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1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和学说体系(B)列宁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和学说体系(C)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D)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点是( )(A)是否承认联系(B)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C)是否承认发展(D)是否承认物质3 物
2、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 )(A)时空(B)运动(C)静止(D)实践4 唯物辩证法中包含着丰富的理论内容。其中,它的实质和核心是( )(A)质量互变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联系的观点5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这种观点属于( )(A)辩证否定观(B)形而上学否定观(C)诡辩论(D)唯心论6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科学文化实践(B)社会政治实践(C)物质生产实践(D)人类社会的自生产7 认识过程中脱离感性认识,会导致( )(A)经验论(B)唯理论(C)经验主义(D)唯心论8 不同时代的人,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实践水平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
3、种限制,他们的思维具有( ) 的特点(A)至上性(B)非至上性(C)相对性(D)绝对性9 价值评价的对象是( )(A)客体(B)主体(C)主体与客体(D)主体与客体的价值关系10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意识形态11 上层建筑是指( )(A)政治法律思想(B)社会政治制度(C)建立在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思想(D)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12 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是( )(A)自然经济(B)商品经济(C)集体经济(D)产品经济13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4、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矛盾1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相对短缺(B)生产绝对短缺(C)生产相对过剩(D)生产绝对过剩15 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至今,经历了几次变化,其先后顺序是( )(A)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个体资本所有制、国家资本所有制、法人资本所有制(B)个体资本所有制、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法人资本所有制、国家资本所有制(C)个体资本所有制、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国家资本所有制、法人资本所有制(D)国家资本所有制、法人资本所有制、个体资本所有制、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16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根据是( )(A)空想社
5、会主义(B)德国古典哲学(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17 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A)实现共同富裕(B)实现科学发展(C)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D)社会公正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8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完善。这种发展包括((A)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B)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19 哲
6、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该问题所包含的内容有( )(A)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B)思维和存在能否相互转化(C)思维能否认识或者正确认识存在(D)思维和存在是否相互影响20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其内容包括( )(A)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B)世界是普遍联系的(C)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D)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21 之所以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其原因有( )(A)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B)它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C)它提供了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即
7、矛盾分析法(D)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22 关于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真象是对本质的反映,假象不是对本质的反映(B)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C)任何本质都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D)现象和本质是根本对立的23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4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的形式主要有( )(A)概念(B)判断(C)推(D)假说和理论25 认识过
8、程中既包括理性思维,同时又包含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包括( )(A)动机、欲望、信念、习惯(B)理性思维(C)情感、意志(D)想象、直觉、灵感26 关于价值评价的特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评价是一种主观随意的活动(B)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C)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D)评价结果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27 改造主观世界包括( )(A)改造自然界(B)改造人们的认识能力(C)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D)核心是改造世界观28 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主要包括(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9、以及生产方式(B)意识形态(C)地理环境(D)人口因素29 在一定意义上,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是( )(A)合规律性的过程(B)合目的性的过程(C)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过程(D)历史的客观必然性和人们的自觉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30 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所经历的阶段有(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的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31 资本积累所造成的后果有( )(A)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越突显(B)资本越加集中于少数人手中(C)工人越来越贫穷(D)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1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
10、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A、B、D 的说法均片面。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2 【正确答案】 B【试题
11、解析】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5 【正确答案
12、】 B【试题解析】 与辩证否定观相对立的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既割断了事物的联系,又使发展中断。它的信条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科学文化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物质生产实践。其中,科学文化实践实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准备性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社会政治实践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同时生产和再生产着人类的基本经
13、济关系,由此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人类社会的自生产是人类繁衍的基本形式,但不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故本题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感性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题干中脱离了感性认识,会走入唯理论;若脱离了理性认识,便会陷入经验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每一个乃至
14、每一代人,由于受到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暴露程度、社会历史的实践水平、主观条件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又是非至上的,亦即有限的和相对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评价性的认识活动,是主体在对客体属性、本质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把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对主体和客体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价值评价的对象既非主体,也非客体,而是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
15、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A、B 属于社会存在的构成。D 属于社会意识方面的内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本质
16、及规律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商品生产者劳动的社会性质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每个商品生产者在社会分工体系中从事的是某一种商品生产,他们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要求进行的,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劳动人民
17、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个体资本所有制是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取代个体资本所有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马克
18、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其中,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恩格斯指出,如果用一段话来表述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
19、义)的基本思想,那就是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
20、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9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C。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C。【知识模块】 世
21、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0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这一原理的内容包括:其一,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其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其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B 的表述正确,但不符题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CD。【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
22、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它是对事物辩证认识的实质;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D。【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2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现象和本质是
23、既对立又统一的。一方面,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而本质是一般的、共同的;现象是多变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生动、丰富的,本质是比较深刻、单纯的。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假象与错觉不是一回事。另一方面,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A 的表述有误,假象也是对本质的反映,不过是歪曲的反映事物的本质。D 说法错误,故
24、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C。【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其次,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导实践。因此,本题正确答案
25、是ABCD。【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2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D。【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25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非理性因素。B 是理性因素,不符合题意,故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CD。【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26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价值
26、评价的特点主要有: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知识性认识以客体本身的状态为反映内容,以获得关于客体的“真”的认识为目的的;评价性认识则以客体和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反映内容,以获得关于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即“善”“美”的认识为目的。第二,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知识性认识是人以主观反映客观的过程,主体的状态、需要不应当影响认识的客观结果,一个正确的认识是不应以不同主体的具体特点为转移的;评价性认识所认识的是客体与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因而主体的存在状态作为价值关系的构成要素必然会对评价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使评价结果依主体的具体特点而转移。第三,评价结果的
27、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评价是关于主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认识,是对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的判断。人们是否正确地做出这种判断,取决于人们所具有的相关的知识性认识,包括对客体属性和主体需要两个方面的认识。只有对主体和客体都有了正确的知识性认识之后,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评判。A 表述有误,评价并不是一种主观随意的活动,而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故 A 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CD。【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27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人们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核心是改造世界观,即改造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改造客观世
28、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A 属于改造客观世界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CD。【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28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意识形态不属于社会存在的构成,故排除 B。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C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9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也就是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
29、史过程。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选择性,是指社会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创造性活动。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历史的客观必然性和人们的自觉选择性的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商品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以及货币形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3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愈来愈具有社会性;另一方面,资本愈来愈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中,生产完全服从于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目的。这就使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形式之间发生了深刻的矛盾。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这一矛盾日益加剧,这是资本主义被新的、更能够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社会形态所取代的根本原因。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D。【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