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下列选项中,对这个命题理解正确的是( )。(A)法律不体现被统治阶级的意志(B)法律体现的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C)法律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D)统治阶级意志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2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 )。(A)部门法(B)宪法(C)行政法(D)刑法3 在一个国家里,由部门法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称为( )。(A)法系(B)法律体系(C)法学体系(D)法的历史类型4 法律可
2、以根据规定的内容不同而被划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法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5 法律制定是由什么机构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A)全国人大常委会(B)全围人大(C)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D)国家立法机关6 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这里的司法机关是指( )。(A)公安机关(B)人民法院(C)人民检察院(D)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7 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
3、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狭义上也被称为行政执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行政执法的是( ) 。(A)工商部门吊销了某个体经营者的营业执照(B)民政部门委托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代为发放救灾物资(C)人民法院判处某国家工作人员 5 年有期徒刑和没收财产(D)食品卫生法授权卫生防疫站对食品卫生进行检查监督8 下列哪一项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与资产阶级民主制相联系的社会意识?( )(A)法制(B)法治(C)德治(D)人治9 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将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的何种基本方略写入了宪法?( )(A)以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B)以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C)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
4、义法治国家(D)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10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根本保证是( )。(A)完备的法律(B)党的领导(C)严格的监督机制(D)广大群众11 我国宪法规定了“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的宪法原则,这一原则针对的主体是 ( )。(A)人民(B)公民(C)选民(D)居民12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是对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特权制度的否定,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观念首先是在哪一过程中被提出的?( )(A)近代无产阶级革命(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C)封建主义政治发展(D)近代资产阶级革命13 根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 )。(A)依法治国(B)执法为民(
5、C)公平正义(D)服务大局14 下列属于法律上“ 不作为 ”义务的是( )。(A)依法纳税(B)履行合同(C)赡养老人(D)不得假冒他人注册商标15 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是( )。(A)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B)文化安全和科技安全(C)社会公共安全和生态安全(D)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16 证据是( ) 。(A)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B)能够证明的客观事实(C)能够被证明的一般事实(D)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实物17 其权威是国家稳定的坚实基础,是一个社会保持其政治统治与社会秩序稳定有序的关键的是( ) 。(A)法律(B)党的总书记(C)人民代表大会(D)国务院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8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随私有制和什么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A)阶级(B)国家(C)政党(D)议会19 法律的历史类型有( )。(A)奴隶制法律(B)封建制法律(C)资本主义法律(D)社会主义法律20 在我国,下列选项中与宪法相关的法律是( )。(A)立法法(B) 国旗法(C) 民族区域自治法(D)行政复议法21 根据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可以将法律划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实体法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7、D)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2 民商法是调整民事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下列选项中属于民商法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3 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是( )。(A)制定(B)认可(C)修改(D)废止24 在我国,全国人大的立法程序的大体环节为( )。(A)法律案的提出(B)法律案的审议(C)法律案的表决(D)法律的公布25 具体地说,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包括( )。(A)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B)国家检察机关的监督(C)行政机关中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的监督(D)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26 法律权利
8、与法律义务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A)结构上具有相关关系(B)总量上具有等值关系(C)功能上具有互补关系(D)实施上具有平等关系27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主要包括( )。(A)金融安全(B)贸易安全(C)粮食安全(D)能源安全28 下列属于公民维护国家安全具体法律义务的是( )。(A)依法服兵役(B)保守国家秘密(C)如实提供证据(D)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29 下列属于法律思维方式特征的是( )。(A)讲法律(B)讲证据(C)讲程序(D)讲法理30 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来源于( )。(A)法律本身的内在合理性(B)国家强制力(C)法律实施过程的内在合理性(D)国家意志性考研政治(
9、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模拟试卷 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的理解。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因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一命题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在阶级社会中,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首先,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其次,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意志
10、的全部,而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选项 A,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说明法律不体现被统治阶级的意志。在阶级社会中,在一定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各阶级,都有着维护自己共同利益的愿望和要求,即都有着自己的阶级意志,但并不是每个阶级的意志都能体现为法律。法律只能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体现。选项 A 正确。选项 B,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指集中反映整个统治阶级利益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而不是统治阶级中少数成员的任何一种愿望和要求。选项 B 不正确。选项 C,法律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法律集中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根本的、共同的、整体的愿望和利益要求。选
11、项 C 不正确。选项 D,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但是统治阶级意志本身不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该选项说法不正确。因此,正确答案是 A。【知识模块】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它由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法律部门组成。每一法律部门均由一系列调整相同类型社会关系的众多法律、法规所构成。其中,宪法是国家的
12、根本法。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其他任何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因此,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选项 B 正确。选项 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宪法和各部门法组成,但是宪法处于核心地位,部门法不能违背宪法。选项 A 不正确。选项 C,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两个部分。宪法与行政法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二者许多基本原则都是同一的,只是行政法是宪法原则的适用,行政法是宪法的具体化。行政法也不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选项C 不正确。选项 D,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与其他部门法一样
13、,不能与宪法相抵触。选项 D 不正确。因此,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体系的含义。法律体系,在法学中有时也称“法的体系”或简称为“法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它由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法律部门组成。每一法律部门均由一系列调整相同类型社会关系的众多法律、法规所构成
14、。选项 B 正确。选项 A,法系是根据一国法律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形成而划分的系统,如中华法系、伊斯兰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等。选项 A 不正确。选项 C,法学体系是一种以法律以及围绕法律的各种现象和行为为研究对象的知识体系。选项 C 不正确。选项D,法的历史类型是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做的基本分类。法的历史类型的划分同社会形态的划分是一致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前三种类型的法统称为剥削阶级类型的法。选项 D 不正确。因此,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实体法和
15、程序法的理解。法律可以根据规定的内容不同而被划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其中,实体法是指规定具体权利义务内容或者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如民法、合同法、婚姻法、公司法等等。与实体法相对的是程序法,程序法是规定保证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或职权和权责得以履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目前的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主要有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仲裁法。因而实体法规定的是主要权利和义务的法律,强调的是实体的东西;而程序法则强调的是过程、程序。选项 D 属于程序法,选项 D 正确。选项 A,我国于 1999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
16、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属于实体法。选项 A 不正确。选项B, 专利法是确认发明人(或其权利继受人)对其发明享有专有权,规定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也属于实体法。选项 B 不正确。选项C,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是为了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宪法制定的,它也属于实体法。选项 C 不正确。因此,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制定的机关。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
17、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门可以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批准后施行。省、自治区、直辖市、较
18、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地方政府规章。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根据当地民族的具体情况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有权根据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自主地制定本行政区的法律。选项 C 正确。选项 A 和 B,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是全国人大日常事务处理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选项 A、B 不正确。选项 D,国家立法机关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与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不同,地方各级人大不属于国家立法机关,但是地方各级人大有立
19、法权。选项 D不正确。因此,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司法机关。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其他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得行使国家司法权。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根据法律法规,公正司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解决法律纠纷,惩治违法犯罪行为,从而捍卫法律权威,维护法律秩序。选项 D正确。选项 A,公安机关是人民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20、,公安机关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国务院设公安部,领导全国的公安工作。选项 A 不正确。选项 B 和 C 都是司法机关,但是二者分开不能代表司法机关的全部,因此不全面。选项 B、C 不正确。因此,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狭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行政执法的主体通常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一类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包括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另一类是各级政府中享有执法权的下属行政机构,主要有工商、公安、税务、物价、环境保护、食品卫生、技术监督、国土资源管理、城建、农业、水利、交通、海关、
21、金融、计量、统计、审计、劳动、人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新闻出版、计划生育等部门。此外,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社会组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执行法律。因此,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法治的含义。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它是以民主为前提和基础,以严格依法办事为核心,以制约权力为关键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状态。强调依法治国,是法治的本质特征之一。现代大部分国家都认同法治的重要,虽然它们产生法律、立法代表的方法不太相同。法治的作用在于能防止特定的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而伤
22、害其他大多数人的利益。选项 B 正确。选项 A,法制通常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选项 A 不正确。选项 C,德治是人类社会用道德控制和评价社会成员行为的一种手段。德治是中国古代的治国理论,与资产阶级民主制没有联系。选项 C 不正确。选项 D,人治就是个人或少数人因历史原因掌握了社会公共权力,以军事、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伦理等物质的与精神的手段,对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其他成员进行等级统治的社会体制。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较人治有很大的优越性。人治也与资产阶级民主制无关。选项 D 不正确。【知识模块】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依法治国
23、的基本方略。1997 年 9 月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我国法制建设理论和实践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选项 C 正确。“以法治国”的实质是“以法治民”,而“依法治国”的实质
24、是“依法治吏”。党中央确立的治国方略是“依法治国”,而不是“以法治国”。因此,可以排除选项 A、B 。就“法治”和“法制”而言,法制是指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它是一个名词。而法治是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它是一个动词。因为是要依法治国,所以说是“法治国家”,不是“法制国家”。选项 D 不正确。因此,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
25、分。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领导力量,是维护和发展人民民主、实行并坚持依法治国的坚强保证。削弱党的领导,脱离党的领导,放弃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就不可能建设好。选项 B 正确。选项A,完备的法律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完备的法律才能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选项 A 不正确。选项 C,严格的监督机制,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依法执行的保障,但不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根本保证。选项 C 不正确。选项 D,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人民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26、,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是人民群众不是领导力量,不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根本保证。因此,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主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是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首先提出的。这一观念是对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特权制度的否定,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这一观念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法律,依照法律规定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法律权利,平等地承担和履行法律义务。在社会主义国家,不承认有任何享受特权的公民,也不承认有任何免除法律义务的公民。另一
27、方面,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于任何公民,都要给予平等对待。因此,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主体是公民。选项 B 正确。选项 A,人民是个政治概念,强调群体;公民是个法律概念,强调个体。因此,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主体是公民,不是人民。选项 A 不正确。选项 C,选民是指有选举权的公民。选民没有公民范围广泛。选项 C 不正确。选项 D,居民是指在本国长期从事生产和消费的人或法人,符合上述情况的他国公民也可能属于本国居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针对的是具有我国国籍的公民,不适用于他国的公民。选项 D 不正确。因此,正确答案是 B。该知识点易出选择题,但
28、是换个角度也可出简答题,考查对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理解。通过该题,考生要学会区分公民、人民、选民和居民,特别是公民和人民不能混淆。【知识模块】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首次提出的时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是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首先提出的。1776 年 7 月 4 日美国的独立宣言和 1789 年 8 月 27 日法国的人权宣言都提及了这一原则。这一观念是对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特权制度的否定,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但是,资产阶级的法律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它的所谓的法律上的平等,掩盖着实际存在的人们经济上和社会地位上的不平等。而社会主
29、义法律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的,因此我国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基本原则,反映和集中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突出了人民群众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决定了我国人民群众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可以在事实上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正确答案是 D。该知识点很重要,可多角度出选择题和简答题,考生一定要加深对这一基本原则的理解。通过该题,考生还要掌握资产阶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背后掩盖的实质,明确社会主义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知识模块】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
30、国家与法的理论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其内容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其中,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尽管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的人们对公平正义的理解不同,但追求公平正义一直被认为是法律的主要价值目标。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首要目标。要求政法干警必须秉公执法、维护公益、摒弃邪恶、弘扬正气、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坚持合法合理原则、平等对待原则、及时高效原则、程序公正原则,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选项 C 正确。选项 A,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31、,选项 A 不正确。选项 B,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选项 B 不正确。选项 D,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选项 D 不正确。因此,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法律义务的理解。法律义务包括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两种。作为义务要求人们必须依法作出一定行为,如依法纳税的义务、依法服兵役的义务。不作为义务要求人们依法不得作出一定行为,如不得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不得挪用公共财产。法律通过规定义务,使人们承受某种约束或负担。选项 A,依法纳税就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交纳一定的税。纳税本质意义是为国家创造财政收入,调整社会资
32、产分配,调节消费结构。每个公民都应该具有主人翁意识,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作为义务。选项 A 不正确。选项 B,履行合同,表现为当事人执行合同义务的行为。当合同义务执行完毕时,合同也就履行完毕。它也属于作为的义务。选项 B 不正确。选项 C,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属于作为义务。选项 C 不正确。选项 D,不得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属于不作为义务,若违反国家商标管理法规,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并且情节严重就构成了假冒注册商标罪。因此,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国家安全的支柱和核心。
33、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即主权独立、领土安全、政治稳定等。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其中,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没有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就根本不可能有国家安全。政治安全是指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势保持稳定,不受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和颠覆。国防安全是指国家的领土、领海和领空安全,不受外来军事威胁或侵犯。选项 D 正确。选项 A、B、C中的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是国家
34、安全的重要内容。但是它们不是国家安全的支柱和核心。因此,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证据的含义。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和处理法律问题首先要以证据为根据。正确地分析和处理法律案件,要抓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查清案件事实;二是正确适用法律。只有收集到充分的证据,才能查清案件事实。一般来说,证据就是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法律上的证据不同于一般的事实。首先,证据要具有合法性,即证据的形式、收集和查证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其次,证据要具有客观性,即证据必须是客观真实的,既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主观臆断。最后,
35、证据要具有关联性,即证据只有与案件事实有实质性联系,才能对案件事实具有证明作用。选项 A 正确。选项 B,没有体现证据的关联性,只有能够证明相关案件的客观事实才是证据。选项 B 不正确。选项 C,由上可知,证据不是一般事实,选项 C 不正确。选项 D,证据不一定都是实物,只要是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就是证据。选项 D 不正确。因此,正确答案是 A。【知识模块】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在当代中国,树立法律权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法律权威是国家稳定的坚实基础,是一个社会保持其政治统治
36、与社会秩序稳定有序的关键。当国家的最高权威是法律时,由于法律是一种超越于任何个人之上的普遍性规则,并且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尽管领导者会变动和更迭,但政治统治与社会秩序仍将会保持相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选项 A 正确。选项 B,党的总书记不是国家的最高权威,当国家的最高权威是领导者个人时,政治的稳定、国家的兴衰就将寄托于领导者个人身上。随着领导者的更迭,国家的政局就有可能大起大落,政策与法律也会频繁变动。选项 B 不正确。选项 C 和 D 分别是国家权力机关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它们不是国家的最高权威。选项 C 和 D 不正确。因此,正确答案是 A。【知识模块】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二
37、、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8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产生的历史条件。法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根本变化,进而引起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的变革,这一历史进程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在原始社会后期,由于金属工具被采用,出现了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由于分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了剩余产品,这就为私有制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前提。分工的发展和交换的日益频繁进一步促进了私有制的产
38、生。第二,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战俘不再被杀掉,而沦为奴隶,这时,开始出现了零散的家长奴隶剥削。第二次大分工后,形成了奴隶和奴隶主两大阶级。第三,由于分工和交换的发展,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氏族之间的联系逐渐松弛,更由于社会分裂为阶级并存在激烈的阶级斗争,奴隶主阶级为镇压奴隶的反抗,便以新的暴力组织来代替原来的氏族组织,这个暴力组织便是国家。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阶级不仅需要国家,同时也需要通过国家制定和实施反映本阶级愿望和要求、维护本阶级利益的新的行为规则,这种行为规则就是法律。因此,法律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法律成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
39、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选项 A、B 正确。选项 C,政党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政党是在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而,政党比法律的出现要晚得多。选项 C 不正确。选项 D,议会又称国会,起源于英国,是从封建性质的等级会议演变而来的。1265 年,贵族 S.de 孟福尔以摄政名义召开由贵族、僧侣、骑士和市民参加的会议,后来被认为是英国议会的开端。1688 年“光荣革命”后,议会于 1689 年、1701 年通过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赋予议会立法、决定财政预算、决定王位继承、监督行政管理等权力,从此议会成为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最高
40、立法机关。以后为美国、法国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议会虽然后来成为了立法机关,但是法律较议会早产生。选项 D不正确。因此,正确答案是 A、B。【知识模块】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1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的历史类型。法律的历史类型是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做的基本分类。法律的历史类型的划分同社会形态的划分是一致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前三种类型的法统称为剥削阶级类型的法。首先,奴隶制法律是奴隶制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集中体现奴隶主阶级的意志。它由奴隶制国家制定或认可,是维护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社会
41、关系和社会秩序,实现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工具。选项 A正确。其次,封建制法律是封建制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集中体现封建主阶级的意志,是维护有利于封建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实现封建主阶级专政的工具。选项 B 正确。再次,资产阶级法律是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集中体现资产阶级的意志,维护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实现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选项 C 正确。最后,社会主义法律是公有制社会的法律。我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选项 D 正确。因此,正确答案是 A、B、C、D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法律的历史类型的划分同社会形态的划分是一致的。【知识模块】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20 【正确
42、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与宪法相关的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其他任何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习惯上,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立法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国旗法、国徽法、国籍法等作为与宪法相关的法律。选项 A、B、C 正确。选项 D,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了行政复议法。但
43、是,它习惯上不被认为与宪法直接相关。选项 D 不正确。因此,正确答案是 A、B、C。【知识模块】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21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理解。法律可以根据规定的内容不同而被划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其中,实体法是指规定具体权利和义务内容或者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如民法、合同法、婚姻法、公司法等等。与实体法相对的是程序法,程序法是规定保证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或职权和权责得以履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目前的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主要有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仲裁法。因而实体法规定的是主要权利和义务的法律,强调的是实体
44、的东西;而程序法则强调的是过程、程序。因此,正确答案是 B、C、D。【知识模块】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2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民商法的理解。民商法是调整民事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中,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目前尚无一部较完整的民法典,而是以民法通则为基本法律,辅之以其他单行民事法律,包括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拍卖法、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等。商法是调整公民、法人之间商事关系和商事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目前我国商法主要有公司法、保险法、票据法、证券法、信托法等。选项 B
45、和 C 属于民法,选项 A 和 D 属于商法。因此,正确答案是A、B、C、D。【知识模块】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23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创制国家法律规范的方式。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制定,即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二是认可,即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活动。选项 A、B 正确。选项 C 和 D 属于选项 A 的内容包括。选项 C和 D 不正确。因此,正确答案是 A、B。该知识点易出选择题,考生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
46、法律的修改和废止都在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就两种:制定和认可。【知识模块】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2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全国人大的立法程序。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而言,大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首先,法律案的提出,全国人大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1 个代表团或 30 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案。选项 A 正确。其次,法律案的审议,提请全国人大审议法律案,以是否
47、列入会议议程为界,有两种情形的区分。一是对列入会议议程之前的法律案的审议,审议的目的主要是决定法律案是否列入会议议程,另一种是对列入会议议程的法律案的审议,审议的目的主要是决定法律案是否可以表决通过成为法律。代表团审议是基本的审议。有关专门委员会的审议,主要是一种从专业的角度予以把关的审议。法律委员会的审议,对于全国人大审议法律案来说,是一种全局性的审议,是各种审议中一道关键性的关口。选项 B 正确。再次,法律案的表决,法律草案修改稿经各代表团审议,由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表决稿,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选项 C 正确。最后,法律的
48、公布程序,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选项 D 正确。因此,正确答案是 A、B、C、D 。【知识模块】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2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法律监督体系,是一国不同种类的法律监督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中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另外,还有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包括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以及新闻舆论的监督等。因此,正确答案是 A、B 、C、D。【知识模块】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26 【正确答案】
49、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从法律的历史和实践来看,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复杂关系。一般说来,可以把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概括为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总量上的等值关系、功能上的互补关系等三个方面。首先,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对立统一的。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一个表征利益,另一个表征负担;一个是主动的,另一个是被动的。就此而言,它们是法律这一事物中两个分离的、相反的成分和因素,是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同时,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两者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与发展,一方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选项 A 正确。其次,总量上的等值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在总量上是等值的。其一,一个社会的法律权利总量和法律义务总量是相等的。在一个社会中,无论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怎样分配,不管每个社会成员实际享有的法律权利和承担的法律义务怎样不均衡,也不管规定权利与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