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851361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7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唯物辩证法认为,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A)它们出现时间的先后(B)它们在形式上是否新颖(C)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D)人们是否认可它们2 “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这种观点属于(A)否认精神性存在的唯心主义观点(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否认静止的诡辩论观点(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 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3 由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全国人民的大力支

2、持,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和灾区人民的顽强奋斗,历经两年多的共同努力,一个崭新的绵阳城矗立在世人面前。从因果关系上看,这属于(A)多果一因(B)同因异果(C)一果多因(D)同果异因4 在工作中防止“ 过” 或“不及”的关键在于(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5 承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也就是承认(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真理标准的不确定性(D)真理和事物是同一的6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 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怀疑主义的观点7 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A)

3、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C)人的自然属性(D)人的社会关系8 “英雄造时势 ”与“时势造英雄”这两种观点(A)两者都是英雄史观的命题(B)前者是唯物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C)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D)两者都是唯物史观的命题9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A)体力劳动(B)具体劳动(C)抽象劳动(D)脑力劳动10 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是(A)科学技术的创新(B)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C)自动化的机器设备(D)生产技术的垄断11 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A)商品二因素原理(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4、原理(C)劳动二重性原理(D)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原理12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是(A)劳动和土地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才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13 金融寡头实现其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A)代理制(B)个人联合(C)公私合营(D)参与制14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持有垄断企业的少量股票表明(A)人人都成为有产者(B)工人成为企业的主人(C)垄断资产阶级失去了生产资料所有权(D)工人的雇佣劳动地位并未改变15 列宁毅然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

5、策过渡到实行新经济政策。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也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思想遗产,因为新经济政策(A)明确指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道路(B)努力探索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C)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D)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6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主要经历的基本阶段有(A)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生物的刺激感应性(B)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

6、物的感觉和心理(C)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D)从类人猿直立行走到语言产生17 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不取决于人的目的,而是有其客观规律,这是因为(A)人的活动的目的不是主观自生的(B)目的是由人所生活的物质条件决定的(C)人的活动的目的和结果都是不可预期的(D)历史结果由人们相互作用的“合力” 所形成18 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实质的有(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19 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

7、之堤,溃于蚁穴20 传习录记载:“ 先生 (指哲学家王阳明) 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日: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日: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C)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D)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21 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是(A)确立实践目的(B)制定实践方案(C)实践方案的付诸实施(D)反馈调节22 在实践中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哲学基础是(A)真理

8、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B)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23 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韦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指出各大洲曾一度连成一体形成一个超级大陆,中生代之初,这个超级大陆逐渐分裂,各个碎块漂离而去,现在仍在漂移。但韦格纳大陆漂移理论同当时流行的“收缩论” 地球结构理论和进化论背道而驰,他收集了一系列反驳论据,动摇了收缩论的绝对正确性,但韦格纳无法完满解释什么力量使各大洲在海底移动,认为可能是地壳中的潮汐和一种促使“飞离两极”的力量。科学界对韦格纳的理论反应不一,许多批评家指责韦格纳采用了一些不科学的方法。韦格纳的吸引

9、者也不是他的门徒,他们的很多主张并不怕与韦格纳(A)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B)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要坚持原则,划清界限(C)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在批判谬误中可以获得真理、发展真理24 恩格斯指出:“ 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却受到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些一直作为异己的、支配着人们的自然规律而同人们相对立的规律,那时就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起来,因而将听从人们的分配。人们自身的社会结合一直是作为自然界和历史强加于他们的

10、东西而同他们相对立的,现在则变成他们自己的自由行动了。至今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了。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大部分并且越来越多地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这段话说明(A)自由就是摆脱自然规律达到意志和精神力量的绝对自由(B)人类社会最终发展目标是自由意志主宰世界(C)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D)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25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的主要内容是(A)生产关系在任何时候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1、B)生产力的任何发展都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发展变化(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巨大的反作用,它能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6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下列观点中,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为基础的有(A)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27 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A)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B)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基础(C)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

12、制的法律形态(D)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权28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 即价值增殖过程。所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能够(A)生产出使用价值(B)再生产出劳动力价值(C)生产出剩余价值(D)转移生产资料价值29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后果主要表现在(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B)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C)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等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D)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的依赖越来越强,这使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增大30 社会主义在

13、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其中(A)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B)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不同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C)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D)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是导致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之一31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关系是(A)有着内在联系和本质上的一致性,是同一社会形态下的不同发展阶段(B)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和必由之路(C)社会主义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更多更有利的条件(D)社会

14、主义能够直接进入共产主义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7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新事物与旧事物的根本区别。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据此,衡量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就要看其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合乎历史前进方向、有无远大前途,而不能看时间先后、形式是否新颖、多少人认可,C 选项是正确答案。虽然新事物是一定时期新出现的,但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符合历史必然性,也可能是沉渣泛起、死灰复燃,

15、旧事物有时也乔装打扮,以新奇形式出现,并被一些人认可。因此,选项 A、B、D 都不是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列宁提出:“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中运动。”列宁的这句话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世界上的一切变化和发展,其原因都在于物质世界自身,即世界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B 项。A 选项本身表述错误,否认精神性存在不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唯心主义是夸大意识的作用,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C 选项属于过度推理

16、,列宁的这个观点是从世界的本原问题(即第一性问题)上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并没有否认静止的存在。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静止也是一种运动,是不显著的运动。D 选项和题干无关。【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因果联系的复杂性。因果关系是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题干说明,一个结果的取得,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选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度的方法论意义。做事要把握适度原则,才能防止“过”与“不及”。所以 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5 【正确答

17、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真理绝对性的含义。真理的绝对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否则,就不称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二是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正确答案为 B 选项。【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真理和谬误的关系。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统一。在确定的对

18、象和范围内,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两者的对立是绝对的。超过这个范围,两者的对立又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因此,D 选项与题干相符,是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英雄造时势”意味着历史人物可以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一般进程,这是一种夸大了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

19、观点。“时势造英雄”则肯定了社会历史条件的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故正确答案是 C 选项。【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从社会分工的角度划分的人类基本的劳动形式,两种劳动都是有差别的而并非无差别的,故 A、D 选项排除。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既然具体劳动是具体形式的劳动,那么就一定会有具体形式的差别,故不符合题意,B 选项排除。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符合题意,故

20、正确答案为 C 选项。【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剩余价值的源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劳动创造价值。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工人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强度日益提高,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只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只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才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故 B 选项为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理解。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

21、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与此同时,劳动者的抽象劳动创造了新价值(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这正是劳动二重性原理的运用。故正确答案为 C选项。【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关系。当我们说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时候,总是以自然物质的存在为前提的。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劳动产品使用价值的源泉。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在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自然物质的原子。故 D 选项为正确答案。【知识

22、模块】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金融寡头如何实现其在经济上的统治。金融寡头实现其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的。故 D 选项是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当代资本主义变化情况下工人持股的实质。工人持有垄断企业的少量股票,可以使工人产生归属感,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剩余价值,但工人的雇佣劳动地位并未改变。故 D 选项是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难度很小。1921 年 3 月,俄共(布)召开十

23、大,毅然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这一决定,表明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对在俄国这样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又有了新的认识,标志着列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因此,正确答案是 D 选项。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可以通过暴力革命和和平斗争两种手段,并非新经济政策,因此,A 选项错误。 B 选项没有指出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经济落后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表述比较笼统。C 选项错误,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只适用于经济落后的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应

24、该实行的经济政策。【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6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就前者来说,强调自然界先于意识而存在,意识是随着地球上物质的演化而到人类才产生的。其经历的三个阶段或环节,即是选项 A、B 、C。【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7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不取决于人的意识、目的,而是有其客观规律,这是因为:

25、第一,人的活动的目的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由人生活在其中的物质条件所决定的;第二,人们活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活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三,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进程,但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总过程;第四,由人们相互作用的合力所形成的客观规律不仅不由人的意志所决定,相反地它却制约着人们的目的、意志的实现程度和活动的成败,并规定着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因此,历史规律既形成和实现于人的有意识的活动中,又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性。因此,选项 A、B、D 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可知论,C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8 【正确答案】 B,C,D【试题

26、解析】 本题考查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选项 B、C、D 都体现了新事物对旧事物的代替,而选项A 体现的是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C、D 选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9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质量互变规律的理解和运用。选项 A、D 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选项 B 体现的是对立统一关系。C 选项的意思是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体现了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原理。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27、 A、D 选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0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唯心主义的理解。王阳明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家,“天下无心外之物”和“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是王阳明在意识本质问题上的错误认识,A、B 选项从主观出发,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所以是正确答案。C、D 选项本身表述正确,不是王阳明的错误观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确立实践目标、制定实践方案、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标和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

28、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改造客体、优化主体的功能。A 、B 、C、D 选项均正确。【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22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题干内容不涉及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所以首先排除选项 C。科学精神要求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须如实地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按科学规律办事即遵循真理尺度,体现的是合规律性。人文精神要求时刻以符合人民的利益和发展要求的价值标准审视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合理性,这也就是价值尺度,体现的是合目的性,故 A、B、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23 【正确

29、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通过题目反映的地球结构理论和板块构造论等理论上的争议和斗争的事实可以看出,真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而且,真理和谬误总是相伴而行,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像大陆漂移说的假设所体现的不科学性一样,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要坚持原则,划清界限。同时,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批判谬误中可以获得真理、发展真理,就像题中所反映的,韦格纳著作中虽含有某些疑似伪科学的成分,但也有许多成分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科学的。今天的板块构造论就是扎根于韦格纳的漂移理论,但又有很多重大的不同

30、。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B、C、D 选项。【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24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题干中,恩格斯的话反映了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既是自由的基础,也是实现自由的条件,人的自由就是在活动中通过认识和利用必然所表现出的一种自觉、自为、自主状态。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人不能摆脱必然性的制约,也不能超出必然性所限定的范围去寻找自由。认识必然并不等于达到了自由,只有利用必然改造世界,达到预想的目的,才是真正得到了自由。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A、B 选项本身错误,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C、D

31、 选项。【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25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就内容看,概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强调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相适合,故 A 选项错误。生产力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故选项 B 错误。只有 C、D 选项符合题意,是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论意义。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马

32、克思主义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并把它作为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础(A),进而把生产关系的发展归结于生产力的发展(B),从而揭示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C)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四个选项全部正确。【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7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所有制与所有权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决定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这种意志关系的性质在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故正确答案是 A、C、D 选项。【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

33、的本质及规律2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作为劳动过程,它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转移生产资料价值和生产出使用价值的过程。作为价值增殖过程,既包括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也包括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出剩余价值。因此,正确答案为 A、B、C、D 选项。【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2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后果。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不断提高

34、的过程;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第一,全球化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第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第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等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第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的依赖越来越强,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增大。因此,正确答案是 A、 B、C、D 选项。【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30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是一道识记为主、理解为辅的试题,难度适中。A、B、C 选项正确。D 选项错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方面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31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属记忆性试题,难度较小。A、B、C 选项正确。D 选项的错误在于,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都认为,社会主义要经过若干发展阶段。列宁提出要迂回过渡,不能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知识模块】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