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850427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10 及答案与解析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问题(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2 2014 年以来,安倍晋三发表了一系列美化侵略行为的言论。安倍晋三的言论意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体现了其( )(A)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B)历史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思想(C)关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思想(D)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3 “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

2、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这段话反映出(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影响(C)社会规律不受人的活动影响(D)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 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5 列宁说:“ 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

3、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无耻之徒。” 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 )(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6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只有与劳动者的创造活动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自身的生产力意义,才能变为现实的生产力。这说明( )(A)劳动者不能离开劳动资料(B)劳动者不能离开劳动工具(C)劳动者必须占有生产资料(D)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

4、的因素7 “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下列说法中,不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生产关系的改变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C)变革生产关系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8 “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反映出( )(A)社会历史发展不受人的活动的影响(B)社会发展规律受人的主体选择性的影响(C)人在历史活动中没有选择的空间(D)历史唯心主义9 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任何时候阶级“都是自

5、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 。那么,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B)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C)剩余产品的出现(D)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10 科学技术革命作为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动力,它是( )(A)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社会发展的一般动力(D)历史的有力的杠杆11 “它(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这句话反映出人的本质是( )(A)抽象的、一般的(B)社会关系的总和(C)一成不变的(D)类的集合体12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

6、“统治” 力量在于( )(A)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B)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C)人类能够维护生态平衡(D)人类能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二、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3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有( )(A)没有考察人们从事历史活动时的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B)没有考察人们从事历史活动时的思想动机(C)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D)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14 面临环境日益被污染的状况,人类越来越重视环境问

7、题,这是因为( )(A)地理环境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B)地理环境直接决定社会的发展(C)地理环境能决定社会的性质(D)地理环境通过物质生产制约社会发展15 思想体系又称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它以相对稳定的形式反映社会存在,具有系统性、抽象性的特点。思想体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属于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另一类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下列都属于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的是( )(A)政治思想、法律思想(B)宗教、艺术、哲学(C)语言学、逻辑学(D)数学、道德16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的矛盾运动是极为复杂的,其表现有( )(A)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中,上层建筑的

8、不完善部分、没有反映经济基础要求的部分都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B)在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同旧上层建筑的残余、未来上层建筑的萌芽之间存在矛盾,新旧上层建筑之间、新旧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矛盾(C)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时,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一般是适应的(D)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没落时期,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则是不适应的,其矛盾则变为对抗性的、全局性的矛盾17 为了使我国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我国一直重视分配问题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新的分配制度改革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国家重视分配制度改革蕴涵的哲理包括( )(A)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9、(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发展(C)生产关系理顺了,生产力就一定能快速发展(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8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归根到底是( )(A)劳动的发展史(B)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C)阶级斗争的历史(D)生产力发展的历史19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表现为( )(A)生产力决定着人类自身的发展程度和人的全面发展(B)决定了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C)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D)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并进而决定了全部社会关系20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B)全球

10、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C)科学技术的进步作用是主要的(D)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的“非人化” 的根源21 中国流行两句古话,请以哲学的视角分析。“时势造英雄” 和“英雄造时势”(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22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其内涵有( )(A)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B)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C)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D)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23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表现在,他们是( )(A)社会

11、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受任何条件的制约(D)社会历史变革的决定力量24 2013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从唯物史观看,尊重劳动和劳动群众是因为( )(A)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B)劳动贡献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根本尺度(C)劳动群众能根据自己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D)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10 答案与解析一、一、单项

12、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知识点。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对于该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运动与静止、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是哲学中的重要问题。所以选项 ACD 都是干扰项,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安倍晋三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性,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A 项正确且符合题意。BCD

13、三项表述均有误。【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这段话强调研究人类社会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强调了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提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AB 项排除。C 项中社会发展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同人的自觉活动相统一,受人的活动的影响,C 项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社会意识包括社会心理,是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所以 AB 两项不对。 C 项认为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

14、影响社会发展,这是错误的,错误的社会意识也能影响社会发展。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所以只有 D 项是正确的。【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不一致性) 。第二,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本题运用列宁的一段名言,说明三种奴隶的不同思想意识,他们虽然都处于奴隶地位,但每个人的具体生活状况有所不同,对自身状况认识和理解也不相同,这正是体现了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不平衡性(不一致性),并没有否定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反映的

15、原理。因此,B 项正确;A 项是错误观点,CD 项也是表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但不符合题意要求。【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只有与劳动者的创造活动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自身的生产力意义,才能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所以,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产物,只有当它为生产力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时才能够存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本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便由新变旧,走向自己

16、的反面。当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人们就要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选项 B 不符合题干的意思,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题目中的内容反映了唯物史观的内容。社会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其根本方向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是社会发展是在人的参与下进行的,离开了人的有意识的活动,离开人的自觉的选择和主观努力,社会发展规律及其决定性就无法得到体现。题目体现了社会发展受人的主体选择性的影响。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马克思

17、主义认为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阶级产生是经济发展的产物,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即社会上一部分人拥有生产资料,从而能够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的出现,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暴力在阶级产生的过程中,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不是直接的原因,暴力能使财富重新分配,却不能创造财富。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也只能促进阶级的形成,不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为阶级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看成是现实性。【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

18、中的作用。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但是它不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A 项),也不能构成“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 项),它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D 项)。A 项“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一般指的是阶级斗争。C 项是模糊不清的观点, B 项是社会基本矛盾的作用。ABC 项作为干扰项要排除。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关系决定人的本质的命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同时,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结

19、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正是在社会关系中才形成了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而且不是永恒不变的,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这是因为,社会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知识点。A 项不能说明“统治”的原因,动物和人类一样必须依赖自然界,但动物不能“统治”自然,所以依赖自然不是统治自然的原因,故而不选。B 是同语反复,我们不能把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作为原因。至于 C,当然很重要,但还不是人类能够“统治 ”自然的原因。只有 D 正确反映了人

20、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二、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3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是:至多考查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4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地理环境

21、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对社会发展起作用的有三个主要因素,即地理条件、人口条件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它们对社会的发展能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 AD,BC两项夸大了地理环境的作用。【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5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思想体系又称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它以相对稳定的形式反映社会存在,具有系统性、抽象性的特点。思想体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属于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及绝大部分社会科学。它们反映经济基础,属于

22、思想上层建筑,为特定的经济基础服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另一类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包括自然科学、数学、语言学和逻辑学等,它们不反映特定的经济基础,不属于上层建筑,其自身没有阶级性。因此,正确答案为 AB。【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在实际运行中是极为复杂的。其一,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有反映经济基础要求的部分都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其二,在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矛盾更为复杂,主要表现在: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同旧上层

23、建筑的残余、未来上层建筑的萌芽之间的矛盾;新旧上层建筑之间、新旧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等。其三,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时,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一般是适应的;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没落时期,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则是不适应的,其矛盾则变为对抗性的、全局性的矛盾。【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7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A 项正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项错误。生产关系理顺了,能为生产力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但生产力发展还受其他诸多因素影响,因此生产关系理顺只是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C 项错误。生产关系要顺应生产

24、力发展要求,这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题干提及的分配制度改革正是顺应了这一规律要求,D 项正确。因此,正确答案为 A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8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本题是一道综合性选择题,要求考生必须弄清楚题干的意思。要抓住题干中“归根到底”这个关键词。题中的四个备选项都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但人类历史归根到底是“劳动的发展史”(A 项),也就是 “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 ”(B 项),即“生产力发展的历史”(D 项) 。所以 ABD 项正确地反映了题干的含义,是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

25、规律1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生产力是最终决定力量”的知识点。生产力是最终决定力量是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通过生产关系决定社会关系和社会面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生产力从根本上决定着社会活动的性质和范围,从根本上决定着人本身的状况,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从这些观点来判断本题,答案是 ABC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0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科学技术作用的理解。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前进的进步力量,但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全球性问题的产生不能归罪于科学技术,它是由社会制

26、度和人与人的关系造成的。这就是说,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是一个社会制度问题,所以不能把科学技术看作是当代人“非人化”的根源。【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1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时势指一段时期内的客观形势。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看,时势造英雄是说一个英雄的出现是由他当时所处的社会客观环境造成的,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反之,英雄造时势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夸大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2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人的本质”的知识点。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该题选用马克思的话,目的在于阐释人的本质的

27、内涵。A 项显然不对,它正是马克思所批判的抽象人性论观点。【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3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属于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的基本知识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当然要受历史条件的制约,但本题是说受任何条件的制约,这一任何条件不存在,因为条件之为条件总是一定的,不可能是任何的。所以 C 项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4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B 项说法错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根本尺度不是劳动贡献,而是自由时间;C 项说法错误,人们的历史选择是社会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创造性活动。因此,正确答案为A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