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5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 自然规律 ”支配的。其中被亚当.斯密称为 “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是(A)分配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价值规律(D)劳动创造价值的规律2 把不同事物区分开来的依据是(A)事物的度(B)事物的内在规定性(C)事物的属性(D)事物的量3 “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
2、量度” ,因为静止是(A)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4 有人认为:“ 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 这一命题(A)夸大了现象和本质的区别(B)否认了现象和本质的区别(C)揭示了现象和本质的区别(D)夸大了现象和本质的统一5 “庖丁解牛 ”“游刃有余”“揠苗助长”“ 苗枯田荒”,它们的共同启示是(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6 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A)
3、可知论(B)唯物论(C)辩证法(D)唯心论7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所蕴含的哲理是(A)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B)经验是判断是非的标准(C)时间是检验是非的标准(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8 从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关系的角度,可以把社会意识区分为(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B)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C)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D)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9 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政治关系(B)生产关系(C)阶级关系(D)思想关系10 马克思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 ,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句话表明(A)科技革命决定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4、B)科技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C)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只有正效应而没有负效应(D)科技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11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劳动二重性是指(A)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12 资本积累的本质是(A)剩余价值资本化(B)增加社会财富总量(C)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强竞争能力(D)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一步扩大剥削13 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各个部分(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14 马克
5、思指出:“ 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 根据这一论断,我们还可以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理解为(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统一(D)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统一15 垄断资本家取得的垄断利润是(A)超额剩余价值(B)相当于平均利润(C)超额利润(D)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16 列宁指出,对于俄国无产阶级政党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
6、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这段话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标志是(A)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B)能代表工人阶级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C)致力于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7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其中,联系的普遍性是指(A)世界上的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着
7、相互的直接联系(B)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C)任何一个事物与其他的一些事物也总是处在相互联系之中(D)任何一个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纽结18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条件论,必须反对无条件论和唯条件论。这是因为(A)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B)条件是可以改变的(C)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D)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19 霍布斯概括了人性的四个特征:“首先,人类在自然天赋、身体的力量和心灵的敏捷方面是平等的;其次,资源的稀缺与我们的欲望和需求不断变化和升级存在矛盾;再次,人类的心理构造基本上或主要是以自
8、我为中心的;最后,必须把人们设想为是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并因而想保存自己的生命,自我保存的欲望是最强的自然欲望,因而,在美德中表现出慷慨的态度。”马克思坚决反对这种资产阶级永恒不变的抽象人性观,继而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过程中,人才是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人的需要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马克思这段话说明(A)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社会历史根源,不能盲目地否认仍具有存在合理性的事物(B)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C)在唯物辩证法那里不存在任何最终完成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D)所有一切事物除了
9、生成和灭亡的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什么都不存在20 “生命总是和它的必然结果,即始终作为种子存在于生命中的死亡联系起来考虑的。辩证的生命观无非就是这样生就意味着死。”对恩格斯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A)一定意义上,“ 生” 就是“死”(B)生命中包含自己的否定因素死亡(C) “生” 和“ 死”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D)生和死是绝对对立的21 恩格斯指出:“ 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这一思想表明(A)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B)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C)
10、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前者采取外部必然性的形式,后者采取观念的逻辑的形式(D)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是两者的统一22 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根本缺陷在于(A)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B)否定了世界的可知性(C)离开辩证法考察认识问题(D)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2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认识起源于经验(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4 根据实践认识一再实践的认识论原理,要求在实际工作中(A)坚持理论联系实际(B)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C)坚持参加社会实践(D)批判教条
11、主义25 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A)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上的绝大多数(B)从质上说是社会中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C)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D)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以及知识分子26 马克思主义指出,改革和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不同之处在于(A)改革属于社会形态的量变,革命属于社会形态的质变(B)改革不解决社会基本矛盾,革命解决社会基本矛盾(C)改革维护现有的国家政权,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夺取国家政权问题(D)改革适用于解决社会体制问题,革命适用于解决社会基本制度问题27 反映资本家对工人
12、剥削程度的有(A)剩余价值可变资本(B)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C)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D)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28 加速资本集中的杠杆是(A)竞争(B)垄断(C)信用的发展(D)资本输出29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包括两种基本形式(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初级的垄断资本主义(D)高度发达的垄断资本主义3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变化包括(A)建立并实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B)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C)法制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以协调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D)
13、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31 1895 年,恩格斯在为马克思1848 至 1850 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所写的长篇导言中,阐述的主要问题是(A)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B)无产阶级利用资产阶级民主和普选权的重要性(C)无产阶级只能通过合法斗争取得政权(D)合法斗争与暴力革命的关系32 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的理解有(A)现阶段我党的最低纲领(B)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C)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D)通向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5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14、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其中亚当.斯密将价值规律看作调节经济生活的“一只看不见的手”。故 C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质、量、度。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物的内在规定性。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是区分质变和量变的依据。对于同质事物,区别的依据是事物的量。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 选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绝对
15、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相互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A 选项错误,因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D 选项也错误,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是物质。另外,矛盾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此 C 选项错误。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由此可看出
16、在一定时期或一定阶段上的静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所以 B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本质和现象的区别。该命题的观点从反面说明了世界的现象和本质不可能合二为一,而是存在着差别的。所以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的故事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认识、尊重并利用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和前提,否则,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因此 C 选项正确。 A 选项和题目无关,题目中故事的寓意都是强调要尊重客观规律,并
17、没有揭示事物外部表现即现象和内部本质即规律之间的关系,故 A 选项错误。B 选项本身原理表述错误,虽然规律具有客观性,人的活动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但是,并不表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类可以发现、利用客观规律。D 选项和题干无关。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选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是相互区别的。同时,二者又是辩证统一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它们之间还互相渗透,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题
18、 目强调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说明认识都来源于实践,都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和来源,因而属于在认识论上坚持了唯物论。选项 B 符合题意,为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最终目的。同时,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自己认识的真理性。“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说的正是人们只有在长期的实践中才能检验自己认识的真理性。故正确答案是 D 选项。【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的构成。选项 A 是从意识的主体角度
19、作得区分,选项 B 是从意识的层次角度作得区分,选项 D 是从意识的指向性角度作得区分,只有选项 C 是从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角度作得区分。故正确答案是 C 选项。【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所以正确答案是B 选项。【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可以用排除法来解答本题。选项A、B 夸大了科技革命的作用,选项
20、 C 不能辩证地看待科技革命的作用,它们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正确答案为 D 选项。【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在所有选项中,只有 B 选项符合题意,故为正确答案。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按照社会分工的方式区分的,因此是两种不同的劳动,而不是劳动的二重性,故 A 选项错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是按照劳动的操作复杂程度进行划分的。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
21、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因此,也不属于劳动的二重性,故C 选项排除。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从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的性质来揭示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因此不属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故 D 选项排除。【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资本积累的本质。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选项 A 是资本积累的概念。 B、C 选项都是资本积累可能带来的结果,并非资本积累的本
22、质,故排除。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 选项。【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阶段和执行的职能的理解。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的三种不同的职能。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在这个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生产物质财富并使生产资本得以增殖,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产业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通过商品买卖实现商品价值,满足人们的需要。故正确答案是 D 选项。A 选项“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是划
23、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B 选项“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是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C 选项“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是划分劳动力资本和生产资料资本的依据。【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即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A 选项是商品生产过程。C、D 选项属于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问题。B 选项符合题意,因此是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
24、查垄断利润的含义。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D 选项符合题意,因此是正确答案。超额利润和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率先改革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不是凭垄断地位取得的,因此A、C 选项错误。平均利润是按照平均利润率计算和获得的利润,强调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集团要求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来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故 B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根本标志,属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
25、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此,A 选项正确。B 、C、D 选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宗旨和始终要坚持的思想路线,不符合题意,故不选。【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7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等特点。其中,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
26、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的普遍性是通过联系的多样性表现出来的。A 选项夸大了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因为事物之间不一定都是直接联系,还有可能是间接联系。选项B、C、D 正确。【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8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的条件性。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对条件要唯物辩证地去看待:其一,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的作用不同);其二,条件可以改变,经过努力可以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可以创
27、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其三,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不顾客观实际可能硬要去改变条件。这一原理,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条件论,反对无条件论和唯条件论。因此,正确答案为选项 A、B 、C。D 选项实际上属于否认条件的作用,故错误。【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9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过程论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不能把世界看成不发展、不变化的事物的堆积。人类社会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人们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任何一种思想观念、理论学说都处在不断修改和
28、发展变化中,永远不会出现不再发展的终极真理。唯物辩证法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完成、绝对神圣的东西,所有事物相对于其存在的条件具有暂时合理性,条件变化,事物慢慢失去其存在合理性,日益走向灭亡,发展是一个过程。A 选项本身正确,但本文题干并未涉及此项内容。按照以上解析,B、C、D 选项为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0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按照唯物辩证法,肯定和否定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题干中恩格斯这段话中的“生”和“死”就是肯定和否定的关系。选项 D 本身表述错误,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
29、,事物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所以不存在绝对对立的事物。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 选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恩格斯的论断揭示了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选项 A、B 、C、D 都是对这一观点的正确理解和展开,故 A、B、C、D 选项均为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2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认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坚持可知论和反映论,故可以排除选项 B,选项 D 是它区别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优点,不属于其缺陷,也
30、应排除。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外界对象。它有两个严重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故正确答案为 A、C 选项。【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23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多方面的辩证关系。A 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部分唯心主义认识论都承认的,不符合题干要求。B 项
31、是唯物主义观点,能够区分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正确答案。C 项是唯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都承认的观点,只是唯心主义的经验和唯物主义的“经验”不一样,唯心主义认为经验是主观自生的,或是上帝赋予的,更多指的是先天经验,而否认经验的客观来源(即否认其来源于实践);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这一实践更多指的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直接经验,因而也可以说认识起源于经验。D 项是马克思主义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故 B、 D 选项是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2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意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相
32、结合。坚持这一点,就要求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反对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同时,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是一致的。坚持这一科学理论,要求人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要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故 A、B 、C、D选项皆为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25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
33、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知识分子。故正确答案为 A、B、D 选项。C 选项错误,因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人民群众也包含剥削阶级,当剥削阶级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时候,就属于那个时期的人民群众的一部分。【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6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的区别。革命是对原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属于社会的质变,国家政权问题是其根本问题。改革只是改变原来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而非制度,改革不是社会的质变,其目的之一是维护现有的国家政权。无论改革还是革命,都是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作用的结果,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
34、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故正确答案为A、C、D 选项。【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7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剩余价值率。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可以用剩余价值率表示(m)。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即 m=mv。由于工人的必要劳动是用来生产可变资本价值的,而剩余劳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因此也可用以下方式计算,即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必要劳动,或剩余价值率=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选项 B,年剩余价值预付可变资本,是年剩余价值率,它表示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选项 D,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是利润率,它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故 A、C 选项为正确答案。【知
35、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28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资本集中以及促进资本集中的杠杆因素。资本集中是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在资本集中的过程中,竞争是一个强有力的杠杆。大企业凭借经济上的优势,在竞争中迅速打败小企业,或通过清偿债务等方式吞并小企业,壮大自身的资本。信用也是促进资本集中的强有力的杠杆。信用即借贷行为的总称。一方面通过贷款形式加强大资本的竞争力量,打垮和合并中小企业;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股份公司,促使中小资本联合起来,迅速扩大个别资本。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A、C 选项。【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29 【正确答案】 A,
36、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垄断资本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 A、B 选项是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30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其次,法制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以协调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最后,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因此,正确答案是 B、C、D 选项。A 选项是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方面发生的新变化,故不选。【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31 【正确答案】 A,B,D
37、【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恩格斯为马克思1848 至 1850 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所写导言的主要内容,是一道识记为主、理解为辅的试题,难度较小。1895年,恩格斯去世前夕在为马克思1848 至 1850 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写的长篇导言中,已经认识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论述了利用资产阶级民主和普选权的重要性。但是,恩格斯在重视合法斗争的同时,并没有否定暴力革命的作用。那种断言恩格斯晚年放弃暴力革命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因此,A、B、D 选项正确。C 选项在合法斗争与暴力革命的关系上,把合法斗争绝对化了。在当时的条件下,通过合法斗争取得政权只是一种可能,故不选。【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3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属理解性综合性试题,难度较大。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为了实现自身伟大复兴而做出的重大抉择,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经验总结,也将是中华民族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和康庄大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我们党现阶段要实现的重要任务,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正确答案为 A、B 、C、D 选项。【知识模块】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