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850738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开始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C)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D)中共“八大 ”的召开2 “文化大革命 ”的实质是(A)文化领域内的社会主义大革命(B)反对资产阶级复辟的尖锐斗争(C)从文化领域开始的政治大革命(D)“左”倾错误导致的大内乱3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A)学习苏联的做法(B)坚持马克思主义(C)发展生产力(D)如何把马克

2、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4 1956 年 4 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是(A)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5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开展了一次广泛而深入的对经济工作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论成果是(A)论十大关系(B)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D)“双百”方针6 论十大关系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方面提出,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实行(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B)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3、(C)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D)“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的方针7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任务。这个主要任务是(A)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B)实现国家工业化(C)加强人民民主专政(D)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8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认为当前的主要矛盾是(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9 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的方针是(A

4、)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B)要求继续加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C)继续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逐步制定完备的法律,建立健全的法制(D)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0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有(A)中国(B)印度(C)缅甸(D)美国11 1957 年中国共产党开展的整风运动与 1942 年延安的整风的相同之处是(A)反对主观主义(B)反对宗派主义(C)反对官僚主义(D)反对党八股12 “文化大革命 ”给我们提供

5、的历史教训有(A)要警惕修正主义的倾向(B)要防止个人崇拜和思想僵化(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必须健全党和国家的民主和法制13 中国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是在(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后(C)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后(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14 论十大关系是(A)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B)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C)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全面总结(D)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15 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是(A)正确地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B

6、)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C)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问题,强调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D)提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16 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7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

7、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18 1957 年 4 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指出,这次整风主要反对的错误倾向是(A)主观主义(B)宗派主义(C)自由主义(D)官僚主义19 “文化大革命 ”发生的原因是(A)“文化大革命 ”中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B)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C)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D)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20 20 世纪新中国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主要表现在(A)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远程导弹发

8、射成功(C)爆炸了第一颗氢弹(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21 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可能分为(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22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总结的经验有(A)实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B)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C)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D)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23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

9、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无一英人对于抢劫之事,视为非法行动在日本方面,则对此种掠夺之物照例归于国家,由此所得之款其数至为不少。据日本某将军之报告,只天津一处抢劫所得者,即有二百万两之多。至于美国方面,对于抢劫之事本来禁止,但美国军队颇具精明巧识,能破此种禁令,为其所欲。摘自瓦德西:庚子联军统帅瓦德西拳乱笔记材料 2经济技术水平在战争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决不能把它夸大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事实上,在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中,也不乏用落后武器打败侵略者的战例,特别是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材、刘永福、刘铭传等都曾多次打败法军统治集团的反动腐朽,(使)林则徐等有胆识的抵抗派遭到排挤、打击,他们提出的“

10、师夷长技以制夷”“民心可用”等克敌制胜的正确方针被当权者摒弃。群众自发的反侵略斗争受到统治者压制。摘自林国华: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些重大分歧材料 3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直至现在的抗日战争,都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使得帝国主义至今不能灭亡中国,也永远不能灭亡中国。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列强

11、对中国的侵略造成了哪些危害?(2)结合材料 2 分析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3)结合材料 3 说明帝国主义“ 至今不能灭亡中国,也永远不能灭亡中国” 的最根本原因。24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 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英国侵略势力趁机染指西藏。英军先后于 1888 年、1903 年两次武装入侵西藏,因遭到西藏军民的抵抗而失败。在靠武装侵略没能达到将西藏变为殖民地的目的后,帝国主义开始在西藏培植亲帝分裂势力,策划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活动,煽动“西藏独立” 。1907 年 8 月 31 日,英俄帝国签订西藏协定,第一次在国际文件中把中国对西藏地方的主权篡改为“宗主

12、权”。1913 年,英帝国策划召开西姆拉会议,唆使西藏代表首次提出“西藏独立”的口号,当即遭到中国政府代表的拒绝。英国代表于是提出所谓“ 折衷”方案,企图将中国在西藏地方的主权篡改为“宗主权” ,使西藏在 “自治”的名义下脱离中国政府的管辖,遭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坚决反对。1914 年 7 月,中国政府代表奉命拒绝在西姆拉条约上签字,并发表声明概不承认任何此类条约或文件,同时将立场照会英国政府,西姆拉会议遂以破产而告终。1942 年,西藏地方政府在英国代表的支持下突然宣布成立“外交局” ,公开进行“西藏独立”活动,因遭到全国人民和国民政府的反对而不得不改变原议。1947 年,英帝国主义幕后策划邀

13、请西藏派代表参加“泛亚洲会议” ,在会场上悬挂的亚洲地图和万国旗中把西藏作为一个独立国家来对待,经中国代表团严正交涉,会议组织者不得不改正。1949 年 7 月 8 日,西藏地方政府以“防止共产党混迹西藏”为借口,下令将国民政府驻藏办事处人员及相关人员驱赶出西藏,制造了“驱汉事件”。1949 年 11 月,西藏地方政府决定派所谓的 “亲善使团”赴美国、英国、印度、尼泊尔等国,寻求对“ 西藏独立 ”的政治支持和军事援助,加紧分裂国家的活动。1949 年底,美国人劳尔.汤姆斯以“无线评论员” 名义在西藏探索 “华盛顿给西藏以可能的援助”,并在美国报刊上宣称“ 美国已准备承认西藏为独立自由 ”的国家

14、。1950年上半年,一批美国枪支弹药经由加尔各答进入西藏,用以对抗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历史事实清楚地证明,所谓“西藏独立” 完全是新老帝国主义侵略者炮制出来的,是西方侵略势力瓜分中国领土阴谋的一部分。西藏和平解放 60 年白皮书结合材料分析近代以来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什么?25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

15、有三:一日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日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日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摘自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 2富国之法有六,日钞法,曰铁路,日机器轮舟,日开矿,曰铸银,日邮政养民之法:一日务农,二日劝工,三日惠商,四日恤穷。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材料 3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作成煎鸡蛋卷。摘自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 年 11 月25 日)(1)简析戊戌维新变法的意义

16、。 (2)“不打破鸡蛋就不可做成煎鸡蛋卷”给我们哪些启示。26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李鸿章论近代中国政局,原载吴永口述:庚子西狩丛谈材料 2 有人把洋务运动看做是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认为如果按洋务运动的道路一直走下去,“中国早就现代化了

17、” 。这个看法显然是难以成立的。维新派领袖梁启超曾经充分肯定洋务运动在学习西方、引进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科学文化和生产技术方面的“荜路开山 ”的历史贡献,但同时也严肃地指出,洋务运动是“根本不净,百事皆非”。所谓“根本不净”,是指这个运动以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为根本目的,一切举措以不触动封建统治秩序为最高准则。但这个时候,封建统治已十分窳败,极端腐朽,早已成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绊脚石。因此,洋务运动尽管“经划屡年” ,最终只能“一无所成 ”。维新派毫不含糊地指出,洋务运动是一场并未能使国家民族臻于独立富强的失败了的历史活动。维新派对洋务运动的评判,在李鸿章自己的讲话中得到了印证。李鸿章等人办工厂、筑

18、铁路、建海军,等等,无非是“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破屋子”“东补西贴”地裱糊一番。当然,修葺裱糊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但要靠这种办法使“ 破屋子 ”脱胎换骨,焕然一新,显然是缘木求鱼。看来,不论是旁观的粱启超还是当事的李鸿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比今天的有些研究者似乎还要客观和实事求是一些。李文海:“ 老屋子 ”的比喻与中国前途命运 ,光明日报2005 年 5 月24 日材料 3概言之,清末改革派倡言“中体西用” ,较之昔时的文化自闭是一大突破,其实效则是机器工业、近代文教、近代官制、军制的引入,中国获得宝贵的文化新质,然而,由于政治制度和观念领域深层变革的滞后,“中体西用说” 自觉不自觉地陷入

19、“体用两橛”境地,谭嗣同 (18651898)将其批评为 “不审”,并力陈“ 道之不离乎器”,“器既变,道安得不变 ?”(谭嗣同全集,第 197 页)兼通中西的严复(18541921)则评述: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议者必欲合之而以为一物。(与外交报主人书,严复集第 3 册,中华书局 1986 年版,第 558 页)认为中学与西学各有体用,中体与西用的勉强拼接,实为牛体马用,无法成功。严复考析洋务运动实践,批评其“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 严复集第1 册,中华书局 1986 年版,第 48 页),无以救中国。冯天瑜:中国路径与文化自觉:勿陷虚骄与自

20、卑两极病态,光明日报(2012 年 1 月 16 日)结合材料分析洋务运动为什么不是中国的发展方向?27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孙中山及其一派人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一次他(孙中山) 公开号召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和临时革命政府,并制定了一个临时约法。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摘自毛泽东: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材料 2 从 1894 年创立兴中会起,孙中山先生为了“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全身心地投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的革命事业,奔走于海内外,联合各方力量,建立革命团体,从事

21、宣传鼓动,发动武装起义。孙中山先生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高举实现民族独立自由和民主革命的旗帜,领导创立中国同盟会,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在孙中山先生组织领导和他的革命精神感召下,1911 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从而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这是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建立的最具历史意义的伟大功勋。摘自胡锦涛在纪念孙中山诞辰 1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 3在帝国主义时代,任何国家的任何别的阶级,都不能领导任何真正的革命达到胜利。中国的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曾经多次领导过革命,

22、都失败了,就是明证。孙中山主张“ 唤起民众 ”或“扶助农工”。谁去 “唤起”和“ 扶助”呢?孙中山的意思是说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但这在事实上是办不到的。孙中山的四十年革命是失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帝国主义时代,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不寸能领导任何真正的革命到胜利,原因就在此。摘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简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辛亥革命的失败给我们什么历史教训?考研政治(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模拟试卷 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着

23、中国共产党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在这之前,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则是这一探索的开始。选项 C正确。【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前三项的错误显而易见。毛泽东在政治上犯了“左”倾错误,文革就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首先有一个如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为此,毛泽东提出了关于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

24、展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论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B 项为八大提出的方针,C 项为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D 为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八字方针。故选项 A 正确。【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开展的一次广泛而深入的对经济工作的调查研究,其理论成果就是论十大关系。A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

25、出应当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加强统一战线工作。A、C 是发展科学文化工作的方针,D 是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B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A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中共八大正确指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

26、盾。C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中共八大提出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B、C 是政治建设的要求;D 是执政党建设的要求。A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0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1954 年 6 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与两国总理在联合声明中首次正式提出并倡导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

27、五项原则。选项 ABC 项正确。【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1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两次整风运动的相同点就是:都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党的错误,都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选项 AB 正确。【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2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导致“文化大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民主和法制的不健全、个人崇拜现象的发展以及“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的泛滥。选项 BCD 正确。【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3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了全

28、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B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4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论十大关系发表时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还未完成。AB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5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正确地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 1957 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而中共八大是 1956 年召开的。BC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6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A、B 选项是中共八届三中全会的判断;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

29、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或者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C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7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B 是主要矛盾,D 不是基本矛盾。AC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8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1957 年 4 月 27 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指出:由于党在全国范围内处于执政地位,有必要在全党进行一次反对官僚主义

30、、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当时没有提出反对自由主义。AB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未发生变化,故 A 项错误。BC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上述选项都是新中国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ABCD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1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

31、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A 项是 1981 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中提出的。BD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四个选项都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总结的经验。ABCD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23 【正确答案】 (1) 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领土;外国列强还在中国设立租

32、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勒索巨额赔款。 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公开抢劫中国财富。(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3)帝国主义列强至今不能灭亡中国,也永远不能灭亡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24 【正确答案】 19 世纪 70 至 80 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

33、危机”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 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侵占西藏,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19 世纪 70 至 90 年代,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出现了列强争夺殖民地的狂潮,成为“ 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掠夺领土的时代” 。欧洲列强在把非洲瓜分完毕后,也把亚洲大部分瓜分。中国这个还保存着名义上独立的半殖民地国家,成了尚未被瓜分的地区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列强展开了对中国的激烈争夺。25 【正确答案】 (1)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仍然有着重大的

34、历史意义。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维新派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维新派主张采用西方近代教育制度,兴办新式学堂,这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其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2)戊戌维新变法的失败,不仅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

35、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26 【正确答案】 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但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地发展起来的。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官僚却一再主张对外“和戎” ,兴办的企业一切仰赖外国,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无异与虎谋皮。最后,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

36、务派所创办的一些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基本上仍是封建衙门式的。其管理人员大多由政府委派,商人没有多少发言权,还要承担企业的亏损。企业内部极其腐败,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挥霍浪费等官场恶习。大小官员既不懂生产技术,又不懂经营管理,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正因为如此,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也不可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27 【正确答案】 (1)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第一,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人人心;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2)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BS EN 13253-2016 Geotextiles and geotextile-related products Characteristics required for use in erosion control works (coastal protection bank revetments)《土工织物和相关制品 侵蚀防控工程 (海岸防护 堤.pdf BS EN 13253-2016 Geotextiles and geotextile-related products Characteristics required for use in erosion control works (coastal protection bank revetments)《土工织物和相关制品 侵蚀防控工程 (海岸防护 堤.pdf
  • BS EN 13254-2016 Geotextiles and geotextile-related products Characteristics required for the us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servoirs and dams《土工织物及其相关产品 水库和水坝建设使用所需特性》.pdf BS EN 13254-2016 Geotextiles and geotextile-related products Characteristics required for the us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servoirs and dams《土工织物及其相关产品 水库和水坝建设使用所需特性》.pdf
  • BS EN 13255-2016 Geotextiles and geotextile-related products Characteristics required for us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nals《土工织物和相关制品 水道施工需使用的特征》.pdf BS EN 13255-2016 Geotextiles and geotextile-related products Characteristics required for us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nals《土工织物和相关制品 水道施工需使用的特征》.pdf
  • BS EN 13256-2016 Geotextiles and geotextile-related products Characteristics required for us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unnels and underground structures《土工织物和相关制品 隧道和地下结构施工需使用的特征》.pdf BS EN 13256-2016 Geotextiles and geotextile-related products Characteristics required for us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unnels and underground structures《土工织物和相关制品 隧道和地下结构施工需使用的特征》.pdf
  • BS EN 13257-2016 Geotextiles and geotextile-related products Characteristics required for use in solid waste disposals《土工织物及其相关产品 固体废弃物处置使用所需特性》.pdf BS EN 13257-2016 Geotextiles and geotextile-related products Characteristics required for use in solid waste disposals《土工织物及其相关产品 固体废弃物处置使用所需特性》.pdf
  • BS EN 13258-2003 Materials and articles in contact with foodstuffs - Test methods for crazing resistance of ceramic articles《接触食品的材料和物品 陶瓷物品抗裂性的试验方法》.pdf BS EN 13258-2003 Materials and articles in contact with foodstuffs - Test methods for crazing resistance of ceramic articles《接触食品的材料和物品 陶瓷物品抗裂性的试验方法》.pdf
  • BS EN 13260-2009 Railway applications - Wheelsets and bogies - Wheelsets - Product requirements《轨道交通 轮副和转向架 轮副 产品要求》.pdf BS EN 13260-2009 Railway applications - Wheelsets and bogies - Wheelsets - Product requirements《轨道交通 轮副和转向架 轮副 产品要求》.pdf
  • BS EN 13261-2009 Railway applications - Wheelsets and bogies - Axles - Product requirements《轨道交通 轴副和导轮转向架 轴 产品要求》.pdf BS EN 13261-2009 Railway applications - Wheelsets and bogies - Axles - Product requirements《轨道交通 轴副和导轮转向架 轴 产品要求》.pdf
  • BS EN 13262-2004 Railway applications - Wheelsets and bogies - Wheels - Product requirement《轨道交通 轮副和行车机构 轮子 生产要求》.pdf BS EN 13262-2004 Railway applications - Wheelsets and bogies - Wheels - Product requirement《轨道交通 轮副和行车机构 轮子 生产要求》.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