是(A)正面战场的阵地战(B)正面战场的防御战(C)敌后战场的运动战(D)敌后战场的游击战15 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总结反“摩擦” 斗争的经验,制定了“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

7、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的策略总方针。其中,中间势力是指(A)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D)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16 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是(A)加强政权建设(B)减租减息,发展生产(C)开辟抗日根据地(D)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17 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即抗日民主政权。因而,在抗日民主政府工作人员分配上(A)实行“三三制 ”原则(B)普遍采取民主集中(C)试行民族区域自治(D)保

8、障人民的民主自由18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是(A)京师大学堂(B)抗日军政大学(C)鲁迅艺术学院(D)延安自然科学院19 20 世纪 40 年代,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史称延安整风。延安整风运动的最主要的任务是(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D)反对封建主义以整顿民风20 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在组织和思想上完全确立,是在(A)遵义会议(B)遵义会议以后(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七大2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是(A)日本天皇宣布“ 终战诏书”(B)

9、台湾受降仪式(C)日本政府签署向同盟军的投降书(D)南京受降仪式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2 毛泽东曾经说过,“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 。这一“时局转换的枢纽”,主要体现在(A)对国共两党再度实现合作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B)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C)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D)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转折点23 全面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以退却、失败而结束。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观原因在于(A)敌

10、我力量对比日军占优势(B)实行了片面的抗战路线(C)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D)国共两党军队未能完全配合24 1939 年 1 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 ,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 的方针。在此之前,蒋介石还将抗战到底的含义解释为“ 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之前的状态” 。这标志着国民党政府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渐转变为消极抗战的原因在于(A)国民党官兵的厌战情绪高涨(B)抗战所需资源能源和兵力匮乏(C)日本对国民党政府的政治诱降(D)保存实力,为“ 反共” 做准备25 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针对中国国民党党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 和“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

11、共产党的部分人士轻视游击战的倾向,在总结抗战 10 个月来的经验基础上,系统地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并指出,最后的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毛泽东提出持久抗战的现实依据有(A)敌强我弱(B)敌退步我进步(C)敌小我大(D)敌寡助我多助26 下列对抗日战争时期的游击战的地位和作用表述正确的有(A)游击战具有战略地位和全局性意义(B)为抗战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C)敌后游击战是战略相持阶段的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D)逐步改变了敌强我弱的态势、为实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2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因而,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既统一,又独立。具体体现在(

12、A)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B)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C)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D)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28 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其中,争取中间势力需具备的条件是(A)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B)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C)尊重中间势力的利益(D)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29 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针对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顽固派采取既主张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并摧

13、残进步势力的两面政策,中国共产党也以革命的两面政策同其进行斗争。这一革命的两面政策的具体内容包括(A)又联合又斗争(B)斗争和统一并举(C)以统一为主(D)有理、有利、有节30 为了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的分配上实行“三三制” 原则。各占 13 的人员分别是(A)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B)共产党员(C)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D)不左不右的中间派31 1945 年 7 月,针对黄炎培等人参观完延安以后所提出的,中国共产党能否跳出“其兴也悖焉 ”“其亡也忽焉”这个历史兴亡周期率的问题时,毛泽东回答说: “我们已经找到新路,

14、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对毛泽东这条“ 新路”的正确理解是(A)发扬政治民主,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权(B)建立各阶级联合的民主专政(C)让人民监督政府,发挥人民的监督作用(D)要让人民当家作主的32 在抗日民主根据地,为了既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又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抗日,各地抗日民主政权出台的土地政策有(A)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C)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D)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33 抗日民主根据地是认真贯彻和实现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抗战和争取胜利的坚强阵地,因而,必须进行根据地的建设。党对抗日民主根据地所进行的建设有(A)开始赋予工

15、农群众文化教育权利(B)民主政权建设(C)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D)经济建设34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是在敌后发动抗日游击战争,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同时,也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的重大意义在于(A)有利于促进团结抗日,并为革命积蓄力量(B)是全民族抗日战线中的一条重要的战线(C)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支援抗战前线的积极性(D)有利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民主意识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6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

16、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19 世纪 60 年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走向殖民扩张道路,以便获得原料市场和进行资本输出,攫取更多利润。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控制本国政权,对内镇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1927年,日本宣示了对华政策纲要,企图将“满蒙”从中国本土彻底分割出去,并决心诉诸武力。同时,军国主义势力主张: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1929 年 10 月,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

17、义世界。为了摆脱危机,日本军国主义者决心加紧实施其既定的侵华策略。而当时的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民政府正全力围剿红军。在这种前提下,日本发动了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B 选项正确。A 选项是客观原因, C 选项是直接原因,D选项是重要原因。【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早在 1868 年日本明治维新一开始,明治天皇就确定了用武力征服世界的方针。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日本国力相对较弱,外国在华的侵略势力中,英国占主要位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走向衰落,美国、日

18、本逐渐兴起。日本开始计划进一步实施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大陆政策”。同时,日本军国主义主张,“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在这种军国主义政策的支持下,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阶段由此开始。B 选项正确。考生还需明确,九一八事变还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端。甲午战争(甲午海战) ,北洋海军全军覆灭,既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也是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的标志。华北事变的爆发,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计划进一步得逞。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19、。【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小。日本是亚洲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并经过精心策划、周密准备。而国民党却将其军队主力用于“围剿”工农红军,却对日本实行妥协退让。国际联盟和英、美等国政府则采取对日姑息、纵容的政策。这就使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计划步步得逞。东北全境沦陷,是国民党政府一再退让的结果。同时,东北军民并不是无力抵抗,也没有放弃抵抗,而是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限制了军民的反侵略斗争。C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

20、考查的知识点是日本调整侵华策略的原因,是一道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小。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后,由于遭到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被迫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B 选项正确。A 选项不选的原因在于,当时的日本国内有部分人出现了反战情绪,但是在军国主义的打压下,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C 选项,抗战初期,虽然国民党采取了积极的抗战态度,但除台儿庄战役以外,其他战役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虽然在一定的层面上也是迫使日本调整战略的原因,但不全面。D 选项,如果没有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即使占地再多、战线再长、兵力再分散,侵华日军也不会停止进攻。故而也不能选。【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5 【正确答案

21、】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是一道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四个选项都是侵华日军所犯下的严重罪行。日本侵略者对被其占领的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所犯下的罪行基本相同。既在大陆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也屠杀了台湾地区民众(例如,1895 年 10月 10 日的台南县佳里镇大屠杀,包括大人、小孩在内的近 10000 民众统统被打死;1896 年 6 月 16 日的云林大屠杀,持续 7 天,共有 4295 户民宅被烧毁,残杀民众6000 人,等等)。既疯狂掠夺了大陆的资源与财富,也疯狂掠夺了台湾地区的资源与财富,都实行了“工业日本,农业中国

22、”的政策。同时,日本侵略者按照“思想战”的方针,在其占领区大力推行奴化教育(在台湾地区不仅竭力推行奴化教育,还推行同化政策,开展“皇民化”运动),企图以此达到泯灭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维护其殖民统治的目的。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是一道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小。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B 选项正确。A 选项,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尚未创立。C 选项指的是,1932 年,“一.二八”抗战结束后,蒋介石调十九路军在福建 “剿共”。但蔡廷锴、

23、蒋光鼎将军,以及李济深、陈铭枢等国民党内爱国人士,反对内战,要求抗日。因而,于 1933 年 11 月,发动了反对蒋介石政权的福建事变,并与红军代表签订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后因蒋介石的镇压而失败。这也是抗日救亡的活动之一,但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D 选项,西安事变的发生,结束十年内战的局面,国内和平基本实现,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处理自身问题的开端,开始确立毛泽东为代表

24、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洛川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B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是一道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大。A 选项正确。本题为了加大难度,从共产党对待蒋介石的态度的转变角度加以考查。同时,为了降低难度和提示考生,在每个选项后边又加上了事件发生的时间。本题既微观考查了中共对待蒋介石的

25、态度的变化、瓦窑堡会议和洛川会议的内容,以及国共两党二次合作形成的标志,又宏观考查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全民族抗战)的提出过程。因而考生还要注意其他角度的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到形成,经历了从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思想的提出,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的确立;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国共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1933 年 11 月,中共与蔡廷锴、蒋光鼎、李济深等签订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开始提出“反蒋抗日”的口号。1935 年 11 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不久,发布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明确提出“反蒋抗日”。1936 年 5 月 5 日,

26、毛泽东、朱德联名发布停战协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9 月 1 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逼蒋抗日”。之所以实现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的转变,是因为,1935 年 8 月 1 日,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又称八一宣言)的发布,中共开始萌发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1935 年 12 月 25 日,瓦窑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明确提出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1937 年 8 月 22 日至 25 日的洛川会议,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组织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到 193

27、7 年 9 月 22 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 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西安事变,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四个选项都是促使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之一,但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是根本原因。从民族利益出发,中日民族矛盾大于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矛盾,因而导致国民党内部开始分化为抗日派(张学良、杨虎城属抗日派)和妥协派(蒋介石属妥协派)。同时,因中日矛盾进一步的激化,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在这种条

28、件下,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张、杨二位将军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B 选项正确。A 选项是全面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唯一一次重大胜利;C 选项是国共两党军队合作最好的一次战役; D 选项是日军在中国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也是大后方人心变动的重要转折点。此题要注意区分“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和“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唯一一次重大胜利”。【知识

29、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国共两党抗战路线的区别的理解,属于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大。国民党集团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因害怕群众的广泛动员可能危及自身的统治,因而实行片面的抗战的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而中国共产党是工人、农民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政治代表,故而实行人民战争路线。因此,实行两条抗战路线的实质原因是阶级本质的不同。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论持久战所预测

30、的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只要坚持持久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将在这个阶段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B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从全面抗战开始至 1938 年 10 月广州、武汉失守,是中国抗战战略防御阶段。日军虽节节胜利,但不能完全摧毁中国军队,击溃中国政府,并且遭到了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因此被迫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因此,广州、武汉失守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C 选项正确

31、。【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人民军队在有力的条件下也进行过运动战(百团大战),但是,人民军队在大部分时间里所进行的主要是游击战。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B 选项正确。A 选项是进步势力,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CD 两个选项是顽固势力的不同表述。【知识模块】 中国

32、近现代史纲要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是一道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ABD 三个选项都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加强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因为政权建设不好,就无法更好地领导经济和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建设。A 选项正确。C 选项是在根据地建设之前就要完成的工作。【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的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在政权内部普遍采取民主集中,抗日民主政权保障人民的

33、民主自由权利,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试行民族区域自治。A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1940 年 8 月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延安整风,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是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A 选项正确。此题还可以从多项选择题角度考查“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同时要与 1957 年的整风运动进行对比。【

34、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逐步确立,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中共七大将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这标志着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在组织和思想上完全确立。D 选项正确。A 选项,遵义会议,毛泽东在全党和全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B 选项,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C 选项,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全党全军领导地位进一步确立。【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1 【正确答案】

35、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1945 年 10 月 25 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根据波茨坦公告,被日本占领 50 年之久的台湾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B 选项正确。考生还需注意,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天皇和政府以及日本大本营的代表在东京湾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签署向同盟国的投降书。至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9 月 3 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

36、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1936 年 12 月 12 日的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1937 年 2 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表示同意国共两党进行谈判,共同抗日。7 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9 月 23 日,蒋介石发表了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由此进入全民抗战的新的历史时期。

37、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在新形势下的国内的合作形成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发动了。”ABCD 选项均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3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全面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失利的原因,属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全面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连连失利的原因,客观上是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日军占很大的优势;主观原因是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蒋介石集团在决心抗战的同时,又怕群众的广泛动员可能危及自身的统治,因而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

38、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这就使得大多数作战未能给敌人以更大的消耗,并在短时间内丧失大片国土。BC 选项正确。考生还必须理解什么是片面抗战路线。【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4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民党在战略相持阶段采取消极抗战政策的原因,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小。由于遭到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日军在 1938 年 10 月占领广州和武汉以后,被迫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日本调整侵华政策,实施“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策略,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在占领区加紧扶持傀儡政权,建立

39、和发展汉奸组织;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在这种条件下,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1939 年 1 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蒋介石还将抗战到底的含义解释为“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之前的状态”。这标志着国民党政府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CD 选项正确。其中,C 选项是客观原因,也是主要原因,D 选项是主观原因。AB 选项违背客观事实,故不选。【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毛泽东提出持久抗战的依据,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

40、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毛泽东总结了中日战争互相矛盾着的基本特点,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概括起来就是,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ABCD 均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属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大。游击战通常是一种战术,但由于中日战争的特殊性,在抗战的初期和中期,游击战被

41、提到了战略的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上看,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但是,游击战对阻止日军的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削弱敌人、壮大自己,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为实行战略反攻准备条件,这个任务主要是由人民军队进行的游击战来完成的。ABCD 均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7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属于理解兼识记的试题,难度适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

42、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上述四项都是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具体表现。ABCD 均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8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ACD 选项正确。B 选项是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应坚持的原则。【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9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一道识记为主、理解为辅的试题,难度适中。革命的两面政策是指,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斗争不忘统一,统一不忘斗争,二者不可偏废,而以统一为主。ABC 选项正确。D

43、选项是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应坚持的原则。此题还可以从 “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应坚持的原则”角度考查单项选择题。【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0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属于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各占 13 的人员是指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抗日根据地是共产党领导下开辟和建立的,不可能包括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BC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1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大。此题的难度主要

44、体现在,要了解共产党在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的政权建设的相关内容。当年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的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民主专政政权。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的分配上,实行“三三制”的原则,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努力发扬政治民主,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的是一个有别于任何反动政府、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雏形,毛泽东将其称之为“民主新路”。当年,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时说,“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ACD 选项正确。B 选项的错误在于

45、,根据地建立的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民主专政政权,而不是各阶级联合(因为当年的阶级之中还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本题还可以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来考查材料分析题,是一道概论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合的试题。【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2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过程中的土地政策,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过程中,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他们的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实行交租交息,以利于联合地主阶级抗日。AB 选项正确。C 选项是土地革命时期,王明“左”

46、倾错误路线所实施的土地政策;D 选项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3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是一道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大。BCD 均正确。本题的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考生必须理解“减租减息,发展生产”是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第二,考生必须知道,在土地革命时期的苏维埃政府就已经建立了各种学校,工农群众就开始获得享受文化教育的权利。【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ABCD 选项均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