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 11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一个国家中,法律永远是由强者的权力制定的。” 柏拉图在法律篇中的这一名言说明( )(A)法律是受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B)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C)国家强制力是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D)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 在下列各种规范中,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范是( )(A)法律规范(B)政策规范(C)道德规范(D)宗教规范3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
2、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等环节。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是( )(A)法律制定(B)法律遵守(C)法律执行(D)法律适用4 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的活动是( )(A)法律遵守(B)法律适用(C)法律制定(D)法律执行5 下列关于我国规范性法律文件效力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宪法一行政法规一行政法一行政诉讼法(B)宪法一行政法一地方性法规一行政法规(C)宪法一行政法一行政法规一地方性法规(D)宪法一行政法规一地方性法规一行政诉讼法6 “法立而不行,与无法等。” 这句话强调了( )(A)学法的
3、重要性(B)立法的重要性(C)守法的重要性(D)执法的重要性7 马克思曾说:“ 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根据这段话所表达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其他派别法学的根本区别(B)法律在本质上是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C)在任何社会,利益需要实际上都是法律内容的决定性因素(D)特定时空下的特定国家的法律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是( )(A)宪法(B)法律(
4、C)行政法规(D)地方性法规9 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法律的规定,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称为( )(A)行政法(B)自治条例(C)行政法规(D)地方性法规10 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法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各部、委、局可依法制定( )(A)基本法律(B)行政法规(C)部门规章(D)自治条例11 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法律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
5、)(A)地方性法规(B)行政法(C)行政法规(D)部门规章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2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下列叙述中,正确揭示法律特征的有( )(A)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B)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C)法律是体现所有社会成员的意志的行为规范(D)法律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13 从法律的实质内容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主要体现在( )(A)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体现了人民意志的全部(
6、B)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借鉴我国传统法和外国法的成功经验(D)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立法质量不断提高14 就全国人大的立法程序而言,主要包括的环节有( )(A)法律案的提出(B)法律案的审议(C)法律案的表决(D)法律的公布15 法律的国家强制力表现为( )(A)法律的每一个实施过程都要借助于国家的强制力(B)国家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C)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D)国家对合法行为的保护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下列刑罚中属于主刑的有( )(A)拘留(B)管制(C)有期徒刑(D
7、)没收财产17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刑法的立法、解释和运用过程中所必须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原则。我国现行刑法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A)类推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C)罪刑相适应原则(D)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18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里的“统治阶级意志” 可以理解为 ( )(A)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B)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C)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D)统治阶级内个
8、别人的意志19 法律的特征主要体现在( )(A)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B)法律是对所有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的行为规范(C)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D)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20 关于法律的演进与发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B)法律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C)法律与国家同时产生、同步发展,也将同时消亡(D)除原始社会没有法律外,其他社会都有法律21 封建社会是以农业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在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封建地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同时不完全占有作为生产劳动
9、者的农奴或农民。封建制法律是封建地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农民阶级的工具,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共同利益。封建制法律的基本特征有( )(A)确立农民阶级对封建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B)实行封建等级制度(C)确认自由民之间的等级划分(D)维护专制皇权:刑罚严酷22 资本主义法律是资产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是统治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工具,其根本任务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资本主义法律规定的自由、民主、平等等价值原则是形式上的,归根结底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属于剥削类型的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的原则包括( )(A)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适应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B)
10、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原则(C)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D)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相适应的人权保障原则23 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 )(A)人民检察院(B)人民法院(C)人民政协(D)人民政府24 国家根据现行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及其调整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下列属于实体法律部门的有( )(A)民法商法(B)公司法(C)诉讼法(D)经济法2
11、5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的内涵包括( )(A)科学立法(B)严格执法(C)公正司法(D)全民守法26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司法中说过:“一次不公正的审判比十次犯罪所造成的危害还要尤烈,因为犯罪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败坏了水的源头。”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B)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C)要坚持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并重(D)要重程序公正轻实体公正27 对国家和社会治理而言,法治和德治都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法治具有根本性、决定性和统一性,它强调对任何人都一律平等,任何人
12、都必须遵守法律。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以德治国就是通过在全社会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对不同人群提出有针对性的道德要求。建设中国特色法治中国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只有让法治和德治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法治和德治的不同在于( )(A)法治和德治对社会成员约束作用的内在要求不同(B)法治和德治的实现方式不同(C)法治和德治的实施载体不同(D)法治和德治对社会成员约束作用的表现形式不同28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集中体现在( )(A)依据上(B)方式上(C)价值上(D)标准上29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
13、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规则和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法治思维是( )(A)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平、正义、自由、民主、人权等人类社会的美好价值,是一种正当性思维(B)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C)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最可靠的逻辑思维(D)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30 法律至上是指在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现代国家会有很多规范,如宗教规范、道德规范、团体规范和行业规范等。法律至上要求这些规范都不得超越法律规范,都不得与法律规范相抵触,都必
14、须遵守和服从法律规范。这里的法律,既包括宪法,也包括其他一般法律。法律至上尤其指宪法至上,因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一切法律的依据。法律的至上性,具体表现为法律的( )(A)普遍适用性(B)优先适用性(C)不可违抗性(D)公平性31 公平正义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平等分配和占有。一般来讲,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权利公平包括的含义有( )(A)权利主体平等(B)享有的权利,特别是基本权利平等(C)代际平等(D)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平等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
15、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31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1982 年 12 月 4 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至今已经 30 多年了。回顾我国宪法制度发展历程我国宪法同党和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和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我国现行宪法可以追溯到 1949 年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 1954 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些文献都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近代 100 多年来中国人民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进行的英勇斗争,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
16、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为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保障和推动作用,也为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现行宪法的制定和完善奠定了基础。1988 年、1993 年、1999 年、2004 年,全国人大分别对我国宪法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修正,使我国宪法在保持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不断与时俱进。2018 年 1 月,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2018 年 3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根据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建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材料 2人民的信赖郑重的誓言记习近平
17、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并进行宪法宣誓2018 年 3 月 17 日上午 10 时 40 分,习近平总书记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经历过无数次历史性时刻的人民大会堂,今天,又见证了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首次国家领导人宪法宣誓。为彰显宪法权威、加强宪法实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决定,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此后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国家立法形式确立了这一制度。6 天前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又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将这一制度确定下来。刚刚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成为第一位进行宪法宣誓的共和国领导人。庄严的时刻神圣的誓言。10 时 49 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号手奏响了宣誓仪式曲。12 名陆海空三军
18、仪仗兵,一路正步,穿过会场行进至主席台前。主席台上,3 名仪仗兵护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入场。步履坚定,彰显根本法神圣地位30 多年来,我国现行宪法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制定和不断完善,彰显着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号声嘹亮,演绎总章程与时俱进3 月 11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转化为国家意志,载入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伴随着庄严高亢的旋律,全场代表齐声高唱中华人民共
19、和国国歌。激昂的国歌声里,回首峥嵘岁月,憧憬美好明天,代表们心潮澎湃。国徽高悬、熠熠生辉。习近平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面向近 3000 名代表宣读誓词:“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掌声再一次响彻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铮铮誓言,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庄严承诺;铮铮誓言,是许党许国、爱民为民的殷殷深情;铮铮誓言,是劈波斩浪、击水中流的豪迈姿态。这一刻,将永载史册。请回答:32 结合材料 1,谈谈修宪的必然性以及最新修宪的内容有哪些?33 确立宪法宣誓制
20、度彰显了我国宪法的地位有哪些?34 如何维护宪法权威?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 11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的本质”。柏拉图的名言主要突出强调法律永远是由强者的“权力”“制定的”,即体现了“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阶级社会中,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保护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法律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即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所体现的意志。选项 AB 本身说法没有问题,但是
21、与题干名言没有关系,故排除。C 选项本身说法是错误的,国家强制力是法律实施的力量,但是不是唯一力量,道德、法治思维等也是法律有效实施的重要力量。据此,本题选D 项。【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等其他社会规范的地方主要有两点:一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由国家保证实施,即具有国家强制性,这种强制性,既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也表现为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据此,本题选 A 项。【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的运行相关知识。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
22、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据此,本题选 A 项。【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适用的概念。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因此,本题选 B 项。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其他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得行使国家司法权。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根据法律法规,公正司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解决法律纠纷,惩治违法犯罪行为,从而捍卫法律权威,维护法律秩序。【
23、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效力,其次是法律,如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刑法、民法等,再次是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据此,本题选 C 项。【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法立而不行,与无法等。”这句话里“行”强调了“执行”的重要性,故选 D 项。【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认为,法的本质最终体现为法的物质制约性。法的物质制约性是指法的内容受社会存在这个因素的制约,其最终也是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4、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分析社会的特点在于:认为法律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关系的反映:社会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关系,经济关系的核心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的,而生产力则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最终导致包括法律在内的整个社会发展变化。这就提供了一个将法律置于物质的能动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加以考察的唯物史观的分析框架。按照这种观点,立法者不是在创造法律,而只是在表述法律,是将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包括生产关系、阶级关系、亲属关系等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相应的社会规范、社会需要上升为国家的法律,并运用国家权威予以保护。所以说在特定时空下的特定国家的法律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
25、定的。因此,选项 D 是正确的。【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选 B 项。【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据此,本题选 C项。国务院各部门可以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
26、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参阅第 9 题解析。【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参阅第 9 题解析。【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2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规范的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AB 两项符合题意。
27、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注意: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是统治阶级整体意志或共同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内部各党派、团体、每个成员的个别意志,也不是个别意志简单相加的总和。选项 C 错误。D 选项本身说法错误,道德才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排除。【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3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法律受少数人狭隘利益的局限,容易与客观规律和历史发展趋势相背离。社会主义法律反映的不是少数人的特殊利益,而是全体人民的
28、共同利益,尽管这种共同利益的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但它与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基本规律是一致的。因此,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法律更能够尊重和反映客观规律,更具有科学性。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和外国法的成功经验。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使立法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A 选项错误,不可能是意志的全部,其余选项均正确。【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
29、题考查全国人大的立法程序。我国的立法活动必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原则,表达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诉求,从基本国情和实际情况出发,维护宪法秩序和法制统一。立法活动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而言,大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据此,四个选项全选。【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5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也就是说,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这种强制性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二是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国家强制力并不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纪律观念也在保证
30、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选 CD。AB 两项观点错误,法律实施的力量除了国家强制力,还有道德和法治意识等。【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6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刑罚体系由主刑和附加刑构成。主刑是指对犯罪分子独立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与死刑。A选项属于行政处罚,D 选项属于附加刑。【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7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特有的在刑法的立法、解释和适用过程中所必须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刑法明文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一是罪刑法定原则。即法无明文
31、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什么行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及处何种刑罚,均须由法律明文规定。二是罪刑相当原则。它是指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和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是决定刑罚轻重的主要依据重罪重罚、轻罪轻罚、无罪不罚、罪刑相当、罚当其罪。三是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对任何人犯罪,不论其社会地位、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财产状况如何,在适用刑法上一律平等,任何人都不得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A 选项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8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阶级社会中,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不是统治阶级内个别人的
32、意志。据此,本题 A选项入选,排除 D 选项。法律保护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所以统治阶级也必须遵守法律。法律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即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所体现的意志。它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统治阶级的意志还通过政策、道德等形式来体现。据此,B 选项入选,排除 C 选项。【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9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法律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法律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调整社会关系的,但是,法律不会规范所有的行为,因而不会对所有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它只是调整一部分重要且适合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据此,A 选
33、项入选,排除 B 选项。第二,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等其他社会规范的地方主要有两点:一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由国家保证实施,即具有国家强制性。据此,C 选项入选。第三,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法律规定人们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告诉人们能够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及违反法律的后果。据此,D 选项入选。【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它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简言之,法律与国家同时产生
34、、同步发展,也将同时消亡。据此,ABC 三项入选。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性质总是与其所在社会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因此,除原始社会没有法律外,法律发展史上也相应地先后产生过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法律。D 选项不能入选。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除原始社会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其他社会都有法律。【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1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封建制法律的基本特征有:一是确立农民阶级对封建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二是实行封建等级制度;三是维护专制皇权;四是刑罚严酷。据此,本题选 ABD。C 选项是奴隶制法律的特征,
35、注意区分。奴隶制法律通常采用最极端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方式,其主要特征有:一是具有明显的原始习惯残留痕迹;二是否认奴隶的法律人格;三是刑罚方式极其残酷;四是确认自由民之间的等级划分。【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资本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四个原则,即 ABCD 四个选项内容。【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3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其他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得行使国家司法权。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根据法
36、律法规,公正司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解决法律纠纷,惩治违法犯罪行为,从而捍卫法律权威,维护法律秩序。据此,AB 两项入选。【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4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我国实体法律部门包括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据此,AD 两项入选。B 选项不符合题意,因为公司法是规范性法律文件,属于民法商法。C 选项诉讼法属于程序法律部门,不是实体法律部门,予以排除。【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十六字方针。党的十八届四
37、中全会决定将其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并作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部署。【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6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法律运行有四个环节:立法(法律制定)、执法(法律执行)、司法(法律适用)、守法( 法律遵守) 。培根的名言中提到的“审判”属于法律运行四个环节的司法(法律适用 )。因此 C 选项不符合题意,名言中没有谈到“立法和执法”。D 选项本身表述观点错误,正确的描述应该是“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我们反对重实体轻程序或者重程序轻实体。题干名言体现了: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活动最高的价值追求。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要保证公正司法,提
38、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据此,本题选 AB。【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7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法治和德治对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作用,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也都具有必须遵守的性质但约束作用的内在要求和表现形式不同,行为人违反两种规范以后承担的后果也不相同。法治发挥作用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主要依靠法律的预测作用、惩罚作用、威慑作用和预防作用对公民和社会组织的行为进行约束,并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德治发挥作用要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俗、社会舆论等对公民和社会组织进行教化,并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谴责。据此,AD 两项入
39、选。法治和德治的实现方式和实施载体不同。法治主要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和实施,国家要保护什么、不保护什么,倡导什么、禁止什么都得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实行法有禁止不得为,体现的是规则之治。德治主要依靠培育和弘扬道德等途径来推进和实施,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以价值、精神和理念等形式表现出来,引导人们自觉地在行动上符合道德才可为,违反道德不可为。据此,BC 两项入选。【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培养法治思维,必须抛弃人治思维。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也是行为的
40、根本指南;人治思维主张凭借个人尤其是掌权者、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德性等来治国平天下。二是在方式上,法治思维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对待方式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矛盾纠纷,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反对因人而异和亲疏远近,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而人治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治人者以言代法,言出法随,朝令夕改,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三是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来进行决策和判断,是一种“多数人之治”的民主思维,而且这种民主是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的,避免陷入无政府主义或以民主之名搞乱社会;而人治思维是少数人说了算的专断思维。四是在标准上,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不在
41、于有没有法律或者法律的多寡与好坏,而在于最高的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据此本题选 ABCD。【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法治思维的具体含义。法治思维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平、正义、自由、民主、人权等人类社会的美好价值,是一种正当性思维: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最可靠的逻辑思维;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无论是对事物及其现象的分析与综合,还
42、是对不同对象的比较与分类,抑或对结论的概括与抽象,都是以理性方式来完成的,经得起法律的检验,也经得起事实的检验。因此,法治思维是一种融法律的价值属性和工具理性于一体的特殊的高级法律意识。据此,本题 ABCD 四项全选。【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0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法治思维不仅认为法律是治国理政的手段和工具,更强调法律是治国理政的最高准则,治国理政必须奉守法律至上原则。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是指法律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依法享有和行使法定职
43、权与权利,承担和履行法定职责与义务。法律的优先适用性,是指当同一项社会关系同时受到多种社会规范的调整时,要优先考虑法律规范的适用。法律的不可违抗性,是指法律必须遵守,违反法律要受到惩罚。据此,本题选 ABC。D 选项是法治思维的内容,与法律至上性无关,故排除。【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1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权利公平包括三重含义:一是权利主体平等,国家对每个公民“不偏袒”“非歧视”;二是享有的权利,特别是基本权利平等:三是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平等。机会公平是指生活在同一社会中的成员拥有相同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前景,
44、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据此,ABD 三项内容符合题意。C 选项“代际平等”属于机会公平的内涵,应予排除。【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2 【正确答案】 必然性:我国宪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必须体现党和人民事业的历史进步,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宪法修改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次修宪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
45、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为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需要对宪法作出适当修改,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内容:通过本次宪法修改,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宪法宣誓制度、完善国家主席任期制度、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等载
46、入国家根本法。【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3 【正确答案】 第一,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第二,我国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第三,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4 【正确答案】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我们党首先要带头尊崇和执行宪法,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不断增强宪法意识。【知识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