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模拟试卷 1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持续的经济发展只有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离开效益片面追求速度发展就是失去经济发展的真正含义和真实意义。离开经济效益的发展速度是虚假的速度,难以持久,并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这段话表明(A)经济效益要以经济发展速度为条件(B)经济发展速度要以经济效益为前提(C)效益是速度、结构和质量的最终反映(D)效益是保证经济发展速度的条件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对我国现代化发展阶段的敏锐洞察,是继续推进中国现代化航船
2、的战略性抉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坚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B)坚持科技进步和创新(C)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D)坚持改革开放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首先必须(A)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B)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C)加强农村的制度建设(D)建设现代农业4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和谐社会是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A)统筹城
3、乡发展(B)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C)减轻农民负担(D)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20 字” 方针,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环节是(A)生产发展(B)生活富裕(C)村容整洁(D)管理民主6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中,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和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是(A)生产发展(B)生活宽裕(C)乡风文明(D)管理民主7 中华人民共和
4、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逐步形成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是(A)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B)比较优势充分发挥,薄弱环节逐渐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享受均等化(C)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增强自我发展能力(D)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城镇化健康发展8 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我国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目标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是(A)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B)进一步完善和形成
5、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C)创造条件引导沿海劳动力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D)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点是(A)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B)加强减排和生态保护工作(C)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D)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10 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
6、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现阶段,我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坚持的原则是(A)提高资源利用率(B)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C)提倡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D)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11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是(A)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B)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C)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D)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
7、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2 温家宝指出:“ 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要把这个“ 蛋糕”分好,就要(A)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B)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C)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D)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13 邓小平指出:“ 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
8、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这段论述表明(A)在处理“ 先富” 与“共富”关系上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B) “两个大局” 是处理“先富”与“共富”关系的基本指导原则(C) “两个大局” 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D)“发展到一定的时候” 是指 20 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14 1993 年,邓小平指出:“12 亿人口怎样富裕起来,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段论述表明(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存在着产生两极分化的可
9、能性(B)防止两极分化就是要否认一切差距的存在(C)防止两极分化就要注重社会公平(D)只要能实现共同富裕,任何一种手段都可以采纳15 2006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几年来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经验时指出“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2007 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这一方针(A)成为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B)意味着发展速度无足轻重(C)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要求(D)要求我们“ 好” 字当前,坚持“好”中求快16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
10、历史阶段,作出了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党中央作出这一重大决策的原因是(A)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C)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D)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17 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作出了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要(A)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11、,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B)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C)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D)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18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是(A)自主创新(B)重点跨越(C)支撑发展(D)引领未来19 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
12、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做到(A)加快科技体制改革(B)注重自主创新,提高原始创新能力(C)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D)加快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2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段论述表明。新型工业化道路(A)“新”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来讲的(B)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C)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D)必须大
13、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21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要的方针,就必须做到“ 两个坚持” 和 “三个转变”。其中“三个转变”指的是,促进经济增长(A)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B)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C)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D)由主要依靠国有企业推动向依靠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协调发展22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
14、争力” 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的文件第一次对“现代产业体系” 这个概念明确加以表述。所谓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就是要(A)优先发展信息产业(B)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C)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D)全面促进服务业的健康发展23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机遇,明确分析,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A)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B)是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C)具有能源资源消耗低、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广阔等特点(D)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性产业24 邓小平十分重视
15、农业问题。他指出:“我们要克服困难,争取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要从恢复农业着手。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以上论断表明(A)农业为社会提供粮食等基本生活资料(B)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市场(C)农村的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关键(D)农业的发展最终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25 1990 年 3 月,邓小平在谈到农业问题时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这“ 两个飞跃 ”具体指的是(A)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废除农业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市场调节(C)适应科学种
16、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D)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26 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不但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就必须(A)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B)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C)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D)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27 著名环保人士梁从诫曾说:“中国有十三亿人口,每个人浪费一点,拿十三亿一乘,这个数字就大得惊人。同样地,如果每个人节约一点,拿十三亿一乘,这个数字就相当可观。” 如果每个人都树
17、立起节约和环保的意识,我们节省下来的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成果会十分可观。这表明,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A)是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B)实质是协调人和自然、人和地球关系的问题(C)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兴衰(D)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要求28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当前,建设节约型友好型社会就必须(A)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B)加大环境保护力度(C)建设生态文明(D)大力发展循
18、环经济和低碳经济29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这种社会体系的基本特征是(A)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B)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C)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D)坚持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30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这一经济形态的基本特征是(A)低排放(B)低能耗
19、(C)低投入(D)低污染考研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模拟试卷 1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提高效益为中心,把发展的速度与提高经济效益统一起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质和核心是要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经济效益要以经济发展速度为条件;经济发展速度要以经济效益为前提;比例协调、结构合理是保证经济发展速度的条件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发展经济速度是前提;质量是速度、结构和效益的最终反映。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 选项。干扰分析:A 选项片面追求速度,是粗放
20、型经济的重要表现; C、D 选项不符合题意要求。【知识模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其基本要求是: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选项。干扰分析:A 选项是主攻方向;B 选项是重要支撑; D 选项是强大动力,都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
21、务是建设现代农业,其总的思路和目标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D 选项。干扰分析:A、B、C 选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措施。【知识模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农村和谐社会是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要求的延续,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农村社会和谐了,才能
22、有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其中统筹城乡发展是关键环节,解决该环节的主要手段仍然是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以便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农村社会日趋文明、民主,从而最终消除城乡差距。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 选项。干扰分析:B、C、D 选项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知识模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其中,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 选项。干扰分析:B 选项是目的;C 选项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
23、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D 选项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充分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知识模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2005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中,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干扰分析:A 选项是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C 选项是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D 选项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
24、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知识模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十一五纲要指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 选项。干扰分析:B 选项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C、 D 选项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知识模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
25、动,这是我国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目标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 选项。干扰分析:B、D 选项是新世纪我国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 C 选项错误,要创造条件引导中西部劳动力向经济相对集中的地区转移,充分发挥这些地区的人口承载力。【知识模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它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
26、循环经济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推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选项。干扰分析:A 选项是核心;B 选项是内在要求; D 选项是具体措施。【知识模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循环经济要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干扰分析:A 选项是核
27、心;C 选项是重点;D 选项是目的。【知识模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生态文明,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
28、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干扰分析:A 选项是基本国策;C、D 选项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要求。【知识模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要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一要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创造
29、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二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的收入,完善监管办法。三要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D 选项。【知识模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材料选自中央要有权威。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思想:首先,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出发,在处理“先富”与“共富”关系上,在不同的时期也应该有不同的重点。其
30、次,“两个大局”的思想,就是处理“先富”与“共富”关系的基本指导原则。在一定时期内需要着重强调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就应该逐步把“共富”作为重点。第三,邓小平反复强调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搞共同富裕。他设想到 20 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提出研究分配这个问题和它的意义,就要突出和解决发达地区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问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 选项。【知识模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4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客观上存在着产生两极分化的可能性。但是,正如邓小平强调的那样,“我们的政
31、策是不使社会导致两极分化,就是说,不会导致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如果富的越来越富,贫的越来越贫,产生了两极分化,那就走上邪路了。因此,他认为,在分配问题上必须注重社会公平,分配问题上差距太小不行,太大也不行。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C 选项。干扰分析: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尤其客观必然性,故 B 选项错误;邓小平在强调先富”和“共富”这一大政策时强调的是“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就是说,先富起来的条件必须和只能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故 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5 【正确答案】 A,C,
32、D【试题解析】 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如何以更好的质量、更多的品种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通过自主创新,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产品开拓市场,成为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无论是从现实出发还是从未来着眼,都要求我们必须“好”字当前,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CD 选项。干扰分析:我国现在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水平还很低,完成现代化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因此,速度问题仍然十分重要,故 B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6 【正确答案】 A,B,
33、C,D【试题解析】 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D 选项。【知识模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7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
34、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 选项。【知识模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因此,本题的正
35、确答案是 ABCD 选项。【知识模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更加注重自主创新,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加快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支撑,增强发展后劲。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D 选项。【知识模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充分考虑
36、我国基本国情得出的正确结论。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的工业化,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合理处理好工业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D 选项。【知识模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1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就是实现“三个转变”,这是我国今后一个
37、时期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 选项。干扰分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含需求结构、产业结构以及要素结构的调整,而 D 选项讲的是所有制结构方面的转变。【知识模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党中央作出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包括: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38、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全面促进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 选项。【知识模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3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它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因此,我国要大力培养能源资源消耗低、辐射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使之尽早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选
39、项。干扰分析:D 选项是我国大力培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目标。【知识模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首先,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经济发展中的大事,它关系人民基本生活的保障和社会的稳定。其次,农业为农业和其他产业部分提供了原料和市场,提供积累和劳动力,农业的发展落后势必会影响其他产业的发展,最终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D 选项。【知识模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5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邓小平指出的两个飞跃是指: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科学种田和生
40、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两个飞跃”的思想,科学地揭示了我国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从而指明了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C 选项。干扰分析:B、D 选项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并非 “两个飞跃”的观点。【知识模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实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是: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健全区域协调互助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D 选项。【知识模块】 建设中国特色
41、社会主义经济27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不仅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提高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然要求。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 选项。【知识模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建设两型社会的的具体途径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因此,本题的正确答
42、案是 ABCD 选项。【知识模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9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 选项。干扰分析:D 选项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知识模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30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发展低碳经济是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2003 年,英国发表的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使用“低碳经济”这一概念。随着应对气候变暖的国际行动不断走向深入,低碳经济的概念广受关注,逐步形成了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特征的低碳经济模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D 选项。干扰分析:C 选项指的是在生产成本方面的降低,而低碳经济强调的是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知识模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